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急]
原文
任城威王彰,字子文。少善射御,膂力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数从征伐,志意慷慨。大祖尝抑之曰:“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课彰读《诗》《书》,彰谓左右曰:“丈夫一为卫、霍,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太祖尝问诸子所好,使各言其志。彰曰:“好为将。”太祖曰:“为将奈何?”对曰:“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太祖大笑。建安二十一年,封鄢陵侯。
翻译
任城威王曹彰,字子文,年少时擅长射箭骑马,力大过人,徒手与猛兽搏斗,不躲避险阻,多次跟从(太祖)征战,意气慷慨,斗志昂扬。太祖曹操曾批评他说:“你不想读书、敬慕圣贤之道,却喜好骑马击剑,这只是匹夫之勇,哪值得看重啊。”(太祖)督促曹彰读《诗》《书》。曹彰对左右的人说:“大丈夫若想成为卫青、霍去病那样的将军,就应该率领十万骑兵驰骋大漠,驱逐异族,建功立业,怎么能做博士呢?”太祖曾经问几个儿子的爱好,让他们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曹彰说:“爱好做将帅。”太祖说:“做将帅应该怎样?”(曹彰)回答说:“穿坚硬的铠甲,拿着锐利的兵器,而面临灾难义无返顾,作士卒的表率,奖赏一定实行,惩罚一定信守诺言。”太祖大笑。建安二十一年,被封为鄢陵侯。
霍氏(获罪)诛杀些告发霍氏都封赏徐(平)向皇书说:我听说客拜访主看烟囱笔直旁边放着干柴客主说烟囱改曲远离些干柴否则火灾主笑笑着答久家失火邻居都救火幸亏火扑灭于杀牛设宴答谢邻居烧焦烫伤坐边其按功劳依座却邀请建议烟囱改曲家主说:‘听客用花费牛肉酒食终究没火灾现论功宴请宾客建议烟囱改曲远离干柴没功劳救火烧焦烂额却座宾’主才醒悟邀请客现茂陵徐福屡书说霍氏变故应该及早防止杜绝原先徐福说能实行家没裂土、赏官赐爵花费臣民没叛逆作乱败迹事情已经徐福却独独没蒙受功劳希望陛能够明察尊崇些迁徙柴火弯曲烟筒(先见明、防范于未)建议让位烤焦发烧伤额(效死力)皇赐给徐福十匹帛让做官
曹彰,字子文,沛国谯县人,为曹操与卞氏所生次子,其须鬓呈黄色。自小善于射箭御马,臂力过人,能徒手与猛兽搏斗,从不畏避险阻。年轻时便曾经多次从军征伐,志气慷慨激昂。曹操见此,常教训他说:「你这孩子就是不想读书,不慕圣道,而只喜欢骑马击剑;这能成为匹夫而已,又何足为贵呢!」于是便督促曹彰去学习《诗经》、《书经》,曹彰十分不服,便向左右诉说:「大丈夫应该好像卫青、霍去病(皆为西汉名将),带领十万军队驰骋沙漠,驱除戎狄,立大功、建封号,又岂可以只在这里作博士呢?」曹操曾问众儿子喜欢做甚么,命他们各言其志。曹彰便说:「我喜欢做将军。」曹操问:「做将军要怎样?」曹彰答道:「要披坚执锐,遇到危难时挺身而起,不犹豫回顾,身先士卒;而且有功必赏,有罪必罚。」曹操听罢大笑。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一年:曹彰被封为鄢陵侯。
