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文言文翻译
我觉得你给的这段话应该是“事泄亡命,佣于扬州富商家,识非庸人,以女妻之”吧?
【原句】
事泄亡命,佣于扬州富商家,识非庸人,以女妻之。
【注释】
1、泄:泄露;败露。
2、亡命:谓削除户籍而逃亡在外。泛指逃亡,流亡。
3、佣:名词作动词,做佣工。
4、识:识别;识鉴。
5、庸人:平常的人。
6、妻:名词作动词,以女嫁人。
【译文】
事情泄露(他被迫)亡命(在外),(后来)到扬州(一位)富商家做佣工,(富商)判定(他)不是平常人,(就)把女儿嫁给他了。
交个朋友,帮你翻译一下吧。
自古以来圣明的帝王尚且需要勤奋学习,何况是普通的老百姓呢?学习从经史开始,我也不能说出那些是重点,姑且列举近代的要篇,以做启蒙之用。士大夫的子弟,到了一定年龄,都要接受教育,学的多的到《礼》、《传》,学的少的也至少学了诗、论。到了成年结婚的年龄,身体和性格都只稍稍定性,在这个时候,要加倍训导。有远大志向的,可以自我磨砺,去成就伟业;没有志向的,会自甘堕落、散漫,成为凡夫俗子。
分离容易再见难,这事古人看重的。江南饯行,哭着说离别。王子侯,梁武帝的弟弟,离开都城去东郡,与武帝告别,武帝说:我年纪大了,与你分别,感到非常伤感、难受。说着流下了眼泪。王子侯于是就秘密的告别,羞愧的走了。因为这个被责怪,在船上漂泊百来天,最后还是没有离去。北方的风俗,不屑于离别,在路口分道扬镳,笑着转身。然而还是有人很少流泪,虽然心里悲痛欲绝,但还是强颜欢笑;这样的人,不应该过分的责备。
借人家的书,要爱惜保护,有缺失损坏,要把书粘补好,这也是士大夫众多品行之一。济阳的江禄,书没读完,即使有急事,也一定等把书整理好才起身,所以书没有损坏,别人也不会怪他怠慢。有的人书桌上一片狼藉,书散了、丢了,大多是孩子、奴仆乱涂乱画,风雨蛀虫老鼠所毁坏,实在是有损德行。我每次读圣人的书,都肃然起敬;书上有五经的道理和贤达的姓名,我不敢弄脏了它。
梁孝元以前在荆州,有个叫丁觇的人,也就是洪亭民,比较擅长书法,尤其是草书和隶书;孝元写文案记录事件,都用他。军府的人认为这很轻贱,多数都不看重他,不让自己的孩子学习他的书法,当时有句话讲:丁觇写十幅字比不上王褒的几个字。我喜爱他的书法,经常当宝贝一样收藏。孝元曾经让典签惠编送丁觇的字给萧祭酒看,萧祭酒说:真是书法好手,是谁写的,怎么没听过他的名字?惠编如实回答。子云欢说:这个人在后生里无人可比,所以不被世人称赞,也是奇事一件了。听到这话的人对丁觇都有些刮目相看。不久升官做尚书仪曹郎,后来有做晋安王的侍读,跟随晋安王东下。西台沦陷后,丁觇的书法作品散佚,丁觇也死在了扬州;以前看轻丁觇书法的人,想要找丁觇一幅字也得不到了。
一字字打出来,只为更多的朋友喜欢文言文。毕竟老祖宗的东西,不能全丢了。
事泄亡命,佣于扬州富商家,识非庸人,以女之妻:Vent desperate things, the commission in
Yangzhou rich merchant to identify non-mediocre, to the wife of the female.
