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王方庆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王綝字方庆翻译

王綝,字方庆,以字为人所知。其先人从丹阳迁到雍地咸阳。父亲名弘直,是汉王元昌之友。王爱好游玩田猎,上书恳切地劝谏,王略有收敛,不过也就疏远他了。后来为荆王友。

王方庆自越王府参军起家。向记室任希古学习司马迁、班固的《史记》及《汉书》二史。后来任希古去了别处,乃停止了其学习。武后时,升任广州都督。南海每年都有昆仑岛的船来卖外域的珠宝,前任都督路元睿又任意拿货不给钱,船主十分生气,将路元睿又杀了。王方庆继任都督,丝毫都不向船主索要。当初,部中的首领们都极贪婪,百姓到都督府来控告,府中官属与那些首领一向有联系,受他们的馈赠,所以从未治过他们的罪。

王方庆到任后,约束吏属不得与那些部首领有来往,违者要依法论处,于是境内都畏法清廉。那些评论者说治理广州还没有一个像王方庆这样治理有方的,可号称第一。皇帝下诏赐给瑞锦、杂彩,表扬他的善政。后来转为洛州长史,封石泉县子爵。后升任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升任凤阁侍郎。

神功初年,清边道大总管武攸宜击破契丹后凯旋,将要献俘宗庙,内史王及善提出这是孝明帝的忌月,要求鼓吹乐队备而不用。王方庆说“:以前晋穆帝娶皇后,正当康帝的忌月,时人都为之犹豫。荀讷说《礼》中提到了忌日,但没有忌月的提法及礼仪。从‘月’而推论,那就还可以有忌时、忌年,那就越发没有理论根据了。那时就用了荀讷的意见。臣以为现在正是我军获得大胜,作乐不会有妨碍的。”皇帝诏令允许作乐。武后到玉泉祠去,因山道险窄,想乘手挽的“腰舆”。王方庆上奏说:“以前张猛劝谏汉元帝说:‘乘船有危险,走桥安稳。’元帝听从了从桥上渡河。现在此地山高崖陡,栈道曲折狭窄。与汉元帝时的楼船相比,又危险多了。陛下怎么能轻易地就登险途呢?”武后听后,中止了此行。

王方庆曾经提出:“礼法,包括了五服内之丧,死者未葬,不听朝贺;丧期未满,不享宴饮。如今群臣都不遵用,弄乱了、败坏了礼教,这种情况不能放任。”有诏令申责不遵礼教者,于是朝廷内外都很怕他。

武后曾向王方庆索求王羲之的书法。王方庆上奏“:十世从祖王羲之的书法有四十多幅,太宗索求,臣先父已全部奉上,现在仅存一幅。那时一并奉献的还有十一世祖王导、十世祖王洽、九世祖王繤、八世祖王昙首、七世祖王僧绰、六世祖王仲宝、五世祖王骞、高祖王规、曾祖王褒及九世从祖王献之等共二十八人的书共十篇。”武后去武成殿将这些书作遍示群臣,还诏令中书舍人崔融排列说明其世代门阀,称之为《宝章集》,又将集子赐给王方庆。士人都欣羡其宠。后来王方庆告老要求退休,改任他为麟台监,修撰国史。中宗再次被确认为皇太子时,委任王方庆为检校左庶子。

武后想要在冬季练武,有司不能按时准备好,于是决定来年春天再练。王方庆上奏“:按照《月令》中说‘冬季,天子命将帅习武,练习射箭、驾战车,角力较量”。这是三个季度务农,一个季度练武,平安之日不忘战乱之时。春天不可以举兵。兵,当五行之金;金胜木。春天,正是木旺之时,举金会伤德,扼杀生气。孟春季节而干冬季干的事,将会发生水涝,雪霜也会使人不安,种子不能入土。如今孟春时练兵,以阴政触犯阳气,危害了生物的生机。臣担心涝水将会冲毁东西,霜雪会打坏庄稼,以致夏麦不熟。恳请陛下不要违背时令,还是提前到冬季练兵,以顺应自然规律。”武后写手制同意他的建议并予以褒奖。

这一年,实任王方庆为左庶子,进而封公,奉入同职事三品,兼侍太子读书。

王方庆上奏:“人臣对于天子,没有一个指斥太子名字不当的。以前,晋时的山涛有《启事》,中称皇太子的名字不合式。

孝敬为太子时,改名字中的‘弘’字为‘崇’字;沛王为太子,即改名字中的‘贤’字为‘文’字。现在东宫的门、殿名称很多涉嫌触讳,恳请一一改去,使能遵符旧典。”武后制令可以。长安二年(702)死,追赠兖州都督,赐谥为“贞”。中宗复位,因他是东宫的旧臣,又追赠吏部尚书。

王方庆博学多才,熟悉朝章,著书二百多篇,特别精通《周礼》、《校礼》、《礼记》。学礼者有什么疑问向他咨询,他一定回答得十分深刻精到。所以他的门生们把他的答问辑录起来而成《杂礼答问》一书。他家藏书极多,与皇家秘府不相上下,图画也都是精本。王方庆死后,他的几个儿子不能继承祖业,以后这些书画都散失了。

孙子名俌,六世孙名玙。

评论:李德裕著书说:“王方庆任宰相时,他的儿子任眉州司士参军。武后问他‘:你位居宰相,为什么儿子在那么远处?’王方庆回答‘:庐陵王是陛下的爱子,现在尚在远方,臣的儿子怎敢放在近处?’用以比况仓唐警悟文侯的事。”王方庆确实是个君子。即使是仓惶急迫之时,也不忘诱导君王为善。及至建议改动太子的名字以震动群臣,显示了中兴的萌芽。所谓人难言之事,对于王方庆还难吗?故德裕之称道他,实在不假啊!