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三年:
夏四月,代北乌桓无(能)臣氐等造反,曹彰拜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引军往讨。临出发之际,曹操训诫曹彰道:「我与你,居家时虽为父子,受命时却为君臣,如今凡事须按照王法来行事,你千万要警戒!」叮嘱过后,曹彰起军北征,军队开入涿郡边界,突然遇上约数千骑乌桓叛军。当时曹彰军兵马未集,只有步卒千人左右,马匹也只有数百匹。于是曹彰用田豫之计,坚守要隙,力抗敌军,胡骑攻不下曹彰,便向后退散。曹彰见状,出营追之,亲身搏战,举箭射向胡骑,应弦而倒者相继不绝。战过半日,曹彰铠中数箭,但气概更加猛厉,更乘胜往北追逐,穷追猛打,直至桑干,离开代郡二百余里之遥。其时军中长史、诸将皆认为军队刚涉远地,兵马疲顿,而且此行又已受节度(军事上的调度限制),命我等不得过代郡而更往北征,所以现在实不可深进,免得做出既违令又轻敌的行为。曹彰便道:「带领军队出征,只要是有利我军的事便要做,说甚么节度呢?胡军出走未远,我们追而讨之,必能大破他们。如果因为遵从军令而放纵敌人,也不是良将所为。」于是出阵上马,号令军中:「有谁留后不出,斩。」举军追击,一日一夜便与乌桓叛军相遇,曹彰奋进击讨,果然大破敌军,斩首及生擒者累以千数。曹彰乃以比平常情况双倍的赏赐犒赏将士,将士无不喜悦。当时鲜卑轲比能带领数万骑从旁观望两军强弱,看见曹彰力战,而所攻者皆破,于是向魏军请服。北方势力悉数平定。其时曹操身在长安,召曹彰前去相见。曹彰从代北回来,经过邺城,太子曹丕向曹彰说:「卿刚刚得大功,如今往西诣见君上,最好不要矜功自伐,而该以常常自觉做得不足够的态度去应对。」结果曹彰了到长安,如太子所言,归功于属下诸将。曹操大喜,用手捋着曹彰的须说:「黄须儿竟大奇也!」
秋九月,曹操其时在汉中与蜀军鏖战,而刘备栖军于山头之上,命刘封下山挑战。曹操便骂:「你这个卖草鞋的小子,竟然派你的义子领兵来抵抗我,啊!看我叫我(亲生)的黄须儿来,让他击败你的义子。」于是下令召曹彰助战。曹彰于是日夜倍道兼进,然而西到长安之时曹操已经从汉中回来。曹操东还后,以曹彰行越骑将军,留守长安。
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延康元年 魏文帝黄初元年:
曹操到洛阳后,得了重病,使驿马往召曹彰,但曹彰未至,而曹操已经逝世了。曹丕即王位,曹彰与其它诸侯均向国归顺。文帝诏曰:「先王(指曹操)所行之道,是任用有功勋之员,亲近所亲的人,并为我带来母弟,开国承家,所以能够建树藩国以屏护大宗族人,守御外侮,折冲厌难。鄢陵侯曹彰之前受命北伐,平定北方之境,其功业可谓茂盛。现增邑五千,并前共计万户。」魏文帝黄初二年:
曹彰进爵为公。
魏文帝黄初三年:
曹彰被封为任城王。
魏文帝黄初四年:
曹彰进京朝觐,其间得急病,暴毙于府邸中。追谥曰威。
