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王翱为官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唐临为官的原文和译文

译文:唐临,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是周内史唐瑾的孙子。他的祖先从北海迁徙到关中。唐临的伯父唐令则,开皇(隋炀帝)末年担任左庶子(官职名),因为讨好太子杨勇被处死。唐临少年时和哥哥唐皎都有名声。……,掉出京城担任万泉县县丞。县里有犯轻罪的囚犯十多人,赶上晚春下雨,唐临请示县令释放了他们,县令没有准许。唐临说:"您如果有所担心,我甘愿承担所有责任。"县令因此让囚犯暂时回去,唐临召集囚犯让他们回家耕种,并和他们约好期限,到期就回到监狱。囚犯们都被他的恩德感动,到了期限全都回到了监狱,唐临因此出名。

王翱还珠的文言文释意

王翱镇守辽东回朝履职时,别人的馈赠丝毫没有接受。一个太监和他共事很久,拿了几颗明珠来送 给他,王翱坚决的推辞,这个太监就说:“别人送你的东西你都不接受(也就罢了),我的馈赠你也不要,我只有一死了。”王翱没有办法只得收下了。却把明珠都缝在了衣服里,坐着躺着都带在身上,即使是他的妻子也不知道。

过了几年,那个太监死了,他的养子因为贫穷不敢来见王翱,王翱就派人把他叫来,他:“你为什么不买座宅子?”那人说:“因为穷买不起。”王翱说:“你买一坐吧。”那人很惊讶,不肯买,王翱就把那些珠子从衣服里摘下来,价值有千金,买一座宅子还有余的。

皇帝下旨让王翱在盐山建府第,有的官员为了讨好他,在府第的外面又多建了好多房子,王翱把它们都拆了,说:“这不是皇上下旨让建的。”

每次退朝,王翱都是一个人走,从不和别人说话。当时马昂是兵部尚书,崔恭是吏部侍郎,但王翱直接叫他们的名字(不称呼官职)。

扩展资料:

王翱(áo)(1384年3月4日 -1467年12月2日  ),字九皋,盐山(今河北省沧州市)人  。明代名臣。永乐十三年(1415年)进士,授大理寺左寺正,左迁为行人,宣德初年擢御史。英宗即位,升任右佥都御史,出镇江西,惩贪治奸。

正统七年(1442年)冬,受命督辽东军务。他在任内整饬军备,修筑边墙,并出击兀良哈。景泰四年(1453年)起任吏部尚书(1453年—1467年)辅佐王直(1453年—1457年)。英宗复辟后续任,为英宗所敬重,称其为“老王”、“先生”而不称其名,累加至太子太保。一生历仕七朝,辅佐六帝,刚明廉直。成化三年(1467年),王翱逝世,年八十四,获赠太保,谥号忠肃。

【原文】:翱镇守辽东还朝,馈贻一无所受者。某太监于同事久,持明珠数颗馈之,公固辞,某曰:“公于他人之馈皆不受,我之馈亦不受,吾有死而已。”公不得已受之。乃自缀于衣领间,坐卧自随,虽其妻不知也。

居数年,太监死,其犹子以贫不敢见公,使人召之,曰:“何不买第宅?”曰:“贫不能也。”公曰:“第买之。”其人讶,不肯买,公乃解其珠出于衣间与之,可值千金,第尚有余云。

诏营第于盐山,有司承媚,于外多列屋若干,公悉拆去之,曰:“非诏旨也。”

每朝退,于公卿前孑然独行,不与人言。时马昂为兵部尚书,崔恭为吏部侍郎,公直以名呼之。

【翻译】:

王翱镇守辽东回朝履职时,别人的馈赠丝毫没有接受。一个太监和他共事很久,拿了几颗明珠来送给他,王翱坚决的推辞,这个太监就说:“别人送你的东西你都不接受(也就罢了),我的馈赠你也不要,我只有一死了。”王翱没有办法只得收下了。却把明珠都缝在了衣服里,坐着躺着都带在身上,即使是他的妻子也不知道。