韦思谦名仁约,因为音近武后父讳,乃以字为名。他的祖先原籍雍州杜陵,后迁居襄阳,又搬移到郑州阳武定居落籍。八岁时母亲去世,以孝闻名。及进士第,累调应城县令,因小过失闻于朝廷,按例不得提拔。吏部尚书高季辅说:“我选拔贤能才得到这个人,怎么能因他有点小毛病而不顾大节呢?”就提拔他为监察御史。他常说“:御史到各地巡察惩邪扶正,声威不能动摇山岳、震慑州县,就是不称职。”中书令褚遂良购置土地,低于应有的价值,思谦检举了他。褚遂良被罢中书令调任同州(今陕西大荔县)刺史。到后来遂良复任宰相,把思谦贬出朝廷到清水县任县令。有人来安慰他,他回答说:“我急躁直率,一遇不当之事立即激动。哪有时间顾恤自身(安危)?大夫处于监察这种要敢于说话的地位,更重要的是明目张胆直言,来报答天子的恩德,怎么能碌碌无所作为,只知保全妻子儿女呢?”沛王府长史皇甫公义引荐他担任仓曹参军,对他说:“您不是那种蛰处于小池的神物,暂时委曲您在这里客居一段时期,使我们王府增添威望。”

后改任侍御史,高宗很看重他。常召见和他谈话,虽然很疲倦,在屋内走来走去,还谈一段时间才停。凡疑难案情和急重大事,多和他研讨裁决。武侯将军田仁会诬奏御史张仁..,高宗在朝中当面诘问。仁..惶懦不能作答,思谦为仁..辩冤,并说田仁会是搞诬陷来害人的,讲的详尽有力。高宗认为说得好,仁..终于没有坐罪。思谦累迁右司郎中、尚书左臣,整顿纪纲,使朝廷严肃有法。

晋升为御史大夫。

思谦性格忠直,态度庄重,凛然不可犯。每遇见王公,未曾行跪拜大礼,有人以为不够恰当,思谦回答说:“做御史的人是君王的耳目,应当有特殊的地位,雕、..、鹰、..,难道是一般的禽类?为什么要我屈从与他们亲近?”高宗驾崩,思谦抱病入内临丧,泪涕凝结须髯,俯伏号哭气绝。诏令派人搀扶。

后转任司属卿,再任肃政大夫。按旧规,大夫与御史同礼,只有思谦一人不予回礼。有人认为不合情理。思谦说:“朝廷班列向来有个差次,为什么要无原则呢?”则天皇帝垂拱年初,封为博昌县男爵,同凤阁鸾台三品,转任纳言,思谦以病辞,帝不准,下诏可以乘肩舆上朝,让其子孙随侍。后以太中大夫退休,去世后追赠为幽州都督。

王綝,字方庆,以字为人所知。其先人从丹阳迁到雍地咸阳。父亲名弘直,是汉王元昌之友。王爱好游玩田猎,上书恳切地劝谏,王略有收敛,不过也就疏远他了。后来为荆王友。

王方庆自越王府参军起家。向记室任希古学习司马迁、班固的《史记》及《汉书》二史。后来任希古去了别处,乃停止了其学习。武后时,升任广州都督。南海每年都有昆仑岛的船来卖外域的珠宝,前任都督路元睿又任意拿货不给钱,船主十分生气,将路元睿又杀了。王方庆继任都督,丝毫都不向船主索要。当初,部中的首领们都极贪婪,百姓到都督府来控告,府中官属与那些首领一向有联系,受他们的馈赠,所以从未治过他们的罪。

王方庆到任后,约束吏属不得与那些部首领有来往,违者要依法论处,于是境内都畏法清廉。那些评论者说治理广州还没有一个像王方庆这样治理有方的,可号称第一。皇帝下诏赐给瑞锦、杂彩,表扬他的善政。后来转为洛州长史,封石泉县子爵。后升任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升任凤阁侍郎。

神功初年,清边道大总管武攸宜击破契丹后凯旋,将要献俘宗庙,内史王及善提出这是孝明帝的忌月,要求鼓吹乐队备而不用。王方庆说“:以前晋穆帝娶皇后,正当康帝的忌月,时人都为之犹豫。荀讷说《礼》中提到了忌日,但没有忌月的提法及礼仪。从‘月’而推论,那就还可以有忌时、忌年,那就越发没有理论根据了。那时就用了荀讷的意见。臣以为现在正是我军获得大胜,作乐不会有妨碍的。”皇帝诏令允许作乐。武后到玉泉祠去,因山道险窄,想乘手挽的“腰舆”。王方庆上奏说:“以前张猛劝谏汉元帝说:‘乘船有危险,走桥安稳。’元帝听从了从桥上渡河。现在此地山高崖陡,栈道曲折狭窄。与汉元帝时的楼船相比,又危险多了。陛下怎么能轻易地就登险途呢?”武后听后,中止了此行。

王方庆曾经提出:“礼法,包括了五服内之丧,死者未葬,不听朝贺;丧期未满,不享宴饮。如今群臣都不遵用,弄乱了、败坏了礼教,这种情况不能放任。”有诏令申责不遵礼教者,于是朝廷内外都很怕他。

武后曾向王方庆索求王羲之的书法。王方庆上奏“:十世从祖王羲之的书法有四十多幅,太宗索求,臣先父已全部奉上,现在仅存一幅。那时一并奉献的还有十一世祖王导、十世祖王洽、九世祖王繤、八世祖王昙首、七世祖王僧绰、六世祖王仲宝、五世祖王骞、高祖王规、曾祖王褒及九世从祖王献之等共二十八人的书共十篇。”武后去武成殿将这些书作遍示群臣,还诏令中书舍人崔融排列说明其世代门阀,称之为《宝章集》,又将集子赐给王方庆。士人都欣羡其宠。后来王方庆告老要求退休,改任他为麟台监,修撰国史。中宗再次被确认为皇太子时,委任王方庆为检校左庶子。

