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佑传文言文翻译
译文:
密佑,他的祖先是密州人,后来渡过淮水定居在庐州。密佑为人刚正坚毅,质朴直爽,多次担任官职到庐州驻札、御前游击中军统领,后来还临时担任江西路副总管。
咸淳十年,密佑以图门宣赞舍人的身份担任江西都统。这年冬天,元朝丞相伯颜率军攻克鄂州,让右丞相阿里海牙留下来驻守此地,自己率领大军继续向东进发。
第二年二月,朱祀孙派遣高世杰去攻取鄂州,阿里海牙带领军队抗击高世杰,并在荆江口俘获高世杰,高世杰所带领的军队完全溃散,有一半人逃入江西。担任江西制置史的黄万石把他们招募在一起,同时招募了宁都、广昌、南剑的一千多个义兵,这些人全部归属密佑统领。
十一月,元兵攻至隆兴,刘槃战败,于是龟缩城内自守。当时黄万石调任官职担任抚州知州,乘机想选跑,又担心密佑不会依从,于是调遣密佑的军队去援助刘槃,同时又告诫他们不要直接与元兵作战。军队还没有到达隆兴,刘槃已经投降,都统夏骥率领自己所属士兵在混乱中突围而出。
不久元军统帅张荣实、吕师夔率领军队逼近抚州,密佑带领军队抗击敌军并进驻贤坪,元军士兵赶来呼喊着:“投降呢?还是抗战呢?”密佑回答:“抗战啊。”率领士兵们突击作战,军队进驻龙马坪,元兵把此地包围了好几层,箭头像下雨一样射来。
密佑告诚所属士兵:“今天是为国战死的日子,如果奋力抗战,或许还有生存的可能。”各位士兵都愤然坚韧,力主抗战。战斗从上午辰时一直打到下午太阳偏西,密佑脸上被箭头射中,拔掉箭头继续作战,身上又中了四箭、被刺中四枪,众多士兵都战死了,只剩下几十个人。
密佑挥动双刀奋力杀敌,突出重围向南撤退,在前行渡过浮桥的时候,骑马踏破了桥板,密佑受困被俘。大家看到密佑十分勇猛,相互告诫不要杀他,用车装着他回到隆兴,元军统领末都说:“是一个壮士。”想让密佑投降,关押了一个多月,最终密佑还是没有屈服。密佑曾痛骂黄万石是卖国小人,使自己的报国志向不能够得到施展。
宋都命令刘槃、吕师夔坐在城楼上,邀请密佑到楼下入座,把金符赠送给他,并且许诺让他担任宫职,但密佑都不接受,还在言语上责骂刘槃、吕师夔,而且说话毫不客气。
宋都又让密佑的儿子来劝降他,说:“父亲死了,孩儿怎么办?”密佑怒斥儿子:“你在集市上乞讨,只要说是密都统的儿子,又有谁不会怜惜关照呢。”于是慨然解开衣服接受刑法处置,慷慨赴死。周围看到的人都为之动容。
原文:
密佑,其先密州人,后渡淮居庐州。佑为人刚毅质直,累官至庐州驻札、御前游击中军统领,改权江西路副总管。
咸淳十年,以阁门宣赞舍人为江西都统。是冬,大元丞相伯颜下鄂州,留右丞阿里海牙守之,而将大兵东下。明年二月,朱祀孙遣高世杰取鄂州,阿里海牙以兵逆击,执世杰荆江口,兵尽溃,半入江西。
江西制置黄万石招集之,且募宁都、广昌、南剑义兵千余人,尽以属佑。十一月,大兵至隆兴,刘盘兵败,乃婴城自守。万石时移治抚州,将遁,惧佑不从,乃调佑兵援盘,且戒以勿战。未至隆兴,盘已降,都统夏骥率所部兵溃围出。
已而元帅张荣实、吕师夔提兵逼抚州,佑率众逆之进贤坪,兵来呼曰:“降者乎?斗者乎?”佑曰:“斗者也。”麾其兵突战,进至龙马坪,大兵围之数重,矢下如雨。
佑告其部曰:“今日死日也,若力战,或有生理。”众咸愤厉。自辰战至日昃,佑面中矢,拔之复战,又身被四矢三枪,众皆死,仅余数十人。佑乃挥双刀斫围南走,前渡桥,马踏板断,遂被执。众见其勇,戒勿杀,舆归隆兴。
元帅宋都曰:“壮士也。”欲降之,系之月余,终不屈。尝骂万石为卖国小人,使我志不得伸。宋都命刘盘、吕师夔坐城楼,引佑楼下,以金符遗之,许以官,佑不受,语侵般、师夔,益不逊。
又令佑子说之曰:“父死,子安之?”佑斥曰:“汝行乞于市,第云密都统子,谁不怜汝也。”怡然自解其衣请刑,遂死。观者皆泣下。
扩展资料:
文章选自《宋史》
《宋史》中《本纪》四十七卷,《志》一百六十二卷,《表》三十二卷,《列传》二百五十五卷,共四百九十六卷,是中国二十四史中最庞大的一部史书。
《宋史》卷帙浩繁,共两千多人的列传,比《旧唐书》列传多出一倍,《周三臣传》将韩通、李筠、李重进同列,横跨五代至宋初,弥补过去新旧五代史之不足。
《志》共有十五志(天文、五行、律历、地理、河渠、礼、乐、仪卫、舆服、选举、职官、食货、兵、刑、艺文),约占全书三分之一,仅次于《列传》,份量在二十四史中也是很大的,《职官志》详细地记述了宋朝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僚机构的组织情况,《食货志》、《兵志》亦编得好,叙述之详,为二十四史中所仅见。
《食货志》十四卷,相当于《旧唐书·食货志》的七倍。
