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食为开头的诗句
食熊则肥,食蛙则瘦食不咽,性安驯食出野田美,酒临远水倾。
浪漫爱情语句谁能帮我把“米”“尔”几个字作为开头做成诗句关于浪漫爱情的句子?最好每名四个字组成
如果你到天下第一村的周村去玩,不要忘了去看看董永墓。
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虽然这只是个传说,但董永卖身葬父则确有其事。
王军 北宋太平兴国年间的《太平御览》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刘向《孝子图》:……前汉董永,千乘人,少失母,独养父,父亡无以葬,乃从人贷钱一万,永谓钱主曰:'后若无钱还君,当以身作奴。
'主甚悯之。
永得钱葬父毕,将往为奴,于路逢一妇人,求为永妻。
永曰:'今贫若是,身复为奴,何敢屈夫人之为妻?'妇人曰:'愿为君妇,不耻贫贱。
'永遂将妇人至。
钱主曰:'本言一人,今何有二?'永曰:'言一得二,理何乖乎?'主问永妻曰:'何能?'妻曰:'能织耳。
'主曰:'为我织千匹绢,即放尔夫妻。
'于是索丝,十日之内,千匹绢足。
主惊,遂放夫妇二人而去。
行至本相逢处,乃谓永曰:'我是天之织女,感君至孝,天使我偿之,今君事了,不得久停。
'语讫,云霞四垂,忽飞而去。
” 刘向乃西汉文学家,这段故事可以说是董永由孝子的故事变为浪漫爱情故事的滥觞。
千乘即今淄博市高青县高城镇。
董永自幼丧母,与父亲相依为命,因为家道贫寒,父死不能安葬,就跑到数十里外的於陵(今周村南)插草自卖,安葬父亲。
有位姓傅的富绅感念此事,送给董永银两,让他回家葬父,且不要任何回报。
但董永坚持在傅家做了3年苦工,后来娶了一位勤劳善织的姑娘,生活非常幸福。
三国时,曹植《灵芝篇》写道:“董永遭家贫,父老财无遗。
举假以供养,佣作致甘肥。
债家填门至,不知何用归。
天灵感至德,神女为秉机。
” 东晋时,干宝在他的《搜神记》里记载了同样的故事。
到宋朝,董永卖身葬父的故事被列为二十四孝之一。
千百年来,经过不断加工改造,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就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天仙配》,董永的故事也由此家喻户晓。
在淄博市周村区东南四公里处的大埠山上,曾建有孝仙祠。
大埠山上苍松翠柏,景色清幽。
孝仙祠东有池塘据说是七仙女沐浴的地方,西边的大槐树就是当年的媒人了。
孝仙祠又名董永庙、董永祠。
其始建年代不详。
据史料记载,明成化十五年(1479),长山县知县张誉募捐,义民许果增修建。
嘉靖二十七年(1548),贡生孟岚重修,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石慎重修。
孝仙祠门前有一对高大的石狮,山门上书有“山门”、“肃静”四字,横匾刻“孝仙祠,长山县正堂肖学慎题”。
门厅内塑有哼哈二将。
进院后,是顺山势修建的七级台阶。
台阶上左右各有一只石狮。
台阶之上便是董永殿,门楣上悬有“孝感天庭”金字大匾。
过甬道,来到董永殿后,隔院有三间北楼,称天仙阁。
楼下有天仙木雕像。
楼上塑有董永和仙女的雕像。
道东有东西配殿,北面三间是佛爷殿,塑西天如来和十八罗汉像。
孝仙祠西侧有槐荫书院,是当时长山县最高学府之一,明末清初之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刘鸿训、刑部尚书李化熙等一批显官曾在此攻读而声誉鹊起。
院内曾存有刘一相、曲迁乔、韩取善、韩萃善四进士题诗碑两通。
旧历七月初七和正月十五,这里有两次庙会,同时,庙前设有三、八大集,各地工商业及附近村民云集于此进行交易,各行各业的买卖热闹非常。
解放后,孝仙祠被毁。
董永墓坐落于韩家窝村北大埠山之阳,坐北朝南,墓葬封土直径8.8米,高约2米,四周有砖砌护栏。
文革时,董永墓被扒开一个口子,墓碑被砸碎。
如今,坟墓犹存,墓前有2004年新立石碑,上书“汉孝子董永之墓”。
东汉桓帝建和元年修建的今山东嘉祥县境内的武梁祠石刻,即有董永孝养父亲的画像。
描写环境优美的佳句60字开头用诗句表达
诗词开头,那一段小字成为“序”“诗序”。
主要是用来交代写作的时间、地点、缘起、过程、目的等等方面。
帮我想一句宣传语:要都是成语的。
国字开头,望字开头。
例如:盛传千里,弘扬天下
希望和例子同样大气
国步艰难 国步:国家的。
国家处于危难之国仇家恨 国家被侵略之仇,家园被破坏之恨。
国尔 一心为国,不顾家庭。
国富兵强 国家富裕,军队强盛。
