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呀,文言文翻译,聊斋志异——义犬
原文
潞安某甲,父陷狱将死。搜括囊蓄,得百金,将诣郡关说。跨骡出,则所养黑犬从之。呵逐使退。既走,则又从之,鞭逐不返,从行数十里。某下骑,乃以石投犬,犬始奔去。视犬已远,乃返辔疾驰,抵郡已暮。及扫腰橐,金亡其半,涔涔汗下,魂魄都失,辗转终夜。候关出城,细审来途。又自计南北冲衢,行人如蚁,遗金宁有存理!逡巡至下骑所,见犬毙草间,毛汗湿如洗。提耳起视,则封金俨然。感其义,买棺葬之,人以为义犬冢云。
译文
潞安府某甲,他父亲因事被拘禁监狱里,快要死了。他把家中钱财搜罗净尽,凑了百两银子,准备用来到郡里托人情。他骑上骡子出门,家中养的小黑狗就跟着他。某甲就呵斥驱赶它,让它退了回去。某甲走了之后,那狗又跟上了他,用鞭子赶也不回去,跟着走了几十里地。某甲半路下骡,用石头砸它,那狗才跑开。某甲又向前走,那条狗风驰电掣般地又追上来,咬那骡子的尾巴和蹄子。某甲发火了,用鞭抽它,那狗不停地呜叫。忽然又跳到前面,气呼呼地咬骡子的脑袋,似乎想阻住他的去路。某甲认为这事情不吉利,就更生气了,骑着骡子调转头来追着驱赶它。看那狗已经跑远了,才拉转骡头疾速奔驰,来到郡里时,天已近傍晚了。等他一按腰间的钱袋,银子丢了一半,汗刷地流了下来,魂都吓没了。他翻来覆去睡不着,忽然想起那狗叫定有原因。他早早起来,在城门口等候开了城门走出城来,在来时经过的路上仔细寻找。他又想,这里是南北大道,行人多如蚂蚁,丢失的银子哪有还在的道理。他犹犹豫豫地来到来时下骡小便的地方,见到那狗已经死在草丛里。身上出的汗把毛全都湿透了,像刚洗过一样。提起那狗的耳朵一看,那成封的银子整整齐齐摆在那里。某甲被这狗的义气感动了,买了棺材把它埋葬了。人们都称那坟为“义犬冢”。
山西潞安地方的某甲,父亲被人诬陷关在牢房里,快要死了,倾家荡产,把所有的积蓄都拿了出来,一共才百把两银子,准备拿到府里去打通关节,说个人情。骑着骡子出了门,家里养的那只黑狗就跟着他走。(某甲)大声喝退了它,等到他一走,那只狗又跟着来了。鞭它赶它,它也不回去,跟着走了几十里。某下了马,走到路旁小便。小便完了,拿起石头来打狗,狗才跑开;某一走,狗突然又来了,咬着骡子的尾巴。某大发脾气,用鞭子打它,它大叫不止。忽然跳到前面,愤怒地咬了骡子的脑袋,好象硬要挡住骡子的去路似的。某以为不是个吉祥的兆头,更加发着脾气,勒转马就去追逐它。看到狗已经走得很远了,才勒转辔头飞跑,到达府城时已经快黑了。等他来摸系在腰间的袋子时,银子已丢了一半,急得汗如雨下,魂飞魄散。一夜翻来覆去,没有入睡。忽然想起狗的狂吠乱咬,一定是有原故的。等到城门一开,便离开了府城,仔细地观察了来的道路。自己又在心里划算,这是通往南北的大道,来往的行人多得像蚂蚁一样,丢了的银子哪还能在那里呢?犹犹豫豫地走到昨天下马的地方,看到狗死在草丛里,身上的毛全都被汗湿透了。提起它的耳朵来看,那一包银子分明还在那里。某甲为它的义气所感动,买了一口棺材埋葬了它,人们都呼作“义犬冢”。
周村有个人贾某,在芜湖那做生意赚了大钱,雇了一艘小船将要回家。在渡口时看到堤上有个屠夫绑着一只狗(准备杀它),贾某于是出双倍价钱把那只狗卖了下来,把那只狗养在船上。(岂知)那船夫是个惯匪,看到贾某身上的财物(起了贪念),的把船划到蒹葭、芦苇丛生的僻处,拿起刀(准备要)要杀他。贾某哀求他赐自己一个全尸,强盗于是用毛毡把他裹起来,抛入江中。贾某原先救的那只狗看见了,哀叫着也跳入了江中;用口咬着裹着贾某的毛毡,和它一起浮沉。这样也不知漂流了多远,终于搁浅了。狗从水里爬出来,不停的哀叫。有些人看了,十分奇怪,于是跟着狗一起走,看见了毛毡搁在水中,于是把它拉上岸来,割断绳子。贾某居然没死,(他)把当时的情形告诉了救他上来的那些人。哀求船夫将他载回芜湖,以等候那强盗的船回来。贾某上了船后,发现救他的那只狗不见了,心里十分悲痛。到了芜湖三四天,商船十分多,就是不见原来那强盗的船。刚好有个同乡商人将和他一起回家,突然那只狗出现了,朝着贾某大叫,贾某大声喝它也不走。贾某于是下船来追那狗。那狗跑上一艘船,咬着一个人的大腿,那人打它,它也不松口。贾某走上前去呵斥它,突然发现那狗咬的人就是先前的那个强盗。(因为)他的衣服和船都换过了,所以认不出来。于是把他绑起来,搜他的身,发现(自己的)那包财物还在。呜呼,一只狗,为了报恩而这样做。世上那些没良心的人,跟这只狗相比也得羞愧啊。
