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什么意思)
出自《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以德报怨”最早出自《老子》79章:“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又见,《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又将白金百两,送与庵中老尼,另封白银十两,付与老尼启建道场,超度苏二爷朱婆及苏胜夫妇亡灵,这叫做‘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有人问孔子:“宽容伤害过自己的人,怎么样?” 孔子回答:“这样做该如何面对帮助过自己的人?用正直回报伤害,用恩惠报答恩惠。”
原文翻译
直:(zhí)<形>坦诚面对。更准确来说,就是公平。
德:(dé),第一个德<动>感激;第二个德<名>恩德,恩惠。
有人说:“用恩德来报答怨恨怎么样?”孔子说:“用什么来报答恩德呢?应该是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感激、恩德来报答恩德。”。
对于怨恨,要用正直的心,正直是不受外界影响,内心不存贪嗔痴,用真诚心。正直的原动力是真诚。对于别人的恩惠、恩德,需要抱有感激的心,用自己的恩德来回报他人。
直的意思是跟宽厚的心量有着莫大的关联,同时还要有足够的智慧来让他们觉悟。直,不管从古汉语还是从现代语中,都跟法律、惩戒是没有直接的关系。法律的惩戒是一种手段,需要有足够的真诚心,和足够的心量和足够的智慧来运用。也就是,直是与纯净纯善的内心是一个涵义,而表露出来的行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法律而其中之一。假如法律沦为以怨报怨的工具,则正义不存,黑白颠倒,人心沦丧。“以直报怨”最需要的是有足够的道德修养为基础才能真正得以实施和产生巨大的作用。
直的另一层含义就是公正合理不偏不倚,恩德要用恩德去回馈,怨要用公正合理的方式回击。不可一味姑息从而纵容罪恶扩散而良善丧失,也不可挟私加重报复。
作品赏析
孔子不同意“以德报怨”的做法,认为应当是“以直报怨”。这是说,不以有旧恶旧怨而改变自己的公平正直,也就是坚持了正直,“以直报怨”对于个人道德修养极为重要。
孔子不赞成以怨报怨。不赞成以一种恶意,一种怨恨,一种报复的心态去面对别人的不道德,否则这个社会将是恶性循环,无休无止,那样我们失去的将不仅是自己的和谐,当今的和谐,还有子孙后代的和谐。
法律和刑法的使用是法家所提倡,在这种提倡外在压制的形式下,往往忽视了每个人都有一个纯净纯善的本性,犹如乌云遮日,被障碍住的是人性。所以儒释道三家皆提倡人性的恢复,善恶皆有因,然后根本都是善的。所以“以直抱怨”在于让迷惑犯错的人忏悔、醒悟,更体现了大慈大悲之心。“以德报德”,更需要用很感激的内心感恩给我们恩惠的人、事、物。
你好!
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感激、恩德来报答恩德。
对于怨恨,要用正直的心,正直是不受外界影响,内心不存贪嗔痴,用真诚心。正直的原动力是真诚。对于别人的恩惠、恩德,需要抱有感激的心,用自己的恩德来回报他人。
希望可以帮助你,祝你学习进步!