文言文翻译
交个朋友,帮你翻译一下吧。
自古以来圣明的帝王尚且需要勤奋学习,何况是普通的老百姓呢?学习从经史开始,我也不能说出那些是重点,姑且列举近代的要篇,以做启蒙之用。士大夫的子弟,到了一定年龄,都要接受教育,学的多的到《礼》、《传》,学的少的也至少学了诗、论。到了成年结婚的年龄,身体和性格都只稍稍定性,在这个时候,要加倍训导。有远大志向的,可以自我磨砺,去成就伟业;没有志向的,会自甘堕落、散漫,成为凡夫俗子。
分离容易再见难,这事古人看重的。江南饯行,哭着说离别。王子侯,梁武帝的弟弟,离开都城去东郡,与武帝告别,武帝说:我年纪大了,与你分别,感到非常伤感、难受。说着流下了眼泪。王子侯于是就秘密的告别,羞愧的走了。因为这个被责怪,在船上漂泊百来天,最后还是没有离去。北方的风俗,不屑于离别,在路口分道扬镳,笑着转身。然而还是有人很少流泪,虽然心里悲痛欲绝,但还是强颜欢笑;这样的人,不应该过分的责备。
借人家的书,要爱惜保护,有缺失损坏,要把书粘补好,这也是士大夫众多品行之一。济阳的江禄,书没读完,即使有急事,也一定等把书整理好才起身,所以书没有损坏,别人也不会怪他怠慢。有的人书桌上一片狼藉,书散了、丢了,大多是孩子、奴仆乱涂乱画,风雨蛀虫老鼠所毁坏,实在是有损德行。我每次读圣人的书,都肃然起敬;书上有五经的道理和贤达的姓名,我不敢弄脏了它。
梁孝元以前在荆州,有个叫丁觇的人,也就是洪亭民,比较擅长书法,尤其是草书和隶书;孝元写文案记录事件,都用他。军府的人认为这很轻贱,多数都不看重他,不让自己的孩子学习他的书法,当时有句话讲:丁觇写十幅字比不上王褒的几个字。我喜爱他的书法,经常当宝贝一样收藏。孝元曾经让典签惠编送丁觇的字给萧祭酒看,萧祭酒说:真是书法好手,是谁写的,怎么没听过他的名字?惠编如实回答。子云欢说:这个人在后生里无人可比,所以不被世人称赞,也是奇事一件了。听到这话的人对丁觇都有些刮目相看。不久升官做尚书仪曹郎,后来有做晋安王的侍读,跟随晋安王东下。西台沦陷后,丁觇的书法作品散佚,丁觇也死在了扬州;以前看轻丁觇书法的人,想要找丁觇一幅字也得不到了。
一字字打出来,只为更多的朋友喜欢文言文。毕竟老祖宗的东西,不能全丢了。
从古以来的贤王圣帝,还需要勤奋学习,何况是普通百姓之人呢!这类事情遍见于经籍史书,我也不能一一列举,只举近代切要的,来启发提醒你们。士大夫的子弟,几岁以上,没有不受教育的,多的读到《礼记》、《左传》,少的也起码读了《毛诗》和《论语》。到了加冠成婚年纪,体质性情稍稍定型,凭著这天赋的机灵,应该加倍教训诱导。有志向的,就能因此磨炼,成就士族的事业;没有成就功业志向的,从此怠惰,就成为庸人。
分别容易再见难,这事古人也是很看重的。江南人饯行,哭着说离别。王子侯是梁武帝的弟弟,离开都城去东郡,与梁武帝告别,武帝说:我年纪大了,与你分别,感到非常伤感、难受。说着流下了眼泪。王子侯于是就秘密地告别,羞愧地走了。因为这个事被责怪,在船上漂泊百来天,最后还是没有离去。北方的风俗,不大在乎离别,在路口分道扬镳,笑着转身。有人很少流泪,虽然心里悲痛欲绝,但还是强颜欢笑;这样的人,不应该过分的责备。
借别人的书籍,都必须爱护,原先有缺失损坏卷页,要给修补完好,这也是士大夫百种善行之一。济阳人江禄,每当读书未读完时,即使有紧急事情,也要等把书本卷来整齐,然后才起身,因此书籍不会损坏,人家对他来求借不感到厌烦。有的人把书籍在桌案上乱丢,以致卷资分散,多被小孩婢妾弄脏,又被风雨虫鼠毁伤,这真是有损道德。我每读圣人写的书,从没有不严肃恭敬地相对。废旧纸上有《五经》文义和贤达人的姓名,也不敢用在污秽之处。
梁元帝从前在荆州时,有个叫丁觇的,只是洪亭地方的普通百姓,很善於写作文章,尤其擅长写草书、隶书,元帝的往来书信,都叫他代写。可是,军府里的人轻贱他,对他的书法不重视,不愿自己的子弟模仿学习,一时有“丁君写的十张纸,比不上王褒几个字”的说法。我是一向喜爱丁觇的书法的,还经常加以珍藏。后来,梁元帝派掌管文书的叫惠编的送文章给祭酒官萧子云看,萧子云问道:“君王刚才所赐的书信,还有所写的诗笔,真出於好手,此人姓什么叫什么,怎么会毫无名声?”惠编如实回答,萧子云叹道:“此人在后生中没有谁能比得上,却不为世人称道,也算是奇怪事情!”从此后听到这话的对丁觇稍稍刮目相看,丁觇也逐步做上尚书仪曹郎。最后丁觇做了晋安王的侍读,随王东下。到元帝被杀西台陷落,书信文件散失埋没,丁觇不久也死於扬州。以前那轻视丁觇的人,以后想要丁觇的一纸书法也不可得了。
