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苏轼高中文言文翻译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

1、讽诵之声,朗然闻于远近,其笃学如此。

——背诵的声音琅琅,远近都能听见,他(欧阳修)的好学就像这样。

2、再适常山朱氏。

——(范仲淹的母亲)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3、慨然有志于天下。

——(后来范仲淹)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4、而涉猎书传。

——而且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5、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6、纠合骁健。

——(祖逖就)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

7、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

——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

8、人思自奋。

——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

9、使自召募。狄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

——(司马睿……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

10、楚庄王某事不当,群臣莫能逮。

——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

11、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

——诸侯能自己选择老师的,就能称王;能自己选择朋友的,就能称霸;自我满足而群臣比不上他的,就会亡国。

古书之声,清脆响亮,远近都能听见,好学竟到了如此地步。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慷慨有抱负愿献身于天下。

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

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

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

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

楚庄王谋划一件事情,做得很妥当,群臣没有谁能赶上他。

诸侯能自己选择老师的就能称王;能自己选择朋友的就能称霸;自满自足而群臣比不上他的就会亡国。

提醒下,你上面有许多错别字。。。

原文: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①,以其无礼于晋②,且贰于楚也③。晋军函陵④,秦军氾南⑤。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⑦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⑧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⑨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⑽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⑾,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⑿。吾其还也。”亦去之。

注释

①晋侯:晋文公。秦伯:秦穆公。

②无礼于晋:指晋文公为公子时在外逃亡,经过郑国,郑文公没有按礼节接待他。

③贰:有二心,郑自庄公以后,国势日趋衰落,它介于齐、晋、楚三大国之间,看谁势力强就依附谁,有时依附一边,又暗中讨好另一边。

④函陵:郑地,在今河南新郑县北。

⑤氾(fàn)南:郑地,在今河南中牟县南。

⑥若:假如。

⑦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以乱整易。

⑧陪:增加

⑨赐:恩惠

⑽阙:侵损,损害

⑾说:通“悦”。

⑿以乱易整,不武:用散乱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13]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尝,曾经;为,给予。

(14)东封郑:在东边使郑成为它的边境

15.因:依靠

16:敝:损害

17:知:通智

译文:

(僖公三十年)九月十日,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晋文公落难时候,曾经过郑国,不受礼待)并且从属于晋国的同时又从属于楚国。(郑伯有晋盟在先,又不肯专一事晋,犹生结楚之心。)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郑国大夫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不能干什么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越过别的国家把远地作为(秦国的)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做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晋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他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晋国,何时才能满足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从哪里得到它所贪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秦伯很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杞子、逢孙、杨孙守卫郑国,于是秦国就撤军了。

子犯请求袭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撤离了郑国。

苏轼抄书,这篇文言文的翻译,以及重点字词的解释学

【苏轼抄书】译文

司农朱载上曾经分教于黄冈县。当时苏东坡被贬谪居住在黄州,不认识朱司农。有位客人吟诵朱司农的诗说:“官闲无一事,蝴蝶飞上阶。” 苏东坡惊愕地说:“什么人作的诗?”客人回答是朱司农所作,苏东坡再三称赞,认为很有幽雅的情趣

有一天,朱司农去拜见苏东坡,他们于是成为知己。从此,朱司农经常登门拜访。偶然有一天来拜见,负责接待的人已通报了姓名,但是苏东坡好长时间不出来:他想留下来,则等候得很疲倦了;想离开,又已经通报过姓名。像这样过了很长时间,苏东坡才出来,表达抱歉久等的意思。并且说:“刚才作一些每日所要做的功课,没能及时来接待你。”两人安坐定落,别的话说完后,朱司农请教说:“刚才来时,先生所说‘日课’是指什么?” 苏东坡对答道:“抄《汉书》。” 朱司农说:“凭先生这样的天才,打开书看一遍,可以终身不忘,哪里用得着手抄呢?” 苏东坡说:“不是这样的。我读《汉书》,到现在总共经过三次手抄了。最初一段事抄三个字为标题,以后要抄两字,现在就只要抄一个字了。” 朱司农离开座位, 又请教说:“不知道先生肯不肯把所抄的书给我看看。”苏东坡就命令老兵在书桌上取来一册书。朱司农看了后,一点也不了解其中的意思。苏东坡说:“请你试着列举标题一个字。”朱司农按照他说的做了,苏东坡应声就背诵几百个字,没有一字差缺。共挑选了几次,都是这样。朱司农心悦诚服赞叹了好长时间,说:“先生真是被贬谪到人间的仙才啊!”