原文
潞安某甲,父陷狱将死。搜括囊蓄,得百金,将诣郡关说。跨骡出,则所养黑犬从之。呵逐使退。既走,则又从之,鞭逐不返,从行数十里。某下骑,乃以石投犬,犬始奔去。视犬已远,乃返辔疾驰,抵郡已暮。及扫腰橐,金亡其半,涔涔汗下,魂魄都失,辗转终夜。候关出城,细审来途。又自计南北冲衢,行人如蚁,遗金宁有存理!逡巡至下骑所,见犬毙草间,毛汗湿如洗。提耳起视,则封金俨然。感其义,买棺葬之,人以为义犬冢云。
译文
潞安府某甲,他父亲因事被拘禁监狱里,快要死了。他把家中钱财搜罗净尽,凑了百两银子,准备用来到郡里托人情。他骑上骡子出门,家中养的小黑狗就跟着他。某甲就呵斥驱赶它,让它退了回去。某甲走了之后,那狗又跟上了他,用鞭子赶也不回去,跟着走了几十里地。某甲半路下骡,用石头砸它,那狗才跑开。某甲又向前走,那条狗风驰电掣般地又追上来,咬那骡子的尾巴和蹄子。某甲发火了,用鞭抽它,那狗不停地呜叫。忽然又跳到前面,气呼呼地咬骡子的脑袋,似乎想阻住他的去路。某甲认为这事情不吉利,就更生气了,骑着骡子调转头来追着驱赶它。看那狗已经跑远了,才拉转骡头疾速奔驰,来到郡里时,天已近傍晚了。等他一按腰间的钱袋,银子丢了一半,汗刷地流了下来,魂都吓没了。他翻来覆去睡不着,忽然想起那狗叫定有原因。他早早起来,在城门口等候开了城门走出城来,在来时经过的路上仔细寻找。他又想,这里是南北大道,行人多如蚂蚁,丢失的银子哪有还在的道理。他犹犹豫豫地来到来时下骡小便的地方,见到那狗已经死在草丛里。身上出的汗把毛全都湿透了,像刚洗过一样。提起那狗的耳朵一看,那成封的银子整整齐齐摆在那里。某甲被这狗的义气感动了,买了棺材把它埋葬了。人们都称那坟为“义犬冢”。
文言文义犬的翻译以及注解
一、译文:潞安府某甲,他父亲因事被拘禁监狱里,快要死了。他把家中钱财搜罗净尽,凑了百两银子,准备用来到郡里托人情。他骑上骡子出门,家中养的小黑狗就跟着他。某甲就呵斥驱赶它,让它退了回去。某甲走了之后,那狗又跟上了他,用鞭子赶也不回去,跟着走了几十里地。某甲半路下骡,用石头砸它,那狗才跑开。
某甲又向前走,那条狗风驰电掣般地又追上来,咬那骡子的尾巴和蹄子。某甲发火了,用鞭抽它,那狗不停地呜叫。忽然又跳到前面,气呼呼地咬骡子的脑袋,似乎想阻住他的去路。某甲认为这事情不吉利,就更生气了,骑着骡子调转头来追着驱赶它。看那狗已经跑远了,才拉转骡头疾速奔驰,来到郡里时,天已近傍晚了。
等他一按腰间的钱袋,银子丢了一半,汗刷地流了下来,魂都吓没了。他翻来覆去睡不着,忽然想起那狗叫定有原因。他早早起来,在城门口等候开了城门走出城来,在来时经过的路上仔细寻找。他又想,这里是南北大道,行人多如蚂蚁,丢失的银子哪有还在的道理。
他犹犹豫豫地来到来时下骡的地方,见到那狗已经死在草丛里。身上出的汗把毛全都湿透了,像刚洗过一样。提起那狗的耳朵一看,那成封的银子整整齐齐摆在那里。某甲被这狗的义气感动了,买了棺材把它埋葬了。人们都称那坟为“义犬冢”。
二、注释:
①关说:通关节、说人情。
②私:小便。
③歘(xū)然:飘忽迅疾的样子。歘,火光一闪。
④扫橐(tuó):扫,清理;橐,钱袋。
⑤涔涔(cén cén):汗流不止貌。
⑥候关:守候城门开放。
⑦冲衢:交通要冲。
扩展资料
一、原文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潞安某甲,父陷狱将死。搜括囊蓄,得百金,将诣郡关说。跨骡出,则所养黑犬从之。呵逐使退。既走,则又从之,鞭逐不返,从行数十里。某下骑,趋路侧私焉。既,乃以石投犬,犬始奔去;某既行,则犬歘然复来,啮骡尾足。某怒鞭之,犬鸣吠不已。忽跃在前,愤龁骡首,似欲阻其去路。某以为不祥,益怒,回骑驰逐之。视犬已远,乃返辔疾驰,抵郡已暮。
及扫腰橐,金亡其半,涔涔汗下,魂魄都失,辗转终夜。顿念犬吠有因。候关出城,细审未途。又自计南北冲衢,行人如蚁,遗金宁有存理!
