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一览倒诵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的知识点与做题技巧有哪些?

文言文总复习5天计划

第一天:专攻背诵默写

文言文要求背诵默写的篇目较多,以H版为例,古文19篇(含《七步诗》和《古代诗歌三首》),古诗32首,同学们基本上能够背出,但要做到不漏字、不添字、不改字、不颠倒语序、不写错别字就没那么容易了,更不用提对一些语句的理解性记忆了。所以把默写功夫做到细致准确、一字不差、深刻理解、灵活运用才能达到中考要求。 第一步:大声诵读。诵读确实是背诵的好方法,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你不妨大声诵读古文古诗,每篇连续诵读五遍以上,一方面通过诵读可以强化你对文章的再熟悉,另一方面随着诵读遍数的增加会逐渐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即自己对文章的感悟、体会,更加深刻地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古人的“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另外,随着诵读的深入,你对每句话的意思也会更明白,有的同学读完一句古文,这句话的意思也会马上在他的眼前出现,这就是对古文相当熟悉的结果,这个步骤做得好,也为下面的句子翻译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步:出声背诵。在前面大声诵读的基础上,现在可以完全抛开书本,出声背诵,每篇连续背诵五遍以上,你会发现在第一、二遍时你有一些生硬,到三、四遍时你已相当流利了,到五、六遍时你已完全熟练地掌握了全文,而且不会发生漏字、添字和语序颠倒的情况了,这时候让你背错都难了。这两个步骤中,出声是关键,因为读出声音来是对人的记忆功能的再重复,能起到在心里默背的双重功效,而且出声也使得同学能随时发现、检查自己的错误。尤其对一些背诵准确度不高的同学而言,出声背诵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第三步:背熟文章之后,便是保证字的正确率。这时候,你可以再拿起书本,一行一行看下去,将容易写错的字多练几遍,保证不改字,不写错别字,这一步骤是收尾工作,如果做不好,前面的努力将前功尽弃,所以要认真对待。 第四步:勾画出每一篇古文、古诗的名言警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揭示主题、中心的关键性语句(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等)、描写山水环境的语句(如“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等)和表现作者心情的句子(如“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等)。将这些句子重点背诵,并理解它在文中的作用,以备理解性记忆之需。 第五步:做一些理解性背诵的题目,仔细咀嚼题干的要求,抓住关键字来思考该回答哪些内容,注意在回答题目时有可能要作一些细微变化。如“安陵君拒绝秦王易地要求的理由的句子”和“唐雎拒绝秦王易地要求的理由的句子”是不相同的,同学很容易混淆。这道题要抓住“理由”二字回答,答案应是“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和“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其它的话均不是理由,所以不应写。 第六步:对于某一篇古文、古诗的理解性背诵,理解起来还是较简单的;而对于在所有学的文章中搜索符合题干要求的语句,难度就大多了。这只能要求同学多积累,多贯通,如积累一些描写山水景色、战争残酷、爱好和平、悠闲自得的心境、自然环境、友情等方面的句子,给它们加以归类,有意识地逐渐扩大你收集的范围,在答题时可多想几个诗句,然后选择最符合题干要求的句子,保证万无一失。另外养成良好的积累诗句的习惯也是形成你的厚实文化积淀的必做功课之一,同时这些诗句也可在写作中引用,增添文章的色彩。 第二天:文言实词的掌握 文言实词一向是文言文考试的较容易得分的部分,一些同学已掌握了大多数的实词解释,可是还会在准确度上打折扣,不妨自己动手一课一课地整理归纳一下。首先,整理一些特殊的实词:通假字、典型的古今异义、词性活用和一词多义现象,这样整理下来一是拓宽思路,提高迁移能力,二是掌握扎实,记忆深刻。其次,整理一些虽不特殊但却很重要的实词:在现代汉语中仍有生命力、仍在使用的实词和书下注释中的实词。 这一部分的整理很关键,因为实词的掌握不仅是读懂课内文言文所必需的,也是阅读课外文言文所必需的,只有扎扎实实地掌握每个实词的确切意义,了解它的一词多义,我们的文言语感才会逐渐形成,才能在阅读课外文言文时举一反三,为今后高中的进一步文言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整理实词解释时,要依据课本中的书下注释为准,绝不能模棱两可。 第三天:文言语句的翻译 文言语句的翻译实际上是在整篇文章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在第一天朗读文章的时候,就给句子翻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句子翻译又要特别注重句中关键实词的理解,所以第二天的实词整理又为它打下又一层基础,那么,句子翻译就显得轻松多了。在全面翻译课文的基础上,同学不妨再一课一课地重点整理这些文言语句:首先,整理课文当中的名言警句,体现中心主题的关键性句子。其次,整理课文中带有句式变换的句子,如倒装句、省略句。