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汉书赵充国传文言文翻译

翻译一下这个文言文

周书王士良传

【原文】

王士良,字君明,其先太原晋阳人也。后因晋乱,避地凉州。魏太武平沮渠氏,曾祖景仁归魏,为敦煌镇将。祖公礼,平城镇司马,因家于代。父延,兰陵郡守。士良少修谨,不妄交游。魏建明初,尔朱仲远启为府参军事。历大行台郎中、谏议大夫,封石门县男。后与纥豆陵步藩交战,军败,为步藩所擒,遂居河右。行台纥豆陵伊利钦其才,擢授右丞,妻以孙女。士良既为姻好,便得尽言,遂晓以祸福,伊利等并即归附。朝廷嘉之,进爵晋阳县子,寻进爵琅邪县侯,授太中大夫、右将军,出为殷州车骑府司马。东魏徙邺之后,置京畿府,专典兵马。时齐文襄为大都督,以士良为司马,领外兵参军。寻迁长史,加安西将军,徙封符垒县侯。齐文宣即位,入为给事黄门侍郎,领中书舍人,仍总知并州兵马事。俄除骠骑将军、尚书吏部中。未几,入为侍中,转殿中尚书。顷之,复为侍中,除吏部尚书。士良少孤,事继母梁氏以孝闻。及卒,居丧合礼。文宣寻起令视事,士良屡表陈诚,再三不许,方应命。文宣见其毁瘠,乃许之。因此卧疾历年,文宣每自临视。疾愈。孝昭即位,遣三道使搜扬人物。士良与尚书令赵郡王高睿、太常卿崔昂分行郡国,但有一介之善者,无不以闻。及武成帝初,除太子少傅、少师,复除侍中,转太常卿,寻加开府仪同三司,出为豫州道行台,豫州刺史。北周保定四年,宇文护联突厥发北齐,权景宣以兵围豫州,士良举城降。授大将军、小司徒,赐爵广昌郡公。寻除荆州总管,行荆州刺史。复入为小司徒。俄除鄜州刺史。士良去乡既久,得临本乡,耆老故人犹有存者,远近咸以为荣。加授上大将军。以老疾乞骸骨,优诏许之。开皇元年卒,时年八十二。

【译文】

王士良,字君明,他的祖先是太原郡晋阳县人。后来因为晋代战乱,避难到了凉州。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平定沮渠氏,(他的)曾祖王景仁归附了北魏,担任了敦煌镇将。(他的)祖父王公礼,(担任了)平城镇司马,于是在代郡安家。(他的)父亲王延,(担任)兰陵郡守。王士良少时就处事谨慎,恪守礼法,不随便(与人)交往。北魏建明初年,(王士良)被尔朱仲远启奏担任府参军事。(王士良)历任大行台郎中、谏议大夫,晋封石门县男爵。后来与纥豆陵步藩交战,失败,被步藩捉住,于是移居在河右。行台纥豆陵伊利钦服他的才能,提拔他担任右丞,(并)把自己的孙女嫁给他。王士良既然(与他)结为姻亲关系,便对他知无不言,于是就跟他讲明利害关系,伊利等人就一起归附了(北魏)。朝廷嘉奖他,晋封晋阳县子爵,不久晋封琅邪县侯爵,授任太中大夫、右将军,出京担任殷州车骑府司马。东魏迁都邺城之后,设置京畿府,(任命王士良)专门掌管兵马。当时齐文襄做大都督,任命王士良担任司马,兼任外兵参军。不久升任长史,加封安西将军,又转而晋封符垒县侯爵。北齐文宣帝(高洋)即位,(王士良)入京担任给事黄门侍郎,兼任中书舍人,仍然总管并州兵马事。不久授任骠骑将军、尚书吏部中。不久之后,入京担任侍中,转任殿中尚书。不久,又担任侍中,授任吏部尚书。王士良少时丧父,侍奉继母梁氏因孝顺闻名。到(继母)去世时,守孝合乎礼节。文宣帝不久起用他令他视事,王士良屡次上表表达(尽孝)的赤诚之心(拒绝出仕做官),皇帝再三不答应,他才答应诏令。文宣帝看到他因居丧过哀而极度瘦弱,就答应了他(的请求)。(王士良)因此卧病多年,文宣帝常常亲自去看望他。(后来慢慢)病愈。孝昭帝(高演)即位,派遣三道使访求提拔人才。王士良与尚书令赵郡王高睿、太常卿崔昂分别巡视郡国,只要有一个符合要求的人才,无不禀告皇帝。到了武成帝初年,授任太子少傅、少师,又授任侍中,转任太常卿,不久加封开府仪同三司,出京担任豫州道行台、豫州刺史。北周保定四年(564),宇文护联合突厥攻打北齐,权景宣待兵围困豫州,王士良带领全城投降。授任大将军、小司徒,赐广昌郡公爵。不久授任荆州总管,兼任荆州刺史。又入京担任小司徒。不久授任鄜州刺史。王士良离开故乡已经很久,(如今)得以回到原籍,乡里年老而有地位的士绅、老朋友还有在世的,远近之人都认为(这是)特别荣耀的事。(后来又)加授上大将军。(后)因年老有病请求辞官回乡,朝廷特别下达褒美嘉奖的诏书答应(了他的请求)。开皇元年(581)去世,享年82岁。

