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公垂钓》文言文怎么翻译?
【译文】:
任国的公子做个黑绳的大鱼钩,用五十头阉牛做鱼饵,在会稽山上蹲着,投鱼竿于东海,天天去钓鱼,一年也钓不到鱼。不久大鱼食饵,牵动大钩深陷水中,没而向下奔驰,上翻而奋鳍,白色波涛如山,海水震荡不已,声音等齐鬼神,震撼显赫千里。任公子钓到这条鱼,剖开而做腊干,从浙江以东,苍梧以北,没有不饱食这条鱼的,后世那些浅薄之人和喜好品评议论的人们,都惊讶而奔走相告,要是举着细绳的小鱼竿,到灌溉的小水沟,垂钓小鱼,那要想钓到大鱼就困难了,粉饰闲言碎语以求悬赏功令的高名,那就和大智明达也相距太远了,所以没有听到过任氏的传闻的人,离开善于治理社会的目标也相差太远了。
《任公垂钓》· 庄子寓言故事,原文如下:
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五十犗以为饵,蹲乎会稽,投竿东海,旦旦而钓,期年不得鱼。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錎没而下鹜,扬而奋鬐,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之,自制河以东,苍梧以北,莫不厌若鱼者。已而后世辁才讽说之徒,皆惊而相告也。夫揭竿累,趣灌渎,守鲵鲋,其于得大鱼难矣,饰小说以干悬令,其于大达亦远矣,是以未尝闻任氏之风俗,其不可与经世亦远矣。(《庄子•外物》)
庄子这一则寓言揭示了这样的题旨:要树雄心,立壮志,开拓进取,干前人未曾做过的伟大事业。而我则认为这一则故事隐含的是这样的忠告:梦想要与现实相结合才能保证实现的可能性最大,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有相应的“资本”,这里所说的“资本”不仅仅是物质方面,还有精神方面,内力和外力等方面。
作品原文
编辑
任公子为大钩巨缁⑴,五十犗以为饵⑵,蹲乎会嵇⑶,投竿东海,旦旦而钓⑷,期年不得鱼⑸。已而大鱼食之⑹,牵巨钩没而下⑺,骛扬而奋鬐⑻,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⑼,惮赫千里⑽。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之⑾,自制河以东⑿,苍梧以北⒀,莫不厌若鱼者⒁。
已而后世辁才讽说之徒⒂,皆惊而相告也。夫揭竿累⒃,趣灌渎⒄,守鲵鲋⒅,其于得大鱼难矣;饰小说以干县令⒆,其于大达亦远矣⒇。是以未尝闻任氏之风俗(21),其不可与经于世亦远矣(22)。
原文翻译
编辑
任公子做了大鱼钩和粗黑的绳子,他把五十头肥壮的牛作为鱼饵,他蹲在会稽山上,将钓钩甩到东海,天天在那里钓鱼,等了一年还没钓到鱼。后来有一条大鱼吃钩了,牵动巨大的鱼钩,它将巨大的鱼钩拖入水下,迅速地昂头扬尾摆动鬐背,激起的白色波涛就像山一样,(似乎整个)海为之震荡,发出的声响好像出自鬼神,骇人的声威震慑千里。任公子钓到这条鱼,将这条大鱼切小然后腌制成干鱼肉,从制河以东,到苍梧以北的人们,没有不饱食这条鱼的。
这样后来的浅薄说客之流,都惊叹这件事并互相告知。他们拿了鱼竿和钓线,赶到沟渠旁边,钓些鲇、鲫这样的小鱼,那样想钓到大鱼就难了啊;(他们)凭借浅薄荒诞的言论获得崇高的声誉,那距离高妙的大道理也差得很远呢。所以不曾听说任公子的作风,他们要治理政事那还差得很远啊。
注释
编辑
⑴任(rén):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山东济宁东南。公子:诸侯之子。为:制作。缁(zī):黑丝绳。⑵犗(jiè):阉割过的牛,指肥壮的牛。⑶会(kuài)嵇:山名,在今浙江绍兴东南。⑷旦旦:天天。⑸期(jī)年:一整年,满一年。⑹已而:后来。⑺錎:沉入。⑻骛(wù):奔驰,迅急。扬:昂头扬尾。奋:搧动。鬐(qí):鱼鳍,即鱼翅。⑼侔(móu):相同,等同。⑽惮(dàn)赫:骇人的声威。⑾离:分,剖开。腊(xī):干肉,这里是动词,把肉晾干。⑿制河:制,浙河,今钱塘江。⒀苍梧:山名,在今湖南省南部。相传舜死后葬于此山。⒁厌:饱食。⒂辁(quán):小,轻,比喻低劣。辁才:才疏学浅的人。⒃揭:提,举。竿:钓鱼竿。累:细微,这里借指钓线。⒄趣:疾走。渎(dú):小沟渠。⒅鲵(ní)鲋:鲇鱼和鲫鱼,这里泛指小鱼。⒆小说:浅薄荒诞的话。干:求。县(xuán)令:即高名令闻,指美好的名声。县:高。令:美好。⒇大达:博学明理,大通于至道。(21)风俗:作风。(22)经:治理。
通假字
编辑
錎
錎通陷,沉入;如“錎没而下”。
制
制通淛,古“浙”字,浙河,今钱塘江。如“自制河以东”。
厌
厌通餍,饱食。如“莫不厌若鱼者”。
趣
趣通趋,疾走。如“趣灌渎”。
县
县通悬,高。如“饰小说以干县令”。
古今异义
编辑
离
今常用义:离开。文中古义:切开,分开;如“离而腊之”。
小说
今常用义: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文中古义:浅薄荒诞的话;如“饰小说以干县令”。
风俗
今常用义: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的总和。文中古义:做法,作风;如“是以未尝闻任氏之风俗”。
复制的emm
文言文赏析,加答案,翻译,原文一篇!!!急!!