武后想要在冬季练武,有司不能按时准备好,于是决定来年春天再练。王方庆上奏“:按照《月令》中说‘冬季,天子命将帅习武,练习射箭、驾战车,角力较量”。这是三个季度务农,一个季度练武,平安之日不忘战乱之时。春天不可以举兵。兵,当五行之金;金胜木。春天,正是木旺之时,举金会伤德,扼杀生气。孟春季节而干冬季干的事,将会发生水涝,雪霜也会使人不安,种子不能入土。如今孟春时练兵,以阴政触犯阳气,危害了生物的生机。臣担心涝水将会冲毁东西,霜雪会打坏庄稼,以致夏麦不熟。恳请陛下不要违背时令,还是提前到冬季练兵,以顺应自然规律。”武后写手制同意他的建议并予以褒奖。

这一年,实任王方庆为左庶子,进而封公,奉入同职事三品,兼侍太子读书。

王方庆上奏:“人臣对于天子,没有一个指斥太子名字不当的。以前,晋时的山涛有《启事》,中称皇太子的名字不合式。

孝敬为太子时,改名字中的‘弘’字为‘崇’字;沛王为太子,即改名字中的‘贤’字为‘文’字。现在东宫的门、殿名称很多涉嫌触讳,恳请一一改去,使能遵符旧典。”武后制令可以。长安二年(702)死,追赠兖州都督,赐谥为“贞”。中宗复位,因他是东宫的旧臣,又追赠吏部尚书。

王方庆博学多才,熟悉朝章,著书二百多篇,特别精通《周礼》、《校礼》、《礼记》。学礼者有什么疑问向他咨询,他一定回答得十分深刻精到。所以他的门生们把他的答问辑录起来而成《杂礼答问》一书。他家藏书极多,与皇家秘府不相上下,图画也都是精本。王方庆死后,他的几个儿子不能继承祖业,以后这些书画都散失了。

孙子名俌,六世孙名玙。

评论:李德裕著书说:“王方庆任宰相时,他的儿子任眉州司士参军。武后问他‘:你位居宰相,为什么儿子在那么远处?’王方庆回答‘:庐陵王是陛下的爱子,现在尚在远方,臣的儿子怎敢放在近处?’用以比况仓唐警悟文侯的事。”王方庆确实是个君子。即使是仓惶急迫之时,也不忘诱导君王为善。及至建议改动太子的名字以震动群臣,显示了中兴的萌芽。所谓人难言之事,对于王方庆还难吗?故德裕之称道他,实在不假啊!

文言文《新唐书.狄仁杰传》翻译

白话释义: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仁杰小时候,家中的一个仆役被人杀了,县衙里来人盘问调查,家里人都忙着接待,接受问询。只有仁杰一动不动的坐在那里读书。县衙里的人责怪他,仁杰说:这些书中,圣人贤良都在,我都接待应对不过来,哪有时间理你这样的庸俗小吏?”后来以明经科中举,他担任汴州判佐。狄仁杰崇孝重友,无人能比。

在并州时,和他同为法曹的郑崇质,母亲老而多病,轮到他到万里之外的西域出差时,仁杰对他说:你母亲病重,而你却要出远门,怎么能让亲人对远在万里之外的你担心呢!”于是上报长史蔺仁基,请求代替郑崇质出差。当时蔺仁基和州司马李孝廉关系不和睦,经常闹矛盾,于是对李孝廉说:“(看看人家狄仁杰),我们不感到羞愧吗?”两人因此和好如初。

狄仁杰在仪凤年间担任大理丞,一年之内审理判决了积压案件达17000件,没有一个认为冤屈再要求申诉的。当时武卫大将军权善才因不慎砍伐了太宗昭陵上的柏树而获罪,仁杰上奏,认为他的罪过应当免去其官职。高宗下诏命令立即处死他,狄仁杰又上奏说此人罪过不当处死。高宗气得变了脸色,说:“权善才砍了昭陵的柏树,是让我背上不孝的罪名,必须处死他。”

左右群臣都示意仁杰退出宫廷,狄仁杰说:“我听说违背圣意,违抗君王,自古以来都认为是很难的事,我以为并非如此。如果处在桀纣时代,的确很难办;但如果处在尧舜时代,就容易做到了。我今天有幸遇到了尧舜一样的贤君,所以不怕像比干那样被杀掉。过去汉文帝时,有人盗窃了高祖庙里的玉环,张释之在朝廷上向汉文帝诤谏,定罪时并没有将盗贼砍头示众。

况且,贤明的君主能够用道理来使他改变,忠诚的大臣却不能被威权所恐吓。如今陛下不采纳我的谏言,我死后,没脸面去见地下的张释之。陛下制定法律,悬挂在象魏之上,流放、处死等刑罚,都有其等级次序,哪有所犯并非死罪,就叫判处死刑的?法律既然没有准则,那老百姓该(怎么办呢?)把手脚安放到何处呢?陛下如果一定要改变法律,请从今天开始吧。

古人说:如果盗取长陵一捧泥土,陛下如何治他的罪?,如今陛下为了昭陵的一株柏树杀死一位将军,那千年以后,人们会说陛下是什么样的君王?这就是我不敢奉命处死权善才,使陛下背上无道的恶名的原因啊!”高宗的怒气渐渐消解,权善才因之免于一死。当初,中宗在房陵,吉顼、李昭德都有匡复李氏天下正直慷慨之言,武则天却没有复辟的想法。