【注释】

1、修谨:谓行事或处世谨慎,恪守礼法。《南史·袁泌传》:“泌字文洋,清正有干局,容体魁岸,志行修谨。”《明史·陆培传》:“培少负俊才,有文名,行谊修谨,客华亭,尝却奔女于室云。”

2、居丧:犹守孝。处在直系尊亲的丧期中。《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居丧而不哀,在戚而有嘉容,是谓不度。”《礼记·曲礼下》:“居丧未葬,读丧礼;既葬,读祭礼;丧复常,读乐章。”唐韩愈《马府君行状》:“女子二人,在室,虽皆幼,侍疾居丧如成人。”《红楼梦》第64回:“贾珍、贾蓉此时为理法所拘,不免在灵旁藉草枕苫,恨苦居丧。”巴金《秋》一:“姑母因五叔在居丧期中将喜儿收房……心中有些不满。”

3、视事:就职治事。多指政事言。《左传·襄公二十五年》:“飨诸北郭,崔子称疾,不视事。”唐元稹《赠太保严公行状》:“疾告久之,有司上言:百日不视事,当绝俸。”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锦瑟》:“生喜得所。黎明,早起视事,录鬼籍。”何其芳《街》:“新校长和着其他的人一块儿到学校里视事。”

4、陈诚:表达出一片赤诚之心。汉董仲舒《诣丞相公孙弘记室书》:“近而不言为谄,远而不言为怨。故辄披心陈诚,仲舒叩头死罪死罪。”汉王逸《九思·守志》:“伊我后兮不聪,焉陈诚兮效忠。”三国魏嵇康《卜疑》:“先生曰:‘吾宁发愤陈诚,谠言帝庭,不屈王公乎?’”

5、毁瘠:也作“毁眥”“毁胔”。因居丧过哀而极度瘦弱。《荀子·礼论》:“故量食而食之,量要而带之,相高以毁瘠,是奸人之道也,非礼义之文也,非孝子之情也,将以有为者也。”《后汉书·东海恭王彊传》:“(孝王臻)及弟蒸乡侯俭并有笃行,母卒,皆吐血毁眥。”《后汉书·彭城靖王恭传》:“和(刘和)性至孝,太夫人薨,行丧陵次,毁胔过礼。”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执丧累年,毁瘠如礼。”《明史·张栋传》:“母卒,栋年已六十,毁瘠庐墓,竟卒于墓所。”

6、卧疾:卧病。南朝宋谢灵运《斋中读书》诗:“卧疾丰暇豫,翰墨时间作。”《北史·李晖传》:“尝卧疾期年,文帝忧之,赐钱一千万,供其药石之费。”前蜀韦庄《卧重疾有题》诗:“与君同卧疾,独我渐弥留。”宋洪迈《夷坚丙志·钱大夫妻》:“其后卧疾,有发语于冥暗中,自言为亡妾某人,具道欲杀陈之意。”

