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舍不舍,公论乖违,辅臣安得不任其咎?文言文翻译
意思:应该舍不舍,你认为违背,辅臣怎能不承担责任?
出处:《明史》列传·卷一百二十三;
字词解析
宜:应该;
公论:论断;
乖违:违背;
安得:怎么能够。
扩展资料
人物介绍
原文
何士晋,字武莪,宜兴人。父其孝,得士晋晚。族子利其资,结党致之死。继母吴氏匿士晋外家。读书稍懈,母辄示以父血衣。士晋感厉,与人言,未尝有笑容。万历二十六年举进士。持血衣诉之官,罪人皆抵法。初授宁波推官,擢工科给事中。
首疏请通章奏、缓聚敛。俄言:“衮职有阙,廷臣言虽逆耳,每荷优容。独论及辅臣,必欲借主威以泄愤。是陛下负拒谏之名,辅臣收固宠之实,天下所以积愤辅臣而不能平也。如孙幰、郭子章、戴耀、沈子木,宜舍不舍,公论乖违,辅臣赓安得不任其咎?”
无何,劾左都督王之桢久掌锦衣,为内阁爪牙,中枢心腹。又劾大学士王锡爵逢君贼善,召命宜停;户部尚书赵世卿误国,无大臣体。已,复言:“朝端大政,宜及今早行者,在放辅臣以清政地,罢大臣被论者以伸公议。斥王之桢以绝祸源,释卞孔时、王邦才等以苏冤狱。”
注释
士晋,字武莪,宜兴人。他的父亲孝,得士晋晚。族子贪图他的财物,勾结造成的死亡。继母昊氏藏匿士晋外家。读书逐渐松懈,母亲总是告诉他父亲血衣服。士晋感悟,和人说话,从来没有笑容。
万历二十六年举进士。拿血衣服诉的官员,有罪的人都来到法。起初任宁波推官,提升工科给事中。头上疏请求通报奏章、缓聚集。一会儿说:“职位有空缺,朝廷大臣的意见虽然逆耳,每当受到宽容。单论和辅臣,要想借着君主的威势来泄愤。这是陛下辜负拒谏的名字,辅臣收固宠的事实,天下之所以积愤辅臣而不公平的。
像孙忆、郭子章、戴耀、沈子木,应该舍不舍,你认为违背,辅臣继续怎能不承担责任?”没有什么,弹劾左都督王的桢长期掌管锦衣卫,作为内阁爪牙,中枢心脏。又弹劾大学士王锡爵逢君贼好,召命应该停止;户部尚书赵世卿误国,没有大臣的身份。
再说:“朝廷大政,最好在今天早上进行的,在放辅臣以清明的政治地位,罢免大臣被论者以表达公众舆论。被王的桢以断绝祸源,释放卞孔时、王邦才等来缓解冤狱。”
人物事迹
初,皇长孙生,有诏起废,列上二百余人。阅三年,止用顾宪成等四人。士晋请大起废籍。瑞王将婚,诏典礼视福王,费当十九万。初,帝弟潞王婚费不及其半,士晋请视潞王。帝将崇奉太后,诏建灵应宫,士晋以非礼力争,且曰:“圣母所注念者东宫出讲,诸王早婚,与遗贤之登进也,乃诸臣屡请不应。而不时内降者,非中贵之营求,即鬼神之香火,何也?”帝皆不省。
未几,有张差梃击之事。王之寀钩得差供,帝迁延不决,士晋三上疏趣之。当是时,变起非常,中外咸疑谋出郑国泰,然无敢直犯其锋者。郎中陆大受稍及之,国泰大惧,急出揭自明,人言益籍籍。士晋乃抗疏曰:
