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游桃花源》翻译
1、《再游桃花源》翻译:
第二天经过桃源县,到了绿萝山下,山峰极多,而且很陡峭。到了白马雪涛前,上面有怪石,船上的人都蹲坐在船中,。船停泊在溪水旁,我和其他人步行进入桃花源,到了桃花洞口。大概有上千棵桃树,两边如设锦帐,地上的花瓣有几寸高,泉水细细的流淌。沿着水向上寻找源头,越走越高。石头被泉水侵蚀,都像峭壁一样。
2、《再游桃花源》原文:
作者:明代 袁中道
明日过桃源县,之绿萝山下诸峰累累,极为瘦削。至白马雪涛处,上有怪石,登舟皆踞坐。泊水溪,与诸人步入桃花源,至桃花洞口。桃可千余树,夹道如锦幄,花蕊藉地寸余,流泉汩汩。溯源而上,屡陟弥高,石为泉啮,皆若灵壁。
扩展资料:
一、改诗句的主要意境:
〔1〕环境优美(桃可千余树,夹道如锦幄,花蕊藉地寸余)。
〔2〕险峻(诸峰累累,极为嗖削。至白马雪涛处,上有怪石,登舟皆踞坐)
〔3〕幽深(溯源而上,屡陟弥高,皆若灵壁)
二、作者简介:
袁中道(1570年6月10日—1626年10月19日),明代文学家。字小修,一作少修。湖北公安(今属湖北省)人。“公安派”领袖之一,袁宗道、袁宏道胞弟。16岁中秀才,以豪杰自命,性格豪爽,喜交游,好读老庄及佛家之书。
成年后科场考试,几经落第,万历四十四年(1616)中进士,授徽州府教授、国子监博士,官至南京吏部郎中。少即能文,长愈豪迈。与其兄宗道、宏道并有文名,时称“三袁”,同为公安派。其绩稍逊于宏道。
翻译:
第二天经过桃源县,到了绿萝山下,山峰极多,而且很陡峭。到了白马雪涛(景点名,桃源八景之一)前,(因为)上面有怪石,(所以)船上的人都蹲坐在船中,(不敢起身)。
船停泊在溪水旁,我和其他人步行进入桃花源,到了桃花洞口。大概有上千棵桃树,两边如设锦帐,地上的花瓣有几寸高,泉水细细的流淌。沿着水向上寻找源头,越走越高。石头被泉水侵蚀,都像峭壁一样。
原文:
《再游桃花源》 作者:袁中道
明日过桃源县,之绿萝山下诸峰累累,极为瘦削。至白马雪涛处,上有怪石,登舟皆踞坐。泊水溪,与诸人步入桃花源,至桃花洞口。
桃可千余树,夹道如锦幄,花蕊藉地寸余,流泉汩汩。溯源而上,屡陟弥高,石为泉啮,皆若灵壁。
扩展资料:
《再游桃花源》作者袁中道,表达的是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游览时的喜悦之情。
与《桃花源》文章对比:
《再游桃花源》表达的是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游览时的喜悦之情。
《桃花源记》寄托了作者一种政治理想:没有战乱,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们安居乐业,和平安宁。
并且和《桃花源记》的不同在于,《再游桃花源》并没有太多的向往和喜爱。而《桃花源记》的优美景色充分和现实社会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出作者(陶渊明)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和喜爱之情,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 。
代表的意义不同,一个是描写现实生活的生灵涂炭;一个是向往生活的美好。
作者介绍:
袁中道(1570年6月10日—1626年10月19日),明代文学家。字小修,一作少修。湖北公安(今属湖北省)人。
“公安派”领袖之一,袁宗道、袁宏道胞弟。16岁中秀才,以豪杰自命,性格豪爽,喜交游,好读老庄及佛家之书。成年后科场考试,几经落第,万历四十四年(1616)中进士,授徽州府教授、国子监博士,官至南京吏部郎中。
少即能文,长愈豪迈。与其兄宗道、宏道并有文名,时称“三袁”,同为公安派。其绩稍逊于宏道。反对复古拟古,认为文学是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天下无百年不变之文章”;提倡真率,抒写性灵。晚年针对多俚语纤巧的流弊,提出以性灵为中心兼重格调的主张。
创作以散文为佳,游记、日记、尺牍各有特色。游记文描摹入微、情景交融,日记写得精粹,对后世日记体散文有一定影响。其诗偶有关心民生疾苦之作,也写得较清新。
但诗文思想较平泛,酬作应答、感时伤怀,艺术上创新不够。有《珂雪斋集》20卷,《游居杮录》(《袁小修日记》)20卷。
译文
第二天经过桃源县,到了绿萝山下,山峰极多,而且很陡峭。到了白马雪涛(景点名,桃源八景之一)前,(因为)上面有怪石,(所以)船上的人都蹲坐在船中,(不敢起身)。船停泊在溪水旁,我和其他人步行进入桃花源,到了桃花洞口。大概有上千棵桃树,中间的道路像锦绣织成的,地上的花瓣有几寸高,泉水细细的流淌。沿着水向上寻找源头,越走越高。石头被泉水侵蚀,都像峭壁一样。
扩展资料
原文
明日过桃源县,之绿萝山下诸峰累累,极为嗖削。至白马雪涛处,上有怪石,登舟皆踞坐。泊水溪,与诸人步入桃花源。桃可千余树,夹道如锦幄,花蕊藉地寸余,流泉汩汩。朔源而上,屡陟弥高,石为泉啮,皆若灵壁。
鉴赏
〔1〕环境优美(桃可千余树,夹道如锦幄,花蕊藉地寸余)。
〔2〕险峻(诸峰累累,极为嗖削。至白马雪涛处,上有怪石,登舟皆踞坐)
〔3〕幽深(溯源而上,屡陟弥高,石为泉啮,皆若灵壁)
《桃花源记》与《再游桃花源》的对比:
《再游桃花源》表达的是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游览时的喜悦之情。
《桃花源记》寄托了作者一种政治理想:没有战乱,没有压迫,人们安居乐业,和平安宁。
翻译:第二天经过桃源县,到了绿萝山下,山峰极多,而且很陡峭。到了白马雪涛(可能是一个景点名)前,因为上面有怪石,所以船上的人都蹲坐在船中,(不敢起身)。船停泊在溪水旁,我和其他人步行进入桃花源,到了桃花洞口,大概上千棵桃树,中间的道路像锦绣织成的,地上的花瓣有几寸高,泉水细细的流淌,沿着水向上寻找源头,越走越高。石头被泉水侵蚀,都像峭壁一样。
1、首先是美(桃可千余树,夹道如锦幄,花蕊藉地寸余),其次是险(诸峰累累,极为嗖削。至白马雪涛处,上有怪石,登舟皆踞坐),第三是幽(朔源而上,屡陟弥高,石为泉啮,皆若灵壁。)这些特点正印正了《桃花源记》中的景物描写“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在下列横线上填出与《桃花源记》中描写相似之处
A 桃可千余树__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B 花蕊藉地寸余__落英缤纷
C 朔源而上__缘溪行
译文
第二天经过桃源县,到了绿萝山下,山峰极多,而且很陡峭。到了白马雪涛(景点名,桃源八景之一)前,(因为)上面有怪石,(所以)船上的人都蹲坐在船中,(不敢起身)。船停泊在溪水旁,我和其他人步行进入桃花源,到了桃花洞口。大概有上千棵桃树,中间的道路像锦绣织成的,地上的花瓣有几寸高,泉水细细的流淌。沿着水向上寻找源头,越走越高。石头被泉水侵蚀,都像峭壁一样。
桃花源记的文言文翻译
晋朝太元年间,一个武陵人把捕鱼作为职业。(有一天)他顺着小溪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芳草鲜艳美丽,坠落的花瓣繁乱交杂。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又向前,想要走到桃花林的尽头。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渔人)丢下小船,从洞口进入。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向前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起来。(呈现在眼前的是)平坦的土地,整整齐齐的房屋,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林这类景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互相都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在其中人们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都像桃花源以外的人。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