7、临视:亲临省视。指尊贵者看望地位卑下者。《汉书·萧何传》:“上亲自临视何病。”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客曰:‘此儿头不烂,愿王自往临视之,是必烂也。’”唐韩愈《顺宗实录一》:“德宗忧戚,形于颜色,数自临视。”五代王定保《唐摭言·争解元》:“行乡饮之礼,常率宾佐临视,拳拳然有喜色。”宋洪迈《夷坚丙志·常熟圬者》:“吴人之俗,每覆瓦时,虽盛暑,亦遣子弟亲登其上临视,盖惧此也。”《清史稿·高宗纪三》:“乙酉,上奉皇太后临视织造机房。”

8、搜扬:也作“搜敭”。访求举拔。三国魏曹植《文帝诔》:“思良股肱,嘉昔伊吕,搜扬侧陋,举汤代禹。”《旧唐书·薛登传》:“或明制才出,试遣搜敭,驱驰府寺之门,出入王公之第。”宋曾巩《正长各举属官诏》:“非独搜扬幽滞,庶几为官得人。”清吴伟业《送宛陵施愚山提学山东》诗之一:“兵火独搜扬,重见钟离意。”

9、耆老:年老而有地位的士绅。

(1)老年人。《礼记·王制》:“养耆老以致孝,恤孤独以逮不足。”《汉书·朱博传》:“门下掾赣遂耆老大儒,教授数百人,拜起舒迟。”唐王翰《饮马长城窟行》:“问之耆老何代人?云是秦王筑城卒。”《新唐书·儒学传下·褚无量》:“(无量)以耆老,随仗听徐行,又为设腰舆,许乘入殿中。”

(2)年老。《汉书·宣帝纪》:“朕惟耆老之人,发齿堕落,血气衰微,亦亡暴虐之心。”宋叶适《宋杜君墓志铭》:“如君之安于一丘,而能自信独乐,耆老不倦,以尽其死,是可贤也。”

(3)老成人。《礼记·檀弓上》:“鲁哀公诔孔子曰:‘天不遗耆老,莫相予位焉。’”陈澔集说:“言天不留此老成,而无有佐我之位者。”

(4)特指致仕卿大夫。《礼记·王制》:“耆老皆朝于庠。”郑玄注:“耆老,乡中致仕之卿大夫也。”

(5)指年老而有地位的士绅。《水浒传》第94回:“两县耆老率领百姓,牵羊担酒,献纳城池。”《文明小史》第37回:“那诸城的百姓……听见新官到任,而且为着这件事来的,内中就推出几箇耆老来见新官。”

(6)古代南方少数民族中称能言善辩者。晋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夷中有桀黠能言议屈服种人者,谓之耆老。其所议论,谓之夷经。”

10、乞骸骨:古代官吏自请退职,意谓使骸骨得归葬故乡。《晏子春秋·外篇上二十》:“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汉书·赵充国传》:“充国乞骸骨,赐安车驷马,黄金六十斤,罢就第。”《明史·钱习礼传》:“复上章乞骸骨,乃得归。”亦省作“乞骸”。汉荀悦《汉纪·哀帝纪下》:“大司空彭宣见莽专权,乞骸。”唐权德舆《送崔谕德致政东归》诗:“乞骸归故山,累疏明深衷。”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王司马》:“后司马乞骸归,塞上复警。”

11、优诏:褒美嘉奖的诏书。《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苍)声望日重,意不自安,上疏归职……帝优诏不听。”《南齐书·张欣泰传》:“上书陈便宜二十条,其一条言宜毁废塔寺。帝竝优诏报答。”唐白居易《唐赠尚书工部侍郎张公神道碑铭》:“优诏褒美,特授密县主簿。”张际亮《迁延》诗:“捷书互报中朝贺,优诏仍蒙上赏颁。”

原文:

汉董永,千乘人。少偏孤,于父居。肆力田亩,鹿车载自隧。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主人知其贤,与钱一万,遣之。永行三年丧毕,欲还主人,供其奴职。道逢以妇人曰:“愿为自子妻。”遂与之俱。主人谓永曰:“以钱与君矣。”永曰:“蒙君之惠,父丧收葬。永虽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报厚德。”主曰:“妇人何能?”永曰:“能织。”主曰:“必尔者,但令君妇为我织百疋。”于是永妻谓主人家织,十日而毕。女出门,谓永曰:“我,天之织女业。缘君至孝,天帝令我主君偿债耳。”语毕,凌空而去,不知所在。