根据宋朝的情况,《宋史》还有《奸臣》四卷、《叛臣》三卷,为蔡京、黄潜善、秦桧、张邦昌、刘豫等所作的传记;另有《道学》四卷,为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等道学人物所作的传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密佑
宋史·密佑传
出处:《宋史·列传第二百一十忠义六》
原文:
密佑,其先密州人,后渡淮居庐州。佑为人刚毅质直,累官至庐州驻礼、御前游击中军统领,改权江西路副总管。
咸淳十年,以阁门宣赞舍人为江西都统。是冬,大元丞相伯颜下鄂州,留右丞阿里海牙守之,而将大兵东下。
明年二月,朱祀孙遣高世杰取鄂州,阿里海牙以兵逆击,执世杰荆江口,兵尽溃,半入江西。
江西制置黄万石招集之,且募宁都、广昌、南剑义兵千余人,尽以属佑。十一月,大兵至隆兴,刘槃兵败,乃婴城自守。
万石时移治抚州,将遁,惧佑不从,乃调佑兵援槃,且戒以勿战。未至隆兴槃已降,都统夏骥率所部兵溃围出。
已而元帅张荣实、吕师夔提兵逼抚州,佑率众逆之进贤坪,兵来呼曰:“降者乎?斗者乎?”佑曰:“斗者也。”麾其兵突战,进至龙马坪,大兵围之数重,矢下如雨。
佑告其部曰:“今日死日也,若力战,或有生理。”众成愤厉。
自辰战至日昃,佑面中矢,拔之复战,又身被四矢三枪,众皆死,仅余数十人。佑乃挥双刀斫围南走,前渡桥,马踏板断,遂被执。
众见其勇,戒勿杀,舆归隆兴。元帅宋都曰:“壮士也。”欲降之,系之月余,终不屈。尝骂万石为卖国小人,使我志不得伸。
宋都命刘槃吕师夔坐城楼,引佑楼下,以金符遗之,许以官,佑不受,语侵槃、师夔,益不逊。
又令佑子说之曰:“父死,子安之?“佑斥曰:“汝行乞于市,第云密都统子,谁不怜汝也。”怡然自解其衣请刑,遂死。观者皆泣下。
译文:
密佑,他的祖先是密州人,后来渡过淮水定居在庐州。密佑为人刚正坚毅,质朴直爽,多次担任官职到庐州驻札、御前游击中军统领,后来还临时担任江西路副总管。
咸淳十年,密佑以图门宣赞舍人的身份担任江西都统。这年冬天,元朝丞相伯颜率军攻克鄂州,让右丞相阿里海牙留下来驻守此地,自己率领大军继续向东进发。
第二年二月,朱祀孙派遣高世杰去攻取鄂州,阿里海牙带领军队抗击高世杰,并在荆江口俘获高世杰,高世杰所带领的军队完全溃散,有一半人逃入江西。
担任江西制置史的黄万石把他们招募在一起,同时招募了宁都、广昌、南剑的一千多个义兵,这些人全部归属密佑统领。十一月,元兵攻至隆兴,刘槃战败,于是龟缩城内自守。
当时黄万石调任官职担任抚州知州,乘机想选跑,又担心密佑不会依从,于是调遣密佑的军队去援助刘槃,同时又告诫他们不要直接与元兵作战。军队还没有到达隆兴,刘槃已经投降,都统夏骥率领自己所属士兵在混乱中突围而出。
不久元军统帅张荣实、吕师夔率领军队逼近抚州,密佑带领军队抗击敌军并进驻贤坪,元军士兵赶来呼喊着:“投降呢?还是抗战呢?”密佑回答:“抗战啊。”率领士兵们突击作战,军队进驻龙马坪,元兵把此地包围了好几层,箭头像下雨一样射来。
密佑告诚所属士兵:“今天是为国战死的日子,如果奋力抗战,或许还有生存的可能。”各位士兵都愤然坚韧,力主抗战。
战斗从上午辰时一直打到下午太阳偏西,密佑脸上被箭头射中,拔掉箭头继续作战,身上又中了四箭、被刺中四枪,众多士兵都战死了,只剩下几十个人。密佑挥动双刀奋力杀敌,突出重围向南撤退,在前行渡过浮桥的时候,骑马踏破了桥板,密佑受困被俘。
大家看到密佑十分勇猛,相互告诫不要杀他,用车装着他回到隆兴,元军统领末都说:“是一个壮士。”想让密佑投降,关押了一个多月,最终密佑还是没有屈服。密佑曾痛骂黄万石是卖国小人,使自己的报国志向不能够得到施展。
宋都命令刘槃、吕师夔坐在城楼上,邀请密佑到楼下入座,把金符赠送给他,并且许诺让他担任宫职,但密佑都不接受,还在言语上责骂刘槃、吕师夔,而且说话毫不客气。
宋都又让密佑的儿子来劝降他,说:“父亲死了,孩儿怎么办?”密佑怒斥儿子:“你在集市上乞讨,只要说是密都统的儿子,又有谁不会怜惜关照呢。”于是慨然解开衣服接受刑法处置,慷慨赴死。周围看到的人都为之动容。
扩展资料:
《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
《宋史》共两千多人的列传,比《旧唐书》列传多出一倍,《周三臣传》将韩通、李筠、李重进同列,横跨五代至宋初,弥补过去新旧五代史之不足。
《宋史》中《本纪》四十七卷,《志》一百六十二卷,《表》三十二卷,《列传》二百五十五卷,共四百九十六卷,是中国二十四史中最庞大的一部史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宋史
先 上 原文
密佑传(宋史)
