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求翻译
罗复仁,吉水人。少年时就爱好学习,陈友谅征召他为编修。不久,知友谅无成,逃去。在九江谒见了太祖,被留在左右。从战鄱阳,带着蜡书谕降江西还没攻下的诸郡。授予中书咨议。从大军围攻武昌。太祖想招降陈理,因复仁是陈友谅的旧臣,派他入城劝降,并说“:陈理如果来降,将令他不失富贵。”复仁顿首说“:如陈氏遗孤得以保全性命,让为臣不在将来某日食言,为臣就是死了也无遗憾。”太祖说:“你去吧,我不会误你。”复仁到城下,号恸者终日。陈理把复仁吊入城中。见到陈理后大哭,陈说了太祖的意思,并说:“明军所到之处无不攻克,不投降将会被屠城,城中的居民又有什么罪?”陈理听从复仁的功告,率部下出降。 就是这样
全文翻译
与朱元思书
作者:吴均
江面上的风停了,烟雾都消散尽,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水流漂浮移动,向东或向西随意地飘荡。从富阳到桐庐大约(相距)一百里,奇异的山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江水都呈青白色,深深的水流清澈得千丈也能见底。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
两岸的高山,全都长满了苍翠的树木,看上去使人顿生寒意,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争相比高远;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了无数的山峰。泉水冲激着石头,泠泠地发出声响;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树上的)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唱,(山中的)猿猴也时刻不住地啼叫。为名利像鸢那样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也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奔波忙碌于世俗事物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课文部分注释:
1
选自《艺文类聚。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
县)人。南朝梁文学家,
史学家。
2.俱:都
3.净:消散
4.共色:一样的颜色。共,相同
5.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从,顺,随。
6.至:到
7.许:上下,表示大约的数量
8.独绝:独一无二
9.
缥碧:青白色。
10.急湍:湍急的水流
11.
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形容江水清澈见底。
12.
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
甚:胜过。
13.若:好像
14.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15.
寒树:形容树密而绿。
16.负势竞上: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负:凭借。竞:争着
17.
轩邈:意思是这些山峦都争着向高处和向远处延伸。轩,高。邈,远。这里作动词用。
18.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指:向上。
19.千百成峰:意思是形成无数的山峰。
20.激:冲击
21.泠(líng)泠作响:泠泠地发出声响。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
22.
相鸣:互相和鸣。
23.嘤(yīng)嘤成韵:意思是,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嘤嘤,鸟鸣声。韵,和谐的声音。
24.千转:长久不断地叫。千,表示多。转,通“啭”,鸟叫声。
25.
无绝:就是“不绝”。与上句中的“不穷”相对。
26.
鸢(yuān)飞戾(lì)天:意思是鸢飞到天上。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名利的人。鸢,古书上说是鸱一类的鸟。也有人说是一种凶猛的鸟,形状与鹰略同。戾,至。
27.
望峰息心:望见这里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息:平息
28.经纶世务者:办理政务的人。经纶,筹划、治理。
29.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反:通“返”,返回。窥:看
30.
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木在上边遮蔽着。柯,树木的枝干。
蔽:遮蔽
31.
在昼犹昏: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
昼:白天。犹:还像
32.疏条交映: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交:相互。
33.见:同"现",露出。
34.日:太阳,阳光
这不是文言,最多是古白话。没有上下文,但八九不离十了:“占卜得了“地火明夷卦”,世事全都颠倒了。好人被诬陷、陷害、觉得天塌地陷,讼状还没有人看到,三更天就被捆绑着去受刑拷打,让我心惊胆颤,感觉天昏地暗,这样的结果是在所难免的
君王赐给你高官来使你的身份尊贵,赏赐你很多钱财来使你的家庭富足,群臣的爵位没有比你高的,俸禄没有比你多的.