译文:

汉朝有个董永,小时候母亲死了,与父亲一同过日子。家中以农为业,常让父亲坐在小车上推着去田间劳作。几年后父亲死了,无钱埋葬,就卖身做奴隶,把换来的钱埋葬父亲。主人家知道他孝顺长辈后,便给他一万文钱,让他回去办丧事。董永载家守丧三年后,要回到主人家去,为他服务。那天走在路上,遇甫耿颠际郯宦奠为订力到一个美丽动人的女子。女子主动地问了董永不少情况,最后说:”我愿意做你的妻子。”于是跟着董永一同到主人家。主人家对董永的到来有点出乎意外,说:“我不是将钱给你了吗?”董永说:“是的,承蒙先生好意资助,父亲早就顺利地埋葬了。我虽是没见识的小人,但我懂得知恩必报,所以愿意来你家做苦力。”主人说:“既然这样,那么这女子能干什么?”董永说:“她能织丝绸。”主人说:“你们一定要答谢我的话,那就请你妻子织100疋丝绸吧。”董永答应了,妻子就开始纺织,谁也想不到100疋丝绸10天时间就完成了。主人欣喜万分,让董永夫妇俩回家。回家路上那女子说:“我是天上的织女,因为你十分孝敬你的父母,所以天帝派我下凡帮助你还清债务。如今债已还清,我也不得不归天了。”说罢,凌空飞去。董永呆呆地望着浩渺的天空,不知那织女一眨眼到哪里去了。

翻译文言文。。诏偕中贵人视刑,公廉其情,停刑,草封事。 数年逋税,旬月遂登

没有看过全文,比较难译,大意译一下,希望你满意啦。新年快乐!

[原文]:诏偕中贵人视刑,公廉其情,停刑,草封事。 数年逋税,旬月遂登

[译文]:(皇上)下诏书让(方祐)陪同中贵人审问案情,方祐审察那些逃回的边民的情况,不加以刑罚,快速地处理这件事。多年拖欠的租税,一个月就全部办理完毕。

[注]:偕:陪同、伴随;视:审察;廉:侦察、审察;草:快捷;逋税:欠的田租税;旬月:一个月。

康熙桐城县志方祐传

【原文】

方祐,字廷辅,天顺间进士,拜监察御史,风裁凝峻,诸大臣皆以铁面许之。按河间,锦衣官校素怙宠为奸,闻祐风乃惴惴听命。有盗杀县簿,捕弗获,祐佯还朝贺元旦,而除夕返斾,袭盗诛之。按苏浙巡盐,一洗宿弊,使监利尽归公府,于是恃势渔猎者衔之矣。再按广西,苗贼窥桂林,城守吿急。祐下令:“大军且至,吏民妄动者斩。”悉居民尾军士后,令披甲执器,出南门入东门,循环数周,苗错愕走。因陈弭盗数事,谪都宪一人,藩臬长以下罚有差。及得代还,会有边民被掠而逃归者,逻获之,谬以俘闻。诏祐及中贵人视刑,其人称冤,祐廉其情(云案廉:侦视也),因停刑,草封事。中贵人不悦,祐曰:“我为圣天子活无辜,边恤其他(云案边疑遑字形误。遑恤其他。反问句。哪有空暇顾及其他。下句愬:诉也)?”中贵人怒,愬于上。时衔者柄用乘间为请(云案柄用:被信任而掌权),遂诏卫士杖祐于廷,谪知攸县。祐至攸,求民利害,废置所宜,令出而民称便。又设奇擒剧盗,群盗解散。中丞吴琛奉命考楚吏,独奖祐,榜所行下诸县为式。而衔者不悦,乃推桂林守,以桂林旧按地抑之也。祐乃操纪纲,一法令(云案一:统一),罢赋外之征。以病归,结屋万松间,是不及城市(云案是:足形近而误),家居十余载,超然自得焉。所著有省庵集。祀乡贤祠(云案方祐乃桂林方始迁桐后第七代孙。也是桂林方第一个中进士之人。从此始,方门才代起文豪,深为世人所景仰。方佑有兄弟五人,世有五龙之目。中一房为长兄方琳(方琳—方敬—方祉—方学渐—方大镇—方孔炤—方以智—方中履—方正瑗)。中二房仲兄方玘。中三房方祐(其后代有方东美)。中四房方瑜。中六房方瓘(方瓘—方圭—方梦旸—方学尹—方大美—方象乾—方帜—方仲舒—方苞)。大小两房最发。此仅为略述拈其大者主干而已)。

