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鉴不远》翻译
孟子曰:“规矩,方圆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
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
民治民,贼其民者也。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
不甚,则身危国削。名之曰‘幽厉’,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诗》云‘殷鉴不
远,在夏后之世’,此之谓也。”
孟子说:“圆规和曲尺是方圆的标准,圣人是做人的标准。作为君主,就要尽君主之道;作为臣子,就要尽臣子之道。两种,只要都取法尧和舜便行了。不用舜服事尧的态度和方法来服事君主,便是对他君主的不恭敬;不用尧治理百姓的态度和方法来治理百姓,便是对百姓的残害。孔子说:‘治理国家的方法有两种,行仁政和不行仁政罢了。’暴虐百姓太厉害,本身就会被杀,国家会被灭亡;不太厉害,本身也会危险,国力会被削弱,死了的谥号叫做‘幽’,叫做‘厉’,纵使他有孝子顺孙,经历一百代也是更改不了的。诗经说过:‘殷商有一面力它不远的镜子,就是前一代的夏朝。’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殷鉴不远文言文答案
孟子说:“圆规和曲尺是方和圆的标准,圣人是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的标准。想要成为君主,就要有作为君主的道义;想要成为臣子,就要尽臣子的责任。两种人都只要学习尧和舜而已。不用舜服侍尧的态度和方法来服侍君主,便是对他君主的不尊敬;不用尧对待百姓的态度和方法来治理百姓,便是对百姓的残害。孔子说:‘治理国家的方法有两种,施行仁政和不施行仁政罢了。’君主暴虐百姓,厉害的自己会被杀,国家会被灭亡;不厉害的自己也会危险,国力会被削弱,死了的谥号叫做‘幽’,叫做‘厉’,纵使他有孝子顺孙,经历一百代也是更改不了的。《诗经》说:‘殷商有一面离它不远的镜子,就是前一代的夏朝’说的正是这个。 ”
不知道您的问题具体是什么?留下翻译,希望能够帮到您。
米青rui;
《荡》
朝代:先秦
荡荡上帝,下民之辟。疾威上帝,其命多辟。天生烝民,其命匪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文王曰咨,咨汝殷商。曾是彊御?曾是掊克?曾是在位?曾是在服?天降滔德,女兴是力。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而秉义类,彊御多怼。流言以对。寇攘式内。侯作侯祝,靡届靡究。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女炰烋于中国。敛怨以为德。不明尔德,时无背无侧。尔德不明,以无陪无卿。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天不湎尔以酒,不义从式。既衍尔止。靡明靡晦。式号式呼。俾昼作夜。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如蜩如螗,如沸如羹。小大近丧,人尚乎由行。内奰于中国,覃及鬼方。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匪上帝不时,殷不用旧。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曾是莫听,大命以倾。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人亦有言:颠沛之揭,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拨。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译文:
上帝骄纵又放荡,他是下民的君王。上帝贪心又暴虐,政令邪僻太反常。上天生养众百姓,政令无信尽撒谎。万事开头讲得好,很少能有好收场。
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多少凶暴强横贼,敲骨吸髓又贪赃,窃据高位享厚禄,有权有势太猖狂。天降这些不法臣,助长国王逞强梁。
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你任善良以职位,凶暴奸臣心怏怏。面进谗言来诽谤,强横窃据朝廷上。诅咒贤臣害忠良,没完没了造祸殃。
