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知中文言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在线翻译

在线翻译,一般是指在线翻译工具,如百度翻译,阿里翻译1688或Google翻译等。这类翻译工具的作用是利用计算机程序将一种自然语言转换为另一种自然语言。其原理是依托海量的互联网数据资源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在数百万篇文档中查找各种模式,以求解最佳翻译。在线翻译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制约机译质量提高的瓶颈依然存在。就已有的成就来看,译文质量离终极目标仍相׏p>

1、急不相弃

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很为难。王朗却说:“幸好船还宽敞,有什么可为难的?”眼看后面的贼寇要追上来了,王朗想丢下刚才搭船的人。华歆说:“ 刚才我所以犹豫,正是这个原因。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安身,哪里能因为情况危急就丢下他呢?”于是就继续带着他赶路。 世人也由此判定华王二人的优劣。

2、负荆请罪

战国时候,有七个大国,它们是齐、楚、燕、韩、赵、魏.秦,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这七国当中,又数秦国最强大。秦国常常欺侮赵国。有一次,赵王派一个大臣的手下人蔺相如到秦国去交涉。蔺相如见了秦王,凭着机智和勇敢,给赵国争得了不少面子。秦王见赵国有这样的人才,就不敢再小看赵国了。赵王看蔺相如这么能干。就封他为“上卿”(相当于后来的宰相)。

赵王这么看重蔺相如,可气坏了赵国的大将军廉颇。他想:我为赵国拚命打仗,功劳难道不如蔺相如吗?蔺相如光凭一张嘴,有什么了不起的本领,地位倒比我还高!他越想越不服气,怒气冲冲地说:“我要是碰着蔺相如,要当面给他点儿难堪,看他能把我怎么样!”

廉颇的这些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立刻吩咐他手下的人,叫他们以后碰着廉颇手下的人,千万要让着点儿,不要和他们争吵。他自己坐车出门,只要听说廉颇打前面来了,就叫马车夫把车子赶到小巷子里,等廉颇过去了再走。

廉颇手下的人,看见上卿这么让着自己的主人,更加得意忘形了,见了蔺相如手下的人,就嘲笑他们。蔺相如手下的人受不了这个气,就跟蔺相如说:“您的地位比廉将军高,他骂您,您反而躲着他,让着他,他越发不把您放在眼里啦!这么下去,我们可受不了。”

蔺相如心平气和地问他们:“廉将军跟秦王相比,哪一个厉害呢?”大伙儿说:“那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对呀!我见了秦王都不怕,难道还怕廉将军吗?要知道,秦国现在不敢来打赵国,就是因为国内文官武将一条心。我们两人好比是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要是打起架来,不免有一只要受伤,甚至死掉,这就给秦国造成了进攻赵国的好机会。你们想想,国家的事儿要紧,还是私人的面子要紧?”

蔺相如手下的人听了这一番话,非常感动,以后看见廉颇手下的人,都小心谨慎,总是让着他们。

蔺相如的这番话,后来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惭愧极了。他脱掉一只袖子,露着肩膀,背了一根荆条,直奔蔺相如家。蔺相如连忙出来迎接廉颇。廉颇对着蔺相如跪了下来,双手捧着荆条,请蔺相如鞭打自己。蔺相如把荆条扔在地上,急忙用双手扶起廉颇,给他穿好衣服,拉着他的手请他坐下。

蔺相如和廉颇从此成了很要好的朋友。这两个人一文一武,同心协力为国家办事,秦国因此更不敢欺侮赵国了。“负荆请罪”也就成了一句成语,表示向别人道歉、承认错误的意思。

3、患难见知交

赵洞门出任御史大夫时,门前车马来往不绝,来拜访他的人几乎在路上排起队来。等到他被免职,出城门(离开京城),来送的只有三五个人。不久,他被朝廷召回起用,以前离开的那批人又像当初那样来拜访了。当时独有吴菌次落落不凡,不因富贵失势改变对赵洞门的态度。赵洞门常常目送他出门,回头跟儿子友沂说:“将来我去世后,最终要依赖这个人来办事。”没多久,友沂过早去世,赵洞门也因悲痛失去儿子,死于外地客寓。他的两个孙子无依无靠,吴菌次一边哀悼,帮助办理后事;一边扶助他们,把小的那个当儿子看待,又把自己的爱女嫁给他。这一时间,人们都感叹赵洞门善于识别他人。

4、周郑交质

郑武公、郑庄公是周平王的卿士(官名)。(周平王)分权给虢公,郑庄公怨恨周平王。周平王说:“没有的事(偏心于虢公)。”于是周王、郑国交换人质(证明互信):(周平王)的儿子狐在郑国做人质,郑庄公的儿子忽在周王室做人质。周平王死(后),周王室准备让虢公掌政。四月,郑国的祭足帅军队收割了温邑的麦子。秋季,又收割了成周的稻谷。周和郑互相仇恨。君子说:“信用不发自心中,盟约抵押也没用。开诚布公互相谅解地行事,用礼教约束,虽然没有抵押,谁能离间他们呢?假如有真诚的信用,山涧溪流中的草,蕨类水草这样的菜,竹筐铁锅这样的器物,低洼处沟渠中的水,都可以供奉鬼神,献给王公为食,何况君子缔结两国的盟约,按礼去做,又哪里用得着人质啊?《国风》中有《采蘩》、《采苹》,《大雅》中有《行苇》、《泂酌》诗,都是昭示忠信的。”

5、三人成虎

庞葱要陪太子到赵国去做人质,庞葱对魏王说:“现在,如果有一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您相信吗”魏王说:“不相信。”庞葱说:“如果是两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说:“那我就要疑惑了。”庞葱又说:“如果三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说:“我相信了。”庞葱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那是很清楚的,但是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像真有老虎了。如今赵国离大梁,比我们到街市远得多,而议论我的人超过了三个。希望您能明察秋毫。”魏王说:“我知道该怎么办。”于是庞葱告辞而去,魏王当时说自己会辨别是非,但后来果然相信了小人的谗言。后来太子结束了人质的生活,庞葱果真不能再见魏王了。

