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甫奏欲三篇帝奇之文言文翻译

收集三篇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

1苏武牧羊北海上

原文: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翻译: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天不死。匈奴以为神奇,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归汉。同时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

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原文: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翻译:陈胜年轻时,曾经被雇佣给人耕田种地,有一次,耕作中他忽然停下手来,走到田垄上,烦恼忿恨了许久,对伙伴们说:“要是谁将来富贵了,彼此都不要忘掉。”伙伴们笑着应声问道:“你是被雇佣来耕田的,哪里来的富贵呢?”陈胜叹息道:”唉,燕雀怎能知道天鹅的志向呢?

3伤方仲永

原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钙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予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翻译: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

(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

(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

(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把他的父亲当作宾客一样招待,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已经)才能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

甫松龄三篇狼的文言文

狼三则

【清】蒲松龄

第一则

【原文】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歘(xū)一狼来,瞰(kàn)担上肉,似甚垂涎(xián);步亦步,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则稍却;既走,又从之。屠无机,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蚤(zǎo)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即竟归。昧爽(黎明)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yì)死状。大骇(hài)。逡(qūn)巡近之,则死狼也。仰首审视,见口中含肉,肉钩刺狼腭(è),如鱼吞饵。时狼革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yù)焉。缘木求鱼,狼则罹(lí)之,亦可笑矣。

【注释】

1. 货:出售、卖。

2. 欻(xū):忽然。

3. 瞰(kàn):窥视。

4. 既:已经

5. 诸:相当于“之于”

6. 蚤(zǎo):通“早”,早晨。

7. 仰:抬

8. 昂:贵。

9. 直:通“值”,价值。

10. 缘:沿着

11. 罹(lí):遭遇(祸患)。

【译文】

一个屠夫卖完了肉回家,天色已经晚了。在这时,突然出现了一匹狼。狼不断的窥视着屠户带着的肉,嘴里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来了,就这样尾随着屠户跑了好几里路。屠户感到很害怕,于是就拿着屠刀来比划着给狼看,狼稍稍退了几步,可是等到屠户转过身来继续朝前走的时候,狼又跟了上来。屠户没办法了,于是他想,狼想要的是肉,不如把肉挂在树上(这样狼够不着),等明天早上(狼走了)再来取肉。于是屠户就把肉挂在钩子上,踮起脚(把带肉的钩子)挂在树上,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了看。就这样狼就停下来不再跟着屠户了。屠户就(安全地)回家了。第二天拂晓,屠户前去(昨天挂肉的地方)取肉,远远的就看见树上挂着一个巨大的东西,就好像一个吊死在树上的人,感到非常害怕。(屠户因为害怕)小心地(在树的四周)徘徊着向树靠近,等走到近前一看,原来(树上悬挂着的)是一条死狼。(屠夫)抬起头来仔细观察发现,狼的嘴里含着肉,挂肉的钩子已经刺穿了狼的上颚,那个情形就好像鱼儿咬住了鱼饵。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昂贵,(这张狼皮)能值十几两银子,屠户的生活略微宽裕了。就像爬上树去捉鱼一样,狼本来想吃肉,结果遭遇了祸患,真是可笑啊!

第二则

【原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zhuì)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jiǒng),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shàn)蔽成丘。屠乃奔(bēn)倚其下,弛(chi)担持刀。狼不敢前,眈(dān)眈相向。[2] 少(shǎo)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míng),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shù)刀毙(bì)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suì)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kāo)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xiá)矣,而顷(qǐng)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注释】

1. 屠:宰杀牲畜。这里指屠户,宰杀牲畜卖肉的人。

2. 止:通“只”,只。

3. 缀行甚远:紧随着走了很远。缀,连接,这里是紧跟的意思。甚,很

4. 投以骨:就是“以骨投之”,把骨头丢给狼。以,把

5. 从:跟从,跟随。

6. 矣:语气词,相当于“了”。

7. 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并,一起。故,旧、原来。

8. 窘(jiǒng):困窘,处境危急,紧张为难。

9. 恐:恐怕,担心。

10. 敌:敌对,这里是胁迫、攻击的意思。

11. 顾: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

12. 积薪:堆积柴草。积,堆积。薪,柴草。

13. 苫(shàn)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似的。苫,盖上。蔽,遮蔽。

14.乃:于是,就。

15. 弛:放松,这里指卸下。

16. 眈眈(dān dān)相向:瞪眼朝着(屠户)。眈眈,注视的样子。

17. 少(shǎo)时:一会儿。

18. 径去:径直走开。

19. 犬坐于前: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20. 久之:很久。之,助词,调节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21. 瞑(míng):闭眼。

22. 意暇甚:神情悠闲得很。意:这里指神情、态度。暇,空闲。

23. 暴:突然。

24. 毙:杀死。

25. 洞其中:在其中打洞。洞。这里作动词。

26. 隧:这里作动词,钻洞的意思。

27. 尻(kāo):屁股。

28. 自:从

29. 股:大腿

30. 假寐(mèi):假装睡觉。 寐:睡觉。

31. 盖:承接上文,表示原因。这里有“原来是”的意思。

32. 顷刻:一会儿。

33.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变诈,作假、欺骗。几何,多少,这里是“能有多少”的意思。哉,语气词,相当于“啊”。

