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鲍叔荐管仲文言文翻译

《管仲与鲍叔牙》的文言文翻译

一、译文

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他年轻时,经常与鲍叔牙交游,鲍叔牙知道他很有才能。管仲生活贫困,经常占鲍叔牙的便宜,但鲍叔牙始终对他很好,没有怨言。后来鲍叔牙侍奉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

等到小白立为齐桓公,公子纠被杀死后,管仲也被囚禁起来。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被任用为齐国的相国以后,执掌齐国的政事,辅助齐桓公成就霸业,九次会集各国诸侯,使天下一切得到匡正,全都仰赖管仲的计谋和策划。

二、原文: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也。

扩展资料

管鲍之交

起初,管仲和鲍叔牙合伙做买卖。管仲家里穷,出的本钱没有鲍叔牙多,可是到分红的时候,他却要多拿。鲍叔牙手下的人都很不高兴,骂管仲贪婪。鲍叔牙却解释说:“他哪里是贪这几个钱呢?他家生活困难,是我自愿让给他。”

有好几次,管仲帮鲍叔牙出主意办事,反而把事情办砸了,鲍叔牙也不生气,还安慰管仲,说:“事情办不成,不是因为你的主意不好,而是因为时机不好,你别介意。”管仲曾经做了三次官,但是每次都被罢免,鲍叔牙认为不是管仲没有才能,而是因为管仲没有碰到赏识他的人。

管仲曾经带兵打仗,进攻的时候他躲在后面,退却的时候他却跑在最前面。手下的士兵全都瞧不起他,不愿再跟他去打仗。鲍叔牙却说:“管仲家里有老母亲,他保护自己是为了侍奉母亲,并不真是怕死。”

鲍叔牙替管仲辩护,极力掩盖管仲的缺点,完全是为了爱惜管仲这个人才。管仲听到这些话,非常感动,叹口气说;“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啊!”管仲和鲍叔牙就这样结成了生死之交。

鲍叔牙(公元前723年或公元前716年-前644年)姒姓,鲍氏,名叔牙。颍上(今属安徽)人。春秋时期齐国大夫。

早年辅助公子小白(即后来的齐桓公),齐襄公十二年(公元前686年)协助公子小白夺得国君之位,并推荐管仲为相。齐桓公三十年(公元前656年),参与“召陵之盟”使诸国尊齐王霸主。齐桓公四十一年(公元前645年),鲍叔牙称相,并在不久后病逝。

在鲍叔牙的协助下,在齐国顺利实行了他的治国之道。鲍叔牙为政重教化,使齐国迅速由乱转治,由弱变强,齐桓公也成了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管仲(约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颍上人(今安徽颍上),周穆王的后代。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华夏第一相“。

齐僖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98年),管仲开始辅助公子纠。齐桓公元年(公元前685年),管仲任齐相。管仲在任内大兴改革,即管仲改革,富国强兵。齐桓公四十一年(公元前645年),管仲病逝。

译文:

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他年轻时,经常与鲍叔牙交游,鲍叔牙知道他很有才能。管仲生活贫困,经常占鲍叔牙的便宜,但鲍叔牙始终对他很好,没有怨言。后来鲍叔牙侍奉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

等到小白立为齐桓公,公子纠被杀死后,管仲也被囚禁起来。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被任用为齐国的相国以后,执掌齐国的政事,辅助齐桓公成就霸业,九次会集各国诸侯,使天下一切得到匡正,全都仰赖管仲的计谋和策划。

扩展资料

原文: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也。

管鲍之交这个成语,起源于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友谊的故事,最初见于《列子·力命》,“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此世称管鲍善交也。”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的友情,已成为中国代代流传的佳话。在中国,人们常常用“管鲍之交“,来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彼此信任的关系。

参考资料管鲍之交百度百科

(译文)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他年轻时,经常与鲍叔牙交游,鲍叔牙知道他很有才能。管仲生活贫困,经常占鲍叔牙的便宜,但鲍叔牙始终对他很好,没有怨言。后来鲍叔牙侍奉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等到小白立为齐桓公,公子纠被杀死后,管仲也被囚禁起来。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被任用为齐国的相国以后,执掌齐国的政事,辅助齐桓公成就霸业,九次会集各国诸侯,使天下一切得到匡正,全都仰赖管仲的计谋和策划。

司马迁这段文字写的简略,也许是文言文言简意赅,《东周列国志》里说的更详细;管仲为了让公子纠继承王位曾暗中射过公子小白(齐桓公)致命一箭的--------这一箭差点要了春秋五霸之首的性命.

