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古诗文大全

古代玺印

古代玺印

a1

玺印篆刻即印章,是依附于书法而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门传统艺术形式。它也是以文字作为表现对象,然而与书法不同的是,它以刀代笔,以石为纸。在印面上,如果文字的部分突出,我们就称之为阳文或朱文;如果文字部分凹陷,我们就称之为阴文或白文。虚实互动,阴阳相生,如此就在印面的方寸之地上形成了独特的美感和无穷的韵味。习惯上我们把战国、秦汉、魏晋的印章称为玺印,明清以来的印章称为篆刻,是公认的两个高峰,而唐、宋、元三代的印章,则处于玺印已衰,篆刻未兴的低谷时期。

关于玺印的最早起源,在汉代的典籍中,可以追溯到蛮荒时代附会灵异的传说。能够明确肯定的是,到了春秋时代,玺印的使用已相当普遍。从广义的用途上分类,古玺印可以分为官印和私印两种;从制作方法上,又可分为铸印和凿印两个大系,后世的篆刻家不是追求铸印的工稳风格,就是追求凿印的雄肆风格,当然也有两种风格兼善的。

古玺印艺术大体可分为三个高潮时期,也就是战国、秦汉、魏晋。战国玺印在古玺印中形式最为丰富多样,又由于文字尚未统一,所以战国玺篆书也极为多元化,给人新奇的感受。相比嗣后的汉印,战国玺呈现的是一种无序之美、变化之美,艺术价值是极高的。秦统一六国后书同文字,玺印的艺术处理也渐趋规范,形制开始以方形居多,印面逐渐显得匀停规整起来。汉印直承秦制,同时汲取分书即无波磔隶书的特点,形成与印面丝丝入扣又方整谨严的汉摹印篆,从而臻于规范美、齐整美的大成。可以说,汉印风格就像是书法中的唐楷风格,所以一直被后世奉为正统的圭臬。

古玺印中特别值得大书一笔的就是急就章,系出于汉魏军中拜将,临时授印,由于时间紧迫而在短时间内一气镌成的印章。此类印章是雄旷奇悍之祖,影响深远。此外属于古玺印范畴的封泥、汉玉印、生肖印等,都提供了后世治印人无穷的创作灵感。

战国官玺多镌官名,在先秦古书上都有记载,如司工、司马、司徒、司寇、相邦、大府、行府、大夫、啬夫等等,大多是铜质,鼻纽,一般约为2.5至3厘米见方,以白文凿刻为主,而且大多有粗细与文字相近的边栏。

隋唐、宋、元虽然处于由玺印转化为篆刻的过渡时期,但也发生了不少对于印章艺术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如唐代印章开始应用于书画上,从此明确地将书画的审美体系移植给了印章。宋代的一些大书画家如米芾、赵孟頫都有收藏古印的癖好,并分别留下自篆自刻印章或自篆印章请工匠代为镌刻的记录,他们还喜欢在自己的书画作品上钤盖各式艺术印章,为后世文人诗、书、画、印相互借鉴,合而为一埋下了伏笔;元代的吾丘衍在推动印学发展方面做了很多实事,他力矫唐宋六文八体失真之弊,以玉筋篆入印,并撰写了关于印章和古文字学的著述,如《学古篇》、《印式》、《周秦刻石释音》等;元代的王冕甚至找到了能大大增加文人治印可操作性的印材--花乳石,只是在当时没有受到重视。这些文人篆刻爱好者对于篆刻作出贡献的证据现在大多已不可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正是由于他们的工作,使得明清流派印的出现不致成为空穴来风。另外,值得一题的是宋元的一些押印,采用楷书入印,有稚拙,凝重的效果,这是印史上非常有趣也是长期不被人重视的一个现象。

经过由宋到明几代人的努力,由古玺印转化而来的篆刻艺术,其独立性越来越强,逐渐形成印学,在文人群体中蔚然风行起来。自明代中叶到20世纪的近600年时间里,涌现出不少风格不同的流派。引发了人们对古玺印艺术的再认识,对清代开始的绘画风格流变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篆刻影响书画,使越来越多的书画家追求金石趣味的同时,其自身也受到来自书画方面的影响。由于印章钤于书画上,为了照顾统一性,其内在风格必须与书画保持一致,这就造成篆刻艺术的审美体系进一步地向书画靠拢。篆刻在表面上虽然显出独立的趋势,实质上是逐步逐步加深了对书画的依附,书、画、印变得难以分割。自明清流派印的出现开始,印章由先秦一种相对带有很大自由度的艺术,嬗变而成为一种受到很多方面因素制约的高深艺术了。值得一题的是,明清两代的篆刻流派,习惯上均以姓氏、地区来为派别冠名,经过一定时间的师承传继,产生出不少有待释疑的复杂问题,还需要关心篆刻命运的人仕做进一步搜证与考证的工作。

玺印概说

古代玺印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