( 村子里面的人)见了渔人,于是非常吃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都详尽地回答了。他们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询问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和儿女及乡人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往来。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件一件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听了)都感叹、惋惜。大家都各自邀请(渔人)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和食物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就告别离开了。桃花源里的人对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
他出来,找到船,就沿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到处做标记。到了郡城下,去拜访太守,说了在桃花源的奇遇。太守立即派人跟随他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标记,结果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找到路。
南阳的刘子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名士。听说了这件事,高兴地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桃花源记 东晋陶渊明(选自《陶渊明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桃花源
夹(jia)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shě)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huò)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qiān)陌(mò)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suì)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 (wèi)具言所闻,皆叹惋(wǎn)。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jùn)下,诣(yì)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qiǎn)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紧靠着两岸生长有几百步。其中没有其他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渔人感到很惊奇。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林子的尽头是溪流的源头,于是出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一个小洞口,隐隐约约好像有点亮。渔人于是离开船,从洞口进去。起初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这里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之声可以互相听到。在那里人们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着打扮,完全都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
桃花源里的人见到渔人,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的问题,有人便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着自己的妻子儿女及乡邻们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桃花源里的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村中的人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把渔人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食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以后,告辞离开了。这里的人对渔人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渔人离开桃花源以后,找到了他的船,顺着从前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拜见了太守,说了自己的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随他前往,寻找以前做的标记,竟然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志向高洁的隐士,听说了这件事,高兴地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人访求桃花源了。
句子翻译【一句一句翻】
1.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译:东晋太元年间,有一个武陵人以打鱼为生。注释:“武陵是湖南常德历史上的第二个行政区划,魏晋后,武陵郡辖沅水流域诸县。”(《武陵藏珍---沅澧流域历史文化图说》周新国 周波 著 ) 2.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译: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的远近。 3. 忽逢桃花林,夹(jiá)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译:忽然看见一片桃花林,桃花林生长在溪流的两岸,有数百步宽,其中没有别的树,芬芳的青草鲜艳美丽,坠落的花瓣繁乱交杂。 4.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5.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译: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就出现了一座山。 6.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译:山上有个小洞口,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渔人就下船,从洞口进去。 7.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 译:刚开始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齐。 8.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qiān)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子之类的东西。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都可以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9.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译: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尘世以外的人。老人和孩子们各个都安闲快乐. 10.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译:(村人)看见了渔人,就非常的惊讶,问(渔人)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回答了。 