再次,整理句中含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的实词的句子。最后,整理文中有固定格式、常见格式的句子。 值得一提的是,句子翻译是以文言实词的掌握为基础的,句中的几个重点实词的意思理解了,这句话的翻译也就迎刃而解了,所以基本功要掌握扎实。句子翻译还重在培养语感,只有课内具有了一定的基础,才能在课外文言阅读中以不变应万变。 第四天:课内语段阅读的把握 语段阅读也是在整篇课文的理解基础上进行的,所以第一天的课文诵读已让同学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我们还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整理:首先,概括每篇课文的中心,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写作思路,并概括段意。其次,找出文中重点段落(能反映中心或体现作者心情的段落),体会它带给人们的启示、蕴涵的深刻哲理。再次,找出文章中心句和重点段落中的关键句,并体会这些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最后,把握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语言的特点等。 这一部分中的中心句、关键句可以和理解性背诵的语句联系起来,它们是相通的。答题时只要把文章的大方向(中心、写作目的、思想感情)把握住了,其它的题也就不会难倒我们了。 第五天:课外语段阅读的把握 不要被课外语段部分所吓倒,其实有很多课外语段并不比课内所学的难,只要我们循序渐进,掌握一定量的文言文实词的含义,具有了一定的文言语感,相信同学会轻松度过这一关。 首先,同学需要有一定量的简单的课外语段的积累,以寓言故事、成语故事为主,如《东施效颦》、《守株待兔》、《画蛇添足》、《郑人买履》等,了解这些文章中的重点实词(以课内有的为主),会翻译文中能揭示哲理或含有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现象的句子,并理解故事的主旨、寓意或人物的性格特点。同时积累一些故事,名言(如“业精于勤,荒于嬉”等),也可作为议论文的论据,何乐而不为? 其次,你还要找10篇未读过的文言短文,开始强化训练。拿来一篇从未阅读过的短文,先不要慌,先把文章浏览一遍,一边浏览一边将你知道的翻译出来,而不会翻译的词先抛到一边,一遍下来,文章大致写的内容应该理解得差不多了。然后第二遍再仔细阅读,这回要字斟句酌,仔细推敲,遇到熟悉的实词可以好好想一想在哪篇文章中学过,遇到一词多义的实词可以比较一下用哪一个意思在此处最恰当。读完后如还有看不明白的地方,那就要上下句联系,推测它的大致意思。读完第二遍后,就可以做习题了,最难的容易失分的习题莫过于透过现象揭示本质,即挖掘短文的寓意或主旨,同学应注意要将文中的某个人的某种行为加以概括引申,进而扩展到“告诉人们做事要怎样,不要怎样。” 俗话说:“熟能生巧”。这样一篇一篇练下来,我想10篇以后,同学会驾轻就熟,难度会越来越小。许多时候不是短文将同学难倒,而是自己将自己难倒,没有信心、没有毅力,遇到一点难度就投降,只能永远止步不前。 如果这五天你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循序渐进地将文言文基础知识整理归纳之后,相信你的文言阅读能力将飞跃一个层次。最主要的是,你的思路理顺了,对整个文言部分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识,能高瞻远瞩地跟随老师进行下一轮的深入复习,相信今后的学习会轻松得多。而且我们还需看到,这种自我归纳整理不仅让同学在中考前受益匪浅,更会将打好的坚实的文言基础带到高中的学习中去,让你终身受益。 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文言文是中考必争之分。历届中考证明,凡是文言文分数高的考生,其中考语文分数都比较高。因为这些同学往往基础知识扎实,注重平时积累,学习态度认真,所以文言文28分是他们首先要掌握在手中的一块“诱人的蛋糕”,只有这一部分1分不丢,或只丢2、3分,你才能在后面的答题中充满信心,你也才能为你的语文考试打下良好的基础。可见,文言文部分对考生是至关重要的,应是每一个考生势在必得,完全收入囊中的。这就要求每一个考生在现阶段认真复习文言文,讲求方法效率,才有可能取得中考语文分数的第一步胜利。 同学们在复习文言文上往往有一个误区:因为老师已经不同程度地领着学生对文言文进行了复习,这使得他们自我感觉良好,认为已经复习得差不多了,不需要再下什么功夫了。殊不知这正是“半瓶之水”,大多数同学只是在“面”上掌握了些许知识,而真正落实到“点”上,许多同学还是会因为知识掌握不准确、不细致而败下阵来。如果在中考中冒着这样大的危险去应战,谁也保证不了你会全胜而归,就算是你自己,也不会有这样大的“自信”,就带着这样的“半瓶之水”去应战吧。所以,该如何在已掌握的文言文基础之上再进行第二轮复习,就显得刻不容缓了。这里,我便就“如何进行第二轮复习”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学习是一种自主行为,平时老师讲得再多,可学生自己往脑中记忆的不多,也是没办法的,所以“第二轮复习”应是同学们自我“整理、归纳、记忆、理解”的过程,这个过程体现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自学能力的体现,因此效果也最佳。而这一轮复习最好是在连续几天内不间断完成,每天抽出几小时,自己完成对文言知识的新一轮的整理归纳,相信完成这一轮复习后,你将会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初中语文课本上所有古诗,文言文及其翻译

