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新五代史南平世家文言文翻译

新五代史·吴越世家(节选) 文言文翻译

钱镠,字具美,杭州临安人。临安城里有一棵大树,钱镠小时候与一群小孩在树下做游戏,他坐在大石头上指导训练这些小孩为军队的序列,发号施令还真有点样子,小孩们都很惧怕他。钱镠成年之后,没有可以赖以生存的事情做,又不喜欢从事生产行业,就贩盐谋取私利。县里的录事钟起有好几个儿子,喜欢与钱镠喝酒赌钱,钟起曾经禁止他的儿子们与钱镠来往,所以钟起的儿子们大多数偷偷地陪钱镠游玩。

唐乾符二年,浙江裨将王郢起兵造反,石鉴地区驻守的将领董昌招募民兵讨伐叛贼,并推荐钱镠为副将,一举击溃了王郢的叛军。这个时候,黄巢的起义军已经有几千人之众,攻击掠夺浙江以东的地方,黄巢的起义军到达了临安,钱镠说:“现在石鉴镇兵力太少,而起义军的兵力多,难以正面用兵力抵御,应该出奇兵来对待敌兵。”。于是钱镠就带领二十名彪悍的兵勇埋伏在山谷之中,黄巢先锋试探路上危险的并将都是单枪匹马,钱镠埋伏的弓箭手把敌人的将领射死,黄巢的兵马立刻大乱,钱镠趁机带领着二十名兵勇侵入这些乱兵,砍了几百名起义军的头。钱镠说:“这个计谋用一次还行,大兵到来的时候可怎么抵御呢?”于是带领军队向八百里这个地方进发,八百里是一个地名,钱镠告诉路边一个老妇人说:“一会儿有人问起,你就告诉他们,临安的兵驻守在八百里。”黄巢的大兵到了以后,听说了老妇人的话,不知道这是个地名,就说:“刚才十几个人还让我们打不过呢,更何况现在驻守的兵士已经占了八百里的土地。”于是立即引兵离开。都统高骈听说黄巢不敢侵略临安,加固临安的城防,并召来董昌与潜镠一起到广陵,高骈上书建议董昌出任杭州刺史,并让钱镠出任都指挥使。

翻译文言文 节选《新五代史,死事转第二十一》

1、今先帝新弃天下,而朝廷信用奸人,离间骨肉,我实何罪而见伐乎?

——如今先帝刚刚逝世,而朝廷信用坏人,对亲生骨肉挑拨离间,我究竟有什么罪而受到讨伐呢?

2、思同曰:“非不知从王而得生,恐 终死不能见先帝于地下。”从珂愧其言,乃杀之。

——王思同回答说:“我不是不明白跟随大王就能活命,而是怕最终死后不能在地下与先帝见面。”李从珂为他的话感到羞愧,于是杀了他。

附录:

新五代史死事传王思同传

【原文】

王思同,幽州人也。其父敬柔,娶刘仁恭女,生思同。思同事仁恭为银胡录指挥使,仁恭为其子守光所囚,思同奔晋,以为飞胜指挥使。梁、晋相距于莘,遣思同筑垒杨刘,以功迁神武十军都指挥使,累迁郑州防御使。思同为人敢勇,善骑射,好学,颇喜为诗,轻财重义,多礼文士,然未尝有战功。

明宗时,以久次为匡国军节度使,徙镇雄武。是时,吐蕃数为寇,而秦州无亭障,思同列四十余栅以御之。居五年,来朝,明宗问以边事,思同指画山川,陈其利害。思同去,明宗顾左右曰:“人言思同不管事,能若是邪?”于是始知其材,以为右武卫上将军、京兆尹、西京留守。石敬瑭讨董璋,思同为先锋指挥使,兵入剑门,而后军不继,思同与璋战,不胜而却。敬瑭兵罢,思同徙镇山南西道,已而复为京兆尹、西京留守。

应顺元年二月,潞王从珂反凤翔,驰檄四邻,言奸臣幸先帝疾病,贼杀秦王而立幼嗣,侵弱宗室,动摇籓方,陈己所以兴兵讨乱之状。因遣伶奴安十十以五弦谒思同,欲因其欢以通意。是时,诸镇皆怀向背,所得潞王书檄,虽以上闻,而不绝其使。独思同执十十及从珂所使推官郝诩等送京师。愍帝嘉其忠,即以思同为西面行营马步军都部署。三月,会诸镇兵围凤翔,破东西关城。从珂兵弱而守甚坚,外兵伤死者众,从珂登城呼外兵而泣曰:“吾从先帝二十年,大小数百战,甲不解体,金疮满身,士卒固尝从我矣。今先帝新弃天下,而朝廷信用奸人,离间骨肉,我实何罪而见伐乎?”因恸哭。士卒闻者,皆悲怜之。兴元张虔钊攻城西,督战甚急,士卒苦之,反兵攻虔钊,虔钊走。羽林指挥使杨思权呼曰:“潞王,吾主也!”乃引军自西门入降从珂。而思同朱知,犹督战。严卫指挥使尹晖麾其众曰:“城西军入城受赏矣!何用战邪?”士卒解甲弃仗,声闻数里,遂皆入城降。诸镇之兵皆溃。思同挺身走,至长安,西京副留守刘遂雍闭门不纳,乃走潼关。从珂引兵东,至昭应,前锋追执思同。从珂责曰:“罪可逃乎?”思同曰:“非不知从王而得生,恐终死不能见先帝于地下。”从珂愧其言,乃杀之。汉高祖即位,赠侍中。