(原文)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也。

拓展资料:

鲍叔牙(公元前723年或公元前716年-前644年)姒姓,鲍氏,名叔牙。颍上(今属安徽)人。春秋时期齐国大夫。

早年辅助公子小白(即后来的齐桓公),齐襄公十二年(公元前686年)协助公子小白夺得国君之位,并推荐管仲为相。齐桓公三十年(公元前656年),参与“召陵之盟”使诸国尊齐王霸主。齐桓公四十一年(公元前645年),鲍叔牙称相,并在不久后病逝。

在鲍叔牙的协助下,在齐国顺利实行了他的治国之道。鲍叔牙为政重教化,使齐国迅速由乱转治,由弱变强,齐桓公也成了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鲍叔牙

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他年轻时常和鲍叔牙交往,鲍叔知道他有才干。管仲因贫穷,经常沾鲍叔的便宜,鲍叔始终能很好地对待他,不因此而说他的闲话。后来鲍叔侍奉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当小白被立为齐国国君的时候,公子纠被杀,管仲也被囚禁。鲍叔就向齐桓公推荐管仲。

管仲说:“我当初贫穷时,曾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钱财,自己多拿,鲍叔不认为我贪财,他知道我贫穷啊!我曾经替鲍叔办事,结果使他处境更难了,鲍叔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时运有利有不利。我曾经三次做官,三次被国君辞退,鲍叔不认为我没有才能,他知道我没有遇到时机。我曾经三次作战,三次逃跑,鲍叔不认为我胆怯,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亲。公子纠失败了,召忽为之而死,我却被囚受辱,鲍叔不认为我不懂得羞耻,他知道我不以小节为羞,而是以功名没有显露于天下为耻。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鲍叔推荐管仲以后,自己甘愿做他的下属。鲍叔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吃俸禄,得到了封地的有十多代,常常成为有名的大夫。天下的人不赞美管仲的才干,而赞美鲍叔能了解人。

扩展资料

①管仲(约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颍上人(今安徽颍上),周穆王的后代。

②鲍叔牙(公元前723年或公元前716年-前644年)姒姓,鲍氏,名叔牙。颍上(今属安徽)人。春秋时期齐国大夫。

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他年轻时常和鲍叔牙交往,鲍叔知道他有才干。管仲因贫穷,经常沾鲍叔的便宜,鲍叔始终能很好地对待他,不因此而说他的闲话。后来鲍叔侍奉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当小白被立为齐国国君的时候,公子纠被杀,管仲也被囚禁。鲍叔就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被齐桓公任用,在齐国主持政事,齐桓公因此也成霸业,多次联合各国诸侯主持盟会,使天下一切得到匡正,这都是管仲的谋划。

管仲说:“我当初贫穷时,曾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钱财,自己多拿,鲍叔不认为我贪财,他知道我贫穷啊!我曾经替鲍叔办事,结果使他处境更难了,鲍叔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时运有利有不利。我曾经三次做官,三次被国君辞退,鲍叔不认为我没有才能,他知道我没有遇到时机。我曾经三次作战,三次逃跑,鲍叔不认为我胆怯,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亲。公子纠失败了,召忽为之而死,我却被囚受辱,鲍叔不认为我不懂得羞耻,他知道我不以小节为羞,而是以功名没有显露于天下为耻。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鲍叔推荐管仲以后,自己甘愿做他的下属。鲍叔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吃俸禄,得到了封地的有十多代,常常成为有名的大夫。天下的人不赞美管仲的才干,而赞美鲍叔能了解人。