只有狄仁杰每次私下上奏回应,没有不把母亲和儿子之亲情作为谈论之话题的,武则天也渐渐省悟,最终召回中宗,又立为储君。不久,狄仁杰上奏说:“太子回宫,没有知道的人,众人(对是否恢复李唐江山)议论纷纷哪能明白对错呢?”武则天认为狄仁杰说得有理,于是又在龙门安置中宗,准备好礼节迎接归来,大家都感到非常开心。

原文: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也。仁杰儿童时,门人有被害者,县吏就诘之,众皆接对,唯仁杰坚坐读书。吏责之,仁杰曰:“黄卷之中,圣贤备在,犹不能接对,何暇偶俗吏,而见责耶! ”后以明经举,授汴州判佐。仁杰孝友绝人,在并州,有同府法曹郑崇质,母老且病,当充使绝域。

仁杰谓曰:“太夫人有危疾,而公远使,岂可贻亲万里之忧!”乃诣长史蔺仁基,请代崇质而行。时仁基与司马李孝廉不协,因谓曰:“吾等岂独无愧耶?”由是相待如初。仁杰,仪凤中为大理丞,周岁断滞狱一万七千人,无冤诉者。时武卫大将军权善才坐误斫昭陵柏树,仁杰奏罪当免职。

高宗令即诛之,仁杰又奏罪不当死。帝作色曰:“善才斫陵上树,是使我不孝,必须杀之。”左右瞩仁杰令出,仁杰曰:“臣闻逆龙鳞,自古以为难,臣愚以为不然。居桀、纣时则难,尧、舜时则易。臣今幸逢免、舜,不惧比干之诛。昔汉文时有盗高庙玉环,张释之廷诤,罪止弃市。

且明主可以理夺,忠臣不可以威惧。今陛下不纳臣言,瞑目之后,羞见释之于地下。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变法,请从今日为始。

古人云:‘假使盗长陵一杯土,陛下何以加之?’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杀一将军,千载之后,谓陛下为何主?此臣所以不敢奉制杀善才,陷陛下于不道。”帝意稍解,善才因而免死。初,中宗在房陵,而吉顼、李昭德皆有匡复谠言,则天无复辟意。

唯仁杰每从容奏对,无不以子母恩情为言,则天亦渐省悟,竟召还中宗,复为储贰。既已,奏曰:“太子还宫,人无知者,物议安审是非?”则天以为然,乃复置中宗于龙门,具礼迎归,人情感悦。

此文出自北宋欧阳修所著的《新唐书》

扩展资料

成书过程:

五代时期就曾有《唐书》(即《旧唐书》)编成,但宋仁宗认为《唐书》“纪次无法,详略失中,文采不明,事实零落”,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下诏重修  。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七月,仁宗催促“速上所修《唐书》”。

前后参预其事的有宋敏求、范镇、欧阳修、宋祁、吕夏卿、梅尧臣,《新唐书》所依据的唐人文献及唐史著作均审慎选择,删除当中的谶纬怪诞内容,裁减旧史本纪十分之七。总的说来,〈列传〉部分主要由宋祁负责编写,〈志〉和〈表〉分别由范镇、吕夏卿负责编写。

最后在欧阳修主持下完成。〈本纪〉10卷和〈赞〉〈志〉〈表〉的“序”以及《选举志》《仪卫志》等都出自欧阳修之手。因为〈列传〉部分出自宋祁之手,而欧阳修只是主持了〈志〉〈表〉的编写,出于谦逊。

同时欧阳修认为宋祁是前辈,所以他没有对宋祁所写的列传部分从全书整体的角度作统一工作,因而《新唐书》存在着记事矛盾、风格体例不同的弊端。所以《新唐书》署“欧阳修、宋祁撰”。其为二十四史之一。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

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

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狄仁杰, 字怀英, 并州太原人氏。小时候, 门人中有被杀害的, 吏就此事前来盘问, 众门人争辩、讨论。仁杰仍诵读书文不放下,吏责备他,他回答说“: 正在书卷中与圣贤对话, 哪有空闲同时与俗吏说话呢?”后被推举为通晓经术的人才,升调做汴州参军。受到吏的诬告, 黜陟使阎立本召见并讯问他, 觉得狄仁杰的才能不同一般, 带有歉意说:“ 圣人仲尼称观过知仁, 你可以说是沧海遗珠啊!”极力推荐他, 使他得授并州法曹参军。狄仁杰的父母亲住在河阳, 他登上太行山, 回头远望, 见白云孤飞, 对左右说:“我的父母亲就住在它的下面。”望了很久、很久, 直到白云移了位置, 他才离去。同一知府的参军郑崇质的母亲年老多病,又碰上郑崇质被派出使边远之地。仁杰对他说“: 你能够让母亲因您远在万里而忧愁吗?”于是, 向长史蔺仁基建议代替郑前去, 仁基嗟叹赞美狄、郑的情谊, 这时, 仁基正与司马李孝廉不和, 有感而对李说:“ 咱们不觉得惭愧了。”蔺、李二人相处得如当初那样好了。每一提及, 就说:“ 狄公贤德, 北斗以南, 仅此一人而已。”