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跋扈天下太狂妄,却把恶人当忠良。知人之明你没有,不知叛臣结朋党。知人之明你没有,不知公卿谁能当。
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上天未让你酗酒。也未让你用匪帮。礼节举止全不顾,没日没夜灌黄汤。狂呼乱叫不像样,日夜颠倒政事荒。
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百姓悲叹如蝉鸣,恰如落进沸水汤。大小事儿都不济,你却还是老模样。全国人民怒气生,怒火蔓延到远方。
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不是上帝心不好,是你不守旧规章。虽然身边没老臣,还有成法可依傍。这样不听人劝告,命将转移国将亡。
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古人有话不可忘:“大树拔倒根出土,枝叶虽然暂不伤,树根已坏难久长。”殷商镜子并不远,应知夏桀啥下场。
注释:
(1)荡荡:放荡不守法制的样子。
(2)辟(bì):君王。
(3)疾威:暴虐。
(4)辟:邪僻。
(5)烝:众。
(6)谌(chén):诚信。
(7)鲜(xiǎn):少。克:能。
(8)咨:感叹声。
(9)女(rǔ):汝。
(10)曾是:怎么这样。彊御:强横凶暴。
(11)掊(póu)克:聚敛,搜括。
(12)服:任。
(13)滔:通“慆”,放纵不法。
(14)兴:助长。力:勤,努力。
(15)而:尔,你。秉:把持,此指任用。义类:善类。
(16)怼(duì):怨恨。
(17)寇攘:像盗寇一样掠取。式内:在朝廷内。
(18)侯:于是。作、祝:诅咒。
(19)届:尽。究:穷。
(20)炰烋(páo xiào):同“咆哮”。
(21)无背无侧:不知有人背叛、反侧。
(22)陪:指辅佐之臣。
(23)湎(miǎn):沉湎,沉迷。
(24)从:听从。式:任用。
(25)愆(qiān):过错。止:容止。
(26)式:语助词。
(27)蜩(tiáo):蝉。螗:又叫蝘,一种蝉。
(28)丧:败亡。
(29)由行:学老样。
(30)奰(bì):愤怒。
(31)覃:延及。鬼方:指远方。
(32)时:善。
(33)典刑:同“典型”,指旧的典章法规。
(34)颠沛:跌仆,此指树木倒下。揭:举,此指树根翻出。
(35)本:根。拨:败。
(36)后:君主。
殷鉴不远全文译文
荡
先秦:佚名
荡荡上帝,下民之辟。疾威上帝,其命多辟。天生烝民,其命匪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文王曰咨,咨汝殷商。曾是彊御?曾是掊克?曾是在位?曾是在服?天降滔德,女兴是力。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而秉义类,彊御多怼。流言以对。寇攘式内。侯作侯祝,靡届靡究。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女炰烋于中国。敛怨以为德。不明尔德,时无背无侧。尔德不明,以无陪无卿。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天不湎尔以酒,不义从式。既愆尔止。靡明靡晦。式号式呼。俾昼作夜。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如蜩如螗,如沸如羹。小大近丧,人尚乎由行。内奰于中国,覃及鬼方。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匪上帝不时,殷不用旧。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曾是莫听,大命以倾。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人亦有言:颠沛之揭,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拨。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译文:
上帝骄纵又放荡,他是下民的君王。上帝贪心又暴虐,政令邪僻太反常。上天生养众百姓,政令无信尽撒谎。万事开头讲得好,很少能有好收场。
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多少凶暴强横贼,敲骨吸髓又贪赃,窃据高位享厚禄,有权有势太猖狂。天降这些不法臣,助长国王逞强梁。
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你任善良以职位,凶暴奸臣心怏怏。面进谗言来诽谤,强横窃据朝廷上。诅咒贤臣害忠良,没完没了造祸殃。