陛下与东宫,情亲父子,势共安危,岂有祸逼萧墙,不少动念者?候命逾期,旁疑转棘。窃详大受之疏,未尝实指国泰主谋,何张皇自疑乃尔?因其自疑,人益不能无疑,然人之疑国泰,不自今日始也。陛下试问国泰,三王之议何由起?《闺范》之序何由进?妖书之毒何由构?此基祸之疑也。孟养浩等何由杖?戴士衡等何由戍?王德完等何由锢?此挑激之疑也。南宗顺,刑余也,而阴募死士千人,谓何?顺义王,外寇也,而各宫门守以重兵,谓何?王曰乾,逆徒也,而疏中先有庞保、刘成名姓,谓何?此不轨之疑也。三者积疑至今日,忽有张差一事,正与往者举措相符,安得令人不疑!且今日之疑国泰,又非张差一事已也。恐骑虎难下,骇鹿走险,一击不效,别有阴谋。陛下不急护东宫,则东宫为孤注。万一东宫失护,而陛下又转为孤注矣。
国泰欲释人疑,惟明告贵妃,力求陛下速执保、成下吏。如果国泰主谋,是乾坤之大逆,九庙之罪人,非但贵妃不能庇,即陛下亦不能庇也。借剑尚方,请自臣始。或别有主谋,无与国泰事,请令国泰自任,凡皇太子、皇长孙起居悉属国泰保护,稍有疏虞,罪即坐之,则臣与在廷诸臣亦愿陛下保全国泰身,无替恩礼。若国泰畏有连引,预荧惑圣聪,久稽廷讯,或潜散党与,俾之远逃,或阴毙张差,以冀灭口,则罪愈不容诛矣。惟圣明裁察。
疏入,帝大怒,欲罪之,念事已有迹,恐益致人言。而吏部先以士晋为东林党,拟出为浙江佥事,候命三年未下。至是,帝急简部疏,命如前拟。吏部言阙官已补,请改命。帝不许,命调前补者。吏部又以士晋积资已深,秩当参议。帝怒,切责尚书,夺郎中以下俸。士晋之官四年,移广西参议。光宗立,擢尚宝少卿,迁太仆。
天启二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广西。安南入犯,督将吏屡击却之。四年,擢兵部右侍郎,总督两广军务,兼巡抚广东。明年四月,魏忠贤大炽,争梃击者率获罪。御史田景新希旨,诬叛臣安邦彦贿士晋十万金,阻援兵。遂除士晋名,征贿助饷。士晋愤郁而卒。有司征赃急,家人但输数百金,产已罄。会庄烈帝立,获免,复官赐恤。
注释
当初,皇长孙出生,有诏命起用废弃,列上二百多人。经历三年,只用顾宪成等四人。士晋请求大起废除户籍。瑞王将要结婚,下诏典礼看福王,花费在十九。当初,皇帝的弟弟潞王结婚的费用不到它的一半,士晋请看潞王。
皇帝将崇奉太后,下诏建显灵宫,士晋而不是礼力争,并且说:“圣母所注念的东宫出讲,诸王早结婚,与贤人的升进的,于是大臣多次请求不应。而不是时间内下降的,不是中高贵的追求,如果鬼神的香火,为什么呢?皇帝都不看”。
不久,有张差梃击事件。王之窠钩得差供应,皇帝迁延不决,士晋三次上疏去的。在这时候,变化发生意外,朝廷内外都怀疑谋划出郑国泰,但是没有人敢直接侵犯其锋的。
郎中陆大接受逐渐到的,国泰大恐惧,急忙出来揭自明,人们说更加众说纷纭。士晋于是上书说:陛下与太子,亲父子情,势共安危,难道有祸逼近内部,不动念的人?等候命令过期,怀疑转棘旁。我知道大接受的关系,从来没有实指国泰主谋,如何扩大自己怀疑是你?因为他怀疑自己,人更不能毫无疑问,但人们的怀疑国泰,就从今天开始吧。
请陛下问国泰,三王的建议怎么起?《闺范》的序如何进?妖书的毒性由什么构成?这造成祸根的怀疑的。孟养浩等怎么打?戴士衡等怎么防守?王德完等怎么禁锢?这些激的怀疑的。南宗顺,受过刑的,而暗中召募壮士几千人,是什么?顺义王,外侵犯的,而各宫门守卫用重兵,是什么?王说干,叛逆的人了,而疏中先有庞保、刘成姓名,是什么?
