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佑传文言文翻译
译文:
密佑,他的祖先是密州人,后来渡过淮水定居在庐州。密佑为人刚正坚毅,质朴直爽,多次担任官职到庐州驻札、御前游击中军统领,后来还临时担任江西路副总管。
咸淳十年,密佑以图门宣赞舍人的身份担任江西都统。这年冬天,元朝丞相伯颜率军攻克鄂州,让右丞相阿里海牙留下来驻守此地,自己率领大军继续向东进发。
第二年二月,朱祀孙派遣高世杰去攻取鄂州,阿里海牙带领军队抗击高世杰,并在荆江口俘获高世杰,高世杰所带领的军队完全溃散,有一半人逃入江西。担任江西制置史的黄万石把他们招募在一起,同时招募了宁都、广昌、南剑的一千多个义兵,这些人全部归属密佑统领。
十一月,元兵攻至隆兴,刘槃战败,于是龟缩城内自守。当时黄万石调任官职担任抚州知州,乘机想选跑,又担心密佑不会依从,于是调遣密佑的军队去援助刘槃,同时又告诫他们不要直接与元兵作战。军队还没有到达隆兴,刘槃已经投降,都统夏骥率领自己所属士兵在混乱中突围而出。
不久元军统帅张荣实、吕师夔率领军队逼近抚州,密佑带领军队抗击敌军并进驻贤坪,元军士兵赶来呼喊着:“投降呢?还是抗战呢?”密佑回答:“抗战啊。”率领士兵们突击作战,军队进驻龙马坪,元兵把此地包围了好几层,箭头像下雨一样射来。
密佑告诚所属士兵:“今天是为国战死的日子,如果奋力抗战,或许还有生存的可能。”各位士兵都愤然坚韧,力主抗战。战斗从上午辰时一直打到下午太阳偏西,密佑脸上被箭头射中,拔掉箭头继续作战,身上又中了四箭、被刺中四枪,众多士兵都战死了,只剩下几十个人。
密佑挥动双刀奋力杀敌,突出重围向南撤退,在前行渡过浮桥的时候,骑马踏破了桥板,密佑受困被俘。大家看到密佑十分勇猛,相互告诫不要杀他,用车装着他回到隆兴,元军统领末都说:“是一个壮士。”想让密佑投降,关押了一个多月,最终密佑还是没有屈服。密佑曾痛骂黄万石是卖国小人,使自己的报国志向不能够得到施展。
宋都命令刘槃、吕师夔坐在城楼上,邀请密佑到楼下入座,把金符赠送给他,并且许诺让他担任宫职,但密佑都不接受,还在言语上责骂刘槃、吕师夔,而且说话毫不客气。
宋都又让密佑的儿子来劝降他,说:“父亲死了,孩儿怎么办?”密佑怒斥儿子:“你在集市上乞讨,只要说是密都统的儿子,又有谁不会怜惜关照呢。”于是慨然解开衣服接受刑法处置,慷慨赴死。周围看到的人都为之动容。
原文:
密佑,其先密州人,后渡淮居庐州。佑为人刚毅质直,累官至庐州驻札、御前游击中军统领,改权江西路副总管。
咸淳十年,以阁门宣赞舍人为江西都统。是冬,大元丞相伯颜下鄂州,留右丞阿里海牙守之,而将大兵东下。明年二月,朱祀孙遣高世杰取鄂州,阿里海牙以兵逆击,执世杰荆江口,兵尽溃,半入江西。
江西制置黄万石招集之,且募宁都、广昌、南剑义兵千余人,尽以属佑。十一月,大兵至隆兴,刘盘兵败,乃婴城自守。万石时移治抚州,将遁,惧佑不从,乃调佑兵援盘,且戒以勿战。未至隆兴,盘已降,都统夏骥率所部兵溃围出。
已而元帅张荣实、吕师夔提兵逼抚州,佑率众逆之进贤坪,兵来呼曰:“降者乎?斗者乎?”佑曰:“斗者也。”麾其兵突战,进至龙马坪,大兵围之数重,矢下如雨。
佑告其部曰:“今日死日也,若力战,或有生理。”众咸愤厉。自辰战至日昃,佑面中矢,拔之复战,又身被四矢三枪,众皆死,仅余数十人。佑乃挥双刀斫围南走,前渡桥,马踏板断,遂被执。众见其勇,戒勿杀,舆归隆兴。
元帅宋都曰:“壮士也。”欲降之,系之月余,终不屈。尝骂万石为卖国小人,使我志不得伸。宋都命刘盘、吕师夔坐城楼,引佑楼下,以金符遗之,许以官,佑不受,语侵般、师夔,益不逊。
又令佑子说之曰:“父死,子安之?”佑斥曰:“汝行乞于市,第云密都统子,谁不怜汝也。”怡然自解其衣请刑,遂死。观者皆泣下。
扩展资料:
文章选自《宋史》
《宋史》中《本纪》四十七卷,《志》一百六十二卷,《表》三十二卷,《列传》二百五十五卷,共四百九十六卷,是中国二十四史中最庞大的一部史书。
《宋史》卷帙浩繁,共两千多人的列传,比《旧唐书》列传多出一倍,《周三臣传》将韩通、李筠、李重进同列,横跨五代至宋初,弥补过去新旧五代史之不足。
《志》共有十五志(天文、五行、律历、地理、河渠、礼、乐、仪卫、舆服、选举、职官、食货、兵、刑、艺文),约占全书三分之一,仅次于《列传》,份量在二十四史中也是很大的,《职官志》详细地记述了宋朝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僚机构的组织情况,《食货志》、《兵志》亦编得好,叙述之详,为二十四史中所仅见。