曹彰,字子文,沛国谯县人,为曹操与卞氏所生次子,其须鬓皆呈黄色。曹彰自小善于射箭御马,臂力过人,能徒手与猛兽搏斗,从不畏避险阻。年轻时便曾经多次从军征伐,志气慷慨激昂。曹操见此,常教训他说:「你这孩子就是不想读书,不慕圣道,而只喜欢骑马击剑;这些东西只能让你成为匹夫而已,又何足为贵呢!」于是便督促曹彰去学习《诗经》、《书经》,曹彰十分不服,便向左右诉说:「大丈夫应该好象卫青、霍去病那般,带领十万军队驰骋沙漠,驱除戎狄,立大功、建封号,又岂可以待在这里作博士呢?」曹操曾问众儿子喜欢做甚么,命他们各言其志。曹彰便说:「我喜欢做将军。」曹操问:「做将军要怎样?」曹彰答道:「要披坚执锐,遇到危难时挺身而起,不犹豫回顾,身先士卒;而且有功必赏,有罪必罚。」曹操听罢大笑。
建安二十三年夏四月,代北乌桓无(能)臣氐等造反,曹彰拜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率领夏侯尚、田豫等人,引军往讨。临出发之际,曹操训诫曹彰道:「我与你,居家时虽为父子,受命时却为君臣,如今凡事须按照王法来行事,你千万要警戒!」叮嘱过后,曹彰起军北征,军队开入涿郡边界,突然遇上约数千骑乌桓叛军。当时曹彰军兵马未集,只有步卒千人左右,马匹也只有数百匹。于是曹彰用田豫之计,坚守要隙,力抗敌军,胡骑攻不下曹彰,便向后退散。曹彰见状,出营追之,亲身搏战,举箭射向胡骑,应弦而倒者相继不绝。战过半日,曹彰铠中数箭,但气概更加猛厉,更乘胜往北追逐,穷追猛打,直至桑干,离开代郡二百余里之遥。
其时军中长史、诸将皆认为军队刚涉远地,兵马疲顿,而且此行又已受节度(军事上的调度限制),命我等不得过代郡而更往北征,所以现在实不可深进,免得做出既违令又轻敌的行为。曹彰便道:「带领军队出征,只要是有利我军的事便要做,说甚么节度呢?胡军出走未远,我们追而讨之,必能大破他们。如果因为遵从军令而放纵敌人,也不是良将所为。」于是出阵上马,号令军中:「有谁留后不出,斩。」举军追击,一日一夜便与乌桓叛军相遇,曹彰奋进击讨,果然大破敌军,斩首及生擒者累以千数。曹彰乃以比平常情况双倍的赏赐犒赏将士,将士无不喜悦。当时鲜卑轲比能带领数万骑从旁观望两军强弱,看见曹彰力战,而所攻者皆破,于是向魏军请服。北方势力悉数平定。
其时曹操身在长安,召曹彰前去相见。曹彰从代北回来,经过邺城,世子曹丕向曹彰说:「卿刚刚得大功,如今往西诣见君上,最好不要矜功自伐,而该以常常自觉做得不足够的态度去应对。」结果曹彰了到长安,如世子所言,归功于属下诸将。曹操大喜,用手捋着曹彰的须说:「黄须儿竟大奇也!」
得父所亲任,奈何阴阳分
同年,秋九月,曹操其时在汉中与蜀军鏖战,而刘备栖军于山头之上,命刘封下山挑战。曹操便骂:「卖履小儿,常常派遣你的假子(形容义子,带贬义)来抵抗我啊!待我叫我的黄须儿来,让他击败你的假子!」于是下令召曹彰前去助战。曹彰受命后,日夜倍道兼进往阳平进发,然而西到长安之时曹操已经从汉中回来了。曹操东还后,便以曹彰行越骑将军,留守长安。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到洛阳后不久,便得了重病,使驿马往召曹彰,但曹彰未至,而曹操已经逝世了。曹丕即王位,曹彰与其它诸侯均向国归顺。文帝下诏曰:「先王(指曹操)所行之道,是任用有功勋之员,亲近所亲的人,并为我带来母弟,开国承家,所以能够建树藩国以屏护大族宗人,守御外侮,折冲厌难。鄢陵侯曹彰之前受命北伐,平定北方之境,其功业可谓茂盛。现增邑五千,并前共计万户。」接着的两年,曹彰进公封王。就在黄初四年间,曹彰进京朝觐时,据说得了急病,暴毙于府邸中。追谥曰威。