过了几年,那个太监死了,他的养子因为贫穷不敢来见王翱,王翱就派人把他叫来,问他:“你为什么不买座宅子?”那人说:“因为穷买不起。”王翱说:“你买一坐吧。”那人很惊讶,不肯买,王翱就把那些珠子从衣服里摘下来,价值有千金,买一座宅子还有余的。

皇帝下旨让王翱在盐山建府第,有的官员为了讨好他,在府第的外面又多建了好多房子,王翱把它们都拆了,说:“这不是皇上下旨让建的。”

每次退朝,王翱都是一个人走,从不和别人说话。当时马昂是兵部尚书,崔恭是吏部侍郎,但王翱直接叫他们的名字(不称呼官职)。

扩展资料:

王翱生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二月十二日(1384年3月4日)酉时。  永乐十年(1412年),为邑庠弟子员。

明成祖永乐十三年(1415年),王翱在北京参加会试,成为贡士。当时成祖朱棣想定都北京,并任用北方的士人。王翱两试都是上等,朱棣非常高兴,特地召见他,赐给饮食,改任庶吉士。永乐十七年(1419年),被任命为大理寺左寺正。

永乐十九年(1421年),因父亡故,王翱回乡守制,三年后回京。 永乐二十三年(1425年),被降为行人。

宣德元年(1426年),因重臣杨士奇的推荐,王翱升任御史。当时官员有罪,不问轻重,都允许赎罪复职。王翱请对犯贪污罪的官员,只许赎罪,不许复职,以惩治贪污。明宣宗采纳他的建议。

参考资料:

王翱_百度百科

【原文】:翱镇守辽东还朝,馈贻一无所受者。某太监于同事久,持明珠数颗馈之,公固辞,某曰:“公于他人之馈皆不受,我之馈亦不受,吾有死而已。”公不得已受之。乃自缀于衣领间,坐卧自随,虽其妻不知也。

居数年,太监死,其犹子以贫不敢见公,使人召之,曰:“何不买第宅?”曰:“贫不能也。”公曰:“第买之。”其人讶,不肯买,公乃解其珠出于衣间与之,可值千金,第尚有余云。

诏营第于盐山,有司承媚,于外多列屋若干,公悉拆去之,曰:“非诏旨也。”

每朝退,于公卿前孑然独行,不与人言。时马昂为兵部尚书,崔恭为吏部侍郎,公直以名呼之。

【翻译】:

王翱镇守辽东回朝履职时,别人的馈赠丝毫没有接受。一个太监和他共事很久,拿了几颗明珠来送给他,王翱坚决的推辞,这个太监就说:“别人送你的东西你都不接受(也就罢了),我的馈赠你也不要,我只有一死了。”王翱没有办法只得收下了。却把明珠都缝在了衣服里,坐着躺着都带在身上,即使是他的妻子也不知道。

过了几年,那个太监死了,他的养子因为贫穷不敢来见王翱,王翱就派人把他叫来,问他:“你为什么不买座宅子?”那人说:“因为穷买不起。”王翱说:“你买一坐吧。”那人很惊讶,不肯买,王翱就把那些珠子从衣服里摘下来,价值有千金,买一座宅子还有余的。

皇帝下旨让王翱在盐山建府第,有的官员为了讨好他,在府第的外面又多建了好多房子,王翱把它们都拆了,说:“这不是皇上下旨让建的。”

每次退朝,王翱都是一个人走,从不和别人说话。当时马昂是兵部尚书,崔恭是吏部侍郎,但王翱直接叫他们的名字(不称呼官职)。

文言文为官清苦翻译

明朝人李远庵,做官(非常)清苦,常常是在俸禄以外不多取一丝一毫。郑淡泉是先生的得意门生,在南京做官几年,一年四季只是能够御寒温饱而已。一天早晨在李公身边陪坐很久,在他的袖子里揣着一双布鞋,但是犹犹豫豫不敢拿出。

