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送石处士序的文言文翻译

200字的文言文,带翻译和词语解释

另见朱小健《关联·交融·传承——实现中学文言文教学目标的三个层面》P72)

4.简介古代文体知识。褚(chǔ)斌杰先生在《中国古代文体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增订本)一书中重点介绍了20种文体方面的著作。如:

论辩文:是古代的一种论文文体。有“原……”、“……论”、“……辩”等文题形式。这种文体是作者对某种理论、主张、政治制度或社会习俗等,从根本上考察、探讨,辨是非,别真伪,表明看法、观点、澄清对错的文体。援事引例,引经据典,或论其事实,或批驳谬误,语言富有论辩力,逻辑性强,又颇具文彩。如《原毁》、《过秦论》、《讳辩》等。

游记文。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游记的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诡异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记下一国的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笔轻松,描写生动,记述翔实,给人以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美的感觉。游记有带议论色彩的,如《岳阳楼记》、《游褒禅山记》;有带科学色彩的,如郦道元的《三峡》;有带抒***彩的,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

赠序文。文体名。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如韩愈《送石处士序》:“于是东都诸人士……遂名为歌诗六韵,遣愈为之序云。”其后凡是惜别赠立的文章,不附于诗帙也都叫赠序,内容多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我们学过明代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哀祭文。在告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神时所诵读的文章。体裁有韵文和散文两种。内容是追念死者生前的主要经历,颂扬他的主要品德和业迹,寄托哀思,激励生者。如袁枚的《祭妹文》。

序跋文。序也作“叙”或称“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也有列在后面的,如《史记·太史公自序》),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这类文章,按不同的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说明编写目的、简介编写体例和内容的,属于说明文。对作者作品进行评论或对问题进行阐发的属于议论文。我们学过的“序言”有:《〈呐喊〉自序》、《〈农村调查〉序言》、《〈指南录〉后序》、《伶官传序》等。

杂记文。包括:(1)山川、景物、人事杂记。描写山川、景物和人事的,如《小石潭记》、《登泰山记》。(2)笔记文。以记事为主,它的特点是篇幅短小,长的千字左右;内容丰富,有历史掌故、遗文遗事、文艺随笔、人物短论、科学小说、文字考证、读书杂记等五花八门。《世说新语》、《梦溪笔谈》就是这种文体。

奏议文。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它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文章有体序说》:“七国以前,皆称上秦初改书曰奏。汉定礼议,是有四品:一曰章,以谢恩;二曰奏,以按劾;三曰表,以陈情;四曰议,以执议。”

书说文:“书”指一般书信。“说”指阐明事物、问题的义理文。把二者归为一类里,是因为“书”在内容上往往同“说”相同,辨析事物,解释义理,二者常常在叙述中表明观点、见解的,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例如《捕蛇者说》、《黄生借书说》、《答李翊书》、《报刘一丈书》等。

传状文:记述个人生平事迹的文章。一般来说多为记述那些在历史上较有影响而事迹突出的已死的人物生平事迹。多采取叙述、描写等手法,展示人物的生平风貌。这种文体,贯用于史书。诸如《苏武传》、《张衡传》、《海瑞传》等。

碑志文:古代记载死者生前事迹的文章。碑是墓碑,多在碑前;志是墓志,写在碑后,这类文章记述死者生平事迹高度概括,用语极精简。而内含丰富,言尽而意无穷。如《平淮西碑》。

哀祭文:古代哀辞和祭文,是哀吊死者,追怀生前,表示悲伤之意的文章,祭文要在设祭时所读。这类文内容伤惋,言辞凄切,感情沉重,用语真朴凝聚。如《祭妹文》。

传说文:是长期在民间流传而形成的,带有某种传奇色彩和幻想成分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自然演变的故事。如英雄人物传说。普通人物传说、西湖的传说。有的是以特定历史事实

为基础,有的则纯属幻想虚构。大多颂扬赞美,反映人民的理想和愿望。如孟姜女的传说、牛朗织女的传说等。

寓言文:是带有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通常是借托某种事物,把深刻的道理寄于简单的故事之中,达到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的目的。这类文体惯用拟人手法,语言简捷犀利。例如《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等。