编辑
密佑,其先密州人,后渡淮居庐州。佑为人刚毅质直,累官至庐州驻札、御前游击中军统领,改权江西路副总管。
咸淳十年,以阁门宣赞舍人为江西都统。是冬,大元丞相伯颜下鄂州,留右丞阿里海牙守之,而将大兵东下。明年二月,朱祀孙遣高世杰取鄂州,阿里海牙以兵逆击,执世杰荆江口,兵尽溃,半入江西。江西制置黄万石招集之,且募宁都、广昌、南剑义兵千余人,尽以属佑。十一月,大兵至隆兴,刘盘兵败,乃婴城自守。万石时移治抚州,将遁,惧佑不从,乃调佑兵援盘,且戒以勿战。未至隆兴,盘已降,都统夏骥率所部兵溃围出。
已而元帅张荣实、吕师夔提兵逼抚州,佑率众逆之进贤坪,兵来呼曰:“降者乎?斗者乎?”佑曰:“斗者也。”麾其兵突战,进至龙马坪,大兵围之数重,矢下如雨。佑告其部曰:“今日死日也,若力战,或有生理。”众咸愤厉。自辰战至日昃,佑面中矢,拔之复战,又身被四矢三枪,众皆死,仅余数十人。佑乃挥双刀斫围南走,前渡桥,马踏板断,遂被执。众见其勇,戒勿杀,舆归隆兴。元帅宋都曰:“壮士也。”欲降之,系之月余,终不屈。尝骂万石为卖国小人,使我志不得伸。宋都命刘盘、吕师夔坐城楼,引佑楼下,以金符遗之,许以官,佑不受,语侵般、师夔,益不逊。又令佑子说之曰:“父死,子安之?”佑斥曰:“汝
行乞于市,第云密都统子,谁不怜汝也。”怡然自解其衣请刑,遂死。观者皆泣下。
文言文《张宗琏传》的原文和翻译
原文:
张宗琏,字重器,吉水人。永乐二年进士。改庶吉士,授刑部主事,录囚广东。仁宗即位,擢左中允。会诏朝臣举所知,礼部郎中况钟以宗琏名上。帝问少傅杨士奇曰:“人皆举外吏,钟举京官,何也?”对曰:“宗琏贤,臣与侍读学士王直将举之,不意为钟所先耳。”帝喜,曰:“钟能知宗琏,亦贤矣。”由是知钟,而擢宗琏南京大理丞。宣德元年,诏遣吏部侍郎黄宗载等十五人出厘各省军籍,宗琏往福建。明年坐奏事忤旨,谪常州同知。朝遣御史李立理江南军籍,檄宗琏自随。立受黠军词,多逮平民实伍,宗琏数争之。立怒,宗琏辄卧地乞杖,曰“请代百姓死”,免株累甚众。初,宗琏使广东,务廉恕。至是见立暴横,心积不平,疽废背卒。常州民白衣送丧者千余人,为建祠君山。宗琏莅郡,不携妻子,病亟召医,室无灯烛。童子从外索取油一盂入,宗琏立却之,其清峻如此。
翻译:
张宗琏,字重器,吉水人。永乐二年进士,初为庶吉士,后授刑部主事,负责审察广东囚犯的罪状。仁宗即位,升左中允。皇帝令朝臣荐举所知贤才以备任用,礼部郎中况钟荐举宗琏。仁宗问少傅杨士奇:“别人都举荐外官,而钟举荐京官,何故?”士奇回答道:“宗琏是个贤才,臣与侍读学士王直正准备荐举,不料况钟先行一步。”帝高兴地说:“钟能知宗琏,也是个贤才。”于是提升宗琏为南京大理丞。宣德元年,朝廷令吏部侍郎黄宗载等十五人至各省订正军籍,宗琏被派往福建。第二年因奏事有违皇帝旨意,而贬为常州同知。朝廷遣御史李立去整理江南军籍,令宗琏随从。李立听信一些狡猾军人的话,多强制平民充实军队,宗琏多次反对,立怒,宗琏立即匍伏地下请求鞭打,愿代百姓而死,以免株连众人。宗琏原出使广东时,就十分廉洁,对人宽恕,现看到李立横暴,内心不平,激愤攻心,终于病逝。常州百姓千余人穿着白衣送葬,为他建祠于君山。张宗琏在常州为官,不带妻室儿女,病重请医时,室内连灯也没有。书童从外面要了一盂油来点灯,宗琏令他立即退还,其清贫如此。
张宗琏(1374年-1427年),字重器,江西吉水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永乐二年,其中进士二甲第五十五名,后累任至南京大理寺丞。后贬为常州同知。当时明廷派遣李立治理江南军籍,后擅自逮捕平民,张宗琏与之相争,使大量平民幸免。后因背部生疮而死,葬时有上千名常州百姓衣著白衣送葬。
原文:
张宗琏,字重器,吉水人。永乐二年进士。改庶吉士,授刑部主事,录囚广东。仁宗即位,擢左中允。会诏朝臣举所知,礼部郎中况钟以宗琏名上。帝问少傅杨士奇曰:“人皆举外吏,钟举京官,何也?”对曰:“宗琏贤,臣与侍读学士王直将举之,不意为钟所先耳。”帝喜,曰:“钟能知宗琏,亦贤矣。”由是知钟,而擢宗琏南京大理丞。宣德元年,诏遣吏部侍郎黄宗载等十五人出厘各省军籍,宗琏往福建。明年坐奏事忤旨,谪常州同知。朝遣御史李立理江南军籍,檄宗琏自随。立受黠军词,多逮平民实伍,宗琏数争之。立怒,宗琏辄卧地乞杖,曰“请代百姓死”,免株累甚众。初,宗琏使广东,务廉恕。至是见立暴横,心积不平,疽废背卒。常州民白衣送丧者千余人,为建祠君山。宗琏莅郡,不携妻子,病亟召医,室无灯烛。童子从外索取油一盂入,宗琏立却之,其清峻如此。
翻译:
张宗琏,字重器,吉水人。永乐二年进士,初为庶吉士,后授刑部主事,负责审察广东囚犯的罪状。仁宗即位,升左中允。皇帝令朝臣荐举所知贤才以备任用,礼部郎中况钟荐举宗琏。仁宗问少傅杨士奇:“别人都举荐外官,而钟举荐京官,何故?”士奇回答道:“宗琏是个贤才,臣与侍读学士王直正准备荐举,不料况钟先行一步。”帝高兴地说:“钟能知宗琏,也是个贤才。”于是提升宗琏为南京大理丞。
宣德元年,朝廷令吏部侍郎黄宗载等十五人至各省订正军籍,宗琏被派往福建。第二年因奏事有违皇帝旨意,而贬为常州同知。朝廷遣御史李立去整理江南军籍,令宗琏随从。李立听信一些狡猾军人的话,多强制平民充实军队,宗琏多次反对,立怒,宗琏立即匍伏地下请求鞭打,愿代百姓而死,以免株连众人。宗琏原出使广东时,就十分廉洁,对人宽恕,现看到李立横暴,内心不平,激愤攻心,终于病逝。常州百姓千余人穿着白衣送葬,为他建祠于君山。
张宗琏在常州为官,不带妻室儿女,病重请医时,室内连灯也没有。书童从外面要了一盂油来点灯,宗琏令他立即退还,其清贫如此。
张宗琏简介:张宗琏(1374年-1427年),字重器,江西吉水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永乐二年,其中进士二甲第五十五名,后累任至南京大理寺丞。后贬为常州同知。当时明廷派遣李立治理江南军籍,后擅自逮捕平民,张宗琏与之相争,使大量平民幸免。后因背部生疮而死,葬时有上千名常州百姓衣著白衣送葬。
董昌传文言文翻译
董昌,杭州临安人。最初隶属土团军,因功逐步提升为石镜镇将。中和三年(883),刺史路审中到州里来,董昌率兵挡驾,刺史不得进,董昌就自己管理州事,镇海节度使周宝控制不了他,于是上表请任董昌为刺史。董昌击破了刘汉宏,兵力增强了,晋升为义胜军节度使、检校尚书右仆射。僖宗回到京师,董昌取越名裴氏的藏书入献,补秘书之缺,任董昌兼诸道采访图籍使。
一开始,董昌为政廉正公平,人民安居乐业。当时,天下的贡奉不齐,独董昌赋外常有加倍贡献,他每十天派人征收一次,以五百人为一组,有谁误期即杀。
朝廷依赖他的贡奉,所以对他步步晋升直至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爵陇西郡王。董昌看完诏书,赏使者每字一匹缣,即依制设官。董昌小人得志,逐渐自高自大,假托神灵以欺骗众人。为自己立生祠,用香木雕刻自己的像,内部挖空,用金玉丝绸做内脏,戴着官帽坐着,又做妻妾在旁边侍候,各种优倡在前面鼓吹,又有属兵排列守护在门阶两旁。
其属州做了个土马献到祠里,摆上供品祈福,编出话说什么祭祀后,土马若嘶鸣且流汗,就能得赏赐。董昌则说:“有人来祭供酒菜,我就会感应而醉。”那年蝗虫飞集祠旁,董昌派人捕捉后将它们沉入镜湖,告之说:“不为灾。”有个客人曾说“:我曾到吴隐之的祠堂里去游览过,只有一个木头人。”董昌听说后,生气地说“:我不是吴隐之那样的人。”就将那客人在祠前杀害并分尸。
最初,董昌取消盐的专卖取悦人民,使人民能丰衣足食。后来法规日渐严酷,笞刑往往达到百千下,或是有小过错就杀全家,刑场上血流成河,地都染成了赤色。据他的刑律,有五千多姓的人家要遭灭族,董昌说:“谁能孝顺我,就免谁死。”大家都说愿意效忠。董昌用优厚的待遇养着他们,称之为“感恩都”,在他们手臂上刻上这三字然后宣誓,亲属们都号哭着与他作别。凡有人告状,董昌从不审查案情,而是与他们赌博,输了的就死。他所用的人也都取赌博中的得胜者。
董昌得封爵为郡王,不满而叱:“朝廷有负于我,我奉献的财物数不清,为什么还舍不得把越王给我?你不给,我就自己去取。”属下为满足他的贪欲,劝他称帝,附近几县均喧闹着呼喊要他称帝。
董昌下令说:“时机到了,我一定应天顺人即帝位。”其下属吴繇、秦昌裕、卢勤、朱瓒、董庠、李畅、薛辽与妖人应智、王温、巫韩媪都附和。董昌在州城及四县增兵自防。山阴老人向他献假民谣“:欲知天子名,日从日上生。”董昌很高兴,赐老人缣百段,且免他税赋。又命方士朱思远筑坛祠天。假装天符夜间降落,绿纸红字谁也不认识。董昌说:“谶言说‘兔上金床’,我生于卯年,明年正是卯年,二月朔的第二天也是卯日,我在那时即帝位。”客人倪德儒说“:咸通末年,《越中秘记》上说:‘有罗平鸟,主管越地的祸福。’中和年间,此鸟曾在吴、越出现,四只眼睛三条腿,它的叫声就像‘罗平天册’,百姓们都祭祀以除灾。现在大王署名,文字与鸟很相像。”还拿出图来给董昌看,董昌十分高兴。
乾宁二年(895),董昌称帝,国号“大越罗平”,建年号为“天册”,自称“圣人”,铸银印,四寸见方,印文为“顺天治国之印”。又拿出小民所献铜印铅石印十个及其他鸟兽龟蛇陈于廷前,指称这些东西为“天瑞”。他下发诏书制文,都自己署名。有人对他说帝王不在诏书上签押,董昌说:“不亲自署名,怎么知道天子是我呢?”并指定南门为天册楼。前些时,州里寝居有赤光,长十多丈;又有一尺多长的金蛇出现在思道亭。董昌就将那寝居题为明光殿,思道亭改名为黄龙殿,自称其为神。又依次设授百官,原监军与官属都面朝西北痛哭,然后向董昌称臣。有人请设置近侍。董昌说“:我处于此位,怎能像宫禁一样用阉人?”没有批准。还下书给所属州县“:我已在某日暂即帝位。但董昌蒙受天子恩泽,至死不敢有负国家。”