这是不规范的问题了。三的人积怀疑到今天,忽然有人差一件事,正与以往的举措相符合,怎么能让人不怀疑!而且今天的怀疑国泰,又不是张差一事已了。恐怕骑虎难下,受惊的鹿逃险,一个攻击无效,另有阴谋。陛下不急护束,那么东宫为孤注一掷。万一太子失去保护,而陛下又转为孤注一掷了。
国泰想释放人怀疑,只有明确告诉贵妃,努力寻求陛下迅速抓住保、成您。如果国泰主谋,这是天地间的大逆,九庙的罪人,不但贵妃不能保护,如果陛下也不能保护的。借剑尚方,请从我开始。有人另有主谋,没有与国泰事,请让国泰自信,凡皇太子,皇长孙起居都属国泰保护,稍有疏忽,罪就是坐的,我就跟在朝廷的大臣们也希望陛下保全国泰自身,没有替代礼遇。
如果国泰害怕有牵连,参与火星圣聪,长期拖延朝廷审讯,有人偷偷地散伙和,使之远逃,或阴死张差,以冀灭口,就犯罪越来越不容被杀了。只有圣明裁夺。奏疏呈入,皇帝非常愤怒,想犯罪的,想想事情已经有迹象,恐怕更使人说话。
而吏部先用士晋为东林党,拟出任浙江愈事,等候命令三年不下。到这时,皇帝急忙筒部疏,前述模拟。吏部说朝廷官员已经补,请改命。皇帝不答应,命令调前补的。吏部又以士晋积累资金已深,级当参议。皇帝发怒,严厉斥责尚书,剥夺郎中以下俸禄。士晋的官四年,移动广西参议。光宗即位,提升为尚宝少卿,升任太仆。
天启二年,以右愈都御史巡抚广西。安南侵犯,督将吏多次击退了。四年,升为兵部右侍郎,总督两广军务,兼巡抚广东。第二年四月,魏忠贤大震,争夺梃击的人都获罪。御史田景新迎合皇上的旨意,诬陷叛臣安邦彦贿赂士晋十万金,在增援部队。于是任士晋名,征收财物助饷。士晋忧愤而去世。有司征赃急,家里人只缴纳数百金,产已尽。恰逢庄烈皇帝即位,获免,恢复官爵赐予抚恤。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何士晋
高中文言文答案 何士晋
何士晋,字武莪,宜兴人。父其孝,得士晋晚。族子利其资,结党致之死。继母吴氏匿士晋外家。读书稍懈,母辄示以父血衣。士晋感厉,与人言,未尝有笑容。万历二十六年举进士。持血衣诉之官,罪人皆抵法。初授宁波推官,擢工科给事中。首疏请通章奏、缓聚敛。俄言:“衮职有阙,廷臣言虽逆耳,每荷优容。独论及辅臣,必欲借主威以泄愤。是陛下负拒谏之名,辅臣收固宠之实,天下所以积愤辅臣而不能平也。如孙幰、郭子章、戴耀、沈子木,宜舍不舍,公论乖违,辅臣赓安得不任其咎?”无何,劾左都督王之桢久掌锦衣,为内阁爪牙,中枢心腹。又劾大学士王锡爵逢君贼善,召命宜停;户部尚书赵世卿误国,无大臣体。已,复言:“朝端大政,宜及今早行者,在放辅臣以清政地,罢大臣被论者以伸公议。斥王之桢以绝祸源,释卞孔时、王邦才等以苏冤狱。”
文言文翻译!!在线等!急~~~
赵世卿,字象贵,历城人。隆庆五年(1571)的进士。授职为南京兵部主事。张居正执政,治政严格。赵世卿上奏纠正当时的五件重要的事。张居正想判他重罪。吏部尚书王国光说:“惩治他正好使他成名,请用他替你树立宽恕的形象。”于是将他调出京城,担任楚府的右长吏。