人生在世,应当有所专业,农民则商议耕稼,商人则讨论货财,工匠则精造器用,懂技艺的人则考虑方法技术,武夫则练习骑马射箭,文士则研究议论经书。然而常看到士大夫耻于涉足农商,羞于从事工技,射箭则不能穿铠甲,握笔则才记起姓名,饱食醉酒,恍惚空虚,以此来打法日子,以此来终尽夭年。有的凭家世余荫,弄到一官半职,就自感满足,全忘学习,遇到婚丧大事,议论得失,就昏昏然张口结舌,像坐在云雾之中。公家或私人集会宴欢,谈古赋诗,又是沉默低头,只会打呵欠神懒腰。有见识的人在旁看到,真替他羞得无处容身。为什么不愿用几年时间勤学,以致一辈子长时间受愧辱呢?
自古以来贤明圣哲的皇帝,还要勤奋地学习,何况普通人呢?这样的事情经书史册到处都是,我就不再反复唠叨了,略举近代的一些重要的例子来让你们清醒吧。士大夫子弟,从几岁开始,几乎都会得到教育,甚至有的已经教他们何为礼,最少也可以谈论诗篇,到了弱冠结婚以后,性格就会稍稍安定下来。借着这个机会,要加倍地训导和指引。有志向的,就可以因此得到锻炼,成就大业。没有操守的,自己散漫,就会成为庸人。
文言文《刮目相看》的翻译
刮目相看
(
guā
mù
xiāng
kàn
)
解释: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看待。(应去掉旧的看法。)
(离别几天后就应该去掉老眼光来看待他。)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吕蒙传》:“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起初,吴王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现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以不去学习呀!”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成为精通儒家书籍、传授经学的学官吗?你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了解历史。你说你军务繁忙,哪能比得上我繁多的事务呢?但我常常读书,并自己感到获得了很大的收益。”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东吴军师鲁肃路过寻阳的时候,与吕蒙讨论事情,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吕蒙了!”吕蒙说:“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别而去。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三国时期,吕蒙是吴国有名的大将军,因为家里很穷,没有办法让他念书,所以,常常被人笑说吴国的吕蒙只不过是会打仗而已,其实也没多了不起。为了这句玩笑话,他一直非常生气。
有一天,吴国的君主孙权严肃地说:「你现在已经是吴国的大将军,拥有很高的权力,如果只有一身武功是不够的,还希望你可以多读点书。」刚开始,吕蒙还说自己太忙,想要推掉孙权的要求,最后受到孙权的鼓励,奋发图强。后来,当他和鲁肃一起讨论军事的时候,鲁肃不免觉得吕蒙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跟过去完全不同。吕蒙听到鲁肃的话,也高兴地说:「只要过了三天,人也是会变的,应该要用不一样的眼光看待啊!」
起初,孙权对蒙说:你当今是个有权的人,不可以不学习!,蒙以军中事务繁忙而推辞.权说:我怎么想让你成为博士啊?只要看一下就可,见识一下过去的事情罢了.我常读书,自己认为大有好处.蒙马上就学习.