文言文翻译
明皇帝的算任用李林甫为宰相,后来皇帝召见张九龄,问他这样任命是否妥当。张九龄就说:“宰相的职务,四海之内人人都在看。如果任人不妥当,就会祸国殃民。这样任命李林甫为宰相,恐怕宠坏了他。我怕日后祸及江山社稷。”皇上不高兴。有一天,皇帝在禁苑宴请近臣,皇帝对着张九龄和李林甫说:“池塘中养了好多鱼,活泼可爱。”李林甫说:“都是皇上所恩赐的,所以才能养成这样。”张九龄说:“池塘中的鱼就像皇上任用大臣一样,只能用来助兴罢了。”皇上很不高兴。
开元天宝遗事卷一
○玉有太平字
开元元年,内中因雨过地润微裂,至夜有光,宿卫者记其处所,晓乃奏之。
上令凿其地,得宝玉一片,如柏板样,上有古篆“天下太平”字,百僚称贺,收
之内库。
○步辇召学士
明皇在便殿,甚思姚元崇论时务。七月十五日,苦雨不止,泥泞盈尺。上令
侍御者抬步辇召学士来。时元崇为翰林学士,中外荣之。自古急贤待士,帝王如
此者,未之有也。
○赐箸表直
宋璟为宰相,朝野人心归美焉。时春御宴,帝以所用金箸令内臣赐璟。虽受
所赐,莫知其由,未敢陈谢。帝曰:“所赐之物,非赐汝金。盖赐卿之箸,表卿
之直也。”璟遂下殿拜谢。
○截镫留鞭
姚元崇初牧荆州,三年,受代日,阖境民吏泣拥马首遮道。小使去,所乘之
马鞭、镫,民皆截留之,以表瞻恋。新牧具其事奏之,诏褒美焉,就赐中金一千
两。
○惭颜厚如甲
进士杨光远,惟多矫饰,不识忌讳。游谒王公之门,干索权豪之族,未尝自
足。稍有不从,便多诽谤,常遭有势挞辱,略无改悔。时人多鄙之,皆曰:“杨
光远惭颜,厚如十重铁甲也。”
○七宝山座
明皇于勤政楼以七宝装成山,座高七尺,召诸学士讲议经旨及时务,胜者得
升焉。惟张九龄论辨风生,升此座,余人不可阶也。时论美之。
○痴贤
右拾遗张方回,精神不爽,时人呼为“痴汉子”。每朝政有失,便抗疏论之,
精彩昂然,进不惧死。明皇尝谓:“右拾遗张方回,忠贤人也。”
○蜂蝶相随
都中名姬楚莲香者,国色无双,时贵门子弟争相诣之。莲香每出处之间,则
蜂蝶相随,盖慕其香也。
○扫雪迎宾
巨豪王元宝,每至冬月大雪之际,令仆人自本家坊巷口,扫雪为径路,躬亲
立于坊巷前,迎揖宾客。就本家具酒炙宴乐之,为暖寒之会。
○梦虎之妖
周象者,好畋猎,后为汾阳令,忽梦一乳虎相逼,惊而睡觉,因兹染疾。后
有僧海宁者,因过象门,谓邻叟曰:“此居有妖气,久则不可救也。”邻叟遂闻
于象。象召僧令视之,僧曰:“当与君禳之。”遂择日设坛,持剑禹步诵咒。自
大门而入至于寝所,绕患人数遍而叱之,忽于床下作一虎声,家人悉惊奔散。周
象亦不觉投床下,伏死于地。僧以水噀之,须臾如故。
○记事珠
开元中张说为宰相,有人惠说二珠,绀色有光,名曰“记事珠。”或有阙忘
之事,则以手持弄此珠,便觉心神开悟,事无巨细,涣然明晓,一无所忘。说秘
而至宝也。
○游仙枕
龟兹国进奉枕一枚,其色如玛瑙,温温如玉。其制作甚朴素,若枕之则十洲、
三岛、四海、五湖,尽在梦中所见。帝因立名为“游仙枕”。后赐与杨国忠。
○随蝶所幸
开元末,明皇每至春月,旦暮宴于宫中,使妃嫔辈争插艳花。帝亲捉粉蝶放
之,随蝶所止幸之。后因杨妃专宠,遂不复此戏也。
○记恶碑