以后朱司农把这个话告诉儿子新仲说:“苏东坡尚且如此勤奋,中等智力的人能不勤奋读书吗?”朱新仲又曾经用这个话教育自己的儿子朱辂。

【苏轼抄书】字词注释

①司农:掌管钱粮的官职。

②谒:拜见。

③典谒已通名:主管迎宾的人已经通报了姓名。

④移时不出:过了一阵不出来。

⑤了些:了结。

⑥离席:离开坐席,表示恭敬。

⑦谪仙才:谪降到人间的神仙之才。

⑧中人之性:才资居于中等的人。

⑨新仲:朱载上的儿子,下文的辂(lù)是他的孙子。

⑩诲:教育,教诲。

【苏轼抄书】解析

苏东坡的才学众人皆知。他的才学是怎么来的呢?这篇文章给了我们一个清楚的答案。

朱公与东坡已互为知己,可某一日典谒通报之后,东坡却迟迟不出,这不禁令人生疑;东坡出来后解释道,刚才是在做“日课”,这“日课”是什么呢?东坡竟然回答是“抄书”。名震天下的大才子苏东坡居然每日抄书?这一切使朱载上深感不解。就这样,随着情节的展开,朱载上的心理经历了“生疑—烦倦—不解—赞叹”的变化过程。这样的记叙清楚而又生动,简洁而又丰富,为文章增添了不少的趣味。

本文极少涉笔人物的心理,但在人物的对话中又分明写出了人物的内心活动,阅读时要好好体会;此外,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正确理解一些多义词。

翻译:

司农朱载上曾经分教于黄冈县。当时苏东坡被贬谪居住在黄州,不认识朱司农。有位客人吟诵朱司农的诗说:“官闲无一事,蝴蝶飞上阶。” 苏东坡惊愕地说:“什么人作的诗?”客人回答是朱司农所作,苏东坡再三称赞,认为很有幽雅的情趣

有一天,朱司农去拜见苏东坡,他们于是成为知己。从此,朱司农经常登门拜访。偶然有一天来拜见,负责接待的人已通报了姓名,但是苏东坡好长时间不出来:他想留下来,则等候得很疲倦了;想离开,又已经通报过姓名。像这样过了很长时间,苏东坡才出来,表达抱歉久等的意思。并且说:“刚才作一些每日所要做的功课,没能及时来接待你。”两人安坐定落,别的话说完后,朱司农请教说:“刚才来时,先生所说‘日课’是指什么?” 苏东坡对答道:“抄《汉书》。” 朱司农说:“凭先生这样的天才,打开书看一遍,可以终身不忘,哪里用得着手抄呢?” 苏东坡说:“不是这样的。我读《汉书》,到现在总共经过三次手抄了。最初一段事抄三个字为标题,以后要抄两字,现在就只要抄一个字了。” 朱司农离开座位, 又请教说:“不知道先生肯不肯把所抄的书给我看看。”苏东坡就命令老兵在书桌上取来一册书。朱司农看了后,一点也不了解其中的意思。苏东坡说:“请你试着列举标题一个字。”朱司农按照他说的做了,苏东坡应声就背诵几百个字,没有一字差缺。共挑选了几次,都是这样。朱司农心悦诚服赞叹了好长时间,说:“先生真是被贬谪到人间的仙才啊!”

以后朱司农把这个话告诉儿子新仲说:“苏东坡尚且如此勤奋,中等智力的人能不勤奋读书吗?”朱新仲又曾经用这个话教育自己的儿子朱辂。

字词注释:

①司农:掌管钱粮的官职。

②谒:拜见。

③典谒已通名:主管迎宾的人已经通报了姓名。

④移时不出:过了一阵不出来。

⑤了些:了结。

⑥离席:离开坐席,表示恭敬。

⑦谪仙才:谪降到人间的神仙之才。

⑧中人之性:才资居于中等的人。

⑨新仲:朱载上的儿子,下文的辂(lù)是他的孙子。

⑩诲:教育,教诲。

高中文言文翻译。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从小就磨砺出高洁的节操,被州里人所饮佩,因品行孝顺、正直,有敦厚、质朴、逊让、节俭的美德而被提拔。太守宗资早已听说范滂之名,请他出任郡中功曹,并把政事都交给他处理。范滂在职期间,严加整顿不良风气。若有不孝顺父母、不友爱兄弟、不遵循仁义之道的,一律清除、驱逐出官府,不与其共事。大力推举那些品行卓异之人,选拔那些才高位卑的隐士。西平的李颂是范滂的外甥,官宦人家的后代,但他被乡里的人所唾弃,中常侍唐衡托宗资关照李颂,宗资便任用李颂为官吏。范滂认为做官不是李颂的本性,就搁置这件事,不召见李颂。宗资拿他也没办法,只好迁怒于他人,于是棒打书佐朱零。朱零抬头说:“范滂是主持公道的,他就好比用利刀去砍腐朽的东西一样。今天宁肯被棒打而死,也不能违背范滂。”宗资这才作罢。郡中才能中等以下的人,没有不怨恨范滂的,便共同指责范滂所用之人为“范党”。

后来因牢 诬告(李膺)结党对抗朝廷,范滂也受到牵连,被关押在黄门北寺牢狱内。狱中官吏对他说:“凡是犯法被关押在此的,都要先祭拜皋陶。”范滂说:“皋陶是贤者,古代的正直无私的大臣。倘若他知道我范滂无罪,将要到天帝那里去替我申诉;倘若我有罪,祭他又有什么好处!”因此,众人也一同停止祭拜了。狱吏要拷打囚犯,范滂以同狱囚犯大多身体患病为由,就请求率先受格刑,于是与同郡袁忠争着接受酷刑。桓帝派中常侍王甫按次序审问,范滂等人的手、足、颈都被锁上木制刑具,用囊蒙头,暴晒在阶下受刑。其他在前面的人,有的对,有的不对,范滂、袁忠超越众人来到前列。王甫责问道:“你作为国君臣子,不考虑尽忠报国,却共同结成朋党,互相褒扬提拔,评论朝廷,虚构一些没有的事情,你们所有的阴谋策划,都是想干什么呢?都要以实招认,不得隐藏掩饰。”范滂回答说:“我听孔子曾经说过,‘见到善事便争着去做,好像自己赶不上别人一样,见到恶事便马上躲避,好像手碰到了沸水一样。目的是褒扬善人以及其高尚品德,铲除恶人以及其污浊行为。’我认为这应是推行王政的人所愿听到的,并不知道什么是结成朋党。”王甫说:“你们互相提拔,互为唇齿,有志向不合的,就被你们排斥,你认为这样做对吗?”范滂情绪激昂,仰天叹息道:“古人做好事,能使自身多福;今人做好事,却身遭杀戮。我死之后,希望能埋在首阳山侧,对上,我没有辜负苍天,对下,我无愧伯夷、叔齐。”王甫心怀哀怜,脸色变了。就一起给他们解除了刑具。

后来,范滂之事得到化解,南行还乡。起初,范滂等人被关进监狱,尚书霍讠胥为他上书申诉。等到后来事情了结,范滂再到京城,前去拜访霍

但不因为解救自己而道谢。有人责备范滂,范滂回答:“古时叔向负罪入狱,祁奚救了他,没有听说叔向有谢恩的话,也没看到祁奚有自夸的神态。”最终他也没去道谢。

孔子说:“人性本来都相接近,习染不同才渐渐区别。”说的是人的好恶本来相同,只是变化的途径不同罢了。约束意念行为就不放纵,玩物成癖志向就会丧失。因此圣人引导人修养性情,控制约束人的放纵,谨慎选择他结交的人物,节制他的偏爱。虽然人情事物有种种区别,内容形成也不相同,但是说到陶冶性情匡正风俗,其中的道理是一样的。春秋末年世风轻浮多诈,仁义道德衰败,但还藉着仁德名义来扩充自己实力,靠着忠义的旗号来建立自己的功业。行为符合义理,强大的敌手也会心虚气短;一句话不合正义,卑贱的奴仆也能说出道理。大概是前辈圣贤遗留下风范,能够让人们效法追求吧。战国时期仁德忠义已经衰败,奸邪诈伪盛行成风。强大的凭着武力获胜而称雄,弱小的因为奸诈不够而被欺辱。以至有人谋划半个计策就获万金酬劳,提出一种主张就被赏给珠宝。有的徒步走来就当官掌了权,脱掉了草衣升任了卿相。士人花言巧语极力诡辩,因为根本的一点是能获得私利,所以大家没有约定却像影子紧随物体一样都跟着这麽做。从此人们的爱好崇尚相互取代,随着时代来回变化,那种风气不能保留,那种弊病不能恢复。