6、言出即行,方得人心

灌将军名夫,是颍阴地方的人。他的父亲叫张孟,曾做过颍阴侯灌婴的舍人,得到宠信,被推举为官,做到二千石级别的高级职务。所以,他后来就冒用了灌家的姓氏,叫做灌孟。吴、楚反叛时,颍阴侯灌何任将军,隶属太尉周亚夫。他请求任命灌孟做他的校尉。灌夫也以统领一千人的小军官的身份与父亲一同前去。灌孟年纪已老,他当上校尉是经过颍阴侯再三请求方才得到太尉同意的,灌孟因此郁郁不得志,每逢作战常去冲击敌军最坚固的阵地,终于在吴军中战死。军法规定,父子一起从军的,如有阵亡,未死的可以陪同阵亡者的遗骸归乡。灌夫却不肯随父亲的灵柩一起回乡,他慷慨激昂地说;“我愿意斩取吴王或者吴国将军的头,来替父亲报仇。”于是,灌夫披甲戴胄,拿着长戟,在军中招募了与他友好又愿意随他同去的壮士数十人。等到走出营垒的大门,大家都不敢再前进了。只有两个人以及灌夫属下的军奴十余个骑兵冲入吴军营垒中,一直攻到吴军将旗之下,杀死杀伤敌军数十人。无法继续前进,又掉头折回来,跑进汉军营垒,随他同去的军奴全部战死,只有他和自己的战马一道归来。灌夫身上大的伤口就有十余处,幸亏当时恰巧有极为贵重的好药,因此才免于一死。等到灌夫伤口稍稍愈合,又向将军请战说;“我现在更加清楚吴军营垒中的布局了,请准许我再去一次。”将军对灌夫的勇气和精神很钦佩,深恐他在吴军中战死,就报告了太尉,太尉坚决阻止他再去。吴国的叛乱平定后,灌夫也由此而名扬天下。

灌夫为人刚直,喜欢借酒使性,不爱当面阿谀奉承别人。对贵戚中有权有势、地位在他之上的人,不仅不愿意多加礼敬,反而总要设法压倒他们;对一般的士人地位在他之下的,愈是贫贱,他愈是恭敬,以平等的礼节与他们交往。在大庭广众之中,灌夫常常喜欢表彰奖掖后辈。因此,士人都很称颂他,推重他。

灌夫不喜欢文章辞赋和经术,却爱好施行侠义,打抱不平,讲信用,守诺言。与他交往的人,尽是些能力出众却不守法度的豪强。灌夫家产累积达数千万之巨。每天的食客常有数十人或上百人之多,为了垄断水利田园,灌夫家族及宾客争权夺利,在颍川一带横行霸道。颍川的小孩子们在儿歌中唱道:“颍水清清,灌家安宁;颍水浊浊,灌家灭族。”

灌夫闲居在家,虽然富有,然而却没有权势,那些卿相、侍中一类有官位的宾客越来越少。等到魏其侯失去了权势,也很想依靠灌夫整一整那些以前巴结他而后抛弃他的人,而灌夫也想依靠魏其侯的关系与列侯、宗室有个交往,抬高自己的身价。两人相互援引借重,来来往往亲密的像父子一样。彼此非常投契,非常要好,没有一点嫌忌,只恨相识得太晚了。

灌夫的姐姐死了,灌夫为她服丧。一天,灌夫去拜访丞相,丞相慢悠悠地说道:“我本想和你一起去拜访魏其侯的,可惜恰巧碰上了你在服丧。”灌夫说:“将军肯屈驾光临魏其侯家,我灌夫岂敢因为服丧而推辞呢!请让我告诉魏其侯做好请客的准备,将军明天早上早早光临。”武安侯答应了。灌夫把邀请武安侯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魏其侯。魏其侯和他的夫人特地多买了许多肉和酒,连夜打扫房屋,早早地布置起来,直到天明。天蒙蒙一亮,魏其侯就让门下的人在宅前等候。但一直等到中午,丞相还是没有来。魏其侯对灌夫说:“丞相难道忘了这事了吗?”灌夫心里很不高兴,说:“我虽在服丧,但仍然答应陪他来赴会,他应当前来才是。”于是,灌夫驾了车,亲自前往迎接丞相。丞相前一天答应灌夫的话只不过是开开玩笑而已,根本没有真要去的意思。等到灌夫找上门来,丞相还睡着没起来。于是,灌夫进去见他,说:“昨天幸蒙将军答应到魏其侯家去做客,魏其侯夫妇置办了酒宴,从一大早到现在,都还没敢动一口呢!”武安侯作出惊讶的样子道歉说:“我昨天喝醉了酒,忘掉了跟你说过的话。”武安侯就让驱车前往魏其侯家,但又走得很慢,灌夫更加气愤。喝酒喝到将醉,灌夫起舞助兴,舞毕邀请丞相,丞相竟然不肯起身,灌夫便在席间的谈话中讲了冒犯丞相的话。魏其侯就把灌夫扶走了,向丞相赔礼道歉。丞相就在魏其侯家喝酒,一直喝到夜里,欢欢喜喜地尽兴告辞而去。

7、曾子杀猪明不欺

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哭着闹着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回家,等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要捉猪杀猪。他的妻子阻止他说:“不过是和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妻子),小孩是不能和他开玩笑啊!小孩子是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是等着父母教他,听从父母亲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是不能使教育有效果。” 于是(曾子)就杀猪煮肉(给孩子吃)。

8、背诺之人

济阴有位商人,渡河的时候沉了船,危急中只好伏在河中漂著的枯草上呼救。一位渔夫驾著小舟去救他,不等船划到跟前,商人就急忙大喊:“我是济上的大户,你能救了我,我送给你一百两银子。” 渔夫用船把他载到岸上去以后,他却只给了渔夫十两银子。渔夫问他:“我救你的时候你亲口许给我一百两银子,可是现在只给十两,这恐怕不合理吧?”商人马上变了脸说:“你是个打渔的,一天能有多少收入?现在一下子得了十两银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很不高兴地走开了。过了些日子,这位商人坐船沿著吕梁河东下,船撞在礁石上又沉了,而那位渔夫刚好在他沉船的地方。有人见渔夫没动,便问他:“你怎麼不去救救他?”渔夫轻蔑地回答说:“这是那位答应给我百两银子却又说不算的人。”於是,渔夫把船停在岸边,看著那位商人在水里挣扎了一阵就沉没於河水之中了。

9、上方山记

从乌山口起,两边凌乱的山峰约束成一条窄窄的山涧,游人行于其中如同在胡同中一般,一路上陆续有村庄、麦田、林间小屋连绵不断。往地里送饭的妇女和牧童隔着篱笆惊诧地偷看,村子里的狗吠叫着迎接游人。到了接待的寺庙,寺庙两边的山壁高耸入天,中间一条缝隙,起初我怀疑这缝隙是猿猴的洞穴或是蛇进出的通道,或许有别的路径能到达山顶,不知到身体要从这中间过去。在前引路的僧人进入缝隙,我们赶紧跟着进去。到了这里有人仿佛在盒子中行走,三步一弯五步一折,抬头看太阳,一会在东边一会在西边。脚跟一会高一会低,才感叹这座山峰的奇异,另一座又跳了出来。走一会歇一会,到达了欢喜台。回头看看,好像螃蟹在谭底爬行,从井中汲水,以身体做坛子,即使再怎么腾跃,也跳不出井栏。它的山峰变幻多姿,有的像城楼,高低城墙栏杆都具备。有的像洁白的莲花,下面承接黄色的基座。我不能一一详细记录。