颂赞文:古代对他人赞扬、歌颂的文章。古代受人之恩惠,得人之成全,而表示感激之意,对其人其事其恩德进行歌颂、赞美。情真意切,语挚言厚,但不造作。如《子产不毁乡校颂》。

……

总之,深厚的知识是教师创造力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只有教师的知识面比教学大纲宽广得多,教学大纲的知识并不处在大脑的中心,而只是处在大脑皮质最积极区域的一个角落里,那时候他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精工巧匠。”

(三)全面学习课文内容,正确评价作品

理解和评价古代文学作品(包括文言文)的方法论要求:历史眼光与现代观念的统一。第8条目标接着指出:“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阅读古代作品与当代作品之间存在的一个明显差异,是由于时间距离造成的视界差异。因此理解和评价古代作品的基本前提,应该是读者具有历史的眼光,用一种“同情的理解”态度对待古代作家在作品中表现的政治立场、思想观念、情感取向、思维方式等等,他们在那个时代看待自然、人生、社会乃至宇宙万象的历史合理性,只有当我们有了这种“同情的理解”,才不会以今人的标准苛求古人,以现实的需要曲解历史,才谈得上正确认识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吸收其合理内核,“从中汲取民族智慧”。尤其是像中华民族这样富有悠久传统的民族,文化的积淀十分深厚,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民族心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情况常会发生,并反映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古今人心很容易沟通,学生可以从作品中得到诸多教益。但任何阅读又都是当下的阅读和对话,离不开现实视界,读者必会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时代的意识,所以在评价古代作品的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时,当然应该从当下社会语境出发,根据今天的价值标准作出理解和判断,即“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如果教师能够利用这种古今视界差异,常会激发学生读出新意,做到推陈出新、常读常新。

比如:《师说》中确有不少至今可资借鉴的正确观点,但对其中“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之类轻视劳动群众的错误观点则需要指出,给以扬弃。

(四)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

写作特点一般包括文章的构思、题材处理、结构安排、脉络贯通、表达手法和语言运用等方面。分析写作特点应结合常用文体教学和各类文学作品教学特点来考虑,要引导学生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扣住各种体裁的特征进行欣赏和分析。

(五)加强朗读、翻译和背诵训练,培养文言语感

文言文的阅读教学,有一个“重新识字”的问题,所谓“重新识字”;是指要让学生明白那些虽然能读出声音,但不懂得它们在文言中的意义的字的词义。教师的讲解,注释、工具书,都为这种“重新识字”提供了方便。我之所以强调在诵读前要理解词义、了解句式,是因为过去文言文教学中,有一种过分强调熟读,不管懂不懂,背了再说的教法,效果并不好。现在这种作法没有了,但它的影响不能说一点也没有,比如说,只串讲课文大意而不落实字词句,甚至只对照教参的译文讲一通,讲完之后就是读,就是背,至于文章中字词的意义,句式的特点是什矗 坏阋膊恢 馈T诶斫獾幕 ∩纤卸粒 恢钡绞欤 斓绞裁闯潭龋恳话憷此担 黄 挝模 岢銎渲心骋痪洌 苤 莱鲎阅囊黄 鞘裁匆馑迹蝗绻 鼙乘性蚋 谩?/span>