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跋扈天下太狂妄,却把恶人当忠良。知人之明你没有,不知叛臣结朋党。知人之明你没有,不知公卿谁能当。
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上天未让你酗酒。也未让你用匪帮。礼节举止全不顾,没日没夜灌黄汤。狂呼乱叫不像样,日夜颠倒政事荒。
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百姓悲叹如蝉鸣,恰如落进沸水汤。大小事儿都不济,你却还是老模样。全国人民怒气生,怒火蔓延到远方。
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不是上帝心不好,是你不守旧规章。虽然身边没老臣,还有成法可依傍。这样不听人劝告,命将转移国将亡。
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古人有话不可忘:“大树拔倒根出土,枝叶虽然暂不伤,树根已坏难久长。”殷商镜子并不远,应知夏桀啥下场。
拓展资料:
【成语典故】
《诗经·大雅·荡》最末有两句道: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原来殷商之前,就是夏(或称夏后氏)。以治水闻名的夏禹,是夏代的第一任君王。这夏禹,是我国传说中上古时代有名的圣王之一。可是夏代末了的一个君王,叫做夏桀的,却荒淫暴虐。于是商汤起义,把夏朝灭掉,改立为商朝。商汤就做了商代的第一任君王。
这商汤,也是一位有名的圣王,可是商代传到末期,也逐渐腐败,越来越不像样子。当时作为西方诸侯之长的"西伯"周文王曾怀着一片好心,提出过诚恳的劝告,上述诗中的两句,也就是这个意思。那两句的大意是说:殷商的教训不必向远处去找,就在夏桀那一代!也就是说:夏代的灭亡,应当作为殷商的鉴戒。可是殷商的末代君王商纣,不听忠言,不接受前代的教训,终于被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所灭亡。
【成语故事】
周厉王是周朝的第十个国王。他在位时,对内横征暴敛,垄断了社会财富和资源,加重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同时还剥夺了一些贵族的权力;对外,南征荆楚,北防游牧部落,与周边的少数民族也矛盾重重。周厉王为压制国人的不满,派人监视公开指责的人,一旦发现就立即处死。国都里的人都不敢说话,路上相遇彼此只能用眼睛互相望一望而已。召公上朝进谏:"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堵住人们的口,要比堵住河里的水更厉害。
水积多了,一旦决口,造成的伤害一定更大;不让民众说话,也是这个理儿。所以,治理民众就像治理河流一样,只能疏导,不能堵塞。周厉王不听劝阻,一意孤行,为所欲为,从此,国人都不敢说话,没过几年,民众忍不可忍发生了暴动,袭击周厉王,他怆惶出逃,死于外地。这就是《诗经 》里《大雅 荡》的历史背景,诗作者借用周武王的口谴责昏君,诅咒暴政,大骂商纣王,实际是在抨击周厉王。"殷鉴不远,在夏后(王)之世",实际上也就是:"周鉴不远,在殷后(王)之世。"国家覆亡的教训并不远,对于商来说,是夏桀,对于周来说,就是殷纣!
孟子说:“圆规和曲尺是方和圆的标准,圣人是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的标准。想要成为君主,就要有作为君主的道义;想要成为臣子,就要尽臣子的责任。两种人都只要学习尧和舜而已。不用舜服侍尧的态度和方法来服侍君主,便是对他君主的不尊敬;不用尧对待百姓的态度和方法来治理百姓,便是对百姓的残害。孔子说:‘治理国家的方法有两种,施行仁政和不施行仁政罢了。’君主暴虐百姓,厉害的自己会被杀,国家会被灭亡;不厉害的自己也会危险,国力会被削弱,死了的谥号叫做‘幽’,叫做‘厉’,纵使他有孝子顺孙,经历一百代也是更改不了的。《诗经》说:‘殷商有一面离它不远的镜子,就是前一代的夏朝’说的正是这个。 ”
孟子说:“圆规和曲尺是方和圆的标准,圣人是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的标准。想要成为君主,就要有作为君主的道义;想要成为臣子,就要尽臣子的责任。两种人都只要学习尧和舜而已。不用舜服侍尧的态度和方法来服侍君主,便是对他君主的不尊敬;不用尧对待百姓的态度和方法来治理百姓,便是对百姓的残害。孔子说:‘治理国家的方法有两种,施行仁政和不施行仁政罢了。’君主暴虐百姓,厉害的自己会被杀,国家会被灭亡;不厉害的自己也会危险,国力会被削弱,死了的谥号叫做‘幽’,叫做‘厉’,纵使他有孝子顺孙,经历一百代也是更改不了的。《诗经》说:‘殷商有一面离它不远的镜子,就是前一代的夏朝’说的正是这个。 ”
鉴的文言文解释和例句?