当初,官属中不遵循董昌旨意的如节度副使黄碣、山阴令张逊,都被杀害。
镇海节度使钱镠写信责备董昌说“:你开府领受节度,终身富贵,却不能守;你闭城自称天子,诛灭亲族,你有何倚仗?希望你赶快醒悟改正。”董昌不听,钱镠率全部兵力三万人来攻他,望城再次劝谕:“大王已位居将相,竟然有失臣礼。如能改过,我即撤军。”董昌害怕了,献钱二百万缗给钱镠犒军,将应智、王温、韩媪、吴繇、秦昌裕捆送给钱镠处置。钱镠撤军,上表朝廷,认为董昌之罪不可赦。乃再度来讨伐,围城筑工事。董昌又绑了朱思远、王守真、卢勤送到钱镠军中请求解围。昭宗派中人李重密犒军,削除董昌官职爵位,升任钱镠为浙东道招讨使。
董昌乃向淮南杨行密求援,杨行密派将领台蒙去围苏州,安仁义、田君页去攻杭州,用以救董昌。钱镠的将领顾全武等人多次打败董昌的队伍,董昌的将领好多都投降,于是钱镠进围越州。
侦察兵如果报告外面的兵强盛,就被斩首示众;若报告钱镠的兵疲惫无士气,就得到赏赐。董昌亲自在五云门阅兵,拿出钱来收买钱镠的人。顾全武等将格外猛勇,董昌的军队大败,于是回来,削除帝号,说:“越人劝我做天子,实在没什么好处,我还是当节度使。”顾全武四面齐攻,不胜。此时苏州方面台蒙胜,钱镠乃召顾全武回来,全武说:“贼人的根本在瓯、越,现在丢失一个州就让贼人喘息,不是办法。”攻城更紧。城中按人头敛钱,即使是发簪、耳环也都送交军用。董昌的侄子董真很得人心,董昌听信谗言杀了他,群众就不肯听命了。董昌又减战士口粮想用来犒劳外军,下属更怨,反戈击董昌,昌退保子城。钱镠将领骆团入城见董昌,骗他说:“我奉皇帝诏来迎您到临安去。”董昌相信了,出来,顾全武将他抓了回来,走到西江,杀了他,投尸于江。传头去京师,将其族人全部夷灭。又斩伪大臣李邈、蒋瑰等一百多人,挖开董昌祖先的坟墓,将尸骸全部烧毁。董昌败后,还有积粮三百万斛,金币大概有五百多帑,而其兵却还不到一万人。钱镠于是任镇海、镇东两军的节度。
韦世康传文言文翻译
括号内为译文:
韦世康,京兆杜陵人也,世为关右著姓。(韦世康,京兆杜陵人,韦家世世代代都是关内的大姓。)幼而沉敏,有器度。(世康小时即沉稳敏捷,有器度。)年十岁,州辟主簿。(十岁,州里任他为主簿。)在魏,弱冠为直寝,封汉安县公,尚周文帝女襄乐公主,授仪同三司。(在北魏,他二十岁左右,即在皇宫值班,封为汉安县公,娶周文帝之女襄乐公主,授为仪同三司。)后仕周,自典祠下大夫历沔、硖二州刺史。从武帝平齐,授司州总管长史。(后仕北周,从任典祠下大夫,历任沔州、硖州刺史。随周武帝平安北齐,授为司州总管长史。)于时东夏初定,百姓未安,世康绥抚之,士民胥悦。(那时东夏刚平定,百姓尚未安定下来,韦世康安抚他们,士民都很高兴。)岁馀,入为民部中大夫,进位上开府,转司会中大夫。(一年多后,回京任民部中大夫,升任上开府,转任司会中大夫。)
尉迥之作乱也,高祖忧之,谓世康曰:(尉迟迥造反时,担任北周丞相的隋高祖很担忧,对韦世康说:)“汾、绛旧是周、齐分界,因此乱阶,恐生摇动。 (“汾州、绛州过去是北周、北齐的分界线,那里发生暴乱,恐怕动摇国家。)今以委公,善为吾守。” (现在我把那里委托给你,请你好好给我守住。”)因授绛州刺史,以雅望镇之,阖境清肃。(因此让他当绛州刺史,凭他的威望镇守,全境安宁。)
在任数年,有惠政,奏课连最,擢为礼部尚书。(他在任几年,有仁政惠风,赋税也连年交得最多,被提升为礼部尚书。)世康寡嗜欲,不慕贵势,未尝以位望矜物。(世康清心寡欲,不慕权贵,未曾因自己地位、威望高而看不起他人。)闻人之善,若己有之,亦不显人过咎,以求名誉。(听说人家有长处,就像自己有那样高兴,也不显示人家的过失,以求取名誉。)寻进爵上庸郡公,加邑至二千五百户。(不久晋爵为上庸郡公,增加食邑到二千五百户。)其年转吏部尚书,馀官如故。(这年转任吏部尚书,其他官职依旧。)四年,丁母忧去职。(开皇四年(584),因母丧离职。)未期,起令视事。(不到一年,朝廷要他复职管事。)世康固请,乞终私制,上不许。(世康坚决请求皇上下制让他退休,皇上不同意。)世康之在吏部,选用平允,请托不行。(世康在吏部时,选人任官公平,请求、托人之事行不通。)开皇七年,将事江南,议重方镇,拜襄州刺史。(开皇七年,将到江南任职,当时朝中议论,要重视方镇,于是授他襄州刺史。)坐事免。(因牵连他事被免官。)未几,授安州总管,寻迁为信州总管。(不久,授他为安州总管,后又迁任信州总管。)