到汉高祖凭藉武力平定天下,勇武将士大量出现,国家法令宽松随便,礼制条文简单松弛,大家继承战国四君子的遗风,人人怀有僭越君主的心思,轻视生死看重义气,怨仇恩惠必定回报,法令在个人家中制定实施,权力落到卑贱平民手中,豪侠仗义的行为,形成当时的风气。从武帝以后,崇尚儒家学说,怀揣经书身携经典的人,到处都能大批碰见,以至出现石渠阁的纷争论辩,流派之间的袒护攻击,舞文弄墨的人,盛行一时。到王莽刻意伪装,最终篡夺了政权,忠正仁义的人,把被任命做官当成耻辱,於是就把流浪隐居深山看作荣华,把清贫穷困生活当成富贵。即使国运注定重新振兴,刘汉再次执掌政权,人们却还是保持洁身自好的行为,相互仰慕学习愈演愈烈,拒官不做的节操,被当时的人们看重。到桓帝、灵帝年间,君主放纵贪逸社会政治混乱,国家大事交给宦官阉人,正直人士把跟宦官一同任职看成耻辱,因而平民百姓愤怒违命,隐居人士批评朝政,於是这些人名声四处传扬,相互标榜评论,对公卿品头论足,对朝廷随意褒贬,刚愎自是的风气,从此流行开来。

在上位的人喜好的东西在下面就会过分地流行,矫正弯曲就一定要比直还更过一点,事情的道理是这样的。像范滂、张俭这些人,清心寡欲嫉恶如仇,最后还是被看作乱党,不正是这样吗?

当初,桓帝做蠡吾侯的时候,跟随甘陵人周福学习,到他登上皇位,就提拔周福担任尚书。这时他的同郡人河南尹房植在当时朝廷很有声望,甘陵老乡就给他们编了歌谣说:“天下的楷模是房伯武,当老师而做官的是周仲进。”两家的宾客相互讥讽攻击,於是各自结成朋党,渐渐生出矛盾,从此甘陵出现南北两派,党人之说,从此发端。后来汝南太守宗资任用功曹范滂,南阳太守成瑨也把大权交给功曹岑晊,两郡的人又给他们编了歌谣说:“汝南的太守是范孟博,南阳人宗资只管画圈打钩。南阳太守是岑公孝,弘农人成瑨只坐在那裏叫。”因为这些歌谣传进太学,各位儒生三万多人,以郭林宗、贾伟节为首,一起跟李膺、陈蕃、王畅等人相互褒奖推崇。太学中称他们说:“天下楷模是李元礼,不畏强暴有陈仲举,天下的高才是王叔茂。”另外渤海人公族进阶、扶风人魏齐卿,都敢直言评论,不避豪强。从公卿以下,没有人不害怕他们的批评议论,都匆匆忙忙赶着跟他们结交。

当时河内人张成善於看风水算命,他推算预测会天下大赦,就让儿子去杀人。李膺担任河南尹,督促拘捕了他,不久遇上大赦被免罪,李膺更加愤怒痛恨,到底审判诛杀了他。当初,张成利用占卜预测的技能结交宦官,皇帝也常向他询问占卦。张成的学生牢修於是上书诬告李膺等人豢养太学儒生游子,结交各郡学生门徒,相互频繁往来,一起结成私党,诽谤攻击朝廷,扰乱败坏风俗。於是天子震怒,颁发诏令到各郡国,逮捕私党人士,通告天下,让大家一起痛斥声讨,於是逮捕李膺等人。他们供辞牵连到陈寔等二百多人,有的逃跑没被抓获,全都悬赏通缉。使者四处奔走,在路上相互都能碰见。第二年,尚书霍諝、城门校尉窦武一起上表替他们求情,皇帝怒气稍稍减退,才全部赦免他们回归乡里,终身禁锢不准做官。私党人士姓名,仍然记录在王府。