鉴 jiàn
〈名〉形声。从金,监声。本义:古代用来盛水或冰的青铜大盆
鉴,大盆也,一曰鉴诸,可以取明水于月。——《说文》。徐灏曰:“鉴,古祇作坚,从皿以盛水也。其后范铜为之,而用以照形者,亦谓之鉴,声转为镜。”
鉴) 大盆也。盆者、盎也。凌人。春始治鉴。注云。鉴如甀、大口。以盛冰。置食物於中。以御温气。春而始治之。按郑云如甀。醢人作醢云涂置甀中。则鉴如今之甕。许云大盆。则与郑说不符。疑许说为是。且字从金。必以金为之也。从金。监声。
1. 镜子。
2. 照:光可~人。
3. 观察,审察:~别。~定。~赏。~于(看到,觉察到)。台~(书信用语,表示请人看信。亦作“惠鉴”、“钧鉴”)。~往知来。
4. 可以使人警惕或引为教训的事情:借~。~戒。前车之~。
殷鉴不远 yīnjiàn-bùyuǎn
鉴:鉴戒。原指殷的子孙要把夏的灭亡作为鉴戒。泛指前人的教训就在眼前。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诗·大雅·荡》
寻古文殷鉴不远的翻译(选自《孟子》)
孟子曰:“规矩,方圆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
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
民治民,贼其民者也。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
不甚,则身危国削。名之曰‘幽厉’,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诗》云‘殷鉴不
远,在夏后之世’,此之谓也。”
孟子说:“圆规和曲尺是方圆的标准,圣人是做人的标准。作为君主,就要尽君主之道;作为臣子,就要尽臣子之道。两种,只要都取法尧和舜便行了。不用舜服事尧的态度和方法来服事君主,便是对他君主的不恭敬;不用尧治理百姓的态度和方法来治理百姓,便是对百姓的残害。孔子说:‘治理国家的方法有两种,行仁政和不行仁政罢了。’暴虐百姓太厉害,本身就会被杀,国家会被灭亡;不太厉害,本身也会危险,国力会被削弱,死了的谥号叫做‘幽’,叫做‘厉’,纵使他有孝子顺孙,经历一百代也是更改不了的。诗经说过:‘殷商有一面力它不远的镜子,就是前一代的夏朝。’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殷鉴不远
〖名称〗殷鉴不远
〖拼音〗yīn jiàn bù yuǎn
〖解释〗殷:指商朝后期;鉴:审查。指殷商子孙应以夏的灭亡为借戒。后泛指前人的教训就在眼前。
出自《诗经.大雅.荡篇》:「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这句诗揭示了一个历史教训,即夏代的灭亡,就是殷代的前车之鉴。一个强大的夏王朝,不仅有很长的历史,而且是一个很大的国家。这样一个国家,竟然在很短的时间内,被商汤的军队所推翻,这是一件大事,一件值得令人极其震惊的大事,甚至到东周时期,还能引起人们的震惊。孔子认为是:"桀暴其民甚,因而身杀国亡。"是古代思想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所以《管子-民篇》也说:「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韩诗外传》总结说:「前车覆而后车不诫,是以后车覆也」。故殷可以鉴于夏,而周可以鉴于殷。意思是说前人的教训就在眼前。
这也是一则活成语,现在常用。意思大体都明白,但是有人对“殷鉴”的理解不确,认为是指殷商亡国的教训并不很远。 这则成语出自诗经中的一首长诗《荡》。《荡》的最后两句:“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周人称夏为夏后氏。它的意思是说,可供殷商王朝借鉴的王朝覆灭的例子并不算遥远,就是夏桀那一代。这首诗中还有两句有名的话:“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意思是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开头,但很少能有一个好的结局。全诗是借周文王的话指斥商纣王来讽刺当时的周统治者。夏朝是以治水有功于世的夏禹开始的,可是他的后代夏桀却是一个荒淫暴君,于是商汤揭竿而起,就把夏朝给推翻了,建立了商朝,因国都建在殷这个地方,所以也称殷商。商代政权传到纣时,纣也是一个和夏桀一样的荒淫暴君。当时作为商的西方诸侯之长的西伯周文王,就对殷纣王提出了诚恳的批评规劝,说殷商的历史教训不必向远处去找,前代夏桀灭亡的例子就是。但是,殷纣王并没有听周文王的忠告,终于被周武王给推翻了。该成语告诫人们决不可忘记历史的教训。
〖例句〗:宋与金的历史,对崇祯来说殷鉴不远,而他绝不愿在后代史书中被看成是懦弱的君主。★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1]
〖同义词〗:前车之鉴
〖用法〗:作谓语、定语;泛指前人的教训就在眼前
原文:孟子曰:“规矩,方圆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也。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名之曰‘幽’、‘厉’,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诗》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此之谓也。”
