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古诗文大全

黄山传说集

黄山传说集

a1

吴刚上月宫

从黄山脚下的汤口上山,要经过折桂桥。说起这座玲珑别致的小桥,还有一段与吴刚有关的故事呢。

相传,吴刚是安徽南部紧挨黄山的歙县人,自幼家贫,10岁到汤口给人放牛,长大后成家于此。一年夏天,他背着一捆柴想在一棵大桂树下乘凉,仰脖擦汗时见树上有一条巨蛇正往下探头,好像要咬他。吴刚抽出砍柴刀,猛地朝蛇头砍下,连砍数刀不中。“不许行凶”,蛇头躲闪着,突然说了话。吴刚一惊,一手握刀,一手指着蛇说:“你是什么蛇?”“我乃受过纯阳道人(吕洞宾)教导的善蛇,不会害人,你何必动手?”蛇慢慢地说。“看你探头探脑的样子”,吴刚说,“谁不以为你在找机会伤人?谁又能证明你是好蛇?”桂树张口道:“我说它是好蛇。你不相信是不?已经大旱两个月,明天让仙蛇降雨,使百姓受益吧。”

吴刚看看桂树,又看看蛇,半信半疑地走了。第二天真的下起了大雨,农民得救了。黄昏时分,吴刚想对大蛇说声感谢,不料,小溪暴涨,走不到桂树旁。正在为难之际,忽见一棵桂树枝飞来,化作一座小桥稳稳地连起小溪两岸。这是没有露面的吕大仙帮了忙。吴刚来到桂树下,大蛇却不见了。桂树告诉他:“本来大蛇已经老了,由于作法消耗体能,钻入黄山一山洞,恐怕不久于人世,你去看看它如何?”吴刚点点头,问明洞址,回家准备些好吃的就进山了。

吴刚一进村,看见县里贴下告示:“近闻有妖蛇兴风作浪,它的双眼是一对龙珠,有斩蛇献珠者,赏银百两,免去全年赋税徭役。”原来,大雨给农民浇地时,把县里几个贪官污吏家的祖坟也淹了,狗东西们打算报复,但不知大蛇藏于何处。吴刚回到家,并不想伤害大蛇,只是守不住秘密,把自己见到蛇的事告诉了他老婆。这个女人一听,大骂吴刚不开窍,逼他去杀蛇取珠换银子。吴刚经不住劝说,也动了心。他准备些吃喝便去找大蛇。

大蛇见到吴刚并无半点疑心,挣扎着吃下吴刚送来的东西,便死了——里面有吴刚老婆下的毒药。吴刚高兴地剜下蛇的双眼,那是两颗闪闪发光的宝珠,急忙往回跑。走上折桂桥时,他突然被绊了一跤,身子飘入空中,耳边传来一个声音:“丧尽天良的东西,去没有人的月宫砍树去吧。”吴刚后悔已来不及,每天在月宫里砍桂树。那树白天被砍开个缝,晚上又合好。吴刚想偷懒就头疼。而且,还有一只蟾蜍在旁边监工。

黄山毛峰茶传说

明代天启年间(公元1621—1627),新任黟县县令熊开元春游黄山,因迷路,投宿一寺中。寺僧敬客以茶。此茶色微黄,形似雀舌,身披白毫,冲泡以沸水,热气绕碗一圈后,移至碗中心,然后腾然升起,呈白莲花形,幽香满室。熊问寺僧,知此茶名黄山毛峰。熊知县离寺时,寺僧又赠以茶一包、黄山泉一葫芦,并告诉他,只能用黄山泉冲泡此茶,才能得见白莲花奇景。

熊回衙后,适逢同窗旧友太平县令来访,熊即以此茶待之。太平县令大喜,即将此茶进呈皇上,希邀功请赏,但试验之下,未见有白莲花的奇景出现。熊开元得知后,知是没有用黄山泉水冲泡的缘故。于是熊又去黄山取了泉水和茶,终于在御前获得了白莲花奇景的出现。熊亦因进献有功,被升任为江南巡抚。

仙桃峰传说

到黄山游览的人,都喜欢登天都峰,相传那里便是“天上的都会”。在快到天都峰顶的时候有几块很大的奇石,非常像桃子,石缝里长著的松树像桃叶,树干像桃的把儿,人们都说这是“仙桃”。如果不是仙桃怎麽会长的那麽像?怎麽会搬到这样高的山峰上来呢?