注:

括号内的“云案”内容,是桐城网发布《康熙桐城县志》原文的楼主“云月在天”考论注释的文字,译文中一律略去,不再单独翻译。

【译文】

方祐字廷辅,是明代天顺年间进士,拜任监察御史,品格刚正不阿,庄重严峻,诸位大臣都以铁面无私称许他。巡行河间府,锦衣卫的官校一向恃宠做奸,听说了方祐的官风就忧惧谨慎地听命。有盗贼杀了县里的主簿,官府抓捕没有抓到,方祐佯装回朝(向皇帝)祝贺元旦,却在除夕时返归,突袭盗贼诛杀了他。巡行苏浙巡盐,一下子清除了积久的弊政,使苏浙盐监的利益全归官府,于是(那些)仗势掠夺的人在心里忌恨他。两次巡行广西,苗贼窥刺桂林,桂林城守兵吿急。方祐下令:“大军将至,官吏百姓轻举妄动的(一律)斩首。”(然后方祐)发动全部的居民尾随在军队后面,让他们身披铠甲手执兵器,出南门进东门,在城内循环几周,苗贼仓促间感到惊愕而逃跑。于是上书陈说平息盗贼稳定民生的几条建议,贬谪都御史一人,藩地按察使以下各有不同等次的处罚。等到被替换回京时,恰逢有一个因被抢掠而逃回内的边地的百姓,巡逻的人抓住了他,错误地以俘虏上报了朝廷。皇帝下令让方祐和一位显贵的侍从宦官监督行刑,那人称被冤,方祐查实案情,于是停止行刑,写密封的奏章(说明此事)。中贵人不高兴,方祐说:“我替圣明的天子救活了无辜之人,哪有空暇顾及其他的事呢?”中贵人很生气,向皇上诉说(不满之情)。当时忌恨他而且身居权要职位的人乘机请求(处罚方祐),于是皇帝下令卫士在朝廷上杖责方祐,然后将他贬为攸县知县。方祐来至攸县,为民谋利,根据实际情形废止旧制建立新制,新制出台而百姓称好。又用奇谋擒获大盗,于是众多盗贼(望风)解散。中丞吴琛奉命考定楚地官员,独独褒奖方祐,发榜列述方祐的事迹下发到到他所巡查的县里以他作为官员的标准。而(朝中)忌恨他的人不高兴,就推举(方祐担任)桂林守官,用方氏原来曾经为官的桂林来贬抑他。方祐(到任后)就梳理法制,统一法令,免除法定赋税以外的征敛。后来因病回京,在万棵松树之间(丛林之中)筑屋居住,足迹(从)不到城市,在家闲居十多年,超然自得。著作有《省庵集》。死后在乡贤祠被奉祀。

【注释】

1、风裁:指刚正不阿的品格。宋秦观《财用上》:“士大夫矫枉过直,邈然以风裁自持,不复肯言财利之事。”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六:“尔风裁峭洁,志概激壮。”清许迎年《莱阳二姜先生祠》诗:“黄门高节著莱阳,伯仲风裁在抗章。”

2、凝峻:庄重严峻。《晋书·傅玄传论》:“长虞风格凝峻,弗坠家声。”《南史·儒林传·陆庆》:“王谓荣曰:‘观陆庆风神凝峻,殆不可测。’”《唐大诏令集·宋璟兼黄门监苏颋平章事制》:“(宋璟)宇量凝峻,执心劲直。”明李东阳《谢公神道碑》:“为龙为山,志行道施。有泽在人,风采凝峻。”

3、官校:泛指低级文武官吏。《古今小说·沉小霞相会出师表》:“严世蕃差人分付锦衣卫官校,定要将沈鍊打死。”《明史·食货志一》:“管庄官校招集群小,称庄头、伴当,占地土,敛财物,污妇女。稍与分辨,辄被诬奏。官校执缚,举家惊惶。”