2020年,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作了较大调整,在文言文方面的调整除了赋分增加,主要是把文言句子译文的辨析从阅读题中抽出,由Ⅰ卷移到Ⅱ卷,由选择题变成主观题,直接考查考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文言文增加的2分,就是增加到翻译一项中。这种命题思路和题型的变化也适应了高考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的发展趋势。有人说2020年全国及各地方卷的翻译题普遍偏难,更能准确地反映出考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实际水平。从此,语文高考在题型上,文言文的主观翻译题更加受到重视。但由于种种原因,有不少老师误以为新课程不再强调基本知识,忽视了学生基本功的训练,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与语文应用能力都有所削弱。2020年高考结束后,据广东省的统计,文言文翻译题得0分的超过万人。这一现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答好翻译题的关键是要抓准翻译题中的三类得分点:一是关键虚词,二是词类活用,三是特殊句式。从历年来文言文试题的实际情况看,在抓准得分点的同时,学生复习还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翻译训练应以课本选文为主,力求熟练掌握课文中出现的词语和语法现象,以追求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效果。高考文言文所选阅读材料虽然都来自课外,但所涉及的考点,却全都是课文中已经学过的。如2020年的“拔”、“附”、“乖”、“兆”;2020年的“竟死”、“将兵”、“结发”;2020年的“讽”、“遇”、“务”;2020年的“比”、“慕”等等。答题的关键在于要熟练掌握课文中所学过的知识,并把它放到试题的特定语境中去激活。

二是要认真按照语法规范翻译,凡是能直译的地方,都必须直译而不要意译。文言文的现代汉语翻泽,可以是口头翻译,也可以笔译。无论采用什么方式进行都应该以准确、规范为标准。准确,指词语要翻译得准确,重点字词要字字落实;规范,指译文的句子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对中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要求是尽量做到直译,不能直译的才辅之意译。那种只写出句子大意的翻译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没有多大帮助。虽然高考降低了对语法的要求,但不等于对语法没有要求。但是有的考生似乎不了解这一要求,只对句子进行意译,甚至只说说文句的大概意思,或者只与句意沾一点边,结果扣分不少。译文要准确规范,对中学生来说,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的。开始训练时,总是不够准确不够规范的。但是,如果教师每次都指出那些不准确、不规范的地方并予以纠正,要求又很严格,那么,准确规范的翻泽是能够逐步做到的。文言文翻译的三字原则“信”(忠实原文)、“达”(文意通达流畅)、“雅”(语言富有文采)当然是应追求的目标,但这毕竟是对专业翻译的要求。作为高考,应特别注意一个“信”字,即以直译为主,按照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表达方式译成现代汉语,只有难以直译或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思的句子,再酌情采用意译(只翻译原文基本意思,不拘于原文词句特点)。特别要注意译出重点实、虚词和有活用的词语。因为,文言文翻译测试的目的除了考查理解能力外,也包含对文言知识的考查。如果重点实、虚词或活用的词语译不出,当然句意的表达要受到损害,这自然要影响得分。其次,要灵活运用“留(保留)、补(增补)、删(删除)、换(替换)、调(调整)”等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以提高翻译效率

教学中,对于人名、地名、官名、时间、年号、称呼、数量词等只要知道读音即可;成语、典故,以及“眼”、“笑”、“高”等基本词汇,学生自己可以直接译成现代汉语。古今词义发生变化的少数几个词和常见虚词,必须由教师讲解学生才能学会。这关键的一两个词解决了,也就理解了整段内容。剩下学习任务尽可能多地留给学生自己完成。何必一篇文章教师组织学生从头到尾、逐字、逐句地“爬课文”费时、费力又让学生厌倦呢?所以,整篇广文章不必从关到尾翻译出来,而应是有目的地翻译重点内容。

人教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熊江平认为:文言文的白文标点练习是进行文言文阅读训练的一种好的方式;但是,因为中学生读的文言作品太少,不宜做这种练习。给白文标点,是要读了相

当多的文言作品之后,并且还要知道一些古代历史、地理、人名才能标点好的。不然,会拿着标点符号摆来摆去,不知如何是好,花费的时间多,收到的效果小。中学生用来学文言的时间比较少,应当把时间用在刀刃上,用在掌握常用实词、虚词和句式上,用在反复诵读作品上;文言文的标点练习难度比较大,中学语文特别是初中语文不要把时间花在这种练习上。当然,高考语文北京卷从2020年开始考查古文断句,没有翻译。辽宁卷既考翻译,也考断句。但是,难度都不大。熊江平的观点至少告诉我们:尽管近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理解的选文都来自课外,但从选文内容涉及的范围看,同古代文化背景知识的联系人会较为松散,少用典故。因此,在出模拟考试卷时,不能选有过于复杂背景材料或出现许多历史事件、历史故事的文章作考题。