管仲与鲍叔原文及翻译

原文: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与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翻译:

管仲说:“当初我贫困的时候,曾经同鲍叔一道做买卖,分财利往往自己多得,而鲍叔不将我看成贪婪的人,他知道我贫穷。我曾经替鲍叔出谋办事,结果事情给弄得更加处境恶劣,而鲍叔不认为我是愚笨的人,他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

我曾经多次做官又多次被国君斥退,鲍叔不拿我当无能之人看待,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运。我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退却,鲍叔不认为我是胆小鬼,他知道我家中还有老母。

公子纠争王位失败之后,我的同事召忽为此自杀,而我被关在深牢中忍辱苟活,鲍叔不认为我无耻,他知道我不会为失小节而羞,却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

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鲍叔荐举了管仲之后,甘心位居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多数是著名的大夫。因此,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干,反而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管仲在齐国执政为相之后,凭借小小的齐国滨临大海的地理条件,流通货物,积累财富,富国强兵,与普通人同好同恶。所以他的著作中说:“粮仓充实就知道礼节;衣食饱暖就懂得荣辱;君王的享用有一定制度,六亲就紧紧依附;礼、义、廉,耻的伦理不大加宣扬,国家就会灭亡。

颁布政令就好像流水的源头,要能顺乎民心。”所以他的政令浅显而易于推行,一般人所向往的,就因势而给予;一般人所不赞成的,就顺应而革除。

此文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管仲传》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管鲍”,是指公元前7世纪中国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和鲍叔牙,他们俩是好朋友。管仲比较穷,鲍叔牙比较富有,但是他们之间彼此了解、相互信任。

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的友情,已成为中国代代流传的佳话。在中国,人们常常用“管鲍之交”,来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亲密无间、彼此信任的关系。

据说,周初分封了几百个诸侯国,到春秋时期只剩下一百多个,其中比较大的只有齐,晋、楚、秦、鲁、卫、燕、宋、陈、蔡、郑、曹、吴、越等十几个国家。这些诸侯国,都想自己当上霸主。

因此,大国争霸成为春秋时期的主要特点,先后出现了五个霸主,这就是历史书上所说的春秋五霸。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庐、越王勾践。齐桓公最先当上了霸主。

作者简介: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与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译文:

管仲说:“当初我贫困的时候,曾经同鲍叔一道做买卖,分财利往往自己多得,而鲍叔不将我看成贪婪的人,他知道我贫穷。我曾经替鲍叔出谋办事,结果事情给弄得更加处境恶劣,而鲍叔不认为我是愚笨的人,他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

我曾经多次做官又多次被国君斥退,鲍叔不拿我当无能之人看待,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运。我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退却,鲍叔不认为我是胆小鬼,他知道我家中还有老母。公子纠争王位失败之后,我的同事召忽为此自杀,而我被关在深牢中忍辱苟活,鲍叔不认为我无耻,他知道我不会为失小节而羞,却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

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鲍叔荐举了管仲之后,甘心位居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多数是著名的大夫。因此,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干,反而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管仲在齐国执政为相之后,凭借小小的齐国滨临大海的地理条件,流通货物,积累财富,富国强兵,与普通人同好同恶。所以他的著作中说:“粮仓充实就知道礼节;衣食饱暖就懂得荣辱;君王的享用有一定制度,六亲就紧紧依附;礼、义、廉,耻的伦理不大加宣扬,国家就会灭亡。

颁布政令就好像流水的源头,要能顺乎民心。”所以他的政令浅显而易于推行,一般人所向往的,就因势而给予;一般人所不赞成的,就顺应而革除。

扩展资料:

人物背景:

管仲,春秋时齐国政治家。名夷吾,字仲,亦称管敬仲。据说他早年经营商业,后从事政治活动。在齐国公子小白(即齐桓公)与公子纠争夺君位的斗争中,管仲曾支持公子纠。小白取得君位后,不计前嫌,重用管仲;管仲亦辅佐齐桓公,施行改革。

