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喜字仲宁文言文答案是什么?
答案:
1.引出故事情节;为故事的结尾埋下伏笔(答“为下文作铺垫”也可)(各2分)
2.第③种,理由:安德鲁明知凯特欺骗了他,却能够原谅她,并用真诚打动了凯特,使她改邪归正,最终找到真正的幸福。
3.善良真诚的人(意思接近即可)(2分)如:安德鲁喜欢凯特,却劝她回去念书;明知凯特欺骗了他并带走了珠宝,却能够原谅她;发现凯特在他的牛奶中加了安眠药却不揭穿她;收到凯特的信,能够真诚地在门前放一束玫瑰花等。(2分,回答出两例即可得满分)
4凯特在安德鲁的感召下寻找到了真正的人生特别是拥有了珍贵的爱情,这比任何珍宝都珍贵。
5生活不应该有过多的恶意谎言和欺骗,更需要人们真诚付出和对待,那才是最幸福珍贵的。
虞喜(公元281--356年),字仲宁,会稽余姚(今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人,东晋天文学家,东吴经学大师虞翻的后人,东晋散骑常侍虞预的胞弟。宣夜说的继承和发展者。
翻译文言文
孙晷字文度是吴国富春人,吴国伏波将军孙秀的曾孙子。孙晷是孩童的时候,从没有被呵斥过。顾荣见到后称赞他,对他的外祖父薛兼说:“这个孩子神色清明,有志气,不是普通的儿童。”等他长大后,为人恭敬孝顺,熟知理法和礼义。每次独自处在幽暗的地方,行容举止从不有所改变。即使家里家产丰富,而孙晷常常穿着麻布衣服只吃青菜,亲自种田,从不间断读书,愉快地独自生活。父母欣慰他这样,想让他放松,而他早晨起来晚上睡觉,没有暂时的松懈。父母的衣食起居,虽然哥哥们经常给予,但孙晷却不离开父母左右。富春的道路较少,经常需经过山河,父亲难以经受风波,每次出行孙晷都亲自服侍,所到之处,就在门外树下篱笆间悄悄休息,不想让那家主人知道。哥哥曾经常年患病,孙晷亲自服侍,用药的味道,一定要先知道,跋山涉水去求医,恳切地祈祷。听说别人的优点,高兴地像是自己有所得;听说别人的缺点,难过地像是自己有所失。见到别人饥饿寒冷,就周济他,乡人的馈赠,从来不接受。亲戚朋友中有贫穷而年纪大的人,常四处求告,人们大都厌恶他们,而孙晷迎见他们,更加愉快恭敬,冷了则与他们同盖一条被子,饿了与他们同吃一锅饭。有时解下衣服赠送被子来怜恤他们。遇到饥年粮食价格高,有人偷割他的稻子,他见到后避开,等那人走了,然后把自己的稻子割了送去。乡邻感激愧疚,没有再敢侵犯他。
会稽虞喜隐居在海边,有高于世人的风范。孙晷钦佩他的品格,娶他弟弟的女儿为妻。她抛弃荣华向往朴素,与孙晷有同样的志向。当时的人称他们为梁鸿夫妇。济阳江淳年少而有高尚的品行,听说孙晷的学识品德超越常人,就亲自去找他,终于见了面,就整日欢宴,结交后告别。
司空何充在扬州作官,让孙晷做主簿。司徒征召他作自己的下属,他并未接受。尚书应民众愿望推荐孙晷。死时三十八岁,朝野听说十分悲痛。孙晷没有来得及举行大殓,有一个老人穿着破衣服和草鞋,不通报姓名,直接进入抚着灵柩大哭,十分悲痛,感动了左右。停止哭泣就走出去,他容貌很清朗,眼睛又方正有神,门人告诉办丧事的人,感到很奇怪就去追。那人直接离开不再回头。同郡顾与其他一百多人感叹他神貌不同常人,猜不出他的身份。
终于翻译完了,好长啊!~~~~汗……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
夫最上者,以太虚为鼎,太极为炉,清静为妙用,无为为丹基,性命为铅汞,定慧为水火,以自然造化为真种子,以勿忘勿助为火侯,洗心涤虑为沐浴,存神定息为固济,戒定慧为三要,先天之中为玄关,明心为应验,见性为凝结,三元混合为圣胎,打成一片为丹成,身外有身为脱胎,打破虚空为了当。此最上一乘之妙道,三教同源之心法,上士行之不怠,直超圣域,顿悟圆通,形神俱妙,与道合真,逍遥极乐,永劫不坏,即大觉金仙之位也。至道原来不易传,穷微究理了尘缘,山头水降黄芽长,地下雷升白雪填,慧月涓涓澄碧沼,玄风田田卷青烟,木性金情相交合,便是虚无太极圈。”
其语义为:一阴一阳的运行变化称之为道,人从天道变化中得到了善,人性使天道赋予人的这种善得到完成和显现。成之,是说人秉受天道之善是通过人性来实现的。
什么是善?顺天修道,顺阴阳,合天道,就是善。
