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
刘清之,(他的)字是子澄,是临江人,跟从兄长靖之学习,家境贫苦但学习努力,书看得很多,经传各类都看。调到万安县当官,当时江右背叛军大举入侵,郡县的榜文说当地大旱,走到田间土地处。刘清之和百姓接触了解,凡是有的都免除,都做到了。州县里商议减少常平常米价,清之说:“这样的恩惠不过三十里内罢了,外乡和远处的人怎么会来。年幼有疾病患的人定会有饿死的。现今家有粮食的人家,闭门不肯卖米,是等着抢别人吧。这个时候,我是管理者,大家得钱,人民得米,两厢都方便。”于是请境内的地为八分,有粮食的人者赈济百姓,当官的人主持。规画防止闲话,民十分信赖他。
这段文字出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六·儒林七·刘清之传》。以下是文章原文、注释及原创的参考译文:
【原文】
刘清之,字子澄,临江人,受业于兄靖之,甘贫力学,博极书传。调万安县丞。时江右大侵,郡檄视旱,徒步阡陌,亲与民接,凡所蠲除,具得其实。州议减常平米直,清之曰:“此惠不过三十里内耳,外乡远民势岂能来?老幼疾患之人必有馁死者。今有粟之家闭不肯粜,实窥伺攘夺者众也。在我有政,则大家得钱,细民得米,两适其便。”乃请均境内之地为八,俾有粟者分振其乡,官为主之。规画防闲,民甚赖之。
【注释】
1、博极:犹言博通。谓遍览群书,知识渊博。
2、书传:著作;典籍。一说专指有关《尚书》经义的传述解释。这里是前者之义。
3、大侵:亦作“ 大祲 ”。严重歉收,大饥荒。
4、蠲除:废除;免除。
5、常平:古代一种调节米价的方法。筑仓储谷,谷贱时增价而籴,谷贵时减价而粜。汉宣帝时耿寿昌首创。
6、攘夺:掠夺,夺取。
7、政:令。
8、细民:小民,即百姓。
9、俾:使;令。
10、振:通“赈”,赈济;救济。
11、规画:筹划,谋划。
12、防闲:防,堤也,用于制水;闲,圈栏也,用于制兽。引申为防备和禁阻。
【参考译文】
刘清之,字子澄,是临江人,跟他的哥哥刘靖之接受学业,他甘于清贫的生活努力学习,广泛地学习各种典籍。出仕之后调任万安县丞。当时江右地区发生大饥荒,郡里令他巡视旱情,他徒步行走于田间,亲自与百姓接触交往,凡是朝廷所免除的各项赋税,全都得以落实。州里商议降低常平米的价格,刘清之说:“这种恩惠不过只能达到三十里以内罢了,外乡远地的百姓怎么能来受惠?那些年老年幼有疾病的人一定还会有饿死的。如今有米的人家闭门不肯卖,实际上等待时机趁机掠取钱财的人很多啊。如果我们有政令颁布,那么大户人家可以得到钱,百姓可以得到米,两全其美。”于是下令将境内之地平均分为八块,令有米的人家分别振济他的乡人,官府为他们主持这件事。官府筹划安排,做好防备与禁阻工作,(在饥荒之年)百姓很依赖这些措施(得以渡过饥荒)。
刘清之,字子澄,临江人,跟从兄长靖之学习,甘于清贫,努力学习,博览儒家经典。调任万安县丞,当时江右发生大饥荒,郡府发文(要求县里官员)视察旱情。(刘清之)在田野间步行,亲自和老百姓接触交谈,凡是应该免除(赋税)的,都了解到了详细的情况。州县里商议降低常平仓的米价,刘清之说:“这样做也不过惠及三十里内的百姓罢了,外乡远方的百姓怎么能来?老人孩子和有疾病的人一定会有饿死的。现在有粮食的人家,闭门不肯卖米,其实暗中窥探想要抢夺的人很多。我有一个措施,(可以让)大户人家卖粮得钱,贫民得到粮食,两面都方便。”于是请求把境内分为八个地方,让有粮食的人分别赈济一方百姓,官府替他们主持这事,计划周密,防备弊端,老百姓非常依赖他(度过荒年)。
阅读下面文言文。(10分)刘清之,字子澄,临江人,甘贫力学,博 极 书传。调万安县丞,时江右大侵,郡檄视
小题1:D
小题2:(1)非常(2)都(3)多
小题3:这样做惠及的人不过只是三十里以内的人罢了。
小题4:则大家得钱,细民得米,两适其便。
小题5:(1)关爱百姓;(2)有谋略,办事周全。
小题1:
试题分析:可根据文意先将此句翻译一下,原来根据句子成分的结构搭配来判断节奏划分。
小题2:
试题分析:先要大到了解全文的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如本题中“具”通“俱”。
小题3: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惠”(当动词用)“过”“耳”,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小题4:
