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之授官,必择才行,无忌聪明,那一句文言文翻译
太宗曰:“朕之授官,必择才行。若才行不至,纵朕至亲,亦不虚授,襄邑王神符是也;若才有所适,虽怨仇而不弃,魏徵等是也。朕若以无忌居后兄之爱,当多遗子女金帛,何须委以重官,盖是取其才行耳。无忌聪明鉴悟,雅有武略,公等所知,朕故委之台鼎。”
唐太宗说:“我授予官职,一定是要选择才能和品行的。如果才能和品行不满足,即使是我的最近的亲戚,也不会授职给德才不相称的人,襄邑王李神符就是个例子。如果德才满足,即使是与我有怨仇的也不会放弃,魏征就是个例子。我如果因为长孙无忌是皇后的哥哥而喜欢他,那应当会多赏赐他儿女金钱,有什么必要委任他重要官职?这是因为取用他的才能和品行罢了。公孙无忌精于审查明察事理,素来有行兵打仗的才能,各位都是知道的,因此我才委任他重职。”
余懋衡文言文翻译
余懋衡,字持国,江西婺源人。万历二十年(1592)中进士,授职永新知县。升为御史,当时因为修建大殿,矿税使被派往各地,骄横异常。余懋衡上奏说:“与其骚扰平民,榷税至于鸡猪,还不如明明白白告诉天下人,稍为增加田赋,共同赞助大殿工程。现在避开增加赋税的名声,实际上是竭泽而渔的办法,这样的害处比增加赋税要大十倍。”违背圣旨,余懋衡被停发俸禄一年。
巡按陕西,税监梁永将私人财产运到畿辅,役使人马甚众。余懋衡上奏弹劾他,梁永恨得要命,唆使其帮凶乐纲贿赂厨师想毒死余懋衡。两次中毒,余懋衡都没死,拷问厨师,获取乐纲给予的贿赂和剩下的毒药,于是,上疏极力弹劾梁永,御史官也争相弹劾梁永,皇上都不讯问。梁永害怕军民为难他,召进一些亡命之徒自卫。御史王基洪声言梁永一定会造反,将梁永杀掠官吏、百姓的事一一陈上。巡抚顾其志为梁永隐讳,梁永于是为自己辩护。皇帝怀疑御史说的不是实话。可咸宁、长安二个知县与梁永的对立更加厉害。梁永党徒王九功等多私人武装,怕被有关官吏察觉,托词说是梁永调遣,拉帮结伙乘马驰走。县吏在华阴追上他们,相互之间发生战斗,不久都被抓住,余懋衡于是以谋反之罪控告梁永。梁永很害怕,他的爪牙也逃散了,只有乐纲还在,他教梁永诬告咸宁知县朝荐,朝荐被逮捕。梁永不久也被撤回京城,关中才安宁下来。余懋衡不久后因家人去世回到家乡。后被起用掌管河南道。升为大理右寺丞,声称有病归家。
天启元年(1621)他又被起用为大理左少卿,官至右佥都御史,与尚书张世经共同管理京城军队政事。又任右副都御史,改做兵部右侍郎,都是管理军队。三年八月朝官推举南京吏部尚书,李三才为第一人选,余懋衡为第二人选;推举吏部左侍郎,以冯从吾为第一人选,以曹于汴为第二人选。皇上都用第二人选。大学士叶向高等极力认为不行,皇上不听。余懋衡、曹于汴也认为自己资历不及李三才等,极力推辞新的任命,声称有病回到家乡。
第二年十月,余懋衡又被授予前职。他看到宦官势力正大,坚决不肯就任。不久奸臣张纳肆意诋毁讲学各位大臣,其中以余懋衡、冯从吾和孙慎行为首,于是,余懋衡等被削职。崇祯初年,方又官复原职。
余懋衡,字持国,婺源人。万历二十年进士。除永新知县。征授御史。时以殿工,矿税使四出,骄横。懋衡上疏言:“与其骚扰里巷,榷及鸡豚,曷若明告天下,稍增田赋,共襄殿工。今避加赋之名,而为竭泽之计,其害十倍于加赋。”忤旨,停俸一年。
巡按陕西。税监梁永辇私物于畿辅,役人马甚众。懋衡奏之。永大恨使其党乐纲贿膳夫毒懋衡再中毒不死拷膳夫获所予贿及余蛊遂上疏极论永罪言官亦争论永帝皆不省。永虑军民为难,召亡命擐甲自卫。御史王基洪声言永必反,具陈永斩关及杀掠吏民状。巡抚顾其志颇为永讳,永乃藉口辨。帝疑御史言不实。而咸宁、长安二知县持永益急。永党王九功辈多私装,恐为有司所迹,托言永遣,乘马结阵驰去。县隶追及之华阴,相格斗,已皆被系,懋衡遂以反逆闻。永窘甚,爪牙尽亡,独纲在,乃教永诬劾咸宁知县满朝荐,朝荐被逮。永不久亦撤还,关中始靖。懋衡寻以忧归。起掌河南道事。擢大理右寺丞,引疾去。
天启元年,起历大理左少卿,进右佥都御史,与尚书张世经共理京营戎政。进右副都御史,改兵部右侍郎,俱理戎政。三年八月,廷推南京吏部尚书,以懋衡副李三才;推吏部左侍郎,以曹于汴副冯从吾。帝皆用副者。大学士叶向高等力言不可,弗听。懋衡、于汴亦以资后三才等,力辞新命,引疾归。明年十月,再授前职。懋衡以珰势方张,坚卧不起。既而奸党张讷丑诋讲学诸臣,以懋衡、从吾及孙慎行为首,遂削夺。崇祯初,复其官。
(选自《明史·余懋衡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永大恨/使其党乐纲贿/膳夫毒懋衡/再中毒/不死/拷膳夫获所予贿及余蛊/遂上疏极论永罪言/官亦争论永/帝皆不省
B.永大恨/使其党乐纲贿膳夫毒懋衡/再中毒/不死/拷膳夫获所予贿及余蛊/遂上疏极论永罪言/官亦争论永/帝皆不省
C.永大恨/使其党乐纲贿膳夫毒懋衡/再中毒/不死/拷膳夫获所予贿及余蛊/遂上疏极论永罪/言官亦争论永/帝皆不省