《食货志》十四卷,相当于《旧唐书·食货志》的七倍。
根据宋朝的情况,《宋史》还有《奸臣》四卷、《叛臣》三卷,为蔡京、黄潜善、秦桧、张邦昌、刘豫等所作的传记;另有《道学》四卷,为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等道学人物所作的传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密佑
宋史·密佑传
出处:《宋史·列传第二百一十 忠义六》
原文:
密佑,其先密州人,后渡淮居庐州。佑为人刚毅质直,累官至庐州驻礼、御前游击中军统领,改权江西路副总管。
咸淳十年,以阁门宣赞舍人为江西都统。是冬,大元丞相伯颜下鄂州,留右丞阿里海牙守之,而将大兵东下。
明年二月,朱祀孙遣高世杰取鄂州,阿里海牙以兵逆击,执世杰荆江口,兵尽溃,半入江西。
江西制置黄万石招集之,且募宁都、广昌、南剑义兵千余人,尽以属佑。十一月,大兵至隆兴,刘槃兵败,乃婴城自守。
万石时移治抚州,将遁,惧佑不从,乃调佑兵援槃,且戒以勿战。未至隆兴槃已降,都统夏骥率所部兵溃围出。
已而元帅张荣实、吕师夔提兵逼抚州,佑率众逆之进贤坪,兵来呼曰:“降者乎?斗者乎?”佑曰:“斗者也。”麾其兵突战,进至龙马坪,大兵围之数重,矢下如雨。
佑告其部曰:“今日死日也,若力战,或有生理。”众成愤厉。
自辰战至日昃,佑面中矢,拔之复战,又身被四矢三枪,众皆死,仅余数十人。佑乃挥双刀斫围南走,前渡桥,马踏板断,遂被执。
众见其勇,戒勿杀,舆归隆兴。元帅宋都曰:“壮士也。”欲降之,系之月余,终不屈。尝骂万石为卖国小人,使我志不得伸。
宋都命刘槃吕师夔坐城楼,引佑楼下,以金符遗之,许以官,佑不受,语侵槃、师夔,益不逊。
又令佑子说之曰:“父死,子安之?“佑斥曰:“汝行乞于市,第云密都统子,谁不怜汝也。”怡然自解其衣请刑,遂死。观者皆泣下。
译文:
密佑,他的祖先是密州人,后来渡过淮水定居在庐州。密佑为人刚正坚毅,质朴直爽,多次担任官职到庐州驻札、御前游击中军统领,后来还临时担任江西路副总管。
咸淳十年,密佑以图门宣赞舍人的身份担任江西都统。这年冬天,元朝丞相伯颜率军攻克鄂州,让右丞相阿里海牙留下来驻守此地,自己率领大军继续向东进发。
第二年二月,朱祀孙派遣高世杰去攻取鄂州,阿里海牙带领军队抗击高世杰,并在荆江口俘获高世杰,高世杰所带领的军队完全溃散,有一半人逃入江西。
担任江西制置史的黄万石把他们招募在一起,同时招募了宁都、广昌、南剑的一千多个义兵,这些人全部归属密佑统领。十一月,元兵攻至隆兴,刘槃战败,于是龟缩城内自守。
当时黄万石调任官职担任抚州知州,乘机想选跑,又担心密佑不会依从,于是调遣密佑的军队去援助刘槃,同时又告诫他们不要直接与元兵作战。军队还没有到达隆兴,刘槃已经投降,都统夏骥率领自己所属士兵在混乱中突围而出。
不久元军统帅张荣实、吕师夔率领军队逼近抚州,密佑带领军队抗击敌军并进驻贤坪,元军士兵赶来呼喊着:“投降呢?还是抗战呢?”密佑回答:“抗战啊。”率领士兵们突击作战,军队进驻龙马坪,元兵把此地包围了好几层,箭头像下雨一样射来。
密佑告诚所属士兵:“今天是为国战死的日子,如果奋力抗战,或许还有生存的可能。”各位士兵都愤然坚韧,力主抗战。
战斗从上午辰时一直打到下午太阳偏西,密佑脸上被箭头射中,拔掉箭头继续作战,身上又中了四箭、被刺中四枪,众多士兵都战死了,只剩下几十个人。密佑挥动双刀奋力杀敌,突出重围向南撤退,在前行渡过浮桥的时候,骑马踏破了桥板,密佑受困被俘。
大家看到密佑十分勇猛,相互告诫不要杀他,用车装着他回到隆兴,元军统领末都说:“是一个壮士。”想让密佑投降,关押了一个多月,最终密佑还是没有屈服。密佑曾痛骂黄万石是卖国小人,使自己的报国志向不能够得到施展。
宋都命令刘槃、吕师夔坐在城楼上,邀请密佑到楼下入座,把金符赠送给他,并且许诺让他担任宫职,但密佑都不接受,还在言语上责骂刘槃、吕师夔,而且说话毫不客气。
宋都又让密佑的儿子来劝降他,说:“父亲死了,孩儿怎么办?”密佑怒斥儿子:“你在集市上乞讨,只要说是密都统的儿子,又有谁不会怜惜关照呢。”于是慨然解开衣服接受刑法处置,慷慨赴死。周围看到的人都为之动容。
扩展资料:
《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
《宋史》共两千多人的列传,比《旧唐书》列传多出一倍,《周三臣传》将韩通、李筠、李重进同列,横跨五代至宋初,弥补过去新旧五代史之不足。