从此正直人士被贬斥流放,奸邪恶人势力兴旺,天下仰慕风气的人,於是相互标榜,提出天下知名人士,为他们取了特别称号。最上等的叫“三君”,次一等的叫“八俊”,再次一等的叫“八顾”,再次一等的叫“八及”,再次一等的叫“八厨”,就像古代的“八元”、“八凯”一样。窦武、刘淑、陈蕃是“三君”,所谓君,是说他们被一世的人尊崇。李膺、荀翌、杜密、王畅、刘佑、魏朗、赵典、朱㝢是“八俊”,所谓俊,是说他们是人类的精英。郭林宗、宗慈、巴肃、夏馥、范滂、尹勋、蔡衍、羊陟是“八顾”,所谓顾,是说他们能用道德行为引导人们。张俭、岑晊、刘表、陈翔、孔昱、苑康、檀敷、翟超是“八及”,所谓及,是说他们能够引导人们跟随尊崇的圣贤。度尚、张邈、王考、刘儒、胡母班、秦周、蕃向、王章是“八厨”,所谓厨,是说他们能用财产救人。

另有张俭的同乡人朱并,秉承中常侍侯览的旨意,上书告发张俭跟同乡二十四个人相互另起名号,一起结成私党,图谋危害国家。把张俭和檀彬、褚凤、张肃、薛兰、冯禧、魏玄、徐乾称为“八俊”,田林、张隐、刘表、薛郁、王访、刘祗、宣靖、公绪恭称为“八顾”,朱楷、田盘、疎耽、薛敦、宋布、唐龙、蠃咨、宣褒称为“八及”,刻石结盟,共同结成私党,张俭是头领。灵帝诏令删除上书人名后依名单逮捕张俭等人。大长秋曹节趁这个机会暗示主管官员奏请拘捕从前的私党人士前任司空虞放、太仆杜密、长乐宫少府李膺、司隶校尉朱㝢、颍川太守巴肃、沛国相荀翌、河内太守魏朗、山阳太守翟超、任城相刘儒、太尉掾范滂等一百多人,全都死在牢狱之中。其余的人有的早死没有赶上,有的逃亡得以免难。从此各个有私怨矛盾的人,趁机相互陷害,被人瞪了一眼的小怨恨,也全打入私党案中。另外州郡秉承上司旨意,有些根本没有关联的人,也遭到这场祸害。那些被处死流放罢官禁锢的人,有六七百人。

熹平五年,永昌太守曹鸾上书极力为党人辩护,言辞十分直率恳切。皇帝看了奏章大怒,立即诏令司隶、益州用囚车拘捕曹鸾,押送槐里牢狱拷打致死。於是又诏令州郡再检查党人的学生部下父子兄弟,凡在官位上的,都免职禁锢,范围包括到他们的五服亲属。

光和二年,上禄县长和海上书说:“礼制规定,从祖兄弟要分家单过,他们之间骨肉情分已轻,亲属关系已远。而现在对党人的禁锢包括到他们的五族,既违背了经典的条文,也违反普通的法令。”皇帝看了之后醒悟过来,对党人士的禁锢自从祖亲属以外的,全都得到撤销。

中平元年,黄巾贼人起兵造反,中常侍吕强报告皇帝说:“对党人的禁锢已经长久,人们心情多有怨恨。如果长久不赦免宽恕,他们容易跟张角合谋,动乱越来越大,后悔也没法救了。”皇帝担心他说的情况,於是大赦私党人士,被诛杀流放的人家全都回到家乡。后来黄巾军势力逐渐强盛,朝廷内外分崩离析,法律条文荡然无存。

党人事件从甘陵、汝南开始,到李膺、张俭两人身上形成,天下遭到祸害二十多年,牵连到的各位人士都是天下的优秀人才。“三君”、“八俊”等三十五人,其中姓名事迹都有的,一起记载在这裏。陈蕃、窦武、王畅、刘表、度尚、郭林宗另外有传。荀翌附在他祖父《荀淑传》中。张邈附在《吕布传》中。胡母班附在《袁绍传》中。王考,字文祖,东平国寿张人,是冀州刺史;秦周,字平王,陈留郡平丘人,是北海相;蕃向,字嘉景,鲁国人,是郎中;王璋,字伯仪,东莱郡曲城人,是少府卿,这些人地位事迹都不显著。翟超,是山阳太守,事迹记载在《陈蕃传》,他的字和籍贯都不清楚。朱㝢,沛国人,跟杜密等人一起死在牢狱中。只有赵典仅仅记载他的姓名而已。