D.永大恨/使其党乐纲贿/膳夫毒懋衡/再中毒/不死/拷膳夫获所予贿及余蛊/遂上疏极论永罪/言官亦争论永/帝皆不省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里巷”有乡邻之意。“里”是古代居民区名,一里所含居民家数,说法不一,历代也有变化。《周礼》有“五家为邻,五邻为里”的记载。
B.“畿”,指古代王都及其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后来多指京城管辖的地区,“京畿”“畿辅”都指京城附近地区。
C.“忧归”是指因父母丧事,回乡守丧。在古代父母去世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任官者必须离职,表达当事人对已故父母的崇敬和不舍。
D.“祟祯”是年号,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年号纪年从汉武帝开始,此后,新皇帝即位,都要确定自己的年号。如汉武帝、崇祯帝等都是年号。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余懋衡在御史任上,因上奏被朝廷派往各地的矿税使骄横无礼骚扰百姓一事,而被认定违背圣旨,停发了一年俸禄。
B.税监粱永役使众多人马搬运个人财产到畿辅,余懋衡和王基洪等御史官先后把这件事上奏皇帝弹劾梁永,但皇帝怀疑御史的话不真实。
C.咸宁知县和梁永对立的很厉害,梁永爪牙乐纲指使梁永诬陷咸宁知县朝荐,朝荐随后被逮捕,不久梁永也被撤回朝廷,关中才安定下来。
D.皇帝不听大学士叶向高的规劝,任命第二人选的余懋功担任南京吏部尚书,但懋衡极力推辞新的任命,最后不得不称病回到家乡。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与其骚扰里巷,榷及鸡豚,曷若明告天下,稍增田赋,共襄殿工。
译文:
(2)既而奸党张讷丑诋讲学诸臣,以懋衡、从吾及孙慎行为首,遂削夺。
在文言文中,哪些字词表示升官·贬官和授予官职?(越多越好!)
升官:
(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如《(指南录后序》中的“于是辞相印不拜”,就是没有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去就职。
(2)除。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 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3)擢。提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4)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5)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就是贬官
(6)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如《国语》:“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7)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
(8)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贬官:"谪"字表示贬官...具体如"谪守","谪戍" 也可单字使用...还有"贬""降"等...
"迁"一般可以指升官也可以指贬职...古代右尊左卑...所以"左迁"也是贬职的意思...
求 文言文中有关1.调动官职2.罢除官职3.授予官职 的文言实词。谢谢。
第一类:表示授予、提升的词语
征: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荐、举: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拜:授予官职;除:任命,授予官职;授:给予官职;起:起用人任以官职;擢:在原官职上提拔;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第二类: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调动官职,一般是提升调用;转、调、徙:调动官职;补:补充缺职;改:改任官职。
第三类:兼职、代理的词语
兼:同时掌管,兼任;领:兼任;署:代理,暂时担任
权:暂代官职。
第四类:降职、罢免的词语
贬:降职;谪:被罚流放或降职;出:离开京城外调(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左迁:降职;罢、免:罢黜、免去官职;黜、废:废弃不用。
古文翻译中“除”和“拜”有何区别?