-----
我听说古代贤明的君王,对待那些接受优厚赏赐却不管国家事情的大臣,就要加罪于他;对待那些遇到事情担任职务,却不能胜任工作的臣子,就要加罪于他。
罗复仁是吉水人。小时候热爱学习,被陈友谅征召做文官,知道陈友谅成不了大事,就悄悄地离开。在九江拜见太祖,被太祖留在身边当随身参谋。跟随太祖参加鄱阳之战,带着蜡封的书信照相了江西尚未平定的几个郡,被授予中书谘议的官职。跟随太祖围困武昌
大哥你这后面的字儿看得着实吃力 对不住了
文言文翻译
我自己翻译的~~~楼主~~~有分部分
1、观音石阁而西,皆溪,溪皆泉之委[2];皆石,石皆壁之余[3]。其南岸,皆竹,竹皆溪周而石倚之[4]。燕故难竹[5],至此,林林亩亩[6]。
观音石阁的西面溪流纵横,遍地石砾;溪水全发自一眼泉水,石块则都是从石崖下落的多出来的部分。石阁的南边满目竹叶,挨着溪水周围的石头生长。燕京过去很少见到竹子,反而到了现如今,竹子倒是成林成亩了,十分广茂。
2、竹,丈始枝[7];笋,丈犹箨[8];竹粉生于节,笋梢出于林,根鞭出于篱[9],孙大于母[10]。
竹子长到一丈高的时候,枝杈才分开;竹笋长到一丈高的时候,笋壳仍没有脱落。
竹粉从竹节的地方生出来,竹笋从林子里冒头,竹子根部的嫩芽长到篱笆外面去了,小竹都比老竹粗壮。
3、过隆教寺而又西,闻泉声。泉流长而声短焉,下流平也。花者,渠泉而役乎花[11];竹者,渠泉而役乎竹;不暇声也。花竹未役[12],泉犹石泉矣。
路过了龙泉寺,然后向西行,终于听见了泉水的声音。泉水流过的路途漫长,声音却短促得很,是因为下游的地势低平。花得要水渠引泉水来照料,竹子也得要水渠引泉水来照料;所以泉水就顾不上发出声音了。
如果花和竹子不被照料好,泉水就好像是光秃秃的石头那样的泉水了(即谓否则就没有存在的意义)
4、石罅乱流[13],众声澌澌[14],人踏石过,水珠渐衣[15]。小鱼折折石缝间[16],闻跫音则伏[17],于苴于沙[18]。
泉水在石头的裂缝间肆意流淌,众多溪流汇集的声音轻柔而不间断,游人踩着石头过河,水珠沾湿了衣角。小鱼儿安静从容地在石缝间游动,听见脚步声就躲起来,有的钻到浮草里,有的钻到泥沙里。
5、杂花水藻,山僧园叟不能名之[19]。草至不可族[20],客乃斗以花[21],采采百步耳[22],互出[23],半不同者[24]。
花的种类太杂,多的像水藻一样,就连住在山上的僧侣或者园艺老人也叫不出名字。
花朵像杂草那样到处生长,到了无法分辨种类的程度,所以游客们就把摘花当成竞赛的游戏。他们到处去采花,也不过百步路罢了;把各自摘的花拿出来放到一起,当中却有一半那么多,互不相同。
6、然春之花尚不敌其秋之柿叶[25]。叶紫紫,实丹丹[26],风日流美[27],晓树满星[28],夕野皆火:香山曰杏[29],仰山曰梨,寿安山曰柿也。
可是春天的花儿还是比不上秋天的柿子叶啊。叶子是幽幽的紫色,果实却红艳艳的;风和日丽的时候,破晓时分,每棵树上都像是布满了星星,到傍晚的时候则像是满山都着了火:在香山,太阳像杏子;在仰山像是梨子,在寿安山的太阳就是柿子了。
7、西上圆通寺,望太和庵前,山中人指指水尽头儿[30],泉所源也。至则磊磊中两石角如坎[31],泉盖从中出。
从西边登上圆通寺,看着太和庵前面的地方——山里人都用手指比划着那儿,说那里就是泉水的源头。一到就看间众多石头之间的两个石角,像是两个小坑,大概泉水就从这儿流出来。