调任户部右侍郎,督理仓场。赵世卿工于心计。凡是他所上奏的事,都斟酌了分寸,军务国政有赖于此,提拔赵世卿任尚书。当时矿税使为害四方,过去的关税收入每年四十多万两,自从被税使控制后,商贾不行,数年之间减少了三分之一,四方的杂税也是如此。每年的收入更少,国家的费用不够,边防储备匮乏,而内府的供需一天天繁多。每年增加二十万两金花银的旧额,宫廷费用一天天充盈起来。世卿请恢复到过去百万两的数额,罢除增加的数目,皇帝不允许。他乞求发放内库一百万两白银以及太仆寺的五十万两马价钱接济边防储备,又违反皇上的心意,受到批评。赵世卿又称百姓脂膏枯竭,乡里萧条,丧乱已可预料,百姓揭竿造反为时不远,现在不及时罢除矿税,恐怕以后来不及了。皇帝都不作理会。
税监刘成因为水灾请求暂时停征米税。皇帝认为每年六万两的税额,米税占一半,不应该全部停征,限令定额四万两。赵世卿上奏称:“过去已经免除了米税,即刻又再征收,已经失信于天下。现在刘成想免去一半的税额,而陛下完全不依从,难道小宦官尚且存在的恻隐之心,而陛下反而漠然不动心吗?”皇帝没有答复。
皇帝后来下诏罢除了矿税使,税也稍稍减少了。然而辽东、云南、四川的税使依然如故,官吏百姓深受其苦。于是云南发生变乱,杨荣被杀。而且西北地区也时时报告水旱灾情,赵世卿屡次请求减少租税进行赈济,国家的费用更加不够支付。过了一个月他又奏请从内府费用中提取一百万两资助军费开支,皇帝不听从。在此之前,福王准备完婚,提取户部的二十七万两白银,皇帝仍认为少了,多次派宦官催促,宦官口出粗语,并且弹劾赵世卿违抗命令。赵世卿认为这有辱国家,慢慢鲜少问及政事,皇帝也不闻不问。
赵世卿素来讲求节操,为官尽职。皇帝一向看重他。吏部尚书空缺,曾派他兼任,他推举官吏没有私心。李廷机辅佐朝政,赵世卿极力推举他。于是朝廷大臣怀疑赵世卿结成党派。因此给事中杜士全、邓云霄、何士晋、胡忻,御史苏为霖、马孟祯等人先后弹劾他,赵世卿便闭门在家请求去职。他上书十多次,皇帝没有答复。第二年十月他乘坐简陋的车子径直离去,朝廷大臣报告皇帝,皇帝也没有怪罪于他。他在家居住七年后去世。
赵世卿,字象贵,历城人。隆庆五年(1571)的进士。授职为南京兵部主事。赵世卿上奏纠正当时的五件重要的事。张居正想判他重罪。吏部尚书王国光说:“惩治他正好使他成名,请用他替你树立宽恕的形象。”于是将他调出京城,担任楚府的右长吏。
调任户部右侍郎,督理仓场。赵世卿工于心计。凡是他所上奏的事,都斟酌了分寸,军务国政有赖于此,提拔赵世卿任尚书。当时矿税使为害四方,过去的关税收入每年四十多万两,自从被税使控制后,商贾不行,数年之间减少了三分之一,四方的杂税也是如此,每年的收入更少,国家的费用不够,边防储备匮乏,而内府的供需一天天繁多,每年增加二十万两金花银的旧额,宫廷费用一天天充盈起来。世卿请恢复到过去百万两的数额,罢除增加的数目,皇帝不允许。他乞求发放内库一百万两白银以及太仆寺的五十万两马价钱接济边防储备,违反了皇上的旨意受到严厉指责,赵世卿又称百姓脂膏枯竭,乡里萧条,丧乱已可预料,百姓揭竿造反为时不远,现在不及时罢除矿税,恐怕以后来不及了。皇帝都不作理会。