高中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1、范仲淹有志天下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

都学舍读书。(他)白

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

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

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

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

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他父亲同城的

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

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不能在乎一间屋子

的事情。”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是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

不计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

辱。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

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

挣钱来养家。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

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

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

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

4、宗悫乘风破浪

宗悫字元干,南阳涅阳人。他的叔父是宗炳字少文,此人学问很好但不肯做官。

宗悫小的时候宗炳问他长大后志向是什么?他回答:“希望驾着大风刮散绵延万

里的巨浪。”宗炳说:“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贵,也必然会光宗耀祖。”有一次宗

悫的哥哥宗泌结婚,结婚的当晚就有强盗来打劫。当时宗悫才14岁,却挺身而出

与强盗打斗,把十几个强盗打得四下溃散,根

本进不了正屋。当时天下太平,有点名望的人都认为习文考取功名是正业。宗炳

因为学问高,大家都跟着他喜好读儒家经典。而宗悫因为任性而且爱好武艺,所

以没有被乡亲称赞

5、祖逖闻鸡起舞

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

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

舞剑。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

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

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

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后,大家

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

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

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

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

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

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

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6、画家赵广不屈

赵广是合肥人,本来是李伯时家里的书童。李伯时作画的时候就侍奉在左右,时

间长了就擅长画画了,尤其是画马,几乎和李伯时所作的一样。建炎年间,他落

在金兵手里。金兵听说他擅长画画,就掳走了妇人。赵广毅然推辞作画,金兵用

刀子威胁,没得逞,就将他的右手

拇指砍去。而赵广其实是用左手作画的。局势平定以后,赵广只画观音大士。又

过了几年,赵广死了,如今有地位的知识分子所藏的李伯时的观音画,大多是赵

广的手笔

----------------------由绿色蚕排长搜索整理----------------------------

7、苏武牧羊北海上

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

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

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匈奴以为神奇,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

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

了小羊才得归汉。同时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苏

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来吃。他拄着汉廷

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

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陈涉年轻时曾经跟别人一起受雇佣给富人家种地。有一天,他放下农活到田埂上

休息,对秦王朝肆无忌惮的征调劳役、不断加重对老百姓的压迫和剥削的社会现

实忿恨不平,就决心摆

脱压迫和剥削,改变目前的社会地位,并对他的同伴们说:“假如将来我们中间

有谁发迹富贵了,可不能相互忘记啊。”同伴们讥笑他:“受雇给人家种地,怎

么能发迹富贵呢?”陈涉长长地叹了一口气道:“燕雀哪里会懂得鸿鹄的凌云壮志

9、项羽志大才疏

项籍年少时,读书没有成就,去练剑,又无所成.项梁对他很生气.项籍说:"读书,只

能够让人记住姓名而已.学剑,又只可以战胜一个人,不值得学.要学就要学能战胜

千万人的知识."于是项梁开始教项籍学习兵法,项籍很高兴;但是等到他大概知道

其中意思的时候,又不愿意深入学下去

10、孔门师徒各言志

颜渊、子路侍奉在孔子身边。孔子对他们说:“何不各自说你们的志向呢?”子

路说:“希望可以把车马衣服皮袍等都和朋友一起分享共用,就算这些东西都破

旧了也没有什么遗憾。”颜渊说:“希望我没有夸耀长处,也没有表白功劳。”

子路对孔子说:“愿意听孔子的志向。”孔子说:“希望由于我活着,能让老人

过得安适,能得到所有朋友的信任,能让年轻的人怀念

11、顾炎武手不释卷

凡是顾炎武外出旅行,都随身用二匹马三头骡子装书。到了险要的地方,就向退

休的差役询问这里的详细情况;有的与平时听说的不一样,就在附近街市中的客

店对着书进行核对校正。有时直接走过平原旷野,没有值得什么留意的,就在马

背上默读各种经典著作的注解疏证;偶然有忘记的,就在附近街市中的客店看书

仔细认真的查看

12、欧阳询揣摩古碑

唐代欧阳询,有一天骑马赶路,无意中看到一块古碑。原来是晋代著名书法家索

靖书写的,他驻马浏览,看了很久后离开。他走离古碑几百步又返回来,下了马

站在碑前观察,等到疲乏,又铺开皮衣坐下来观察,竟然守在碑前三天三夜方才

离去

----------------------由绿色蚕排长搜索整理----------------------------

13、文徵明习字

文徵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

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

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14、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