《宋史》中《本纪》四十七卷,《志》一百六十二卷,《表》三十二卷,《列传》二百五十五卷,共四百九十六卷,是中国二十四史中最庞大的一部史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宋史
先 上原文
密佑传(宋史)
编辑
密佑,其先密州人,后渡淮居。佑为人刚毅质直,累官至庐州驻札、御前游击中军统领,改权江西路副总管。
咸淳十年,以阁门宣赞舍人为江西都统。是冬,大元丞相伯颜下鄂州,留右丞阿里海牙守之,而将大兵东下。明年二月,朱祀孙遣高世杰取鄂州,阿里海牙以兵逆击,执世杰荆江口,兵尽溃,半入江西。江西制置黄万石招集之,且募宁都、广昌、南剑义兵千余人,尽以属佑。十一月,大兵至隆兴,刘盘兵败,乃婴城自守。万石时移治抚州,将遁,惧佑不从,乃调佑兵援盘,且戒以勿战。未至隆兴,盘已降,都统夏骥率所部兵溃围出。
已而元帅张荣实、吕师夔提兵逼抚州,佑率众逆之进贤坪,兵来呼曰:“降者乎?斗者乎?”佑曰:“斗者也。”麾其兵突战,进至龙马坪,大兵围之数重,矢下如雨。佑告其部曰:“今日死日也,若力战,或有生理。”众咸愤厉。自辰战至日昃,佑面中矢,拔之复战,又身被四矢三枪,众皆死,仅余数十人。佑乃挥双刀斫围南走,前渡桥,马踏板断,遂被执。众见其勇,戒勿杀,舆归隆兴。元帅宋都曰:“壮士也。”欲降之,系之月余,终不屈。尝骂万石为卖国小人,使我志不得伸。宋都命刘盘、吕师夔坐城楼,引佑楼下,以金符遗之,许以官,佑不受,语侵般、师夔,益不逊。又令佑子说之曰:“父死,子安之?”佑斥曰:“汝
行乞于市,第云密都统子,谁不怜汝也。”怡然自解其衣请刑,遂死。观者皆泣下。
韦世康传文言文翻译
括号内为译文:
韦世康,京兆杜陵人也,世为关右著姓。(韦世康,京兆杜陵人,韦家世世代代都是关内的大姓。)幼而沉敏,有器度。(世康小时即沉稳敏捷,有器度。)年十岁,州辟主簿。(十岁,州里任他为主簿。)在魏,弱冠为直寝,封汉安县公,尚周文帝女襄乐公主,授仪同三司。(在北魏,他二十岁左右,即在皇宫值班,封为汉安县公,娶周文帝之女襄乐公主,授为仪同三司。)后仕周,自典祠下大夫历沔、硖二州刺史。从武帝平齐,授司州总管长史。(后仕北周,从任典祠下大夫,历任沔州、硖州刺史。随周武帝平安北齐,授为司州总管长史。)于时东夏初定,百姓未安,世康绥抚之,士民胥悦。(那时东夏刚平定,百姓尚未安定下来,韦世康安抚他们,士民都很高兴。)岁馀,入为民部中大夫,进位上开府,转司会中大夫。(一年多后,回京任民部中大夫,升任上开府,转任司会中大夫。)
尉迥之作乱也,高祖忧之,谓世康曰:(尉迟迥造反时,担任北周丞相的隋高祖很担忧,对韦世康说:)“汾、绛旧是周、齐分界,因此乱阶,恐生摇动。 (“汾州、绛州过去是北周、北齐的分界线,那里发生暴乱,恐怕动摇国家。)今以委公,善为吾守。” (现在我把那里委托给你,请你好好给我守住。”)因授绛州刺史,以雅望镇之,阖境清肃。(因此让他当绛州刺史,凭他的威望镇守,全境安宁。)
在任数年,有惠政,奏课连最,擢为礼部尚书。(他在任几年,有仁政惠风,赋税也连年交得最多,被提升为礼部尚书。)世康寡嗜欲,不慕贵势,未尝以位望矜物。(世康清心寡欲,不慕权贵,未曾因自己地位、威望高而看不起他人。)闻人之善,若己有之,亦不显人过咎,以求名誉。(听说人家有长处,就像自己有那样高兴,也不显示人家的过失,以求取名誉。)寻进爵上庸郡公,加邑至二千五百户。(不久晋爵为上庸郡公,增加食邑到二千五百户。)其年转吏部尚书,馀官如故。(这年转任吏部尚书,其他官职依旧。)四年,丁母忧去职。(开皇四年(584),因母丧离职。)未期,起令视事。(不到一年,朝廷要他复职管事。)世康固请,乞终私制,上不许。(世康坚决请求皇上下制让他退休,皇上不同意。)世康之在吏部,选用平允,请托不行。(世康在吏部时,选人任官公平,请求、托人之事行不通。)开皇七年,将事江南,议重方镇,拜襄州刺史。(开皇七年,将到江南任职,当时朝中议论,要重视方镇,于是授他襄州刺史。)坐事免。(因牵连他事被免官。)未几,授安州总管,寻迁为信州总管。(不久,授他为安州总管,后又迁任信州总管。)十三年,入朝,复拜吏部尚书。(开皇十三年,回京入朝,重授他为吏部尚书。)前后十余年间,多所进拔,朝廷称为廉平。(前后十几年间,他多有奖掖后进之事,朝廷称他廉洁、公平。)尝因休暇,谓子弟曰:(他曾在休闲时,对子弟们说:)“吾闻功遂身退,古人常道。 (“我听说,功成身退,这是古人的常道。)