卢奂累任大郡,皆显治声,所至之处,畏如神明。或有无良恶迹之人,必行
严断,仍以所犯之罪,刻石立本人门首,再犯处于极刑。民间畏惧,绝无犯法者。
明皇知其能官,赐中金五十两,玺诏褒谕焉。故民间呼其石为“记恶碑”。
○自暖杯
内库有一酒杯,青色而有纹如乱丝,其薄如纸,于杯足上有缕金字,名曰
“自暖杯”。上令取酒注之,温温然有气,相次如沸汤,遂收于内藏。
○辟寒犀
开元二年冬至,交趾国进犀一株,色黄如金。使者请以金盘置于殿中,温温
然有暖气袭人。上问其故,使者对曰:“此辟寒犀也,顷自隋文帝时,本国曾进
一株,直至今日。”上甚悦,厚赐之。
○传书鸽
张九龄少年时家养群鸽,每与亲知书信往来,只以书系鸽足上,依所寄之处
飞往投之。九龄目之为“飞奴”。时人无不爱说。
○牵红丝娶妇
郭元振,少时美风姿,有才艺。宰相张嘉正欲纳为婿。元振曰:“知公门下
有女五人,未知孰陋。事不可仓卒,更待忖之。”张曰:“吾女各有姿色,即不
知谁是匹偶。以子风骨奇秀,非常人也。吾欲令五女各持一丝幔前,使子取便牵
之,得者为婚。”元振欣然从命,遂牵一红丝线,得第三女,大有姿色,后果然
随夫贵达也。
○豪友
长安富民王元宝、杨崇义、郭万金等,国中巨豪也。各以延约四方多士,竞
于供送,朝之名寮,往往出于门下。每科场,文士集于数家,时人目之为“豪友”。
○唤铁
太白山有隐士郭休,字退夫,有运气绝粒之术。于山中建茅屋百余间,有白
云亭、炼丹洞、注易亭、修真亭、朝元坛、集神阁。每于白云亭与宾客看山禽野
兽,即以槌击一铁片子,其声清响,山中鸟兽闻之集于亭下,呼为“唤铁”。
○鹦鹉告事
长安城中有豪民杨崇义者,家富数世,服玩之属,僭于王公。崇义妻刘氏有
国色,与邻舍儿李弇私通,情甚于夫,遂有意欲害崇义。忽一日,醉归寝于室中,
刘氏与李弇同谋而害之,埋于枯井中。其时仆妾辈并无所觉,惟有鹦鹉一只在堂
前架上。洎杀崇义之后,其妻却令童仆四散寻觅其夫,遂经府陈词,言其夫不归,
窃虑为人所害。府县官吏日夜捕贼,涉疑之人及童仆辈经拷捶者百数人,莫究其
弊。后来县官等再诣崇义家检校,其架上鹦鹉忽然声屈。县官遂取于臂上,因问
其故。鹦鹉曰:“杀家主者,刘氏、李弇也。”官吏等遂执缚刘氏,及捕李弇下
狱,备招情款。府尹具事案奏闻,明皇叹讶久之。其刘氏、李弇依刑处死,封鹦
鹉为“绿衣使者”,付后宫养喂。张说后为《绿衣使者传》,好事者传之。
○瑞炭
西凉国进炭百条,各长尺余,其炭青色坚硬如铁,名之曰“瑞炭”。烧于炉
中,无焰而有光,每条可烧十日,其热气迫人而不可近也。
○敲冰煮茗
逸人王休,居太白山下,日与僧道异人往还。每至冬时,取溪冰敲其晶莹者
煮建茗,共宾客饮之。
○物外之游
王休高尚,不亲势利,常与名僧数人,或跨驴,或骑牛,寻访山水,自谓结
“物外之游”。
○花妖
初,有木芍药,植于沉香亭前。其花一日忽开,一枝两头,朝则深红,午则
深碧,暮则深黄,夜则粉白。昼夜之内,香艳各异。帝谓左右曰:“此花木之妖,
不足讶也。”
○花上金铃
天宝初,宁王日侍,好声乐,风流蕴藉,诸王弗如也。至春时于后园中纫红
丝为绳,密缀金铃,系于花梢之上。每有鸟鹊翔集,则令园吏制铃索以惊之,盖
惜花之故也。诸宫皆效之。
○妖烛
宁王好声色,有人献烛百炬,似腊而腻,似脂而硬,不知何物所造也。每至
夜筵,宾妓间坐,酒酣作狂,其烛则昏昏然如物所掩,罢则复明矣,莫测其怪也。