因为一次输不了那么多,所以分段弄的O(∩_∩)O~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翻译

21.《论语》六则

子曰: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

孔子说:“学了并经常温习它,不也很高兴吗?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与我探讨学习),

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自己又没什么不满,不也算得上君子吗?”

子曰: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获得了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了师了。”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很危险。”

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 “敏而好学,

子贡问孔子说:“孔文子(死后)凭什么被称做‘文’呢?”孔子说:“聪明而且爱好学

不耻下问, 是以谓之‘文’也。”

习,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而不以为耻,因此被称做‘文’。”

子曰: “默而识之,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何有于我哉?”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它,学习而不知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我有哪一样呢?”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也一定有我的老师;选取他们的好的东西加以学习、

其不善者而改之。”

采纳,他们身上不好的东西(自己身上如果也有,则)加以改正。”

22. 《世说新语》二则

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日中, 过中不至,

陈太丘和朋友约定一同出行。(他们)约定在正午动身,过了正午朋友没到,

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 门外戏。

陈太丘便离开了。离开之后朋友到了。(陈太丘的儿子)陈方元当时七岁,在门外玩耍。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 已去。”

朋友问元方:“你父亲在家吗?”元方回答说:“等您很久您都没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 相委而去。” 元方曰:

朋友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定同行,却丢下别人走了。” 元方说: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 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 则是

“您与我父亲约定中午,到了中午您没到,就是不守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父亲,就是

无礼。” 友人惭, 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不讲礼貌。”朋友感到很惭愧,走下车去拉元方以表示歉意。元方走进门去,连头也没有回。

乘船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 有一人欲依附, 歆辄难之。 朗曰:

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逃难。(途中)有一个人想要搭船。华歆感到很为难。王朗说:“(船

“幸尚宽, 何为不可?” 后贼追至, 王欲舍所携

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后来作乱的人追上来了,王朗想要抛弃所携带的那个

人。歆曰: “本所以疑, 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 宁可以

人。华歆说”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了。既然已经接纳他,难道可以

急相弃邪?” 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

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于是还像当初一样携带救助这个人。世人通过这件事来评定

华、王之优劣。

华歆、王朗的优劣

23.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 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 未尝识

金溪县百姓方仲永,祖祖辈辈以耕种为生。仲永出生五岁了,从来不认识(笔、墨、纸

书具, 忽啼求之。 父异焉, 借旁近

砚这些)书写工具,(他)突然哭着要这些东西。(他)父亲对此觉得很奇怪,从邻居家借了

与之, 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写了名字。他的这首诗的以赡养父母、团结族人立意,

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其文

全乡的读书人竞相传看。从此,(大人)指着东西让他作诗,他立刻就能完成,其中文采和道

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 稍稍宾客其父, 或以钱币丐之。

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县的人都很惊奇,纷纷邀他父亲做客,有的人还用钱求仲永题诗。

父利其然也,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不使学。

他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天天带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 从先人还家, 于舅家见之, 十二三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父亲一起回家,在舅舅家见到了仲永,有十二三

矣。 令作诗, 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 还自扬州,

岁了,让他作诗,(写得已经)不能符合以前的名声了。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家,

复到舅家, 问焉, 曰: “泯然众人矣。”

又到舅舅家,问他们仲永的情况,他们说:“跟普通人没什么区别了。”