在政治上,他推行国、野分治的参国伍鄙之制,即由君主、二世卿分管齐国,并在国中设立各级军事组织,规定士、农、工、商各行其业;在经济上,实行租税改革,对井田“相地而衰征”(见先秦租税),并采取了若干有利于农业、手工业发展的政策。

鲍叔牙又称鲍叔、鲍子(约前723或前716~公元前644年),是鲍敬叔的儿子,春秋时齐国大夫,以知人著称。少时与管仲友善,曾一起经商。齐襄公乱政,鲍叔牙随公子小白出奔至莒国,管仲则随公子纠出奔鲁国。齐襄公被杀,纠和小白争夺君位,小白得胜即位,即齐桓公。

桓公囚管仲,鲍叔牙知道管仲之贤,举荐管仲替代自己的职位,而自己则甘居于管仲之下,齐国因为管仲的治理而日渐强盛,被时人誉为“管鲍之交”、“鲍子遗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管鲍之交

管仲说:“当初我贫困的时候,曾经同鲍叔一道做买卖,分财利往往自己多得,而鲍叔不将我看成贪婪的人,他知道我贫穷。我曾经替鲍叔出谋办事,结果事情给弄得更加处境恶劣,而鲍叔不认为我是愚笨的人,他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

我曾经多次做官又多次被国君斥退,鲍叔不拿我当无能之人看待,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运。我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退却,鲍叔不认为我是胆小鬼,他知道我家中还有老母。

公子纠争王位失败之后,我的同事召忽为此自杀,而我被关在深牢中忍辱苟活,鲍叔不认为我无耻,他知道我不会为失小节而羞,却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

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鲍叔荐举了管仲之后,甘心位居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多数是著名的大夫。因此,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干,反而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管仲在齐国执政为相之后,凭借小小的齐国滨临大海的地理条件,流通货物,积累财富,富国强兵,与普通人同好同恶。所以他的著作中说:“粮仓充实就知道礼节;衣食饱暖就懂得荣辱;君王的享用有一定制度,六亲就紧紧依附;礼、义、廉,耻的伦理不大加宣扬,国家就会灭亡。

颁布政令就好像流水的源头,要能顺乎民心。”所以他的政令浅显而易于推行,一般人所向往的,就因势而给予;一般人所不赞成的,就顺应而革除。

此文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管仲传》

原文: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叁仕叁见逐於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叁战叁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於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於齐,有封邑者十馀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译文:

管仲,又名夷吾,颍上人。青年时经常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知道他有贤才。管仲家境贫困,常常欺骗鲍叔,鲍叔却一直很好地待他,不将这事声张出去。后来鲍叔服事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服事公子纠。到了小白立为桓公的时候,公子纠被杀死,管仲也被囚禁。鲍叔就向桓公保荐管仲。管仲被录用以后,在齐国掌理政事,齐桓公因此而称霸,多次会合诸侯,匡救天下,都是管仲的谋略。

管仲说:“当初我贫困的时候,曾经同鲍叔一道做买卖,分财利往往自己多得,而鲍叔不将我看成贪心汉,他知道我贫穷。我曾经替鲍叔出谋办事,结果事情给弄得更加困窘和无法收拾,而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我曾经三次做官又三次被国君斥退,鲍叔不拿我当无能之人看待,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运。我曾经三次打仗三次退却,鲍叔不认为我是胆小鬼,他知道我家中还有老母。公子纠争王位失败之后,我的同事召忽为此自杀,而我被关在深牢中忍辱苟活,鲍叔不认为我无耻,他知道我不会为失小节而羞,却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鲍叔荐举了管仲之后,甘心位居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世代代享受齐国的俸禄,有封地的就有十几代人,常常是著名的大夫。天下人不称赞管仲的贤能,而称赞鲍叔善于识别人才。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叁仕叁见逐於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叁战叁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於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於齐,有封邑者十馀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说:“当初我贫困的时候,曾经同鲍叔一道做买卖,分财利往往自己多得,而鲍叔不将我看成贪心汉,他知道我贫穷。我曾经替鲍叔出谋办事,结果事情给弄得更加困窘和无法收拾,而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我曾经三次做官又三次被国君斥退,鲍叔不拿我当无能之人看待,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运。我曾经三次打仗三次退却,鲍叔不认为我是胆小鬼,他知道我家中还有老母。公子纠争王位失败之后,我的同事召忽为此自杀,而我被关在深牢中忍辱苟活,鲍叔不认为我无耻,他知道我不会为失小节而羞,却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鲍叔荐举了管仲之后,甘心位居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世代代享受齐国的俸禄,有封地的就有十几代人,常常是著名的大夫。天下人不称赞管仲的贤能,而称赞鲍叔善于识别人才