过了不久, 狄仁杰升迁为大理丞, 一年之中, 判完了积压的案件达一万七千人之多, 被当时的人称颂为“平恕”。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右监门中郎将范怀义由于用斧误砍昭陵的柏树, 按律定罪应当免死, 唐高宗却下诏书要杀他们。仁杰上奏章申述他们不应当论死, 高宗发脾气说:“ 这是使我背不孝子孙的罪名, 一定要杀。”仁杰说:“ 西汉有偷盗高庙玉环之事, 汉文帝想要灭其族, 张释之在朝廷直言规劝说‘: 假如盗取了长陵一把土, 将如何按律加其罪?’于是罪只杀一人。陛下的法律悬挂在宫外阙门上,法律规定本来就有差别等次的, 罪不至于死而让他们去死, 这是什么缘故呢?现在误砍一株柏树, 就杀掉二位大臣, 后世之人将说陛下是什么样的君主呢?”高宗的心里疙瘩解开了, 于是免去了二人的死罪。过了几天, 任命狄仁杰为侍御史。左司郎中王本立以为得宠而放纵自己, 肆无忌惮, 仁杰上奏弹劾, 列其罪恶。诏书下, 意在宽宥。仁杰说:“ 朝廷如果借缺乏贤才而宽恕他们, 那像本立这样的人倒不少。陛下怜惜有罪, 而让成文的法律有亏损, 怎么办呢? 我愿率先被斥, 让满朝文武大臣有所警戒。”于是, 本立抵罪。由于这, 朝廷纪纲肃然。仁杰出使岐州时, 有数百逃亡的士兵, 抢劫过往行人财物, 致路不畅通。官府捕捉盗党并严加审讯, 余党则四处作乱而又制止不住。仁杰说“: 这是他们走投无路而成了祸患。”于是公开说明自首的待遇。凡捕捉到的告诉他们后就放了, 使他们相互知晓。结果, 这些盗徒都来归案自首。高宗赞叹仁杰权宜达变得当。

仁杰升迁为度支郎中。高宗驾幸汾阳宫, 仁杰为知顿使。并州长史李氵中玄以路必经妒女祠, 民间传言盛服经过, 会招致风雷交加为由, 征发数万士卒改修皇帝经过的驰道。仁杰说:“ 天子出行,风伯为之清尘, 雨师前来洒道, 为什么要回避妒女呢?”于是, 制止了这次徭役。高宗嘉奖仁杰说“: 真正的大丈夫啊!”仁杰出任宁州刺史, 安抚各戎部落, 深得他们的欢心, 宁州郡人立碑颂扬这件事。仁杰调入朝廷, 拜为冬官侍郎, 任江南巡抚使出使。吴、楚一带民间习俗, 滥设祠堂。仁杰下令禁止, 毁掉祠堂一千七百余座, 只留下夏禹、吴太伯、季札、伍员的祠堂四座。

仁杰转调文昌右丞, 出任豫州刺史。当时越王的兵被打败, 剩下党羽二千多人论罪当死。仁杰收缴了他们的兵器,上密奏说:“臣想有所陈奏, 又似乎在替叛逆之人说理; 不说, 将连累陛下没有体恤之意, 奏章写好了又毁掉了, 我拿不定主意。这些人都不是本意要作乱, 而是被胁迫、连累成这样的。”不久, 诏令下,全都被贬到边疆戍卫。他们被押解出宁州时, 父老乡亲迎着并安慰他们说:“ 狄使君使你们活着啊!”因而, 他们都相聚在碑下哭泣。这些囚徒斋戒三日后才离开宁州, 到了被流放的处所, 又为狄仁杰立碑。当初, 宰相张光辅讨伐越王, 仗军功自傲, 多有过分的索取, 被仁杰拒绝。光辅发怒说“: 州府难道轻视元帅不成?”狄仁杰说:“乱河南的只是越王一人, 您率领三十万之众来平息叛乱却放纵他们残暴横行, 使无辜的百姓都坠入涂炭之中, 这是死了一个越王, 却生出了一百个越王。况且, 王师一到, 百姓的归顺数以万计, 从城上缒下的人, 把城外的四面都走成了小路。您为什么放纵邀功请赏的人以杀害投降之人来作为功劳, 使得喊冤的痛哭之声响彻上天? 假如我能得到上方斩马之剑加到您的脖子上, 即使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了。”张光辅还朝, 上奏报狄仁杰不谦虚谨慎, 狄仁杰被贬谪为复州刺史, 后又被谪迁为洛州司马。天授二年, 狄仁杰以地官侍郎的身份, 同时领风阁鸾台平章事。武后对他说“: 你在汝南有政绩, 但也有诋毁你的人, 要想知道他吗?”仁杰辞谢说:“ 陛下您认为是错的, 臣一定改正错; 认为我没有错, 那就是臣的幸运。诋毁之人是谁,我不愿意知道。”武后赞叹他为忠厚长者。当时太学生紧急求见, 武后闻报认为可以。仁杰说“: 人君只有生杀权柄不能借给他人, 至于签署文书、上奏请见应当责成有关部门去办理。尚书省决断事务, 左、右丞不管拘捕; 左、右丞相不判决囚犯, 何况天子呢? 太学生们告见, 这是丞、簿的职责, 如果报告允许谒见, 那些贵胄弟子多达数千人, 得下多少诏令呢?只要将明文规定告诉他们就行了。”武后采纳了仁杰的意见。