8、鸟树声壮,泉唶唶不可骤闻[32]。坐久,始别[33],曰:“彼鸟声,彼树声,此泉声也。”
小鸟叫唤着,大树枝繁叶茂,泉水声轻轻的,不能立刻听到。久久地坐一会儿,才分辨出来,就说:“那是鸟叫,那是树叶的摇曳声,这个嘛,是泉水声啊。”
9、又西上广泉废寺,北半里,五华寺。然而游者瞻卧佛辄返[34],曰:“卧佛无泉[35]。”
然后再次从西边登上广泉边废弃的寺庙,往北再走半里就是五华寺了。
而游人们看过了卧佛寺就立刻折返回去了,还说着“卧佛寺那儿没有泉水啊”。
水尽头[1]
[明] 刘侗
观音石阁而西,皆溪,溪皆泉之委[2];皆石,石皆壁之余[3]。其南岸,皆竹,竹皆溪周而石倚之[4]。燕故难竹[5],至此,林林亩亩[6]。竹,丈始枝[7];笋,丈犹箨[8];竹粉生于节,笋梢出于林,根鞭出于篱[9],孙大于母[10]。
过隆教寺而又西,闻泉声。泉流长而声短焉,下流平也。花者,渠泉而役乎花[11];竹者,渠泉而役乎竹;不暇声也。花竹未役[12],泉犹石泉矣。石罅乱流[13],众声澌澌[14],人踏石过,水珠渐衣[15]。小鱼折折石缝间[16],闻跫音则伏[17],于苴于沙[18]。
杂花水藻,山僧园叟不能名之[19]。草至不可族[20],客乃斗以花[21],采采百步耳[22],互出[23],半不同者[24]。然春之花尚不敌其秋之柿叶[25]。叶紫紫,实丹丹[26],风日流美[27],晓树满星[28],夕野皆火:香山曰杏[29],仰山曰梨,寿安山曰柿也。
西上圆通寺,望太和庵前,山中人指指水尽头儿[30],泉所源也。至则磊磊中两石角如坎[31],泉盖从中出。鸟树声壮,泉唶唶不可骤闻[32]。坐久,始别[33],曰:“彼鸟声,彼树声,此泉声也。”
又西上广泉废寺,北半里,五华寺。然而游者瞻卧佛辄返[34],曰:“卧佛无泉[35]。”
【注释】
[1]水尽头:在北京西郊卧佛寺西北二里多的樱桃沟,沟水是天然泉水,所以又叫樱桃泉。
[2]委:水的下流。
[3]壁:陡峭的山岩。余:山岩多出来的。
[4]“竹皆”句:意谓竹子长在溪水周围的石头旁边。“周”,环绕。“倚”,靠。
[5]燕(yān)故难竹:谓北京过去很少见到竹子。“燕”,北京古属燕国,故称。
[6]林林亩亩:成林成亩,形容竹子多。
[7]丈始枝:长到一丈高才分枝杈。
[8]丈犹箨(tuò):意谓竹笋长到一丈高,笋壳还没有脱落。“箨”,笋壳,此用作动词。
[9]鞭:竹子根部长出的嫩芽,即笋。春笋向上长,夏笋向旁边长,所以说“出于篱”,长到篱笆外面去了。
[10]孙大于母:意谓竹的生长是子孙都比母体大。“孙”,孙竹,竹鞭末端生出的小竹。
[11]“花者”五句:意谓花要水渠引泉水来为花服务,竹要水渠引泉水来为竹服务,泉水就忙得来不及发出声响了。这是说明泉水下流平缓声短的原因。“渠泉”,用水渠引泉水。“役乎”,服役于。
[12]“花竹”二句:意谓泉水在未为花、竹服役时,它仍不过是岩石和泉水了。言外即谓泉水灌溉滋养花、竹,同时也点缀了自己。
[13]罅(xià下):裂缝。
[14]澌(sī)澌:形容水声。
[15]渐(jiān):沾湿。
[16]折(tí)折:安静从容。
[17]跫(qióng):脚步声。
[18]于苴(chá)于沙:有的小鱼钻到浮草里,有的钻到泥沙里。“苴”,水中浮草。
[19]园叟(sǒu):谓经营园艺的老人。名:叫出名称。
[20]族:用作动词,分别种类。
[21]“客乃”句:游客就采集各种花来作竞赛游戏。