逡巡至下骑所,见犬毙草间,毛汗湿如洗。提耳起视,则封金俨然。感其义,买棺葬之,人以为义犬冢云。
二、作者介绍
蒲松龄(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
蒲松龄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方撤帐归家。
他毕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8 卷、491篇,约40余万字。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被誉为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 郭沫若曾这样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义犬》 清·蒲松龄周村有贾某,贸易芜湖,获重资。赁舟将归,见堤上有屠人缚犬,倍价赎之,养豢舟上。舟人固积寇也,窥客装,荡舟入莽,操刀欲杀。贾哀赐以全尸,盗乃以毡裹置江中。犬见之,衷嗥投水;口衔裹具,与共浮沉。流荡不知几里,达浅搁乃止。犬泅出,至有人处,狺狺哀吠。或以为异,从之而往,见毡束水中,引出断其绳。客固未死,始言其情。复哀舟人,载还芜湖,将以伺盗船之归。登舟失犬,心甚悼焉。抵关三四日,估楫如林,而盗船不见。适有同乡估客将携俱归,忽犬自来,望客大嗥,唤之却走。客下舟趁之。犬奔上一舟,啮人胫股,挞之不解。客近呵之,则所啮即前盗也。衣服与舟皆易,故不得而认之矣。缚而搜之,则裹金犹在。呜呼!一犬也,而报恩如是。世无心肝者,其亦愧此犬也夫! 周村有个姓贾的人,在芜湖做生意赚了大钱,雇了一艘小船将要回家。在渡口时看到堤上有个屠夫绑着一只狗(准备杀它),贾某于是出双倍价钱把那只狗买了下来,把那只狗养在船上。(岂知)那船夫本来是个惯匪,暗中看到贾某身上的财物(起了贪念),就把船划到蒹葭、芦苇丛生的荒僻处,拿起刀要杀他。贾某哀求他赐自己一个全尸,强盗于是用毛毡把他裹起来,抛入江中。贾某原先救的那只狗看见了,哀叫着也跳入了江中;用口咬着裹着贾某的毛毡,和它一起浮沉。这样也不知漂流了多远,到达浅水处搁浅了才停下。狗从水里爬出来,来到有人的地方,不停的哀叫。有些人看了,十分奇怪,于是跟着狗一起走,看见了毛毡搁在水中,于是把它拉上岸来,割断绳子。贾某居然没死,(他)把当时的情形告诉了救他上来的那些人。哀求船夫将他载回芜湖,以等候那强盗的船回来。贾某上了船后,发现救他的那只狗不见了,心里十分悲痛。到了芜湖三四天,商船十分多,就是不见原来那强盗的船。刚好有个同乡商人将和他一起回家,突然那只狗出现了,朝着贾某大叫,贾某叫唤它,它却跑走了。贾某于是下船来追那狗。那狗跑上一艘船,咬着一个人的大腿,那人打它,它也不松口。贾某走上前去呵斥它,突然发现那狗咬的人就是先前的那个强盗。(因为)他的衣服和船都换过了,所以认不出来。于是把他绑起来,搜他的身,发现(自己的)那包财物还在。呜呼,一只狗,为了报恩而这样做。世上那些没良心的人,跟这只狗相比也得羞愧啊。 义犬
潞(lù)安①某甲,父陷狱将死搜括囊蓄,傅百金,将诣郡关②说跨骡出,则所养黑犬从之呵逐使退既走,则又从之,鞭逐不返,从行数十里某下骑,乃以石投犬,犬始奔去视犬已远,乃返辔(pèi)疾驰,抵郡已暮及扫腰橐(tuó)③,金亡其半,涔涔(cén)汗下,魂魄都失,辗转终夜候关出城,细审未途又自计南北冲衢(qú)④,行人如蚁,遗金宁有存理!逡巡至下骑所,见犬毙草间,毛汗湿如洗提耳起视,则封金俨然感其义,买棺葬之,人以为义犬冢(zhǒng)云
(选自《聊斋志异》 有删减)
【注释】①潞安:县名②郡关:州府③橐(tuó):钱袋④冲衢:交通要道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既走,则又从之( )
(2)犬始奔去( )
(3)返客疾驰( )
(4)金亡其半(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又自计南北冲衢,行人如蚁,遗金宁有存理!