【译文】

王思同是幽州人。他的父亲王敬柔,娶刘仁恭的女儿为妻,生下王思同。王思同效力刘仁恭任银胡棘指挥使,刘仁恭被他的儿子刘守光囚禁,王思同逃奔背,任命为飞胜指挥使。梁、晋在莘州对峙,派王思同在杨刘修筑营垒,因功升任神武十军都指挥使,积官升任郑州防御使。王思同为人果敢勇猛,擅长骑马射箭,喜好读书,很喜欢写诗,轻财物重节义,对文士常常以礼相待,但不曾有战功。

唐明宗时,因久不升迁任匡国军节度使,调任雄武节度使。这时,吐蕃多次入侵,而秦州没有边防堡垒,王思同修建四十多个栅栏来防御。过了五年,到京师朝见,唐明宗向他询问边防情况,王思同指点山河,陈述形势利害。王思同离去后,唐明宗顾望左右的人说:“人们说王思同不管事,不理事的人能像这样吗?”于是才知道他的才能,任命为右武卫上将军、京兆尹、西京留守。石敬瑭讨伐董璋,王思同任先锋指挥使,军队进入剑门,而后续的军队没有跟上,王思同和董璋交战,不能取胜而撤退了。石敬瑭罢兵,王思同调任山南西道节镇,不久又任京兆尹、西京留守。

应顺元年二月,潞王李从珂在凤翔反叛,飞马向四邻传送檄文,声称奸臣藉先帝患病的时机,残杀秦王而拥立年幼的继承人,侵凌削弱宗室,动摇藩镇,陈述自己起兵讨乱的缘由。又派乐官家奴安十十拿五弦琴拜谒王思同,想趁他高兴时表明意向。这时,各方藩镇都怀有观望成败的二心,得到潞王的檄书后,虽然上报朝延,但不拒绝潞王的使臣。只有王思同将安十十和李从珂派来的推官郝翔等人押送到京师。唐愍帝赞赏他的忠诚,就任命王思同焉西面行营马步军都部署。三月,会集各镇军队围攻凤翔,攻破东西关城。李从珂兵力弱小但守城很坚固,城外的士兵死伤很多,李从珂登上城墙向城外的军队呼叫哭泣说:“我跟随先帝二十年,大小几百次战斗,镗甲不离身,满身伤痕,士兵们本来曾跟随我。如今先帝刚刚逝世,而朝廷信用坏人,对亲生骨肉挑拨离间,我究竟有什么罪而受到讨伐呢?”于是失声痛哭。听到哭声的士兵,都悲伤怜悯他。兴元张虔钊进攻西城,催战很急,士兵苦于催督,掉转兵器进攻张虔钊,张虔钊逃跑。羽林指挥使杨思权呼喊说:“潞王是我们的君主!”于是率兵从西门进城向李从珂投降。而王思同不知道,还在督战。严卫指挥使尹晖煽动他的部下说:“城西的军队进城领赏了!何必再战呢?”士兵们解下镗甲丢弃武器,声音传到几里之外,于是都进城投降。各个节镇的军队都溃散了。王思同只身逃走,到达长安,西京副留守刘遂雍关闭城门不让他进城,于是逃到潼关。李从珂率兵束进,来到昭应,前锋军兵追捕到王思同。李从珂责问说:“罪行能逃避吗?”王思同回答说:“我不是不明白跟随大王就能活命,而是怕最终死后不能在地下与先帝见面。”李从珂为他的话感到羞愧,于是杀了他。汉高祖登位,追赠为侍中。

今先帝新弃天下,而朝廷信用奸人,离间骨肉,我实何罪而见伐乎?

现在先帝刚刚去世,然而朝廷重用奸臣,离间骨肉,我有什么罪要被讨伐呢?

非不知从王而得生,恐终死不能见先帝于地下。

我不是不知道跟着潞王可以活命,怕的是死了在地下去见先帝呀!

第一句:

如今先帝刚刚逝世,而朝廷信用坏人,对亲生骨肉挑拨离间,我究竟有什么罪而受到讨伐呢

第二句

王思同回答说:“我不是不明白跟随大王就能活命,而是怕最终死后不能在地下与先帝见面。”李从珂为他的话感到羞愧,于是杀了他。

(1)如今先帝刚刚逝世,而朝廷信用坏人,对亲生骨肉挑拨离间,我究竟有什么罪而受到讨伐呢?