税监刘成因为水灾请求暂时停征米税。皇帝认为不应该全部停征,限令定额四万两。赵世卿上奏称:“过去已经免除了米税,即刻又再征收,已经失信于天下。现在刘成想免去一半的税额,而陛下完全不依从,难道小宦官尚且存在的恻隐之心,而陛下反而漠然不动心吗?”皇帝没有回应。
皇帝下诏罢除了矿税使,税也稍稍减少了。然而辽东、云南、四川的税使依然如故,官吏百姓深受其苦。于是云南发生变乱,杨荣被杀。而且西北地区也时时报告水旱灾情,赵世卿多次请求减少租税进行赈济,国家的费用更加不够支付。过了一个月他又奏请从内府费用中提取一百万两资助军费开支,皇帝不听从。
在此之前,福王准备完婚,提取户部府库的二十七万两白银,皇帝仍认为少了,多次派宦官催促,宦官口出粗语,并且弹劾赵世卿违抗命令。赵世卿认为这有辱于国家,奏章上达朝廷,皇上弃置没有回应。
赵世卿素来讲求节操,为官尽职。皇帝一向看重他。吏部尚书空缺,曾派他兼任,他推举官吏没有私心。李廷机辅佐朝政,赵世卿极力推举他。于是朝廷大臣怀疑赵世卿结成党派。因此给事中杜士全、邓云霄、何士晋、胡忻,御史苏为霖、马孟祯等人先后弹劾他,赵世卿便闭门请求去职。他上书十多次,皇帝没有答复。万历三十八年(1610)秋天,赵世卿就上疏出城等候命令。他乘坐车子径直离去,朝廷大臣报告皇帝,皇帝也没有怪罪于他。他在家居住七年后去世。
赵世卿,字象贵,历城人。
隆庆五年(1571)的进士。
授职为南京兵部主事。
张居正执政,治政严格。
州县学选取士子不得超过十五人;布政使司与按察使司以下的官吏,虽然是公事也不许乘驿马;处死的刑罚,每年有定额;征赋以九分为标准,如不及格有关部门要受罚;又屡次重责议论事情的人。
赵世卿上奏纠正当时的五件重要的事。
请求扩大取士的名额,放宽驿车的禁例,减少处死刑罚,延缓对科税的催征,而最后极力疏论应该广开言路,称:“现在的台谏习惯阿谀奉承,以便希求一生受宠幸。
有关军务国政,就舌头卷曲悄然无声。
徒然拣取不紧急的事情,姑且搪塞责备的言辞。
过了几年,居然高踞公卿之位,炫耀于士林。
难道这些人都是没有志气节操忍心辜负陛下吗?是有所惩戒而不敢作为呀。
像往年的傅应祯、艾穆、沈思孝、邹元标都因为建议言事而流放他乡,至今仍与戍卒为伍。
现在的有才之士,所以自顾怜恤,宁愿自己与寒蝉比附。
皇上应该特别发布圣音,将那些人放回,使天下的人知道圣明天子没有厌恶直言的意思,则士人都仰慕大义,尽献忠诚,效忠陛下。”张居正想判他重罪。
吏部尚书王国光说:“惩治他正好使他成名,请用他替你树立宽恕的形象。”于是将他调出京城,担任楚府的右长吏。
第二年的京官考核,又以不谨慎为名,将他撤职使他回到家乡。
赵世卿,字象贵,历城人。隆庆五年(1571)的进士。授职为南京兵部主事。张居正执政,治政严格。赵世卿上奏纠正当时的五件重要的事。张居正想判他重罪。吏部尚书王国光说:“惩治他正好使他成名,请用他替你树立宽恕的形象。”于是将他调出京城,担任楚府的右长吏。