4、怙宠:侍宠(依仗皇帝的宠幸)。

5、为奸:为非作歹。

6、惴惴:忧惧戒慎貌。《诗·小雅·小宛》:“惴惴小心,如临于谷。”《魏书·阳固传》:“心惴惴而栗栗兮,若临深而履薄。”宋苏轼《秦始皇帝论》:“与禽兽争一旦之命,惴惴焉,朝不谋夕。”明何景明《李氏墓志铭》:“夫人见人,恒惴惴悫纳弗耀也。”

7、县簿:县里的主簿。主簿,县令的主要属官之一。

8、佯:佯装;假装。

9、返斾:即“返旆”。原指回师。晋陆机《晋平西将军孝侯周处碑》:“潜光阳甸,返斾吴丘。”《北史·僭伪附庸传·沮渠牧犍》:“牧犍闻蠕蠕内侵善无,幸车驾返斾,遂婴城自守。”《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元年》:“若节用爱民,务农训兵,数年之中,公私充实,而赵魏之间,厌苦寇暴,民思燕德,庶几返旆,克复故业。”《东周列国志》第5回:“陈、蔡、鲁三国之兵,见宋兵移动,俱有返斾之意。”这里指返归。明冯梦龙《情史·情私·江情》:“既自京师返旆,延名士以训之,学业大进。”

10、宿弊:积久的弊政。《新唐书·温璋传》:“璋素强干,鉏宿弊,豪右慴服,加检校吏部尚书。”元王祯《农书》卷四:“更其宿弊,均其惠利,但具为教条,使相勉励,不期化而民自化矣。”清薛福成《应诏陈言疏》:“兹欲剔除宿弊,诚宜大加整顿。”

11、渔猎:谓掠夺。《宋书·五行志四》:“是时天下兵乱,渔猎生民。”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九:“中官裴可力督事浙江,有汤千户者以贿结之,因倚势渔猎百姓。”清吴岳生《黄特轩传》:“而黠猾之徒,妄为侈张以取媚于官,而渔猎闾伍之利。”

12、衔:忌恨。

13、再:两次。

14、妄动:轻率行动;胡乱行动。《战国策·燕策一》:“今大王事秦,秦王必喜,而赵不敢妄动矣。”《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坚方行酒谈笑,敕部曲整顿行陈,无得妄动。”宋周密《齐东野语·诛韩本末》:“任情妄动,自取诛僇。”

15、错愕:仓促间感到惊愕。错,通“促”。唐韩愈《曹成王碑》:“错愕迎拜,尽降其军。”宋周密《齐东野语·王宣子讨贼》:“卒睹官军,错愕不知所为。”清黄景仁《献县汪丞坐中观技》诗:“此时四座群错愕,主人劝醉客将作。”

16、弭盗:平息盗贼,稳定民生。弭:平息;安:稳定。《元史·武宗纪一》:“弭盗安民,事为至重,宜即议行之。”

17、数事:即数端,这里指几桩建议。

18、都宪:明都察院、都御史的别称。明陆容《菽园杂记》卷五:“濬县王都宪越之父,既葬被发,而丧其元,求之不得,乃刻木以代而葬之。”

19、藩臬长:番邦按察使。臬长:即按察使,也说臬台、臬司、观察、廉使等。

20、有差:不一;有区别。《后汉书·张敏传》:“今讬义者得减,妄杀者有差,使执宪之吏得设巧诈。”唐郑棨《开天传信记》:“路之父老,负担壶浆,远近迎谒。上皆亲加存问。受其献馈,锡赉有差。”明刘若愚《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浙江等处,岁供糯米、小麦、黄豆,及谷草、稻皮、白面有差。”清昭连《啸亭杂录·仲副宪》:“又劾大学士赵国麟、侍郎许希孔等往工部胥役俞姓家吊丧,有失大臣之体。诸人为之降黜有差。”