狄仁杰被酷吏来俊臣诬陷犯了谋反罪, 被捕入狱。这时, 其他受牵连的人犯害怕来俊臣的严刑拷打, 都含屈招认, 只求听到减免死罪的消息。来俊臣提审仁杰, 仁杰说:“ 周朝革命, 我是唐臣, 谋反历来就是事实。”来俊臣用木棒毒打, 抓入牢狱。来手下的一个亲信王德寿利用感情到狱中对仁杰说“: 我的意思是让你的处境求得稍微好些, 只要你肯供说杨执柔是你的同党, 我就设法开脱你的死罪。”仁杰叹气说:“ 老天在上, 我狄仁杰能干这种伤天害理的事吗?”说完就用头碰柱, 血流满面。王德寿害怕了, 赶紧溜掉。时间久了, 看守渐渐松怠, 于是, 狄仁杰便借了笔, 在布上写了奏章, 放在褚色的破衣内, 对牢中看守说:“天热了, 请把这衣送到我家, 让他们把里面的棉花去掉。”仁杰的儿子狄光远见到衣内的奏章, 就送呈武后, 武后派使者去视察。来俊臣让狄仁杰穿着官服出见使者, 并秘密下令要王德寿以狄仁杰的名义写了一道谢死表, 交给使者带回。后来, 武后召见狄仁杰问道:“ 你为什么要谋反?”狄说“: 我并没有谋反,而是差一点被无辜打死。”武后拿出谢死表给他看, 狄说:“这不是我写的。”武后知道了这是别人代笔捉刀搞的花招, 便免去了狄仁杰的死罪。武承嗣多次请求诛杀狄仁杰, 武后说“: 免死令已下,不可追回了。”这时,被诬陷的凤阁侍郎任知古等人七族全都得到宽宥。御史霍献可用头叩金殿玉阶苦苦力争, 要一定杀掉狄仁杰等, 于是贬谪狄仁杰为彭泽令, 彭泽邑人为仁杰立长生祠。

万岁通天年间, 契丹攻陷冀州, 河北军民为之震惊恐慌。这时, 狄仁杰被提升做魏州刺史。前任刺史害怕贼兵到,驱赶老百姓去保卫城池, 修整守城器械。仁杰到任后, 说:“贼兵还在远处, 何必自己使老百姓疲惫? 万一敌虏来了, 我自有办法对付, 何必预先劳累他们?”于是,把全部守戍的老百姓放回去耕田。敌虏听到这个消息也引兵退去。老百姓爱护拥戴狄仁杰, 又为他立祠。过了不久, 仁杰又转任幽州都督, 武后赐给他紫袍、龟带, 还亲自制十二个金字在袍上, 以表彰他的忠诚。

仁杰奉诏回京拜为鸾台侍郎, 又同时领凤阁鸾台平章事。这时, 正发兵戍守疏勒四镇, 老百姓不堪其苦, 怨声载道。仁杰规谏说:

“上天生下四夷, 都在先王的疆域之外。东与沧海相距, 西有流沙阻隔, 北被大漠横断, 南有五岭隔绝, 这是上天用来界别中外的。这是有上古典籍所记载、声威教化所及的, 凡三代不能达到的, 国家兼吞了它。诗人崇尚在太原少有攻伐, 在江、汉施行教化, 这样追溯久远的前代后裔, 就在我国的版图之内, 远远超过了夏、商时期啊! 现在却到域外荒凉之地去实施武力, 求得功劳, 耗尽府库的财物, 去争那贫瘠的不毛之地, 就是得到了这些地方的人也增加不了多少赋税,得到了这些土地又不能耕田养桑, 只求夺冠统率远夷, 却不从事巩固本土, 安定民心, 这是秦始皇、汉武帝的所作所为啊! 传云:‘ 再走翻了车的轨迹, 未必就安全。’这话说的虽是小事, 也可用来比喻国家大事。

“臣以为国家的军旅每年出动, 调度的费用习以为常地逐年增多, 右边戍守四镇, 左边驻防安东, 国库空虚, 辗转运输的车辆在路上往来不绝, 服役在外的人时间长了, 怨妇旷夫必然会多。上对此如不体贴抚恤, 那政令就不会行得通;政令行不通, 就必然会使有害之气发生;有害之气发生, 那毒虫螟蛉就会生长, 水灾旱灾就会泛滥了啊! 正值现在关东发生饥荒, 蜀、汉之地有人流亡, 江、淮及其以南地区苛捐杂税从未停止过。百姓不能再生存下去了, 那就只好相继为盗, 国家的本与根一动摇, 忧思就不会少啊!之所以这样, 都是因为贪功而伐域外, 耗尽中原了啊! 以往汉元帝采纳贾捐之的计谋, 停止了对珠崖用武, 宣帝用魏相的策略, 放弃了车师的土地。贞观年间, 攻克平息域外九姓部落, 册封李思摩为可汗, 让他统率各个部落, 夷狄有叛乱的就讨伐, 有投降的就安抚, 这就有避免消耗、保存实力的意义而没有远戍劳苦百姓的徭役。现在阿史那斛瑟罗是阴山贵胄之后, 历代雄驻沙漠, 如果委任他驻守四镇, 以统率域外各部落, 封其为可汗,派遣他抵御寇患, 那国家既有扶植部落的好处, 又没有辗转运输的劳苦。放弃四镇, 使中原得到好处; 罢守安东, 辽西获得实惠, 节省远戍的军费集中兵甲器械镇守要塞, 恒、代的镇守牢固, 边关州郡也就丰足了啊!