说起这几只仙桃来,还真正要感谢当年的孙大圣呢。有一次,孙悟空四海云游路过黄山,见到登天独峰的游人在上面没有水喝,渴得不行,孙悟空便落下云头,把自己带的几只仙桃放在峰头上,让人们解渴,以便使得大家都登上天都。但游人舍不得吃,于是,这几只仙桃就一直搁在那里,渐渐地就变成这几块石头了。

醉石传说

黄山,据説在唐朝时就相当出名了。大诗人李白,就曾到黄山游历过好几次。

有一次,李白提了壶美酒,走过黄山温泉,顺着桃花溪右岸向前走,抬头瞧,山峰隐约;低头看,绿水悠悠。一路上,百鸟齐歌唱,百花百样香,直乐得李白赞不绝口,当他走到鸣弦泉的时候,只见一架很长的石琴横放在泉下,崖上的泉水滴呀滴的,象拨动琴弦一样,发出金石之声。有时缠缠绵绵,有时断断续续,十分好听。李白顿时诗性大发,在泉下挑了一块又高又大的石头坐下来,一边喝酒,一边狂歌,酒喝得痛快,歌唱得欢畅。随后站起,绕著大石头直转圈子。最后,诗做好了,人也醉了,把剩酒泼在石头上,石头也跟著醉了。

如果不信,请你到黄山名山泉去看看,泉边石壁上刻著“醉仙泉”三个小字。有人说,当你不在意的时候,还会闻到泉水带著酒香呢。

刘海伴金蟾传说

黄山圣泉峰下的高岩上有一块巨石,开关酷似一位英俊的青年。在这块巨石的下面还有一块巨石,形似一只蟾蜍(俗名“吓蟆”),昂首望着上面的青年。人们把这两块巨石组成了巧景,叫作“刘海伴金蟾”。

在黄山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

很久以前,黄山原是一片大海,现在温泉一带属南海,南海之滨有一个小村子叫“浮溪”,住着一户姓刘的贫苦家家。刘家夫妇只生有一个儿子,生下三朝,起名刘海。

刘海自幼跟随父亲一起上山砍柴,下海打渔,样样活儿都能干。日月如梭,转眼间,小刘海长成一个英俊、壮实的青年,他不仅勤劳能干,而且孝敬爹娘,心地善良忠厚,深得村人喜爱,全村的人都羡慕刘老汉生了个好儿子。

刘海心灵手巧,从山上砍来一根竹子,做成一管短笛吹,笛声引来百鸟和鸣,村人也屏住声息静听。以后不管上山砍柴,下海捕鱼,他都随身带着这管笛子,歇息时就吹上一曲。

黄山南海龙王,有个女儿名叫金蟾,聪明美丽,是龙王的掌上明珠。金蟾自幼生长在海底龙宫,渐渐长大成人了,她不甘龙宫寂寞,趁父亲到北海赴宴,化作一只蟾蜍,偷偷离开龙宫,跃出桃花溪中的白龙潭,伏在一只翠绿的荷叶上,尽情地呼吸着山林的清新空气,欣赏着黄山的奇松怪石、仙花嘉木、飞泉流瀑的美好景致。迷人的黄山景色,使她流连忘返。正当她准备返回龙宫时,又听到一阵悠扬悦耳的笛声从腰那边传来。龙宫音乐虽美。听腻了。这悠扬的笛声,竟使她神魂颠倒,五脏内腑都兴奋起来。她想看看能吹奏这么好的音乐的人究竟是什么样?便一蹦一跳地向传来的方向爬去。在她前方不远的岩石上,坐着一位英俊魁梧的青年,横握竹笛,全神贯注地吹着一曲《凤求凰》。蟾蜍目不转睛地看着吹笛子的青年,耳听悠扬的笛声,忘了时间,也忘了周围的一切。

金蟾正在忘情之时,从树林中钻出一条大蟒蛇向她扑来。金蟾呼喊救命时,大蟒蛇已将她紧紧的缠了起来。刘海听到有人呼喊“救命”,向四处搜寻,只见一杀大蟒正要吞食一只蟾蜍。他毫不畏惧,冲向大蟒,举起柴刀向它砍去。大蟒负痛逃下山涧,丢下了金蟾。刘海小心翼翼地将昏迷的蟾蜍放在白龙潭中的一片荷叶上。金蟾苏醒后,见自己又趴在荷叶上,站在岸边的英俊青年正对自己点头微笑。