2020年高考语文试卷(北京卷)

11.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5分)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淮南子·人间训》)

① 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

②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

③ 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④ 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⑤ 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2020年高考语文试卷(北京卷)

1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5分)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

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选自《白居易集·草堂记》)

北京卷2020年高考语文试卷

1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5分)

(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投赵。赵人乏食,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赵之于齐楚/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取材于《资治通鉴·周纪五》)

北大附中语文高级教师陈振群老师做客新浪,对2020年高考语文试卷进行点评:第11题跟去年基本上保持一致,还是文言文断句,今年全北京市,大家在这道题上复习的是两个方向,一个是给文言文断句,还有一个就是重要的句子来进行翻译。我觉得文言文断句实际上和翻译是紧密结合的,如果不会翻译的话,根本不可能会断句。所以北京文言文断句的题,从前年开始变成断句以后,基本上还在保持文言文断句的题型,当然这个题型也是北京的特点,外省市基本上考的都是翻译。

而北京今年依然还是在断句方面出的题,选的是一段,也不是非常难的文言文。而且这个文言文大家读完之后都能懂,特别是有很多同学在课外有看过《东周列国》的,对先秦的知识了解很多,所以断句应该说不会很难。

福建省2020语文高考卷

9.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0分)

孟子曰:“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向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①也。‘我能为君约与国,战必克之。’

——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向道,不志于仁,而求为之强战,是辅桀也。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注]①桀:夏桀,暴君。

⑴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2分)

由 今 之 道 无 变 今之 俗 虽 与 之 天 下 不 能 一 朝 居 也

⑵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4分)

②君不向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4分)

考生答题分析与建议:第9题主要是考查文言断句和翻译文言句子。试题的材料虽出自先秦典籍,但用来设题的句子基本属于“浅易文言文”,其中的句式,词语学生在课内文言文都接触过,所以答题情况较好。

(六)加强文言文的课外阅读

如前所说,文言文的阅读训练,如果仅仅只在课堂上进行,课外不去阅读文言作品,是很难形成能力的;即使在课堂上把文言课文学懂了,形成了一定的能力,也容易退步,结果是劳而无功。因此,有必要加强文言文的课外阅读。

前些年,文言文试题阅读材料均选一段文字,字数多在四五百字左右,2020年以后文言阅读材料的片段和字数都出现了增加的趋势。例如,福建卷除了选取《史记》中的一段684字以外,还另选一段100字左右的短文供阅读并翻译句子,两个片段一共近800字,加大了阅读量,也适当提高了试题的难度。2020年春季高考(北京卷)文言文试题同样选取两段文字,其中一段约700字,另一段用作考断句的文字约200字,总共900多字。这对加强课外文言阅读和培养文言语感提出了更高要求。

文言文的课外阅读的量是多少?专家建议:如果我们规定中学生的文言文课外阅读量占整个课外阅读量的10%至20%,用这个数量标准选择一批与课文深浅程度相当的、有注释的文言作品作为课外阅读材料要求学生阅读,并且在关键的地方还给以点拨,使学生把课堂上学过的文言词语和句式运用到阅读实践中,并且在运用中巩固、加深、熟练,使精读和博览相结合,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就能逐步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就能真正形成。

学生则应该主动增加文言文阅读量,尤其是要加强扩展阅读,包括每周一诗和读读背背的阅读,并适当从报刊、课外书本中找一些适合自己阅读的课外文言文进行自学。闸北区实验中学推出了“三百十工程”,即要求学生人人会背100首古诗,会讲100个成语故事,会背100句名人名言,会背10篇经典名篇,让学生进校起就接受古诗文的熏陶,注意平时积累。

针对文言文教学所占量少的现状,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可适当地进行课外延伸,这可以分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在新授课后进行对照延伸;一种是指导学生课外延伸,即文言文扩展阅读,让学生自学进行。