从欢喜台沿台阶向上,经过九次折返,共三百多级台阶,才登上昆卢顶。顶上建有一百二十座寺庙,各种色彩交错缤纷,嵌入岩石的边沿,庵寺都十分精美绝伦,栽种着各种花卉及竹子,好像江南人家的别墅。此时正值牡丹盛开,院院又红又香,沾染熏香了游人的衣服。寺僧争着摆设供案,山肴野菜,新摘下的就可以煮食,味道芳香脆美。唯独不设茶水,冲泡黄苓芽代替,味道也很好。夜晚住在寺院方丈室,共睡一床的还有王则之黄昭素。昭素鼾声如雷,我一夜不能入睡。

昆卢顶的右边有一道陡泉,望海峰的左边有大小摘星峰。大摘星峰很高,一个老僧人说山峰后有一个云水洞,相当奇异深邃。我于是摘掉头巾脱去外衣,带着其他人去。我们两手都拄着拐杖,内衣鲜明整洁,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忍不住发笑。到了山腰稍微休息了一会,而先前所说的一百二十座寺庙意义都可以看清。我上了摘星岭,抬头看峰顶,及其高峻陡峭,回头看不到其他众人,就独自到峭壁下休息。这时一个东西攀附着藤萝迅速跑来,敏捷得像猿猴一样,到了面前发现他脸面黑魆魆的,削瘦的像鬼一样,我不觉心惊肉跳,毛发全竖了起来。一问原来是个僧人。他说话不很清楚,但给我指了指他的住处。我跟着他走,来到一个小山洞,洞里石床冰冷,我在那坐了一会,僧人给我端来黄茅汤,我喝完留下钱就离开了,他也没有行礼相送。众人登上山峰后都大呼累了,都倒上满满的酒。黄昭素在石壁上题上自己的名字。弯弯曲曲地走了约一顿饭的时间,一共上下坡了四五回,才到达云水洞的洞门。进洞几丈后,有一个穴孔非常狭窄,像坛子口,一同游玩的即使是最瘦弱的,也需要头腰都贴在地上才进的去。到这里我们才点起篝火,一望没有尽头,正想放开脚走,才几十步,又忽然狭窄起来。走过这一段路就看见岩石仿佛美玉堆叠在一起,看了令人心襟动摇,以为不在人间。又看见好像黄龙白龙在山壁上,又有个大水池,有龙在池边盘踞,张牙舞爪,卧佛、石狮、石烛都很逼真。岩石层叠好像楼阁,有僧人取来石头相互撞击,有的像钟声,有的像鼓声。又有一块大石头,叫做须弥,用烛火照着看它都看不见它的顶。又有的像大小雪山,寒冷的水从上面飞溅下来像雪花一样。其他各种形状的不能完全记下来。它们大概都是水珠淋落在石头上几千年才积累而成的。仆人到这里都惊恐的大叫。我恐怕他们惊起了龙神,急忙斥责制止。不能制止就让他们诵“阿弥陀佛”。篝火快烧完了,我们只能愁闷而回。将要出洞的时候,我让仆人敲下了一块石头,正好可以做砚台。每次拿出来给客人看,客人没有不惊叹说是昆仑山上的美玉的。

从云水洞回来后,我们众人都仰卧在一个床榻上。吃完饭,我说:“陡泉非常近,为什么不去看看呢?”大家都说好。我们就相互搀扶着沿着山涧走。一顿饭的功夫就到了。石壁耸立起一百多丈,呈淡黄色,平坦光滑又有光泽,中间又有各种色彩。石壁上又有岩石,有的像帽子,有的像柱子。一直盯着看好像要落下来似的,让人头晕目眩。山壁半腰有一处,石头高峻聚集成一个小普陀,适宜供奉观音大士。陡泉就在这个石壁下,停止的水深而清澈。寺里的僧人说:“以前有人用这水煮腥臭的东西,泉水就消失了。直到诚心的道歉,才又涌出来像以前一样。所以传说乘坐圣泉。”我带有天池茶,让僧人汲来泉水煮茶,每人喝了一杯,在石头上铺上毡子,狂欢到夜深才回去。

10、断桥 没有找到相关的文言文

11、日喻

(一个)一出生就双目失明的人,不认识太阳,向有眼睛的人问太阳是什么样子。有人告诉他说:“太阳的样子像铜盘。”敲铜盘就听到了它的声音。有一天(他)听到了(有人)敲钟的声音,把发出声音的铜盘当作太阳。有人告诉他说:“太阳的光像蜡烛。”用手摸蜡烛就晓得了它的形状。有一天,(他)揣摩一支形状像蜡烛的乐器龠(yuè),把它当作太阳。太阳和敲的盘、吹奏的龠(yuè)差别也太远了,但是天生双眼失明的人却不知道它们之间有很大的差别,因为他不曾亲眼看见而是向他人求得太阳的知识啊。

抽象的“道”(道理、规律等)难认识的情况比太阳难认识的情况严重,而人们不通晓道的情况比生来就认识太阳的瞎子没有什么不同。通晓的人告诉他,即使有巧妙的比喻和很好的启发诱导,也无法使这些比喻或教法比用铜盘和用蜡烛来说明太阳的比喻或教法好。从用铜盘比喻太阳而到把铜钟当作太阳,从把铜钟当作太阳而到把乐器龠yuè当作太阳,像这样辗转连续地推导它,难道还有个完吗?所以人世上的大谈“道”的人,有的就他自己的理解来阐明它,有的没有理解它却主观猜度它,这都是研求道的弊病。

既然如此,那么这个“道”最终不可能求得吗?苏先生说:“道能够通过自己的虚心学习,循序渐进使其自然来到,但不能不学而强求它(道)。”什么叫做“致”?孙武说:“会作战的将军能招致敌人,而不被敌人所招致(处于被动的境地)。”子夏说:“各行各业的手艺人坐在店铺作坊里,来完成他们制造和出售产品的业务;有才德的人刻苦学习,来使那道自然到来。”不是强求它而是使它自己到来,这就是“致”啊!南方有很多能潜水的人,天天同水在一起生活,七岁就能趟水过河,十岁就能浮在水面游泳,十五岁就能潜入水里了。潜水的人能长时间的潜入水里,哪能是马虎草率而能这样的呢?一定是对水的活动规律所领悟的。天天与水生活在一起,那么十五岁就能掌握它的规律。生来不识水性,那么即使到了壮年见了到了船就害怕它。所以北方的勇士,向南方的潜水的人询问来求得他们能潜入水里的技术,按照他们说的技术到河里试验它,没有不淹死的。