1.拜(授予官职)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2.除(任命,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文天祥《后序》)
文言文中有关官职变动的几个词语
一.表示征召,举荐官职的
1.举(举荐)辟(招用)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2.征(征召.特指君召臣)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二.表示任命官职的
1.拜(授予官职)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2.除(任命,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文天祥《后序》)
三.表示提升官职的
1.擢(提升官职)超擢(破格提拔)
奏对称旨,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梁启超《谭嗣同》)
2.陟(提升,提拔)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3.升(提升)
旋升宁夏道.(梁启超《谭嗣同》)
四.表示降低,罢免官职的
1.谪(贬官,降职并外放)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范仲淹《岳阳楼记》)
2.贬(降职并外放,与"谪"相近)
贬连州刺史.(《旧唐书·刘禹锡传》)
3.黜(罢免官职)
台臣惭,迫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高启《书博鸡者事》)
4.夺(削去,罢免)
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高启《书博鸡者事》)
五.表示官职调动的
1.转(迁职调任,无所谓升降)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2.徙(改任官职,特定语境下可以表示升职或降职)
衡不慕当年,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3.调(调动,调迁)
调为陇西都府.(班固《汉书·袁盎传》)
4.迁(调动改派.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削职)
公车特拜征郎中,再迁为太史令.(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琵琶行》)
5.放(京官调任地方官)
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梁启超《谭嗣同》)
6.出(京官外放,与"放"意思相近)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初中语文天天网 文言文中有关官职变动的几个词语
文言文中除是怎么说的
除有三种读音,分别如下:
chú
1. 宫殿的台阶。
例:《史记•魏公子列传》:「赵王埽除自迎,执主人之礼。」
2. 泛指台阶。
例: 宋叶适《王氏读书堂》诗:「矧今治华室,山翠涌前除。」
3. 阶梯,楼梯。
例:《文选•班固〈西都赋〉》:「周庐千列,徼道绮错,辇路经营,脩除飞阁。」
4. 门与屏之间的通道。
例:《汉书•苏武传》:「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
5. 清除,去除。
例:《书·微子之命》:「抚民以宽,除其邪虐。」
6. 扫除,打扫。
例:《左传•昭公三年》:「自子之归也,小人粪除先人之敝庐。」
7. 驱除;肃清。
例:《史记•吕太后本纪》:「乃奉天子法驾,迎代王于邸。报曰:‘宫谨除。’代王即夕入未央宫。」
8. 除去杂草并堆土以便筑坛的平地。
例:《左传•昭公十三年》:「令诸侯日中造于除。」
9. 修治;整治。
例:《易·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
10. 指从事修治道路的役夫。
例:《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冬十月,孟氏将辟,藉除于臧氏。」
11. 整洁。
例:宋叶适《〈丁少詹文集〉序》:「既而自温岭、雁荡来者,累累言其庭宇甚除,疆畎甚修。」
12. 免去,免除。
例:《墨子•号令》:「归敌者父母、妻子、同产皆车裂。先觉之,除。」
13. 引申为避免。
例:唐柳宗元《凌助教蓬屋题诗序》:「栋宇简易,仅除风雨。」
14. 兽换毛。
例:《淮南子•天文训》:「日者,阳之主也。是故春夏则群兽除。」
15. 脱下;取下。
例:《水浒传》第二四回:「一脚歇了担儿,便去除了帘子,关上大门,却来家里坐地。」
16. 除去,不计算在内。
例: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作酢法》:「大麦酢法:七月七日作。若七日不得作者,必须收藏;取七日水,十五日作。除此两日,则不成。」
17. 旧时守孝期满,去丧服,谓之「除」。
例:《礼记•杂记下》:「亲丧外除,兄弟之丧内除。」
18. 治病。
例:《韩非子•说林下》:「故谚曰:‘巫咸虽善祝,不能自祓也;秦医虽善除,不能自弹也。’」
19. 指病愈。
例:《方言》第三:「南楚病愈者谓之差,或谓之除。」
20. 拜官,授职。
例:《汉书•景帝纪》:「列侯薨及诸侯太傅初除之官,大行奏谥、诔、策。」
21. 数学计算方法之一。均分某数为若干分。与「乘」相反。
例:《汉书•律历志下》:「推日月元统,置太极上元以来,外所求年,盈元法除之,余不盈统者,则天统甲子以来年数也。」
22. 古时建除家以为天文上的十二辰分别象征人事上的十二种情况。「除」为十二辰中与卯相对应的一种表示吉利的代号。
例:《淮南子•天文训》:「寅为建,卯为除,辰为满,巳为平,主生。」
zhù
1. 给予;赐予。
例:《诗·小雅·天保》:「俾尔单厚,何福不除。」
2. (今读chú)谓光阴过去。
例:《诗·唐风·蟋蟀》:「今我不乐,日月其除。」
shū 夏历四月的别称。
例:《诗·小雅·小明》:「昔我往矣,日月方除。」
朕之授官,必择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