365句子网

司马芝秉公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司马芝护母》的译文

司马芝,字子华,河内郡温县人。少年时是书生,到荆州去躲避战乱,在鲁阳山里遇到贼寇。同行的人们都丢下老人和弱小逃走了。只有司马芝一个人坐在那里守护老母亲。贼寇来到后,用刀逼着司马芝。司马芝叩头说道:“母亲老了,杀了我之后放过我的母亲吧。”贼寇们说:“这是个孝子啊!杀他是不义的。”司马芝因此免于被杀,推着小车把他母亲拉走了。司马芝在南方住了十几年,亲自耕种,恪守礼仪节操。

右上角点采纳哦

古文《司马芝传》的翻译

参考译文

司马芝,字子华,河内郡温县人。年轻时是一个读书人,到荆州躲避战乱,在鲁阳山里遇到强盗。同行的人们都丢下年老体弱的人逃走了,只有司马芝一个人坐在那里守护老母亲。强盗来来到后,用刀对着司马芝。司马芝叩头说道:“我的母亲年纪很大了,(她的养老送终问题)只能拜托诸位了。”强盗们说:“这是个孝子啊!杀他不仁义。”司马芝于是能免于被杀,用小车把母亲推走了。司马芝在南方住了十几年,亲自耕种,恪守礼义节操。

魏武帝曹操平定了荆州,任命司马芝作菅县长。当时天下政权刚刚建立,各地大多不遵守法律。郡主簿刘节是旧日的大家族子弟,为人豪爽侠义,拥有一千多位宾客,外出就做盗贼,回到官署里则扰乱吏治。不久,司马芝派遣刘节的门客王同等人去当兵。掾史拒绝,禀告说:“刘节家里从来就没有派人服过徭役,如果他们到时把人藏起来,您一定要为滞留误期而负责的。”司马芝不答应,给刘节写了封信说:“您是这里的大家族,又是郡里的左右手,而您的宾客经常不服劳役,黎民百姓早就心怀怨恨和不满,有些流言已经被上级听到。现在征发王同等人去当兵,希望您能按时派遣他出发。”士兵们已经在郡里集结了,但刘节把王同等人藏了起来,还乘机让郡督邮以征兵为借口去讹诈责问县里。县里的掾史没有办法,请求让自己代替王同去当兵。司马芝就派人骑快马把一封信送到郡城济南,信上说细列举了刘节的罪状。太守郝光历来敬重信任司马芝,当即下令让刘节代替王同去当兵,青州人称司马芝“能让郡主簿去当兵”。

后来司马芝升作广平县令。征虏将军刘勋,地位尊贵,受宠骄横。他又是司马芝原来所在郡里的将军。刘勋宾客和子弟们在司马芝的管界内多次犯法。刘勋给司马芝写信,不署上姓名,却在信中多次嘱托司马芝帮忙。司马芝没有给他回信,一概按照法律处理。以后刘勋由于行为不轨被诛杀,与刘勋交往并有关联的人全都获罪,而司马芝却因为不徇私而被人们称道。

黄初年间,司马芝被调入京城任河南尹。他抑制豪强,扶持贫弱,私下请托也行不通了。正遇宫中太监想托司马芝办事,又不敢开口讲,就通司马芝妻子的伯父董昭传话。董昭也害怕司马芝,没有替他传话。司马芝给下属官员们规定教令,说:“君王能够设立法令,却不能让吏员们一定不违犯法令。吏员们能触犯教令,却不能让君主始终不知道。设立了法令却有人违犯,这是君主的不足,官吏们触犯了教令让君主知道后,就是官吏们的灾祸了。君主在上面有劣政,官吏们在下面造成灾祸,这是政事得不到治理的原因。大家能不以此自勉吗?”于是他下属的官吏们没有不以此勉励自己的。

后来,司马芝任大司农。司马芝上奏说:“王者的治国方法,崇尚农耕本业,抑制商贩这些末梢的行业,发展农业,重视粮食。现在吴、蜀两地的贼人还没有被消灭,战争不断,国家最重要的事务就是储备粮食和布帛。我认为要专门把农耕蚕桑当作要事,从国家大业考虑,这样才是方便有利的。”魏明帝听从了他的意见。