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

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

书这样入迷,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地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

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

,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

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

有看见似的。安阳的韩性听说,觉得他与众不同,将他收作学生,学成了博学多

通的儒生

15、孙权喻吕蒙读书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您现在担任要职,不可以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

多为借口推辞了。孙权说:“我难道要您研究经典成为博士吗?只要您广泛阅读

,见识从前的事情罢了,您说事务繁多,哪里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读书,自己觉

得有很大的收获。”于是吕蒙开始学习。到了鲁肃经过寻阳,跟吕蒙一道议论军

事,非常惊讶地说:“您现在的才干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地的阿蒙!”吕蒙说:

“读书人离别三日,就应该重新别眼相看。大多数哥为什么这么迟才改变看法呢

!”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辞别

16、陆游筑书巢

我的屋子里,有的书堆在木箱上,有的书陈列在前面,有的书放在床上,抬头低

头,四周环顾,没有不是书的。我的饮食起居,生病呻吟,感到悲伤,忧愁,愤

怒,感叹,不曾不与书在一起的。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相见,而刮风,下

雨,打雷,落冰雹等(天气)变化,也不知道。偶尔想要站起来,但杂乱的书围

绕着我,好象积着的枯树枝,有时到了不能行

走(的地步),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说:“这不是我说的鸟窝吗?”于是邀请客人

走近看。客人开始不能够进入,已进屋的,也不能出来,于是(客人)也大笑着

说:“确实这象鸟窝."

17、董遇谈“三余”勤读

有个想向董遇求教的人,董遇不肯教,却说:“必须在这之前先读百遍。”意思

是:“读书一百遍,它的意思自然显现出来了。”求教的人说:“苦于没时间。

”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有人问“三余”的意思,董遇说:“冬天是一

年的农余时间(可以读书),夜晚是白天的多余时间(可以读书),下雨的日子

一年四季都有余

18、智永与“退笔冢”

智永住在吴兴永欣寺,多年学习书法,以后有十瓮写坏的毛笔头,每瓮都有几担

(那么重)。来求取墨迹并请写匾额的人多得象闹市,居住的地方的门槛因此被

踏出窟窿,于是就用铁皮包裹门槛,人们称之为“铁门槛”。后把笔头埋了,称

之为“退笔冢

19、匡衡凿壁借光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

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

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

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20、张溥与“七录斋”

张溥小的时候就很好学,所读的书必然要手抄下来,抄完了,朗诵过了,就焚烧

掉,然后又抄,像这样六、七此才算完。右手拿笔的地方,手指和手掌都磨出了

老茧。冬天手的皮肤都冻皱裂了,每天把手放在热水里浸好几次。后来把他读书

的房间称为“七录”……张溥写诗作文思路敏捷,各方人士问他索取诗文,他不

起草,当着客人面写作,一会儿就写好了。因为这个,他的名声在当时最响

21、晋平公炳烛而学

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年近七十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师旷回答说:“为什

么不炳烛而学?”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其君主的呢?”师旷回答说;“我

怎敢戏弄我的君主呢!我听说过:年少时喜欢学习,好像是太阳刚刚出来时的阳

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正午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点燃蜡烛照