“性”字作为一个重要的名词术语在古代汉语中兼具“本性”和“生命”两层含义。《系辞》的这段文字清楚地表明,生命之道其实就是一阴一阳之道,离开了一阴一阳之道就很难对生命现象予以正确理解和全面把握。进一步说,个体生命其实不过是对一阴一阳的生命之道的具体展现和面向物质层面的形而下落实。质言之,生命现象和生命本质原本就是合而为一的。个体的生命活动与一阴一阳的生命之道实为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如此,离开个体的生命现象那么将会很难理解一阴一阳的整体生命之道。
上面是原全文和全译文
求一个语文文言文翻译,或者告诉我文言文的名字,具体点
孙晷字文度是吴国富春人,吴国伏波将军孙秀的曾孙子。孙晷是孩童的时候,从没有被呵斥过。顾荣见到后称赞他,对他的外祖父薛兼说:“这个孩子神色清明,有志气,不是普通的儿童。”等他长大后,为人恭敬孝顺,熟知理法和礼义。每次独自处在幽暗的地方,行容举止从不有所改变。即使家里家产丰富,而孙晷常常穿着麻布衣服只吃青菜,亲自种田,从不间断读书,愉快地独自生活。父母欣慰他这样,想让他放松,而他早晨起来晚上睡觉,没有暂时的松懈。父母的衣食起居,虽然哥哥们经常给予,但孙晷却不离开父母左右。富春的道路较少,经常需经过山河,父亲难以经受风波,每次出行孙晷都亲自服侍,所到之处,就在门外树下篱笆间悄悄休息,不想让那家主人知道。哥哥曾经常年患病,孙晷亲自服侍,用药的味道,一定要先知道,跋山涉水去求医,恳切地祈祷。听说别人的优点,高兴地像是自己有所得;听说别人的缺点,难过地像是自己有所失。见到别人饥饿寒冷,就周济他,乡人的馈赠,从来不接受。亲戚朋友中有贫穷而年纪大的人,常四处求告,人们大都厌恶他们,而孙晷迎见他们,更加愉快恭敬,冷了则与他们同盖一条被子,饿了与他们同吃一锅饭。有时解下衣服赠送被子来怜恤他们。遇到饥年粮食价格高,有人偷割他的稻子,他见到后避开,等那人走了,然后把自己的稻子割了送去。乡邻感激愧疚,没有再敢侵犯他。
会稽虞喜隐居在海边,有高于世人的风范。孙晷钦佩他的品格,娶他弟弟的女儿为妻。她抛弃荣华向往朴素,与孙晷有同样的志向。当时的人称他们为梁鸿夫妇。济阳江淳年少而有高尚的品行,听说孙晷的学识品德超越常人,就亲自去找他,终于见了面,就整日欢宴,结交后告别。
司空何充在扬州作官,让孙晷做主簿。司徒征召他作自己的下属,他并未接受。尚书应民众愿望推荐孙晷。死时三十八岁,朝野听说十分悲痛。孙晷没有来得及举行大殓,有一个老人穿着破衣服和草鞋,不通报姓名,直接进入抚着灵柩大哭,十分悲痛,感动了左右。停止哭泣就走出去,他容貌很清朗,眼睛又方正有神,门人告诉办丧事的人,感到很奇怪就去追。那人直接离开不再回头。同郡顾与其他一百多人感叹他神貌不同常人,猜不出他的身份。
请学霸帮忙翻译这两道文言文翻译题,谢谢
喜(人名)的同乡贺循,官至司空,德行高尚,身份尊贵,声名在外。每次去看喜(人名)都要在他那里停留几日,忘记回去。贺循经常说,喜的德行深不可测。、
寻阳(地名)翟汤(人名),会稽(地名)虞喜(人名)都德行高尚,清净淡泊,不问俗事,德操可以和那些古人相比。
1、喜邑人贺循为司空,先达贵 显,每诣喜,信宿忘归,自云不能测也。
释义:
虞喜的同乡人贺循是当时的“司空”,高贵显要的前辈,每次到虞喜家裹,连住两天还不想离去,说虞喜高深莫测。
2、寻阳翟汤、会稽虞喜并守道清贞,不营世务,耽学高尚,操拟古人。
释义:
寻阳人翟汤、会稽人虞喜都很守道,清白坚贞,不谋求世务,专心读书,其高尚的节操可以和古人相媲美。
虞喜字仲宁文言文答案
答案:
1.引出故事情节;为故事的结尾埋下伏笔(答“为下文作铺垫”也可)(各2分)
2.第③种,理由:安德鲁明知凯特欺骗了他,却能够原谅她,并用真诚打动了凯特,使她改邪归正,最终找到真正的幸福。
3.善良真诚的人(意思接近即可)(2分)如:安德鲁喜欢凯特,却劝她回去念书;明知凯特欺骗了他并带走了珠宝,却能够原谅她;发现凯特在他的牛奶中加了安眠药却不揭穿她;收到凯特的信,能够真诚地在门前放一束玫瑰花等。(2分,回答出两例即可得满分)
4凯特在安德鲁的感召下寻找到了真正的人生特别是拥有了珍贵的爱情,这比任何珍宝都珍贵。
5生活不应该有过多的恶意谎言和欺骗,更需要人们真诚付出和对待,那才是最幸福珍贵的。
虞喜(公元281--356年),字仲宁,会稽余姚(今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人,东晋天文学家,东吴经学大师虞翻的后人,东晋散骑常侍虞预的胞弟。宣夜说的继承和发展者。
很荣幸能为你解答!