(2)王思同回答说:“我不是不明白跟随大王就能活命,而是怕最终死后不能在地下与先帝见面。”李从珂为他的话感到羞愧,于是杀了他。

契芯何力,其先铁勒别部之酋长也文言文翻译

旧唐书契苾何力传

【原文】

契苾何力,其先铁勒别部之酋长也。至贞观六年,随其母率众千余家诣沙州,奉表内附。太宗置其部落于甘、凉二州。何力至京,授左领军将军。七年,与凉州都督李大亮、将军薛万均同征吐谷浑,军次赤水川。万均率骑先行,为贼所攻,兄弟皆中枪堕马,徒步而斗,兵士死者十六七。何力闻之,将数百骑驰往,突围而前,纵横奋击,贼兵披靡,万均兄弟由是获免。时吐谷浑主在突沦川,何力复欲袭之,万均惩其前败,固言不可。何力曰:“贼非有城郭,逐水草以为生,若不袭其不虞,便恐鸟惊鱼散,一失机会,安可倾其巢穴耶!”乃自选骁兵千余骑,直入突沦川,袭破吐谷浑牙帐,斩首数千级,获驼马牛羊二十余万头,浑主脱身以免,俘其妻子而还。有诏劳于大斗拔谷。万均乃排毁何力,自称已功。何力不胜愤怒,拔刀而起,欲杀万均,诸将劝止之。太宗闻而责问其故,何力言万均败恧之事。太宗怒,将解其官回授,何力固让曰:“以臣之故而解万均,恐诸蕃闻之,以为陛下厚蕃轻汉,转相诬告,驰竞必多。或谓汉臣皆如此辈,固非安宁之术也。”太宗乃止。寻令北门宿卫,检校屯营事,敕尚临洮县主。

太宗征辽东,以何力为前军总管。军次白崖城,为贼所围,被矛中腰,疮重疾甚,太宗自为傅药。及拔贼城,敕求伤之者高突勃,付何力自杀之。何力奏言:“犬马犹为其主,况于人乎?彼为其主,况致命冒白刃而刺臣,是其义勇士也。本不相识,岂是冤仇?”遂舍之。

龙朔元年,又为辽乐道行军大总管。九月,次于鸭绿水,其地即高丽之险阻,莫离支男生以精兵数万守之,众莫能济。何力始至,会层冰大合,趣即渡兵,鼓噪而进,贼遂大溃。追奔数十里,斩首三万级,余众尽降,男生仅以身免。会有诏班师,乃还。其年,九姓叛,以何力为铁勒道安抚大使。乃简精骑五百驰入九姓中,贼大惊,何力乃谓曰:“国家知汝被诖误,遂有翻动,使我舍汝等过,皆可自新。罪在酋渠,得之则已。”诸姓大喜,共擒伪叶护及设、特勤等同恶二百余人以归,何力数其罪而诛之。

仪凤二年卒,赠辅国大将军、并州都督,陪葬昭陵,谥曰“烈”。

(选自《旧唐书·列传五十九·契苾何力传》,有删改)

【注释】

1、奉表:上表。 唐 韩愈 《贺雨表》:“微臣幸蒙宠任,获覩殊祥……谨奉表陈贺以闻。”郭沫若《孔雀胆》附录《〈孔雀胆〉的故事》:“(段宝)闻明太祖定鼎江南,便派遣他的叔父段真,由会川奉表归款。”

2、内附:归附朝廷。汉王充《论衡·恢国》:“天荒之地,王功不加兵,今皆内附,贡献牛马。”《新五代史·南平世家·高保融》:“世宗征淮,保融遣指挥使魏璘率兵三千,出夏口以为应。又遣客将刘扶奉笺南唐,劝其内附。”《清史稿·高宗纪四》:“(三十一年三月)己丑, 杨应琚以复猛笼等土司内附奏闻。”

3、惩:警戒;鉴戒。

4、不虞:意料不到。《国语·周语中》:“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规方千里,以为甸服……以待不庭不虞之患。”南朝梁沈约《刘领军封侯诏》:“及衅起不虞,咫尺宫禁,内参嘉谟,外宣戎畧。”唐韩愈《泷吏》诗:“不虞卒见困,汗出愧且骇。”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不虞母家遘回禄,无屋可居,乃先期返。”

5、排毁:排斥诋毁;抨击。晋王嘉《拾遗记·晋时事》:“及翔风年三十,妙年者争嫉之,或者云‘胡女不可为群’,竞相排毁。”《隋书·艺术传·万宝常》:“于是损益乐器不可胜纪,其声雅淡,不为时人所好,太常善声者多排毁之。”《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九年》:“上遣使劳诸将于大斗拔谷,薛万均排毁契苾何力,自称己功。”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史书占毕五》:“魏刘兰排毁董仲舒。忽有人葛巾野服,直入兰读书处,谓曰:‘君自是学士,何为苦相排毁。’”《续资治通鉴·宋太宗端拱元年》:“翟马周既讼罢李昉,与旦益相得,每排毁时政,上书自荐。”