桃花源记
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shě)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huò)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qiān)陌(mò)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zhòng)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xián)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yì)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一次渔人)沿着小溪划船,往前行,忘记了路程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花和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渔人)又向前划去,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便看到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渔人就舍弃船上岸,从小洞口进入。起初洞口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一下子变得开阔敞亮了。只见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桃花源的人)一见渔人,竟然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儿来的。(渔人)细致详尽地回答了他们,人们就把渔人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这个渔人一一的给(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诉说他知道的事情,(他们)听了都很惊叹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款待他。渔人居住了几天,告辞离开。这里面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界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渔人到了武陵郡,便去拜见太守,把这些情况作了禀报。太守立即派人随同他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结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向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刘子骥,是位清高的隐士,听到这个消息,兴致勃勃地打算前往桃花源。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以后就不再有探访的人了。
说钓 文言文的全文翻译
我在村中居住,平日赋闲,喜欢钓鱼游泳。我对钓鱼的门道并不精通,但也颇了解其中的乐趣。每逢初夏中秋时节,吃过早饭后,出门即可望见村中池塘,天气晴朗,蓝天绿水,波光泛然。我赶紧理好钓竿鱼线,带着提篮就出发了。到水塘边,找个水草很少的地方,投点鱼食下去吸引鱼儿游来,随后放置挂好饵料的鱼钩等候。
蹲在一旁细观浮子,等到浮子动作起来,急提竿,就能得到大鱼了。不久,浮子没有一点儿动静,我慢慢的牵引鱼线,但它仍旧没有动静。等到手脚都累了,把钓竿固定在岸边,我从旁四下观察,浮子一动不动得和先前一样。大概过了一会儿,那浮子才开始动了一动,提竿一看又没有鱼上钩。我说:“这是想偷吃鱼食的小鱼,大鱼就要来了。”
又过了一会儿,浮子又动了,跟前次浮子的动态不太一样,提竿钓到了一条鲫鱼,有四五寸长。我又想,既然有鱼来了,很快能钓到大鱼了吧。我站起身等候着,聚精会神,希望可以得到它。有时,才能钓上一条,但始终跟第一条差不多,没有出现大鱼。已经到中午了,肚子都饿了。
我很想回去吃饭,但都忍着不回去继续钓鱼,直到村里人吃完午饭到田头来,我才收竿,拎了鱼回家。到家后,妻儿都问,有无钓到鱼。我则拿篮子给他们看,一笑以对。午饭后,我仍然出去钓鱼,还去了别的池塘找钓鱼佳处。一直到天黑了才回家,收获也就跟上午差不多。
我有时在某个地方钓到条稍大的鱼,必定几次都还去该处钓鱼,但未曾能再钓到更多的鱼了,有时甚至一条都没有。我常怀疑是我的钓鱼技巧不熟稔,请教了经常钓鱼有经验的人,他们说也有类似的情况。
由此可以看出些道理来。我也曾在合适的时候考试求取功名,(那情形)与我现在这样钓鱼有什么区别呢?刚开始去有司衙署考试,就象看到了别人垂钓,就前住观瞧,蹲下注视一样;那些久试不中的,便如同钓了许久却无鱼上钩,那些有幸蒙学官赏识,乡试中举的人,就象钓了条小鱼;如果受吏部认可,朝廷点了天官,就是钓着了大鱼。我是那种学钓不久的人,还没有这般的境界。
但是大的欲望之上还有更大的,得到之后还有想得到的呀。那些能钓到大鱼的人(做大官的人)必须要煞费精神心存侥幸,忍受忙碌劳累,终尽一生也没有满意的时候,直到老死也不知罢休啊。想跟我现在那样到了日落而归,因一无所得而博取老婆孩子一笑,怎么可以呢?