答案:
1.引出故事情节;为故事的结尾埋下伏笔(答“为下文作铺垫”也可)(各2分)
2.第③种,理由:安德鲁明知凯特欺骗了他,却能够原谅她,并用真诚打动了凯特,使她改邪归正,最终找到真正的幸福。
3.善良真诚的人(意思接近即可)(2分)如:安德鲁喜欢凯特,却劝她回去念书;明知凯特欺骗了他并带走了珠宝,却能够原谅她;发现凯特在他的牛奶中加了安眠药却不揭穿她;收到凯特的信,能够真诚地在门前放一束玫瑰花等。(2分,回答出两例即可得满分)
4凯特在安德鲁的感召下寻找到了真正的人生特别是拥有了珍贵的爱情,这比任何珍宝都珍贵。
5生活不应该有过多的恶意谎言和欺骗,更需要人们真诚付出和对待,那才是最幸福珍贵的。
热衷于为网友服务的我为你解答!
【高考】虞在文言文中都有什么意思?
一、1.猜测;预料:不虞
2.忧虑:无冻饿之虞
3.欺骗:尔虞我诈
二、1.族名,即有虞氏,帝舜之族。
2.周朝国名,在今山西平陆东北。本名“吴”。
3.【名】姓
名词
同本义〖beast’sname〗
虞,驺虞,白虎黑文,尾长于身,仁兽,食自死之肉。——《说文》
虞者,囿之司兽者也。——《贾子礼》
即鹿无虞。——《易·屯》
于嗟乎驺虞。——《诗·召南》
询于八虞。——《国语·晋语》
借指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虞而出之。——《史记·货殖列传》
又
虞不出则财匮。
到了二十多岁,学问成了,一切兵、农、礼、乐、工、虞、水、火之事,他提了头就知道尾。——《儒林外史》
虞人导前,鹰犬罗后。——马中锡《中山狼传》
又如:虞旗(又叫“虞旌”。虞人在汇集所获物时所用的旗帜);虞罗(原指掌山泽之虞人所张设的网罗);虞人(古官名。掌管山泽苑囿的官);虞师(古官名。掌管山泽之官);虞官(古代掌管山泽苑囿的官吏)
有司以几筵舍奠于墓左,反,日中而虞。——《左传》
又如:虞歌(即虞殡);虞殡(送葬歌曲);虞祭(祭名。葬后所行安神的祭名);虞主(虞祭时所立的神主)
朝代名。帝舜有天下之号〖Yu Dynasty〗
始于虞夏。——清·黄宗羲《原君》
又
唐虞之世。
虞夏以来。——《史记·货殖列传》
又如:虞廷百兽率舞(传说尧任用舜时,凤凰飞来,百兽在宫廷前起舞。比喻太平盛世);虞书(《尚书》的一个组成部分。相传记载着唐尧、虞舜、夏禹等的事迹);虞唐(指上古人民康乐、政治清明的理想时代)
乐趣或快乐〖pleasure〗。如:虞乐(即娱乐);耳目之虞
山名〖Yu mountain〗
动词
猜度;料想〖guess;expect;anticipate〗
用戒不虞。——《诗·大雅·抑》
不虞齐赵无兵援,将死城崩国已亡。——《秦倂六国平话》
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左传·僖公四年》
又如:虞度(谋虑)
忧虑;忧患〖worry〗
等狄爷兵来,随军而进,方保无虞。——《八洞天》
戎狄弃甲而远遁,朝廷高枕而无虞。——唐·韩愈《与凤翔邢尚书书》
准备,防范〖prepare〗
以虞待不虞者。——《孙子·’谋攻》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
又如:虞卒(古代帝王狩猎时,担任围合禽兽的士兵);虞旅(守猎之军卒)
企望;期待〖hope;expect〗
且日虞四邑之至也。——《左传》
又如:虞心(希冀之心;侥幸之心)
惊〖start;befrightened〗
悔吝者忧虞之象也。——《易·系辞上》
通“娱”〖givepleasureto;amuse〗
虞,安也。——《广雅》
虞吉。——《易·中孚》
虞于湛乐。——《国语·周语》
故许由虞乎颍阳。——《吕氏春秋·慎人》
三虞。——《逸周书·丰谋》。注:“虞,乐也。”
合好效欢虞泰一。——《汉书·礼乐志》
虞说耳目。——《汉书·王褒传》
又如:虞心(怡悦心情);虞说(娱悦);虞乐(娱乐);虞欢(娱欢)
成语
【安不忘虞】虞:忧患。安定太平的时候不能忘记潜伏着的忧患。
【备预不虞】不虞:预料不到。对可能发生的意外变故,事前就要有所准备。
【不虞之隙】指意外的误会。
【不虞之誉】虞:料想;誉:称赞。没有意料到的赞扬。
【乘敌不虞】虞:料想。军事上指乘敌人懈怠,采取某种敌人预料不到的行动。
【出其不虞】犹言出其不意。指行动出乎人的意料。
【冻饿之虞】为吃饭穿衣而忧虑。虞:忧虑,担心。
【尔虞我诈】尔:你;虞、诈:欺骗。表示彼此互相欺骗。
【尔诈我虞】尔:你;虞、诈:欺骗。表示彼此互相欺骗。
【高枕不虞】虞:忧患。垫高枕头睡觉,无忧无虑。比喻思想麻痹,丧失警惕。
【高枕无虞】虞:忧患。垫高枕头睡觉,无忧无虑。
【后顾之虞】顾:回视;后顾:回过头照顾;虞:臆度,料想。指来自后方或家里的忧患。
【即鹿无虞】原意是进山打鹿,没有熟悉地形和鹿性的虞官帮助,那是白费气力。后比喻做事如条件不成熟就草率行事,必定劳而无功。
【灭虢取虞】比喻攻击甲国时先稳住乙国,等灭掉甲国后再灭乙国。