新授课后对照延伸是与当时新授课的内容紧密联系,即可达到巩固新知识的目的,又可增加文言文的阅读量。

而文言文扩展阅读,不仅可以达到上述两种目的,还可培养学生的自学文言文的能力,让学生自己进行文言文扩展阅读并非易事,但只要指导得法,就会收益匪浅。因此,下面对文言文扩展阅读方法稍作详细解说。

首先,指导学生买一本适合初中中阅读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带有趣味性的有关文言文扩展阅读的书或资料和一本与古文有关的工具书。

其次,指导学生运用“五步”阅读法进行扩展阅读。所谓“五步”阅读法,就是在文言文扩

展阅读时,按顺序分五步进行,即预读、抄读、解读、品读、诵读。下面分别介绍“五步”法:

第一步,预读:

1.利用工具书,给生字注音,准确清楚地朗读文章。

2.利用工具书和有关资料了解作家、作品、时代、背景等常识。

第二步,抄读:

1.抄写文中的生字词、名言警句。

2.勾画并抄写文中的难句、重点句。

第三步,解读:

1.结合学过的知识,利用工具书,翻译文章,从整体上深入文章内容。

2.结合语境,深入理解疑难词语和句子含义。

3.利用学过的知识分析特殊文言句式,如省略句、倒装句以及词类活用等现象。

第四步,品读:

1.在感知全文的基础上,从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两方面分析文章的具体特征。

2.专题讨论:落实重点难点,解答文后的练习题。

第五步:诵读:

1. 对有教育意义的文章或语句优美的文章反复诵读,熟读成诵。

2. 在老师的指导下写读后感或小论文,陶冶情操,提高鉴赏水平。

文言文扩展阅读走得好,不仅弥补了文言文教学量少的缺点,增加了学生文言文阅读的量,还可以扩大学生知识面,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让学生轻松继承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精华。

当然,加强文言文的课外阅读,语文教师自身要带头示范,中国十杰教师之一的赵谦翔老师被评为2020年“十大读书人物”之一。他在谈到自己勤奋读书增长知识的体会时说:我以“书城”为乐土,以“书房”为美庐,以“书橱”为肺腑,以“书香”为美食,以“书淫”为快乐,以培养“读书种子”为己任。弟子们“青春作伴好读书”,他则“金秋作伴读书好”,曾如饥似渴地自学《古文观止》《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等,熟读背诵了其中五十多篇经典篇章。他还说:何以解忧?唯有读书。何以解愚?唯有读书。何以解老?唯有读书。

对话:文言文教学出路在何方?

赵谦翔 刘德福

刘(浙江宁波神舟学校):对于我们这些出生在60---70年代的语文教师,上课时学了文言文,考试时考了文言文,现在又教学生学习文言文,考文言文,可是,面对学生大喊“文言文就是第二外语”的呼声,心中很不是滋味,但又束手无策,自我感觉好像文言文也和自己的距离遥远。看到您徜徉、陶醉在古诗文的林荫道上,我羡慕不已。我想问一下,古代诗文是如何走进您的生命里的?

赵:古代诗文大致是通过以下四条渠道走进我的生命的。

(1)“文革”中唯一未被批判的《红楼梦》培养了我对古诗文的兴趣。在那场大革文化命的“文化大革命”中,凡是外国的书籍都被批判成“资本主义的毒草”,凡是中国古典的东西都被批判成“封建主义的糟粕”。但当时只有一个例外,那就是被毛泽东誉为中华民族骄傲的《红楼梦》。于是这部古典名著,便成了我唯一的爱不释手的文学读物。尤其是其中的二百多首诗词歌赋被我天天读日日诵,便渐渐走进了我的言语世界和心灵世界:我开始喜欢把自己的生活感受写成既押韵又简练的文言句子,我开始透过《红楼梦》的文学艺术世界来观察思考现实生活世界。尽管当时既没有工具书可助一臂之力,也没有专家鉴赏可供登堂入室,但这种“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阅读,却培养了我对古代诗文最初的爱好。