试题分析:疏通文意,了解内容,从刘清之所说的话中找出其结论性的句子即其所说的最后一句。
小题5:
试题分析:疏通文意,了解内容,从刘清之所说了解其对百姓的关心,据此概括即可。
刘式清廉文言文翻译
刘式清廉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11—15题。
刘式字叔度。少有志操,好学问,不事生产①。年十八九,辞家居庐山,假书以读,治左氏、公羊、谷梁《春秋》②,旁出入他经,积五六年不归,其业益精……淳化中③,高丽绝契丹自归④,天子方事取幽州,嘉其识去就⑤,厚答其使。因欲结其心,使叔度往谕指⑥,王以下郊迎。叔度秀美明辨,进退有规矩,望见皆心服。先是,高丽大旱,及使者授馆⑦,时雨尺馀,国中大喜,事汉使愈谨。自陈国小齿下⑧,愿执子弟礼⑨,叔度不许。然所赂遗⑩甚厚,叔度亦为之纳,还朝封上(11),天子善之。(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先祖磨勘府君家传》)
【注释】
①生产:谋生之业。②左氏:《左传》。公羊:《公羊传》。谷梁:谷梁传。③淳化:宋太宗年号。④高丽:古国名,在朝鲜半岛上。⑤去就:进退。⑥指:通“旨”,旨意。⑦授馆:为宾客安排行馆。⑧齿下:年纪小。⑨执子弟礼:指(对待刘式)执守子弟的礼制。⑩赂遗:以财物送人。(11)封上:指将高丽送的财物上缴朝廷。
1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高 丽 绝 契 丹 自 归
1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3分)
假:
答:
雨:
13.说说“使叔度往谕旨,王以下郊迎”的意思。(2分)
14.高丽国内对刘式“愿执子弟礼”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15.结合选文,请你对刘式这个人物作简要评价。(2分)
参考答案:
11.(1分)高丽/绝契丹自归
12.(3分,每个1分)借。答谢。下雨。
13.(2分)派刘式前往高丽国宣扬宋朝皇帝的意旨,高丽国国王以下的官员到城外迎接(刘式)。
14.(2分)秀美明辨,进退有规矩;高丽大旱,及使者授馆,时雨尺馀。
15.(2分)治学严谨(1分)、精明强干,为官清廉(答对其一得1分)。
【参考译文】
刘式字叔度。少有志操,好学问,不事生产①。年十八九,辞家居庐山,假书以读,治左氏、公羊、谷梁《春秋》②,旁出入他经,积五六年不归,其业益精……淳化中③,高丽绝契丹自归④,天子方事取幽州,嘉其识去就⑤,厚答其使。因欲结其心,使叔度往谕指⑥,王以下郊迎。叔度秀美明辨,进退有规矩,望见皆心服。先是,高丽大旱,及使者授馆⑦,时雨尺馀,国中大喜,事汉使愈谨。自陈国小齿下⑧,愿执子弟礼⑨,叔度不许。然所赂遗⑩甚厚,叔度亦为之纳,还朝封上(11),天子善之
刘式,字叔度。他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和高洁的操守,喜欢做学问,不从事谋生之业。十八九岁时,离开家乡到庐山居住,(经常)借书来读,(专心)研究《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同时)延伸涉猎其他经书,在那里过了五六年不回家,他的学业越来越精通……宋太宗淳化年间,高丽国与契丹国断绝关系来投奔大宋。宋朝天子正准备攻打幽州,赞赏高丽国明白进退取舍的行为,准备了厚礼回报高丽国的使者。宋天子想趁机笼络高丽国王的心,(就)派遣刘叔度前去传旨,高丽国全国上下国王以下的官员都到郊区迎接(刘叔度)。刘叔度相貌清秀俊美,明辨是非,办事讲究法度,看到他的人都对他真心佩服。在这之前,高丽国大旱,等到国王派去的使者为刘叔度准备行馆的时候,一场及时雨下了足足有一尺多,全高丽国的人都非常高兴,侍奉汉朝上国使者(刘叔度)更加恭敬。高丽国王自称国家小,自己又年轻,愿意(对刘叔度)执守子弟的礼节,刘叔度不答应。然而国王赠送给他的财货非常丰厚,刘叔度因此也收下了,等他还朝的时候将高丽国王赠送的财物(全部)封存起来上缴朝廷,天子称赞他做得很好。
注:自译。
文言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