钓鱼,是一件舒适的事情,是归隐的人喜欢做的事,它的情趣或许很像追求功名。但不必放那么多的得失心在上面,因为这不值得让人牵心挂肚,患得患失。我只是求得鱼而已,别无他求,这应该可以吧。
原文如下:
余村居无事,喜钓游。钓之道未善也,亦知其趣焉。当初夏、中秋之月,蚤食后出门,而望见村中塘水,晴碧泛然,疾理钓丝,持篮而往。至乎塘岸,择水草空处投食其中,饵钓而下之,蹲而视其浮子,思其动而掣之,则得大鱼焉。
无何,浮子寂然,则徐牵引之,仍自寂然;已而手倦足疲,倚竿于岸,游目而视之,其寂然者如故。盖逾时始得一动,动而掣之则无有。余曰:“是小鱼之窃食者也,鱼将至矣。”又逾时动者稍异,掣之得鲫,长可四五寸许。
余曰:“鱼至矣,大者可得矣!”起立而伺之,注意以取之,间乃一得,率如前之鱼,无有大者。日方午,腹饥思食甚,余忍而不归以钓。见村人之田者,皆毕食以出,乃收竿持鱼以归。归而妻子劳问有鱼乎?余示以蓝而一相笑也。乃饭后仍出,更诣别塘求钓处,逮暮乃归,其得鱼与午前比。或一日得鱼稍大者某所,必数数往焉,卒未尝多得,且或无一得者。余疑钧之不善,问之常钓家,率如是。
嘻!此可以观矣。吾尝试求科第官禄于时矣,与吾之此钓有以异乎哉?其始之就试有司也,是望而往,蹲而视焉者也;其数试而不遇也,是久未得鱼者也;其幸而获于学官、乡举也,是得鱼之小者也;若其进于礼部,吏于天官,是得鱼之大,吾方数数钓而又未能有之者也。然而大之上有大焉,得之后有得焉,劳神侥幸之门,忍苦风尘之路,终身无满意时,老死而不知休止,求如此之日暮归来而博妻孥之一笑,岂可得耶?
夫钓,适事也,隐者之所游也,其趣或类于求得。终焉少系于人之心者,不足可欲故也。吾将唯鱼之求,而无他钓焉,其可哉?
扩展资料:
作品赏析:
文中有几句话:“劳神侥幸之门,忍苦风尘之路,终身无满意时,老死而不知休止。”是作者借钓鱼阐发的议论,也是作者的高明之处。他看透了世态,明白了得失,也明晓了得到与失去都不会给人带来满意。因为失去了就想得到,得到后更想得到,终身都要劳神与忍受艰辛,到死都不会停止,只能不满意地度完一生。而这样的道理仍有太多世人不知。
文章表明,作者的隐退是源于他早已看透世事,也体现了作者的智慧所在。
创作背景:
吴敏树(1805—1873),字本深,巴陵铜木半 湖(今岳阳县友爱乡)人,因有书斋建于故里南屏山,遂自号南屏,学者称南屏先生。他自幼才智超群,见者惊叹以为非常人。8岁入塾,拜乡儒秦石畲为师,受读《五经》、《四书》、《左传》、《国语》、《战国策》及《史记》、《汉书》等传记史书。
秦石畲通晓古今,推崇秦汉以来的古诗文,认为“俗师教人以八股为正业,而他艺皆名为杂学,此大谬也,人文无自而起矣!”吴敏树在这位良师的指导下,嗜好古文,“为文章力求岸异,刮去世俗之见”。
1832年(道光十二年),29岁的吴敏树乡试中举,1844年,朝廷挑选举人任官吏,吴敏树受命到浏阳县任教谕,因厌恶争权夺利、尔虞我诈的官场生涯,年余则称病告退。从此谢绝声华,不求仕进,家居诵弦,潜心于诗、古文之学,终成大器,成为中国木半 湖文派的创始人。
1868年(同治七年),吴敏树乘船沿江而下,游庐山、石钟山、大小孤山和杭州西湖等江南名胜后到达南京。时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藩亲迎至府,尊为上客,曾的帅府幕僚,众多名流及才智之士,都争先与吴建交。曾国藩在题为《赠吴南屏》的诗中叹曰:“黄金可成河可塞,惟有好怀不易开”。大江南北的著名诗人,和诗者达300余人,海内传为“邰唱和诗”,金陵的诗会极盛一时。
吴敏树在家建有“听雨楼”,与其弟吴云松一起潜心研习文章,吟诗作赋,磨练文锋。他有时独骑毛驴,缓步行吟于洞庭湖畔,遇到相识的父老乡亲便系驴饮酒,并自谱小词为赠;有时则辗转于家乡的新墙河、大云山、相思山以及湘南的南岳等名胜之间,让文笔得山水之助。
他在弟弟去世后,又同堂弟吴士迈入居君山,在吴的“九江楼”前构筑“鹤茗堂”、“北渚亭”,常从家里驾舟载书,行90里到此博研诸学,勤奋写作,即使在兵荒马乱之时,他以书自随,依然诵读之声不绝,著书立业不废。他还与本地同辈翰林毛贵铭、晚辈举人杜贵墀结为至交,经常在一起切磋诗文并互相酬唱。