[22]“采采”句:谓游客采花,不过百步距离。“采采”,不断采集。
[23]互出:游客把各自采的花拿出来。
[24]半不同者:彼此采的花中有一半互不相同。
[25]不敌:不如,比不上。
[26]实:果实。丹丹:红红的。
[27]风日流美:风和日丽之时。
[28]“晓树”二句:意谓清早每棵树上都像是布满了星星,到傍晚则像漫山燃起野火。
[29]“香山”三句:承上五句,意谓能造成上述迷人景色的果树,在香山是杏,在仰山是梨,在寿安山就是柿子。“香山”,今北京市西郊香山。“仰山”,碧云寺以东、卧佛寺以西的一段山。“寿安山”,在卧佛寺北边,即樱桃沟所在。
[30]指指:用手指一一指点着。
[31]磊磊:石头众多。坎(kǎn):坑。
[32]“泉唶(jí)唶”句:意谓泉水声不能马上听见。“唶唶”,小鸟叫声,比喻泉声较小。
[33]别:分辨出来。
[34]瞻:瞻仰。辄(zhé):就。
[35]卧佛无泉:卧佛寺并无泉水。
【作者及题解】
刘侗(约1594—约1637),字同人,号格庵,湖广麻城(今属湖北)人。明末文学家,授吴县知县,死于赴任途中。有《龙井崖诗》等。
本篇录自作者与于奕正合著的《帝京景物略》。它描述明代北京西郊樱桃沟一带景物。它的结构是通过沿樱桃沟上溯泉水尽头的游程,抓住沿沟风光景物的特征,加以机智议论,生发新鲜情趣,引人入胜。作者不但善于抓住特征,而且精于谋篇。实际上,这篇记游的中心主题是议论卧佛寺有无泉水,而论证的方法是通过记游加以归纳,最后证明卧佛寺不是无泉,而是有很优美的泉水,就是樱桃沟流水。所以它一开头就点出“溪皆泉之委”,但它被引人注目的“林林亩亩”的竹子遮掩了。然后写“泉流长而声短”,水流平缓,灌溉了花竹,活泼了小鱼,而自己却被忽视了。接着,写沿沟山野花木的美景妙趣,令人兴致勃发。然后写泉水尽头,泉源所在,不过是乱石中的小窟窿,而满耳只听见鸟声和树声。如果不是有心人,那就听不见那淹没于鸟树声中的泉声了。至此,找到泉源,证明有泉,也说明了一般游人误以为无泉的原因。所以最后点明主题,指出所谓“卧佛无泉”是错误的。它作为一篇游记,构思很有特色,一方面通过探游和议论,引导人们要通过实践以探索究竟,不要浅尝辄止;另一方面又在议论中对樱桃沟的风光景物作了重点突出的描述,显出这沿沟山野花竹草木构成的美景妙趣。所以,读来既有山水情趣,又有格物理趣,独具风味。
当年,这里曾称作鹿岩精舍、白鹿岩洞,是幽静的所在。几百年过去了,圆通寺、太和庵圮毁,明咸化年间敕重修隆教寺碑犹存。它和活水源向人们指证历史。如今人们珍视纯净无染的泉水,远近人等携瓶提罐前来汲水。活水源在景观之外,又增添了一种作用,带给人们健康。
水尽头[1]
[明] 刘侗
观音石阁而西,皆溪,溪皆泉之委[2];皆石,石皆壁之余[3]。其南岸,皆竹,竹皆溪周而石倚之[4]。燕故难竹[5],至此,林林亩亩[6]。竹,丈始枝[7];笋,丈犹箨[8];竹粉生于节,笋梢出于林,根鞭出于篱[9],孙大于母[10]。
过隆教寺而又西,闻泉声。泉流长而声短焉,下流平也。花者,渠泉而役乎花[11];竹者,渠泉而役乎竹;不暇声也。花竹未役[12],泉犹石泉矣。石罅乱流[13],众声澌澌[14],人踏石过,水珠渐衣[15]。小鱼折折石缝间[16],闻跫音则伏[17],于苴于沙[18]。
杂花水藻,山僧园叟不能名之[19]。草至不可族[20],客乃斗以花[21],采采百步耳[22],互出[23],半不同者[24]。然春之花尚不敌其秋之柿叶[25]。叶紫紫,实丹丹[26],风日流美[27],晓树满星[28],夕野皆火:香山曰杏[29],仰山曰梨,寿安山曰柿也。