今年将耳顺,志在悬车,汝辈以为云何?”( 现在我年龄快到六十,我想辞去官职,回家闲居,你们认为怎样?”)子福嗣答曰:(他儿子韦福嗣回答说:)“大人澡身浴德,名立官成,盈满之诚,先哲所重。“(大人修身养德,名立官成,防止盈满的告诫,这是先哲所重视的。)欲追踪二疏,伏奉尊命。”( 您想学习二疏,那就按您的意思办吧。”)后因侍宴,世康再拜陈让曰:(后来因侍奉皇上饮宴,韦世康又请求辞职,他说:)“臣无尺寸之功,位亚台铉。(“我无尺寸之功,但地位却仅在宰相之下。)今犬马齿濆,不益明时,恐先朝露,无以塞责。(现在我已年老,对这个圣明的时代没有什么作用,恐怕先于朝露早早死去,无法对朝廷作交待。)愿乞骸骨,退避贤能。” (我想请求退休,以让贤士出头。”)上曰:(皇上说:)“朕夙夜庶几,求贤若渴,冀与公共治天下,以致太平。(“我日思夜想,求贤若渴,想和你共治天下,以求太平。)今之所请,深乖本望,纵令筋骨衰谢,犹屈公卧治一隅。”(你今天的请求,与我的本意完全不符。即使你筋骨衰老,我仍想委屈你,让你睡着治理一方。”)于是出拜荆州总管。(于是让他出京任荆州总管。)世康为政简静,百姓爱悦,合境无讼。(世康为政清静简单,老百姓很喜欢,全境均无诉讼。)十七年,卒于州,时年六十七。(开皇十七年,在荆州去世,时年六十七岁。)上闻而痛惜之,赠赙甚厚。(皇上听到消息,深感痛惜,赠送了很多财物。)赠大将军,谥曰文。(追赠大将军名号,谥号叫做“文”。)
韦世康,京兆杜陵人也,世为关右著姓。(韦世康,京兆杜陵人,韦家世世代代都是关内的大姓。)幼而沉敏,有器度。(世康小时即沉稳敏捷,有器度。)年十岁,州辟主簿。(十岁,州里任他为主簿。)在魏,弱冠为直寝,封汉安县公,尚周文帝女襄乐公主,授仪同三司。(在北魏,他二十岁左右,即在皇宫值班,封为汉安县公,娶周文帝之女襄乐公主,授为仪同三司。)后仕周,自典祠下大夫历沔、硖二州刺史。从武帝平齐,授司州总管长史。(后仕北周,从任典祠下大夫,历任沔州、硖州刺史。随周武帝平安北齐,授为司州总管长史。)于时东夏初定,百姓未安,世康绥抚之,士民胥悦。(那时东夏刚平定,百姓尚未安定下来,韦世康安抚他们,士民都很高兴。)岁馀,入为民部中大夫,进位上开府,转司会中大夫。(一年多后,回京任民部中大夫,升任上开府,转任司会中大夫。)
尉迥之作乱也,高祖忧之,谓世康曰:(尉迟迥造反时,担任北周丞相的隋高祖很担忧,对韦世康说:)“汾、绛旧是周、齐分界,因此乱阶,恐生摇动。 (“汾州、绛州过去是北周、北齐的分界线,那里发生暴乱,恐怕动摇国家。)今以委公,善为吾守。” (现在我把那里委托给你,请你好好给我守住。”)因授绛州刺史,以雅望镇之,阖境清肃。(因此让他当绛州刺史,凭他的威望镇守,全境安宁。)
在任数年,有惠政,奏课连最,擢为礼部尚书。(他在任几年,有仁政惠风,赋税也连年交得最多,被提升为礼部尚书。)世康寡嗜欲,不慕贵势,未尝以位望矜物。(世康清心寡欲,不慕权贵,未曾因自己地位、威望高而看不起他人。)闻人之善,若己有之,亦不显人过咎,以求名誉。(听说人家有长处,就像自己有那样高兴,也不显示人家的过失,以求取名誉。)寻进爵上庸郡公,加邑至二千五百户。(不久晋爵为上庸郡公,增加食邑到二千五百户。)其年转吏部尚书,馀官如故。(这年转任吏部尚书,其他官职依旧。)四年,丁母忧去职。(开皇四年(584),因母丧离职。)未期,起令视事。(不到一年,朝廷要他复职管事。)世康固请,乞终私制,上不许。(世康坚决请求皇上下制让他退休,皇上不同意。)世康之在吏部,选用平允,请托不行。(世康在吏部时,选人任官公平,请求、托人之事行不通。)开皇七年,将事江南,议重方镇,拜襄州刺史。(开皇七年,将到江南任职,当时朝中议论,要重视方镇,于是授他襄州刺史。)坐事免。(因牵连他事被免官。)未几,授安州总管,寻迁为信州总管。(不久,授他为安州总管,后又迁任信州总管。)十三年,入朝,复拜吏部尚书。(开皇十三年,回京入朝,重授他为吏部尚书。)前后十余年间,多所进拔,朝廷称为廉平。(前后十几年间,他多有奖掖后进之事,朝廷称他廉洁、公平。)尝因休暇,谓子弟曰:(他曾在休闲时,对子弟们说:)“吾闻功遂身退,古人常道。 (“我听说,功成身退,这是古人的常道。)今年将耳顺,志在悬车,汝辈以为云何?”( 现在我年龄快到六十,我想辞去官职,回家闲居,你们认为怎样?”)子福嗣答曰:(他儿子韦福嗣回答说:)“大人澡身浴德,名立官成,盈满之诚,先哲所重。“(大人修身养德,名立官成,防止盈满的告诫,这是先哲所重视的。)