所以凡是不老老实实地刻苦学习而专力强求道的,都是像北方的学潜水的一类的人。从前以讲究声律的诗赋择取人才,所以读书人合儒家墨家还兼及名家法家而不是立志在求儒家之道;现在以经学择取人才,所以读书人只知道强求义理,而不是专力踏踏实实地学。渤海人吴彦律,是有志对经学作实实在在地学习的人,正要到京城接受由礼部主管的进士考试,我写《日喻》来勉励他。

12、天目

天目山幽静深邃奇特古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从双清庄到山顶,大约有二十余里路。

大多数偏僻的山都是荒凉的;陡峭如削的山很少有盘旋迂回的山路;苍朴的山很少有光彩艳丽的景色;磅礴的山很少有精巧的趣味;以至于山高水就缺乏;岩石陡峭的山就缺少茂盛的植被。这些都是山的缺陷。

天目山整个山都是沟壑,瀑布水流发出潺潺的水声,如万匹白色的丝绢,这是天目山第一绝。石头的颜色苍翠温润,山石的棱角透漏巧妙,用石头铺成的小路上曲曲折折,石壁高耸陡峭,这是天目山的第二绝。即使山谷偏僻幽深,山石耸立险峻,但寺庙都很精美,这是天目山的第三绝。我不喜欢听到打雷的声音,而天目山打雷的声音非常小,就像婴儿的啼哭声,这是天目山第四绝。我早早起来,看天目山的云彩,在悬崖下,白净得像棉花一样,飘荡变幻如同浪花,整个世界都变成了一片五光十色的天地,仿佛到处都是美丽的琉璃,每座山峰的山顶突出于云海之上,如同散落的浮萍,这是第五绝。然而云彩的变化最不同寻常,它的样子非常奇特,如果不是久居山里的人,根本不能完全明白云彩的形态。天目山高大的树木,树身粗的几乎有四十围,松树的形态如同华盖一样,树高不过几尺,一棵树价值万余钱,这是第六绝。天目山每年第一次采摘的芳香扑鼻的茶叶,比龙井茶还要馥郁。竹笋的味道像绍兴破塘所产的竹笋,但更加清淡悠长,这是第七绝。我认为,长江的南面,隐居深山,修隐悟道的地方,没有比天目山更好的,于是就起了脱离尘世的烦恼隐居山林的念头。

住宿在幻住寺的第二天,早晨起来看云,巳时后登上了天目山的最高峰,晚上住在高峰死关。第二天从活埋庵沿着原来的路下山。这几天天气十分晴朗,山寺的和尚认为天气反常,下山时互相祝贺。山寺的和尚有四百多人,行礼非常恭敬,争着用饭招待我。等到要走的时候,山里的和尚说:“天目山偏僻而且小,不值得让你们一看,怎么办?”我说:“我和天目山也有些缘分,山僧们不必过于谦虚,我们也不敢当面称赞”。于是大笑着告别了。

袁宏道的《上方山记》只找到第二段的译文,所以一三四段都是我自己尝试翻译的,也许有不尽准确的地方。断桥能否提供原文呢?

恰逢此时,东越降服之邦多次反复,朱买臣于是说:"过去东越王住在保泉山,一个人守住了险要之地,数千人也攻不上去。现在听说东越王更换迁徙住处向南而行,距离泉山有五百里,住在大泽之中。现在派兵乘船渡海,直接奔向泉山,排列好战舰和士兵,向南方席卷而进,可以消灭他们了。"皇上拜朱买臣为会稽太守。皇上对买臣说:"富贵之人不回到故乡,就如同穿着锦绣衣裳在夜晚行走,现在你怎么样啊?"朱买臣磕头辞谢。皇上下诏让朱买臣回到郡国,给他整治楼船,准备粮食、饮用水和作战器具,等到诏书到达,军队和他一起前进。

秦晋崤之战

秦晋崤之战《左传》

【原文】

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肴。肴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胃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故,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肴,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先轸朝,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不顾而唾。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曰:“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译文】

鲁僖公三十二年的

冬天,晋文公去世。庚辰日,将要移灵到晋国旧都曲沃去停放,刚抬出国都绛城时,棺柩里突然发出响声,如同牛鸣。卜筮官郭偃命令随行的大夫们下拜,并传告:“先君文公指示国家用兵的大事,将会有西方的军队越过我国国境而过,趁机攻打,必大获全胜。”

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派兵来袭击,郑国就可以得到了。”秦穆公为这事征求蹇叔的意见。蹇叔说:“兴师动众去袭击远方(的国家),从来没有听说过。军队劳累不堪,力量消耗尽了,远方的君主有所防备。恐怕不可以吧?(我们)军队的行动,郑国一定会知道,劳师动众而无所得,士兵们必然产生怨恨之心。况且行军千里,谁会不知道呢?”秦穆公谢绝(蹇叔的劝告)。召集孟明、西乞、白乙,派他们带兵从东门外出发。蹇叔为这事哭着说:“孟子,我今天看着军队出征,却看不到他们回来啊!”秦穆公(听了)派人对他说:“你知道什么!(假如你只)活七十岁,你坟上的树早就长得有合抱粗了!”蹇叔的独子加入这次出征的军队,(蹇叔)哭着送他说:“晋国人必然在肴山设伏兵截击我们的军队。肴有南北两座山:南面一座是夏朝国君皋的墓地;北面一座山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你)一定会死在这两座山之间的峡谷中,我准备到那里去收你的尸骨!”秦国的军队于是向东进发了。

(鲁僖公)三十三年春天,秦军经过周都城的北门。(兵车上)左右两边的战士都脱下战盔,下车(致敬),接着有三百辆兵车的战士跳跃着登上战车。王孙满这时还小,看到这种情形,向周王说:“秦国的军队轻狂而不讲礼貌,一定会失败。轻狂就少谋略,没礼貌就纪律不严。进入险境而纪律不严,又缺少谋略,能不失败吗?”经过滑国的时候,郑国商人弦高将要到周都城去做买卖,在这里遇到秦军。(弦高)先送上四张熟牛皮,再送十二头牛慰劳秦军,说:“敝国国君听说你们将要行军经过敝国,冒昧地来慰劳您的部下。敝国不富裕,(但)您的部下要久住,住一天就供给一天的食粮;要走,就准备好那一夜的保卫工作。”并且派人立即去郑国报信。