急需《送石处士序》翻译,只要有译文,谢谢

翻译:河阳军节度使、御史大夫乌大人,做节度史三个月,向手下贤能的人们征求贤士。有人举荐石先生,乌大人说

:“石先生怎么样?”回答说:“石先生居住在嵩邙山、瀍谷河之间,冬天一件皮衣,夏天一件麻布衣服;吃的吗,一天吃一

盆饭、一盘蔬菜。别人给他钱,就谢绝;请他一起出游,没有找借口拒绝的;劝他当官,便不理睬;坐的只有一间房间,左右

全是图书。跟他谈道论理,辩论古今的事物的得失,评论人物的高下,事后成败与否,就如同河流决堤向下游奔流注入东海,

就如同四匹马驾驶着轻车走熟路,而历史著名驾御高手王良、造父也与他不相上下啊,听了他的话就如同明烛高照一样地亮堂、

就如同数目计算了一样清楚并且可以预卜未来。”乌大夫说:“石先生有志于隐居自在到老,不求于人,他肯为我来当官吗?”

手下的人说:“大夫您文武全才忠孝具备,为国家求才,不是为自家私利。当今反寇聚集在恒地,敌军环视着边境,农田无法

耕种没有收成,钱财粮草殆尽,我们所处的地方,是回归中原运输的要道,治理的方略征讨的谋划,应该有适当的人来出谋划

策。先生您仁义并且勇敢,如果凭仁义敦请他并坚决委以重任,他能有什么托词拒绝?”于是撰写邀请函,准备好车马和礼物,

占卜选择好吉日交给使者,找到石先生的住处拜请他。

先生不告于妻子,不谋于朋友,冠带出见客,拜受书礼于门内。宵则沐浴,戒行李戒:准备。如戒装,出发前准备行

装,载书册,问道所由,告行于常所来往。晨则毕至,张上东门外,酒三行且起,有执爵而言者曰:“大夫真能以义取人,先

生真能以道自任,决去就。为先生别。”又酌而祝曰:“凡去就出处何常?惟义之归。遂以为先生寿:通‘酬’。”又酌而祝

曰:“使大夫恒无变其初,无务富其家而饥其师,无甘受佞人而外敬正士,无昧于谄言,惟先生是听,以能有成功,保天子之

宠命。”又祝曰:“使先生无图利于大夫,而私便其身图。”先生起拜祝辞曰:“敢不敬早夜以求从祝规!”

于是东都之人士,咸知大夫与先生果能相与以有成也。遂各为歌诗六韵,遣愈为之序云。

石先生没有告诉妻儿,没有与朋友商量,戴好帽子系好衣带正装接见客人,在家里拜受聘书和礼物。晚上就沐浴更衣,

准备好行装,书籍装上马车,问清楚道路,与经常来往的朋友告别。清晨他们就全到了,在东门外布置好饯行仪式,酒过三巡

将要起身的时候,有人拿着酒杯说:“乌大夫的确能够凭义理选取人才,先生您的确按照道理给自己责任,决定去留。为先生

您饯行了。”有又人敬酒祝愿说:“凡是辞官上任离别相处又有什么长久不变的呢?惟有不变的是以道义作为依归。这就为先

生干杯。”又有人敬酒祝愿道:“愿先生让乌大夫不要改变初衷,不要为了自家富裕而使军队饥饿,不要甘愿忍受佞人而要对

外尊敬正直人士,不要蒙昧于谗言,只听先生的,因此能有成就,确保天子的宠信和任命。”又有人祝愿道:“希望先生不要

在乌大夫那图谋利益,而为自身的私利方便图谋。”石先生起身拜谢道:“怎敢不日夜敬忠职守来做到遵从你们的祝愿和规劝!”

于是东都的人士,都知道乌大夫和石先生果然能够互相合作而有所成就。便各自做十二句的诗歌,让我为这做序。

感:官场应酬,为人捧场写序,能够写得如此生动活泼、别出一格,可见文学造诣确实很深。值得一赞!