经过长年累月的刻苦磨石厉 ,吴敏树的诗文经史造诣日益深厚,著述丰硕,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史文学财富。文学方面有《木半 湖文录》、《木半 湖诗录》、《木半湖诗稿》、《钓者风》、《湖上客谈年语》、《东游草》、《鹤茗词钞》。
经史方面有《周易注义补象》、《春秋三传义求》、《诗国风原指》、《大学考异别钞》、《中庸考异别钞》、《孝经章句》、《论语考义发》和《孟子考义发》。撰修同治《巴陵县志》。这些诗文造句矜慎,意味醇深,雄而有韵,淡而能厚,出自桐城学派,却又自成一格,独树木半 湖文派。他的文章被曾国藩称为“字字如履危石而下,落纸乃迟重绝伦”。
吴敏树还是一个十分孝顺仁爱的人。父母死时,他坚持古代丧制,居丧斋食,庐墓终丧,枯瘦如柴。1836年(道光十六年),其弟半圃不幸病逝,年才30岁,遗有寡妻幼子。他抚育孤儿寡妇,比自己的亲生子女还周到,每年清明节必到弟弟的坟前去吊祭,常常痛哭不止。
家中丰厚的财富,全委托他的长侄昌烈、昌煜等去办理,不问其盈亏。本身自奉俭约,凡朋友亲戚邻居有难,便尽力帮助周济,不问偿还,深得亲友乡邻的尊重与拥戴。
1872年(同治十一年),湖南省通志局聘请吴敏树主持编修《湖南通志》,续修《沅湘耆旧诗文集》。当时吴已年过花甲,且疾病缠身,但为了造福桑梓,惠及后代,他毅然抱病赴任,待名贤旧交集于长沙,修志之事略具端倪后,始归家养病。
次年5月,吴敏树见疾病久治不愈,自度终不起,屡念编修之事中辍,又决定再赴长沙履任。行前,家人都执意劝阻,吴敏树以笑答之:“有是命焉,虽殁于外,何伤乎”。他扶病强起,辞别群从子弟后,又去省通志局,此一去再未回家,1873年(同治12年)8月在省通志局谢世,终年69。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说钓
翻译:
我在村中居住,平日赋闲,喜欢钓鱼游泳。我对钓鱼的门道并不精通,但也颇了解其中的乐趣。每逢初夏中秋时节,吃过早饭后,出门即可望见村中池塘,天气晴朗,蓝天绿水,波光泛然。我赶紧理好钓竿鱼线,带着提篮就出发了。
到水塘边,找个水草很少的地方,投点鱼食下去吸引鱼儿游来,随后放置挂好饵料的鱼钩等候。蹲在一旁细观浮子,等到浮子动作起来,急提竿,就能得到大鱼了。不久,浮子没有一点儿动静,我慢慢的牵引鱼线,但它仍旧没有动静。等到手脚都累了,把钓竿固定在岸边,我从旁四下观察,浮子一动不动得和先前一样。
大概过了一会儿,那浮子才开始动了一动,提竿一看又没有鱼上钩。我说:“这是想偷吃鱼食的小鱼,大鱼就要来了。”又过了一会儿,浮子又动了,跟前次浮子的动态不太一样,提竿钓到了一条鲫鱼,有四五寸长。我又想,既然有鱼来了,很快能钓到大鱼了吧。我站起身等候着,聚精会神,希望可以得到它。
有时,才能钓上一条,但始终跟第一条差不多,没有出现大鱼。已经到中午了,肚子都饿了。我很想回去吃饭,但都忍着不回去继续钓鱼,直到村里人吃完午饭到田头来,我才收竿,拎了鱼回家。到家后,妻儿都问,有无钓到鱼。
我则拿篮子给他们看,一笑以对。午饭后,我仍然出去钓鱼,还去了别的池塘找钓鱼佳处。一直到天黑了才回家,收获也就跟上午差不多。
我有时在某个地方钓到条稍大的鱼,必定几次都还去该处钓鱼,但未曾能再钓到更多的鱼了,有时甚至一条都没有。我常怀疑是我的钓鱼技巧不熟稔,请教了经常钓鱼有经验的人,他们说也有类似的情况。
由此可以看出些道理来。我也曾在合适的时候考试求取功名,(那情形)与我现在这样钓鱼有什么区别呢?刚开始去有司衙署考试,就象看到了别人垂钓。
就前住观瞧,蹲下注视一样;那些久试不中的,便如同钓了许久却无鱼上钩,那些有幸蒙学官赏识,乡试中举的人,就象钓了条小鱼;如果受吏部认可,朝廷点了天官,就是钓着了大鱼。我是那种学钓不久的人,还没有这般的境界。
但是大的欲望之上还有更大的,得到之后还有想得到的呀。那些能钓到大鱼的人(做大官的人)必须要煞费精神心存侥幸,忍受忙碌劳累,终尽一生也没有满意的时候,直到老死也不知罢休啊。想跟我现在那样到了日落而归,因一无所得而博取老婆孩子一笑,怎么可以呢?