○七宝砚炉
内库中有七宝砚炉一所,曲尽其功。每至冬寒砚冻,置于炉上,砚水自消,
不劳置火。冬月帝常用之。
○梦玉莺投怀
张说母梦有一玉莺,自东南飞来,投入怀中,而有孕生说。果为宰相,其至
贵之祥也。
○馋鱼灯
南中有鱼,肉少而脂多,彼中人取鱼脂炼为油,或将照纺织机杼,则暗而不
明。或使照筵宴,造饮食,则分外光明。时人号为“馋鱼灯”。
○助娇花
御苑新有千叶桃花。帝亲折一枝,插于妃子宝冠上,曰:“此个花尤能助娇
态也。”
○照病镜
叶法善有一铁镜,鉴物如水。人每有疾病,以镜照之,尽见脏腑中所滞之物。
后以药疗之,竟至痊瘥。
○助情花香
明皇正宠妃子,不视朝政,安禄山初承圣眷,因进助情花香百粒,大小如粳
米而色红。每当寝处之际,则含香一粒。助情发兴,筋力不倦。帝秘之曰:“此
亦汉之慎恤胶也。”
○眼色媚人
念奴者,有姿色,善歌唱,未尝一日离帝左右。每执板当席顾眄,帝谓妃子
曰:“此女妖丽,眼色媚人,每啭声歌喉,则声出于朝霞之上。虽钟鼓笙竽嘈杂
而莫能遏。”宫妓中帝之钟爱也。
本主题由 荷塘别调 于 2020-8-23 15:17 移动收藏 分享 00 0 顶 踩
棣之华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棣之华 当前离线
UID6076 帖子5728 精华0 积分8406 经验8406 点 威望0 点 金钱17248 元 魅力440 点 点券0 张 金币0 个 阅读权限70 在线时间49 小时 注册时间2020-8-3 最后登录2020-5-20
状元
帖子5728 积分8406 威望0 点 金钱17248 元 金币0 个 沙发
发表于 2020-8-8 07:02 | 只看该作者
开元天宝遗事 卷二
○警恶刀
贵妃父杨玄琰,少时尝有一刀,每出入于道途间,多佩此刀。或前有恶兽、
盗贼,则所佩之刀铿然有声,似警于人也。玄琰宝之。
○梦中有孕
杨国忠出使于江浙,其妻思念至深,荏苒成疾,忽昼梦与国忠交因而有孕,
后生男名朏。洎至国忠使归,其妻具述梦中之事。国忠曰:“此盖夫妻相念,情
感所致。”时人无不讥诮也。
○金笼蟋蟀
每至秋时,宫中妃妾辈皆以小金笼捉蟋蟀,闭于笼中,置之枕函畔,夜听其
声。庶民之家,皆效之也。
○烛奴
申王亦务奢侈,盖时使之然。每夜宫中与诸王、贵妃聚宴,以龙檀木雕成烛
跋,童子衣以绿衣袍,系之束带,使执画烛列立于宴席之侧,目为“烛奴”。诸
官贵戚之家,皆效之。 ◎醒醉草
兴庆池南岸有草数丛,叶紫而心殷。有一人醉过于草傍,不觉失其酒态。后
有醉者,摘草嗅之,立然醒悟,故目为“醒醉草”。
○盆池鱼
明皇以李林甫为相,后因召张九龄问可否。九龄曰:“宰相之职,四海具瞻。
若任人不当,则国受其殃。只如林甫为相,然宠擢出宸衷。臣恐他日之后,祸延
宗社。”帝意不悦。忽一日,帝曲宴近臣于禁苑中,帝指示于九龄、林甫曰:
“槛前盆池中所养鱼数头,鲜活可爱。”林甫曰:“赖陛下恩波所养。”九龄曰:
“盆池之鱼,犹陛下任人,他但能装景致助儿女之戏尔。”帝甚不悦。时人皆美
九龄之忠直。
○看花马
长安侠少,每至春时,结朋联党,各置矮马,饰以锦鞯金鞍,并辔于花树下
往来,使仆从执酒皿而随之,遇好囿时驻马而饮。
○香肌暖手
岐王少惑女色,每至冬寒手冷,不近于火,惟于妙妓怀中揣其肌肤,称为