6、恧(nǜ):惭愧。

7、固让:坚决推辞;再三辞让。《后汉书·阴兴传》:“又诸舅比例,应蒙恩泽,兴皆固让,安乎里巷。”南朝陈徐陵《劝进元帝表》:“伏愿陛下因百姓之心振万邦之命,岂可逡巡固让。”

8、诬告:无中生有地控告别人有犯罪行为。《汉书·宣帝纪》:“自今以来,诸年八十以上,非诬告、杀伤人,佗皆勿坐。”颜师古注:“诬告人及杀伤人皆如旧法,其余则不论。”《旧唐书·于志宁传》:“时洛阳人李弘恭坐诬告太尉长孙无忌,诏令不待时而斩决。”明海瑞《被论自陈不职疏》:“禁诬告而刁讼未息,禁浮靡而侈僭如初。”萧乾《林炎发入狱记》:“保长又诬告炎发劫盗。”

9、驰竞:奔竞;追逐名利。晋葛洪《抱朴子·交际》:“又欲勉之以学问,谏之以驰竞,止其摴蒲,节其沉湎,此又常人所不能悦也。”南朝梁萧统《〈陶渊明集〉序》:“尝谓有能观渊明之文者,驰竞之情遣,鄙吝之意袪,贪夫可以廉,懦夫可以立。”南唐刘崇远《金华子杂编》卷下:“(李郢)居于杭州,疎于驰竞,终于员外郎。”

10、安宁:安定,太平。这里是使动用法。《诗·小雅·常棣》:“丧乱既平,既安且宁。”《庄子·天下》:“愿天下之安宁,以活民命。”汉枚乘《七发》:“今时天下安宁,四宇和平。”唐韩愈《举韩泰自代状》:“官吏惩惧,不敢为非,百姓安宁,并得其所。”明黄元吉《流星马》第四折:“文官每按四时调和鼎鼐,武将每定八方威镇华夷,则愿的千千年社稷安宁。”阮章竞《送别》诗:“不把狗们杀干净,千年万代都不安宁。”

11、宿卫:在宫禁中值宿,担任警卫。

12、尚临洮县主:娶临洮县主为妻。县主,皇族女子的封号。尚:仰攀婚姻;娶或嫁(地位、名声高的人)。

13、致命:犹捐躯。《易·困》:“君子以致命遂志。”唐元稹《诲侄等书》:“效职无避祸之心,临事有致命之志。”《明史·邓子龙传》:“邓子龙始事姚安,名与綎埒,垂老致命,庙祀海隅。”

14、趣即:马上;即刻。趣:通“促”。

15、鼓噪:亦作“鼓噪”。古代指出战时擂鼓呐喊。《墨子·备蛾傅》:“夜半,而城上四面鼓噪,敌人必或,破军杀将。”《吴子·应变》:“若高山深谷,卒然相遇,必先鼓噪而乘之。”《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城中亦鼓噪而出,中外合执,震呼动地,莽兵大溃。”宋苏轼《观杭州钤辖欧育刀剑战袍》诗:“两军鼓噪屋瓦坠,红尘白羽纷相戛。”

16、诖误:贻误;连累。《战国策·韩策一》:“夫不顾社稷之长利,而听须臾之说,诖误人主者,无过于此者矣。”《汉书·息夫躬传》:“昔秦缪公不从百里奚、蹇叔之言,以败其师,悔过自责,疾诖误之臣,思黄发之言,名垂育后世。”宋梅尧臣《次韵和司马学士虑囚》:“常忧有诖误,非罪罹暴迫。”清魏源《再书〈宋名臣言行录〉后》:“然且欺后世无复读书人,动辄赝某书,臆某事,鼓噪后生,诖误来学。”诖(guà):欺骗。

17、翻动:犹翻案;翻供。《新唐书·韦嗣立传》:“道路藉藉,咸知其非,而锻练已成,不可翻动。”《官场现形记》第二三回:“及至问过原告、见证、奸夫,都是照实直陈,没有翻动。”引申为反叛。唐柳宗元《为裴中丞奏邕管黄家贼事宜状》:“谭叔向等与黄家贼五千余人,谋为翻动,虽已诛斩,犹未清宁。”《旧唐书·房玄龄传》:“及刘黑闼翻动,叔父望风而破。”

18、酋渠:部落的首领。《旧唐书·刘沔传》:“大和末,河西党项羌叛,沔以天德之师屡诛其酋渠。”

19、叶护:西北少数民族部落首领官号。

20、同恶:共同作恶。亦指共同作恶者。《左传·昭公十三年》:“对曰:‘无与同好,谁与同恶?’”陆德明释文:“好、恶,并如字。”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马季长佞媚获诮,蔡伯喈同恶受诛。”元刘壎《隐居通议·杂录》:“其同恶在某处,姓名、状貌,悉以西邻指之。”郭希仁《从戎纪略》:“(韩映堃)遂与同恶张秉祥等,乘机鼓煽各刀匪,并代为部勒。”参见“同恶相求”。