“原来是他把我从恶蟒口中夺下来的,”金蟾暗想。

她怀着感激之情,向岸上的青年频频点头致谢。又能从口中吐出一颗晶莹硕大的珍珠,放在荷叶上,然后跃入水中不见了。翠绿的荷叶托着一颗大珍珠,在阳光照射下熠熠发光,十分诱人。刘海明白这是蟾蜍感谢他的救命之恩,特意留下赠给他的纪念物,便俯身拾起来回家了,从此,刘海身边除了一管短笛,又多了一颗大珍珠。他常常有事无事地来到白龙潭边,坐在那里吹上一曲。金蟾自从遇险获救后,为刘海的勇敢、善良所深深感动,又被这位英俊的少年的相貌所吸引,她渐渐思念起这位大智大勇的年轻人。这一天趁父王离宫外出,她终于偷偷来到白龙潭,期待着与刘海幽会。

刘海已年方二十五岁了,提亲的人不知道多少,他都一口回绝。父母都已年迈,希望儿子早日完婚,了却老人一桩心事。一日,父母逼迫儿子随媒人去相亲,刘海就是一百个不肯,父亲骂他:“你这个不肖之子,难道你还想要娶个龙女不成”?

这天,刘海砍完柴也来到了白龙潭边,伤心地吹奏着竹笛。金蟾听到刘海的忧伤的笛声,心里难过极了,她恢复了龙女平日的打扮,悄悄地站在他的身后。刘海仍旧吹着忧伤的曲子,一曲终了又吹一曲,还不知身后站着一位盈盈秀丽的姑娘。

他放下笛子,从怀里拿出大珍珠,又回想起那天在白龙潭边林中战恶蟒、救金蟾之事。刘海正想得忘情出神,站在他背后的龙女金蟾已开口言道:“大哥,你在想些什么呀?”

刘海转过身来,猛地见到面前站着一位美丽的姑娘。只听她又说:“大哥,我就是你从蟒蛇嘴里救下来的小金蟾,是这南海龙宫里的龙女。你父亲不是要你娶一个龙女吗?看来我们天生有缘!我虽然生在龙宫,贵为龙女,但我一直向往凡间的常人生活;我会像农家女子那样为你烧饭、补衣,侍候你年迈的双亲的;你说好吗?”龙女说完,羞涩地低下了头。刘海一开始以为是在梦境,待他相信面前一切都是真的,又明白了姑娘的来意,更是喜出望外,连声说:“这难道是在梦中吗?”金蟾说:“这不是梦,是天赐良缘。”接着又柔声细语地劝慰刘海应该相信她的诚意。刘海感动极了,他深深地为这桩美满的姻缘而庆幸。

于是,金蟾拿起柴刀,刘海挑着木柴,欢天喜地地双双回到村里。刘海的父母见儿子带回来这样一个既漂亮又能干的媳妇,高兴得合不拢嘴。村里人得知刘海讨了龙王的女儿做老婆,男女老少一齐来到刘海家祝贺,浮溪村像过节一样的热闹!

从此,刘海同往常一样上山砍柴,耕地,金蟾在家做家务,这对小夫妻活得十分的幸福美满!

这个村子里的地保是一个无赖,见刘海娶了如此漂亮又能干的女人,垂涎三尺。从此,有事无事就往刘海家里跑,有时见刘海不在家,便用污言秽语挑逗金蟾,甚至动手动脚的。虽每次被金蟾赶走,可他仍不死心。一天,刘海上山砍柴,地保又能来挑逗金蟾。金蟾忍无可忍,略施仙法吹出一阵狂风,地保吹上了云门峰顶,地保没有占到金蟾半点便宜,还差一点把命送掉了;爬回家中休养了半个多月,因此他怀恨在心。一个月后,地保来到县衙,告发刘海娶了一个妖妇祸害乡民,要求官府为民除害,找拿妖女。县官派出三班衙役前来捉拿金蟾。

刘海和金蟾十分恩爱,怎忍分离?他们只得在村民的掩护下逃进了深山躲避。

不料,上次刘海救金蟾时砍伤的大蟒逃下山涧后,流窜到齐云山白云洞,拜在澹然法师的门下,学得几招法术。这次官府捉拿金蟾,当刘海和金蟾逃到翠微峰下避难时,大蟒借机要报刘海一刀之仇。