西上圆通寺,望太和庵前,山中人指指水尽头儿[30],泉所源也。至则磊磊中两石角如坎[31],泉盖从中出。鸟树声壮,泉唶唶不可骤闻[32]。坐久,始别[33],曰:“彼鸟声,彼树声,此泉声也。”
又西上广泉废寺,北半里,五华寺。然而游者瞻卧佛辄返[34],曰:“卧佛无泉[35]。”
【注释】
[1]水尽头:在北京西郊卧佛寺西北二里多的樱桃沟,沟水是天然泉水,所以又叫樱桃泉。
[2]委:水的下流。
[3]壁:陡峭的山岩。余:山岩多出来的。
[4]“竹皆”句:意谓竹子长在溪水周围的石头旁边。“周”,环绕。“倚”,靠。
[5]燕(yān)故难竹:谓北京过去很少见到竹子。“燕”,北京古属燕国,故称。
[6]林林亩亩:成林成亩,形容竹子多。
[7]丈始枝:长到一丈高才分枝杈。
[8]丈犹箨(tuò):意谓竹笋长到一丈高,笋壳还没有脱落。“箨”,笋壳,此用作动词。
[9]鞭:竹子根部长出的嫩芽,即笋。春笋向上长,夏笋向旁边长,所以说“出于篱”,长到篱笆外面去了。
[10]孙大于母:意谓竹的生长是子孙都比母体大。“孙”,孙竹,竹鞭末端生出的小竹。
[11]“花者”五句:意谓花要水渠引泉水来为花服务,竹要水渠引泉水来为竹服务,泉水就忙得来不及发出声响了。这是说明泉水下流平缓声短的原因。“渠泉”,用水渠引泉水。“役乎”,服役于。
[12]“花竹”二句:意谓泉水在未为花、竹服役时,它仍不过是岩石和泉水了。言外即谓泉水灌溉滋养花、竹,同时也点缀了自己。
[13]罅(xià下):裂缝。
[14]澌(sī)澌:形容水声。
[15]渐(jiān):沾湿。
[16]折(tí)折:安静从容。
[17]跫(qióng):脚步声。
[18]于苴(chá)于沙:有的小鱼钻到浮草里,有的钻到泥沙里。“苴”,水中浮草。
[19]园叟(sǒu):谓经营园艺的老人。名:叫出名称。
[20]族:用作动词,分别种类。
[21]“客乃”句:游客就采集各种花来作竞赛游戏。
[22]“采采”句:谓游客采花,不过百步距离。“采采”,不断采集。
[23]互出:游客把各自采的花拿出来。
[24]半不同者:彼此采的花中有一半互不相同。
[25]不敌:不如,比不上。
[26]实:果实。丹丹:红红的。
[27]风日流美:风和日丽之时。
[28]“晓树”二句:意谓清早每棵树上都像是布满了星星,到傍晚则像漫山燃起野火。
[29]“香山”三句:承上五句,意谓能造成上述迷人景色的果树,在香山是杏,在仰山是梨,在寿安山就是柿子。“香山”,今北京市西郊香山。“仰山”,碧云寺以东、卧佛寺以西的一段山。“寿安山”,在卧佛寺北边,即樱桃沟所在。
[30]指指:用手指一一指点着。
[31]磊磊:石头众多。坎(kǎn):坑。
[32]“泉唶(jí)唶”句:意谓泉水声不能马上听见。“唶唶”,小鸟叫声,比喻泉声较小。
[33]别:分辨出来。
[34]瞻:瞻仰。辄(zhé):就。
[35]卧佛无泉:卧佛寺并无泉水。
【作者及题解】
刘侗(约1594—约1637),字同人,号格庵,湖广麻城(今属湖北)人。明末文学家,授吴县知县,死于赴任途中。有《龙井崖诗》等。