“况且, 行仁政的外域安宁, 可以缓解域内危机。陛下应下诏让边关军队谨慎守备, 以逸待劳, 那么将士们会力量倍增; 以主抵御客侵, 那我方就会得到方便; 坚壁清野, 敌寇就什么也得不到。如果他们主动出击, 深入就有寸步难行的忧虑, 浅入又没有缴获俘虏的好处。这样, 不到几年, 四镇与安东二处的敌寇可以不用讨伐就臣服了。”

又请求废安东, 恢复高姓的做君长,免去江南辗转运输粮草, 让百姓得到安宁。这些意见未被采纳。

张易之曾经不在意地请教自身安全的计谋, 仁杰说:“ 只有劝武后迎回庐陵王可以免除祸患。”这时, 武后想立武三思为皇太子, 为此询问宰相, 众大臣都不敢回答。仁杰说:“ 依臣看, 上天和百姓都没有厌弃唐的仁德。此刻, 匈奴侵犯边境, 陛下让梁王三思在市上招募勇士,过了一个月还不到一千人。庐陵王代替梁王做这件事, 不到十天, 就募兵五万。现在要承继大统, 非庐陵王不可。”武后大怒, 罢议。过后好长一段时间, 武后召见仁杰说:“朕多次梦见博双陆而不胜,这是什么原因?”这时, 狄仁杰与王方庆都在, 二人同时回答:“博双陆不胜, 无子啊! 上天有意用这警戒陛下呀! 况且太子是天下的根本, 根本一动摇, 那天下就危险了。文皇帝冒刀刃箭林, 冲锋陷阵,勤奋用力夺得天下并传之后代子子孙孙。先帝病危, 诏令陛下监国。陛下获取帝位十几年, 又要传位给三思。况且,姑侄与母子哪个亲? 陛下立庐陵王为皇太子, 您驾崩后能常享宗庙, 若立三思为皇太子, 宗庙里就不会有您这姑姑的神主牌位了。”武后感悟, 当天就派徐彦伯到房州迎接庐陵王, 庐陵王到后, 武后把庐陵王藏在王帐中, 召见仁杰说庐陵王的事。仁杰恳请意切, 以致哭泣不能停止。武后让庐陵王出来, 说:“ 还你皇太子。”仁杰跪拜叩头, 说:“太子回来了, 还没人知道, 人言纷纷, 怎么才能让人相信呢?”武后认为对, 就下诏令, 使皇太子住在龙门, 然后按礼数迎接回宫。满朝文武及老百姓都十分高兴。当初, 吉顼、李昭德多次请求太子回宫, 武后就是不答应, 只有仁杰每每以母子天性为说词, 武后即使忌恨不做声, 却不能不感悟, 因此终于恢复了唐的嗣统。

不久, 任官纳言并兼任右肃政御史大夫。突厥入侵赵、定等地, 大肆杀人抢掠。诏下, 任命狄仁杰做河北道行军元帅, 并授权他见机行事。突厥杀尽所掠掳的男女达万余人, 由五回的路离开, 仁杰猛追没有赶上。改任为河北安抚大使。当时, 百姓大都被突厥胁从, 当突厥兵已离开, 又怕被杀就纷纷逃跑或隐藏。仁杰上疏说:

“议论者以为敌虏入侵, 才开始明了百姓的反抗或服从, 有的被迫胁从, 有的愿意服从, 有的接受了伪官伪职, 有的被招抚。诚然, 山东之人重义气, 做事死也不会后悔。由于兴起军旅, 调拨征发繁重, 使得百姓家产受损失、被破坏, 拆屋卖田, 老百姓也无法达到所需数额。又有官吏侵占渔利, 州县的苛捐徭役, 督促催促, 严刑拷打, 情况危急, 催逼紧迫, 只好不遵循礼仪, 投敌如投犬羊, 为的是苟延性命。这是君子所愧做的事, 但小人却习以为常了。百姓好比是水, 堵塞了就成了渊, 疏通了就成了河, 畅通、阻塞哪有一定之规。以往, 董卓之乱, 帝乃流亡, 卓已被捉被杀, 对其部属没有赦免,因此, 事变接二连三地发生, 流毒京师宗室, 这是因为施的恩惠不普遍、不恰当,失去机会在先的缘故。现在, 担着罪恶的军伍, 隐匿逃窜到深山大泽, 如果赦免就出来, 不赦免就疯狂, 山东的众多盗贼, 由于这个原因而集聚, 所以臣以为边关暂时告警不足为忧患, 中原大地不安宁诚可为忧虑啊! 主持大国之政的不可用管理小地方的办法去治理, 事情牵扯的面宽了不可以过细去分。人主所从事的是不必按常规处置, 愿大赦河北, 一个也不要问罪。”下诏认可。

仁杰还朝, 拜为内史。武后驾幸三阳宫, 王公大臣全都跟随, 武后独赐仁杰在最显要的位置, 礼眷甚隆, 超出寻常,没有等辈的。这个时候, 李楷固、骆务整讨伐契丹, 并攻克了它, 在含枢殿献俘获, 武后十分高兴。这两个人本来是契丹李尽忠的部将, 尽忠入侵, 楷固等多次挫败王师, 后来投降, 有司请求按律论罪处死。仁杰称他们骁勇, 可留任, 如果免去死罪, 一定会对武后感恩戴德, 还可建立功勋。到这时候, 凯旋来朝, 武后向仁杰举酒, 赞赏他知人。授楷固为左玉钤卫大将军、燕国公, 赐姓武; 授务整右武威将军。

武后将要营造佛像大菩萨, 计算花费要数百万, 官府库存不够, 就诏令天下的和尚每天施舍一钱相助。仁杰规劝说:

“做工不能役使鬼, 必定要役使人;庄稼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终究是由地里长出来的。不损害百姓, 还有什么可求的? 现在边境未得安宁, 适宜于放宽征发镇守的徭役, 省免不急需办的事务, 即使雇请工匠劳作, 是以此接济穷人, 但误了农时, 这是放弃根本。况且, 没有官助, 按理难以办成。既费官府财物, 又耗尽人力, 如一方有灾难, 那用什么去救济呢?”武后由于这个缘故, 就中止了这次工役。

狄仁杰圣历三年逝世, 享年七十一岁, 追赠文昌右相, 谥号为“文惠”。仁杰所荐进的如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都是唐的中兴名臣。当初, 居母丧期间, 有白鹊顺服的祥瑞。唐中宗登帝位后, 追赠狄仁杰司空。睿宗又封他为梁国公。

请大家帮忙翻译一下这篇文言文 名字是狄仁杰 谢谢了!