21、数其罪:列数他们的罪状。

22、

【参考译文】

契苾何力,他的祖先是铁勒部族一个分支部落的酋长。到了太宗贞观六年,契苾何力随母亲,率领他的部落1000多户人家迁移到了沙洲,给朝廷献上奏章,归顺了唐朝中央政权。太宗安排他的部落定居在甘州和凉州。契苾何力本人至京城长安,被朝廷授予左领军将军一职。贞观七年,契苾何力与凉州都督李大亮、将军薛万均一同征讨吐谷浑,唐军驻扎在赤水川。薛万均率领骑兵先行,被吐谷浑军队所攻击,他们兄弟都中枪落马,徒步与敌人战斗,手下士兵十之六七都战死了。契苾何力听到了这个消息,率领几百骑兵飞奔前去相救,他们突破敌人的重围,杀上前去,左冲右突,奋力杀敌,敌兵被杀退了,薛万均兄弟因此获救不死。当时吐谷浑的首领驻扎在突沦川,契苾何力又想袭击他们,而薛万均因先前失败变得胆小谨慎,坚持说不能袭击。契苾何力说:“敌人没有固定的城郭,而是追逐有水有草的地方聚居,如果不趁他们没有预料准备之机袭击他们,只怕他们像鸟儿惊飞鱼儿逃散一样,一旦失去了这个好机会,怎么能够彻底倾覆他们的巢穴呢?”于是他就自己挑选了骁勇善战的 1000 多名骑兵,直接杀入突沦川,袭击并攻破了吐谷浑首领的中军大帐,杀死几千多敌人,缴获骆驼、马匹、羊20多万头,仅吐谷浑首领脱身逃跑免于被俘,契苾何力俘获吐谷浑首领的妻儿后回来。皇帝下诏书在大斗拔谷犒劳大军。薛万均就排挤诋毁契苾何力,称打败吐谷浑是自己的功劳。契苾何力忍不住愤怒,拔刀而起,要杀薛万均,众将领劝阻制止了他。太宗听说这件事后就责问他是什么缘故,契苾何力就说出了薛万均令人惭愧的失败之事。太宗非常生气,打算解除薛万均的官职再回过头来授予契苾何力。契苾何力坚决推辞说:“因为我的缘故而解除薛万均的官职,恐怕边地各少数民族知道这件事后,会认为陛下您看重少数民族而轻视汉人官员,辗转诬陷相告,拼命争斗就一定很多。(因为您严惩了薛万均)他们也许会认为汉族大臣都像薛万均这类人一样,这当然不是使少数民族安宁的策略。”太宗就不再强行撤换。不久让契苾何力担任皇宫北门(玄武门)夜间警卫以及检校屯营事,太宗还下令让他娶临洮县主为妻。

太宗率大军征讨辽东的时候,让契苾何力担任前军总管。契苾何力率军驻扎在白崖城,被敌军围困,契苾何力的腰被敌人用长矛刺中,受伤厉害,病情严重,太宗亲自为他敷药。等到攻下敌人的城池后,太宗下令搜捕到了刺伤契苾何力的高突勃,交给契苾何力,让他亲自杀掉他。契苾何力上奏说:“犬马都还为它们的主人效力。何况是人呢?他也是为他的主子(才刺杀我的),何况他舍弃生命冒着锋利的刀枪来刺杀我,这说明他是个很讲道义的勇士。再说,我和他本来就互相不认识。怎么会有冤仇呢?”太宗就释放了高突勃。

唐高宗龙朔元年,契苾何力又担任辽乐道行军大总管。这年九月,唐朝大军驻扎在鸭绿江边,那地方就是高丽的险阻之地,莫离支男生率领几万精兵守在那里,众将没有人能率军渡过此江。契苾何力刚刚到达,正巧碰上江面冰层冻结在一块儿,就立即督促士兵渡江,士兵们击鼓呐喊着前进,于是敌人被打得大败。唐军奔跑几十里追击敌人,杀死30000 多人,剩下的敌军全部投降了,只有莫离支男生一个人逃脱。恰好这时皇帝下诏书班师回朝,于是契苾何力率军回朝。就在那年,九姓叛乱,朝廷让契苾何力担任铁勒道安抚大使。于是契苾何力挑选 500 名精锐骑兵驰入九姓中,叛贼大惊,契苾何力就对他们说:“国家知道你们是被欺骗的,于是有反复变动,朝廷派我来赦免你们的罪过,让你们都可以改过自新。罪责在反叛的首领身上,抓住他们就可以了。”几个种姓的人非常高兴,一起擒获了伪叶护及设、特勤等共同作恶叛乱的200 多人回来,契苾何力列数他们的罪状并把他们全部杀掉了。