本篇录自作者与于奕正合著的《帝京景物略》。它描述明代北京西郊樱桃沟一带景物。它的结构是通过沿樱桃沟上溯泉水尽头的游程,抓住沿沟风光景物的特征,加以机智议论,生发新鲜情趣,引人入胜。作者不但善于抓住特征,而且精于谋篇。实际上,这篇记游的中心主题是议论卧佛寺有无泉水,而论证的方法是通过记游加以归纳,最后证明卧佛寺不是无泉,而是有很优美的泉水,就是樱桃沟流水。所以它一开头就点出“溪皆泉之委”,但它被引人注目的“林林亩亩”的竹子遮掩了。然后写“泉流长而声短”,水流平缓,灌溉了花竹,活泼了小鱼,而自己却被忽视了。接着,写沿沟山野花木的美景妙趣,令人兴致勃发。然后写泉水尽头,泉源所在,不过是乱石中的小窟窿,而满耳只听见鸟声和树声。如果不是有心人,那就听不见那淹没于鸟树声中的泉声了。至此,找到泉源,证明有泉,也说明了一般游人误以为无泉的原因。所以最后点明主题,指出所谓“卧佛无泉”是错误的。它作为一篇游记,构思很有特色,一方面通过探游和议论,引导人们要通过实践以探索究竟,不要浅尝辄止;另一方面又在议论中对樱桃沟的风光景物作了重点突出的描述,显出这沿沟山野花竹草木构成的美景妙趣。所以,读来既有山水情趣,又有格物理趣,独具风味。
当年,这里曾称作鹿岩精舍、白鹿岩洞,是幽静的所在。几百年过去了,圆通寺、太和庵圮毁,明咸化年间敕重修隆教寺碑犹存。它和活水源向人们指证历史。如今人们珍视纯净无染的泉水,远近人等携瓶提罐前来汲水。活水源在景观之外,又增添了一种作用,带给人们健康。
《春之泉》 刘基 要原文和翻译
原文:有泉焉,其始出石罅xià,涓涓然冬温而夏寒。浸为小渠,冬夏不枯,乃溢而西南流,乃伏行沙土中,旁出为四小池,东至山麓lù,潴zhū为大池,又东注于若耶之溪,又东北入于湖。其初为渠时,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故秘书卿白野公恒来游,终日坐水旁,名之曰活水源。其中有石蟹,大如钱,有小(鱼责)鱼,色正黑,居石穴中,有水鼠常来食之。其草多水松、菖蒲。有鸟大如鸜鹆qú yù,黑色而赤觜,恒鸣其上,其音如竹鸡而滑。有二脊令,恒从竹中下,立石上,浴饮毕,鸣而去。
译文:有泉水在此,泉水开始从石头缝里流出来,细细流淌,冬天温暖,夏天冰凉;流成一个小渠,冬夏季节都不干涸。小渠满了之后向西南流去,贴着沙土地前行,旁边形成四个小池塘,向东流直到山脚下,水聚集成大池塘,又向东灌注到若耶溪中,向东北进入镜湖。刚形成小渠时,水深不到一尺,而且清澈地可以照人,俯视泉水薄崖石上的松竹花草都在水底下。所以秘书卿(官职名)白野公经常来游玩,整天坐在水旁,给这泉水起名叫做活水源。泉水中产石蟹,铜钱大小。也有小鲭鱼,颜色纯黑,生活在石头洞穴里,水鼠经常来吃他们。水里的草大多是水松、菖蒲。这里有种鸟和八哥差不多大,黑毛红嘴,经常在水上鸣叫,叫声和竹鸡差不多但比竹鸡滑润。有两个脊令,经常从竹林中出来,站在石头上洗浴,饮完水后,鸣叫着飞走了。
春之泉文言文翻译刘基
原文:有泉焉,其始出石罅xià,涓涓然冬温而夏寒.浸为小渠,冬夏不枯,乃溢而西南流,乃伏行沙土中,旁出为四小池,东至山麓lù,潴zhū为大池,又东注于若耶之溪,又东北入于湖.其初为渠时,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故秘书卿白野公恒来游,终日坐水旁,名之曰活水源.其中有石蟹,大如钱,有小(鱼责)鱼,色正黑,居石穴中,有水鼠常来食之.其草多水松、菖蒲.有鸟大如鸜鹆qú yù,黑色而赤觜,恒鸣其上,其音如竹鸡而滑.有二脊令,恒从竹中下,立石上,浴饮毕,鸣而去.