武承嗣、武三思又有营求皇太子的举动,多次派人对武则天说:“自古天子从来不是异性的人”,请求由武氏接班。武则天犹豫不决。宰相狄仁杰告诉太后说:“文皇帝不顾辛苦连年在外征战奔波,冒着刀光剑影平定天下,才得到这个皇位可以传给后代子孙,太皇帝将两个儿子托付给陛下您,可是如今陛下想要将皇位赐予外族人士,也不能说不是天意。但是姑侄之情和母子之情哪个更加亲密?陛下册立儿子,千秋万岁后还可以配食太庙,有人祭祀;要是立侄,能让姑妈在太庙配享吗?”太后说:“这是朕家里的事,你不要参与。”狄仁杰说:“君王以四海为家,四海之内,谁不是臣妾,什么事不是陛下家里的事!君主是元首,臣下为四肢,意思是一个整体,何况我凑数任宰相,哪 能不参与呢!”他又劝太后召回庐陵王。王方庆、王及善也劝说太后。太后心里稍微醒悟。有一天,太后又对狄仁杰说:“我梦见大鹦鹉两翼都折断,这是什么意思?”回答说:“武是陛下的姓,两翼是两个儿子。陛下起用两个儿子,则两翼便振作起来了。”太后因此便打消了立武承嗣、武三思为太子的意思。

太后命令宰相各荐举尚书郎一人。狄仁杰荐举自己的儿子司府丞狄光嗣,被任命为地官员外郎,后来他很胜任这个职务,太后高兴地说:“你可以继承古代荐举自己儿子的祁奚了。”

当初,契丹的将领李楷固,善于使用套绳和骑射、舞槊,每次进入战阵,就好像鸷鸟进入乌鸦群中,所向无敌。黄獐谷之战,唐将张玄遇、麻仁节都被他用套绳套住。又有个叫骆务整的,也是契丹将领,多次打败唐兵。孙万荣死后,这两个都投降唐朝。有关部门指责他们没有及早投降,上奏请求将他们灭族。狄仁杰说:“李楷固等都勇猛无比,即然能为他的主上尽力,也一定能为我们尽力,如果用恩德安抚他们,就都能为我所用。”于是上奏请求赦免他们。他的亲属友好都劝他不要这样做。狄仁杰说:“如果有利于国家,难道还要为自己打算!”太后采纳他的意见,赦免了他们。他又请求授给他们官职,太后任命李楷固为左玉钤卫将军,骆务整为右武威卫将军,派他们领兵进击契丹余党,结果将契丹全部平定。

武则天要建造一尊大佛像,让全国的和尚尼姑每人每天捐出一文钱来,以促成其事。狄仁杰上疏谏阻,奏疏的大意是:“当今的佛教寺院,在建筑规模上已经超过皇帝的宫殿。营建这些寺院无法借助鬼神之助,只能依靠百姓出力。物资不会从天而降,终究来自地里,不靠损害百姓,那么又怎能得到这些东西呢?”他又说:“游方和尚都依托佛法,贻误百姓,他们动不动就在里巷修建经坊,连市场里也盖起佛寺。佛教教化诱导众生所急需之物,被看成比官府征收赋税还急迫,僧尼作法事所需物品,也被看成比皇帝的敕令还紧急。”他还说:“梁武帝、简文帝父子对佛寺的施舍无限,等到三淮、五岭叛乱迭起的时候,大街上鳞次栉比的寺院佛塔,无法挽救身危国亡之祸;到处都是和尚尼姑,又哪里有勤王救主之师!”他又说:“陛下即使收齐了僧侣所捐助的资金,但这笔钱还不够建造佛像所需费用的百分之一。再说佛像庞大,不能露居旷野,即使修建一座百层高的殿堂,还担心不能将它完全遮盖,况且其他堂前廊屋,也不能一点都不建啊!如来佛创立佛教,以大慈大悲为宗旨,哪里要劳民伤财,以设置浮华无实用的装饰!”又说:“近年来水旱灾害时有发生,边境又不安宁,如果为修建大佛像而耗费国库资财,又用尽民力,那么万一哪一个角落有灾难,陛下将用什么去救援呢?”武则天说:“您劝导我行善,我又怎么能违背您的意愿呢?”于是停止了修建大佛像的工程。

武则天十分信任和推重狄仁杰,没有哪一个大臣能比得上。她常常称狄仁杰为国老,而不是直呼其名。狄仁杰习惯于在朝堂上当面直言规谏,武则天则常常采纳他的建议,即使这样做违背了自己的本意时也是如此。

辛丑,狄仁杰去世,武则天流着眼泪说:“朝堂上空了。”

打了这么多字,多给点分吧。。。。。

求文言文阅读徐坚字元固的全文翻译。

徐坚,字元固,湖州人。举进士。圣历中为东都留守判官,专主表奏,王方庆称为掌纶诰之选。杨再思亦曰:此凤阁舍人样。与徐彦伯、刘知几、张说同修《三教珠英》。构意撰录,具为条流。书成,迁司封员外郎。中宗时,为给事中。睿宗朝,自刑部侍郎拜散骑常侍。开元中,改丽正书院为集贤院,以坚为学士,副张说知院事。坚多识典故,前后修撰格式、氏族及国史等,凡七入书府。又讨集前代文词故实,为《初学记》。坚与父齐聃俱以词学著闻。长姑为太宗充容,次姑为高宗婕妤,并有文藻。议者方之汉世班氏。集三十卷,今存诗九首。

王方庆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