当肃来到迅阳,和蒙商议国事,大惊道:你今天的才能,不是从前的吴国啊蒙了!蒙说:士别三日,就该擦亮眼睛重行看待他的才能!
文言文刮目相看的原文
出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裴松之注:“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文言文帮忙翻译啊
【翻译】
吕蒙字子明,祖籍汝南富陂。年少时去南方,依附姐夫邓当。邓当是孙策手下的将领,多次参加讨伐少数民族政权山越的战斗。
吕蒙十五六岁时,偷偷跟随邓当参加战斗,邓当发现以后大吃一惊,大声指责吕蒙,让他回去,吕蒙不肯。回去后,邓当向吕蒙的母亲告状,吕蒙的母亲很生气,要惩罚吕蒙,吕蒙说:“贫困的生活,低贱的地位难以让人忍受,如果侥幸立功,就可以得到富贵功名。况且‘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母亲悲伤无奈地认同了吕蒙。
鲁肃临时代理周瑜的事务时,邓当去陆口路过吕蒙屯兵的地方。当时鲁肃还是轻视吕蒙的,传闻鲁肃曾对邓当说:“吕蒙将军的功名一天天增长,不能拿以前的眼光看待他了,您应该重视这个事情。”鲁肃随即去拜访吕蒙。
酒到酣处,吕蒙问鲁肃:“您担负重任以抵御关羽方面军打算用什么方法应付突然发生的袭击?”鲁肃轻慢地说:“临时想办法就行。”吕蒙说:“现在东吴和西蜀是暂时联盟,关羽毕竟对我们有威胁,怎能不提早做好应对的打算呢?”
于是就这个问题,为鲁肃想了五中应对的方法。鲁肃又佩服又感激,从饭桌上跨过去,做在吕蒙旁边,手抚着吕蒙的背,亲切地说:“吕蒙,我不知道你的才能策略竟然到了如此的境地!”
字词解释
1、君宜顾之(顾 ) 顾:重视;
2、遂往诣蒙(诣 ) 诣:拜访;
3、肃于是越席就之(就 ) 就:凑近,靠近。
变化
问:鲁肃对吕蒙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
答:原先轻视,后来吕蒙出了五个计谋之后,转为尊重和亲近。
【原文】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
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恚欲罚之,蒙曰:“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旦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
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
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扩展资料
本文选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吕蒙(178-220年,一说为180-220年,另有180—221年的说法),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吕家岗)人,汉末三国时期东吴名将。
原文字词注释
1、窃:偷偷地。
2、数:多次。
3、顾:拜访。
4、虽:虽然。
5、虞:意料,预料。
6、诣:往、到。
7、造次:鲁莽,轻率。
8、就:凑近,靠近。
9、拊:抚摩。
文章中吕蒙的成语
1、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2、洗脚上船(指居于水滨,舟行极便。)
3、一拥而上(一下子全都挤上去。形容周围的人同时向一个目标猛挤过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吕蒙传
一.翻译
1.君宜顾之(顾:拜访)
2.遂往诣蒙(诣:前往)
3.肃于是越席就之(就:凑近,靠近)
二.翻译全文 看下文(圣冥原创)
三.鲁肃对吕蒙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