译文:有泉水在此,泉水开始从石头缝里流出来,细细流淌,冬天温暖,夏天冰凉;流成一个小渠,冬夏季节都不干涸.小渠满了之后向西南流去,贴着沙土地前行,旁边形成四个小池塘,向东流直到山脚下,水聚集成大池塘,又向东灌注到若耶溪中,向东北进入镜湖.刚形成小渠时,水深不到一尺,而且清澈地可以照人,俯视泉水薄崖石上的松竹花草都在水底下.所以秘书卿(官职名)白野公经常来游玩,整天坐在水旁,给这泉水起名叫做活水源.泉水中产石蟹,铜钱大小.也有小鲭鱼,颜色纯黑,生活在石头洞穴里,水鼠经常来吃他们.水里的草大多是水松、菖蒲.这里有种鸟和八哥差不多大,黑毛红嘴,经常在水上鸣叫,叫声和竹鸡差不多但比竹鸡滑润.有两个脊令,经常从竹林中出来,站在石头上洗浴,饮完水后,鸣叫着飞走了.
文言文中的词翻译
其:代词,这
疾:快。
译文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之中,两岸群山连绵,完全没有一点空缺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蔽住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则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船都被阻隔断了。(如)有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则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上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也不可能如此的快啊。
春冬季节,只见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着的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古柏,悬挂着的泉水瀑布,从它们中间飞泻冲荡下来。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每逢秋雨初晴或降霜的早晨,树林山涧里一片清凉寂静,常常有一些高处的猿猴放声哀鸣,叫声连续不断,音调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渔的人唱道:“巴东三峡里巫峡最长,猿猴哀鸣几声眼泪沾湿了衣裳!”