欲追踪二疏,伏奉尊命。”( 您想学习二疏,那就按您的意思办吧。”)后因侍宴,世康再拜陈让曰:(后来因侍奉皇上饮宴,韦世康又请求辞职,他说:)“臣无尺寸之功,位亚台铉。(“我无尺寸之功,但地位却仅在宰相之下。)今犬马齿濆,不益明时,恐先朝露,无以塞责。(现在我已年老,对这个圣明的时代没有什么作用,恐怕先于朝露早早死去,无法对朝廷作交待。)愿乞骸骨,退避贤能。” (我想请求退休,以让贤士出头。”)上曰:(皇上说:)“朕夙夜庶几,求贤若渴,冀与公共治天下,以致太平。(“我日思夜想,求贤若渴,想和你共治天下,以求太平。)今之所请,深乖本望,纵令筋骨衰谢,犹屈公卧治一隅。”(你今天的请求,与我的本意完全不符。即使你筋骨衰老,我仍想委屈你,让你睡着治理一方。”)于是出拜荆州总管。(于是让他出京任荆州总管。)世康为政简静,百姓爱悦,合境无讼。(世康为政清静简单,老百姓很喜欢,全境均无诉讼。)十七年,卒于州,时年六十七。(开皇十七年,在荆州去世,时年六十七岁。)上闻而痛惜之,赠赙甚厚。(皇上听到消息,深感痛惜,赠送了很多财物。)赠大将军,谥曰文。(追赠大将军名号,谥号叫做“文”。)
韦世康,京兆杜陵人也,世为关右著姓。韦世康,京兆杜陵人,韦家世世代代都是关内的大姓。幼而沉敏,有器度。世康小时即沉稳敏捷,有器度。年十岁, 州辟主簿。十岁,州里任他为主簿。在魏,弱冠为直寝①,封汉安县公,尚周文帝女襄乐公主,授仪同三司。在北魏,他二十岁左右,即在皇宫值班,封为汉安县 公,娶周文帝之女襄乐公主,授为仪同三司。后仕周,自典祠下大夫历沔、硖二州刺史。从武帝平齐,授司州总管长史。后仕北周,从任典祠下大夫,历任沔州、硖 州刺史。随周武帝平安北齐,授为司州总管长史。于时东夏初定,百姓未安,世康绥抚之,士民胥悦。那时东夏刚平定,百姓尚未安定下来,韦世康安抚他们,士民 都很高兴。岁馀,入为民部中大夫,进位上开府,转司会中大夫。一年多后,回京任民部中大夫,升任上开府,转任司会中大夫。
尉迥之作乱也,高祖忧之,谓世康曰:尉迟迥造反时,担任北周丞相的隋高祖很担忧,对韦世康说:“汾、绛旧是周、齐分界,因此乱阶,恐生摇动。 “汾州、绛州过去是北周、北齐的分界线,那里发生暴乱,恐怕动摇国家。今以委公,善为吾守。” 现在我把那里委托给你,请你好好给我守住。”因授绛州刺史,以雅望镇之,阖境清肃。因此让他当绛州刺史,凭他的威望镇守,全境安宁。
在任数年,有惠政,奏课连最,擢为礼部尚书。他在任几年,有仁政惠风,赋税也连年交得最多,被提升为礼部尚书。世康寡嗜欲,不慕贵势,未尝以位望矜 物。世康清心寡欲,不慕权贵,未曾因自己地位、威望高而看不起他人。闻人之善,若己有之,亦不显人过咎,以求名誉。听说人家有长处,就像自己有那样高兴, 也不显示人家的过失,以求取名誉。寻进爵上庸郡公,加邑至二千五百户。不久晋爵为上庸郡公,增加食邑到二千五百户。其年转吏部尚书,馀官如故。这年转任吏 部尚书,其他官职依旧。四年,丁母忧去职。开皇四年(584),因母丧离职。未期,起令视事。不到一年,朝廷要他复职管事。世康固请,乞终私制,上不许。 世康坚决请求皇上下制让他退休,皇上不同意。世康之在吏部,选用平允,请托不行。世康在吏部时,选人任官公平,请求、托人之事行不通。开皇七年,将事江 南,议重方镇,拜襄州刺史。开皇七年,将到江南任职,当时朝中议论,要重视方镇,于是授他襄州刺史。坐事免。因牵连他事被免官。未几,授安州总管,寻迁为 信州总管。不久,授他为安州总管,后又迁任信州总管。十三年,入朝,复拜吏部尚书。开皇十三年,回京入朝,重授他为吏部尚书。前后十余年间,多所进拔,朝 廷称为廉平。前后十几年间,他多有奖掖后进之事,朝廷称他廉洁、公平。尝因休暇,谓子弟曰:他曾在休闲时,对子弟们说:“吾闻功遂身退,古人常道。 “我听说,功成身退,这是古人的常道。今年将耳顺,志在悬车,汝辈以为云何?” 现在我年龄快到六十,我想辞去官职,回家闲居,你们认为怎样?”子福嗣答曰:他儿子韦福嗣回答说:“大人澡身浴德,名立官成,盈满之诚,先哲所重。“大人 修身养德,名立官成,防止盈满的告诫,这是先哲所重视的。欲追踪二疏②,伏奉尊命。” 您想学习二疏,那就按您的意思办吧。”后因侍宴,世康再拜陈让曰:后来因侍奉皇上饮宴,韦世康又请求辞职,他说:““臣无尺寸之功,位亚台铉③。我无尺寸 之功,但地位却仅在宰相之下。今犬马齿濆,不益明时,恐先朝露,无以塞责。现在我已年老,对这个圣明的时代没有什么作用,恐怕先于朝露早早死去,无法对朝 廷作交待。愿乞骸骨,退避贤能。” 