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经常的文言文翻译

古文:为者常成的翻译

梁丘据谓晏子曰:“吾至死不及夫子矣!”(1)晏子曰:“婴闻之,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婴非有异于人也,常为而不置(2),常行而不休者(3)。故难及也(4)?”

名句: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晏子春秋》

注释:

(1)梁丘据:齐景公的大臣。(2)置:放弃。(3)休:停止。(4)故:同胡,怎么。

译文:

梁丘据对晏子说:“我到死(恐怕)也赶不上先生啊!”晏子说:“我听说,努力去做的人常常可以成功,不倦前行的人常常可以达到目的地。我并没有比别人特殊的才能,只是经常做个不停,行个不止。您怎么会赶不上(我)呢?”

常见的文言文有译文的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城西南方向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美丽,远望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行走了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流水声,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而下的,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老僧智仙。给它起名字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喝酒,喝一点就醉了,而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名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欣赏山水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是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的。  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散去,云聚拢过来,山里就昏暗了,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间早晚的景象。野花开了,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看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面低落下去,石头裸露出来,是山中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那乐趣也是没有穷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老小小,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游山啊。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酿酒,泉水香甜,酒水清澈,山中的野味野菜,杂乱地摆放在前面,这是太守在举行酒宴。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人得胜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哗的,是众位宾客欢乐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落到山顶,人的影子散乱一地。太守下山回家,宾客跟随着。树林茂密阴蔽,鸟儿到处鸣叫,那是因为是游人离开后鸟儿们在快乐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宾客的快乐为快乐。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人欧阳修。

孟母三迁

(原文)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释文】孟子小时候家离墓地很近,就常常玩办理丧事的游戏,他母亲说:“这不是我可以用来安顿儿子的地方。”于是搬迁到集市旁边,孟子又做学商人卖东西的游戏。他母亲说:“这也不是我可以用来安顿儿子的地方。”又搬家到学堂旁边。于是,孟子就又做些拱让食物的礼仪的游戏,他母亲说:“这里可以用来安顿我的儿子。”他们就在那里住了下来。

孙叔敖杀两头蛇孙叔敖,楚之令尹也,治国有功,楚人誉之。其幼时,尝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曰:“吾闻之:见两头之蛇者死。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母曰:“尔有阴德,神必佑之,毋忧。”孙叔敖是楚国的国相,治理国家有所功劳,楚国的人都赞誉他。他小时候,曾经出门游玩,看见一条两头蛇,就杀了它。回家后哭了。他的母亲问他哭的原因。孙叔敖回答说:“我听说见了两头蛇的人会死,刚刚我看见了它,我恐怕要离开母亲而死了。”母亲问:“蛇现在在哪里?”孙叔敖又回答说:“我害怕别人又见到这条蛇,已经把它杀了并埋了。”母亲说:“你暗中做了好事,神一定会保佑你的,不要担心。” 孟母不欺子孟子少时,东家杀豚,孟子问其母曰:“邻家杀豚何为?”母曰:“欲啖(dan)汝。”其母自悔而言,曰:“吾怀妊(ren)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今世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乃买邻家豚肉以食之。明不欺也孟子小时候,看见邻家杀猪。孟子问他的母亲说:“邻家杀猪干什么?”孟子的母亲说:“想给你吃。”马上母亲就后悔说错了话,自己对自己说:“我怀这个孩子的时候,坐席摆得不端正我不坐,切肉切得不正我不吃,这是胎教。现在孟子刚有知识我就欺骗他,是在教他不诚实!”孟子的母亲就买了邻居家的猪肉来吃,证明她没有欺骗孟子。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孔子向东游行,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离人近,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离人远,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近。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大得像车盖。到了正午就像盘盂,这不是远的东西小而近的东西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很清凉,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东西热而远的东西凉吗?”孔子不能判定。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见多识广呢?”画蛇添足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楚国有个祭祀祖宗的人,赏给来帮忙的门客一壶酒。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几个人喝这壶酒不够,一个人喝这壶酒才有剩余。要求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成的人喝酒。”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他拿起酒壶准备喝酒,就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给蛇画脚!”没等他画完,另一个人的蛇画成了,夺过他的酒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于是就把那壶中的酒喝了下去。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去了那壶酒。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音同“笑”)。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音同“音”)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山海经》