调任户部右侍郎,督理仓场。赵世卿工于心计。凡是他所上奏的事,都斟酌了分寸,军务国政有赖于此,提拔赵世卿任尚书。当时矿税使为害四方,过去的关税收入每年四十多万两,自从被税使控制后,商贾不行,数年之间减少了三分之一,四方的杂税也是如此。每年的收入更少,国家的费用不够,边防储备匮乏,而内府的供需一天天繁多。每年增加二十万两金花银的旧额,宫廷费用一天天充盈起来。世卿请恢复到过去百万两的数额,罢除增加的数目,皇帝不允许。他乞求发放内库一百万两白银以及太仆寺的五十万两马价钱接济边防储备,又违反皇上的心意,受到批评。赵世卿又称百姓脂膏枯竭,乡里萧条,丧乱已可预料,百姓揭竿造反为时不远,现在不及时罢除矿税,恐怕以后来不及了。皇帝都不作理会。
税监刘成因为水灾请求暂时停征米税。皇帝认为每年六万两的税额,米税占一半,不应该全部停征,限令定额四万两。赵世卿上奏称:“过去已经免除了米税,即刻又再征收,已经失信于天下。现在刘成想免去一半的税额,而陛下完全不依从,难道小宦官尚且存在的恻隐之心,而陛下反而漠然不动心吗?”皇帝没有答复。
皇帝后来下诏罢除了矿税使,税也稍稍减少了。然而辽东、云南、四川的税使依然如故,官吏百姓深受其苦。于是云南发生变乱,杨荣被杀。而且西北地区也时时报告水旱灾情,赵世卿屡次请求减少租税进行赈济,国家的费用更加不够支付。过了一个月他又奏请从内府费用中提取一百万两资助军费开支,皇帝不听从。在此之前,福王准备完婚,提取户部的二十七万两白银,皇帝仍认为少了,多次派宦官催促,宦官口出粗语,并且弹劾赵世卿违抗命令。赵世卿认为这有辱国家,慢慢鲜少问及政事,皇帝也不闻不问。
赵世卿素来讲求节操,为官尽职。皇帝一向看重他。吏部尚书空缺,曾派他兼任,他推举官吏没有私心。李廷机辅佐朝政,赵世卿极力推举他。于是朝廷大臣怀疑赵世卿结成党派。因此给事中杜士全、邓云霄、何士晋、胡忻,御史苏为霖、马孟祯等人先后弹劾他,赵世卿便闭门在家请求去职。他上书十多次,皇帝没有答复。第二年十月他乘坐简陋的车子径直离去,朝廷大臣报告皇帝,皇帝也没有怪罪于他。他在家居住七年后去世。
赵世卿,字象贵,历城人。隆庆五年(1571)的进士。授职为南京兵部主事。张居正执政,治政严格。州县学选取士子不得超过十五人;布政使司与按察使司以下的官吏,虽然是公事也不许乘驿马;处死的刑罚,每年有定额;征赋以九分为标准,如不及格有关部门要受罚;又屡次重责议论事情的人。赵世卿上奏纠正当时的五件重要的事。请求扩大取士的名额,放宽驿车的禁例,减少处死刑罚,延缓对科税的催征,而最后极力疏论应该广开言路,称:“现在的台谏习惯阿谀奉承,以便希求一生受宠幸。有关军务国政,就舌头卷曲悄然无声。徒然拣取不紧急的事情,姑且搪塞责备的言辞。过了几年,居然高踞公卿之位,炫耀于士林。难道这些人都是没有志气节操忍心辜负陛下吗?是有所惩戒而不敢作为呀。像往年的傅应祯、艾穆、沈思孝、邹元标都因为建议言事而流放他乡,至今仍与戍卒为伍。现在的有才之士,所以自顾怜恤,宁愿自己与寒蝉比附。皇上应该特别发布圣音,将那些人放回,使天下的人知道圣明天子没有厌恶直言的意思,则士人都仰慕大义,尽献忠诚,效忠陛下。”张居正想判他重罪。吏部尚书王国光说:“惩治他正好使他成名,请用他替你树立宽恕的形象。”于是将他调出京城,担任楚府的右长吏。第二年的京官考核,又以不谨慎为名,将他撤职使他回到家乡。
宜舍不舍,公论乖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