《鲍叔牙荐管仲》全文翻译

译文:

管仲说:“我当初贫困的时候,曾经和鲍叔一起经商,分财利时自己常常多拿一些,但鲍叔并不认为我贪财,知道我是由于生活贫困的缘故。我曾经为鲍叔办事,结果使他更加穷困,但鲍叔并不认为我愚笨,知道这是由于时机有利和不利。

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都被君主免职,但鲍叔并不认为我没有才干,知道我是由于没有遇到好时机。我曾多次作战,多次都战败逃跑,但鲍叔并不认为我胆小,知道这是由于我还有老母的缘故。

公子纠失败,召忽为他而死,我被囚禁起来受屈辱,但鲍叔并不认为我不知羞耻,知道我不拘泥于小节,而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为羞耻。生我的是父母,但了解我的却是鲍叔啊!”

鲍叔在推荐管仲辅佐齐桓公之后,甘愿身居管仲之下。管仲的子孙世代都在齐国享受俸禄,十几代人都得到了封地,往往都成为有名的大夫。所以天下人不称赞管仲的贤能,但却称颂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管仲列传第二》。

扩展资料:

1、内容简介:

齐国内乱, 管仲和鲍叔牙分道扬镳,各为其主,成了敌对的好友, 鲍叔牙拥立公子小白登上君位,小白要抓管仲以解射钩之恨,鲍叔牙对小白建议如想成就大业, 管仲不可缺少。

后小白采纳鲍叔牙的建议, 拜管仲为相,鲍叔牙举贤不避亲, 小白用贤不避敌,齐国的霸业由此奠基,管鲍之交称为千古美谈。

2、原文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鲍叔荐管仲

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他年轻时常和鲍叔牙交往,鲍叔知道他有才干。管仲因贫穷,经常沾鲍叔的便宜,鲍叔始终能很好地对待他,不因此而说他的闲话。后来鲍叔侍奉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当小白被立为齐国国君的时候,公子纠被杀,管仲也被囚禁。鲍叔就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被齐桓公任用,在齐国主持政事,齐桓公因此也成霸业,多次联合各国诸侯主持盟会,使天下一切得到匡正,这都是管仲的谋划。

管仲说:“我当初贫穷时,曾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钱财,自己多拿,鲍叔不认为我贪财,他知道我贫穷啊!我曾经替鲍叔办事,结果使他处境更难了,鲍叔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时运有利有不利。我曾经三次做官,三次被国君辞退,鲍叔不认为我没有才能,他知道我没有遇到时机。我曾经三次作战,三次逃跑,鲍叔不认为我胆怯,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亲。公子纠失败了,召忽为之而死,我却被囚受辱,鲍叔不认为我不懂得羞耻,他知道我不以小节为羞,而是以功名没有显露于天下为耻。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鲍叔推荐管仲以后,自己甘愿做他的下属。鲍叔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吃俸禄,得到了封地的有十多代,常常成为有名的大夫。天下的人不赞美管仲的才干,而赞美鲍叔能了解人。