34. 止增笑耳:只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译文】

一个屠户傍晚回来,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骨头。屠户半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屠户觉得害怕,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屠户再次扔骨头,刚才没得到骨头的狼停止了,但是先前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上来了。骨头已经扔光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感到处境危急,担心前面后面受到狼攻击。他往旁边看了看发现田野中有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里面,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快速地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屠刀。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蹲坐在那里的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很悠闲。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砍了几刀把狼杀死。他刚刚想要走,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中打洞,想要从柴草堆中打洞从后面攻击屠户。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后腿,也把这只狼杀死了。他才明白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的。狼也够狡猾的了,可是转眼间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第三则:

【原文】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三事皆出于屠;则屠人之残暴,杀狼亦可用也。

【注释】

1. 暮:傍晚。

2. 为:被。

3. 旁:旁边。

4. 遗:留下。

5. 自:从。

6. 之:(代词)狼。

7. 可以:可:可以;以:把。

8. 计:方法。

9. 遂:于是就。

10. 死:杀死。

11. 盈:满。

12. 豕:猪。

13. 如:好像。

14. 则:就;那么

15. 股:大腿。

16. 屈:弯曲。

17. 负:背。

18. 方:才。

【译文】

有一个屠户,傍晚走在路上,被狼紧紧地追赶着。路旁有个农民留下的草棚,他就跑进去趴在里面。凶恶的狼从苫房的草帘中伸进一只爪子,于是屠户急忙捉住狼爪,不让它离开。但是没有想到办法可以杀死它,只有一把不满一寸长的小刀,就用它割破爪子下面的狼皮,用吹猪的方法往里吹气。(屠户)用力吹了一阵儿,觉得狼不怎么动了,才用绳子把狼腿绑起来。出去一看,只见狼浑身膨胀,就像一头牛。四条腿直挺挺地不能弯曲,张着嘴也无法闭上。屠户就把它背回去了。(如果)不是屠户,谁有这个办法呢?这三件事情都发生在屠户身上;那么屠户的残忍,用到杀狼上也是可以的。

蒲松龄的狼的三篇文言文翻译

第一则: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歘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步亦步,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则稍却;既走,又从之。屠无机,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蚤取之。

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即竟归。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近视之,则死狼也。

仰首审视,见口中含肉,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革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缘木求鱼,狼则罹之,可笑矣。

译文:

一个屠夫卖完了肉回家,天色已经晚了。在这时,突然出现了一匹狼。狼不断的窥视着屠户带着的肉,嘴里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来了,就这样尾随着屠户跑了好几里路。

屠户感到很害怕,于是就拿着屠刀来比划着给狼看,狼稍稍退了几步,可是等到屠户转过身来继续朝前走的时候,狼又跟了上来。屠户没办法了,于是他想,狼想要的是肉,不如把肉挂在树上(这样狼够不着),等明天早上(狼走了)再来取肉。

于是屠户就把肉挂在钩子上,踮起脚(把带肉的钩子)挂在树上,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了看。就这样狼就停下来不再跟着屠户了。屠户就(安全地)回家了。

第二天拂晓,屠户前去(昨天挂肉的地方)取肉,远远的就看见树上挂着一个巨大的东西,就好像一个吊死在树上的人,感到非常害怕。(屠户因为害怕)小心地(在树的四周)徘徊着向树靠近,等走到近前一看,原来(树上悬挂着的)是一条死狼。

(屠夫)抬起头来仔细观察发现,狼的嘴里含着肉,挂肉的钩子已经刺穿了狼的上颚,那个情形就好像鱼儿咬住了鱼饵。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昂贵,(这张狼皮)能值十几两金子,屠户的生活略微宽裕了。

就像爬上树去捉鱼一样,狼本来想吃肉,结果遭遇了祸患,真是可笑啊!

第二则:

一屠(tú)晚归,担(dàn)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jiǒng),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shàn)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dān)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kāo)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xiá)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

一个屠户傍晚回来,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骨头。屠户半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感到害怕,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屠户再次扔骨头,较晚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之前获得骨头的狼又跟上来了。骨头已经没有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屠户感到处境危急,担心前面后面受到狼攻击。他往旁边看了看发现田野中有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里面,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蹲坐在那里的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连砍了几刀把狼杀死。

他刚刚想离开,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想要从柴草堆中打洞来从后面攻击屠户。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

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后腿,这只狼也被杀死了。他才领悟到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引敌人的。

狼也是狡猾的,而眨眼间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第三则: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

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三事皆出于屠;则屠人之残暴,杀狼亦可用也。

译文:

有一个屠户,傍晚走在路上,被狼紧紧地追赶着。路旁有个农民留下的草棚,他就跑进去趴在里面。凶恶的狼从苫房的草帘中伸进一只爪子,于是屠户急忙捉住狼爪,不让它离开。

但是没有想到办法可以杀死它,只有一把不满一寸长的小刀,就用它割破爪子下面的狼皮,用吹猪的方法往里吹气。(屠户)用力吹了一阵儿,觉得狼不怎么动了,才用绳子把狼腿绑起来。

出去一看,只见狼浑身膨胀,就像一头牛。四条腿直挺挺地不能弯曲,张着嘴也无法闭上。屠户就把它背回去了。(如果)不是屠户,谁有这个办法呢?