明时的光亮。点燃蜡烛照明,比摸黑走路哪个好呢?”平公说:“好啊

22、高凤专心致志

高凤,字文通,家里把种田作为职业。妻子曾到田地(工作),在庭院里晒麦,

让高凤看守着鸡。正值天下着暴雨,高凤拿着竹竿诵读经书,没有发觉雨后地上

的积水使麦流走了。妻子回来感到惊讶询问,高凤才醒悟过来

----------------------由绿色蚕排长搜索整理----------------------------

23、叶廷珪与《海录》

我年轻时非常喜欢学习,四十多年,不曾放开书卷,拿着它吃东西嘴里觉得香甜

,疲倦时用它当枕头。士大夫家有与众不同的书,借来的没有不读的,读的没有

读完全篇不会终止。常常怨恨没有钱财,不能全部抄写。在那么多书里,分出几

十大册,选择其中有用的亲手抄下来,取名为《海录》。

24、为人大须学问

唐太宗对房玄龄说:“做人非常需要学习与求问。我过去因为许多凶敌没有平定

,东征西讨,亲自参与军事,没有空暇读书。近来,到处安静(没有纷乱),人

在殿堂,不能亲自拿着书卷,(就)命令别人读给我听。做国君,做臣子及做父

,做子的道理,政令教化的道理,都在书里。古人说:‘不学习,一无所知,处

理事情只有烦恼。’不只是说说,回想年轻时的处事行为,很是觉得不对

25、任末好学勤记

任末十四岁,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背着书箱不怕路途遥远,危险困阻,常常说

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呢。有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小草屋,削荆制

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昏暗(的话)就绑麻蒿来自己照

亮。看得符合心意,写在他的衣服上,来记住这件事。一同求学的人十分喜欢他

的勤学,更用干净的衣服交换他的脏衣服。不是圣人的话不看。快死时告诫说:

“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象活着;不学的人,即便是活着,也是庸碌无能

26.王充市肆博览

王充少年时死了父亲,家乡人都说他对母亲很孝敬。后来到了京城,在太学学习

,拜扶风班彪为师。王充爱好广泛,浏览而不拘泥于某些段落和句子。他家穷没

有书,经常去逛洛阳街上的书店,看人家所卖的书,看一遍就能背诵,于是,(不

久)就广泛地搞通了众多流派的各家学说。后来回到家乡,退居在家教书。

----------------------由绿色蚕排长搜索整理----------------------------

27.欧阳修"三上"作文

钱思公虽然出身富贵,但很少有别的爱好。在西京洛阳时,曾对官府中的下属官员

说:(我)平生只喜欢读书,坐着就读经史,躺着就读各类杂记,上厕所的时候

就读小辞,都从未有片刻不拿书的。谢希深也说,宋公垂一样在史院,每当去厕

所,一定夹着书前往。背诵的声音琅琅,远近都能听见,他的好学就像这样。我

所以告诉希深说:“我生平所写的文章,多是在三上,就是马上时,床上时,厕

所里时。只有这时才可以构思罢了。”

28.林逋论学问

求学的人提问,不光要听师长的论说,还一定要了解他们治学的方法;不光要了

解方法,还要实践师长所教诲的事。这其中,既能向师长请教、又能跟朋友探讨

,是求学的人最实在的事情。这是因为学习是为了学习做人的道理,提问是为了

弄清学习中的疑难。作为一个人不能不学习,学习就当然不能不提问。

29.欧阳修诲学

(如果)玉不琢磨,(就)不能制成器物;(如果)人不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

然而玉这种东西,有(它)永恒不变的特性,即使不琢墨制作成器物,但也还是

玉,(它的特性)不会受到损伤。人的本性,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就会发生变化

。(因此,人们如果)不学习,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从而变成品行恶劣的小

人,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30.王安石伤方仲永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

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

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

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

,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

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

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

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 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出来

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

,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已经)才能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

高中文言文翻译

1、这就由大王您和诸位大臣好好考虑了。

2、你记住了吗?

3、他们胸怀大义斗志昂扬,即使置之死地也不害怕,这是什么原因呢?

4、他的剑从船上掉到了水中,急忙去做了个记号。

5、然而一向是这样。

6、呀,太好了,技术竟能高到这个地步!

7、消弱我军的实力而长敌人的力量。

8、想到你这一去呀,一路上千里烟波浩淼,那沉沉的暮气笼罩着辽阔的楚地,(我的心里满是担忧)。

9、山又高风又大,云雾来来去去舒卷不定。

高中文言文翻译的步骤

高中文言文翻译时要按照"留、换、补、删、调、贯"六个步骤进行。

留,指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皆保留不动。

换,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凡该换的,一律换之。

补,即补出古代简练说法所省略或隐含的内容,特别是对省略句。

删,指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虚词。

调,指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

贯,指文言句中带修辞的说法,用典用事的地方,要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语句翻译完成后,再回头检查一遍,看看有没有漏译,语句是否通顺。

苏轼高中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