司马芝性情公平正直,不以廉洁方正自矜。他和宾客们谈话时,有不同意的,就当面指出他们的错误,回来后也不会说什么不同的话。司马芝在任职期间死去,家里没有一点多余的财产。自从魏国建立以来到现在,历任河南府尹中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他。

翻译文言文

司马芝,字子华,河内郡温县人。年轻时是一个读书人,到荆州去躲避战乱,在鲁阳山里遇到强盗。同行的人们都丢下年老体弱的人逃走了,只有司马芝一个人坐在那里守护老母亲。强盗来来到后,用刀逼着司马芝。司马芝叩头说道:“我的母亲年纪很大了,她的养老送终问题就拜托诸位了。”强盗们说:“这是个孝子啊!杀他是不义的。”于是司马芝免于被杀,用小车把母亲推走了。

这整段文字还挺白话的嘛,也就用了一段小插曲讲述司马芝这个人。

名字籍贯这些就不提啦 ...

他年轻时读过书,从家乡往湖北荆州逃难时经过鲁阳山碰上强盗。同行的其他人都抛下年老和体弱的人自己逃命去了,只有司马芝陪着老母亲没走。强盗来了拿刀指着他,他向强人只说了句:我娘年纪大啦,您几位看着办吧!强盗们议论后决定他是个孝顺的人,杀了他不讲天理可能要遭报应,所以他母子二人没被伤害 . . . .

司马芝,字子华,是河内郡温县人。年轻时是一个读书的人,到荆州去躲避战乱,在鲁阳山里遇到了强盗。同行的人都丢下年老人和孩子逃跑了,只剩下司马芝坐在那里守护着老母亲。强盗来了后,用刀逼问着司马芝。司马芝叩头说道:“我的母亲年纪很大了,她的养老送终问题就拜托诸位了。”强盗们说:“真是个孝子!杀了他不讲义气。”于是司马芝免受伤害,用车载着母亲推走了。

司马芝的字是子华,他是河内的温县人。(司马芝)年少的时候是书生,后来逃到荆州躲避战乱,他在鲁阳山遇到了山贼,与他一起同行的人都抛弃了老人孩子逃跑了,只有司马芝还坐在那儿守护着自己的老母亲。等到贼到了,把刀刃放在司马芝脖子前,司马芝(向他们)磕头并说:“我的母亲年老了,(她能否活下去)就看各位怎么办了!”山贼说:“这是大孝子呀,杀掉他是不符合道义的。”司马芝因此免于被杀死,并且用(山贼的)路车载着老母亲(上路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①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也。太祖平荆州,以芝为菅长。迁广平令。征虏将军

小题1:A

小题1:BC

小题1:(1)后来刘勋因为不遵守法度被诛杀,与他交往并有关联的人全都获罪,但司马芝却因不循私而被人们称道。(2)君王在上面有劣政,官吏们在下面造成灾祸,这是政事得不到治理的原因。

小题1:依法办事,不循私情;善于断案;为人正直,不惧权势;一心为国,不谋私利。

小题1:本题考查对加点词语的理解能力。A.若不胜掠 (拷问)。

小题1:本题考查对加点词语的理解能力。B项中的“之”都为“的”意思,C项中的“为”都为“给”的意思。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根据文章对“司马芝”的具体描写来分析该人物形象即可。

初中文言文 水镜 翻译

司马徽

编辑

水镜即司马徽(司马徽)。

司马徽(?-208),字德操,号水镜先生,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住城东南20余里洞林寺侧(今曹徐村),徽清雅,以有知人之明著称于世,是中国东汉末年著名隐士。

目 录

1人物简介

2人物平生

2.1 好好先生

2.2 先生之墓

3人物鉴赏

3.1 举荐名士

3.2 荆襄人才

1人物简介

隐士司马徽(13张)