这三件事情都发生在屠户身上;那么屠户的残忍,用到杀狼上也是可以的。

《狼》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描绘了贪婪、凶狠、狡诈的狼的形象。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会取得胜利。

扩展资料:

一、作品简介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的著作。(聊斋:书斋名;志:记录;异:奇怪的故事)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很高。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之巅峰。

《聊斋志异》中有狼三则。其一被苏教版义务教育语文课本八年级下册收录为“专题 《狼》”,其二被选为沪教版义务教育语文课本八年级下册第34课《狼》。

鲁教版义务教育语文课本六年级下册30课《狼》,2020年新审订人教版义务教育语文课本七年级上册第18课《狼》和部编义务教育课本七年级上册第20课《狼》。

二、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市) 人。蒲松龄一生热衷功名,醉心科举,但他除了十九岁时应童子试曾连续考中县、府、道三个第一,补博士弟子员外,以后屡受挫折,一直郁郁不得志。

他一面教书,一面应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岁时才援例出贡,补了个岁贡生,四年后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龄对当时政治的黑暗和科举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认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狼

其一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悬诸树而早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 以空担。狼乃止。屠归。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近视,则死 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之,是可笑也!

译文 有个屠夫卖完肉回家。天色已晚,忽然一只狼冲来,直看着担子里的肉,像是很馋,它跟在屠夫后面走了数里路。屠夫害怕,用刀吓它,它就稍微退一步;等屠夫朝前走,它又跟上。屠夫想,狼想要的是肉,不如暂且将肉挂在树上,等第二天早上再来拿。于是将肉钩好,踮起脚将肉挂在树上,再把空担给狼看,狼才停住不跟了。屠夫回去,天亮来取肉时,远远看到树上悬着一个大东西,好像人上吊死的样子,大惊,迟疑地走近看,原来是死狼。抬头仔细看,就见狼口咬住肉,但钩子钩住了它的腭部,真像鱼上钩吃饵。那时狼皮价钱贵,值十余金,屠夫因此有些钱了。人们说爬上树求鱼,哪知,这狼爬上树求灾难。这实在令人好笑啊!

其二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剩骨。途遇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又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而两狼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 麦场,场主以薪积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待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转视 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露其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方 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 有个屠户天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有剩下来的一些骨头。路上遇到两只狼,紧随着走了很远。屠户害怕,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又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上来。骨头已经扔完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很急很怕,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都不敢向前,瞪眼朝着屠户。过了一会,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户刚要上路,转到柴草堆后面一看,只见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狼的身子已经钻进一半,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后腿,也把狼杀死了。这才领会到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其三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出不去,但思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 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译文 一屠夫晚上行走,被狼紧逼着,道路旁有晚上耕田人呆的小篷,于是奔进去躲在里面,狼用爪子伸入草垫探找。屠夫立即抓住它的脚爪,不让它收回,只是无法让狼死去。身边只有一把不满一寸的小刀,于是割破狼爪下的皮,用吹猪的方法吹它。拼命吹了一会儿,觉得狼不怎么动,才用带子把它绑住。出来一看,狼胀大如牛,两腿笔直不能弯曲,嘴巴张开合不拢。于是背着它回去。不是屠夫,谁能想出这主意?

冯至的《杜甫传》文言文翻译

避乱与回归

送走严武,杜甫在绵州逗留期间,成都军阀徐知道就造了反.杜甫不能回归,想到过去与自己相友善的汉中王在梓州(今四川三台 ),便欲动身前往投奔. 临行前作《戏题寄上汉中王三首》,重提旧好,联络感情,途中作《光禄坂行》,记乱世旅行的艰辛 :"树枝有鸟乱鸣时,暝色无人独归客.马惊不忧深谷坠,草动只怕长弓射 ."读之令人凛然生畏. 寓居梓州时,虽得友人款待,却因思家情切,每每长夜失眠,《客夜》一诗写心甚细:"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入帘残月影,高枕远江声.计拙无衣食, 途穷仗友生.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 ."颔联"月影","江(指涪江,涪江从三台县东流过)声"二句, 把长夜不眠之状作了形象的描写.此诗当是收到身居草堂的老伴来信后作 ,"未归情"即指寓居梓州的落拓生活和思家心情.

到这年冬初,他叫弟弟杜占回成都把家属接到梓州来,一颗心才得安稳. 这年冬天杜甫曾往梓州城东60里的射洪县去游览,那里是初唐诗人陈子昂的故乡.射洪县城北有金华山,山上有金华观,当年陈子昂曾在这里隐居读书, 后来入京为官,适逢武则天执政,陈子昂对武则天的穷兵赎武和滥施酷刑深为不满,屡次上疏言政,触怒了武氏集团,终被害死于狱中.陈子昂不仅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还是一位开创盛唐诗歌的先驱诗人.杜甫怀着崇敬的心情登上金华山观,瞻仰了他早年的读书堂,作诗凭吊.他还寻到了陈子昂的故居, 作《陈拾遗故宅》,诗中说 :"公生扬马后 ,名与日月悬. ……终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 ."对陈子昂一生做出高度的评价.