郑穆公派人到宾馆察看,(原来杞子及其部下)已经捆好了行装,磨快了兵器,喂饱了马匹(准备好做秦军的内应)。(郑穆公)派皇武子去致辞,说:“你们在敝国居住的时间很长了,只是敝国吃的东西快完了。你们也该要走了吧。郑国有兽园,秦国也有兽园,你们回到本国的兽园中去猎取麋鹿,让敝国得到安宁,怎么样?”(于是)杞子逃到齐国、逢孙、扬孙逃到宋国。孟明说:“郑国有准备了,不能指望什么了。进攻不能取胜,包围又没有后援的军队,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灭掉滑国就回秦国去了。

晋国的原轸说:“秦国违背蹇叔的意见,因为贪得无厌而使老百姓劳苦不堪,(这是)上天送给我们的好机会。送上门的好机会不能放弃,敌人不能轻易放过。放走了敌人,就会产生后患,违背了天意,就会不吉利。一定要讨伐秦军!”栾枝说:“没有报答秦国的恩惠而去攻打它的军队,难道(心目中)还有已死的国君吗?”先轸说:“秦国不为我们的新丧举哀,却讨伐我们的同姓之国,秦国就是无礼,我们还报什么恩呢?我听说过:‘一旦放走了敌人,会给后世几代人留下祸患’。为后世子孙考虑,可说是为了已死的国君吧!”于是发布命令,立即调动姜戎的军队。晋襄公把白色的孝服染成黑色,梁弘为他驾御兵车,莱驹担任车右武士。这一年夏季四月十三日这一天,(晋军)在肴山打败了秦军,俘虏了秦军三帅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而回。于是就穿着黑衣服给晋文公送葬,晋国从此以黑衣服为丧服。

(晋文公的夫人)文嬴向晋襄公请求把秦国的三个将帅放回去,说:“他们的确是离间了我们秦晋两国国君的关系。秦穆公如果得到这三个人,就是吃了他们的肉都不解恨,何劳您去惩罚他们呢?让他们回到秦国去受刑,以满足秦穆公的心愿,怎么样?”晋襄公答应了她。先轸朝见襄公,问起秦国的囚徒哪里去了。襄公说:“夫人为这事情请求我,我把他们放了。”先轸愤怒地说:“战士们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把他们从战场上抓回来,妇人几句谎话就把他们放走,毁了自己的战果而助长了敌人的气焰,亡国没有几天了!”不回头就(对着襄公)吐了口唾沫。晋襄公派阳处父去追孟明等人,追到河边,(孟明等人)已登舟离岸了。阳处父解下车左边的骖马,(假托)晋襄公的名义赠给孟明。孟明(在船上)叩头说:“贵国国君宽宏大量,不把我们这些俘虏的血涂抹战鼓,让我们回到秦国去受死刑,如果国君把我们杀死,死了也不会忘记(这次的失败)。如果尊从晋君的好意赦免了我们,三年之内必定回卷土重来以报今天的耻辱!”

秦穆公穿着白色的衣服在郊外等候,对着被释放回来的将士哭着说:“我违背了蹇叔的劝告,让你们受了委屈,这是我的罪过。”没有废弃孟明,(秦穆公)说:“这是我的错误,大夫有什么罪呵!况且我不会因为一次过失而抹杀他的大功劳。”

秦晋崤之战是春秋时期一场著名的战争。文章依次叙写了蹇叔哭师、秦师骄狂、弦高犒师、晋伏秦师、晋释秦帅等细节,无不情节逼真,委婉动人;又巧设谜局,引人入胜。不仅揭示秦师败灭原因,而且借战争申发劳师袭远、以贪勤民者必败的战争观和政治观。同样作者的用意在于战争胜负的原因,对于真正过程则尽量略写,未冲淡主题。

庖夫文言文翻译

原文:昔有疱夫,甚迂。于市市鸡记肉归,置厨中。适有友人造访,遂入室聚谈。友人去,见犬猫啮鸡、肉。疱夫亟曰:"尔何不仁?吾何损尔?" 其似不闻,啮之愈甚。疱夫又曰:"吾素忠厚,向善待汝,今欲欺吾耶?"移时,败骨残肉狼藉满地,犬猫掉尾而去。或曰:"迂哉,疱夫!此乃犬猫也,何得视之以人,当责已乃是。"

译文:从前有个厨子,很是迂腐。他在集市上买了鸡和肉回来,放在厨房。恰好这时有朋友来访,就进房中和朋友交谈。朋友告辞离去,厨子看见猫狗正在偷吃鸡、肉。厨子很着急,对猫狗说:“你们怎么这样不仁义,我有亏待过你们吗?”猫狗好像没有听见的样子,吃的更凶了。厨子又说:“我平日为人忠厚,待你们一向很好,你们今天想欺负我不成?”过了一会儿,满地狼藉,都是吃剩的骨头,猫狗都跑了。有人说:“这个厨子,真是迂腐啊,那是猫狗,怎么能当作人来对待呢?应该责备自己才对啊。”

从前有个厨子,很是迂腐。他在集市上买了鸡和肉回来,放在厨房。恰好这时有朋友来访,就进房中和朋友交谈。朋友告辞离去,厨子看见猫狗正在偷吃鸡、肉。厨子很着急,对猫狗说:“你们怎么这样不仁义,我有亏待过你们吗?”猫狗好像没有听见的样子,吃的更凶了。厨子又说:“我平日为人忠厚,待你们一向很好,你们今天想欺负我不成?”过了一会儿,满地狼藉,都是吃剩的骨头,猫狗都跑了。有人说:“这个厨子,真是迂腐啊,那是猫狗,怎么能当作人来对待呢?应该责备自己才对啊。

庖夫

昔有庖夫,甚迂。于集上市鸡及肉归,置厨中。适有友人造门,遂入室聚谈。友人去,见犬猫啮鸡、肉。庖夫亟曰:"尔何不仁?吾何损尔?" 犬猫似不闻,啮之愈甚。庖夫又曰:"吾素忠厚,向善待汝,今欲欺吾耶?"移时,败骨残肉狼藉满地,犬猫掉尾而去。或曰:"迂哉,庖夫!此乃犬猫也,何得视之以人,当责己乃是。"(根据《克雷洛夫寓言》改写。)