唐高宗仪凤二年契苾何力去世,朝廷追赠他为辅国大将军、并州都督,让他陪葬在太宗的昭陵,谥号为“烈”。

新五代史潭全播传的文言文翻译

新五代史·卷四十一·杂传第二十九·卢光稠、谭全播传

【原文】

卢光稠、谭全播,皆南康人也。光稠状貌雄伟,无佗材能,而全播勇敢有识略,然全播常奇光稠为人。唐末,群盗起南方,全播谓光稠曰:“天下汹汹,此真吾等之时,无徒守此贫贱为也!”乃相与聚兵为盗。众推全播为主,全播曰:“诸君徒为贼乎?而欲成功乎?若欲成功,当得良帅,卢公堂堂,真君等主也。”众阳诺之,全播怒,拔剑击木三,斩之,曰:“不从令者如此木!”众惧,乃立光稠为帅。

是时,王潮攻陷岭南,全播攻潮,取其虔、韶二州,又遣光稠弟光睦攻潮州。光睦好勇而轻进,全播戒其持重,不听,度其必败,乃为奇兵伏其归路。光睦果败走,潮人追之,全播以伏兵邀击,大败之,遂取潮州。是时,刘岩起南海,击走光睦,以兵数万攻虔州。光稠大惧,谓全播曰:“虔、潮皆公取之,今日非公不能守也。”全播曰:“吾知刘岩易与尔!”乃选精兵万人,伏山谷中,阳治战地于城南,告岩战期。以老弱五千出战,战酣,伪北,岩急追之,伏兵发,岩遂大败。光稠第战功,全播悉推诸将,光稠心益贤之。

梁初,江南、岭表悉为吴与南汉分据,而光稠独以虔、韶二州请命于京师,愿通道路,输贡赋。太祖为置百胜军,以光稠为防御使、兼五岭开通使,又建镇南军,以为留后。

开平五年,光稠病,以符印属全播,全播不受。光稠卒,全播立其子延昌而事之。延昌好游猎,其将黎求闭门拒延昌,延昌见杀。求因谋杀全播,全播惧,称疾不出。求乃自立,请命于梁。乾化元年,拜求防御使。求暴病死,其将李彦图自立,全播益惧,遂称疾笃,杜门自绝。彦图疑之,使人觇其动静,全播应觇为状以自免。彦图死,州人相率诣全播第,扣门请之,全播乃起,遣使请命于梁,拜防御使。全播治虔州七年,有善政,杨隆演遣刘信攻破虔州,以全播归广陵,卒年八十五。当卢氏时,刘已取韶州,及全播被执,虔州遂入于吴。

【译文】

卢光稠和谭全播,都是南康人。卢光稠身材高大,外貌俊伟,没有别的才能,而谭全播勇敢有胆识谋略,但谭全播常常觉得卢光稠的为人非同寻常。唐末,众多盗贼在南方兴起,谭全播对卢光稠说:“天下喧扰,这真是我们的大好时机,木要枉自守着这贫贱过活!”于是一起招聚士兵做盗贼。众人推举谭全播作首领,谭全播说:“各位只是做贼呢,还是想建立功业呢?如果想建立功业,应当有个好统帅,卢公仪表堂堂,确实是你们的主人。”众人假装同意,谭全播发怒,拔出剑三次击树,砍断了它,说:“不听从命令的人就像这树一样!”众人害怕,于是拥立卢光稠为统帅。

这时,王潮攻陷岭南,谭全播进攻王潮,攻取他的虔、韶二州,又派卢光稠的弟弟卢光睦攻打潮州。卢光睦好逞勇猛而轻易进军,谭全播告诫他要稳重,他不听,谭全播估计他必定失败,于是在他返回的路上埋伏奇兵。卢光睦果然败逃,潮州人追击他,谭全播率奇兵拦击,大败潮州人,于是攻取了潮州。这时,刘岩在南海起兵,赶走卢光睦,率兵几万人进攻虔州。卢光稠十分恐惧,对谭全播说:“虔、潮二州都是你夺取的,现在不是你就不能坚守。”谭全播说:“我知道刘岩容易对付!”于是挑选精兵一万人,埋伏在山谷中,假装在城南修治阵地,告诉刘岩会战的日期。率领老弱十兵五千人出战,正打得激烈时,假装败逃,刘岩紧迫他们,伏兵突起,刘岩于是大败。卢光稠论列战功,谭全播全部推给将领们,卢光稠心里更加觉得他贤明。

梁初,江南、嵌表全部被吴和南漠分割占据,而卢光稠只是以虔、韶二州向京师请求任命,希望疏通道路,输送赋税。梁太祖为他设置百胜军,任卢光稠为防御使、兼五岭开通使,又建立镇南军,任命他为留后。

开平五年,卢光稠病重,把符印交付给谭全播,谭全播不接受。卢光稠死,谭全播拥立他的儿子卢延昌而事奉他。卢延昌喜好游猎,他的将领黎求关闭城门拒绝卢延昌回城,卢延昌被杀。黎求于是谋划杀死谭全播,谭全播害怕,称病不出来。黎求于是自立,向梁请求任命。干化元年,拜黎求为防御使。黎求暴病而死,他的将领李彦图自立,谭全播更加恐惧,于是称说病重,闭门不与人交往。李彦图怀疑他,派人窥视他的动静,谭全播对着窥视他的人做出生病的样子才幸免。李彦图死,州中的人一起到谭全播的住宅去,敲门请求他,谭全播纔重新出仕,派使臣向梁请求任命,拜为防御使。谭全播治理虔州七年,有很好的玫绩,杨隆演派刘信攻破虔州,把谭全播带回广陵,死时八十五岁。当卢氏还在时,刘龚已攻取韶州,到谭全播被俘时,虔州就归属吴了。