汉灵帝末年,群雄割据,有经邦济世之才的司马徽不愿施展才能为时所用,他缄默固守,甘愿陷居阳翟故里,躬耕度日。名士庞德公送号“水镜先生”。由于他从来不说别人的短处,别人跟他说话,不管好事坏事,通通说好。李瀚《蒙求》诗曰:“司马称好。”所以后人又称他为“好好先生”。其才华始终未得施展,一生湮没不彰。徽平时从不讨论别人,如有人向他求问,他也不品评高下,总是说好、好、好。当时,徽与襄阳名士庞德公相友善,德公的侄子庞统,字士元,少年纯朴诚恳,无人知道他是奇才,唯德公甚为器重。庞统年十八岁时,以德公之名前往颍川拜见徽,二人交往,十分投机。最后,徽盛赞:“你真是个有才德的人,应当称作“江南第一名士”。这之后庞统的声名大显于世。由此可见,徽确有知人之明。

2人物平生

好好先生

北方战乱,他寓居襄阳。与襄阳大名士庞德公、黄承彦以及流寓到襄阳的徐庶、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诸葛亮等均有交往,关系甚密。《世说新语·言语篇》注引《司马徽别传》记载有他的趣事。

三国志12的司马徽

就是说如果有人问某人某事好坏,他都皆说“好”,大有“好好先生”之嫌,连他的妻子也不解地劝他说,人家有所疑,才问你,你哪能一概说好呢!你这样一皆说好,并不是别人问你的本意呀!德操说:“像你这样说,也很好!”李瀚《蒙求》诗曰:“司马称好。”今日的“好好先生”,典故便从此出此。其实,司马徽并不是不讲原则的。刘备访问他,问天下大事,他在推荐诸葛亮、庞统时却态度坚决,语气十分肯定。他说:“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卧龙、凤雏。”刘备问是谁?他说:“诸葛孔明、庞士元”。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七月,曹操南征,刘琮率荆州降曹,司马徽也为曹操所得,欲大用,惜不久病死。

先生之墓

水镜先生司马徽墓死后葬于阳翟,位于河南省禹州市褚河乡余王村潘庄的东侧。司马徽墓墓冢巍然屹立,墓前原先立有石碑一通,碑上刻有“汉司马徽先生之墓”八个大字。“文革”中此碑佚失,现已找到,存放在潘庄。

3人物鉴赏

举荐名士

刘备落难路经水镜庄,司马徽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庞统两人,说:“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司马徽(苏民饰)(10张)

刘备想请司马徽出山相助,司马徽自称是山野闲人,不堪世用,谢绝邀请,后司马徽推荐徐庶去找刘备,刘备知徐庶乃一奇才,认其为军师,后又经徐庶推荐,刘备方知卧龙诸葛,于是才引出了“三顾茅庐”的千古佳话。

水镜庄的旧址位于今天湖北省南漳县的玉溪山麓。内有清代乾隆初年立的石碑一通, 上刻“汉水镜先生栖隐处”八个大字。

荆襄人才

三国荆襄高才:在三国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各政治集团中,荆襄高才有很大影响力。荆州在东汉末年战乱时期是学术中心,这里相对安宁的环境为培养杰出人才提供了条件。最有名的学术领袖是庞德公、司马徽、宋仲子等人,庞德公是当地士族领袖,司马徽是颍川人,视德公为兄长,被德公称为水镜先生,两人亲密到不分彼此的地步。司马徽与宋仲子的学生很多,也都非常著名,庞德公让从子庞统去见教司马徽,庞统被徽赞誉为南州冠冕,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娶了诸葛亮的姐姐,诸葛亮每次见庞德公都参拜,

司马徽像[1]