钓鱼,是一件舒适的事情,是归隐的人喜欢做的事,它的情趣或许很像追求功名。但不必放那么多的得失心在上面,因为这不值得让人牵心挂肚,患得患失。我只是求得鱼而已,别无他求,这应该可以吧。
原文:
余村居无事,喜钓游。钓之道未善也,亦知其趣焉。当初夏、中秋之时,蚤食后出门,而望见村中塘水,晴碧泛然,疾理钓丝,持篮而往。至乎塘岸,择水草空处投食其中,饵钓而下之,蹲而视其浮子,思其动而掣之,则得大鱼焉。无何,浮子寂然,则徐牵引之。
仍自寂然;已而手倦足疲,倚竿于岸,游目而视之,其寂然者如故。盖逾时始得一动,动而掣之则无有。余曰:“是小鱼之窃食者也,鱼将至矣。”又逾时动者稍异,掣之得鲫,长可四五寸许。余曰:“鱼至矣,大者可得矣!”起立而伺之,注意以取之,间乃一得,率如前之鱼,无有大者。日方午,腹饥思食甚,余忍而不归以钓。
见村人之田者,皆毕食以出,乃收竿持鱼以归。归而妻子劳问有鱼乎?余示以篮而一相笑也。乃饭后仍出,更诣别塘求钓处,逮暮乃归,其得鱼与午前比。或一日得鱼稍大者某所,必数数往焉,卒未尝多得,且或无一得者。余疑钓之不善,问之常钓家,率如是。
嘻!此可以观矣。吾尝试求科第官禄于时矣,与吾之此钓有以异乎哉?其始之就试有司也,是望而往,蹲而视焉者也,其数试而不遇也,是久未得鱼者也。
其幸而获于学官、乡举也,是得鱼之小者也;若其进于礼部,吏于天官,是得鱼之大,吾方数数钓而又未能有之者也。然而大之上有大焉,得之后有得焉,劳神侥幸之门,忍苦风尘之路,终身无满意时,老死而不知休止,求如此之日暮归来而博妻孥之一笑,岂可得耶?
夫钓,适事也,隐者之所游也,其趣或类于求得。终焉少系于人之心者,不足可欲故也。吾将唯鱼之求,而无他钓焉,其可哉!
扩展资料:
《说钓》虽然仅有四百余字,但却用一件极普通的事——钓鱼,写出了仕途求官之路的种种心情与得失。
第一段叙述了钓鱼时可能发生的情况与可能获得的心情,多用细节描写,特别是对浮子的沉浮以及钓不得鱼时的那种急于求成的心情的刻画,更是细致入微。从“求鱼”中表现出钓者一种患得患失的心境。
在此,作者刻画了一个急于求鱼的钓者形象,同时也写出了些许淡泊的生活意趣。这是一个站在圈外看世界的人,正是由于如此,在第二段中才写出了作者对世态的明鉴。第二段是作者发出的慨叹,结尾的“吾将唯鱼之求,而无他钓焉,其可哉”,也写出了作者的无奈。该文寓事其中,也寄情其中。
文中有几句话:“劳神侥幸之门,忍苦风尘之路,终身无满意时,老死而不知休止。”是作者借钓鱼阐发的议论,也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他看透了世态,明白了得失,也明晓了得到与失去都不会给人带来满意。因为失去了就想得到,得到后更想得到,终身都要劳神与忍受艰辛,到死都不会停止,只能不满意地度完一生。而这样的道理仍有太多世人不知。
文章表明,作者的隐退是源于他早已看透世事,也体现了作者的智慧所在。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说钓
说钓翻译:
我在村中居住,平日赋闲,喜欢钓鱼游泳。我对钓鱼的门道并不精通,但也颇了解其中的乐趣。每逢初夏中秋时节,吃过早饭后,出门即可望见村中池塘,天气晴朗,蓝天绿水,波光泛然。我赶紧理好钓竿鱼线,带着提篮就出发了。
到水塘边,找个水草很少的地方,投点鱼食下去吸引鱼儿游来,随后放置挂好饵料的鱼钩等候。蹲在一旁细观浮子,等到浮子动作起来,急提竿,就能得到大鱼了。不久,浮子没有一点儿动静,我慢慢的牵引鱼线,但它仍旧没有动静。
等到手脚都累了,把钓竿固定在岸边,我从旁四下观察,浮子一动不动得和先前一样。大概过了一会儿,那浮子才开始动了一动,提竿一看又没有鱼上钩。我说:“这是想偷吃鱼食的小鱼,大鱼就要来了。”
又过了一会儿,浮子又动了,跟前次浮子的动态不太一样,提竿钓到了一条鲫鱼,有四五寸长。我又想,既然有鱼来了,很快能钓到大鱼了吧。我站起身等候着,聚精会神,希望可以得到它。有时,才能钓上一条,但始终跟第一条差不多,没有出现大鱼。
已经到中午了,肚子都饿了。我很想回去吃饭,但都忍着不回去继续钓鱼,直到村里人吃完午饭到田头来,我才收竿,拎了鱼回家。到家后,妻儿都问,有无钓到鱼。
我则拿篮子给他们看,一笑以对。午饭后,我仍然出去钓鱼,还去了别的池塘找钓鱼佳处。一直到天黑了才回家,收获也就跟上午差不多。