李远庵(发现他的异样)就问他袖子里揣的是什么东西,郑淡泉说:“是早晨我妻子亲手缝制的一双布鞋想送给老师。”李远庵(听了)就取出来穿上了那双布鞋。他一辈子接受别人的东西,仅此而已。

原文:

国朝李远庵,居官清苦,常俸外不取一毫。郑淡泉乃公得意门生也,宦南京数年,岁时只寒温而已。一旦侍坐最久,有一布鞋在袖,逡巡不敢出。庵问袖中何物,郑曰晓之妻,手制一布鞋遂老师。远庵遂取而着之。生平受人物,仅此而已。

此文出自清代张廷玉所著的《明史》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当时政治上不稳定的原因。《明史》的正式开馆修纂始于清顺治二年五月初二(1645年5月26日)。

据清朝顺治实录记载,当日以修《明史》总裁官内三院大学士冯铨、洪承畴、李建泰、范文程、刚林、祁充格等奏请,正式设置副总裁官,以学士、侍读学士詹霸等十一人充任,并且选定纂修、收掌、誊录官。

此时正值清兵入关之初,清朝立足未稳便急于诏修《明史》,其目的是显而易见的。一是以此宣告明朝已亡,而当时南京的弘光朝廷正与清朝南北对抗,修《明史》便是不再承认弘光的南明政权存在。二是以此笼络明朝遗臣,通过纂修《明史》,使那些降清的明朝汉族官员有一种情感上的寄托。

从当时的形势来看,开馆修史的条件是根本不具备的。虽然到五月十五日(6月8 日)清军攻入南京,南明弘光朝廷灭亡。

五月二十八日(6月21日)清廷宣布“平定江南捷音”,但是实际上清军在江南遭到了军民的坚决抵抗,尤其是清廷公布“剃发令”后,更激起江南百姓的抵制。其中著名的战斗有阎应元领导的江阴保卫战,固守孤城达两月之久。

清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皇帝拘禁权臣鳌拜,开始亲政。然而此时政局又有新的变化。康熙十二年(1673年),由于平南王尚可喜、平西王吴三桂和靖南王耿精忠撤藩而引发了“三藩之乱”,从此,又开始了长达八年之久的战乱。

直到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月,吴三桂之孙吴世璠自杀。“三藩之乱”期间,清廷集中全力平叛,仍然无暇顾及《明史》的修纂。

因此,当时朝廷在顺治二年(1645年)所下修纂《明史》的诏令,实际只是一纸空文,它的政策作用远远超出了它修史的作用。

这篇文字选自明代郑瑄《李远庵为官清苦》,下面是文章原文以及原创的注释、参考译文:

【原文】

国朝李远庵,居官清苦,常俸外不取一毫。郑淡泉乃公得意门生也,宦南京数年,岁时只寒温而已。一旦侍坐最久,有一布鞋在袖,逡巡不敢出。庵问袖中何物,郑曰:“晓妻手制一布鞋送老师。”远庵遂取而着之。生平受人物,仅此而已。

【注释】

1、岁时:一年;四季。

2、寒温:也说温寒,犹温凉。指生活情况。

3、侍坐:在尊长近旁陪坐。也指尊长坐着,自己站立侍奉。

4、逡巡:原指因为有所顾虑而徘徊不前。这里指迟疑;犹豫。

【参考译文】

国朝(明朝)人李远庵,做官(非常)清苦,常常是在俸禄以外不多取一丝一毫。郑淡泉是先生的得意门生,在南京做官几年,一年四季只是能够御寒温饱而已。一天早晨在李公身边陪坐很久,在他的袖子里揣着一双布鞋,但是犹犹豫豫不敢拿出。李远庵(发现他的异样)就问他袖子里揣的是什么东西,郑淡泉说:“是早晨我妻子亲手缝制的一双布鞋想送给老师。”李远庵(听了)就取出来穿上了那双布鞋。他一辈子接受别人的东西,仅此而已。

王翱为官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