24.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 惟闻女叹息。

唧唧又唧唧,木兰地着大门纺织。听不见织机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叹息的声音。

问女何所思, 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 女亦无所忆。

问木兰想什么,问木兰怀念什么。木兰也没有什么想的,木兰也没有什么怀念的。

昨夜见军帖, 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 卷卷有

昨天下午见到军中的文告,可汗正大规模地征兵。好多好多卷的文告啊,上面都有父亲

爷名。 阿爷无大儿, 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 从此替爷征。

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木兰没有长兄。愿意无买鞍买马,从此替父出征。

东市买骏马, 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

去东市买骏马,去西市买鞍鞯。去南市买笼头,去北市买长鞭。早上辞别爹娘,

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傍晚到了黄河边上,听不见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黄河流水在溅溅作响。

旦辞黄河去, 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

早上离开黄河边,傍晚到了黑山上,听不见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只听见燕山下胡人的战马在啾啾嘶鸣。

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

奔驰万里赶赴战场,飞越一个个关口、一座座山峰。从北方来的寒气中传来用刁斗报更

金柝, 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的声音,清冷的月光照射在铠甲上。很多很多的将士战死沙场,很多很多年后将士回到故乡。

归来见天子, 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 赏赐百千强。

回来后拜见天子,天子高坐在大殿上。记了许多许多次功勋,颁发了许多许多的奖赏。

可汗问所欲, 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 送儿还故乡。

可汗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回答不想要做官,只希望驰骏马,送我回到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爹娘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迎出外城;姐姐听到妹妹回来了,对着大门整理妆饰;

小弟闻姊来, 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 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

弟弟听到姐姐回来了,霍霍磨刀宰杀猪羊。打开东屋的门,坐在西屋的床,脱掉战时的长袍,

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 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

穿上过去的衣裳,对着窗户梳理黑发,对着镜子贴上花黄。走出门看望战友,

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 不知木兰是女郎。

战友们都惊慌:在一起很多年,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的。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雄兔和雌兔都脚步跳跃,目光迷离;两只兔子贴着地面跑,哪能分辨出哪是雄哪是雌?

25.诗五首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年轻时离开家乡年老才回来,一口乡音未改两鬓已是疏落苍白。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儿童见到我却不认识我,笑着问我这位“客”是从哪里来。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却还没有回家的日期,在这秋夜的巴山,大雨骤至,池中涨满了水。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什么时候我们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天巴山夜雨的情景呢?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长江边上杨柳依依,那乱飞的柳絮,愁坏了渡江的游子。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晚风阵阵,从驿亭里传来几声笛声,我们就要离别了,你要去潇湘大地,而我要去京城长安。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三秦大地环绕护卫着都城长安,举目望去,烟雾弥漫,怎么也看不见岷江上的五大渡口。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我与你都充满离愁别绪,因为我们同是远离家乡、在外做官的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只要四海之内有知己,远在太内涯也好像近在咫尺。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不要在分手的地方,像青年男女一样哭哭啼啼,沾湿佩巾。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我被贬离开京城,在巴山楚水那种凄凉的地方生活了二十三年。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在外面,我怀念老朋友的时候,只能徒然地吟诵《思旧赋》;我回到故乡,恍如隔世,正像传说中的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船的旁边千帆竞发,枯树的前头万木逢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今天听了你吟诵的这首诗,暂且凭着杯中的美酒振奋精神。

26.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

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因此以为了不起。他曾在自己家的菜园

家圃,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睨之,久而不去。

里射箭,有一个卖油的老头儿放下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睛看他,很长时间都不离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但微颔之。

卖油的老头儿看见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的,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康肃问曰: “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

陈尧咨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射箭的技术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头儿说:

“无他, 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 “尔安敢轻吾射!”

“没有什么别的,只不过手浮熟练罢了。”陈尧咨怒气冲冲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的射技呢?”