我有时在某个地方钓到条稍大的鱼,必定几次都还去该处钓鱼,但未曾能再钓到更多的鱼了,有时甚至一条都没有。
我常怀疑是我的钓鱼技巧不熟稔,请教了经常钓鱼有经验的人,他们说也有类似的情况。钓鱼,是一件舒适的事情,是归隐的人喜欢做的事,它的情趣或许很像追求功名。
但不必放那么多的得失心在上面,因为这不值得让人牵心挂肚,患得患失。我只是求得鱼而已,别无他求,这应该可以吧。
原文:
余村居无事,喜钓游。钓之道未善也,亦知其趣焉。当初夏、中秋之月,蚤食后出门,而望见村中塘水,晴碧泛然,疾理钓丝,持篮而往。至乎塘岸,择水草空处投食其中,饵钓而下之,蹲而视其浮子,思其动而掣之,则得大鱼焉。
无何,浮子寂然,则徐牵引之,仍自寂然;已而手倦足疲,倚竿于岸,游目而视之,其寂然者如故。盖逾时始得一动,动而掣之则无有。余曰:“是小鱼之窃食者也,鱼将至矣。”又逾时动者稍异,掣之得鲫,长可四五寸许。
余曰:“鱼至矣,大者可得矣!”起立而伺之,注意以取之,间乃一得,率如前之鱼,无有大者。日方午,腹饥思食甚,余忍而不归以钓。见村人之田者,皆毕食以出,乃收竿持鱼以归。归而妻子劳问有鱼乎?余示以蓝而一相笑也。
乃饭后仍出,更诣别塘求钓处,逮暮乃归,其得鱼与午前比。或一日得鱼稍大者某所,必数数往焉,卒未尝多得,且或无一得者。余疑钧之不善,问之常钓家,率如是。
夫钓,适事也,隐者之所游也,其趣或类于求得。终焉少系于人之心者,不足可欲故也。吾将唯鱼之求,而无他钓焉,其可哉?
此文清朝吴敏树所写。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吴敏树的《说钓》虽然仅有四百余字,但却用一件极普通的事——钓鱼,写出了仕途求官之路的种种心情与得失。
第一段叙述了钓鱼时可能发生的情况与可能获得的心情,多用细节描写,特别是对浮子的沉浮以及钓不得鱼时的那种急于求成的心情的刻画,更是细致入微。
从“求鱼”中表现出钓者一种患得患失的心境。在此,作者刻画了一个急于求鱼的钓者形象,同时也写出了些许淡泊的生活意趣。
这是一个站在圈外看世界的人,正是由于如此,在第二段中才写出了作者对世态的明鉴。第二段是作者发出的慨叹,结尾的“吾将唯鱼之求,而无他钓焉,其可哉”,也写出了作者的无奈。该文寓事其中,也寄情其中。
作者用“鱼”比喻官职,人人求官心切,都希望通过科举后步步高升。用具体的钓鱼来阐发抽象的求官心理,然后再通过议论点出文章的主旨所在,使人更能明白作者的观点,也更容易理解文章的笔法。
吴敏树,中国柈湖文派的创始人。诗文经史造诣日益深厚,著述丰硕,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史文学财富。“湖南两百年文章之盛,首推曾吴”(清·郭嵩焘语)。曾,指的是曾国藩,吴,便是吴敏树。
说 钓
(清)吴敏树
余村居无事,喜钓游。钓之道未善也,亦知其趣焉。当初夏、中秋之月,蚤食后出门,而望见村中塘水,晴碧泛然,疾理钓丝,持篮而往。至乎塘岸,择水草空处投食其中,饵钓而下之,蹲而视其浮子,思其动而掣之,则得大鱼焉。无何,浮子寂然,则徐牵引之,仍自寂然;已而手倦足疲,倚竿于岸,游目而视之,其寂然者如故。盖逾时始得一动,动而掣之则无有。余曰:“是小鱼之窃食者也,鱼将至矣。”又逾时动者稍异,掣之得鲫,长可四五寸许。余曰:“鱼至矣,大者可得矣!”起立而伺之,注意以取之,间乃一得,率如前之鱼,无有大者。日方午,腹饥思食甚,余忍而不归以钓。见村人之田者,皆毕食以出,乃收竿持鱼以归。归而妻子劳问有鱼乎?余示以蓝而一相笑也。乃饭后仍出,更诣别塘求钓处,逮暮乃归,其得鱼与午前比。或一日得鱼稍大者某所,必数数往焉,卒未尝多得,且或无一得者。余疑钧之不善,问之常钓家,率如是。
嘻!此可以观矣。吾尝试求科第官禄于时矣,与吾之此钓有以异乎哉?其始之就试有司[1]也,是望而往,蹲而视焉者也;其数试而不遇也,是久未得鱼者也;其幸而获于学官、乡举[2]也,是得鱼之小者也;若其进于礼部[3],吏于天官[4],是得鱼之大,吾方数数钓而又未能有之者也。然而大之上有大焉,得之后有得焉,劳神侥幸之门,忍苦风尘之路,终身无满意时,老死而不知休止,求如此之日暮归来而博妻孥之一笑,岂可得耶?夫钓,适事也,隐者之所游也,其趣或类于求得。终焉少系于人之心者,不足可欲故也。吾将唯鱼之求,而无他钓焉,其可哉?