旧唐书·杜甫传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

【徙】迁徙,搬迁

对应译文:杜甫,字子美,本是襄阳人,后来搬迁到河南巩县。曾祖父杜依艺,官位最终到巩县县令。祖父杜审言,官位最终到膳部员外郎,另有传记。父亲杜闲,官位最终到奉天县县令。

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

【不第】科举考试不中 【奇】意动用法,认为……奇妙

对应译文:杜甫天宝初年应考进士没有考中。天宝末年,献上自己写的《三大礼赋》。玄宗认为这赋写得很奇妙,就召唤他来考作文,并授给他京兆府兵曹参军一职。

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宵遁】在夜间逃奔 【谒】拜见 【拜】授予官职

【明年】第二年 【出】使……离开 【关畿】京城地区

【踊贵】变得很贵 【采梠】采集橡栗

对应译文:天宝十五年,安禄山攻陷京师,肃宗在灵武征兵。杜甫从京城趁夜逃奔到河西地区,在彭原郡拜见肃宗,被封为右拾遗。房琯平民时和杜甫很友好,当时房琯担任宰相,向肃宗请求亲自帅领军队讨伐叛贼,帝准许他。这一年的十月,房琯的军队在陈涛斜被打败。第二年春,琯被罢去宰相一职。杜甫上奏说房琯还是有才干的,不应该被罢免。肃宗生气,贬房琯当刺史,从京城赶出杜甫去担任华州司功参军。当时京城地区动乱流离,粮食一下子变得很贵,杜甫寄住在成州同谷县,只得自己背柴火采集橡栗,饿死的儿女有几个人。一段时间之后,被召回补任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

【褊躁】狭窄浮躁 【乃】竟,居然 【以为】认为

对应译文: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守成都,奏明皇上让杜甫担任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并赐给他绯鱼袋。严武与杜甫是世交,对杜甫的待遇十分丰厚。但杜甫性格狭窄浮躁,没什么气量,凭着恩情放纵不羁。曾经趁酒醉登上严武的坐榻,瞪着眼睛看着严武曰:“你父亲严挺之居然有你这样的儿子!”严武虽然也是急躁暴戾,却也不认为他忤逆。

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夫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

【枕江】靠近长江 【狎】亲昵 【荡】游逛 【拘检】约束检点

【过】访问 【不冠】不带官帽

对应译文:杜甫在成都的浣花村种竹子,枕靠着长江建造房屋,尽情喝酒,长啸咏唱,和一些田地里的粗野伧夫一起亲昵地游逛,没什么拘束检点。严武拜访他,他有时也不戴好官帽,他就是这样傲慢胡乱。永泰元年夏,严武去世,杜甫就没有依靠的人了。

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

【刺谒】拜见 【旬日】十多天

对应译文:到了郭英乂代替严武镇守成都,英乂是武夫,又很粗暴,杜甫不能探望拜见,就游历东蜀去依附高适。到了之后,适却去世了。这一年,崔宁杀死英乂,杨子琳攻陷西川,蜀中很乱。杜甫就带着他的家人到荆、楚地区躲避战乱,乘着扁舟下三峡,但是还没靠岸而江陵就动乱,于是溯流而上沿着湘江漂泊,游历衡山,寄居在耒阳。杜甫曾游览耒阳的岳庙,被洪水阻隔,十多天都得不到食物。耒阳的聂令知道这个消息,就亲自划着船去迎接杜甫回来。

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对应译文:永泰二年,杜甫吃牛肉白酒,一个晚上就死在了耒阳,当时年纪只有五十九岁。

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

对应译文:杜甫的儿子宗武,流落在湖、湘间去世。元和年间,宗武的儿子嗣业,从耒阳迁走杜甫的棺柩,归葬在偃师县西北首阳山前。

新唐书·杜甫传

甫,字子美,京兆人。审言生闲,闲生甫。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对应译文:杜甫,字子美,京兆府人。杜审言生杜闲,杜闲生杜甫。杜甫年轻时家贫不能维持生活,就漂泊在吴、越、齐、赵等地。李邕看重杜甫的文才,杜甫就先去谒见他。杜甫考进士考落榜,困处长安城中。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诏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对应译文:天宝十三载,玄宗到太清宫朝献,祭祀宗庙,并到郊外祭天,杜甫献上赋颂三篇,皇上觉得他很有才能,就让他在集贤院待诏,命宰相考考他的文章。提拔杜甫为河西县尉,尚未到职,又改授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数上赋颂,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对应译文:杜甫多次献上赋颂,称扬自己,并且说:“从先臣杜恕、杜预以来,我家传承儒业保持官职已有十一代了。到杜审言时,以文章称显于世。我依靠祖宗所传的事业,从七岁起开始作诗,近四十年了。然而衣服不能遮盖身体,常依靠别人才有饭吃。暗想恐怕早晚弃尸山谷,伏拜恳请天子哀怜我。如果能让我丅操祖先的旧业,把我从长久屈辱的困境中解脱出来,那么我的文章,即使不足以宣扬六经,超过诸子,至于深沉蕴积、抑扬有致,顺应时势、思维敏捷,达到扬雄、枚皋的水平是没有问题的。有这样的臣子,陛下能忍心放弃吗!”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左拾遗。