【暮虢朝虞】春秋时晋国假道虞国去打虢国,打下虢国之后,在归途中又把虞国灭了。比喻复灭变迁的迅速。
【秦智虞愚】春秋时期虞国大夫百里奚无所作为,虞亡后入秦,辅佐穆公建立霸业。指一个人的才能只有在适当的环境中才能发挥。
【日薄虞渊】犹日薄西山。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虞渊,神话传说中日入之处。
【参商之虞】参、商:星宿名。参在西、商在东,此出彼没,永不相见。虞:忧虑。比喻人分离不得见面的忧虑。也比喻有不和睦的可能。
【唐虞之治】唐虞:唐尧、虞舜,传说中的古代圣帝贤君。旧指上古政治清明,人民康乐的理想时代。
【衔橛之虞】指车马倾复的危险。亦喻意外发生的事故。同“衔橛之变”。
【衔橜之虞】亦作“衔橛之虞”。同“衔橜之变”。
【以备不虞】虞:猜度,预料。以防备预料不到的事。
【虞褚欧颜】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颜真卿,古代四位书法家。泛指楷书的各种流派。
【以虞待不虞】虞:猜度,预料。以预先有准备以防预料不到的事。
一、1.猜测;预料:不虞
2.忧虑:无冻饿之虞
3.欺骗:尔虞我诈
二、1.族名,即有虞氏,帝舜之族。
2.周朝国名,在今山西平陆东北。本名“吴”。
3.【名】姓
名词
同本义〖beast’sname〗
虞,驺虞,白虎黑文,尾长于身,仁兽,食自死之肉。——《说文》
虞者,囿之司兽者也。——《贾子礼》
即鹿无虞。——《易·屯》
于嗟乎驺虞。——《诗·召南》
询于八虞。——《国语·晋语》
借指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虞而出之。——《史记·货殖列传》
又
虞不出则财匮。
到了二十多岁,学问成了,一切兵、农、礼、乐、工、虞、水、火之事,他提了头就知道尾。——《儒林外史》
虞人导前,鹰犬罗后。——马中锡《中山狼传》
又如:虞旗(又叫“虞旌”。虞人在汇集所获物时所用的旗帜);虞罗(原指掌山泽之虞人所张设的网罗);虞人(古官名。掌管山泽苑囿的官);虞师(古官名。掌管山泽之官);虞官(古代掌管山泽苑囿的官吏)
有司以几筵舍奠于墓左,反,日中而虞。——《左传》
又如:虞歌(即虞殡);虞殡(送葬歌曲);虞祭(祭名。葬后所行安神的祭名);虞主(虞祭时所立的神主)
朝代名。帝舜有天下之号〖Yu Dynasty〗
始于虞夏。——清·黄宗羲《原君》
又
唐虞之世。
虞夏以来。——《史记·货殖列传》
又如:虞廷百兽率舞(传说尧任用舜时,凤凰飞来,百兽在宫廷前起舞。比喻太平盛世);虞书(《尚书》的一个组成部分。相传记载着唐尧、虞舜、夏禹等的事迹);虞唐(指上古人民康乐、政治清明的理想时代)
乐趣或快乐〖pleasure〗。如:虞乐(即娱乐);耳目之虞
山名〖Yu mountain〗
动词
猜度;料想〖guess;expect;anticipate〗
用戒不虞。——《诗·大雅·抑》
不虞齐赵无兵援,将死城崩国已亡。——《秦倂六国平话》
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左传·僖公四年》
虞为形声字。从虍(hū),从吴,吴亦声。“虍”指虎皮,意为“征服”。“吴”指“街头说唱杂耍艺人”。“虞”指被黄帝打败的蚩尤的南方九黎族战俘,在归顺黄帝之后,没有被分配田地,也没有被遣返回南方,而是被允许以流浪说唱杂耍卖艺方式继续在中原地区谋生。
汉字-虞
虞(yú)
形声。字从虍(hū)从吴,吴亦声。“虍”指虎皮,意为“征服”(“虎皮示服猛也”)。 “吴”指说唱杂耍艺人。“虍”与“吴”联合起来表示“被征服的南方人”、“归顺黄帝政权的蚩尤集团战俘”。本义:归化中原的南方人。说明:蚩尤集团人数众多,在战败之后,一部分不愿归顺的族众被流放到蒙古草原,一部分愿意归顺的族众被允许在中原地区继续生活,但不是都能分配到田地,于是有相当一部分战俘选择从事娱乐业,靠街头卖艺谋生。有虞氏在帝舜以前都靠音乐技能谋生,这说明他们没有分配到田地,不是农民。在农业立国的上古中国,农民是受人尊敬的职业。非农人口都从事下贱工作,身份低下。“虞”有“欺骗”之义,这与他们的身份地位和谋生方式有关。“虞”就是上古中国的“犹太人”。 一、1.猜测;预料:不虞 2.忧虑:无冻饿之虞 3.欺骗:尔虞我诈 二、1.族名,即有虞氏,帝舜之族。 2.周朝国名,在今山西平陆东北。本名“吴”。 3.【名】姓
名词
动词