翁曰: “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

卖油的老头儿说:“怎么敢呢,我是凭我酌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说完,于是就拿出一个

葫芦置于地, 以钱覆其口, 徐以杓酌油沥之, 自钱孔

葫芦放在地上,用一个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勺子舀油往葫芦里倒,油从钱孔中穿过

入, 而钱不湿。 因曰: “我亦无他,

去进入葫芦,但是钱没有打湿。卖油的老头儿接着说道:“我也没有什么别的,

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只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只好笑着打发卖油的老头儿走了。

27.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 两岸连山, 略无阙处。

在三峡七百里的(沿途)中,峡谷的两岸都是山连着山,没有一点缺口。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重叠的山岩和屏障似的山峰遮住了天日;如果不是(晴朗的)正午或半夜,是见不到日月的。

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或王

到了夏季,江水上涨,淹没丘陵,顺流而下、逆流而上的路都被阻绝。有时遇到皇帝

命急宣, 有时朝发白帝, 暮到江陵, 其间千二百

命令急需传达,早上从四川的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湖北的荆州。这中间相隔一千二百多

里,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里。即使是乘御快马疾风,也没有这样迅疾。

春冬之时,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谳

在春冬季节,则有白色的急流清波回旋,绿色的水潭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

多生怪柏,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峰之上,大多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松柏;悬在空中的泉水和瀑布在峰峦间飞速冲荡,

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更显出水清山峻,草木茂盛。(这情景)给人带来无限的情趣。

每至晴初霜旦, 林寒涧肃, 常有高猿

每逢到了天气放晴或降霜的早晨,在凄清的林木、寂静的涧谷中,常听到高处传来猿猴

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

的叫声,凄厉异常,绵延不息。(那叫声)在空谷中鸣荡,哀婉凄切。所以,打鱼的人往往

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唱道:“巴东三峡哦,巫峡最长;听那绵绵不息的猿猴的叫哦,不禁泪湿衣裳。”

28.古文二则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蔡嶙,字勉旃,吴县人。 重诺责, 敦风义。 有友

吴县有一个叫蔡璘,字勉旃的人。他重视诺言和责任,重视朋友之间的情谊。有一个朋

某以千金寄之, 不立券。 亡何,其人亡。 蔡召其

友寄放了千两白银在他那,没有立下任何字据。过了不久,他的朋友死了。蔡勉旃把他朋友

子至, 归之, 愕然不受, 曰:“嘻!

的儿子叫来,要把千两白银还给他。他朋友的儿子很吃惊的样子,不肯接受,说道:“哎呀!

无此事也, 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 且父未尝语我也。”

没有这样的事情,哪里有寄放千两白银却不立字据的人?而且我的父亲从来没有告诉过我

蔡笑曰: “券在心, 不在纸。 而翁知我, 故不语 郎 君。”

呀。” 蔡勉旃笑着说:“字据是在心里,不是在纸上。你的父亲把我当知己,所以不告诉你。

卒辇而致之。

最终蔡勉旃用车子把千两白银运着送还给他。

戴震难师

先生是年乃能言, 盖聪明蕴蓄者久矣。 就傅读书, 过目

戴震这一年才会说话,大概是聪明蕴藏积蓄久的缘故吧,他跟随老师读书,看一遍就能

成诵, 日数千言不肯休。 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

背下来,每天背几千字还不肯停下来。先生教《大学章句》,到“右经一章”以下,戴震问先

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 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

生“这里凭什么知道是孔子的话,曾子记述的?又凭什么知道是曾子的意思,曾子的弟子记

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即问: “朱文公何时人?” 曰:“宋朝人。”

录的?”先生说:“这是朱熹说的。”戴震接着问:“朱熹是什么时代的人?”“宋朝人。”戴震

“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

又问:“孔子、曾子是什么时代的人?”先生说:“周朝人。”戴震问:“周朝、宋朝相距多少

去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 “然则朱文公何以知

时间了?”先生说:“差不多两千年了。”戴震又问:“既然这样,那么知悉凭什么知道是这样

然?”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

的?”先生没法回答,说:“这是个不同寻常的小孩。”

29.陌上桑

日出东南隅, 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 自名为罗敷。

太阳从东南方升起,照到我秦氏的楼台。秦家有个美好的女孩,自家起名叫做罗敷。

罗敷善蚕桑, 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 桂枝为笼钩。

罗敷善于种桑养蚕,常常采桑在城南角;篮子是系着青丝带,笼钩是用桂枝做成。

头上倭堕髻, 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 紫绮为上襦。

头上梳着云朵般髻,耳上佩着明珠宝饰。下身穿着缃绮的裙,上身穿着紫绮的袄。

行者见罗敷, 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 脱帽着帩头。

走路的人见到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须。年少的人见到罗敷,摘下帽子只戴纱巾。

耕者忘其犁, 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 但坐观罗敷。

耕田的忘记了把犁耕田,锄地的忘记了握锄锄地;来往的人相互埋怨,只是为了看罗敷。

使君从南来, 五马立踟蹰。 使君谴吏往, 问是谁家殊。

从南面来了一个太守,乘五马拉的车徘徊不前。太守命令手下去问,是谁家美丽的女子。

“秦氏有好女, 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 “二十尚不足,

(那人)说:“她是秦家的女孩,名字叫罗敷。”(太守问)“罗敷现年几岁了?”“不够二十岁,

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 “宁可共载不?”