注释: 七百里:约合现在三百五十公里。
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
略无:毫无。
阙:通“缺”,断开的。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夜晚。
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襄:上。
沿:顺流而下。
溯(sù):逆流而上。
或:有时。
白帝:在现在在重庆奉节东。
江陵:即先在湖北江陵。
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疾:快。
素湍:白色的急流。
回清:回旋的清波。
绝巘(山献)(yǎn):极高的山峰。
飞漱(shù):急流冲荡。
清荣峻茂:水清,树茂(茂盛),山高,草盛。
晴初:天刚晴。
霜旦:下霜的早晨。
属(zhǔ)引:连续不断。属,动词,连接。引,延长。
巴东:现在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
http://baike.baidu.com/view/5261.htm#sub6949885
语文文言文翻译
选自《左传·隐公元年》
原文
译文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从前,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妻子,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很厌恶他。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武姜便请求封给京邑,庄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叁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大夫祭仲说:“分封的都城如果超过三百方丈,那就会是国家的祸害。先王的制度规定,国内最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它的五分之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现在,京邑的城墙不合规定,违反了制度,恐怕对您有所不利。”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我怎能躲开这种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处置,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滋长蔓延就难办了。蔓延开来的野草还不能铲除干净,何况是您受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垮台,你姑且等着瞧吧。”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过了不久,太叔段使原来属于郑国的西边和北边的边邑也属于自己。公子吕说:“国家不能使土地有两属的情况,现在您打算怎么办?您如果打算把郑国交给太叔,那么我就去服待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除掉他,不要使人民产生两属的心理。”庄公说:“不用除掉他,他自己将要遭到灾祸的。”太叔又把两属的边邑改为自己统辖的地方,一直扩展到廪延。子封说:“可以行动了!土地扩大了,他将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庄公说:“对君主不义,对兄长不亲,土地虽然扩大了,他也会垮台的。”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须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太叔修治城廓,聚集百姓,修整盔甲武器,准备好兵马战车,将要偷袭郑国。武姜打算开城门作内应。庄公打听到公叔段偷袭的时候,说:“可以出击了!”命令子封率领车二百乘,去讨伐京邑。京邑的人民背叛共叔段,共叔段于是逃到鄢城。庄公又追到鄢城讨伐他。五月二十三日,太叔段逃到共国。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春秋》记载道:“郑伯克段于鄢。”意思是说共叔段不遵守做弟弟的本分,所以不说他是庄公的弟弟;兄弟俩如同两个国君一样争斗,所以用“克”字;称庄公为“郑伯”,是讥讽他对弟弟失教;赶走共叔段是出于郑庄公的本意,不写共叔段自动出奔,是史官下笔有为难之处。
遂置姜氏于城颖,而誓之白:“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颖考叔为颖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我独无!”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庄公就把武姜安置在城颍,并且发誓说:“不到黄泉(不到死后埋在地下),不再见面!”过了些时候,庄公又后悔了。有个叫颍考叔的,是颍谷管理疆界的官吏,听到这件事,就把贡品献给郑庄公。庄公赐给他饭食。颍考叔在吃饭的时候,把肉留着。庄公问他为什么这样。颍考叔答道:“小人有个老娘,我吃的东西她都尝过,只是从未尝过君王的肉羹,请让我带回去送给她吃。”庄公说:“你有个老娘可以孝敬,唉,唯独我就没有!”颍考叔说:“请问您这是什么意思?”庄公把原因告诉了他,还告诉他后悔的心情。颍考叔答道:“您有什么担心的!只要挖一条地道,挖出了泉水,从地道中想见,谁还说您违背了誓言?”庄公依了他的话。庄公走进地道去见武姜,赋诗道:“大隧之中相见啊,多么和乐相得啊!”武姜走出地道,赋诗道:“大隧之外相见啊,多么舒畅快乐啊!”从此,他们恢复了从前的母子关系。
君子曰:“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君子说:“颍考叔是位真正的孝子,他不仅孝顺自己的母亲,而且把这种孝心推广到郑伯身上。《诗经·既醉》篇说:‘孝子不断地推行孝道,永远能感化你的同类。’大概就是对颍考叔这类纯孝而说的吧?”
【原文】王述转尚书令,事行便拜①。文度曰:“故应让杜许。”②蓝田云:
“汝谓我堪此不?”文度曰:“何为不堪!但克让自是美事,恐不可阙。”
蓝田慨然曰:“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不如我。”
【注释】
①王述:封蓝田侯,故下文又称蓝田。参看(文学)第
22
则注①。转:调动官职,指升官。事
行:事情实现,指诏命下达。拜:接受官职。
②文度:王坦之,是王述的儿子。杜许:不详。
【译文】
王述升任尚书令时,诏命下达了就去受职。他儿子王文度说:“本来应
该让给杜许。”王述说:“你认为我能否胜任这个职务?”文度说:“怎么
不胜任!不过能谦让一下总是好事,礼节上恐怕不可缺少。”王述感慨地说:
“既然说能胜任,为什么又要谦让呢?人家说你胜过我,据我看终究不如
我。”
文言文求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