3.请用自己的语言概述义犬的“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义犬》
1.(1)已经(2)离开(3)快速(4)丢失
2.(他)又想到(来路)是南北交通要道,来往的行人像蚂蚁一样多,丢失的银两(钱财)哪有存在的道理!(意对即可)
3.紧随主人,打骂它都不回;为主人寻找丢失的银两,竟累死在草丛中;临死也不忘用身紧护主人的银两 (答出两点即可)
《义犬》翻译 :
山西潞安有个人,他的父亲遭人陷害被关进监狱,快要死去为了救父,他搜集家中所有的积蓄,一共有一百两银子,准备到郡府里游说,打通关节他骑着骡子急匆匆地出了门,这时,他家里养的一只黑狗跟着他忐忑不安的他连忙喝斥狗,要它回家,但他一走,狗又跟上来了,用鞭子驱逐它也不回去狗跟随他走了几十里路,他下了骡子,快步走到路旁解溲(sōu),解完后扔石头打狗,狗这才跑走他看狗已经走远,才又骑骡飞奔,到郡府时天色已晚他一摸腰里的袋子,发现银子丢失了一半他急得像掉了魂似的,辗转反侧了一整夜忽然,他想到狗叫一定有原因等到开关出城,仔细地查看来时的道路,又暗自想这条路是南北的交通要道,行人像蚂蚁一样多,丢失的银子哪里还有存在的可能呢?他犹犹豫豫地走到下骡子的地方,见黑狗死在了草丛里他提起狗耳一看,发现那包银子就在狗的身子下面到这时,他才明白狗咬骡子的缘故他很为它的义气所感动,便买口棺材葬了它,人们说这是义犬的坟墓。
原文周村有贾某贸易芜湖,获重资,赁舟将归,见堤上有屠人缚犬,倍价赎之,养豢舟上。舟上固积寇也,窥客装,荡舟入莽,操刀欲杀。贾哀赐以全尸,盗乃以毡裹置江中。犬见之,哀嗥投水;口衔裹具,与共浮沉。流荡不知几里,达浅搁乃止。犬泅出,至有人处,狼信哀吠。或以为异,从之而往,见毡束水中,引出断其绳。客固未死,始言其情。复哀舟人载还芜湖,将以伺盗船之归。登舟失犬,心甚悼焉。抵关三四日,估辑如林,而盗船不见。适有同乡估客将 携俱归,忽犬自来,望客大嗥,唤之却走。客下舟趁之。犬奔上一舟,啮人胫股,挞之不解。客近呵之,则所啮即前盗也。衣服与舟皆易,故不得而认之矣。缚而搜之,则裹金犹在,呜呼!一犬也,而报恩如是,世无心肝者,其亦愧此犬也夫!译文 周村有个商人,在芜湖那做生意赚了大钱,雇了一艘小船将要回家。在渡口时看到堤上有个屠夫绑着一只狗(准备杀它),贾某于是出双倍价钱把那只狗买了下来,把那只狗养在船上。(岂知)那船夫是个惯匪,看到贾某身上的财物(起了贪念),于是把船划到蒹葭、芦苇丛生的僻处,拿起刀(准备要)要杀他。贾某哀求他赐自己一个全尸,强盗于是用毛毡把他裹起来,抛入江中。贾某原先救的那只狗看见了,哀叫着也跳入了江中;用口咬着裹着贾某的毛毡,和它一起浮沉。这样也不知漂流了多远,终于搁浅了。狗从水里爬出来,不停地哀叫。有些人看了,十分奇怪,于是跟着狗一起走,看见了毛毡搁在水中,于是把它拉上岸来,割断绳子。贾某居然没死,(他)把当时的情形告诉了救他上来的那些人。哀求船夫将他载回芜湖,以等候那强盗的船回来。贾某上了船后,发现救他的那只狗不见了,心里十分悲痛。到了芜湖三四天,商船十分多,就是不见原来那强盗的船。刚好有个同乡商人将和他一起回家,突然那只狗出现了,朝着贾某大叫,贾某大声喝它也不走。贾某于是下船来追那狗。那狗跑上一艘船,咬着一个人的小腿,那人打它,它也不松口。贾某走上前去呵斥它,突然发现那狗咬的人就是先前的那个强盗。(因为)他的衣服和船都换过了,所以认不出来。于是把他绑起来,搜他的身,发现(自己的)那包财物还在。呜呼,一只狗,为了报恩而这样做。世上那些没良心的人,跟这只狗相比也得羞愧的无地自容啊。