猜度;料想〖guess;expect;anticipate〗 用戒不虞。——《诗·大雅·抑》 不虞齐赵无兵援,将死城崩国已亡。——《秦倂六国平话》 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左传·僖公四年》 又如:虞度(谋虑) 忧虑;忧患〖worry〗 等狄爷兵来,随军而进,方保无虞。——《八洞天》 戎狄弃甲而远遁,朝廷高枕而无虞。——唐·韩愈《与凤翔邢尚书书》 准备,防范〖prepare〗 以虞待不虞者。——《孙子·’谋攻》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 又如:虞卒(古代帝王狩猎时,担任围合禽兽的士兵);虞旅(守猎之军卒) 企望;期待〖hope;expect〗 且日虞四邑之至也。——《左传》 又如:虞心(希冀之心;侥幸之心) 惊〖start;befrightened〗 悔吝者忧虞之象也。——《易·系辞上》 通“娱”〖givepleasureto;amuse〗 虞,安也。——《广雅》 虞吉。——《易·中孚》 虞于湛乐。——《国语·周语》 故许由虞乎颍阳。——《吕氏春秋·慎人》 三虞。——《逸周书·丰谋》。注:“虞,乐也。” 合好效欢虞泰一。——《汉书·礼乐志》 虞说耳目。——《汉书·王褒传》 又如:虞心(怡悦心情);虞说(娱悦);虞乐(娱乐);虞欢(娱欢)
成语
【安不忘虞】虞:忧患。安定太平的时候不能忘记潜伏着的忧患。 【备预不虞】不虞:预料不到。对可能发生的意外变故,事前就要有所准备。 【不虞之隙】指意外的误会。 【不虞之誉】虞:料想;誉:称赞。没有意料到的赞扬。 【乘敌不虞】虞:料想。军事上指乘敌人懈怠,采取某种敌人预料不到的行动。 【出其不虞】犹言出其不意。指行动出乎人的意料。 【冻饿之虞】为吃饭穿衣而忧虑。虞:忧虑,担心。 【尔虞我诈】尔:你;虞、诈:欺骗。表示彼此互相欺骗。 【尔诈我虞】尔:你;虞、诈:欺骗。表示彼此互相欺骗。 【高枕不虞】虞:忧患。垫高枕头睡觉,无忧无虑。比喻思想麻痹,丧失警惕。 【高枕无虞】虞:忧患。垫高枕头睡觉,无忧无虑。 【后顾之虞】顾:回视;后顾:回过头照顾;虞:臆度,料想。指来自后方或家里的忧患。 【即鹿无虞】原意是进山打鹿,没有熟悉地形和鹿性的虞官帮助,那是白费气力。后比喻做事如条件不成熟就草率行事,必定劳而无功。 【灭虢取虞】比喻攻击甲国时先稳住乙国,等灭掉甲国后再灭乙国。 【暮虢朝虞】春秋时晋国假道虞国去打虢国,打下虢国之后,在归途中又把虞国灭了。比喻复灭变迁的迅速。 【秦智虞愚】春秋时期虞国大夫百里奚无所作为,虞亡后入秦,辅佐穆公建立霸业。指一个人的才能只有在适当的环境中才能发挥。 【日薄虞渊】犹日薄西山。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虞渊,神话传说中日入之处。 【参商之虞】参、商:星宿名。参在西、商在东,此出彼没,永不相见。虞:忧虑。比喻人分离不得见面的忧虑。也比喻有不和睦的可能。 【唐虞之治】唐虞:唐尧、虞舜,传说中的古代圣帝贤君。旧指上古政治清明,人民康乐的理想时代。 【衔橛之虞】指车马倾复的危险。亦喻意外发生的事故。同“衔橛之变”。 【衔橜之虞】亦作“衔橛之虞”。同“衔橜之变”。 【以备不虞】虞:猜度,预料。以防备预料不到的事。 【虞褚欧颜】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颜真卿,古代四位书法家。泛指楷书的各种流派。 【以虞待不虞】虞:猜度,预料。以预先有准备以防预料不到的事。
二、古国名
虞--周代姬姓国。虞也同吴,史书记载虞有二。 一在南方,即春秋时代曾争霸中原的吴国,此略。 一是山西晋南的北虞。 舜之先封于虞,故城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东北 夏禹封舜子商均于虞,为今河南省虞城县 春秋初期,虞国(北边的虞国)主公因贪图晋国的良马美玉,借道于晋军灭了与己唇齿相依的虢国,随后被晋国不费吹灰之力而灭掉,良马美玉又回到晋献公手中,落下了千年笑柄。
三、官名
古代掌管山泽之官。《周礼·地官司徒》有“山虞”掌山林之政令,又有“泽虞”掌国泽之禁令。 西周始置。金文或作“吴”。主管山泽的开发和渔猎。春秋、战国时各国多设置,或称虞人。《国语·周语中》:“虞人入材”。齐国称为虞候。《左传·昭公二十年》晏子曰:“薮之薪蒸,虞候守之。”《周礼·地官·司徒》有山虞、泽虞,分掌山林和大泽的保护开发。 。
四、姓氏
姓氏源流
虞(Yú)姓源出有二: 1.出自妫姓,以国名为氏,来自舜帝。远古舜帝有一个称号叫有虞氏,所以舜帝又被称为虞舜。虞舜就是虞氏的始祖。大禹治水有功,于是舜帝将帝位禅让给大禹,大禹于是就把舜帝的儿子封在虞这个地方,并且建立了虞国,他的子孙于是就将虞作为自己的姓,称为虞姓。 2.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西周初,武王执政以后封仲雍的庶孙于虞,建立了虞国。春秋时期被晋国消灭,虞国的人民于是以国为姓,是为虞姓。 得姓始祖:虞舜。姓姚,名重华,约生卒于原始社会末期。据《史记》记载,尧让位于舜,践帝位39年。舜,相传为中国历史上的先贤,是尧之后古帝王,古帝王部落联盟首领,是禅让制的代表,以受尧的“禅让”而称王于天下,当时,国号为“虞”,故称“虞舜”。