十三年,入朝,复拜吏部尚书。(开皇十三年,回京入朝,重授他为吏部尚书。)前后十余年间,多所进拔,朝廷称为廉平。(前后十几年间,他多有奖掖后进之事,朝廷称他廉洁、公平。)尝因休暇,谓子弟曰:(他曾在休闲时,对子弟们说:)“吾闻功遂身退,古人常道。 (“我听说,功成身退,这是古人的常道。)今年将耳顺,志在悬车,汝辈以为云何?”( 现在我年龄快到六十,我想辞去官职,回家闲居,你们认为怎样?”)子福嗣答曰:(他儿子韦福嗣回答说:)“大人澡身浴德,名立官成,盈满之诚,先哲所重。“(大人修身养德,名立官成,防止盈满的告诫,这是先哲所重视的。)欲追踪二疏,伏奉尊命。”( 您想学习二疏,那就按您的意思办吧。”)后因侍宴,世康再拜陈让曰:(后来因侍奉皇上饮宴,韦世康又请求辞职,他说:)“臣无尺寸之功,位亚台铉。(“我无尺寸之功,但地位却仅在宰相之下。)今犬马齿濆,不益明时,恐先朝露,无以塞责。(现在我已年老,对这个圣明的时代没有什么作用,恐怕先于朝露早早死去,无法对朝廷作交待。)愿乞骸骨,退避贤能。” (我想请求退休,以让贤士出头。”)上曰:(皇上说:)“朕夙夜庶几,求贤若渴,冀与公共治天下,以致太平。(“我日思夜想,求贤若渴,想和你共治天下,以求太平。)今之所请,深乖本望,纵令筋骨衰谢,犹屈公卧治一隅。”(你今天的请求,与我的本意完全不符。即使你筋骨衰老,我仍想委屈你,让你睡着治理一方。”)于是出拜荆州总管。(于是让他出京任荆州总管。)世康为政简静,百姓爱悦,合境无讼。(世康为政清静简单,老百姓很喜欢,全境均无诉讼。)十七年,卒于州,时年六十七。(开皇十七年,在荆州去世,时年六十七岁。)上闻而痛惜之,赠赙甚厚。(皇上听到消息,深感痛惜,赠送了很多财物。)赠大将军,谥曰文。(追赠大将军名号,谥号叫做“文”。)
韦世康,京兆杜陵人也,世为关右著姓。(韦世康,京兆杜陵人,韦家世世代代都是关内的大姓。)幼而沉敏,有器度。(世康小时即沉稳敏捷,有器度。)年十岁,州辟主簿。(十岁,州里任他为主簿。)在魏,弱冠为直寝,封汉安县公,尚周文帝女襄乐公主,授仪同三司。(在北魏,他二十岁左右,即在皇宫值班,封为汉安县公,娶周文帝之女襄乐公主,授为仪同三司。)后仕周,自典祠下大夫历沔、硖二州刺史。从武帝平齐,授司州总管长史。(后仕北周,从任典祠下大夫,历任沔州、硖州刺史。随周武帝平安北齐,授为司州总管长史。)于时东夏初定,百姓未安,世康绥抚之,士民胥悦。(那时东夏刚平定,百姓尚未安定下来,韦世康安抚他们,士民都很高兴。)岁馀,入为民部中大夫,进位上开府,转司会中大夫。(一年多后,回京任民部中大夫,升任上开府,转任司会中大夫。)
尉迥之作乱也,高祖忧之,谓世康曰:(尉迟迥造反时,担任北周丞相的隋高祖很担忧,对韦世康说:)“汾、绛旧是周、齐分界,因此乱阶,恐生摇动。 (“汾州、绛州过去是北周、北齐的分界线,那里发生暴乱,恐怕动摇国家。)今以委公,善为吾守。” (现在我把那里委托给你,请你好好给我守住。”)因授绛州刺史,以雅望镇之,阖境清肃。(因此让他当绛州刺史,凭他的威望镇守,全境安宁。)
在任数年,有惠政,奏课连最,擢为礼部尚书。(他在任几年,有仁政惠风,赋税也连年交得最多,被提升为礼部尚书。)世康寡嗜欲,不慕贵势,未尝以位望矜物。(世康清心寡欲,不慕权贵,未曾因自己地位、威望高而看不起他人。)闻人之善,若己有之,亦不显人过咎,以求名誉。(听说人家有长处,就像自己有那样高兴,也不显示人家的过失,以求取名誉。)寻进爵上庸郡公,加邑至二千五百户。(不久晋爵为上庸郡公,增加食邑到二千五百户。)其年转吏部尚书,馀官如故。(这年转任吏部尚书,其他官职依旧。)四年,丁母忧去职。(开皇四年(584),因母丧离职。)未期,起令视事。(不到一年,朝廷要他复职管事。)世康固请,乞终私制,上不许。(世康坚决请求皇上下制让他退休,皇上不同意。)世康之在吏部,选用平允,请托不行。(世康在吏部时,选人任官公平,请求、托人之事行不通。)开皇七年,将事江南,议重方镇,拜襄州刺史。(开皇七年,将到江南任职,当时朝中议论,要重视方镇,于是授他襄州刺史。)坐事免。(因牵连他事被免官。)未几,授安州总管,寻迁为信州总管。(不久,授他为安州总管,后又迁任信州总管。)十三年,入朝,复拜吏部尚书。(开皇十三年,回京入朝,重授他为吏部尚书。)前后十余年间,多所进拔,朝廷称为廉平。(前后十几年间,他多有奖掖后进之事,朝廷称他廉洁、公平。)尝因休暇,谓子弟曰:(他曾在休闲时,对子弟们说:)“吾闻功遂身退,古人常道。 (“我听说,功成身退,这是古人的常道。)今年将耳顺,志在悬车,汝辈以为云何?”( 现在我年龄快到六十,我想辞去官职,回家闲居,你们认为怎样?”)子福嗣答曰:(他儿子韦福嗣回答说:)“大人澡身浴德,名立官成,盈满之诚,先哲所重。