新五代史 王景仁传翻译

王景仁,泸州合肥人氏。原名茂章,年少时跟随杨行密起兵淮南。景仁是一个骁勇刚悍的将领,为人随和没有架子,打仗时都是身先士卒,杨行密也和他一样。

梁太祖朱温派遣儿子友宁攻打青州的王师范,师范向杨行密借兵。于是行密派遣景仁带领七千步骑兵救援师范。师范依据形势分兵两营抵抗来兵。友宁夜袭,攻击其中一营,营内告急,师范急匆匆命令景仁出战,景仁按兵不动。友宁已经攻破了一个营寨,接连发难。到了天明,景仁觉得友宁的部队已经疲惫,于是出兵与战,打败友宁兵,斩杀友宁,并把他的首级向行密报功。

当时,朱温正攻打郓州,听到了友宁的死讯,派遣二十万大军向青州杀去。景仁坚守不出,让敌人误认为胆怯不敢战,待窥伺梁兵懈怠的时候,全营出击,迅速迎敌,战斗到激烈的时候退兵回营,召集将领喝酒休息,然后再战。朱温等高观察军情时看到这一幕,遇到青州投降的人,就问:“喝酒的那个人是谁?”答说:“是王茂章。”朱温感叹说:“要是我能得到这样的将领,天下就平定了。”说话间,梁兵又一次失利。景仁退兵,梁兵在后急追,景仁考虑不能退,派遣裨将李虔裕带领一旅的兵力在山下埋伏等待梁兵,大军不再前进,下马解鞍原地休息。虔裕急忙大叫:“追兵已经到了,要快点跑路,我为将军死守敌兵。”景仁说:“我也要在这里和梁兵打一仗。”虔裕再三请求,景仁才撤退,最终虔裕战死,但梁兵也难以追上景仁,景仁得以全军而退。

景仁帮行密做事的时候,担任润团练使。行密死后,他的儿子杨渥从宣州来接管兵权,命令景仁代理守卫宣州。杨渥袭位以后,想要再接管宣州,景仁不想给他,杨渥大怒,发兵攻打景仁。景仁兵败投靠钱镠,钱镠上书请封景仁为宣州节度使。朱温向来看重景仁,派人去请他,于是景仁从小路投奔了梁,被授予宁国军节度使,加封中书门下平章事。但很久都不用他带兵,只是参与宰相的事务,入朝听事而已。

开平四年,任命景仁为背面招讨使,率领韩某和李思安等的部队攻打赵。大军行进到了魏州,司天监说:“月缺,不利于出征。”朱温立即命令景仁大军撤退,不久又派遣出征。景仁率大军出征,朱温又考虑到了司天监的话,命令使者快马传令让景仁在魏州驻扎。景仁已经率军过了刑、某,使者抵达传召,景仁不奉召,进军驻扎在柏乡。景仁被晋军大败在柏乡,归国后向朱温诉苦,朱温说:“我也知道这大概是因为韩某、李思安藐视你是新人,不听从你的调度。”于是罢免了景仁,过了几个月,有恢复了他的官爵。

末帝即位,任命景仁为淮南招讨使,攻打庐、寿,大军经过独山,山里有杨行密的祠堂,景仁行礼大哭而去。和敌军大战于霍山,梁军败逃,景仁居后力战,才不至于败的很惨。景仁率领大军回到了京师。因为长了毒疮而死,死后获封太尉。

王景仁,泸州合肥人氏。原名茂章,年少时跟随杨行密起兵淮南。景仁是一个骁勇刚悍的将领,为人随和没有架子,打仗时都是身先士卒,杨行密也和他一样。

梁太祖朱温派遣儿子友宁攻打青州的王师范,师范向杨行密借兵。于是行密派遣景仁带领七千步骑兵救援师范。师范依据形势分兵两营抵抗来兵。友宁夜袭,攻击其中一营,营内告急,师范急匆匆命令景仁出战,景仁按兵不动。友宁已经攻破了一个营寨,接连发难。到了天明,景仁觉得友宁的部队已经疲惫,于是出兵与战,打败友宁兵,斩杀友宁,并把他的首级向行密报功。