译文周村有个商人,在芜湖那做生意赚了大钱,雇了一艘小船将要回家。在渡口时看到堤上有个屠夫绑着一只狗(准备杀它),贾某于是出双倍价钱把那只狗买了下来,把那只狗养在船上。(岂知)那船夫是个惯匪,看到贾某身上的财物(起了贪念),于是把船划到蒹葭、芦苇丛生的僻处,拿起刀(准备要)要杀他。贾某哀求他赐自己一个全尸,强盗于是用毛毡把他裹起来,抛入江中。贾某原先救的那只狗看见了,哀叫着也跳入了江中;用口咬着裹着贾某的毛毡,和它一起浮沉。这样也不知漂流了多远,终于搁浅了。狗从水里爬出来,不停地哀叫。有些人看了,十分奇怪,于是跟着狗一起走,看见了毛毡搁在水中,于是把它拉上岸来,割断绳子。贾某居然没死,(他)把当时的情形告诉了救他上来的那些人。哀求船夫将他载回芜湖,以等候那强盗的船回来。贾某上了船后,发现救他的那只狗不见了,心里十分悲痛。到了芜湖三四天,商船十分多,就是不见原来那强盗的船。刚好有个同乡商人将和他一起回家,突然那只狗出现了,朝着贾某大叫,贾某大声喝它也不走。贾某于是下船来追那狗。那狗跑上一艘船,咬着一个人的小腿,那人打它,它也不松口。贾某走上前去呵斥它,突然发现那狗咬的人就是先前的那个强盗。(因为)他的衣服和船都换过了,所以认不出来。于是把他绑起来,搜他的身,发现(自己的)那包财物还在。呜呼,一只狗,为了报恩而这样做。世上那些没良心的人,跟这只狗相比也得羞愧的无地自容啊。
关于《越上道上遇狗》文言文翻译
越地的人在路上遇到一只狗,那狗低头摇尾发出人的语言说道:“我善于捕猎,捕到的猎物和你平分。”
那越人很高兴,带着狗一起回家。喂给它高粱和肉食,像对待人一样对待它。
狗受到盛情的礼遇,一天天的傲慢起来,猎取的野兽,必定全部吃掉了事。有的人就讥笑那越人说:“你喂养它,
捕猎到的野兽,狗全部吃了,那狗是干什么用的啊?”那越人醒悟,因此给狗分野兽的肉时,多的给自己。狗恼怒,
咬他的头,咬断了他的脖子和腿,就跑着离开了。
把狗当成家人养,然后却又和狗争食,哪有不失败的呢!
【寓意】
讥讽那些巧言善骗、贪得无厌、凶狠残忍的邪恶小人
【感悟】
对于恶人和恶势力,不要姑息纵容。到自己无法忍受的时候,就难免自取其祸的。此所谓养虎为患是也。
王裒,字伟元,是城阳营陵人。祖父王修,在魏朝很有名.他的父亲王仪,高尚诚实不庸俗而且正直,是文帝的司马。东关之战,文帝问众人说:“最近的事,谁来承担这过失。”王仪回答说:“责任在元帅."文帝生气地说:"你想把罪责推卸给我啊!"于是拉出去砍了他的头。
王裒年少是就确立了操守,行事用礼来要求自己,身高八尺四寸,长相很奇异,声音清脆高亮,言辞不俗气质端正,博学多才.他为父亲死于意外的灾祸而感到悲痛,从不面对着西面而坐,表示不愿意做朝廷的臣子.在那个时候隐居起来教导别人, 朝廷多次招募都不去.在父亲的墓地边上造了一个草棚,早晨和晚上都到墓地跪拜,抓着柏树树枝悲伤地嚎哭,眼泪落在树上,树也为此枯萎了.母亲生性害怕打雷,母亲死后,每次打雷,就会驾车到墓地说:"儿子在这里."等到读到<诗经>中“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的句子,没有不多次哭泣的,门生和在他那儿受教育的人一同删去了<诗经>中《蓼莪》的篇目.