对应译文:恰逢安禄山叛乱,玄宗入蜀,杜甫逃到三川避难。肃宗即位后,杜甫身穿破旧衣衫,从部州想要投肃宗所在之地,被叛军俘获。至德二年,杜甫逃到凤翔,呈上名贴,被任命为左拾遗。

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兵,又以琴客董廷兰之故罢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杂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解,不复问。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①,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拾橡栗自给。

对应译文:杜甫和宰相房瑁是平民时的朋友,房官当时打了败仗,又因窝藏琴师董廷兰之故被撤了宰相职,杜甫呈上奏章说:“罪行轻微,不应该免去大臣的职务。”肃宗太怒,下旨让三司共同治杜甫的罪。宰相张镐说:“杜甫要是拿来顶罪,就不会有人再提意见了。”肃宗才平息了怒气,不再追究。当时叛军到处抢掠,杜甫的家寄居在鄜州,长年生活贫寒困苦,幼年的孩子甚至要饿死了,于是朝廷允许杜甫自行回家看望家人。后来杜甫随朝廷迁回京城,叉出京任华州司功参军。关中和长安随处闹饥荒,杜甫就弃官离去。他旅居秦州,靠背柴禾、拾橡粟为生。

流落剑南,营草堂成都西郭浣花溪。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不至。会严武节度剑南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诣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常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中衔之。一日,欲杀甫,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者三。左右走报其母,为救得止。

对应译文:后来流落到剑南,在成都城西郊浣花溪营建草堂居住。朝廷召杜甫任京兆府功曹参军,他没有到职。恰逢严武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杜甫前去投奔他,严武第二次任剑南节度使时,上表推荐杜甫为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衔。严武因为自家与杜甫是世代交谊,就对杜甫十分优待,亲自来到杜甫家中。杜甫去见严武,有时连头巾也不戴。杜甫的性格急躁,气量狭小,又傲慢放肆,常常喝醉酒以后站到严武的床上,瞪圆了眼睛看着严武说:“严挺之竟然有这么个儿子。”严武为此心中怀恨。有一天,他想杀掉杜甫,就在门口召集官吏,严武正要出门,他的帽子被门帘钩住了三次,旁边的人跑去报告严武的母亲,他母亲尽力阻止此事才算罢休。

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大历中,出瞿塘,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瀑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为设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对应译文:崔旰等人内乱时,杜甫往来于梓州、夔州之间。大历年间,杜甫出了瞿塘峡,又从长江溯流而上到沅江、湘江,以便去登南岳衡山。于是暂住耒阳,游览南岳庙,突然发大水,十多天找不到东西吃,耒阳县令备船来迎接,才得回来。县令为他摆设了烤牛肉和白酒,杜甫喝得大醉,晚上就去世了,享年五十九岁。

甫放旷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也。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挠弱,情不忘君,人皆怜之。坟在岳阳。有集六十卷,今传。

对应译文:杜甫旷达不拘礼俗,又不自我约束检点,喜欢谈论天下大事,调子虽高却不切实际。他与李白齐名,当时称为“李杜”。杜甫多次身经叛乱,坚守节操,没有污点。他所作的诗歌,感伤时局又懦弱无为,感情上忘不掉皇上,人们都很同情他。杜甫的墓在岳阳。他有集六十卷,都流传到今天

文言文翻译

明皇帝的算任用李林甫为宰相,后来皇帝召见张九龄,问他这样任命是否妥当。张九龄就说:“宰相的职务,四海之内人人都在看。如果任人不妥当,就会祸国殃民。这样任命李林甫为宰相,恐怕宠坏了他。我怕日后祸及江山社稷。”皇上不高兴。有一天,皇帝在禁苑宴请近臣,皇帝对着张九龄和李林甫说:“池塘中养了好多鱼,活泼可爱。”李林甫说:“都是皇上所恩赐的,所以才能养成这样。”张九龄说:“池塘中的鱼就像皇上任用大臣一样,只能用来助兴罢了。”皇上很不高兴。

开元天宝遗事卷一

○玉有太平字

开元元年,内中因雨过地润微裂,至夜有光,宿卫者记其处所,晓乃奏之。

上令凿其地,得宝玉一片,如柏板样,上有古篆“天下太平”字,百僚称贺,收

之内库。

○步辇召学士

明皇在便殿,甚思姚元崇论时务。七月十五日,苦雨不止,泥泞盈尺。上令

侍御者抬步辇召学士来。时元崇为翰林学士,中外荣之。自古急贤待士,帝王如

此者,未之有也。

○赐箸表直

宋璟为宰相,朝野人心归美焉。时春御宴,帝以所用金箸令内臣赐璟。虽受

所赐,莫知其由,未敢陈谢。帝曰:“所赐之物,非赐汝金。盖赐卿之箸,表卿

之直也。”璟遂下殿拜谢。

○截镫留鞭

姚元崇初牧荆州,三年,受代日,阖境民吏泣拥马首遮道。小使去,所乘之

马鞭、镫,民皆截留之,以表瞻恋。新牧具其事奏之,诏褒美焉,就赐中金一千

两。

○惭颜厚如甲

进士杨光远,惟多矫饰,不识忌讳。游谒王公之门,干索权豪之族,未尝自

足。稍有不从,便多诽谤,常遭有势挞辱,略无改悔。时人多鄙之,皆曰:“杨

光远惭颜,厚如十重铁甲也。”