我想请求退休,以让贤士出头。”上曰:皇上说:““朕夙夜庶几,求贤若渴,冀与公共治天下,以致太平。我日思夜想,求贤若渴,想和你共治天下,以求太平。 今之所请,深乖本望,纵令筋骨衰谢,犹屈公卧治一隅。”你今天的请求,与我的本意完全不符。即使你筋骨衰老,我仍想委屈你,让你睡着治理一方。”于是出拜 荆州总管。于是让他出京任荆州总管。世康为政简静,百姓爱悦,合境无讼。世康为政清静简单,老百姓很喜欢,全境均无诉讼。十七年,卒于州,时年六十七。开 皇十七年,在荆州去世,时年六十七岁。上闻而痛惜之,赠赙甚厚。皇上听到消息,深感痛惜,赠送了很多财物。赠大将军,谥曰文。追赠大将军名号,谥号叫做 “文”。
(节选自《隋书•韦世康传》,有删改)
注①直寝:在皇宫值班。②二疏:指汉朝两位主动辞官的叔侄疏广与疏受。③台铉:宰辅重臣。
文言文《张宗琏传》的原文和翻译
原文:
张宗琏,字重器,吉水人。永乐二年进士。改庶吉士,授刑部主事,录囚广东。仁宗即位,擢左中允。会诏朝臣举所知,礼部郎中况钟以宗琏名上。帝问少傅杨士奇曰:“人皆举外吏,钟举京官,何也?”对曰:“宗琏贤,臣与侍读学士王直将举之,不意为钟所先耳。”帝喜,曰:“钟能知宗琏,亦贤矣。”由是知钟,而擢宗琏南京大理丞。宣德元年,诏遣吏部侍郎黄宗载等十五人出厘各省军籍,宗琏往福建。明年坐奏事忤旨,谪常州同知。朝遣御史李立理江南军籍,檄宗琏自随。立受黠军词,多逮平民实伍,宗琏数争之。立怒,宗琏辄卧地乞杖,曰“请代百姓死”,免株累甚众。初,宗琏使广东,务廉恕。至是见立暴横,心积不平,疽废背卒。常州民白衣送丧者千余人,为建祠君山。宗琏莅郡,不携妻子,病亟召医,室无灯烛。童子从外索取油一盂入,宗琏立却之,其清峻如此。
翻译:
张宗琏,字重器,吉水人。永乐二年进士,初为庶吉士,后授刑部主事,负责审察广东囚犯的罪状。仁宗即位,升左中允。皇帝令朝臣荐举所知贤才以备任用,礼部郎中况钟荐举宗琏。仁宗问少傅杨士奇:“别人都举荐外官,而钟举荐京官,何故?”士奇回答道:“宗琏是个贤才,臣与侍读学士王直正准备荐举,不料况钟先行一步。”帝高兴地说:“钟能知宗琏,也是个贤才。”于是提升宗琏为南京大理丞。宣德元年,朝廷令吏部侍郎黄宗载等十五人至各省订正军籍,宗琏被派往福建。第二年因奏事有违皇帝旨意,而贬为常州同知。朝廷遣御史李立去整理江南军籍,令宗琏随从。李立听信一些狡猾军人的话,多强制平民充实军队,宗琏多次反对,立怒,宗琏立即匍伏地下请求鞭打,愿代百姓而死,以免株连众人。宗琏原出使广东时,就十分廉洁,对人宽恕,现看到李立横暴,内心不平,激愤攻心,终于病逝。常州百姓千余人穿着白衣送葬,为他建祠于君山。张宗琏在常州为官,不带妻室儿女,病重请医时,室内连灯也没有。书童从外面要了一盂油来点灯,宗琏令他立即退还,其清贫如此。
张宗琏(1374年-1427年),字重器,江西吉水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永乐二年,其中进士二甲第五十五名,后累任至南京大理寺丞。后贬为常州同知。当时明廷派遣李立治理江南军籍,后擅自逮捕平民,张宗琏与之相争,使大量平民幸免。后因背部生疮而死,葬时有上千名常州百姓衣著白衣送葬。
原文:
张宗琏,字重器,吉水人。永乐二年进士。改庶吉士,授刑部主事,录囚广东。仁宗即位,擢左中允。会诏朝臣举所知,礼部郎中况钟以宗琏名上。帝问少傅杨士奇曰:“人皆举外吏,钟举京官,何也?”对曰:“宗琏贤,臣与侍读学士王直将举之,不意为钟所先耳。”帝喜,曰:“钟能知宗琏,亦贤矣。”由是知钟,而擢宗琏南京大理丞。宣德元年,诏遣吏部侍郎黄宗载等十五人出厘各省军籍,宗琏往福建。明年坐奏事忤旨,谪常州同知。朝遣御史李立理江南军籍,檄宗琏自随。立受黠军词,多逮平民实伍,宗琏数争之。立怒,宗琏辄卧地乞杖,曰“请代百姓死”,免株累甚众。初,宗琏使广东,务廉恕。至是见立暴横,心积不平,疽废背卒。常州民白衣送丧者千余人,为建祠君山。宗琏莅郡,不携妻子,病亟召医,室无灯烛。童子从外索取油一盂入,宗琏立却之,其清峻如此。
翻译:
张宗琏,字重器,吉水人。永乐二年进士,初为庶吉士,后授刑部主事,负责审察广东囚犯的罪状。仁宗即位,升左中允。皇帝令朝臣荐举所知贤才以备任用,礼部郎中况钟荐举宗琏。仁宗问少傅杨士奇:“别人都举荐外官,而钟举荐京官,何故?”士奇回答道:“宗琏是个贤才,臣与侍读学士王直正准备荐举,不料况钟先行一步。”帝高兴地说:“钟能知宗琏,也是个贤才。”于是提升宗琏为南京大理丞。