王裒家很贫穷,亲自耕种,算着人数种田,估算着自身养蚕.有人想帮助他,他不接受
众多学生私底下帮他割麦子,王裒就把那些麦子丢弃了.旧友有来拜访送他东西,他都不接受.他的门生被那个县的县令役使,门生就把这件事告诉王裒求他嘱咐一下县令.王裒说:"你的学识不足以保护你,我的仁德那么浅薄不足以保护你,嘱咐他又有什么用呐!而且我不管事已经有四十年了."于是徒步挑着干饭,儿子被着盐豉,穿着草鞋,送被役使的门生到县衙,有千余名门生和跟随的人.安丘县令以为他是来拜访自己,整顿衣装出来迎接他.(“裒乃下道至土牛旁”不明白)像磬似的弯着腰站着,表示恭敬,说:“我的门生被县里所役使,所以来为他送别。”所以握着手流着泪离开了。县令立即把他流放了,整个县都以这件事为耻。
乡里有个叫管彦的人,稍微有点才能但不是很有名,惟独王裒认为他必将能够显达,于是选取了他,和他做了朋友,他两才各自有了儿女,便一同定了婚约。管彦后来做了西夷校尉,死并且葬在洛阳。王裒为他的女儿更改了婚事。管彦的弟弟管馥问王裒,王裒说:“我淡泊明志只象在这山林中完成心愿,过去姐妹都嫁的很远,是凶是吉都断了音讯,每次都拿这个自己发誓。如今管彦的儿子把他葬在了洛阳,这就说明他是京城的人啊,这那里是我们当初成就这桩婚事的本意啊!”管馥说:“我嫂子是齐人,应当要回到临淄的。” 王裒说:“那里有把父亲葬在河南而跟着母亲回到齐去的!如此用意,又有什么婚事可言!”
北海有个叫邴春的,年少是便确立了志向和操守,贫寒艰苦独自居住,背这书相到处游历学习,乡里城中都以为邴原又出现了。王裒认为邴春的性情险恶狭隘又追求名利,最终一定不会成功。这之后邴春果然没有品行,学业也没有完成,有见解的人因此让他回去了。王裒一直认为人的所作所为应当回归到善途,何必用自己能做到的责求别人做不到的呢。
等到洛阳和京城政权不保,倭寇盗贼象蜂一般而来,亲人们都想搬家渡过江东,王裒留恋墓地不愿离开。盗贼来的很猛,他才离开,依然思念依恋不愿前进,于是被贼人所杀。
村陌有犬 文言文 翻译
一、译文
有一条狗被人抛弃了在田间小路(走着)。张元看见了,立刻将小狗收养了。他的叔父很生气,(说):“要它干什么呢?”(他)想把小狗重新丢掉。
张元乞求(叔父)不要丢弃它,说:“(小狗)是有生命的东西,不能不重视它的生命。如果是符合实际,出生老死,这是自然的道理。(但)现在它是被人所遗弃,这是有败道义的。倘若看见(它将死)而不收养的话,就是没有仁慈之心了。”
张元的叔父被他的话感动了,于是就允许(张元抚养小狗)了。
第二年,狗跟随着叔父在夜里行路。叔父被蛇咬了,倒在地上不能走了。狗马上奔回家,汪汪地不停叫着。张元感到很奇怪,跟着狗走出家门,看见叔父(倒在地上)已经不省人事。(张元)马上(把医生)请来医治,没过几天(叔父)就痊愈了。从此之后,叔父把狗看作亲人一样。
二、原文
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曰:“何用此为?”将欲逐之。元乞求毋弃,曰:“有生之物,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乃自然之理。今犬为人所弃,非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叔父感其言,遂许焉。
明年,犬随叔父夜行。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停。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视犬如亲。
三、出处
《北史·孝行传·张元》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从史学跟社会的关系来看,国家的统一,必然要求产生与之相适的历史著作、唐初,皇家组织撰写梁、陈、齐、周、隋五代史以及重修《晋书》,只说“正统”和“僭伪”,不特别强调“华”、“夷”界限,只有在统一的政治形势下才能做到。
这反映了隋唐统一后“天下一家”的思想。李大师生活于隋唐之际,他提出“编年以备南北”的撰述计划时,“五代史”尚未着手撰写,重修《晋书》的工作还没有提到日程上来,足见他重视国家统一的历史思想是十分可贵的。
李延寿继承了父亲的这一历史思想,在《南史》中取消了《索虏传》,在《北史》里也不再立《岛夷传》;于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历史均立“本纪”;于宋、齐、梁、陈历史亦均立“本纪”。
从而摆脱了南北朝时期因政治分裂而造成的史学家的偏见和局限,大致摆平了南、北历史的地位。这不仅反映了在国家统一局面下“天下一家”的政治要求,也反映了魏晋南北朝以来中国各民族大融合的历史结局。
我们读《南史》《北史》,不能不了解作者所处的历史环境以及在这个历史环境下所形成的撰述旨趣。
二、作品赏析
李延寿自序说他补充的史料很多出于当时的“杂史”,即所谓“小说短书”,故事性较强,且多口语材料,增补入传,常常能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更能反映当时真实情况。这类资料在南史的何佟之传,北史的东魏孝静帝纪、高昂传、斛律金传、李稚廉传、尒朱荣传中都可以发现。
但因此也掺入了大量神鬼故事、谣言谶语、戏谑笑料,这又是它的严重缺点。总之,南北史就史料的丰富完整来说,不加八书,但也不乏胜过八书的地方。作为研究南北朝历史的资料,可以和八书互相补充,而不可以偏废。
四、作者简介
李延寿者,生卒年待考。唐代史学家,世居相州(今河南安阳市)。
贞观中,累补太子典膳丞、崇贤馆学士。以脩撰劳,转御史台主簿,兼直国史。初,延寿父大师,多识前世旧事,常以宋、齐、梁、陈、齐、周、隋天下参隔,南方谓北为“索虏”,北方指南为“岛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元饲弃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史