从轻视,再到佩服
吕蒙,字子明,是汝南郡(今河南东南,安
徽西北部)富陂(今安徽阜阳南)人,年轻时南
渡,投靠姐夫邓当。邓当是孙策部将,屡次征讨
山越。吕蒙十五六岁的时候,偷偷的跟随着邓当
的军队击贼(山越)。邓当看到后十分惊讶,责
骂也禁止不了。邓当回家告诉吕蒙的母亲,吕母
发怒打算要责罚他,吕蒙说:“穷贱生活难过,
万一(杀贼)有功,富贵立至。况且不深入虎
穴,岂得虎子?”吕母很伤心,任他去了。
鲁肃接替周瑜公务,应当驻扎在陆口,路过
吕蒙的驻屯地。鲁肃一向轻视吕蒙,有人对鲁肃
说:“吕将军功名日益显著,不可以存心怠慢,
您应该拜访他。”鲁肃随即去拜访吕蒙。酒到酣
处,吕蒙问鲁肃:“您接受重任,比邻关羽,将
打算以何种计谋策略防备意外?”鲁肃轻慢地
说:“看当时的情形,再作打算。”吕蒙说:
“如今东(吴)西(蜀)虽然名为同盟,但关羽
实乃熊虎之辈,计策岂能不早定?”吕蒙就给鲁
肃提供五条计策。鲁肃于是离开座位,坐在吕蒙
旁边,手抚着吕蒙的背(以示亲切),说:“吕
子明(古人称呼不能直呼其名,只能叫对方的
字),我不知道你的才能谋略竟然有如此(高
明)。”
吕蒙字子明,祖籍汝南富陂。年少时去南方,依附姐夫邓当。邓当是孙策手下的将领,多次参加讨伐少数民族政权山越的战斗。吕蒙十五六岁时,偷偷跟随邓当参加战斗,邓当发现以后大吃一惊,大声指责吕蒙,让他回去,吕蒙不肯。回去后,邓当向吕蒙的母亲告状,吕蒙的母亲很生气,要惩罚吕蒙,吕蒙说:“贫困的生活,低贱的地位难以让人忍受,如果侥幸立功,就可以得到富贵功名。况且‘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母亲悲伤无奈地认同了吕蒙。
鲁肃临时代理周瑜的事务时,邓当去陆口路过吕蒙屯兵的地方。当时鲁肃还是轻视吕蒙的,传闻鲁肃曾对邓当说:“吕蒙将军的功名一天天增长,不能拿以前的眼光看待他了,您应该重视这个事情。”鲁肃随即去拜访吕蒙。酒到酣处,吕蒙问鲁肃:“您担负重任以抵御关羽方面军,打算用什么方法应付突然发生的袭击?”鲁肃轻慢地说:“临时想办法就行。”吕蒙说:“现在东吴和西蜀是暂时联盟,关羽毕竟对我们有威胁,怎能不提早做好应对的打算呢?”于是就这个问题,为鲁肃想了五中应对的方法。鲁肃又佩服又感激,从饭桌上跨过去,做在吕蒙旁边,手抚着吕蒙的背,亲切地说:“吕蒙,我不知道你的才能策略竟然到了如此的境地!”
剩下的自己答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文言文译文
士别三日
解 释 指别人已有进步,当另眼相看。
出 处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吕蒙传》:“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南朝·宋·裴松之注:“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用 法 复句式;作宾语、分句;含褒义
近义词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三国时代东吴的吕蒙,可说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周瑜死后,他继任东吴的都督。设计击败了蜀汉的关羽,派部将潘璋把关羽杀死后,不久地也死去。 吕蒙本来是一个不务正业不肯用功的人,所以没有什么学识。鲁肃见了他,觉得没有什么可取的地方,后来,鲁肃再遇见他时,看见他和从前完全不同,是那样威武,踉他谈起军事问题来,显得很有知识,使鲁肃觉得很惊异。便笑着对位开玩笑说: “现在,你的学识这么好,既英勇,又有如谋,再也不是吴下的阿蒙了。” 吕蒙答道: “人别后三天,就该另眼看待呀!”吕蒙的话,原文是“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后来的人,便用“士别三日”这句话,来称赞人离开后不久,进步很快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