文言文《管仲哭鲍叔》翻译

没找到原文,第二篇为史记中的翻译

“管鲍”指春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管仲和他的朋友鲍步牙两个人。管仲年轻时和鲍叔牙一起做生意,赚了钱之后,鲍步牙知道管仲家里十分贫困,总是多分给管仲一些,绝不认为管仲贪心;管仲帮助鲍叔牙做事时,不一定件件做得很好,鲍叔牙不认为管仲愚蠢,而理解那是受客观条件所限;管仲做官,曾三次被逐,鲍叔牙深知并非管仲人品不好,或是干得不出色,而是时机和运气问题……管仲深情感叹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鲍叔牙后来推荐管仲做了齐国之卿,帮助齐君大力推行改革,使齐国成了春秋的第一霸主。现在,人们常以“管鲍之交”形容友谊笃厚。

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他年轻的时候,常和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贤明、有才干。管仲家贫,经常占鲍叔的便宜,但鲍叔始终很好地对待他,不因为这些事而有什么怨言。不久,鲍叔侍奉齐国公子小白,管促待奉公子纠。等到小白即位,立为齐桓公以后,桓公让鲁国杀了公子纠,管仲被囚禁。于是鲍叔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政,桓公凭借着管仲而称霸,并以霸主的身份,多次会合诸候,使天下归正于一,这都是管仲的智谋。

管仲说:“我当初贫困时,曾经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财利时自己总是多要一些,鲍叔并不认为我贪财,而是知道我家里贫穷。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反而使他更加困顿不堪,陷于窘境,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运有时顺利,有时不顺利。我曾经多次作官多次都被国君驱逐,鲍叔不认为我不成器,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机。我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逃跑。鲍叔不认为我胆小,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需要赡养。公子纠失败,召忽为之殉难,我被囚禁遭受屈辱,鲍叔不认为我没有廉耻,知道我不因小的过失而感到羞愧,却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而感到耻辱。生养我的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鲍叔推荐了管仲以后,情愿把自身置于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多数是著名的大夫。因此,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干,反而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管仲出任齐相执政以后,凭借着小小的齐国在海滨的条件,流通货物,积聚财富,使得国富兵强,与百姓同好恶。所以,他在《管子》一书中称述说:“仓库储备充实了,百姓才懂得礼节;衣食丰足了,百姓才能分辨荣辱;国君的作为合乎法度,“六亲”才会得以稳固”“不提倡礼义廉耻,国家就会灭亡。”“国家下达政令就像流水的源头,顺着百姓的心意流下。”所以政令符合下情就容易推行。百姓想要得到的,就给他们;百姓所反对的,就替他们废除。

管仲执政的时候,善于把祸患化为吉祥,使失败转化为成功。他重视分别事物的轻重缓急,慎重地权衡事情的利弊得失。齐桓公实际上是怨恨少姬改嫁而向南袭击蔡国,管仲就寻找借口攻打楚国,责备它没有向周王室进贡菁茅。桓公实际上是向北出兵攻打山戎,而管仲就趁机让燕国整顿召公时期的政教。在柯地会盟,桓公想背弃曹沫逼迫他订立的盟约,管仲就顺应形势劝他信守盟约,诸候们因此归顺齐国。所以说:“懂得给予正是为了取得的道理,这是治理国家的法宝。”

管仲富贵得可以跟国君相比拟,拥有设置化丽的三归台和国君的宴饮设备,齐国人却不认为他奢侈僭越。管仲逝世后,齐国仍遵循他的政策,常常比其它诸候国强大。此后过了百余年,齐国又出了个晏婴。

不知道对不对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叁仕叁见逐於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叁战叁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於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於齐,有封邑者十馀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白话】

管仲,字夷吾,是颍上地方的人。年轻的时候,有一个经常来往的朋友叫鲍叔牙。鲍叔牙很了解管仲的贤能。当时管仲家里很贫穷,常常占鲍叔牙的便宜,但是鲍叔牙毫不在意,始终对管仲很好。后来,鲍叔牙作了齐国公子小白的家臣,管仲作了公子纠的家臣。等到小白登位成为齐桓公的时候,公子纠被杀,管仲被囚禁。于是鲍叔牙就向桓公推荐管仲。管仲被任用当了齐国的宰相后,齐国大治,齐桓公称霸诸国,九次会合诸侯,辅佐周朝天下。这些成绩全靠管仲的谋略。