作品名称

庖夫

外文名称

The cook

创作年代

古代

作品出处

根据《克雷洛夫寓言》改写

文学体裁

文言文

文言原文

昔有庖夫,甚迂。于市巿鸡及肉归,置厨中。适有友人造访,遂入室聚谈。友人去,见犬猫啮鸡、肉。庖夫亟曰:"尔何不仁?吾何损尔?" 其似不闻,啮之愈甚。庖夫又曰:"吾素忠厚,向善待汝,今欲欺吾耶?"移时,败骨残肉狼藉满地,犬猫掉尾而去。或曰:"迂哉,庖夫!此乃犬猫也,何得视之以人,当责己乃是。"[1]

文言译文

从前有一个厨师,十分愚蠢。他在集市上买了鸡和肉并返回家中,把它们放置于厨房中。恰逢当时正有几位友人前来拜访,于是他就进屋与朋友相聚交谈。当朋友离开时,厨师看见猫、狗正在偷吃鸡和肉。厨师立刻说:“你们怎么这样不仁义?我何时亏待过你们?”猫、狗好像没有听见的样子,吃得更凶了。厨师又说:“我一向为人忠厚,待你们一向还好,现在你们想欺负我吗?”不多时,满地都是吃剩的骨头,一片狼藉,猫、狗摆动着尾巴跑了。有人说:“这个厨师迂腐啊!这可是猫和狗啊,怎么能像对待人一样对待它们呢?应该责备自己才对啊。”

注释

1 .庖(páo)夫:厨师。

2 .造访:前来拜访。造:前来,访:拜访。

3. 损:亏待。

4. 向:向来,一向。

5. 移时:不多时。

6 .掉:摆动。

7 .亟(jí):急忙,赶快。

8. 迂:迂腐,愚蠢。拘泥于陈旧的、固定的模式、准则;不知变通,不合时宜。

9.愈:更加。

10.素:向来。

11.市【文中的第一个】:市场。

12.市【文中的第二个】:买。

13.或:有人。

14.甚:很。

15.乃【文中的第一个】:是。

16.乃【文中的第二个】:才。

17.是:对。

18.狼藉:纵横散乱。

19.以:把。

20.遂:于是。

句子解释

吾何损尔?:我有什么地方亏待你们?

何得视之以人:怎么能把它们当人一样对待呢?

文言知识

现代汉语中,人称的单数与复数是有明确区别的。“我”、“你”、“他”是单数:“我们”、“你们”、“他们”是复数。但在文言文中的人称却很少有单数与复数的区分:“吾”既可指“我”,也可指“我们”;“尔”既可指“你”,又可指“你们”。上文中的“尔何不仁”中的“尔”,就是指“你们”(犬与猫);“向善待汝”中的“汝”,也指“你们”。

“迂哉,庖夫!”这是一个主谓倒置句。按现代汉语的规律,“庖夫”是主语,应置于谓语“迂哉”之前,故应译为“这厨师十分迂腐啊”!

启发与借鉴

把仁慈赐给恶人,结果会比厨师更惨。

原文:昔有疱夫,甚迂。于市市鸡记肉归,置厨中。适有友人造访,遂入室聚谈。友人去,见犬猫啮鸡、肉。疱夫亟曰:"尔何不仁?吾何损尔?" 其似不闻,啮之愈甚。疱夫又曰:"吾素忠厚,向善待汝,今欲欺吾耶?"移时,败骨残肉狼藉满地,犬猫掉尾而去。或曰:"迂哉,疱夫!此乃犬猫也,何得视之以人,当责已乃是。"

译文:从前有个厨子,很是迂腐。他在集市上买了鸡和肉回来,放在厨房。恰好这时有朋友来访,就进房中和朋友交谈。朋友告辞离去,厨子看见猫狗正在偷吃鸡、肉。厨子很着急,对猫狗说:“你们怎么这样不仁义,我有亏待过你们吗?”猫狗好像没有听见的样子,吃的更凶了。厨子又说:“我平日为人忠厚,待你们一向很好,你们今天想欺负我不成?”过了一会儿,满地狼藉,都是吃剩的骨头,猫狗都跑了。有人说:“这个厨子,真是迂腐啊,那是猫狗,怎么能当作人来对待呢?应该责备自己才对啊。”

从前有个厨子,很是迂腐。他在集市上买了鸡和肉回来,放在厨房。恰好这时有朋友来访,就进房中和朋友交谈。朋友告辞离去,厨子看见猫狗正在偷吃鸡、肉。厨子很着急,对猫狗说:“你们怎么这样不仁义,我有亏待过你们吗?”猫狗好像没有听见的样子,吃的更凶了。厨子又说:“我平日为人忠厚,待你们一向很好,你们今天想欺负我不成?”过了一会儿,满地狼藉,都是吃剩的骨头,猫狗都跑了。有人说:“这个厨子,真是迂腐啊,那是猫狗,怎么能当作人来对待呢?应该责备自己才对啊。”

文言文翻译

明皇帝的算任用李林甫为宰相,后来皇帝召见张九龄,问他这样任命是否妥当。张九龄就说:“宰相的职务,四海之内人人都在看。如果任人不妥当,就会祸国殃民。这样任命李林甫为宰相,恐怕宠坏了他。我怕日后祸及江山社稷。”皇上不高兴。有一天,皇帝在禁苑宴请近臣,皇帝对着张九龄和李林甫说:“池塘中养了好多鱼,活泼可爱。”李林甫说:“都是皇上所恩赐的,所以才能养成这样。”张九龄说:“池塘中的鱼就像皇上任用大臣一样,只能用来助兴罢了。”皇上很不高兴。

开元天宝遗事卷一

○玉有太平字

开元元年,内中因雨过地润微裂,至夜有光,宿卫者记其处所,晓乃奏之。

上令凿其地,得宝玉一片,如柏板样,上有古篆“天下太平”字,百僚称贺,收

之内库。

○步辇召学士

明皇在便殿,甚思姚元崇论时务。七月十五日,苦雨不止,泥泞盈尺。上令

侍御者抬步辇召学士来。时元崇为翰林学士,中外荣之。自古急贤待士,帝王如

此者,未之有也。

○赐箸表直

宋璟为宰相,朝野人心归美焉。时春御宴,帝以所用金箸令内臣赐璟。虽受

所赐,莫知其由,未敢陈谢。帝曰:“所赐之物,非赐汝金。盖赐卿之箸,表卿

之直也。”璟遂下殿拜谢。

○截镫留鞭

姚元崇初牧荆州,三年,受代日,阖境民吏泣拥马首遮道。小使去,所乘之

马鞭、镫,民皆截留之,以表瞻恋。新牧具其事奏之,诏褒美焉,就赐中金一千

两。

○惭颜厚如甲

进士杨光远,惟多矫饰,不识忌讳。游谒王公之门,干索权豪之族,未尝自

足。稍有不从,便多诽谤,常遭有势挞辱,略无改悔。时人多鄙之,皆曰:“杨

光远惭颜,厚如十重铁甲也。”