○七宝山座

明皇于勤政楼以七宝装成山,座高七尺,召诸学士讲议经旨及时务,胜者得

升焉。惟张九龄论辨风生,升此座,余人不可阶也。时论美之。

○痴贤

右拾遗张方回,精神不爽,时人呼为“痴汉子”。每朝政有失,便抗疏论之,

精彩昂然,进不惧死。明皇尝谓:“右拾遗张方回,忠贤人也。”

○蜂蝶相随

都中名姬楚莲香者,国色无双,时贵门子弟争相诣之。莲香每出处之间,则

蜂蝶相随,盖慕其香也。

○扫雪迎宾

巨豪王元宝,每至冬月大雪之际,令仆人自本家坊巷口,扫雪为径路,躬亲

立于坊巷前,迎揖宾客。就本家具酒炙宴乐之,为暖寒之会。

○梦虎之妖

周象者,好畋猎,后为汾阳令,忽梦一乳虎相逼,惊而睡觉,因兹染疾。后

有僧海宁者,因过象门,谓邻叟曰:“此居有妖气,久则不可救也。”邻叟遂闻

于象。象召僧令视之,僧曰:“当与君禳之。”遂择日设坛,持剑禹步诵咒。自

大门而入至于寝所,绕患人数遍而叱之,忽于床下作一虎声,家人悉惊奔散。周

象亦不觉投床下,伏死于地。僧以水噀之,须臾如故。

○记事珠

开元中张说为宰相,有人惠说二珠,绀色有光,名曰“记事珠。”或有阙忘

之事,则以手持弄此珠,便觉心神开悟,事无巨细,涣然明晓,一无所忘。说秘

而至宝也。

○游仙枕

龟兹国进奉枕一枚,其色如玛瑙,温温如玉。其制作甚朴素,若枕之则十洲、

三岛、四海、五湖,尽在梦中所见。帝因立名为“游仙枕”。后赐与杨国忠。

○随蝶所幸

开元末,明皇每至春月,旦暮宴于宫中,使妃嫔辈争插艳花。帝亲捉粉蝶放

之,随蝶所止幸之。后因杨妃专宠,遂不复此戏也。

○记恶碑

卢奂累任大郡,皆显治声,所至之处,畏如神明。或有无良恶迹之人,必行

严断,仍以所犯之罪,刻石立本人门首,再犯处于极刑。民间畏惧,绝无犯法者。

明皇知其能官,赐中金五十两,玺诏褒谕焉。故民间呼其石为“记恶碑”。

○自暖杯

内库有一酒杯,青色而有纹如乱丝,其薄如纸,于杯足上有缕金字,名曰

“自暖杯”。上令取酒注之,温温然有气,相次如沸汤,遂收于内藏。

○辟寒犀

开元二年冬至,交趾国进犀一株,色黄如金。使者请以金盘置于殿中,温温

然有暖气袭人。上问其故,使者对曰:“此辟寒犀也,顷自隋文帝时,本国曾进

一株,直至今日。”上甚悦,厚赐之。

○传书鸽

张九龄少年时家养群鸽,每与亲知书信往来,只以书系鸽足上,依所寄之处

飞往投之。九龄目之为“飞奴”。时人无不爱说。

○牵红丝娶妇

郭元振,少时美风姿,有才艺。宰相张嘉正欲纳为婿。元振曰:“知公门下

有女五人,未知孰陋。事不可仓卒,更待忖之。”张曰:“吾女各有姿色,即不

知谁是匹偶。以子风骨奇秀,非常人也。吾欲令五女各持一丝幔前,使子取便牵

之,得者为婚。”元振欣然从命,遂牵一红丝线,得第三女,大有姿色,后果然

随夫贵达也。

○豪友

长安富民王元宝、杨崇义、郭万金等,国中巨豪也。各以延约四方多士,竞

于供送,朝之名寮,往往出于门下。每科场,文士集于数家,时人目之为“豪友”。

○唤铁

太白山有隐士郭休,字退夫,有运气绝粒之术。于山中建茅屋百余间,有白

云亭、炼丹洞、注易亭、修真亭、朝元坛、集神阁。每于白云亭与宾客看山禽野

兽,即以槌击一铁片子,其声清响,山中鸟兽闻之集于亭下,呼为“唤铁”。

○鹦鹉告事

长安城中有豪民杨崇义者,家富数世,服玩之属,僭于王公。崇义妻刘氏有

国色,与邻舍儿李弇私通,情甚于夫,遂有意欲害崇义。忽一日,醉归寝于室中,

刘氏与李弇同谋而害之,埋于枯井中。其时仆妾辈并无所觉,惟有鹦鹉一只在堂

前架上。洎杀崇义之后,其妻却令童仆四散寻觅其夫,遂经府陈词,言其夫不归,

窃虑为人所害。府县官吏日夜捕贼,涉疑之人及童仆辈经拷捶者百数人,莫究其

弊。后来县官等再诣崇义家检校,其架上鹦鹉忽然声屈。县官遂取于臂上,因问

其故。鹦鹉曰:“杀家主者,刘氏、李弇也。”官吏等遂执缚刘氏,及捕李弇下

狱,备招情款。府尹具事案奏闻,明皇叹讶久之。其刘氏、李弇依刑处死,封鹦

鹉为“绿衣使者”,付后宫养喂。张说后为《绿衣使者传》,好事者传之。

○瑞炭