管仲说:“我当初不得志的时候,曾经与鲍叔牙合伙作买卖,分利润时,都是取大部分。鲍叔牙不认为我贪婪,而是知道我贫困。我曾经替鲍叔牙谋划事业,但是事业发展不顺利我也更加穷困,鲍叔牙不认为我愚蠢,而是知道我做事的外部条件不具备。我曾经数次当官又数次被国君驱逐,鲍叔牙不认为我无德无才,而是知道我是没遇到好的君主。我曾经三次在打仗时不积极参战,鲍叔牙不认为我胆小,而是知道我挂念老母亲。公子纠败了,召忽为公子死了,我却忍受囚禁的屈辱不自杀,鲍叔牙不认为我没有羞耻之心,而是知道我不在意小节,在意的是能否平定天下。生我的人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人是鲍叔牙啊!”鲍叔牙推荐了管仲之后,把自己官职置放在管仲之下来辅助他。后来鲍叔牙的子孙世代都在齐国作官,有封地的就达十几代,而且有很多都是著名的政治家。

天下人称赞的不是管仲的贤能,而是称赞鲍叔牙能够了解举荐贤人!

鲍叔荐管仲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①,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②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③,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④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⑤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选自《史记•伯夷列传第一》

【注释】①穷困:困厄,窘迫。②遭:遇,逢。③召忽死之:召忽为公子纠而死。④世禄:世代享受俸禄。⑤多:推重,赞美。

桓公自反于齐,使鲍叔为宰……的《鲍叔荐管仲》译文

译文:齐桓公从莒国返回齐国,任命鲍叔为国相。鲍叔辞谢说:"我是你的一个平庸的臣子。你照顾我,使我不挨冻受饿,就已 经是恩赐了。如果要治理国家的话,那就不是我所擅长的。若论治国之才,大概只有管仲了。我有五个方面不如管仲:以宽厚慈惠来安抚民众,我不及他;治理国家 不忘根本,我不及他;为人忠实诚信,能得到百姓的信任,我不及他;制定的礼仪足以使天下效法,我不及他;立在军门之前击鼓指挥,使百姓加倍勇猛,我不及 他。"桓公说:"管仲曾用箭射中了我的腰钩,使我险些丧命。"鲍叔解释说:"那是为他的主子出力啊。你若赦免他,让他回来,他也会那样为你出力的。"桓公 问:"怎样使他回来呢?"鲍叔说:"得向鲁国提出请求。"桓公说:"施伯是鲁君的谋臣,若知道我将起用管仲,一定不会放还给我的,那可怎么办?"鲍叔回答 说:"派人去向鲁国要求说:'我们国君有个不遵守命令的臣子在贵国,想在群臣面前处死他,所以请交还给我国。'这样鲁国就会把他放还我国了。"

《鲍叔荐管仲》的翻译

齐国的国君(诸侯国的最高首领)齐桓公是第一个霸主。齐桓公能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他有两个得力的助手——管仲和鲍叔牙。管仲是一位有才干的政治家,而他的成功又是和鲍叔牙谦虚让人的品德分不开的。

管仲和鲍叔牙从小就是好朋友。他们互相帮助,真诚相待。长大以后,他们一同去齐国谋生。当时齐国的国君齐襄王有两个弟弟,一个是公子纠,一个是公子小白。说来真巧,管仲和鲍叔牙分别当了他们两人的老师。齐国发生内乱,齐襄王被杀死,谁来当新国君呢?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便争起来。结果公子小白当了国君,他就是齐桓公。