“(大人修身养德,名立官成,防止盈满的告诫,这是先哲所重视的。)欲追踪二疏,伏奉尊命。”( 您想学习二疏,那就按您的意思办吧。”)后因侍宴,世康再拜陈让曰:(后来因侍奉皇上饮宴,韦世康又请求辞职,他说:)“臣无尺寸之功,位亚台铉。(“我无尺寸之功,但地位却仅在宰相之下。)今犬马齿濆,不益明时,恐先朝露,无以塞责。(现在我已年老,对这个圣明的时代没有什么作用,恐怕先于朝露早早死去,无法对朝廷作交待。)愿乞骸骨,退避贤能。” (我想请求退休,以让贤士出头。”)上曰:(皇上说:)“朕夙夜庶几,求贤若渴,冀与公共治天下,以致太平。(“我日思夜想,求贤若渴,想和你共治天下,以求太平。)今之所请,深乖本望,纵令筋骨衰谢,犹屈公卧治一隅。”(你今天的请求,与我的本意完全不符。即使你筋骨衰老,我仍想委屈你,让你睡着治理一方。”)于是出拜荆州总管。(于是让他出京任荆州总管。)世康为政简静,百姓爱悦,合境无讼。(世康为政清静简单,老百姓很喜欢,全境均无诉讼。)十七年,卒于州,时年六十七。(开皇十七年,在荆州去世,时年六十七岁。)上闻而痛惜之,赠赙甚厚。(皇上听到消息,深感痛惜,赠送了很多财物。)赠大将军,谥曰文。(追赠大将军名号,谥号叫做“文”。)
韦世康,京兆杜陵人也,世为关右著姓。韦世康,京兆杜陵人,韦家世世代代都是关内的大姓。幼而沉敏,有器度。世康小时即沉稳敏捷,有器度。年十岁, 州辟主簿。十岁,州里任他为主簿。在魏,弱冠为直寝①,封汉安县公,尚周文帝女襄乐公主,授仪同三司。在北魏,他二十岁左右,即在皇宫值班,封为汉安县 公,娶周文帝之女襄乐公主,授为仪同三司。后仕周,自典祠下大夫历沔、硖二州刺史。从武帝平齐,授司州总管长史。后仕北周,从任典祠下大夫,历任沔州、硖 州刺史。随周武帝平安北齐,授为司州总管长史。于时东夏初定,百姓未安,世康绥抚之,士民胥悦。那时东夏刚平定,百姓尚未安定下来,韦世康安抚他们,士民 都很高兴。岁馀,入为民部中大夫,进位上开府,转司会中大夫。一年多后,回京任民部中大夫,升任上开府,转任司会中大夫。
尉迥之作乱也,高祖忧之,谓世康曰:尉迟迥造反时,担任北周丞相的隋高祖很担忧,对韦世康说:“汾、绛旧是周、齐分界,因此乱阶,恐生摇动。 “汾州、绛州过去是北周、北齐的分界线,那里发生暴乱,恐怕动摇国家。今以委公,善为吾守。” 现在我把那里委托给你,请你好好给我守住。”因授绛州刺史,以雅望镇之,阖境清肃。因此让他当绛州刺史,凭他的威望镇守,全境安宁。
在任数年,有惠政,奏课连最,擢为礼部尚书。他在任几年,有仁政惠风,赋税也连年交得最多,被提升为礼部尚书。世康寡嗜欲,不慕贵势,未尝以位望矜 物。世康清心寡欲,不慕权贵,未曾因自己地位、威望高而看不起他人。闻人之善,若己有之,亦不显人过咎,以求名誉。听说人家有长处,就像自己有那样高兴, 也不显示人家的过失,以求取名誉。寻进爵上庸郡公,加邑至二千五百户。不久晋爵为上庸郡公,增加食邑到二千五百户。其年转吏部尚书,馀官如故。这年转任吏 部尚书,其他官职依旧。四年,丁母忧去职。开皇四年(584),因母丧离职。未期,起令视事。不到一年,朝廷要他复职管事。世康固请,乞终私制,上不许。 世康坚决请求皇上下制让他退休,皇上不同意。世康之在吏部,选用平允,请托不行。世康在吏部时,选人任官公平,请求、托人之事行不通。开皇七年,将事江 南,议重方镇,拜襄州刺史。开皇七年,将到江南任职,当时朝中议论,要重视方镇,于是授他襄州刺史。坐事免。因牵连他事被免官。未几,授安州总管,寻迁为 信州总管。不久,授他为安州总管,后又迁任信州总管。十三年,入朝,复拜吏部尚书。开皇十三年,回京入朝,重授他为吏部尚书。前后十余年间,多所进拔,朝 廷称为廉平。前后十几年间,他多有奖掖后进之事,朝廷称他廉洁、公平。尝因休暇,谓子弟曰:他曾在休闲时,对子弟们说:“吾闻功遂身退,古人常道。 “我听说,功成身退,这是古人的常道。今年将耳顺,志在悬车,汝辈以为云何?” 现在我年龄快到六十,我想辞去官职,回家闲居,你们认为怎样?”子福嗣答曰:他儿子韦福嗣回答说:“大人澡身浴德,名立官成,盈满之诚,先哲所重。“大人 修身养德,名立官成,防止盈满的告诫,这是先哲所重视的。欲追踪二疏②,伏奉尊命。” 您想学习二疏,那就按您的意思办吧。”后因侍宴,世康再拜陈让曰:后来因侍奉皇上饮宴,韦世康又请求辞职,他说:““臣无尺寸之功,位亚台铉③。我无尺寸 之功,但地位却仅在宰相之下。今犬马齿濆,不益明时,恐先朝露,无以塞责。现在我已年老,对这个圣明的时代没有什么作用,恐怕先于朝露早早死去,无法对朝 廷作交待。愿乞骸骨,退避贤能。” 我想请求退休,以让贤士出头。”上曰:皇上说:““朕夙夜庶几,求贤若渴,冀与公共治天下,以致太平。我日思夜想,求贤若渴,想和你共治天下,以求太平。 今之所请,深乖本望,纵令筋骨衰谢,犹屈公卧治一隅。”你今天的请求,与我的本意完全不符。即使你筋骨衰老,我仍想委屈你,让你睡着治理一方。”于是出拜 荆州总管。于是让他出京任荆州总管。世康为政简静,百姓爱悦,合境无讼。世康为政清静简单,老百姓很喜欢,全境均无诉讼。十七年,卒于州,时年六十七。开 皇十七年,在荆州去世,时年六十七岁。上闻而痛惜之,赠赙甚厚。皇上听到消息,深感痛惜,赠送了很多财物。赠大将军,谥曰文。追赠大将军名号,谥号叫做 “文”。