古文翻译:孟子说:“圆规和曲尺是方圆的标准,圣人是做人的标准。作为君主,就要尽君主之道;作为臣子,就要尽臣子之道。两种,只要都取法尧和舜便行了。不用舜服事尧的态度和方法来服事君主,便是对他君主的不恭敬;不用尧治理百姓的态度和方法来治理百姓,便是对百姓的残害。孔子说:‘治理国家的方法有两种,行仁政和不行仁政罢了。’暴虐百姓太厉害,本身就会被杀,国家会被灭亡;不太厉害,本身也会危险,国力会被削弱,死了的谥号叫做‘幽’,叫做‘厉’,纵使他有孝子顺孙,经历一百代也是更改不了的。诗经说过:‘殷商有一面力它不远的镜子,就是前一代的夏朝。’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原文:孟子曰:“规矩,方圆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
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
民治民,贼其民者也。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
不甚,则身危国削。名之曰‘幽厉’,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诗》云‘殷鉴不
远,在夏后之世’,此之谓也。”
译文:孟子说:“圆规和曲尺是方圆的标准,圣人是做人的标准。作为君主,就要尽君主之道;作为臣子,就要尽臣子之道。两种,只要都取法尧和舜便行了。不用舜服事尧的态度和方法来服事君主,便是对他君主的不恭敬;不用尧治理百姓的态度和方法来治理百姓,便是对百姓的残害。孔子说:‘治理国家的方法有两种,行仁政和不行仁政罢了。’暴虐百姓太厉害,本身就会被杀,国家会被灭亡;不太厉害,本身也会危险,国力会被削弱,死了的谥号叫做‘幽’,叫做‘厉’,纵使他有孝子顺孙,经历一百代也是更改不了的。诗经说过:‘殷商有一面力它不远的镜子,就是前一代的夏朝。’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孟子曰:“规矩,方圆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不已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也。孔子曰:‘道仁,仁与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名之曰‘幽’、‘厉’,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诗》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此之谓也。”
孟子说:“圆规和曲尺是方圆的标准,圣人是做人的标准。作为君主,就要尽君主之道;作为臣子,就要尽臣子之道。两种,只要都取法尧和舜便行了。不用舜服事尧的态度和方法来服事君主,便是对他君主的不恭敬;不用尧治理百姓的态度和方法来治理百姓,便是对百姓的残害。孔子说:‘治理国家的方法有两种,行仁政和不行仁政罢了。’暴虐百姓太厉害,本身就会被杀,国家会被灭亡;不太厉害,本身也会危险,国力会被削弱,死了的谥号叫做‘幽’,叫做‘厉’,纵使他有孝子顺孙,经历一百代也是更改不了的。诗经说过:‘殷商有一面力它不远的镜子,就是前一代的夏朝。’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殷:指商朝后期;鉴:审查。指殷商子孙应以夏的灭亡为借戒。后泛指前人的教训就在眼前。
出自《诗经.大雅.荡篇》:「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这句诗揭示了一个历史教训,即夏代的灭亡,就是殷代的前车之鉴。一个强大的夏王朝,不仅有很长的历史,而且是一个很大的国家。这样一个国家,竟然在很短的时间内,被商汤的军队所推翻,这是一件大事,一件值得令人极其震惊的大事,甚至到东周时期,还能引起人们的震惊。孔子认为是:"桀暴其民甚,因而身杀国亡。"是古代思想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所以《管子-民篇》也说:「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韩诗外传》总结说:「前车覆而后车不诫,是以后车覆也」。故殷可以鉴于夏,而周可以鉴于殷。意思是说前人的教训就在眼前。
孟子曰:“规矩,方圆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
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
民治民,贼其民者也。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
不甚,则身危国削。名之曰‘幽厉’,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诗》云‘殷鉴不
远,在夏后之世’,此之谓也。”