虞舜待继母以孝,待弟以仁,儒家视为理想人物,是仁孝的典范,故虞舜就是虞氏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虞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虞姓出自姚姓。远古氏族部落的时候,尧将部落首领的地位禅让给舜。舜有一个称号叫作虞,所以直到今天还被成为虞舜,这也是虞姓的最早起源。后来大禹治水有功,舜又将天下禅让给大禹,称夏禹。为了纪念虞舜,大禹封舜的儿子商均于虞国(今山西省永济县蒲州镇,一说现今河南省东部),商均的后代就称为虞氏。舜是东夷人,号有虞氏,是东夷少昊白虎部水伯天吴裔族邹虞氏之子。邹虞是邹屠与天吴氏族的联姻族,陶唐尧侯与后羿击杀朝阳天虞与东平台前村邹屠氏之后,邹虞联盟解体,邹氏南迁,虞氏留居豫东商丘的虞城。舜出生于此,及长迁菏泽,制陶为业。后来到了西周的时候,虞仲的后代在周文王的时候建立虞国,春秋时候为晋国所灭,但后代以虞为姓,保留至今。在古代,虞姓的望族大多聚居在会稽(略)。
五、历史名人
虞卿 战国时说客。一作虞庆、吴庆。虞氏,名失传。善游说,因进说赵孝成王,被任为上卿,号为虞卿。主张以赵为主,合纵抗秦。长平之战前,建议联合楚魏,迫使秦讲和。既解邯郸围,赵王拟割六城求和,他竭力反对。后离赵入魏,不得意而著书。《史记》说他上采《春秋》,下观近世,著《节义》、《称号》、《揣摩》、《政谋》等八篇,以刺讥国家得失,称《虞氏春秋》。《汉书》儒家有《虞氏春秋》十五篇,今佚,有清马国翰辑本。 虞喜(公元281--356年),字仲,会稽余姚(今浙江余姚)人,东晋天文学家,宣夜说的继承和发展者。 博闻强识钻坚研微 虞喜于西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出生于刚刚亡国的孙吴官宦世家。父亲虞察,是孙吴的征虏将军。族曾祖虞翻,是吴国的名士,训注《易》、《老子》、《论语》、《国语》。族祖虞耸,在吴国曾任越骑校尉、河间太守,入晋以后,为河间相,著有《穹大论》。胞弟虞预,在东晋成帝(公元326--342年在位)、康帝(公元343--344年在位)、穆帝(公元345--361年在位)时曾任著作郎、散骑常待等官,进爵平康县侯,好经史,著有《晋书》、《会稽典录》等。 虞喜博学好古,少年老成,年轻时就有很高的声望,受到人们的赞扬。西晋帝(公元307─313年在位)诏他出任官职,他坚辞。东晋元帝(公元317--323年在位)时,诸葛恢任会稽太守,强迫虞喜充任他手下的功曹,对他刺激很大,下决心以后终生不仕。东晋明帝(公元323--326年在位)和成帝都多次诏他做官,都被一一拒绝。成帝时,内使何充曾称赞虞喜“博闻强识,钻坚研微,有弗及之勤”,成帝则下诏嘉奖他“守道清贞,不营世务,耽学高尚,操拟古人”。可见虞喜安贫乐道,一生惟做学问而已。 发现“岁差” 虞喜不愿做官,便在家中做学问,他“释《毛诗略》,注《孝经》,为《志林》三十篇”,主要还是偏重于对经典著作的阐释和训注,但他从古代史志书中,发现汉代最初沿用古历,以冬至起于牵牛初度,太初历制定时根据实测,以牵牛西斗宿中央附近的建星为冬至点,刘款对冬至点西遇的现象甚为疑,最后犹豫其辞,认为“冬至进退牛前四度五分”,贾逵才明白他说冬至在斗。不过,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们对于冬至点移动的记录都存而不论,没有把“周天”(恒星年)和“周岁”(回归年)区分开来。 事实上,由于月球、太阳和行星的引力影响,使赤道部分比较突出的椭形地球的自转轴绕黄作缓慢的移动,相应的春分点治黄道以每年50.24分速度西退,差不多71年西移1度,大约26000年移动一周。 虞喜当时虽然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上述道理,但是他从古代冬至点位置的实测数据发生西退现象的分析中,得出了太阳一周天并非冬至一周岁的结论,即天自为天,岁自为岁。冬至一周岁要比太阳一周天差一小段,虞喜将之命名为“岁差”,这就发现了回归年同恒星年的区别。 更进一步,虞喜根据《尧典》记载“冬至日短星昴”,而当时实测冬至点在“东壁中”,即壁宿九度。从昴宿经胃宿十四度、娄宿十二度、奎宿十六度,至壁宿九度,合计退行五十多度,虞喜估计唐尧时代相距“二千七百余年”,由此可求得岁差值为约“五十年退一度”。 岁差的发现,是中国天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虞喜发现岁差,虽然比古希腊的依巴谷晚,但却比依巴谷每百年差一度的数值精确。而且自南北朝祖冲之将岁差引进《大明历》后,隋刘悼《皇历》、宋杨忠辅《统天历》和元郭守敬《授时历》的岁差值日趋精确。而当时的欧洲,制历家们还在墨守成规地沿用百年差一度的差数据。两相比较,相形见绌。 作“安天论” 虞喜对宇宙理论也颇有研究。