“暖手”,常日如是。
○金衣公子
明皇每于禁苑中见黄莺,常呼之为“金衣公子”。
○花裀
学士许慎选,放旷不拘小节,多与亲友结宴于花圃中,未尝具帷幄,设坐具,
使童仆辈聚落花铺于坐下。慎选曰:“吾自有花裀,何消坐具。”
○销恨花
明皇于禁苑中,初有千叶桃盛开。帝与贵妃日逐宴于树下。帝曰:“不独萱
草忘忧,此花亦能销恨。”
○醉舆
申王每醉,即使宫妓将锦彩结一兜子,令宫妓辈抬舁归寝室。本宫呼曰“醉
舆”。
○妓围
申王,每至冬月有风雪苦寒之际,使宫妓密围于坐侧以御寒气,自呼为“妓
围”。
○风流薮泽
长安有平康坊,妓女所居之地。京都侠少萃集于此,兼每年新进士以红笺名
纸,游谒其中。时人谓:“此坊为风流薮泽。”
○依冰山
杨国忠权倾天下,四方之士争诣其门。进士张彖者,陕州人也,方学有文名,
志气高大,未尝干谒权贵。或有劝彖令修谒国忠,可图显荣。彖曰:“尔辈以谓
右相之势,倚靠如泰山,以吾所见乃冰山也。或皎日大明之际,则此山当误人尔。”
后果如其言,时人美张生见几。后年张生及第,释褐授华阴尉。时县令、太守俱
非其人,多行不法。张生有吏道,勤于政事,每申举之日,则太守、令、尹抑而
不从。张生曰:“大丈夫有凌霄直上之志,而拘于下位,若立身于矮屋中,使人
撞头不得。”遂拂衣长往,归遁于嵩山。
○禽拥行车
李元纮,开元初年为邑令,赋役平允,不严而治,大有政声。迁润州司马,
出郊百里,士民号泣遮路,禽兽之类,飞拥行车。有诏褒美之。
○镜影成相字
朱璟未第时,因于日中览镜,见镜中有影成一“相”字。自此愈修相业,后
如其志。
○知更雀
裴耀卿勤于王政,夜看案
网上找不到
藩国名臣 文言文 翻译
藩国名臣(翻译)
[明]朱国桢
赵准,藁城人,高个儿,胡须长而美,性情刚强坚毅、方正严肃,从早到晚没有萎靡神色,不苟言笑。二十多岁,才开始读书。当时有一个聪明的少年,每天能背诵几千字,赵先生以不如他为耻辱,每天所背诵的书一定要和他等同,白天背诵的数量不足,就整夜读书以至忘记了睡觉。赵准在顺天府乡试中中举,做了学官。藩王令诸郡王都(跟随赵准)学习经学,赵准给他们讲解很是详尽恳切,门下弟子常有几十人,(赵准)规矩尺度很是严格,诸生走路站立都有规范。赵准尤其重视背诵,他以身作则,不知疲倦,诸生侍奉在侧,神情敬畏。当时太守有十个儿子,五个孩子非常骄慢放纵,即使是太守也没办法。一天,太守听闻赵先生严厉,亲自带着五个孩子来,并且给予赵准一把朴刀,宽二寸,厚半寸,在它上面写道:“专治五个孩子,不要涉及其他学生。”诸子一旦远远看见赵准,就很敬畏,都一改常态,认真学习,遵守规矩。
藩国名臣(原文)
[明]朱国桢
赵准,藁城人,长身美髯,性刚毅方严,终日无惰容,不轻言笑。年二十余,始读书。时有敏少年,日记数千言,赵先生耻居其下,日所诵书必与之埒。日不足,竟夜读忘寝。举顺天乡试,为学官。王令诸郡王皆受经,为讲说甚详恳,门弟子常数十。矩矱严,诸生步立皆有则。尤重背诵,以身先之,无倦,诸生侍侧凛凛。时太守有十子,五子骄纵甚,虽守无如之何。一日,闻赵先生严,自领其子来,且遗一朴,广二寸,厚半寸,书其面曰:“专治五子,毋及余生。”诸子一望见,即凛然,皆折节受学守规。
藩国名臣(翻译)
[明]朱国桢