十五已出头。”太守问罗敷:“(你)愿意与我同车共载吗?”

罗敷前致词: “使君一何愚! 使君自有妇, 罗敷自有夫。

罗敷走上前对太守说:“你是多么的愚蠢!你有你的家室,我有我的丈夫。

东方千余骑, 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 白马从骊驹,

我丈夫在东方做官,跟随的人马多,他在最前列。怎样认识我丈夫,白马后跟着黑色的小马。

青丝系马尾, 黄金络马头。 腰中鹿卢剑, 可值千万余。

青丝系在马尾巴上,黄金点缀马头。腰上佩着鹿卢剑,高贵可值千千万万。

十五府小吏, 二十朝大夫, 三十侍中郎, 四十专城居。

十五岁做小吏,二十岁时做了大夫。三十岁时做了侍中郎,四十岁时做了一城的长官。

为人洁白晰,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丈夫长得皮肤洁白,胡须疏朗得体,从从容容踱着方步,落落大方有大官气派。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在座的众人,都说我的夫婿不一般。

30.诗五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在柳絮落光杜鹃蹄叫的季节,我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县。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我把我的思念托付给明月,随风一直送到夜郎西。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辽阔的江南,到处一派绿树红花莺啼燕舞的景象,无论是傍水的村落,还是依山的城镇,都酒旗飘飘。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那南朝留下来的许许多多的寺庙楼台,在烟雨蒙闷中时隐时现。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飞来峰上的应天塔高入云端,听说在上面可听见天鸡破晓,看见太阳初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我不害怕漂浮的云把眼遮住,当然是因为我身处最高处。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泰山有多大?从齐到鲁都可望见。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上苍将神奇秀丽都集中在东岳泰山,山南山北明暗不同。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山中升起层层云气,看后使人心胸开阔激荡,睁大眼睛远望,归巢的飞鸟都尽收眼底。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有朝一日一定要登上峰顶,看到众多的山都显得低矮渺小。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挥师向东到了碣石,正好在此观望沧海。海水多么荡漾,山岛多么高耸突兀。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树木丛生在一起,百草长得丰盛茂密。秋风萧瑟,一片凄凉;海中翻滚波涛。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其出其里。

日月仿佛是从大海里出来的;灿烂的银河,仿佛也是从海里出来的!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太幸运了,用诗歌来唱出自己的志向!

《太平广记》中的一览倒诵文言文翻译

卢庄道是范阳人,被天下公认为有学问的人,他的聪明才智超过了古今所有的人,他的

父亲卢彦和高士廉的关系很好。卢庄道从小丧父,十二岁的时候去拜见高士廉,高士廉因为

他是故人的儿子,让他坐下。恰巧有人送来文章向高士廉请教,卢庄道偷着观看,然后对高

士廉说:“这篇文章是我写的。”高士林责怪他说:“小孩子不要说大话!”认为他轻薄,

让他背诵,卢庄道果然背下来了。又让他倒着背诵,他又背下来了,高士廉称赞感叹不已。

卢庄道跪下请罪说:“这篇文章实在不是我作的,而是在旁边偷看时记住的。”高士廉取来

其他文章和官府文书叫他读,卢庄道全都能看一遍以后就能倒背下来。

卢庄道是范阳人,被天下公认为有学问的人,他的聪明才智超过了古今所有的人,他的父亲卢彦和高士廉的关系很好。卢庄道从小丧父,十二岁的时候去拜见高士廉,高士廉因为他是故人的儿子,让他坐下。

恰巧有人送来文章向高士廉请教,卢庄道偷着观看,然后对高士廉说:这篇文章是我写的。高士林责怪他说:小孩子不要说大话!认为他轻薄,让他背诵,卢庄道果然背下来了。又让他倒着背诵,他又背下来了,高士廉称赞感叹不已。

卢庄道跪下请罪说:这篇文章实在不是我作的,而是在旁边偷看时记住的。高士廉取来其他文章和官府文书叫他读,卢庄道全都能看一遍以后就能倒背下来。

一览倒诵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