国富民安 国家富强,人民安定。
国富民丰 国家富有,民众富裕。
国计民生 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
国家栋梁 栋梁:支撑房架的大梁。
这里比喻责任或作用大。
肩负国家重任的人。
国将不国 国家将无法维持下去了。
指国家的局势很坏,有亡国的危险。
国难当头 国家正面临着巨大的灾难。
国破家亡 国家覆灭、家庭毁灭。
国色天香 原形容颜色和香气不同于一般花卉的牡丹花。
后也形容女子的美丽。
国色天姿 旧时形容女子容貌冠群。
国士无双 国士:国中杰出的人物。
指一国独一无二的人才。
国泰民安 泰:平安,安定。
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国无二君 一个国家不能有两个皇帝。
国无宁日 宁:安宁。
国家没有太平的时候。
国之干城 干城:批御敌的武器和工具,这里比喻捍卫者。
国家主权的捍卫者。
国而忘家 指为国事而忘其家。
国耳忘家 指为国事而忘其家。
同“国而忘家”。
国富民强 国家富足,人民强健。
望表知里 通过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推知本质。
望尘拜伏 形容卑躬屈膝的神态。
同“望尘而拜”。
望尘奔北 形容军无斗志。
同“望尘奔溃”。
望尘奔溃 指只看见敌方军马扬起的尘土便奔逃溃散。
形容军无斗志。
亦作“望尘奔北”。
望尘不及 比喻远远落在后面。
同“望尘莫及”。
望尘而拜 指迎候有权势的人,看见车扬起的尘土就下拜。
形容卑躬屈膝的神态。
望尘靡及 比喻远远落在后面。
同“望尘莫及”。
望尘莫及 莫:不;及:赶上。
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
比喻远远落在后面。
望尘僄声 比喻听见风就是雨,不辨事情的虚实真伪。
望尘追迹 比喻赶上别人的前进速度。
望穿秋水 秋水:比喻人的眼睛。
眼睛都望穿了。
形容对远地亲友的殷切盼望。
望帝啼鹃 相传战国时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为蜀治水有功,后禅位臣子,退隐西山,死后化为杜鹃鸟,啼声凄切。
后常指悲哀凄惨的啼哭。
望断白云 形容想念父母。
望而却步 却步:不敢前进,向后退。
形容事物可怕或讨厌,使人一看就往后退缩。
望而生畏 畏:恐惧,害怕。
看见了就害怕。
望风捕影 比喻说话做事根据不可靠的传闻或表面现象。
望风承旨 指说话行事同机迎合他人意旨。
见“望风希指”。
望风而遁 远远望见敌人的踪影或强大气势,即行遁逃。
望风而降 风:踪影。
降:投降。
看见敌人的影子便缴械投降。
形容军队毫无士气。
望风而靡 ①见对方的威势就服服帖帖。
形容畏惧之状。
②望见对方就为之折服倾倒。
形容钦敬之状。
③形容军无斗志。
同“望风披靡”。
望风而逃 远远望见对方的气势很盛,就吓得逃跑了。
形容十分怯敌。
望风披靡 披靡:草木随风倒伏。
草一遇到风就倒伏了。
比喻军队毫无斗志,老远看到对方的气势很盛,没有交锋就溃散了。
望风扑影 比喻做事没有把握,没有目标。
也比喻毫无根据地盲目寻求。
望风希旨 指说话行事迎合上面和意旨。
望风希指 指说话行事见机迎合他人意旨。
望风响应 望:看。
风:风声。
看到对方有什么举动,就积极响应。
望峰息心 遥望山峦巍峨而尘念随之平息。
多指遁世隐居。
亦喻知难而止息。
望衡对宇 衡:用横木做门,引伸为门;宇:屋檐下,引伸为屋。
形容住处相距很近,可以互相望见。
望空捉影 犹言捕风捉影。
比喻言论行动以似是而非的迹象为依据。
望梅阁老 比喻徒有虚名之官。
望梅止渴 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
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望门投止 投止:投宿。
在窘迫中见有人家就去投宿。
比喻情况急迫,来不及选择存身的地方。
望其肩项 形容赶得上或达得到。
望其项背 项:颈的后部。
望见他的颈项和后背。
比喻赶得上。
望秋先零 零:凋零。
望见秋天将到就先凋零了。
比喻体质弱,经不起风霜。
也比喻未老先衰。
望文生训 不了解某一词句的确切涵义,光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做出不确切的解释。
同“望文生义”。
望文生义 文:文字,指字面;义:意义。
不了解某一词句的确切涵义,光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做出不确切的解释。