注释:
[1]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官吏及相应的的衙门称有司。
[2]科举:初试指县试、府试,俗称考秀才,由府学教授、州学学正、县学教谕(合称“学官”)主持。乡举:秀才(诸生)参加乡试(省级考试),得中取为举人。
[3]礼部:主管教育的部。举人进京会试,由礼部主持。考试中式,再经殿试,即成进士。
[4]天官:吏部列六部之首,后世因以“天官”为吏部的通称。吏部掌全国官吏之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
吴敏树(1805--1873),清代散文家。字本深,号南屏,湖南巴陵(今岳阳)人。道光举人,官浏阳县教谕。其文风接近桐城派。所著有《柈湖文录》、《柈湖诗录》等。
【译文】 我住在乡村平日赋闲,喜欢钓鱼游泳。我对钓鱼的门道并不精通,但也颇得其乐趣。每逢初夏中秋时节,吃过早饭后,出门即可望见村中池塘,蓝天绿水,波光泛然,赶紧理好钓竿鱼线,带着提篮就出发了。到水塘边,找个水草很少的地方,投点鱼食下去吸引鱼儿游来,随后放下挂了饵料的鱼钩等候。蹲在一旁细观浮子,等到浮子动作起来,急提竿,就能得到大鱼了。但不知为何,浮子一点不动,我慢慢的牵引鱼线,但仍不动。等到手脚都累了,把钓竿固定在岸边,我从旁四下观察,浮子仍然是一动不动。大概有一小时之后,那浮子才开始动了一动,提竿一看又没有鱼上钩。我想,应该是有鱼在刺探饵料,很快会有鱼来上钩的了。又等了一个多小时,浮子又动了,跟前次浮子的动态不太一样,提竿钓到了一条鲫鱼,有四五寸长。我又想,既然有鱼来了,很快能钓到大鱼了吧。我起身等着,聚精会神,一有动静就能立刻提起钓竿,有时能钓上一条,但始终跟第一条差不多,没有出现大鱼。已经到中午了,肚子都饿了。我很想回去吃饭,但都忍着不回去继续钓鱼,直到村里人吃完午饭到田头来,我才收竿,拎了鱼回家。到家后,妻儿都问,有无钓到鱼。我则拿篮子给他们看,一笑以对。午饭后,我仍然出去钓鱼,还去了别的池塘找钓鱼佳处。一直到天黑了才回家,收获也就跟上午差不多。有时某天能钓到条稍大的鱼,我必定几次都还去该处钓鱼,但通常不见得能再钓到更多的鱼了,有时甚至一条都没有。我常怀疑是我的钓鱼技巧不熟稔,请教了经常钓鱼有经验的人,他们说也有类似的情况。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哥丶只是灬传说为您答疑解惑如果本题有什么不明白可以追问,如果满意记得采纳如果有其他问题请采纳本题后另发点击向我求助,答题不易,请谅解,谢谢。祝学习进步
作品注释
(1)泛然:浮动的样子。
(2)无何:表示时间相隔不久,和“未几”意思差不多。
(3)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官吏及相应的的衙门称有司。
(4)科举:初试指县试、府试,俗称考秀才,由府学教授、州学学正、县学教谕(合称“学官”)主持。乡举:秀才(诸生)参加乡试(省级考试),得中取为举人。
(5)礼部:主管教育的部。举人进京会试,由礼部主持。考试中式,再经殿试,即成进士。
(6)天官:吏部列六部之首,后世因以“天官”为吏部的通称。吏部掌全国官吏之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1]
作品译文
我住在乡村平日赋闲,喜欢钓鱼游泳。我对钓鱼的门道并不精通,但也颇得其乐趣。每逢初夏中秋时节,吃过早饭后,出门即可望见村中池塘,蓝天绿水,波光泛然,赶紧理好钓竿鱼线,带着提篮就出发了。到水塘边,找个水草很少的地方,投点鱼食下去吸引鱼儿游来,随后放下挂了饵料的鱼钩等候。蹲在一旁细观浮子,等到浮子动作起来,急提竿,就能得到大鱼了。但不知为何,浮子一点不动,我慢慢的牵引鱼线,但仍不动。等到手脚都累了,把钓竿固定在岸边,我从旁四下观察,浮子仍然是一动不动。大概有一小时之后,那浮子才开始动了一动,提竿一看又没有鱼上钩。我想,应该是有鱼在刺探饵料,很快会有鱼来上钩的了。又等了一个多小时,浮子又动了,跟前次浮子的动态不太一样,提竿钓到了一条鲫鱼,有四五寸长。我又想,既然有鱼来了,很快能钓到大鱼了吧。我起身等着,聚精会神,一有动静就能立刻提起钓竿,有时能钓上一条,但始终跟第一条差不多,没有出现大鱼。已经到中午了,肚子都饿了。我很想回去吃饭,但都忍着不回去继续钓鱼,直到村里人吃完午饭到田头来,我才收竿,拎了鱼回家。到家后,妻儿都问,有无钓到鱼。我则拿篮子给他们看,一笑以对。午饭后,我仍然出去钓鱼,还去了别的池塘找钓鱼佳处。一直到天黑了才回家,收获也就跟上午差不多。我有时在某个地方钓到条稍大的鱼,必定几次都还去该处钓鱼,但未曾能再钓到更多的鱼了,有时甚至一条都没有。我常怀疑是我的钓鱼技巧不熟稔,请教了经常钓鱼有经验的人,他们说也有类似的情况。