○七宝山座

明皇于勤政楼以七宝装成山,座高七尺,召诸学士讲议经旨及时务,胜者得

升焉。惟张九龄论辨风生,升此座,余人不可阶也。时论美之。

○痴贤

右拾遗张方回,精神不爽,时人呼为“痴汉子”。每朝政有失,便抗疏论之,

精彩昂然,进不惧死。明皇尝谓:“右拾遗张方回,忠贤人也。”

○蜂蝶相随

都中名姬楚莲香者,国色无双,时贵门子弟争相诣之。莲香每出处之间,则

蜂蝶相随,盖慕其香也。

○扫雪迎宾

巨豪王元宝,每至冬月大雪之际,令仆人自本家坊巷口,扫雪为径路,躬亲

立于坊巷前,迎揖宾客。就本家具酒炙宴乐之,为暖寒之会。

○梦虎之妖

周象者,好畋猎,后为汾阳令,忽梦一乳虎相逼,惊而睡觉,因兹染疾。后

有僧海宁者,因过象门,谓邻叟曰:“此居有妖气,久则不可救也。”邻叟遂闻

于象。象召僧令视之,僧曰:“当与君禳之。”遂择日设坛,持剑禹步诵咒。自

大门而入至于寝所,绕患人数遍而叱之,忽于床下作一虎声,家人悉惊奔散。周

象亦不觉投床下,伏死于地。僧以水噀之,须臾如故。

○记事珠

开元中张说为宰相,有人惠说二珠,绀色有光,名曰“记事珠。”或有阙忘

之事,则以手持弄此珠,便觉心神开悟,事无巨细,涣然明晓,一无所忘。说秘

而至宝也。

○游仙枕

龟兹国进奉枕一枚,其色如玛瑙,温温如玉。其制作甚朴素,若枕之则十洲、

三岛、四海、五湖,尽在梦中所见。帝因立名为“游仙枕”。后赐与杨国忠。

○随蝶所幸

开元末,明皇每至春月,旦暮宴于宫中,使妃嫔辈争插艳花。帝亲捉粉蝶放

之,随蝶所止幸之。后因杨妃专宠,遂不复此戏也。

○记恶碑

卢奂累任大郡,皆显治声,所至之处,畏如神明。或有无良恶迹之人,必行

严断,仍以所犯之罪,刻石立本人门首,再犯处于极刑。民间畏惧,绝无犯法者。

明皇知其能官,赐中金五十两,玺诏褒谕焉。故民间呼其石为“记恶碑”。

○自暖杯

内库有一酒杯,青色而有纹如乱丝,其薄如纸,于杯足上有缕金字,名曰

“自暖杯”。上令取酒注之,温温然有气,相次如沸汤,遂收于内藏。

○辟寒犀

开元二年冬至,交趾国进犀一株,色黄如金。使者请以金盘置于殿中,温温

然有暖气袭人。上问其故,使者对曰:“此辟寒犀也,顷自隋文帝时,本国曾进

一株,直至今日。”上甚悦,厚赐之。

○传书鸽

张九龄少年时家养群鸽,每与亲知书信往来,只以书系鸽足上,依所寄之处

飞往投之。九龄目之为“飞奴”。时人无不爱说。

○牵红丝娶妇

郭元振,少时美风姿,有才艺。宰相张嘉正欲纳为婿。元振曰:“知公门下

有女五人,未知孰陋。事不可仓卒,更待忖之。”张曰:“吾女各有姿色,即不

知谁是匹偶。以子风骨奇秀,非常人也。吾欲令五女各持一丝幔前,使子取便牵

之,得者为婚。”元振欣然从命,遂牵一红丝线,得第三女,大有姿色,后果然

随夫贵达也。

○豪友

长安富民王元宝、杨崇义、郭万金等,国中巨豪也。各以延约四方多士,竞

于供送,朝之名寮,往往出于门下。每科场,文士集于数家,时人目之为“豪友”。

○唤铁

太白山有隐士郭休,字退夫,有运气绝粒之术。于山中建茅屋百余间,有白

云亭、炼丹洞、注易亭、修真亭、朝元坛、集神阁。每于白云亭与宾客看山禽野

兽,即以槌击一铁片子,其声清响,山中鸟兽闻之集于亭下,呼为“唤铁”。

○鹦鹉告事

长安城中有豪民杨崇义者,家富数世,服玩之属,僭于王公。崇义妻刘氏有

国色,与邻舍儿李弇私通,情甚于夫,遂有意欲害崇义。忽一日,醉归寝于室中,

刘氏与李弇同谋而害之,埋于枯井中。其时仆妾辈并无所觉,惟有鹦鹉一只在堂

前架上。洎杀崇义之后,其妻却令童仆四散寻觅其夫,遂经府陈词,言其夫不归,

窃虑为人所害。府县官吏日夜捕贼,涉疑之人及童仆辈经拷捶者百数人,莫究其

弊。后来县官等再诣崇义家检校,其架上鹦鹉忽然声屈。县官遂取于臂上,因问

其故。鹦鹉曰:“杀家主者,刘氏、李弇也。”官吏等遂执缚刘氏,及捕李弇下

狱,备招情款。府尹具事案奏闻,明皇叹讶久之。其刘氏、李弇依刑处死,封鹦

鹉为“绿衣使者”,付后宫养喂。张说后为《绿衣使者传》,好事者传之。

○瑞炭

西凉国进炭百条,各长尺余,其炭青色坚硬如铁,名之曰“瑞炭”。烧于炉

中,无焰而有光,每条可烧十日,其热气迫人而不可近也。

○敲冰煮茗

逸人王休,居太白山下,日与僧道异人往还。每至冬时,取溪冰敲其晶莹者

煮建茗,共宾客饮之。

○物外之游

王休高尚,不亲势利,常与名僧数人,或跨驴,或骑牛,寻访山水,自谓结

“物外之游”。

○花妖

初,有木芍药,植于沉香亭前。其花一日忽开,一枝两头,朝则深红,午则

深碧,暮则深黄,夜则粉白。昼夜之内,香艳各异。帝谓左右曰:“此花木之妖,

不足讶也。”