他对汉代以来的盖天说、张衡的浑天说、郗萌的宣夜说三家进行分析比较,认为盖天说“天象盖笠,地法复盘”(大意:天像个斗笠,地像反盖的盘子)太粗疏;浑天说“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大意:整个宇宙就像个鸡蛋,大地就像是蛋中的黄。天大地小,天的表面和内部都有水,天和地的关系就像蛋壳和蛋黄一样。天和地都是由气组成的,且都是飘浮在水上。)虽比盖天说先进,但仍非至善;于是在成帝咸康中(约公元340年)乃著《安天论》。 虞喜说:“天高穷于无穷,地深测于不测。天确乎在上,有常安之形;地魄焉在下,有居静之体。当相覆冒,方则俱方,圆则俱圆;无方圆不同之义也。其光耀布列,各自运行,犹江海之有潮汐,万品之有行藏也。”(大意:宇宙是无边无际的,却也相对安定;天和地无方圆木同之理;所有天体都有自己的运动周期,以自己的轨道运行,并不是附着在一个固定的球壳上。) 《晋书·天文志》称:“虞喜因‘宣夜’之说作《安天论》。”的确,虞喜的《安天论》既否定了天圆地方的盖天说,又批判了天球具有固体壳层的浑天说。他信仰主张宇宙无限的宣夜说,并予以继承和发展,这在天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英国著名的研究中国科学史的李约瑟博士,这就样评价过“宣夜说”:“这是宇宙观的开明进步,同希腊的任何说法相比,都毫不逊色。” 虞喜(281--356),字仲,会稽余姚(今浙江余姚)人,东晋天文学家,宣夜说的继承和发展者。 博闻强识钻坚研微 虞喜于西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出生于刚刚亡国的孙吴官宦世家。父亲虞察,是孙吴的征虏将军。族曾祖虞翻,是吴国的名士,训注《易》、《老子》、《论语》、《国语》。族祖虞耸,在吴国曾任越骑校尉、河间太守,入晋以后,为河间相,著有《穹大论》。胞弟虞预,在东晋成帝(公元326--342年在位)、康帝(公元343--344年在位)、穆帝(公元345--361年在位)时曾任著作郎、散骑常待等官,进爵平康县侯,好经史,著有《晋书》、《会稽典录》等。 虞喜博学好古,少年老成,年轻时就有很高的声望,受到人们的赞扬。西晋帝(公元307─313年在位)诏他出任官职,他坚辞。东晋元帝(公元317--323年在位)时,诸葛恢任会稽太守,强迫虞喜充任他手下的功曹,对他刺激很大,下决心以后终生不仕。东晋明帝(公元323--326年在位)和成帝都多次诏他做官,都被一一拒绝。成帝时,内使何充曾称赞虞喜“博闻强识,钻坚研微,有弗及之勤”,成帝则下诏嘉奖他“守道清贞,不营世务,耽学高尚,操拟古人”。可见虞喜安贫乐道,一生惟做学问而已。 发现“岁差” 虞喜不愿做官,便在家中做学问,他“释《毛诗略》,注《孝经》,为《志林》三十篇”,主要还是偏重于对经典著作的阐释和训注,但他从古代史志书中,发现汉代最初沿用古历,以冬至起于牵牛初度,太初历制定时根据实测,以牵牛西斗宿中央附近的建星为冬至点,刘款对冬至点西遇的现象甚为疑,最后犹豫其辞,认为“冬至进退牛前四度五分”,贾逵才明白他说冬至在斗。不过,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们对于冬至点移动的记录都存而不论,没有把“周天”(恒星年)和“周岁”(回归年)区分开来。 事实上,由于月球、太阳和行星的引力影响,使赤道部分比较突出的椭形地球的自转轴绕黄作缓慢的移动,相应的春分点治黄道以每年50.24分速度西退,差不多71年西移1度,大约26000年移动一周。 虞喜当时虽然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上述道理,但是他从古代冬至点位置的实测数据发生西退现象的分析中,得出了太阳一周天并非冬至一周岁的结论,即天自为天,岁自为岁。冬至一周岁要比太阳一周天差一小段,虞喜将之命名为“岁差”,这就发现了回归年同恒星年的区别。 更进一步,虞喜根据《尧典》记载“冬至日短星昴”,而当时实测冬至点在“东壁中”,即壁宿九度。从昴宿经胃宿十四度、娄宿十二度、奎宿十六度,至壁宿九度,合计退行五十多度,虞喜估计唐尧时代相距“二千七百余年”,由此可求得岁差值为约“五十年退一度”。 岁差的发现,是中国天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虞喜发现岁差,虽然比古希腊的依巴谷晚,但却比依巴谷每百年差一度的数值精确。而且自南北朝祖冲之将岁差引进《大明历》后,隋刘悼《皇历》、宋杨忠辅《统天历》和元郭守敬《授时历》的岁差值日趋精确。而当时的欧洲,制历家们还在墨守成规地沿用百年差一度的差数据。两相比较,相形见绌。 作“安天论” 虞喜对宇宙理论也颇有研究。他对汉代以来的盖天说、张衡的浑天说、郗萌的宣夜说三家进行分析比较,认为盖天说“天象盖笠,地法复盘”(大意:天像个斗笠,地像反盖的盘子)太粗疏;浑天说“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大意:整个宇宙就像个鸡蛋,大地就像是蛋中的黄。