庞德公称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这两个晚辈学生被司马徽推荐给了刘备,司马徽其他的学生在《三国志》中,比较有名的诸葛亮与徐庶、石韬、孟建、崔州平共游学,亮只学大略,志向高远。司马徽也赞赏他的才略,把他与庞统并列看待。庞德公子庞山民与徐庶、石韬、孟建等都入魏,庞山民任黄门吏部郎,徐庶御史中丞、石韬典农校尉、孟建征东将军。诸葛亮追随刘备,庞统首先担任了周瑜的功曹,后来追随刘备战死,是入蜀的主要谋士。在蜀国的司马徽学生中,向朗品德最高。《襄阳记》载:朗师事司马德操,与徐元直、韩德高、庞士元亲善,他主张和为贵,在蜀国任特进、左将军等职,诸葛亮南征时,他留守主政。诸葛亮北伐时任长史,受马谡牵连免职。延熙十年去世,他是深受蜀国上下尊敬的长者,逝后十五年蜀国灭亡。在封建社会不同的政治集团的对抗中,形势错综复杂,没有所谓单一集团能强盛,只有兼容、联合众多力量才能统一,杰出的政治家都深谙此道。曹操招揽人才,以改朝换代为目的,荆襄的高才在曹魏政权地位一般,司马徽的学生只有刘廙职位最高。孙权政权中,荆襄的高才只有诸葛瑾、宋仲子的学生潘濬等。在曹魏政权中的司马懿虽然师从胡昭,但是也敬重荆襄高才,现存史料中,司马懿是曹魏集团中最重视荆襄地区的,与曾在这里避难侨居士大夫杜畿、司马芝、杜袭等共事。他为曹操父子出谋划策主要涉及的也是荆襄地区事务,而且长期驻守南阳宛城,控制荆襄。在他与诸葛亮对阵时,两人也书信往来,也联系孟建等,司马懿与黄权关系密切,黄权率庞统兄弟庞林降魏。司马懿的祖父担任过颍川太守,与颍川的司马徽同姓,司马懿对司马徽的学生们和荆襄高才们是亲近的。这也是他与诸葛亮交战依然下书的原因。在蜀地司马徽的学生还有李仁、尹默等,尹默担任了诸葛亮的军谋祭酒,太中大夫等职。

水镜的解释:

(1).清水和明镜。两者能清楚地反映物体。《三国志·蜀志·李严传》“故以激愤也”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曰:“水至平而邪者取法,镜至明而丑者无怒,水镜之所以能穷物而无怨者,以其无私也。” 清 龚自珍 《阮尚书年谱第一序》:“公知人若水镜,受善若针芥。”

(2).喻指明鉴之人。《三国志·蜀志·庞统传》“称 统 当为南州士之冠冕”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襄阳记》:“ 诸葛孔明 为卧龙, 庞士元 为凤雏, 司马德操 为水镜,皆 庞德公 语也。” 宋 苏轼 《赐宰相吕公著上第二表乞致仕不许断来章批答》之二:“予欲识人物之忠邪,故以卿为水镜。”

(3).谓明鉴,明察。《隋书·高祖纪上》:“公水镜人伦,铨衡庶职,能官流泳,遗贤必举,是用锡公纳陛以登。”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四:“子位处权衡,职当水镜,居进退之首,握褒贬之柄。”

(4).犹明镜。明澈如水之映物,故称。《文选·谢庄<月赋>》:“柔祇雪凝,圆灵水镜。” 李善 注:“柔祇,地也。圆灵,天也。” 张铣 注:“言月之光彩,照地如凝雪,照天如水镜。” 唐 杨炯 《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明以御下,将水镜而通辉;清以立身,共冰壶而合照。”《西湖佳话·白堤政迹》:“竟将 明圣 一湖,包裹在内,宛如团团的一面大水镜。”

(5).在水底作业时戴的眼镜。 杨朔 《海市》:“趁落潮的时候,水比较浅,渔民戴好水镜,老在水里四处游着,透过水镜望着海底。”

是三国演义里的水晶先生拜访刘备出门时说的:“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内,惜哉!容”你仔细分析下就知道了,其主必然是刘备了。其时嘛,个人觉得不是任用诸葛亮太晚了,要知道在三国演义里水镜先生也是个半神半人的人物啊。他所谓的不得其时其实是针对诸葛亮和刘备的志向说的。他们要复兴汉室,但是那时候汉室已经不可能再恢复了。个人认为这其中也含有一定的对后文的隐喻,那就是诸葛亮鞠躬尽瘁却无法平定中原一统江山,到头来依然是三家归晋。如果将这句话同上下文中的一些诗句联系起来的话体会就更深刻了:“身未升腾思退步,临终应忆去时言。只因先主叮咛后,星落秋风五丈原。”“长星昨夜坠前营,卜报先生此日倾。虎帐不闻施号令,麟台唯显筑勋名。空余门下三千客,辜负胸中十万兵。好看绿荫清昼里,于今无复雅歌声。”这是诸葛亮出世时和死时的诗,可以看出来作者对于诸葛亮的出师未捷身先死是怀有无限的遗憾与惋惜的,所以水镜先生的话可能是作者想法在这里的一个影射。