孟子说:“圆规和曲尺是方圆的标准,圣人是做人的标准。作为君主,就要尽君主之道;作为臣子,就要尽臣子之道。两种,只要都取法尧和舜便行了。不用舜服事尧的态度和方法来服事君主,便是对他君主的不恭敬;不用尧治理百姓的态度和方法来治理百姓,便是对百姓的残害。孔子说:‘治理国家的方法有两种,行仁政和不行仁政罢了。’暴虐百姓太厉害,本身就会被杀,国家会被灭亡;不太厉害,本身也会危险,国力会被削弱,死了的谥号叫做‘幽’,叫做‘厉’,纵使他有孝子顺孙,经历一百代也是更改不了的。诗经说过:‘殷商有一面力它不远的镜子,就是前一代的夏朝。’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名称〗殷鉴不远
〖拼音〗yīn jiàn bù yuǎn
〖解释〗殷:指商朝后期;鉴:审查。指殷商子孙应以夏的灭亡为借戒。后泛指前人的教训就在眼前。
出自《诗经.大雅.荡篇》:「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这句诗揭示了一个历史教训,即夏代的灭亡,就是殷代的前车之鉴。一个强大的夏王朝,不仅有很长的历史,而且是一个很大的国家。这样一个国家,竟然在很短的时间内,被商汤的军队所推翻,这是一件大事,一件值得令人极其震惊的大事,甚至到东周时期,还能引起人们的震惊。孔子认为是:"桀暴其民甚,因而身杀国亡。"是古代思想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所以《管子-民篇》也说:「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韩诗外传》总结说:「前车覆而后车不诫,是以后车覆也」。故殷可以鉴于夏,而周可以鉴于殷。意思是说前人的教训就在眼前。
这也是一则活成语,现在常用。意思大体都明白,但是有人对“殷鉴”的理解不确,认为是指殷商亡国的教训并不很远。 这则成语出自诗经中的一首长诗《荡》。《荡》的最后两句:“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周人称夏为夏后氏。它的意思是说,可供殷商王朝借鉴的王朝覆灭的例子并不算遥远,就是夏桀那一代。这首诗中还有两句有名的话:“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意思是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开头,但很少能有一个好的结局。全诗是借周文王的话指斥商纣王来讽刺当时的周统治者。夏朝是以治水有功于世的夏禹开始的,可是他的后代夏桀却是一个荒淫暴君,于是商汤揭竿而起,就把夏朝给推翻了,建立了商朝,因国都建在殷这个地方,所以也称殷商。商代政权传到纣时,纣也是一个和夏桀一样的荒淫暴君。当时作为商的西方诸侯之长的西伯周文王,就对殷纣王提出了诚恳的批评规劝,说殷商的历史教训不必向远处去找,前代夏桀灭亡的例子就是。但是,殷纣王并没有听周文王的忠告,终于被周武王给推翻了。该成语告诫人们决不可忘记历史的教训。
〖例句〗:宋与金的历史,对崇祯来说殷鉴不远,而他绝不愿在后代史书中被看成是懦弱的君主。★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1]
〖同义词〗:前车之鉴
〖用法〗:作谓语、定语;泛指前人的教训就在眼前
原文:孟子曰:“规矩,方圆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也。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名之曰‘幽’、‘厉’,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诗》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此之谓也。”
古文翻译:孟子说:“圆规和曲尺是方圆的标准,圣人是做人的标准。作为君主,就要尽君主之道;作为臣子,就要尽臣子之道。两种,只要都取法尧和舜便行了。不用舜服事尧的态度和方法来服事君主,便是对他君主的不恭敬;不用尧治理百姓的态度和方法来治理百姓,便是对百姓的残害。孔子说:‘治理国家的方法有两种,行仁政和不行仁政罢了。’暴虐百姓太厉害,本身就会被杀,国家会被灭亡;不太厉害,本身也会危险,国力会被削弱,死了的谥号叫做‘幽’,叫做‘厉’,纵使他有孝子顺孙,经历一百代也是更改不了的。诗经说过:‘殷商有一面力它不远的镜子,就是前一代的夏朝。’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殷:指商朝后期;鉴:可以引为借鉴或教训的事。治:治理,管理
翻译:
孟子说:“圆规和曲尺是方圆的标准,圣人是做人的标准。作为君主,就要尽君主之道;作为臣子,就要尽臣子之道。两种,只要都取法尧和舜便行了。不用舜服事尧的态度和方法来服事君主,便是对他君主的不恭敬;不用尧治理百姓的态度和方法来治理百姓,便是对百姓的残害。孔子说:‘治理国家的方法有两种,行仁政和不行仁政罢了。’暴虐百姓太厉害,本身就会被杀,国家会被灭亡;不太厉害,本身也会危险,国力会被削弱,死了的谥号叫做‘幽’,叫做‘厉’,纵使他有孝子顺孙,经历一百代也是更改不了的。诗经说过:‘殷商有一面力它不远的镜子,就是前一代的夏朝。’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殷:指商朝后期;鉴:镜子。指殷商子孙应以夏的灭亡为借戒。后泛指前人的教训就在眼前。
