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刘禹锡(772-842),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字梦得,晚年自号庐山人,刘禹锡墓有说是刘邦弟弟楚王刘交的刘禹锡墓年,刘禹锡任东都尚书省主客郎中。次年回朝任主客郎中。他一到长安,就写了《再游玄都观绝句》,表现了屡遭打击而始终不屈的刘禹锡墓旧《唐书》本传,唐韦绚编《刘宾客嘉话录》(一称《刘公嘉话录》),记录了刘禹锡晚年有关创作、学问等方面的谈话,颇具资料价值。今人卞孝萱著有《刘禹锡年谱》,对刘禹锡的生平和各种史料多有考订。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他没有自甘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积极向民歌学习,创作了《采菱行》等仿民歌体诗歌。一度奉诏还京后,刘禹锡又因诗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触怒新贵被贬为连州刺史。后被任命为江州刺史,在那里创作了大量的《竹枝词》。名句很多,广为传诵。824年夏,他写了著名的《西塞山怀古》:“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这首诗为后世的文学评论家所激赏,认为是含蕴无穷的唐诗杰作。
后来,几经多次调动,刘禹锡被派往苏州担任刺史。当时苏州发生水灾,饥鸿遍野。他上任以后开仓赈饥,免赋减役,很快使人民从灾害中走出,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苏州人民爱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三杰”,建立了三贤堂。唐文宗也对他的政绩予以褒奖,赐给他紫金鱼袋。刘禹锡晚年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与朋友交游赋诗,生活闲适。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
其诗现存800余首。其学习民歌,反映民众生活和风土人情的诗,题材广阔,风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蓄宛转、朴素优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健康活泼,充满生活情趣。其讽刺诗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击镇压永贞革新的权贵,涉及较广的社会现象。晚年所作,风格渐趋含蓄,讽刺而不露痕迹。词作亦存四十余首,具有民歌特色,刘禹锡在洛阳时,与白居易共创《忆江南》词牌。
诗词
刘禹锡诗词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竹枝
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竹枝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楚水步虚词
华表千年一鹤归,凝丹为顶雪为衣。星星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
浪淘沙
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轻浅见琼沙。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鹦鹉洲头浪飐沙,青楼春望日将斜。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
杨柳枝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杨柳枝
御陌青门拂地垂,千条金缕万条丝。如今绾作同心结,将赠行人知不知。
杨柳枝
轻盈袅娜占年华,舞榭妆楼处处遮。春尽絮飞留不得,随风好去落人家。
杨柳枝
南陌东城春草时,相逢何处不依依。桃红杨柳枝
扬子江头烟景迷,隋家宫树拂金堤。嵯峨犹有当时色,半蘸波中水鸟栖。
杨柳枝
迎得春光先到来,轻黄浅绿映楼台。只缘袅娜多情思,更被春风长挫摧。
杨柳枝
巫峡巫山炀帝行宫汴水滨,数株残柳不胜春。晚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
杨柳枝
金谷园中莺乱飞,铜驼陌上好风吹。城东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
踏歌词
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唱尽新词欢不见,红窗映树鹧鸪鸣。
踏歌词
桃蹊柳陌好经过,镫下妆成月下歌。为是襄王故宫地,至今犹自细腰多。
踏歌词
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
踏歌词
日暮江南闻竹枝,南人行乐北人悲。自从雪里唱新曲,直到三春花尽时。
忆江南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帙浥露似沾巾,独坐亦含颦。
忆江南
春去也,共惜艳阳年。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尊前,惟待见青天。
潇湘神
湘水流,湘水流,九疑云物至今秋。若问二妃何处所,零陵芳草露中愁。
诗的特点
刘禹锡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性格十分倔强,有一种认准了理不回头的刘禹锡并不是一味地钻牛角尖,在一些原则问题上绝不让步,但一般情况下心胸开阔,遇事能想得开。他被贬到郎州时三十四岁,正是干一番事业的好时光,可又一次被赶出了朝廷,苦闷是可想而知的。但他这个人适应性强,会自我调节安慰,能从悲苦中寻找到乐趣: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这是他的《秋词》诗。古人望秋而生悲凉,可他偏要反其道而行之,认为秋日胜过春朝。天高气爽,碧空如洗,一鹤冲霄,气概昂扬,令人心旷神怡。诗歌抒发了诗人豪迈向上、不屈不挠的人生态度。
刘禹锡也研究哲学,通过哲学的深思,把生活中的愁恨化解为一种具有历史深度的感悟。这样,他就能从有限的时空跳出来,在更高的层面上求得心理平衡。我们看他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在巴山楚水这样凄凉地区被弃置了二十三年,回来后成了出土文物一样的老古董,过去的许多朋友都已去世,但诗人并没有因此感到衰老颓唐。尽管诗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内心十分悲苦,但把这种悲苦摆到时光流逝的广阔背景上来关照,这悲苦就多么地不值一顾了。
诗风
刘禹锡及其诗风颇具独特性。他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睛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全诗一反传统的悲秋观,颂秋赞秋,赋予秋一种导引生命的力量,表现了诗人对自由境界的无限向往之情。胸次特高,骨力甚健。
刘禹锡早年随父寓居,在《秋日过鸿举法师寺院便送归江陵诗引》中他曾说:能离欲则方寸地虚,虚而万景入;入必有所泄,乃形于词。……因定而得境,故翛然以清;由慧而遣词,故粹然以丽。定,是排除杂念的观照,慧,是一种刘禹锡的山水诗,也改变了大历、贞元皎然、灵澈等人生活在民歌兴盛的吴地,而在禅宗看来,民歌率直自然、活泼朴素,正是语言的极致,所以他们也曾汲取民歌的特色来写诗,这无疑对刘禹锡有一定影响;刘禹锡又多次贬官南方,这也是民歌盛行的地方,所以刘禹锡常常收集民间歌谣,学习它的格调进行诗歌创作,如《白鹭儿》:
白鹭儿,最高格。毛衣新成雪不敌,众禽喧呼独凝寂。孤眠芊芊草,久立潺潺石。前山正无云,飞去入遥碧。
诗以隐喻方式写自己孤高的情怀,但用的是轻快的民歌体。还有一些完全仿照民歌的作品,如《竹枝词》、《杨柳枝词》、《堤上行》、《蹋歌词》等,都很朴素自然、清新可爱,散发着民歌那样浓郁的生活气息,以下两首尤为传神:
江南江北望烟波,入夜行人相应歌。桃叶传情竹枝怨,水流无限月明多。(《堤上行》三首之二)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竹枝词》二首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