求文言文<司马芝传>其中2句解释,速来

1、如果他们到时把人藏起来,您一定要为滞留误期而负责的2、您是这里的大家族,又是郡里的左右手附原文: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也。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贼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曰:“母老,唯在诸君!”贼曰:“此孝子也,杀之不义。”遂得免害,以鹿车推载母。居南方十余年,躬耕守节。

太祖平荆州,以芝为菅长。时创,多不奉法。郡主簿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为盗贼,入乱吏治。顷之天下草,芝差节客王同等为兵,掾史据白:“节家前后未尝给徭,若至时藏匿,必为留负。”芝不听,与节书曰:“君为大宗,加股肱郡,而宾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今调同等为兵,幸时发遣。”兵已集郡,而节藏同等,因令督邮以军兴诡责县,县掾史穷困,乞代同行。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太守郝光素敬信芝,即以节代同行,青州号芝“以郡主簿为兵”。迁广平令。征虏将军刘勋,贵宠骄豪,又芝故郡将,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黄初中,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会内官欲以事托芝,不敢发言,因芝妻伯父董昭。昭犹惮芝,不为通。

芝性亮直,不矜廉隅。与宾客谈论,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卒于官,家无余财,自魏迄今为河南尹者莫及芝。

《三国志?魏书》卷十二

参考译文

司马芝,字子华,河内郡温县人。年轻时是一个读书人,到荆州去躲避战乱,在鲁阳山里遇到强盗。同行的人们都丢下年老体弱的人逃走了,只有司马芝一个人坐在那里守护老母亲。强盗来来到后,用刀逼着司马芝。司马芝叩头说道:“我的母亲年纪很大了,她的养老送终问题就拜托诸位了。”强盗们说:“这是个孝子啊!杀他是不义的。”司马芝于是能免于被杀,用小车把母亲推走了。司马芝在南方住了十几年,亲自耕种,恪守礼义节操。

魏武帝曹操平定了荆州,任命司马芝作菅县人。当时天下政权刚刚建立,各地大多不遵守法律。郡主簿刘节是旧日的大家族子弟,为人豪爽侠义,拥有一千多位宾客,外出就做盗贼,回到官署里则扰乱吏治。不久,司马芝派遣刘节的门客王同等人去当兵。掾史据实禀告说:“刘节家里从来就没有派人服过徭役,如果他们到时把人藏起来,您一定要为滞留误期而负责的。”司马芝不答应,给刘节写了封信说:“您是这里的大家族,又是郡里的左右手,而您的宾客经常不服劳役,黎民百姓早就心怀怨恨和不满,有些流言已经被上级听到。现在征发王同等人去当兵,希望您能按时派遣他出发。”士兵们已经在郡里集结了,但刘节把王同等人藏了起来,还乘机让郡督邮以征兵为借口去讹诈责问县里。县里的掾史没有办法,请求让自己代替王同去当兵。司马芝就派人骑快马把一封信送到郡城济南,信上说细列举了刘节的罪状。太守郝光历来敬重信任司马芝,当即下令让刘节代替王同去当兵,青州人称司马芝“能让郡主簿去当兵”。后来司马芝升作广平县令。征虏将军刘勋,地位尊贵,受宠骄横。他又是司马芝原来所在郡里的将军。刘勋宾客和子弟们在司马芝的管界内多次犯法。刘勋给司马芝写信,不署上姓名,却在信中多次嘱托司马芝帮忙。司马芝没有给他回信,一概按照法律处理。以后刘勋由于行为不轨被诛杀,与刘勋交往并有关联的人全都获罪,而司马芝却因为不徇私而被人们称道。

黄初年间,司马芝被调入京城任河南尹。他抑制豪强,扶持贫弱,私下请托也行不通了。正遇宫中太监想托司马芝办事,又不敢开口讲,就通司马芝妻子的伯父董昭传话。董昭也害怕司马芝,没有替他传话。

司马芝性情公平正直,不以廉洁方正自矜。他和宾客们谈话时,有不同意的,就当面指出他们的错误,回来后也不会说什么不同的话。司马芝在任职期间死去,家里没有一点多余的财产。自从魏国建立以来到现在,历任河南尹中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他

司马芝秉公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