求古文 送石处士序 名句翻译?在线呢,快回答

1若以义请而强委重焉,其何说之辞?

如果用争议的理由请求他并且坚决委以重任,他还有什么可推辞的呢?

2无务富其家而饥其师,无甘受佞人而外敬正士,无味于谄言,惟先生是听

不致力于使自己的家产富有使自己的老师饥饿,不甘心于容受奸佞小人并在外敬重刚正君子,不喜欢谄媚之言,先生让做什么就做什么。

http://www.ndcnc.gov.cn/datalib/2020/Literature/SHL-DL/SHL-DL-108

《送石处士序原文》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

送石处士序(韩愈)

◇原文

河阳军节度、御史大夫乌公,为节度之三月,求士于从事之贤者,有荐石先生者①。公曰:“先生何如?”曰:“先生居嵩邙、瀍谷之间,冬一裘,夏一葛②;食朝夕,饭一盂,蔬一盘。人与之钱,则辞;请与出游,未尝以事免;劝之仕,不应。坐一室,左右图书。与之语道理,辨古今事当否,论人高下,事后当成败,若河决下流而东注;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为之先后也;若烛照,数计而龟卜也③。”大夫曰:“先生有以自老,无求于人,其肯为某来邪?”从事曰:“大夫文武忠孝,求士为国,不私于家。方今寇聚于恒,师环其疆,农不耕收,财粟殚亡④。吾所处地,归输之涂,治法征谋,宜有所出。先生仁且勇,若以义请而强委重焉,其何说之辞?”于是撰书词,具马币,卜日以授使者,求先生之庐而请焉⑤。

先生不告于妻子,不谋于朋友,冠带出见客,拜受书礼于门内。宵则沐浴,戒行李,载书册,问道所由,告行于常所来往。晨则毕至,张上东门外⑥。酒三行,且起,有执爵而言者曰:“大夫真能以义取人,先生真能以道自任,决去就。为先生别。”又酌而祝曰:“凡去就出处何常?惟义之归。遂以为先生寿⑦。”又酌而祝曰:“使大夫恒无变其初,无务富其家而饥其师,无甘受佞人而外敬正士,无昧于谄言,惟先生是听,以能有成功,保天子之宠命。”又祝曰:“使先生无图利于大夫,而私便其身图。”先生起拜祝辞曰:“敢不敬蚤夜以求从祝规!⑧”于是东都之人士,咸知大夫与先生果能相与以有成也⑨。遂各为歌诗六韵,遣愈为之序云。

◇注释

①从事:佐吏。是州郡长官自己聘用的属官。石先生:姓石,名洪,字濬川,洛阳人。

②嵩邙(máng):嵩山、邙山,都在今河南境内。瀍(chán)谷:谷河和涧水。都在洛阳附近汇入洛河。葛:麻布。

③王良、造父:相传都是古代善于驾车的人。烛照:烛人照明,比喻明察。数计:用蓍草算卦,比喻料事准确。龟卜:用龟甲预卜吉凶,比喻善于推断。

④寇聚于恒:贼寇聚集在恒州。殚(dān):尽。亡:无。

⑤币:礼物。

⑥张:供张,摆设帷帐酒席。

⑦寿:祝酒。

⑧蚤:同“早”。祝规:祝愿和规劝。

⑨东都:指洛阳。

◇鉴赏

本篇是韩愈送洛阳处士石洪出仕的一篇赠序。所谓处士,是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石洪,字溶川,曾任黄州录事参军,后隐居洛阳,十年不仕,故称“石处士”。后来应河阳军节度使、御史大夫乌重胤的邀请,到乌府任幕僚,韩愈特作此文以送之。文中以记叙的形式,通过人物的行为、对话,来表达作者对人物的评价和期待,常常以议论代叙事,这是对序的传统写法的一个突破。文章构思细密,曲折多变,层层深入,愈转愈佳,令人百读不厌。

关于“礼“的文言文 翻译!