望闻问切 中医用语。
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
合称四诊。
望屋而食 指军行不带粮草,随处就食。
望屋以食 指军行不带粮草,随处就食。
同“望屋而食”。
望岫息心 多指遁世隐居。
亦喻知难而止息。
同“望峰息心”。
望眼将穿 眼睛都要望穿了。
形容盼望殷切。
同“望眼欲穿”。
望眼欲穿 眼睛都要望穿了。
形容盼望殷切。
望洋而叹 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同“望洋而叹”。
望洋兴叹 望洋:仰视的样子。
仰望海神而兴叹。
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
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望影揣情 指观察事物的表象即能测知其实质。
望云之情 比喻思念父母的心情。
望子成龙 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在学业和事业上有成就。
每个人意见不同,我想最好的还是自己挑,自己想……
跪求 以“古诗的魅力”为话题作文 800字左右 在线等谢谢了
1、古诗,一般都不,寥寥数语,短短几句。
可古诗的却是无。
我是古诗的迷恋者,时常会在古诗的世界里迷失自己。
在夜深人静的月光下,泡上一杯浓浓的香茗,放松一整天忙碌的心境,慢慢沉浸入古诗的世界里,你会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豪放而忘形,因“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的婉约而惆怅,因“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的边塞而凄楚,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而舒怀。
古诗,是一种意境。
豪则我有可盖乎世,放则物无可羁乎我。
柔则终日魂牵梦绕,缠则难越方寸心田。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 站在空旷如雪的天山之巅,眺望着那漂浮在云海中若隐若现的明月,耳边惟有剌剌作响、直刺几万里之外玉门关的长风,在这大气磅礴、雄浑辽阔的意境中,怎不叫人充满顶天立地的万丈豪情、挥洒指点江山的磅礴气概。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失恋之人,在落花微雨之时目睹双飞燕的相亲相爱,那种触景生情的眷恋,那种柔情似水的回味,那种黯然忧郁的无奈,那种顾影自怜的伤感,让人欲哭无泪,欲挣无力,欲罢不能,欲语还休
个中滋味,犹如手中浓浓的绿茶,苦涩甘甜,足够一生慢慢地咀嚼品味。
古诗,是一种凝固的画。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寥寥四句,就把秋天雨后的深山及山中的松树、泉水、石溪在月光下的景致刻画得栩栩如生,活脱脱的一幅山水画。
而“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就更是中国古代画家笔下绝好的水墨大写意素材了。
再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中那直上九霄的孤烟和长河那头即将西沉的圆圆落日,把大漠的空旷萧条和旅人内心的寂寞悲凉表露无遗,我想只有西洋的油画技巧和丰富的色彩才能更充分地把这种意境描绘出来吧
古诗,不长,却蕴藏着广袤的世界、丰富的联想和无穷的意境。
在古诗的世界里,忽而气势磅礴、雄浑激荡;忽而柔和细腻、委婉缠绵;忽而萧瑟苍凉、孤独寂寞;忽而忘情阡陌,韵味悠长。
严肃与诙谐,生动与质朴,含蓄与明了,委婉与豪爽,直让人几经磐涅,荡气回肠。
古诗的魅力已深深的扎根在我的心里,我甘愿放纵自己,在古诗的世界里沉沦、迷失、不可自拔……。
2、开学伊始,教语文的葛老师突然在课堂上为我们背诵了一首马致远的《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葛老师的普通话十分标准,浑厚的男中音听起来很悦耳。
但惭愧的是,我傻傻地张着嘴,不知所云。
也许很多同学跟我有同感,大家面面相觑,似乎都有点犯傻。
直到葛老师转身在黑板上板书,教室里才有了一些轻微的、像是激动又像是醒悟般的惊叹声,如湿润的雨点在空中飞扬。
我没有出声,心里惊讶极了。