由此可以看出些道理来。我也曾在合适的时候考试求取功名,(那情形)与我现在这样钓鱼有什么区别呢?刚开始去有司衙署考试,就象看到了别人垂钓,就前住观瞧,蹲下注视一样;那些久试不中的,便如同钓了许久却无鱼上钩,那些有幸蒙学官赏识,乡试中举的人,就象钓了条小鱼;如果受吏部认可,朝廷点了天官,就是钓着了大鱼。我是那种学钓不久的人,还没有这般的境界。但是大的欲望之上还有更大的,得到之后还有想得到的呀。那些能钓到大鱼的人(做大官的人)必须要煞费精神心存侥幸,忍受忙碌劳累,终尽一生也没有满意的时候,直到老死也不知罢休啊。想跟我现在那样到了日落而归,因一无所得而博取老婆孩子一笑,怎么可以呢?
钓鱼,是一件舒适的事情,是归隐的人喜欢做的事,它的情趣或许很像追求功名。但不必放那么多的得失心在上面,因为这不值得让人牵心挂肚,患得患失。我只是求得鱼而已,别无他求,这应该可以吧
任公垂钓文言文的翻译
任国公子做了个大鱼钩系上粗大的黑绳,用五十头牛牲做钓饵,蹲在会稽山上,把钓竿投向东海,每天都这样钓鱼,整整一年一条鱼也没钓到。不久大鱼食吞鱼饵,牵着巨大的钓钩,急速沉没海底,又迅急地扬起脊背腾身而起,掀起如山的白浪,海水剧烈震荡,吼声犹如鬼神,震惊千里之外。任公子钓得这样一条大鱼,将它剖开制成鱼干,从浙江以东,到苍梧以北,没有谁不饱饱地吃上这条鱼的。这以后那些浅薄之人和喜好品评议论之士,都大为吃惊奔走相告。他们举着钓竿丝绳,奔跑在山沟小渠旁,守候小鱼上钩,至于想得到大鱼那就很难很难了。修饰浅薄的言辞以求得高高的美名,对于达到通晓大道的境界来说距离也就很远很远了,因此说不曾了解过任公子有所大成的志趣,恐怕也不可以说是善于治理天下,而且其间的差距也是很远很远了。
【译文】:
任国的公子做个黑绳的大鱼钩,用五十头阉牛做鱼饵,在会稽山上蹲着,投鱼竿于东海,天天去钓鱼,一年也钓不到鱼。不久大鱼食饵,牵动大钩深陷水中,没而向下奔驰,上翻而奋鳍,白色波涛如山,海水震荡不已,声音等齐鬼神,震撼显赫千里。任公子钓到这条鱼,剖开而做腊干,从浙江以东,苍梧以北,没有不饱食这条鱼的,后世那些浅薄之人和喜好品评议论的人们,都惊讶而奔走相告,要是举着细绳的小鱼竿,到灌溉的小水沟,垂钓小鱼,那要想钓到大鱼就困难了,粉饰闲言碎语以求悬赏功令的高名,那就和大智明达也相距太远了,所以没有听到过任氏的传闻的人,离开善于治理社会的目标也相差太远了。
《任公垂钓》·
庄子寓言故事,原文如下:
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五十犗以为饵,蹲乎会稽,投竿东海,旦旦而钓,期年不得鱼。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錎没而下鹜,扬而奋鬐,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之,自制河以东,苍梧以北,莫不厌若鱼者。已而后世辁才讽说之徒,皆惊而相告也。夫揭竿累,趣灌渎,守鲵鲋,其于得大鱼难矣,饰小说以干悬令,其于大达亦远矣,是以未尝闻任氏之风俗,其不可与经世亦远矣。(《庄子•外物》)
庄子这一则寓言揭示了这样的题旨:要树雄心,立壮志,开拓进取,干前人未曾做过的伟大事业。而我则认为这一则故事隐含的是这样的忠告:梦想要与现实相结合才能保证实现的可能性最大,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有相应的“资本”,这里所说的“资本”不仅仅是物质方面,还有精神方面,内力和外力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