○花上金铃

天宝初,宁王日侍,好声乐,风流蕴藉,诸王弗如也。至春时于后园中纫红

丝为绳,密缀金铃,系于花梢之上。每有鸟鹊翔集,则令园吏制铃索以惊之,盖

惜花之故也。诸宫皆效之。

○妖烛

宁王好声色,有人献烛百炬,似腊而腻,似脂而硬,不知何物所造也。每至

夜筵,宾妓间坐,酒酣作狂,其烛则昏昏然如物所掩,罢则复明矣,莫测其怪也。

○七宝砚炉

内库中有七宝砚炉一所,曲尽其功。每至冬寒砚冻,置于炉上,砚水自消,

不劳置火。冬月帝常用之。

○梦玉莺投怀

张说母梦有一玉莺,自东南飞来,投入怀中,而有孕生说。果为宰相,其至

贵之祥也。

○馋鱼灯

南中有鱼,肉少而脂多,彼中人取鱼脂炼为油,或将照纺织机杼,则暗而不

明。或使照筵宴,造饮食,则分外光明。时人号为“馋鱼灯”。

○助娇花

御苑新有千叶桃花。帝亲折一枝,插于妃子宝冠上,曰:“此个花尤能助娇

态也。”

○照病镜

叶法善有一铁镜,鉴物如水。人每有疾病,以镜照之,尽见脏腑中所滞之物。

后以药疗之,竟至痊瘥。

○助情花香

明皇正宠妃子,不视朝政,安禄山初承圣眷,因进助情花香百粒,大小如粳

米而色红。每当寝处之际,则含香一粒。助情发兴,筋力不倦。帝秘之曰:“此

亦汉之慎恤胶也。”

○眼色媚人

念奴者,有姿色,善歌唱,未尝一日离帝左右。每执板当席顾眄,帝谓妃子

曰:“此女妖丽,眼色媚人,每啭声歌喉,则声出于朝霞之上。虽钟鼓笙竽嘈杂

而莫能遏。”宫妓中帝之钟爱也。

本主题由 荷塘别调 于 2020-8-23 15:17 移动收藏 分享 00 0 顶 踩

棣之华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棣之华 当前离线

UID6076 帖子5728 精华0 积分8406 经验8406 点 威望0 点 金钱17248 元 魅力440 点 点券0 张 金币0 个 阅读权限70 在线时间49 小时 注册时间2020-8-3 最后登录2020-5-20

状元

帖子5728 积分8406 威望0 点 金钱17248 元 金币0 个 沙发

发表于 2020-8-8 07:02 | 只看该作者

开元天宝遗事 卷二

○警恶刀

贵妃父杨玄琰,少时尝有一刀,每出入于道途间,多佩此刀。或前有恶兽、

盗贼,则所佩之刀铿然有声,似警于人也。玄琰宝之。

○梦中有孕

杨国忠出使于江浙,其妻思念至深,荏苒成疾,忽昼梦与国忠交因而有孕,

后生男名朏。洎至国忠使归,其妻具述梦中之事。国忠曰:“此盖夫妻相念,情

感所致。”时人无不讥诮也。

○金笼蟋蟀

每至秋时,宫中妃妾辈皆以小金笼捉蟋蟀,闭于笼中,置之枕函畔,夜听其

声。庶民之家,皆效之也。

○烛奴

申王亦务奢侈,盖时使之然。每夜宫中与诸王、贵妃聚宴,以龙檀木雕成烛

跋,童子衣以绿衣袍,系之束带,使执画烛列立于宴席之侧,目为“烛奴”。诸

官贵戚之家,皆效之。 ◎醒醉草

兴庆池南岸有草数丛,叶紫而心殷。有一人醉过于草傍,不觉失其酒态。后

有醉者,摘草嗅之,立然醒悟,故目为“醒醉草”。

○盆池鱼

明皇以李林甫为相,后因召张九龄问可否。九龄曰:“宰相之职,四海具瞻。

若任人不当,则国受其殃。只如林甫为相,然宠擢出宸衷。臣恐他日之后,祸延

宗社。”帝意不悦。忽一日,帝曲宴近臣于禁苑中,帝指示于九龄、林甫曰:

“槛前盆池中所养鱼数头,鲜活可爱。”林甫曰:“赖陛下恩波所养。”九龄曰:

“盆池之鱼,犹陛下任人,他但能装景致助儿女之戏尔。”帝甚不悦。时人皆美

九龄之忠直。

○看花马

长安侠少,每至春时,结朋联党,各置矮马,饰以锦鞯金鞍,并辔于花树下

往来,使仆从执酒皿而随之,遇好囿时驻马而饮。

○香肌暖手

岐王少惑女色,每至冬寒手冷,不近于火,惟于妙妓怀中揣其肌肤,称为

“暖手”,常日如是。

○金衣公子

明皇每于禁苑中见黄莺,常呼之为“金衣公子”。

○花裀

学士许慎选,放旷不拘小节,多与亲友结宴于花圃中,未尝具帷幄,设坐具,

使童仆辈聚落花铺于坐下。慎选曰:“吾自有花裀,何消坐具。”

○销恨花

明皇于禁苑中,初有千叶桃盛开。帝与贵妃日逐宴于树下。帝曰:“不独萱

草忘忧,此花亦能销恨。”

○醉舆

申王每醉,即使宫妓将锦彩结一兜子,令宫妓辈抬舁归寝室。本宫呼曰“醉

舆”。

○妓围

申王,每至冬月有风雪苦寒之际,使宫妓密围于坐侧以御寒气,自呼为“妓

围”。

○风流薮泽

长安有平康坊,妓女所居之地。京都侠少萃集于此,兼每年新进士以红笺名

纸,游谒其中。时人谓:“此坊为风流薮泽。”

○依冰山

杨国忠权倾天下,四方之士争诣其门。进士张彖者,陕州人也,方学有文名,

志气高大,未尝干谒权贵。或有劝彖令修谒国忠,可图显荣。彖曰:“尔辈以谓

右相之势,倚靠如泰山,以吾所见乃冰山也。或皎日大明之际,则此山当误人尔。”

后果如其言,时人美张生见几。后年张生及第,释褐授华阴尉。时县令、太守俱

非其人,多行不法。张生有吏道,勤于政事,每申举之日,则太守、令、尹抑而

不从。张生曰:“大丈夫有凌霄直上之志,而拘于下位,若立身于矮屋中,使人

撞头不得。”遂拂衣长往,归遁于嵩山。

○禽拥行车

李元纮,开元初年为邑令,赋役平允,不严而治,大有政声。迁润州司马,

出郊百里,士民号泣遮路,禽兽之类,飞拥行车。有诏褒美之。

○镜影成相字

朱璟未第时,因于日中览镜,见镜中有影成一“相”字。自此愈修相业,后

如其志。

○知更雀

裴耀卿勤于王政,夜看案

网上找不到

知中文言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