宣德元年,朝廷令吏部侍郎黄宗载等十五人至各省订正军籍,宗琏被派往福建。第二年因奏事有违皇帝旨意,而贬为常州同知。朝廷遣御史李立去整理江南军籍,令宗琏随从。李立听信一些狡猾军人的话,多强制平民充实军队,宗琏多次反对,立怒,宗琏立即匍伏地下请求鞭打,愿代百姓而死,以免株连众人。宗琏原出使广东时,就十分廉洁,对人宽恕,现看到李立横暴,内心不平,激愤攻心,终于病逝。常州百姓千余人穿着白衣送葬,为他建祠于君山。
张宗琏在常州为官,不带妻室儿女,病重请医时,室内连灯也没有。书童从外面要了一盂油来点灯,宗琏令他立即退还,其清贫如此。
张宗琏简介:张宗琏(1374年-1427年),字重器,江西吉水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永乐二年,其中进士二甲第五十五名,后累任至南京大理寺丞。后贬为常州同知。当时明廷派遣李立治理江南军籍,后擅自逮捕平民,张宗琏与之相争,使大量平民幸免。后因背部生疮而死,葬时有上千名常州百姓衣著白衣送葬。
羊玄保传 文言文翻译
羊玄保传 文言文翻译如下:
羊玄保,泰山南城人。祖父羊楷,是晋朝的尚书都官郎。父亲羊绥,是中书侍郎。
羊玄保开始担任宋武帝的镇军参军,少帝景平年间(423~424),逐步升迁为司徒右长史。卫将军王弘对他十分器重,曾对左长史庾登之、吏部尚书王准之说:“你们二位贤士聪明俊朗,很多东西可以会悟通达,然而宽弘美好的声望,自然应当共同推重羊君。”不久,入朝担任黄门侍郎。
羊玄保善于下棋,品第居第三。文帝也好下棋,和他用郡官做赌注,结果羊玄保战胜,所以便让他补任了宣城太守。在此以前刘式之为宣城订立了官吏对付叛逃的政策,一个人如果不能抓到,就以公文通知伍、里的官吏扭送州郡的有关部门,能抓到此人的人赏官位二级。羊玄保认为这样做很不恰当,议论道:“臣探讨叛逃的缘由,都是出于极端的逼迫。现在订立了特殊的政策,对于现实十分苛苦。又考虑这个政策仅只是在一个地区实施,如果它是正确的,则应该与天下统一起来;如果它是不正确的,那就也不应该在一个郡中单独实行。”从此诏令停止那项政策。
他曾历任丹阳尹、会稽太守、太常、吴郡太守。文帝因为羊玄保廉洁朴素没有贪欲,所以频频地安排他在名郡任职。为政虽然没有特殊的治绩,而离开以后通常一定被人思念。他不经营钱财利益,家产俭省微薄。文帝曾经说:“一个人做官不仅必须要有才干,也必须要有运气。每次有了好的官位出缺,我不曾不先想起羊玄保。”元凶劭弑君自立,让他做吏部尚书,兼任国子祭酒。到了孝武帝入京讨伐,朝中人士大多向南逃走,刘劭把官员们全部召集过来,横握钢刀愤怒地说:“你们都可以走了。”大家都很害怕,没有人敢说话。羊玄保面不改色,慢慢地说道:“臣愿意以死报效朝廷。”刘劭因此而缓和下来。
孝武帝即位,任命他为金紫光禄大夫,以谨慎恭敬受到重视。大明五年(461),升任散骑常侍、特进。羊玄保从少年到老年,对祭奠非常谨慎,四季的珍奇新鲜出产,凡是没有经过祭献的,自己决不先尝。死后,追加谥号为定子。
他的儿子羊戎少年有才气,但却人品轻薄,行为很不检点,说话好用双声。江夏王刘义恭曾经设斋,让羊戎放好座位,过了一会儿江夏王出去了,因为座位太窄,他便自己把它拉宽。羊戎说:“官家狭窄,令人讨厌,要再加宽八分。”江夏王笑着说:“卿哪里是只善于双声,乃是一位善辩之士哩。”文帝好与羊玄保下棋,有一次一个宫使前来,羊玄保说:“今天皇上为什么要召见我?”羊戎说:“金沟清浅,铜池碧波,光景美好,该是下棋。”羊玄保常常嫌他轻狂,说“这孩子一定会毁掉我家”。羊戎官居通直郎,因为与王僧达一道毁谤当朝政治,被赐命自杀。死后,孝武帝引见羊玄保,羊玄保谢罪说:“臣没有金日石单的明察,因此辜负了皇上。”皇上很赞美他的话。羊戎有两个弟弟,文帝一起赐名叫羊咸、羊粲,对羊玄保说:“希望能让你的两个儿子有正始时代的林下余风。”
羊玄保善于下棋,而何尚之也极爱这种游戏。吴郡的褚胤七岁时便进入了高品级,等他长大,为当时的冠军。褚胤的父亲褚荣期与臧质一同叛逆,褚胤应当随从杀死。何尚之坚持请求说:“褚胤下棋的高妙,超过古代,冠于当今。魏韬违犯了法令,因为才高而获赦免,父亲被杀儿子宽大处理,这种例子很多。特请给予他一个活命,使一种奇异的技艺不致断绝。”结果没有得到批准,当时的人对此十分惋惜。
巜赵延寿传》文言文翻译
赵延寿,本姓刘,恒山人。父赵亢阝,县县令。梁开平初,沧州节度使刘守文攻陷县,其稗将赵德钧俘获延寿,养为己子。延寿少时容貌俊美,喜读经史典籍。唐明