张元在森林小道里看见一条被人丢弃的小狗,就把小狗抱回家养着。他的叔父骂他:“你这样做有什么用?”就想把小狗重新丢掉。张元反驳叔父说:“有生命的东西,没有不应该重视它生命的。如果是符合实际,出生老死,这是自然的道理,没办法阻止。但现在它是被人所遗弃,将导致它的死亡,这并不是不可以阻止的。倘若看见它将死而不收养的话,就没有仁慈之心了。所以要把它收养了。”张元的叔父被他的话感动了,所以就允许张元抚养小狗了。第二年,这只小狗跟着张元的叔父在夜里行走,叔父被蛇咬了,趴在地上走不了。这只狗就马上跑回家,不停大声地吠。张元觉得很奇怪,就跟着小狗出去,见到了快要死掉的叔父。张元马上找医生来救治叔父,没多久就痊愈了。从此,叔父就把这只小狗看作亲人。
张元在森林小道里看见一条被人丢弃的小狗,就把小狗抱回家养着。他的叔父骂他:“你这样做有什么用?”就想把小狗重新丢掉。张元反驳叔父说:“有生命的东西,没有不应该重视它生命的。如果是符合实际,出生老死,这是自然的道理,没办法阻止。但现在它是被人所遗弃,将导致它的死亡,这并不是不可以阻止的。倘若看见它将死而不收养的话,就没有仁慈之心了。所以要把它收养了。”张元的叔父被他的话感动了,所以就允许张元抚养小狗了。第二年,这只小狗跟着张元的叔父在夜里行走,叔父被蛇咬了,趴在地上走不了。这只狗就马上跑回家,不停大声地吠。张元觉得很奇怪,就跟着小狗出去,见到了快要死掉的叔父。张元马上找医生来救治叔父,没多久就痊愈了。从此,叔父就把这只小狗看作亲人
文言文狗父单字翻译,越多越好。
《笑林广记》中这一段文言文不需要单字翻译,对照译文就能理解。
原文:
陆某,善说话,有邻妇性不好笑,其友谓之曰:“汝能说一字令彼妇笑,又说一字令彼妇骂,则吾愿以酒菜享汝。”一日,妇立门前,适门前卧一犬,陆向之长跪曰:“爷!”妇见之不觉好笑,陆复仰首向妇曰:“娘!”妇闻之大骂。
译文:
有个姓陆的人,很擅长说笑话。他家隔壁有个妇女不苟言笑,他的朋友告诉他说:“你能说一个字让那个妇女笑,又说一个字让那个妇女骂,我就愿意招待你一顿酒饭。”一天,那个妇女在门前站着,正好门前躺着一只狗,陆某人就向那狗长跪说:“爷!”那妇女看了,不由得笑了起来,陆某人又抬起头向那妇女叫了声:“娘!”那妇女一听,非常生气,破口大骂。
文言文翻译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啦。
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
河东遇到饥荒也是这样。
考察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
邻国的百姓没有更减少,我的百姓也不见增加,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讨论)征战之法,让我用战争做比喻吧。
咚咚地敲响战鼓。两军的兵器已经接触,扔掉盔甲拖着武器逃跑。
有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
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
梁惠王说:“不行。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希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梁惠王说:“我治理梁国,真是费尽心力了。河内地方遭了饥荒,我便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河东,同时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内。河东遭了饥荒,也这样办。我曾经考察过邻国的政事,没有谁能像我这样尽心的。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因此减少,我的百姓并不因此加多,这是什么缘故呢?”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战争,那就请让我用战争打个比喻吧。战鼓冬冬敲响,枪尖刀锋刚一接触,有些士兵就抛下盔甲,拖着兵器向后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住脚,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住脚。那些跑了五十步的士兵,竟耻笑跑了一百步的士兵,可以吗?”惠王说:“不可以。只不过他们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但这也是逃跑呀。”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就不要希望百姓比邻国多了。如果兵役徭役不妨害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便会吃不完;如果细密的鱼网不到深的池沼里去捕鱼,鱼鳖就会吃不光;如果按季节拿着斧头入山砍伐树木,木材就会用不尽。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尽,那么百姓便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遗憾。百姓对生养死葬都没有遗憾,就是王道的开端了。分给百姓五亩大的宅园,种植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穿丝绸了。鸡狗和猪等家畜,百姓能够适时饲养,那么,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吃肉了。每家人有百亩的耕地,官府不去妨碍他们的生产季节,那么,几口人的家庭可以不挨饿了。