(节选自《隋书•韦世康传》,有删改)
注①直寝:在皇宫值班。②二疏:指汉朝两位主动辞官的叔侄疏广与疏受。③台铉:宰辅重臣。
张荣传文言文翻译和答案
张荣,字世辉,济南历城人,相貌奇伟。曾从军作战,眼眶为箭所中,自己拔不出来,令人用脚抵其额而拔出,他却神色自若。金末,山东盗贼蜂起,张荣也率乡民占据济南之堂岭。后来人渐多,便攻占章丘、邹平、济阳、长山、辛市、蒲台、新城及淄州。官军来,便退入山中,坚壁清野。
太祖二十一年(1226),东平、顺天皆为蒙古军所有,张荣便率领其军队和所占地盘归顺蒙古,按赤台那衍将他引见太祖,问他孤军数年独抗蒙古大军的缘故。他回答说:“山东地广人稠,全为陛下所有,臣若有依恃,也不会归顺了。”太祖称赞他,授金紫光禄大夫、山东行尚书省兼兵马都元帅、知济南府事。当时贸易用银,民争相掘墓盗银,荣下令严禁。
太宗二年(1230),朝廷召集诸侯商议攻取汴京,荣请先于六军清除皇上前进道上的障碍,帝予以嘉奖,赐衣三套,令位列诸侯之上。三年,荣率勇士抢渡黄河。天明,敌兵列阵而来,荣驰马冲杀,夺战船五十艘,大军渡河,乘胜攻破张、盘二山寨,俘敌万余人。大将阿术鲁恐俘虏反抗,欲斩尽杀绝,荣竭力劝止。五年,攻下汴梁后,荣随河术鲁攻睢阳,又要杀尽俘虏,再度为荣劝止。睢阳攻下后,荣单骑入城抚慰百姓。六年,蒙军攻沛。沛城防御较严,守将唆蛾夜来偷营,被荣发觉,追杀唆蛾,乘胜攻下沛县。接着攻徐州,守将国用安领兵出城袭击,被荣战败,徐州攻破,用安投水自尽。七年,攻克邳州。八年,荣随诸王阔端出攻破宋之枣阳等三县。
这时,河南民北迁至济南,荣下令民间分房屋土地与移民。是年,中书考核各地政绩,济南位列第一。李王据有益都,送他马蹄金,荣拒绝。六十一岁时请求辞官。世祖即位,封为济南公,年八十三岁而卒。
张肯堂传文言文翻译
参考译文:
张肯堂,字载宁,松江华亭人。天启五年进士。初任浚县知县。崇祯七年,他升任御史,第二年春天,贼寇攻下凤阳,他上书就消灭贼寇的事讲了五点意见。不久因为皇陵受战火威胁,让帝王担心震惊,他上书批评辅臣不应该对战事谋划疏远,悲喜不关于心,皇帝没有追究。过后他外出巡察福建, 几次因为平定贼盗的战功受到奖赏。回朝以后,他上书说:“监司胡乱钻营,花样百出,心中想让谁留在那里,就可以让他长期在那里任职;心中想让谁离开那里,就可以让他换个地方,说是借用人才。(一个官员)今年在河北、陕西,明年调到福建、广东,在路上往返,动不动就是几千里,时限的耽误经常超过几个月。官员多一次更换地方,就多一份纷扰侵害。”皇帝认为他的话是正确的。十二年十月,杨嗣昌出任督师。肯堂进奏,皇帝批评他的意见偏执、主观。
十四年四月,肯堂上书说:“流寇攻城破邑,往来纵横,如入无人之境,这是督师嗣昌任职前所没有过的事。目前最好的办法是首先解除嗣昌的职权。”他的奏疏刚递进去嗣昌就死掉了。十二月肯堂又上书说:“现在讨伐贼寇不能说是没有人才,巡抚之外又有抚治,总督之上又有督师。官名虽然不同,所要办的事和他们的权限没什么差别。中枢在这里想当然地做出决策,下边的大臣在那里稀里糊涂地执行。弄到国土失陷、军队受损的时候,中枢纠举督抚来自我开脱,督抚又相互推卸责任,疆场上的战事就这样没法子办了。”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把他的奏疏交给有关部门详细讨论。十五年,肯堂请求召回那些因为提建议被贬出的大臣,朝廷就恢复了给事中阴润、李清、刘昌,御史周一敬的官职。肯堂被提拔为大理丞,不久又升任右佥都御史,外出巡抚福建去了。
总兵郑鸿逵护唐王朱聿键到福建以后,与他的哥哥、南安伯郑芝龙以及肯堂劝说唐王登上皇位,肯堂就被加官太子少保、吏部尚。曾樱来后,言官奏请让曾樱掌管吏部,于是唐王让肯堂改掌都察院。肯堂请求到地方招募水军,从海路到江南,号召义师举事,请唐王从仙霞直趋浙东,与自己相互声援。唐王于是给他加官为少保,给他发了敕命、印信,由他自行见机行事。芝龙怀有二心,暗中阻挠他,肯堂未能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