宗先是将女儿嫁给他,待到即位,封其女为兴平公主,拜延寿为驸马都尉、枢密使。明宗子李从荣自恃权势,专横跋扈,内外官员无不震恐,延寿请求补为京外官避
祸,便出为宣武军节度使。清泰(934~936)初,加鲁国公,再次出任枢密使,镇许州。石敬瑭自太原发兵,唐派张敬达前往讨伐。适逢敬达败退,守晋安
寨,延寿与德钧前往援救,听得晋安已破,逃至团柏峪。太宗追及之,延寿与他父亲一同投降。
次年(937),德钧卒,以延寿为幽州节度使,封燕王。待到改幽州为南京,迁之为留守,总理山南事务。天显末(938),因延寿妻在晋,诏令取回。从这以后更加振奋昂扬,一心思报皇上之恩。会同
(938~947)初,皇上幸其府第,加政事令。六年(943)冬,晋人背叛盟约,皇上亲征,延寿为先锋,攻下贝州,授魏、博等州节度使,封魏王。败晋军
于南乐,俘获其将赛项羽。驻军元城,晋将李守贞、高行周率兵来迎战,破之。至顿丘,遭遇大暴雨,皇上想班师。延寿上谏说:“晋军屯驻于河滨,不敢出战,如
果径直进入澶州,夺占其桥,则平晋不在话下了。”皇上觉得有理。适逢晋军先回澶州,高行周到了析城,延寿率轻兵迎战;皇上亲统骑兵冲击其阵角,敌人于是溃
败。大军回,留延寿攻战掠地于贝、冀、深三州。
八年(945),再伐晋,晋主派延寿族人赵行实带着书信招他回晋。当时晋军坚守壁垒不
出战,延寿骗他们说:“我身陷胡虏虽久,岂能忘了父母之邦。如果派兵来迎,我就回来。”晋人信以为真,派杜重威派兵迎接。延寿到滹沱河据守中渡桥,与晋军
力战,亲手杀其将王清,两军相持不下。太宗暗地里从别的渡口渡河,留下延寿与耶律朔古据守桥梁,敌人不能夺取,且屡败于延寿,杜重威举全军投降。皇上大
喜,赐给延寿龙凤赭袍,又说“:汉兵都归你所有,你该亲自前往抚慰。”延寿至军营,杜重威、李守贞拜迎于马前。
后来太宗攻下汴京,延寿通过李崧请求立为皇太子,皇上说:“我对于魏王,即使割下肉来给他也在所不惜,只是皇太子必须是天子的儿子才能做,魏王怎么能做呢?”原来皇上曾允诺灭
晋之后,以延寿为中原皇帝,所以摧坚垒,破强敌,延寿往往身先士卒。到这时通过李崧传达心意,皇上命迁延寿之职位。翰林学士承旨张砺拟进之为中京留守、大
丞相、录尚书事、都督中外诸军事;皇上抹去“录尚书事、都督中外诸军事”。
世宗即位,以拥戴之功,授枢密使。天禄二年(948)薨。
辛次膺传 文言文翻译
辛次膺,字起季,是莱州掖县人,南宋名臣,后慧力学,日诵千言。善属文,尤工于诗。政和二年,登进士第。历单父丞,累擢右正言。力谏和议为泰桧所恶,流落二十年。起知婺州,擢权给事中。孝宗即位,除御史中丞。每以名实为言,多所裨益,帝呼其官而不名。汤思退等朋此奸罔,皆被论罢。每章疏一出,天下韪之。旋同知枢密院事。官至参加知正事。以疾祈免,除资政殿学士,提举洞霄宫,卒。绍兴年间任右正言,力主抗金,曾前后七次上疏劝谏高宗接受宣和、靖康年间的教训,不与敌议和。宋、金和约达成以后,辛次膺义愤填膺,上疏对以秦桧为代表的主和派为一已私利卖国求荣的丑恶行径进行了猛烈坪击,对高宗“降万乘之尊”求悦于敌而负天下之人的做法也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奸相秦桧利用职权为其妻兄加官,卑权微的辛次膺立即向高宗递交弹劾奏章,文中历数秦桧妻兄和亲家投拜金贼、佃占官田的卖国谋私行径,建议皇上予以严惩。高宗留下奏准备查处,可等辛次膺走后,秦桧追到高宗寝室,花言巧语说服皇上收回成命。辛次膺听后怒火中烧,立即上疏,尖锐指出这是秦桧的“容私营救”,而皇上却听之任之,致使“国之纪纲,臣之责任,一切废格”。他接着申明,就是皇亲国戚皇上宠任不当也应论劾,难道现在宰相的姻亲就不能治罪吗?!希望皇上“戒蒙蔽之渐”。史称“渡江以后,直言之臣以次膺为首”。终因势单力薄,为秦桧忌害,被削职为民,流落乡里达20年,仍“以礼自持”,“虽崎岖乱离,贫不自聊”,绝不屈服。直到孝宗即位,才被再次起用,任御史中丞、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力主抗金不懈。辛次膺十分同情战乱中老百姓的困苦,曾多次上疏,请求皇上赈济抚慰欲外出谋生的中原百姓,以定其心;停止无急用的赋税,精简多余官员的老弱残兵,以减轻百姓负担;召回逃亡农民并借给种子和耕牛,以开发荒芜了的两淮沃土。辛次膺极有文才,且代民而言,乾道六年卒。著述尚有《属辞比事》5卷、《奏疏》10卷、《笺表》10卷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