回答者: jiufulong - 四级 2020-5-5 18:31
殷指 商殷 也就是商朝 鉴也就是镜子
所谓殷鉴不远 就是说商朝因为统治残暴而灭亡的历史教训应该借鉴
孟子说:“圆规和曲尺是方圆的标准,圣人是做人的标准。作为君主,就要尽君主之道;作为臣子,就要尽臣子之道。两种,只要都取法尧和舜便行了。不用舜服事尧的态度和方法来服事君主,便是对他君主的不恭敬;不用尧治理百姓的态度和方法来治理百姓,便是对百姓的残害。孔子说:‘治理国家的方法有两种,行仁政和不行仁政罢了。’暴虐百姓太厉害,本身就会被杀,国家会被灭亡;不太厉害,本身也会危险,国力会被削弱,死了的谥号叫做‘幽’,叫做‘厉’,纵使他有孝子顺孙,经历一百代也是更改不了的。诗经说过:‘殷商有一面力它不远的镜子,就是前一代的夏朝。’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回答者: 噩梦の羽 - 一级 2020-5-6 18:20
孟子说:“圆规和曲尺是方圆的标准,圣人是做人的标准。作为君主,就要尽君主之道;作为臣子,就要尽臣子之道。两种,只要都取法尧和舜便行了。不用舜服事尧的态度和方法来服事君主,便是对他君主的不恭敬;不用尧治理百姓的态度和方法来治理百姓,便是对百姓的残害。孔子说:‘治理国家的方法有两种,行仁政和不行仁政罢了。’暴虐百姓太厉害,本身就会被杀,国家会被灭亡;不太厉害,本身也会危险,国力会被削弱,死了的谥号叫做‘幽’,叫做‘厉’,纵使他有孝子顺孙,经历一百代也是更改不了的。诗经说过:‘殷商有一面力它不远的镜子,就是前一代的夏朝。’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参考资料: 网上
回答者: 20201733 - 一级 2020-5-6 18:33
殷:指商朝后期;鉴:镜子。指殷商子孙应以夏的灭亡为借戒。后泛指前人的教训就在眼前。
孟子说:“圆规和曲尺是方圆的标准,圣人是做人的标准。作为君主,就要尽君主之道;作为臣子,就要尽臣子之道。两种,只要都取法尧和舜便行了。不用舜服事尧的态度和方法来服事君主,便是对他君主的不恭敬;不用尧治理百姓的态度和方法来治理百姓,便是对百姓的残害。孔子说:‘治理国家的方法有两种,行仁政和不行仁政罢了。’暴虐百姓太厉害,本身就会被杀,国家会被灭亡;不太厉害,本身也会危险,国力会被削弱,死了的谥号叫做‘幽’,叫做‘厉’,纵使他有孝子顺孙,经历一百代也是更改不了的。诗经说过:‘殷商有一面力它不远的镜子,就是前一代的夏朝。’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回答者: 快乐水仙仙子 - 四级 2020-5-6 19:10
孟子曰:“规矩,方圆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不已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也。孔子曰:‘道仁,仁与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名之曰‘幽’、‘厉’,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诗》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此之谓也。”
孟子说:“圆规和曲尺是方圆的标准,圣人是做人的标准。作为君主,就要尽君主之道;作为臣子,就要尽臣子之道。两种,只要都取法尧和舜便行了。不用舜服事尧的态度和方法来服事君主,便是对他君主的不恭敬;不用尧治理百姓的态度和方法来治理百姓,便是对百姓的残害。孔子说:‘治理国家的方法有两种,行仁政和不行仁政罢了。’暴虐百姓太厉害,本身就会被杀,国家会被灭亡;不太厉害,本身也会危险,国力会被削弱,死了的谥号叫做‘幽’,叫做‘厉’,纵使他有孝子顺孙,经历一百代也是更改不了的。诗经说过:‘殷商有一面力它不远的镜子,就是前一代的夏朝。’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殷:指商朝后期;鉴:审查。指殷商子孙应以夏的灭亡为借戒。后泛指前人的教训就在眼前。
出自《诗经.大雅.荡篇》:「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这句诗揭示了一个历史教训,即夏代的灭亡,就是殷代的前车之鉴。一个强大的夏王朝,不仅有很长的历史,而且是一个很大的国家。这样一个国家,竟然在很短的时间内,被商汤的军队所推翻,这是一件大事,一件值得令人极其震惊的大事,甚至到东周时期,还能引起人们的震惊。孔子认为是:"桀暴其民甚,因而身杀国亡。"是古代思想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所以《管子-民篇》也说:「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韩诗外传》总结说:「前车覆而后车不诫,是以后车覆也」。故殷可以鉴于夏,而周可以鉴于殷。意思是说前人的教训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