11. 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译:(村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备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12.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译:村里的人听说有这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13.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 译:(村人)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县的人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14. 不复出焉,遂(suì)与外人间(jiàn)隔。 译:从此不再从这里出去,就与外面的人断绝来往了。 15.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村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经历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朝和晋朝了。 16. 此人一一为(wèi)具言所闻,皆叹惋(wǎn)。 译:这个人对(村人)一一详细地说了他所听到的,(村人)都感叹、惋惜。 17.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译:其他的人各自又都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离去。 18. 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 译:村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19.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译:(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原来的路划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 20. 及郡(jùn)下,诣(yì)太守,说如此。 译: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说了他进出桃花源的事情。 21.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译: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标记,最终迷路了,找不到回去的路了。 22.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译:南阳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打算前往。 23.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却没有实现,不久就得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人问询了。
字词详解
太元:东晋孝武帝司马曜(yào)的年号(376~396)。 世外桃源: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世外桃源是一个人间生活理想境界的代名词,相当于西方的极乐世界或者天堂。千百年来,完美主义者无不苦苦追寻、刻意营造自己想象中的“世外桃源”。(作者的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有一定程度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比喻不受外面影响的生活安乐、环境幽静的美好地方。一般作主语、宾语、定语。 武陵:古代郡名。今湖南常德一带。 为业:以……为生。为:作为。 缘:沿着,顺着。 行:前行,这里指划船。 远近:偏义复词,这里指远。 忽逢:忽然遇到。 夹岸:两岸。 杂:别的,其它的。 英:花。 鲜美:鲜艳美丽。 落英:坠落的花瓣。缤纷:繁多交杂的样子。 甚:很,非常。 异:感到诧异、惊奇。 欲:想要。 便:于是,就。 穷:尽。这里是走到尽头的意思。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动词。 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得:看到。 仿佛:隐隐约约,看不真切。 若:好像……似的。 舍:安置,古今异义。 初:起初。 才:副词,仅仅,只能。 才通人:刚刚能通过一个人。通:使……通过。 豁然开朗:豁然:形容开阔敞亮的意思;开朗:地方开阔;光线充足、明亮。指一下子出现了开阔明亮的境界。也形容一下子明白了某种道理;心情十分舒畅。(总意) 形容由狭隘幽暗一下子变为开阔明亮。也形容对某一问题从长期思索不解而后忽然领悟。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舍:房屋。 旷:空阔,宽阔。 俨(yǎn)然:整齐的样子。 之:这。 属:类。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南北走向的叫阡,东西走向的叫陌。交通,交错相通。 鸡犬相闻:(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彼此都可以听得见。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其:那。 种作:耕田劳作。 着:穿着。 悉:都。 外人:方外之人,化外之人。 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安闲快乐的样子。怡然,快乐的样子。老人和小孩。 黄发,古时认为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是长寿的表征,借指老年人。垂髫,古时小孩不扎结头发,头发下垂,借指儿童。髫,小孩下垂的头发。 并:都。 怡然:安闲快乐的样子。 乃:于是,就。 大:很,非常。 所:……的地方。 从来:从……地方来。 具:详细。 之:代指他们。 要(yāo):通“邀”,邀请。 咸:副词,都,全 问讯:询问打探(消息)。 云:说。 先世:祖先。 妻子:指妻子、儿女。 邑人:同乡人。 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复:再。 焉:兼语词,从这里。相当于“于之”,“于此”。 间隔:断绝来往。 今:现在。 乃:竟然。 有:助词,无义。 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叹惋:感叹,惋惜。 延:邀请。 为:给。 具言:详细地说。(所+动词 构成名词性结构) 具:通“俱”,完全,详尽。 停:逗留。 辞去:辞别离开。 语:对……说。 不足:不值得。 为,向、对。 道:说。 既:已经。 得:找到。 便扶向路:就沿着原来的路(回去)。 扶:沿着、顺着。 向:原先的,旧时的,以前的。 处处志之:处处都做了记号。志,名词作动词,作标记。及:到了。 郡下:指武陵郡城下。 诣:到,拜访。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说如此:说明了像这种情况。如此,判断句,像这样的话。 即:立即。 遣:派遣。 寻向所志: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所志,所做的标记。志:做的标记。(名词性) 所单独可不翻译。 遂:竟,最终,终于。 复:又,再。 得:取得,获得,文中是找到的意思。 南阳:郡名,治所在现在河南南阳。 刘子骥:名驎(lín)之,字子骥,东晋南阳(今河南南阳)人。《晋书·隐逸传》里说他“好游山泽”。 高尚:品德优异。 欣然:高兴的样子。 规:计划,打算。 寻:随即,不久。 未果:没有结果,意思是没有实现。 果:实现。 问津:问路。 津,渡口。
桃花源记东晋 陶渊明(选自《陶渊明集中的序》)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桃花源