真的,那么简单明白的一些词,竟组成了一幅流动着的,浸透了苍凉之感的图画,那么忧伤,那么惆怅,然而却又是……那么美
升入初二以后,语文老师换了。
新的语文老师也姓葛。
端丽的板书和每次作文后对我的评语都让我的心里充满阳光。
他上课时声情并茂,经常给我们讲授一些课文之外的古典诗词。
甚至还有格律诗的音韵,平仄之类的诗词知识。
这些都无须考试,可我把它们背得比应考的英语单词还要滚瓜烂熟。
我以为背熟就能写了,写真正的律诗。
然而,哪晓得一提起笔来,我就晕头转向了。
根本写不出一首像样的格律诗。
见我学得认真,葛老师又开导我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至于那些格律之类,知道就可以了,不必拘泥,真正才华横溢的大诗人,他的诗不是做出来的,而是从他心底流出来的,比如李白……葛老师特别推崇李白,于是理所当然地,我也爱上了李白。
我尤其迷恋李白之死———为了捞取落在水里的月亮。
我想我将来要是当上了诗人,至少也得为摘取天上的星星而死。
为了我的李白之梦,我攒下零花钱买了一些诗词选本,如《唐诗一百首》、《宋词一百首》之类,一首一首挨着背。
就跟九十年代的少女戴着耳机学阿妹的歌似的。
所不同的是我永远也学不会。
葛老师说的“不会作诗也会吟”的境界总是到达不了。
但古典诗词由此为我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
这世界远离周围的“阶级斗争”氛围,远离我少女时代的种种烦恼。
我读着、背着,惊讶那些通晓明白的字句间,竟有如此美景、如此浓情、如此深沉的思想和哲理……我们几千字几万字讲不明白的东西,古人几十个字就讲透了,而且还押韵,还朗朗上口。
难怪它们能经受千百年的时间淘洗,而一代一代的孩子就背着这些诗长大。
我们死了,可是诗词还活着。
我想,它们要活到什么时候呢
也许要到太阳毁灭,地球不再转动为止。
作为一个中国人,这是多么骄傲的事啊
但是“文化大革命”开始了。
那时我已考入本校高中,喜欢李白的葛老师也不再教我们了。
因为在课堂上宣扬“封资修”,葛老师被戴着红袖章的学生揪出来,站在操场上的太阳底下弯着腰低着头接受批斗,还要唱:“我是牛鬼蛇神,我是人民的罪人……”唱得满头大汗淋漓。
我远远望着,欲哭无泪,真想冲上去救他,但是没这个勇气。
批斗会结束之后,我悄悄跟在他后面走出了校门。
我看见他把胸前的牌子取下来,但是不敢扔掉,就把牌子夹在胳肢窝下,低着头朝前走去。
他在一家食品店门口停下,买了一杯冷饮,他显然渴极了,倚着柜台,大口喝着,他的腋下依然挟着那块牌子。
热泪从我的眼里夺眶而出,我想不顾一切地走到他跟前,对他说:“葛老师,您不是罪人,您是我的好老师,永远永远是我最好的老师。
”但是就在这时,几个戴着红袖章的同学从马路对面走过来了。
我下意识地一低头,赶紧走开。
以后我自己也踏上了艰难的人生之路,但是每当我有余暇的空隙,回想起这一幕时,我的心里总是怀着深深的歉疚。
再见葛老师,已是十年以后了。
我在21路电车上与他不期而遇。
我激动地喊他,而他也像对待一个大人般与我握手——事实上此时我已经长大,经历了下乡上山,并回城工作了。
我很想把我那时未曾说出口的话告诉他,但沧海桑田,我已不知从何说起。
他似乎也有许多话要说,可在拥挤的车辆中又无法畅谈。
分手以后不久,我突然收到了他给我的一封信,在信中他赞美我的心地善良,脸上总是带着腼腆的微笑,还特别提到“文革”,说我在“文革”中没有造过反,没有批过老师,说他为有我这样的学生而感到欣慰和骄傲。
热浪再一次在我心头涌动:老师,我的葛老师,你给了我那么多,可是我能给你什么呢
也许我不失善良,但我又很怯懦,我竟不曾在你最干渴的时候为你送一杯水,在最艰难的时刻对你说一句话。
于是我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也不管诗词的格律什么的,竟挥笔写了一首古体诗,但诗一写完,反复阅读,又怕被通晓古代诗词的老师看出破绽,迟迟不敢寄出。
一直等到自己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我才恭恭敬敬地签上了名,恭恭敬敬地寄给了葛老师。
以后,生活迫使我离开繁华的市区,来到郊区写作,我与葛老师也失去了联系。
但在风雨中的泥泞路上,在夜深时的孤寂灯光中,我常会想起葛老师,想起他讲课时激动的样子、夸张的手势,想起他提问时期待的目光。
如今我已到知天命之年,可葛老师在我的心中依然年轻,就像一首永远充满生命力的古体诗。
而我当时写给葛老师的那首诗,也一直珍藏在我的笔记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