天大地小,天的表面和内部都有水,天和地的关系就像蛋壳和蛋黄一样。天和地都是由气组成的,且都是飘浮在水上。)虽比盖天说先进,但仍非至善;于是在成帝咸康中(约公元340年)乃著《安天论》。 虞喜说:“天高穷于无穷,地深测于不测。天确乎在上,有常安之形;地魄焉在下,有居静之体。当相覆冒,方则俱方,圆则俱圆;无方圆不同之义也。其光耀布列,各自运行,犹江海之有潮汐,万品之有行藏也。”(大意:宇宙是无边无际的,却也相对安定;天和地无方圆木同之理;所有天体都有自己的运动周期,以自己的轨道运行,并不是附着在一个固定的球壳上。) 《晋书·天文志》称:“虞喜因‘宣夜’之说作《安天论》。”的确,虞喜的《安天论》既否定了天圆地方的盖天说,又批判了天球具有固体壳层的浑天说。他信仰主张宇宙无限的宣夜说,并予以继承和发展,这在天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英国著名的研究中国科学史的李约瑟博士,这就样评价过“宣夜说”:“这是宇宙观的开明进步,同希腊的任何说法相比,都毫不逊色。” 虞子期:是项羽手下猛将,与季布、钟离昧、英布、龙且为楚军五大将。其与虞姬兄妹关系。项羽兵败垓下后,一直追随战死最后。 虞姬:(?—公元前202),秦末人,一说名虞妙弋,今沭阳县颜集乡人。为西楚霸王项羽爱姬。据历史史料记载,虞姬是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子,虞姬不仅长得美丽,虞姬的舞姿也是楚楚动人,还有她的剑,也同样挥舞得轻盈如水。 虞经:东汉史官,武平人。为郡县吏。曾经说:“我的子孙为什么不做九卿呢?”于是他给他的孙子取字为“升卿”。 虞翻:三国时候吴国的学士,从小爱读书有才气,但多次被请去做官都拒绝。又爱直言议论政事,因此还坐过牢。年老时讲学,听讲的人数以百计。 虞集:元代学者,崇仁人,仁宗时期为集贤修撰。著有《经世大典》、《通元学古录》等。 虞朗:清代女画家,金坛人。自号冰壶女史。喜欢画墨兰,著作有《桃源春泛图小影》。 虞卿:战国时赵国上卿,游说赵孝成王,第一次见赵王时赵王赐给他一些黄金和一双白璧,第二次见的时候赵王就拜他为赵国上卿了,于是他号虞卿。因为评论国家的得失,积累了八篇文章,合起来称为《虞氏春秋》。 虞世基(?-618) 隋代书法家,文学家。字茂世,一作懋世,会稽余姚(今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仕陈,任建安王法曹参军事,历祠部殿中二曹郎、太子中舍人、尚书左丞等职。陈灭入隋,贫无产业,每佣书养亲。炀帝时为内史侍郎,专典机密,参掌朝政。又进位金紫光禄大夫。隋末大乱,世基唯诺取容,不以实闻。又纵妻、子娇淫,鬻官卖狱,故为时所讥。后为反贼宇文化及杀于江都。《北史》卷八三及《隋书》卷六七之本传称其“博学有高才,兼善草隶”。 虞世南:字伯施。唐朝时期余姚人,隋朝时期为秘书郎,唐朝时期为秘书监,是李世民的谋臣和书法老师,年少的时候与兄长世基一起跟从顾野王学习。唐太宋曾经夸赞他:“德行绝好,忠直绝好,博学绝好,文词绝好,书翰绝好。”擅长于书法,师承沙门智永。偏重于行草,晚年专攻正楷,与欧阳询齐名。一起被称为“欧虞”。贞观十二年逝世,终年80岁。编撰《北堂诗抄》173卷。 虞允文:字彬甫,南宋人。绍兴二十二年进士,文武双全,为国立有大功。历任中书舍人、直学士院、丞相等职。关心朝廷大事,经常提出有用的建议,终年64岁。 虞仲文:金代宰相。字质夫,宁远人,进士。擅长绘画,为官清廉。 虞黄昊:清代诗人。字景明,钱塘人。康熙举人。自幼聪明,十岁的时候就能做诗,后来一直因为诗而有名。是“西泠十子”之一。
六、郡望堂号
1.郡望 济阳郡:晋惠帝的时候将陈留郡的一部分划出来,设置了济阳郡。在今天的河南省兰考县一带。 会稽郡:秦朝的时候设置。在今天的江苏省东南部以及浙江省活上西部一带。治所在吴县,也就是今天的江苏省苏州市。 陈留郡:秦代设置陈留县,汉代改设陈留郡。在今天的河南省开封地区。 2.堂号 五绝堂:源自唐太宗曾经夸赞虞世南:“德行绝好,忠直绝好,博学绝好,文词绝好,书翰绝好。”一时传为美谈。 六、官名 西周始置。金文或作“吴”。主管山泽的开发和渔猎。春秋、战国时各国多设置,或称虞人。《国语·周语中》:“虞人入材”。齐国称为虞候。《左传·昭公二十年》晏子曰:“薮之薪蒸,虞候守之。”《周礼·地官·司徒》有山虞、泽虞,分掌山林和大泽的保护开发。
七、词牌名
有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编辑本段八、花卉名
虞美人 yúměirén 〖cornpoppy〗一种一年生的开红花的罂粟(Papaverrhoeas),在欧洲谷物田里普遍生长,其几个变种被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