赵准,藁城人,高个儿,胡须长而美,性情刚强坚毅、方正严肃,从早到晚没有萎靡神色,不苟言笑。二十多岁,才开始读书。当时有一个聪明的少年,每天能背诵几千字,赵先生以不如他为耻辱,每天所背诵的书一定要和他等同,白天背诵的数量不足,就整夜读书以至忘记了睡觉。赵准在顺天府乡试中中举,做了学官。藩王令诸郡王都(跟随赵准)学习经学,赵准给他们讲解很是详尽恳切,门下弟子常有几十人,(赵准)规矩尺度很是严格,诸生走路站立都有规范。赵准尤其重视背诵,他以身作则,不知疲倦,诸生侍奉在侧,神情敬畏。当时太守有十个儿子,五个孩子非常骄慢放纵,即使是太守也没办法。一天,太守听闻赵先生严厉,亲自带着五个孩子来,并且给予赵准一把朴刀,宽二寸,厚半寸,在它上面写道:“专治五个孩子,不要涉及其他学生。”诸子一旦远远看见赵准,就很敬畏,都一改常态,认真学习,遵守规矩。
藩国名臣(翻译)
[明]朱国桢
赵准,藁城人,高个儿,胡须长而美,性情刚强坚毅、方正严肃,从早到晚没有萎靡神色,不苟言笑。二十多岁,才开始读书。当时有一个聪明的少年,每天能背诵几千字,赵先生以不如他为耻辱,每天所背诵的书一定要和他等同,白天背诵的数量不足,就整夜读书以至忘记了睡觉。赵准在顺天府乡试中中举,做了学官。藩王令诸郡王都(跟随赵准)学习经学,赵准给他们讲解很是详尽恳切,门下弟子常有几十人,(赵准)规矩尺度很是严格,诸生走路站立都有规范。赵准尤其重视背诵,他以身作则,不知疲倦,诸生侍奉在侧,神情敬畏。当时太守有十个儿子,五个孩子非常骄慢放纵,即使是太守也没办法。一天,太守听闻赵先生严厉,亲自带着五个孩子来,并且给予赵准一把朴刀,宽二寸,厚半寸,在它上面写道:“专治五个孩子,不要涉及其他学生。”诸子一旦远远看见赵准,就很敬畏,都一改常态,认真学习,遵守规矩。
赵准,藁城人,高个儿,胡须长而美,性情刚强坚毅、方正严肃,从早到晚没有萎靡神色,不苟言笑。二十多岁,才开始读书。当时有一个聪明的少年,每天能背诵几千字,赵先生以不如他为耻辱,每天所背诵的书一定要和他等同,白天背诵的数量不足,就整夜读书以至忘记了睡觉。赵准在顺天府乡试中中举,做了学官。藩王令诸郡王都(跟随赵准)学习经学,赵准给他们讲解很是详尽恳切,门下弟子常有几十人,(赵准)规矩尺度很是严格,诸生走路站立都有规范。赵准尤其重视背诵,他以身作则,不知疲倦,诸生侍奉在侧,神情敬畏。当时太守有十个儿子,五个孩子非常骄慢放纵,即使是太守也没办法。一天,太守听闻赵先生严厉,亲自带着五个孩子来,并且给予赵准一把朴刀,宽二寸,厚半寸,在它上面写道:“专治五个孩子,不要涉及其他学生。”诸子一旦远远看见赵准,就很敬畏,都一改常态,认真学习,遵守规矩。
藩国名臣(原文)
[明]朱国桢
赵准,藁城人,长身美髯,性刚毅方严,终日无惰容,不轻言笑。年二十余,始读书。时有敏少年,日记数千言,赵先生耻居其下,日所诵书必与之埒。日不足,竟夜读忘。举顺天乡试,为学官。王令诸郡王皆受经,为讲说甚详恳,门弟子常数十。矩矱严,诸生步立皆有则。尤重背诵,以身先之,无倦,诸生侍侧凛凛。时太守有十子,五子骄纵甚,虽守无如之何。一日,闻赵先生严,自领其子来,且遗一朴,广二寸,厚半寸,书其面曰:“专治五子,毋及余生。”诸子一望见,即凛然,皆折节受学守规。
文言文翻译[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