为了治理好国家,齐桓公问鲍叔牙有什么高见。鲍叔牙说:“您需要一个才智过人的贤人来帮助。”齐桓公说:“难道还有比您更能干的人吗?”鲍叔牙肯定地说:“有,就是管仲。”“管仲?!”提起管仲,齐桓公便咬牙切齿,原来在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王位的时候,为保公子纠做国君,有一次,管仲躲在树林中向公子小白暗射了一箭,幸好射在衣带的铜钩上才没受伤,所以结下了一箭之仇。鲍叔牙说:“管仲的才能超过我十倍,您要是不记前仇,真心实意请他来,不但能治理好国家,恐怕其它各国也得听您指挥呢!他说服了齐桓公,设法把管仲请来。管仲见齐桓公不记一箭之仇,非常信任他,就决定帮助齐桓公治理国家了。

管仲在齐桓公支持下,对齐国进行了一番改革。几年时间,齐国就富强起来,此时为了让管仲充分发挥才能智慧,鲍叔牙却谢绝挽留,悄悄地离开了齐桓公和管仲。他的为人令大家钦佩,管仲说:“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后来人们常用“管鲍之交”“管鲍遗风”来称赞管仲和鲍叔牙的友谊。

《史记·伯夷列传第一》

管仲说:“我当初贫困的时候,曾经和鲍叔一起经商,分财利时自己常常多拿一些,但鲍叔并不认为我贪财,知道我是由于生活贫困的⑨缘故。我曾经为鲍叔办事,

结果使他更加穷困,但鲍叔并不认为我愚笨,知道这是由于时机有利和不利。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都被君主免职,但鲍叔并不认为我没有才干,知道我是由于没有

遇到好时机。我曾多次作战,多次都战败逃跑,但鲍叔并不认为我胆小,知道这是由于我还有老母的缘故。公子纠失败,召忽为他而死,我被囚禁起来受屈辱,但鲍

叔并不认为我不知羞耻,知道我不拘泥于小节,而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为羞耻。生我的是父母,但了解我的却是鲍叔啊!”

鲍叔在推荐管仲辅佐齐桓公之后,甘愿身居管仲之下。管仲的子孙世代都在齐国享受俸禄,十几代人都得到了封地,往往都成为有名的大夫。所以天下人不称赞管仲的贤能,但却称颂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国语·齐语》

齐桓公从莒国返回齐国,任命鲍叔为国相。鲍叔辞谢说:"我是你的一个平庸的臣子。你照顾我,使我不挨冻受饿,就已

经是恩赐了。如果要治理国家的话,那就不是我所擅长的。若论治国之才,大概只有管仲了。我有五个方面不如管仲:以宽厚慈惠来安抚民众,我不及他;治理国家

不忘根本,我不及他;为人忠实诚信,能得到百姓的信任,我不及他;制定的礼仪足以使天下效法,我不及他;立在军门之前击鼓指挥,使百姓加倍勇猛,我不及

他。"桓公说:"管仲曾用箭射中了我的腰钩,使我险些丧命。"鲍叔解释说:"那是为他的主子出力啊。你若赦免他,让他回来,他也会那样为你出力的。"桓公

问:"怎样使他回来呢?"鲍叔说:"得向鲁国提出请求。"桓公说:"施伯是鲁君的谋臣,若知道我将起用管仲,一定不会放还给我的,那可怎么办?"鲍叔回答

说:"派人去向鲁国要求说:'我们国君有个不遵守命令的臣子在贵国,想在群臣面前处死他,所以请交还给我国。'这样鲁国就会把他放还我国了。"

齐桓公就派使臣向鲁国请求,按着鲍叔牙说的做。

鲁庄公向施伯询问这件事,施伯回答说:“这不是想杀他,是想用他治理国家。管仲,是治理天下的有才之士,他所在的国家一定能在天下如愿以偿,让他在齐国,

那必定长期成为鲁国的忧患啊。”鲁庄公问:“那怎么办?”施伯回答说:“杀了管仲然后把尸体交给齐国使臣。”鲁庄公准备杀管仲,齐国的使臣(向庄公)请求

说:“我们的国君想亲眼看着处死他,如果不能把活的管仲在群臣面前杀了示众,还是没达到请求的目的呀,我们请求给我们活的。”于是鲁庄公吩咐捆绑管仲来交

给齐国使臣,齐国使臣领回管仲便离开了鲁国。

鲍叔荐管仲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