认真地办好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大道理教导老百姓,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也就不会自己背负或顶着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以上的人有丝绸穿,有肉吃,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这样还不能实行王道,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现在的梁国呢,富贵人家的猪狗吃掉了百姓的粮食,却不约束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打开粮仓赈救。老百姓死了,竟然说:‘这不是我的罪过,而是由于年成不好。’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杀死了人,却说‘这不是我杀的而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大王如果不归罪到年成,那么天下的老百姓就会投奔到梁国来了。”
梁惠王说:“我治理梁国,真是费尽心力了。河内地方遭了饥荒,我便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河东,同时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内。河东遭了饥荒,也这样办。我曾经考察过邻国的政事,没有谁能像我这样尽心的。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因此减少,我的百姓并不因此加多,这是什么缘故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战争,那就请让我用战争打个比喻吧。战鼓冬冬敲响,枪尖刀锋刚一接触,有些士兵就抛下盔甲,拖着兵器向后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住脚,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住脚。那些跑了五十步的士兵,竟耻笑跑了一百步的士兵,可以吗?”惠王说:“不可以。只不过他们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但这也是逃跑呀。”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就不要希望百姓比邻国多了。如果兵役徭役不妨害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便会吃不完;如果细密的鱼网不到深的池沼里去捕鱼,鱼鳖就会吃不光;如果按季节拿着斧头入山砍伐树木,木材就会用不尽。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尽,那么百姓便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遗憾。百姓对生养死葬都没有遗憾,就是王道的开端了。分给百姓五亩大的宅园,种植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穿丝绸了。鸡狗和猪等家畜,百姓能够适时饲养,那么,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吃肉了。每家人有百亩的耕地,官府不去妨碍他们的生产季节,那么,几口人的家庭可以不挨饿了。认真地办好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大道理教导老百姓,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也就不会自己背负或顶着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以上的人有丝绸穿,有肉吃,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这样还不能实行王道,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现在的梁国呢,富贵人家的猪狗吃掉了百姓的粮食,却不约束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打开粮仓赈救。老百姓死了,竟然说:‘这不是我的罪过,而是由于年成不好。’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杀死了人,却说‘这不是我杀的而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大王如果不归罪到年成,那么天下的老百姓就会投奔到梁国来了。”
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的人。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
[例句]:比如老将军算是忠心,犹能建立宋朝旗号,然仅逍遥河上,逗留不进,坐视君父之难,只算得以~。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十五回
[来源]:《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五十步笑百步:“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梁惠王》)释:(逃跑的士兵)有的一口气跑了一百步停住脚,有的一口气跑了五十步停住脚。那些跑五十步的士兵竟来耻笑跑一百步的士兵,(说他胆子太小),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