西凉国进炭百条,各长尺余,其炭青色坚硬如铁,名之曰“瑞炭”。烧于炉

中,无焰而有光,每条可烧十日,其热气迫人而不可近也。

○敲冰煮茗

逸人王休,居太白山下,日与僧道异人往还。每至冬时,取溪冰敲其晶莹者

煮建茗,共宾客饮之。

○物外之游

王休高尚,不亲势利,常与名僧数人,或跨驴,或骑牛,寻访山水,自谓结

“物外之游”。

○花妖

初,有木芍药,植于沉香亭前。其花一日忽开,一枝两头,朝则深红,午则

深碧,暮则深黄,夜则粉白。昼夜之内,香艳各异。帝谓左右曰:“此花木之妖,

不足讶也。”

○花上金铃

天宝初,宁王日侍,好声乐,风流蕴藉,诸王弗如也。至春时于后园中纫红

丝为绳,密缀金铃,系于花梢之上。每有鸟鹊翔集,则令园吏制铃索以惊之,盖

惜花之故也。诸宫皆效之。

○妖烛

宁王好声色,有人献烛百炬,似腊而腻,似脂而硬,不知何物所造也。每至

夜筵,宾妓间坐,酒酣作狂,其烛则昏昏然如物所掩,罢则复明矣,莫测其怪也。

○七宝砚炉

内库中有七宝砚炉一所,曲尽其功。每至冬寒砚冻,置于炉上,砚水自消,

不劳置火。冬月帝常用之。

○梦玉莺投怀

张说母梦有一玉莺,自东南飞来,投入怀中,而有孕生说。果为宰相,其至

贵之祥也。

○馋鱼灯

南中有鱼,肉少而脂多,彼中人取鱼脂炼为油,或将照纺织机杼,则暗而不

明。或使照筵宴,造饮食,则分外光明。时人号为“馋鱼灯”。

○助娇花

御苑新有千叶桃花。帝亲折一枝,插于妃子宝冠上,曰:“此个花尤能助娇

态也。”

○照病镜

叶法善有一铁镜,鉴物如水。人每有疾病,以镜照之,尽见脏腑中所滞之物。

后以药疗之,竟至痊瘥。

○助情花香

明皇正宠妃子,不视朝政,安禄山初承圣眷,因进助情花香百粒,大小如粳

米而色红。每当寝处之际,则含香一粒。助情发兴,筋力不倦。帝秘之曰:“此

亦汉之慎恤胶也。”

○眼色媚人

念奴者,有姿色,善歌唱,未尝一日离帝左右。每执板当席顾眄,帝谓妃子

曰:“此女妖丽,眼色媚人,每啭声歌喉,则声出于朝霞之上。虽钟鼓笙竽嘈杂

而莫能遏。”宫妓中帝之钟爱也。

本主题由 荷塘别调 于 2020-8-23 15:17 移动收藏 分享 00 0 顶 踩

棣之华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棣之华 当前离线

UID6076 帖子5728 精华0 积分8406 经验8406 点 威望0 点 金钱17248 元 魅力440 点 点券0 张 金币0 个 阅读权限70 在线时间49 小时 注册时间2020-8-3 最后登录2020-5-20

状元

帖子5728 积分8406 威望0 点 金钱17248 元 金币0 个 沙发

发表于 2020-8-8 07:02 | 只看该作者

开元天宝遗事 卷二

○警恶刀

贵妃父杨玄琰,少时尝有一刀,每出入于道途间,多佩此刀。或前有恶兽、

盗贼,则所佩之刀铿然有声,似警于人也。玄琰宝之。

○梦中有孕

杨国忠出使于江浙,其妻思念至深,荏苒成疾,忽昼梦与国忠交因而有孕,

后生男名朏。洎至国忠使归,其妻具述梦中之事。国忠曰:“此盖夫妻相念,情

感所致。”时人无不讥诮也。

○金笼蟋蟀

每至秋时,宫中妃妾辈皆以小金笼捉蟋蟀,闭于笼中,置之枕函畔,夜听其

声。庶民之家,皆效之也。

○烛奴

申王亦务奢侈,盖时使之然。每夜宫中与诸王、贵妃聚宴,以龙檀木雕成烛

跋,童子衣以绿衣袍,系之束带,使执画烛列立于宴席之侧,目为“烛奴”。诸

官贵戚之家,皆效之。 ◎醒醉草

兴庆池南岸有草数丛,叶紫而心殷。有一人醉过于草傍,不觉失其酒态。后

有醉者,摘草嗅之,立然醒悟,故目为“醒醉草”。

○盆池鱼

明皇以李林甫为相,后因召张九龄问可否。九龄曰:“宰相之职,四海具瞻。

若任人不当,则国受其殃。只如林甫为相,然宠擢出宸衷。臣恐他日之后,祸延

宗社。”帝意不悦。忽一日,帝曲宴近臣于禁苑中,帝指示于九龄、林甫曰:

“槛前盆池中所养鱼数头,鲜活可爱。”林甫曰:“赖陛下恩波所养。”九龄曰:

“盆池之鱼,犹陛下任人,他但能装景致助儿女之戏尔。”帝甚不悦。时人皆美

九龄之忠直。

○看花马

长安侠少,每至春时,结朋联党,各置矮马,饰以锦鞯金鞍,并辔于花树下

往来,使仆从执酒皿而随之,遇好囿时驻马而饮。

○香肌暖手

岐王少惑女色,每至冬寒手冷,不近于火,惟于妙妓怀中揣其肌肤,称为

“暖手”,常日如是。

○金衣公子

明皇每于禁苑中见黄莺,常呼之为“金衣公子”。

○花裀

学士许慎选,放旷不拘小节,多与亲友结宴于花圃中,未尝具帷幄,设坐具,

使童仆辈聚落花铺于坐下。慎选曰:“吾自有花裀,何消坐具。”

○销恨花

明皇于禁苑中,初有千叶桃盛开。帝与贵妃日逐宴于树下。帝曰:“不独萱

草忘忧,此花亦能销恨。”

○醉舆

申王每醉,即使宫妓将锦彩结一兜子,令宫妓辈抬舁归寝室。本宫呼曰“醉

舆”。

○妓围

申王,每至冬月有风雪苦寒之际,使宫妓密围于坐侧以御寒气,自呼为“妓

围”。

○风流薮泽

长安有平康坊,妓女所居之地。京都侠少萃集于此,兼每年新进士以红笺名

纸,游谒其中。时人谓:“此坊为风流薮泽。”

○依冰山

杨国忠权倾天下,四方之士争诣其门。进士张彖者,陕州人也,方学有文名,

志气高大,未尝干谒权贵。或有劝彖令修谒国忠,可图显荣。彖曰:“尔辈以谓

右相之势,倚靠如泰山,以吾所见乃冰山也。或皎日大明之际,则此山当误人尔。”

后果如其言,时人美张生见几。后年张生及第,释褐授华阴尉。时县令、太守俱

非其人,多行不法。张生有吏道,勤于政事,每申举之日,则太守、令、尹抑而

不从。张生曰:“大丈夫有凌霄直上之志,而拘于下位,若立身于矮屋中,使人

撞头不得。”遂拂衣长往,归遁于嵩山。

○禽拥行车

李元纮,开元初年为邑令,赋役平允,不严而治,大有政声。迁润州司马,

出郊百里,士民号泣遮路,禽兽之类,飞拥行车。有诏褒美之。

○镜影成相字

朱璟未第时,因于日中览镜,见镜中有影成一“相”字。自此愈修相业,后

如其志。

○知更雀

裴耀卿勤于王政,夜看案

网上找不到

想要得到三篇文言文的翻译

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吴汉为人质厚少文,一经召见,使得到了刘秀的赏识信任。建武二年(26年)春光武帝定封他为广平侯。建武三年(27年)春天,在广乐(今河南虞城县西)包围了苏茂,周建招聚十万人马,赴救广乐。吴汉率领骑兵迎战,失利,不慎坠马,摔伤膝,收兵回营。诸将对吴汉说:“大敌在前而公伤卧,觽心惧矣”吴汉听此言,勃然裹创而起,巡视营垒,杀牛酌酒,犒劳士兵,对将士:“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吴汉豪气凌云,将士们也深受感染,士气倍增。第二天,擂鼓呐喊,同时进击。周建军大败。当时鬲县五姓一起驱逐守长,占据了城池造反。诸将皆想攻打,吴汉不听,说:“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敢轻冒进兵者斩”。然后一面下公文给郡府,命他们收捕肇事官吏,一面派人人城安抚五姓。五姓人大喜,相继归降。建武五年(29年)春,农民军率五万余人夜攻吴汉军营,军中惊乱,吴汉却坚卧不动,一会儿营中便安静下来。吴汉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军。建武十二年(36年)春,吴汉挥师直攻广都(今成都市南),迅速攻克,并派轻骑兵烧毁成都市桥,光武帝下诏告诫吴汉:“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疲,乃可击也”吴汉接连获胜,并未听从光武帝的告戒,竟乘胜自率步骑兵二万余人进逼成都。于江水北岸扎营,派副将刘尚率兵万余人屯驻于江水南岸。光武帝得知吴汉如此部署兵力,大惊,下诏书责备:“比□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勃乱!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然诏书未到,谢丰、袁吉率兵十余万人进攻吴汉。又派将率兵万余人袭劫刘尚营寨,企图使汉军不得相救。 吴汉率军与敌大战一天,兵败而退回营垒。吴汉见形势危急,召集众将激励他们说:“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 御之。成败之机,在此一举。”于是在营内遍插旌旗,使烟火不绝,以迷惑蜀军。第三天夜里,率军潜出城围衔枚疾走,过江与刘尚部会合。谢丰等人竟然没有发觉。 第二天,吴汉亲自指挥全军力战,终于大败敌军。 吴汉随光武帝征战。不少将领一见战阵失利就垂头丧气,惶怵不安,平日的风度威严全失。吴汉却不然,每到这时,他整厉战械,激扬士卒,不但毫不气馁,反而愈加意气风发。他出征时,妻子在后方买了一些田产,待他归来,却都送给了故旧亲友。他说:“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死后,谥忠侯。

甫奏欲三篇帝奇之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