一天,刘海外出寻食,金蟾留在神仙洞里歇息,大蟒施展妖术,吐出毒雾,将金蟾昏死过去。刘海寻食回来,见爱妻生死未卜,痛不欲生。突然,一条大蟒奔到刘海前面,欲将他吞入腹中,刘海知爱妻遇害是恶蟒所为,愤怒至极,举起腰刀与大蟒大战三十回合,直杀得阴风凄凄,山中百鸟也哑然无声。大蟒虽学得一星半点法术,终不敌为爱妻复仇而怒火中烧的刘海。大蟒已战得精疲力尽,边战边退,刘海伺机举起腰刀将大蟒拦腰砍成两截。

刘海回到神仙洞里,搂住金蟾,嘴对嘴吸吮着,想把她体内的毒吸出来。金蟾虽然昏死,但阳气未散,竟慢慢苏醒过来,夫妻相拥痛哭一场。

金蟾本是龙女,她的眼泪化作滂沱大雨,下了整整七天七夜,黄山顿成了一片泽国。

龙王正为女儿久久不归而生疑惑,遂派出蟹将出宫探查。蟹将查明情况后回到龙宫复命,将龙女私奔,嫁于刘海为妻的前前后后,一五一十地向龙王作了禀报。

龙王大怒,派蟹将带领兵丁前去捉龙女回宫,龙女态度坚决,至死不回。蟹将便施用定身法,将刘海定在圣泉峰上的高岩石上,龙女跑到刘海身边,二目注视着刘海,对蟹将说:“我与刘海哥生生世世永不分离。要想我回去,除非日出西山,南海见底。”蟹将无计可施,回到南海复命,龙王只得作罢。

不知过了多少年后,这一对有情人终于化成了黄山圣泉上一组石景,实现了他俩生生世世永不分离的誓言。今天“刘海伴金蟾”这组奇景仍在向人们诉说着这一段动人心魄的爱情故事。

仙人指路的传说

位于云谷寺到皮篷路口。一怪石屹立峰巅,其状似身着道袍的仙人,他一手举起,似为游客指引进入皮篷之路,故名“仙人指路”,又名“仙人指路峰”。它之所以颇名盛名,不仅仅在于外形酷似,而且因为有一段对世人颇有启发作用的故事。

相传很前,有一位两岁能文、四岁会武的神童,只因后来科场失意,擂台负伤,改行经商后又把老本蚀光,在走投无路的时就奔赴黄山来寻师访仙。哪知跑遍了千峰万壑,连一个药农、樵夫的踪影也没见到。干粮吃光了就吞野果,衣服穿烂了就披树皮、树叶。渐渐地变得骨瘦如柴,一天终于昏倒路旁,奄奄一息。不知过了多久,来了一位身背篾篓,脚着山袜芒鞋的老人,把神童救醒过来,问明情况后,老人哈哈一笑说:“你怎么聪明反被聪明误呢?哪里有什么神仙,你快回家去找人力气活干干,免得把一条命丢在这荒山野岭白白喂了豺狼虎豹。”说完还送些野果给神童路上吃。神童心想老人的话是对的,就千恩万谢地辞别了老人。没走多远,猛一下醒悟过来,“我跑遍全山连个人影也没见过,那老汉分明就是仙人。”他回头就追,追上老人后就双膝跪地,苦苦哀求老人给指引一条成仙得道之路。老人说::“我哪里是什么神仙。实不相瞒,我前半生被名利二字害得家破人亡,这才看破红尘,隐匿在此。”神童半信半疑,但见老汉风度不凡,气宇若仙,决心拜老人为师,苦苦哀求不止。谁知等他抬头再看时,这老人却变成了一块高大魁伟的“仙人指路”石。

神童又在石头前百拜千叩,忽然石头人肚里发出声音:“踏遍黄山没见仙,只怪名利藏心间,劝君改走勤奋路,包你余生赛神仙。”神童最终还是听信了仙人的话,后半生不但成家立业,而且日子过得很火红。难怪清人曹来复以诗记之:“世事多乖错,投足皆模糊。请君(仙人指路石)出山去,到处指迷途。”在入胜亭北行一公里的石板桥仰视,仙人指路的形状又变成了喜鹊。旁有一棵青松,状古梅,松石相配成景,人称“喜鹊登梅”。今人有诗曰:“摩崖千尺乱云堆,古杆苍松破石栽,喜鹊昂头迎过客,声声唱得老梅开。”

黄山传说集

黄山传说集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