原文:

《曲袭礼》曰:“毋不敬,bai俨若思,安定辞。”du安民zhi哉!

敖不可dao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积而能散,安安而能迁。临财毋茍得,临难毋茍免。很毋求胜,分毋求多。疑事毋质,直而勿有。

译文:

《曲礼》上说:一个有地位的人,心中时刻都要有个“敬”字,外表要端庄,像是俨然若有所思样子,说话要态度安祥,句句在理。做到这三点,才会使人们安宁啊!

傲慢之心不可产生,欲望不可放纵无拘,志气不可自满,享乐不可无度。

对于道德、才能胜于己者,要亲近和尊敬他,畏服并爱戴他。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人,不可只知其优点,而不知其缺点;对于自己所憎恶的人,不可只知其缺点,而不知其优点。自己有了积蓄,要分给贫穷的人。居安思危,能够及时改变处境。面对财物,不可苟且据有;面对危急,不可苟且逃避。在小事上争讼,不可求胜;分配财物,不可求多。对自己不懂的事情不可装懂,对自己已经搞懂的东西,回答别人时,要归功于师友,不可据为自己的发明。

《古文观止》:送石处士序

河阳军节度使、御史大夫乌大人,做节度史三个月,向手下贤能的人们征求贤士。有人举荐石先生,乌大人说:“石先生怎么样?”回答说:“石先生居住在嵩邙山、瀍谷河之间,冬天一件皮衣,夏天一件麻布衣服;吃的吗,一天吃一 盆饭、一盘蔬菜。别人给他钱,就谢绝;请他一起出游,没有找借口拒绝的;劝他当官,便不理睬;坐的只有一间房间,左右全是图书。跟他谈道论理,辩论古今的事物的得失,评论人物的高下,事后成败与否,就如同河流决堤向下游奔流注入东海,就如同四匹马驾驶着轻车走熟路,而历史著名驾御高手王良、造父也与他不相上下啊,听了他的话就如同明烛高照一样地亮堂、就如同数目计算了一样清楚并且可以预卜未来。”乌大夫说:“石先生有志于隐居自在到老,不求于人,他肯为我来当官吗?”手下的人说:“大夫您文武全才忠孝具备,为国家求才,不是为自家私利。当今反寇聚集在恒地,敌军环视着边境,农田无法耕种没有收成,钱财粮草殆尽,我们所处的地方,是回归中原运输的要道,治理的方略征讨的谋划,应该有适当的人来出谋划策。先生您仁义并且勇敢,如果凭仁义邀请他并坚决委以重任,他能有什么托词拒绝?”于是撰写邀请函,准备好车马和礼物,占卜选择好吉日交给使者,找到石先生的住处拜请他。   石先生没有告诉妻儿,没有与朋友商量,戴好帽子系好衣带正装接见客人,在家里拜受聘书和礼物。晚上就沐浴更衣,准备好行装,书籍装上马车,问清楚道路,与经常来往的朋友告别。清晨他们就全到了,在东门外布置好饯行仪式,酒过三巡 将要起身的时候,有人拿着酒杯说:“乌大夫的确能够凭义理选取人才,先生您的确按照道理给自己责任,决定去留。为先生 您饯行了。”有又人敬酒祝愿说:“凡是辞官上任离别相处又有什么长久不变的呢?惟有不变的是以道义作为依归。这就为先 生干杯。”又有人敬酒祝愿道:“愿先生让乌大夫不要改变初衷,不要为了自家富裕而使军队饥饿,不要甘愿忍受佞人而要对 外尊敬正直人士,不要蒙昧于谗言,只听先生的,因此能有成就,确保天子的宠信和任命。”又有人祝愿道:“希望先生不要 在乌大夫那图谋利益,而为自身的私利方便图谋。”石先生起身拜谢道:“怎敢不日夜敬忠职守来做到遵从你们的祝愿和规劝!” 于是东都的人士,都知道乌大夫和石先生果然能够互相合作而有所成就。便各自做十二句的诗歌,让我为这做序。

送石处士序的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