当时,朱温正攻打郓州,听到了友宁的死讯,派遣二十万大军向青州杀去。景仁坚守不出,让敌人误认为胆怯不敢战,待窥伺梁兵懈怠的时候,全营出击,迅速迎敌,战斗到激烈的时候退兵回营,召集将领喝酒休息,然后再战。朱温等高观察军情时看到这一幕,遇到青州投降的人,就问:“喝酒的那个人是谁?”答说:“是王茂章。”朱温感叹说:“要是我能得到这样的将领,天下就平定了。”说话间,梁兵又一次失利。景仁退兵,梁兵在后急追,景仁考虑不能退,派遣裨将李虔裕带领一旅的兵力在山下埋伏等待梁兵,大军不再前进,下马解鞍原地休息。虔裕急忙大叫:“追兵已经到了,要快点跑路,我为将军死守敌兵。”景仁说:“我也要在这里和梁兵打一仗。”虔裕再三请求,景仁才撤退,最终虔裕战死,但梁兵也难以追上景仁,景仁得以全军而退。

景仁帮行密做事的时候,担任润团练使。行密死后,他的儿子杨渥从宣州来接管兵权,命令景仁代理守卫宣州。杨渥袭位以后,想要再接管宣州,景仁不想给他,杨渥大怒,发兵攻打景仁。景仁兵败投靠钱镠,钱镠上书请封景仁为宣州节度使。朱温向来看重景仁,派人去请他,于是景仁从小路投奔了梁,被授予宁国军节度使,加封中书门下平章事。但很久都不用他带兵,只是参与宰相的事务,入朝听事而已

新五代史伶官传翻译

《伶官传序》原文: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伶官传序》翻译:

唉,国家兴衰的命运,虽然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吗?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庄宗得到世界并失去世界的原因来了解。

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支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建立起来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他们却都背叛晋而归顺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憾;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

庄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庙里。此后出兵,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告祖庙,请下那三支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

当庄宗用绳子把阎王父子绑起来,用木箱装上梁俊臣的头,进入太庙,把箭还给祖先,并告诉他们他们的成功,他是如此的傲慢和壮丽。

当敌人被歼灭,世界平静下来后,一个人在夜间喊叫,暴徒向四面八方作出反应。他急匆匆地向东逃走,在他看到叛军之前,士兵们散开了。君主们和大臣们互相注视,不知道该回到哪里去。

所以向天发誓,剪掉你的头发,大家的眼泪都湿了裙子,多么颓废啊。

是不是很容易让世界变得艰难而失去它?还是要推断他的成败,是因为人事?《尚书》说:“自满带来损害,谦逊得到好处”,忧心忡忡、艰苦奋斗能使一个国家繁荣昌盛,休闲享乐能使自己灭亡,这是很自然的。

因此,当庄宗强大的时候,全世界的英雄都不能与他抗争;当他衰落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攻他,他们自杀,国家灭亡,全世界都嘲笑他。

生活中的灾难往往是由细微的事情累积而成的。人们的智慧和勇气常常被他们自己的被宠坏的东西困住。只有被宠坏的伶人才能这样做吗?

扩展资料:

《伶官传序》创作背景:

欧阳修进入政界后,正是北宋王朝开始由盛到衰的时期,社会上的各种矛盾日趋尖锐,政治上的一些弊端越来越严重,社会危机越来越令人不安。到了仁宗庆历初年,以王伦、李海等为首的人民暴动接踵而起,西夏又侵扰西北边镜,屡败宋军。

欧阳修、范仲淹等人针对当时的敝政,力图实行政治改革,以挽救北宋王朝的危机却接二连三地遭到当权派的打击。在这种情况下,欧阳修忧心忡忡,很耽心五代惨痛历史即将重演。而宋太祖时薛居正奉命主修的

《旧五代史》 又 “繁猥失实”,无助于劝善惩恶。于是自己动手,撰成了七十四卷的 《新五代史》。

欧阳修关心国计民生,忧国忧民,倡导革新他崇尚儒家的尚实致用思想,关心时事,积极入世,坚决反对佛教思想,极力抨击佛教的危害。他有胆有识,奋发上进,为国家和民族想有所作为。欧阳修反对屈辱苟安,不修武备,力主加强战备,改革时政。

面对国家和民族面临的危机,欧阳修作此序是为了希望宋朝统治者以史为鉴,告诫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励精图治,不应满足表面的虚荣,以期引起统治者的警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代史伶官传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代史伶官传序

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所以取得天下,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庄宗受箭收藏在祖庙。以后宗庄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随人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箭来,装在漂亮的丝织口袋里,使人背着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仍旧把箭收进宗庙。

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到晋王的灵座前,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他那神情气慨,是多么威风!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安定,一人在夜里发难,作乱的人四面响应,他慌慌张张出兵东进,还没见到乱贼,部下的兵士就纷纷逃散,君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到哪里去好;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怎么那样的衰败差劲呢!难道说是因为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才象这样的吗?还是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益处。"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因此,当他兴盛时,普天下的豪杰,没有谁能和他相争;到他衰败时,数十个乐官就把他困住,最后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耻笑。祸患常常是由一点一滴极小的错误积累而酿成的,纵使是聪明有才能和英勇果敢的人,也多半沉溺于某种爱好之中,受其迷惑而结果陷于困穷,难道仅只是溺爱伶人有这种坏结果吗?于是作《伶官传》。

新五代史南平世家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