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感激、恩德来报答恩德。
对于怨恨,要用正直的心,正直是不受外界影响,内心不存贪嗔痴,用真诚心。正直的原动力是真诚。对于别人的恩惠、恩德,需要抱有感激的心,用自己的恩德来回报他人。
出自《论语宪问》。
扩展资料:
论语·宪问,本篇出自《论语》,共计44章。主要内容有:作为君子必须具备的某些品德;孔子对当时社会上的各种现象所发表的评论;孔子提出“见利思义”的义利观等。
本篇共计44章。其中著名文句有:“见危授命,见利思义”;“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君子思不出其位”;“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修己以安百姓”;“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这一篇中所包括的主要内容有:作为君子必须具备的某些品德;孔子对当时社会上的各种现象所发表的评论;孔子提出“见利思义”的义利观等。
孔子(前551 ——前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最着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又见,《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又将白金百两,送与庵中老尼,另封白银十两,付与老尼启建道场,超度苏二爷朱婆及苏胜夫妇亡灵,这叫做‘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编辑本段释义 拿公正来回答怨恨,拿恩德来酬报恩德, 指为人既要重恩德又要讲原则。 孔夫子说,一个人,倘若以‘德’报了‘怨’,那么他还剩下什么?去报别人的恩德呢?当别人对他好的时候,他又该怎么做呢?反问了学生这一句,孔子给出了他的观点,他认为应"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说一个人,如果他人有负于你,对不起你了,你可以用你的正直、耿介公正的对待这件事。而且要用恩德、仁爱、仁义的感恩之心回馈那些给你恩惠的人。
《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又见,《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又将白金百两,送与庵中老尼,另封白银十两,付与老尼启建道场,超度苏二爷朱婆及苏胜夫妇亡灵,这叫做‘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编辑本段释义 拿公正来回答怨恨,拿恩德来酬报恩德, 指为人既要重恩德又要讲原则。 孔夫子说,一个人,倘若以‘德’报了‘怨’,那么他还剩下什么?去报别人的恩德呢?当别人对他好的时候,他又该怎么做呢?反问了学生这一句,孔子给出了他的观点,他认为应"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说一个人,如果他人有负于你,对不起你了,你可以用你的正直、耿介公正的对待这件事。而且要用恩德、仁爱、仁义的感恩之心回馈那些给你恩惠的人
文言文以德报怨的翻译
《论语宪问》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
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如果说,对有人与我有怨,我用德行去对待、感化他,可以吗?’
孔子说‘为什么要用德行去对待、感化他?与人有怨气,就该用最直接的方式对待他人。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
《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原句:“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 宪问》 以德抱怨 原句:“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 宪问》 以德抱怨,是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了,人们通常理解的“以德抱怨”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孔老夫子教我们,别人欺负你了,你要忍,被打碎牙齿也要往肚子里吞,别人来欺负你,你反而应该对他更好,要用你的爱心去感化他,用你的胸怀去感动他。 但事实上,我们根本曲解了孔子的原意,我当初,也万万没想到原来在孔子这句“以德抱怨”的后边还跟着另外一段话,什么话呢?子曰:“以德抱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看完以后,幡然醒悟,原来我们都被某个断章取义的孔子FANS给玩了一把!当时的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孔子的一个弟子问他说:师傅,别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对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养羞死他,让他悔悟,好不好?孔子就说了,你以德抱怨,那“何以报德?”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抱怨”,拿起板砖飞他!看!就因为被人故意省略了一句话,刚烈如火的孔老夫子一下就被扭曲成了现在这个温婉的受气包形象
以无为来作为,以无事来做事,以无味来品味。
不必去斤斤计较那些大大小小、纷纷扰扰的事,用德行来回应怨恨。
解决困难,要掌握问题本质中简易处,想做大事,要趁它还是微小的时候;
天下最困难的事,总是从容易开始;
成就天下的大事,也一定从细微处着手。
所以,圣人自始至终不自以为大,而能成就其伟大的事业。
审慎小心,不轻易承诺,故能坚守住其诚信。把事情看得太容易的,经常会陷入失败,遭遇因难。像圣人这样把任何事都当作困难事,小心地去进行,反而不会发生真正的困难。
原文:“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老子》六十三章)
译文:以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以不滋事的方法去处理事物,以恬淡无味当作有味。大生于小,多起于少。处理问题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实现远大要从细微的地方入手。天下的难事,一定从简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一定从微细的部分开端。因此,有“道”的圣人始终不贪图大贡献,所以才能做成大事。那些轻易发出诺言的,必定很少能够兑现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势必遭受很多困难。因此,有道的圣人总是看重困难,所以就终于没有困难了。
文言文翻译
【原文】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译文】
有人说:“用恩德来回报怨恨,怎么样?”孔子说:“那又用什么来回报恩德呢?应该用正直来回报怨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