注释

1、曰:叫作

2、发鸠之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

3、拓木:拓树,桑树的一种

4、状:形状

5、乌:乌鸦

6、文首:头上有花纹。文,同“纹”,花纹

7、其鸣自詨:它的叫声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8、是:这

9、炎帝之少女:炎帝的小女儿

10、故:所以

11、湮:填塞

古今异义词

赤足:1.文中指红色的脚。

2.现代汉语中指光脚。

译文

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这其实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文言文经常出翻译的字有哪些 说常用的就可以了

(一)之

1.做代词:

①一般:第三人称的人、事、物

②特殊:

(1)第一人称:君将哀而生之乎

(2)指示代词:表复指,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故为之说

2.做助词:

(1)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2)语气助词:调节音节,无意义。久之,蛇竟死/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填然鼓之

(3)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虽我之死/人之立志/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4)提宾句的标志:何陋之有/今子是之不察

3.做动词:到、往。子将安之

(二)其

1.做代词:

(1)基本:代第三人称人、事、物

(2)特殊:

①指示代词:视其缶/观其坐高堂,骑大马者/视其书

②其中:不能指其一端/公问其故/其贤者使使贤主

2.做语气词:加强反问感叹的语气 其真无马耶/其如土石何/其无后乎

(三)以

1.做介词:

(1)一般情况:把、用、凭、拿、按照

(2)特殊:

①因为

楚人以晏子短/孙膑以此名显天下/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帝不以臣卑鄙/而吾以捕蛇独存/以故东徙/圣人未尝以世之不用而废学问

②相当于“而”:虏太子申以归

③做词组:有以、无以

2.做动词:认为 以五十步笑百步

3.做连词:连接两个动作行为

(1)表示后一动作是前一动作的目的:“来”、“用来”

属予作文以记之/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表示后一动作是前一动作的结果(通常是不好的结果)“以致于”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宜,以塞忠谏之路也

(四)于

1.做介词:

(1)基本情况:到、在、向

(2)表比较:比 苛政猛于虎也

2.表被动:

牵于寒饿/王之兵败于秦晋/吾将见笑于大方之家

(五)为

1.做介词:给、对、向

不足为外人道也/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2.做动词

(1)做、成为

(2)表判断“是”

具为一体/中轩敞者为舱

3.表疑问的语气词:何哭为

4.表被动:其印为予群从所得/不为人所窥者

(六)虽

1.虽然: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吾念之/虽亡淄衣,此吾所自为也

2. 即使: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虽我之死,有子存

焉/鼓虽有名马,祉辱于奴隶人之手/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七)而

1.表并列:黑质而白章/玉质而金色/醉醇脓而饫肥鲜者

2.表顺(承)接:学而时习之

3.表反(转折)接:学而不思则惘

4.表递进:并且 学而不厌

5.表修饰:面山而居/驰然而卧/掉尾而斗/熙熙而乐

(八)则

1.于是、就

2.可是、却:问之,则曰/视其中,则干若败絮

3.那么:然则何为使子

4.表判断: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心之官则思/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九)且

1.将近、将要:年且九十

2.尚且、何况:且焉置土石

3.并且:余悲之,且曰

4.一边……一边:行牧且荛

(十)乃

1.于是、就

2. 可是、却:今乃掉尾而斗

3. 竟然: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 刚、才:当春乃发生

5. 表判断:乃《太公兵法也》/江东领袖孙伯符乃英雄也

6.你:家祭勿忘告乃代翁

(十一)因

1.于是、就

2.顺着: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因势起屋

(十二)然

1.……的样子

2.这样:所以然者何/河东凶亦然/皆然

3.然而: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4.表肯定、赞同:处士笑而然之

(十三)焉

1. 疑问代词:哪里:且焉置土石

2.作兼词,相当于“于之”:惧有伏焉/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3.句末语气助词: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4.代词: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

该文章转自[语文123资源网]:http://www.yuwen123.com/Article/202005/20895.html

经常的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