夹(jia)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shě)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huò)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qiān)陌(mò)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suì)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 (wèi)具言所闻,皆叹惋(wǎn)。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jùn)下,诣(yì)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qiǎn)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紧靠着两岸生长有几百步。其中没有其他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渔人感到很惊奇。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林子的尽头是溪流的源头,于是出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一个小洞口,隐隐约约好像有点亮。渔人于是离开船,从洞口进去。起初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这里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之声可以互相听到。在那里人们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着打扮,完全都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
桃花源里的人见到渔人,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的问题,有人便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着自己的妻子儿女及乡邻们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桃花源里的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村中的人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把渔人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食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以后,告辞离开了。这里的人对渔人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渔人离开桃花源以后,找到了他的船,顺着从前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拜见了太守,说了自己的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随他前往,寻找以前做的标记,竟然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志向高洁的隐士,听说了这件事,高兴地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人访求桃花源了
桃花源记东晋 陶渊明(选自《陶渊明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桃花源
夹(jia)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shě)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huò)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qiān)陌(mò)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suì)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 (wèi)具言所闻,皆叹惋(wǎn)。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jùn)下,诣(yì)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qiǎn)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紧靠着两岸生长有几百步。其中没有其他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渔人感到很惊奇。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林子的尽头是溪流的源头,于是出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一个小洞口,隐隐约约好像有点亮。渔人于是离开船,从洞口进去。起初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这里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之声可以互相听到。在那里人们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着打扮,完全都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
桃花源里的人见到渔人,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的问题,有人便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着自己的妻子儿女及乡邻们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桃花源里的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村中的人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把渔人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食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以后,告辞离开了。这里的人对渔人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渔人离开桃花源以后,找到了他的船,顺着从前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拜见了太守,说了自己的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随他前往,寻找以前做的标记,竟然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志向高洁的隐士,听说了这件事,高兴地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人访求桃花源了。
袁中道的《游桃花源》 文言文翻译
原文:明日过桃源县,之绿萝山下诸峰累累,极为嗖削。至白马雪涛处,上有怪石,登舟皆踞坐。泊水溪,与诸人步入桃花源。桃可千余树,夹道如锦幄,花蕊藉地寸余,流泉汩汩。朔源而上,屡陟弥高,石为泉啮,皆若灵壁。
翻译:第二天经过桃源县,到了绿萝山下,山峰极多,而且很陡峭。到了白马雪涛(可能是一个景点名)前,因为上面有怪石,所以船上的人都蹲坐在船中,(不敢起身)。船停泊在溪水旁,我和其他人步行进入桃花源,到了桃花洞口,大概上千棵桃树,中间的道路像锦绣织成的,地上的花瓣有几寸高,泉水细细的流淌,沿着水向上寻找源头,越走越高。石头被泉水侵蚀,都像峭壁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