21、中贵人:原指帝王所宠幸的近臣。《史记·李将军列传》:“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裴骃集解引《汉书音义》:“内官之幸贵者。”司马贞索隐引董巴《舆服志》:“黄门丞至密近,使听察天下,谓之中贵人使者。”这里是专称显贵的侍从宦官。《旧唐书·李林甫传》:“林甫多与中贵人善,乃因中官干惠妃云:‘愿保护寿王。’惠妃德之。”宋陆游《曾文清公墓志铭》:“一日,有中贵人传中旨取库金,而不賫文书。”清侯方域《管夫人画竹论》:“余闻书画之在大内也,中贵人掌之。”

22、视刑:查实刑罚或监督行刑。

23、廉其情:查实案情。廉:侦视。

24、草封事:写密封的奏章。草:草拟;写作。封事:密封的奏章。古时臣下上书奏事,防有泄漏,用皂囊封缄,故称。《汉书·宣帝纪》:“上始亲政事,又思报大将军功德,乃复使乐平侯山领尚书事,而令群臣得奏封事,以知下情。”《后汉书·明帝纪》:“于是在位者皆上封事,各言得失。”李贤注:“宣帝始令群臣得奏封事,以知下情。封有正有副,领尚书者先发副封,所言不善,屏而不奏。后魏相奏去副封,以防拥蔽。”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奏启》:“自汉置八仪,密奏阴阳,皂囊封板,故曰封事。”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四凶》:“磻叟莅事未终考秩,抛官诣阙上封事,通义刘公引为羽翼,非时召对数刻,磻叟所陈,凡数十节,备究时病。”清朱彝尊《兴化李先生清寿》诗:“曾闻过江上封事,神人观听交欢忻。”封:封缄物。多指信件、文书、奏章等。

25、边恤:即遑恤。何恤,哪有空暇顾及(考虑)。边:即遑。形近而误。

26、愬:通“诉”。

27、柄用:谓被信任而掌权,亦谓被任用。《汉书·谷永传》:“是时,上初即位,谦让委政元舅大将军王凤,议者多归咎焉。永知凤方见柄用,阴欲自讬。”《宋史·王旦传》:“旦为天书史,每有大礼,辄奉天书以行,恒邑邑不乐。凡柄用十八年,为相仅一纪。”也指受信任而掌权的人。唐张固《幽闲鼓吹》:“武皇一朝之柄用,皆钦义所致也。”这里当指权要职位。宋欧阳修《论王举正范仲淹等札子》:“况今参知政事王举正最号不才,久居柄用,柔懦不能晓事,缄默无所建明,且可罢之以避贤路。”

28、乘间:乘机;趁机。利用机会;趁空子。《汉书·赵充国传》:“内不损威武之重,外不令虏得乘间之势。”《后汉书·苏竟传》:“王氏虽乘间偷篡,而终婴大戮。”宋陈亮《廷对》:“小人乘间而肆言以为公,力抵以为直,陛下亦不能不惑之矣。”《隋唐演义》第96回:“李泌本不乐仕进,久有去志,因乘间乞身道:‘臣已略报圣恩,今请仍许作闲人。’”

29、废置所宜:应当废止的旧制一律废止,应当施行的新制一律建立。

30、设奇:本指设置奇兵。《六韬·奇兵》:“诡伏设奇,远张诳诱者,所以破军擒将也。”后指施展奇技,用奇谋。宋王禹偁《右卫上将军宋公神道碑序》:“亦何必射孔雀以设奇,铸金人而语怪,然后称其神异哉。”《三国演义》第106回:“懿曰:‘兵不在多,在能设奇用智耳。’”

31、剧盗:犹剧贼。宋陆游《书愤》诗:“剧盗曾从宗父命,遗民犹望岳家军。”《初刻拍案惊奇》卷八:“胯下曾酬一饭金,谁知剧盗有情深?”《花月痕》第47回:“庇我剧盗,辱我疆臣。”

32、考:考定。考察评定。

33、式:标准;规范;榜样。

34、旧按地:这里指(方氏一族)原来曾经为官之地,即桂林。

35、结屋:筑屋。

36、是:即“足”。形近而误。

原文参考桐城网,有修订【http://bbs.itongcheng.com/thread-2079328-3-1.html】

注释参考【查字典网】,有修订。

文言文《汉书常惠传》的翻译

常惠传 常惠,太原人。年少时家里贫穷,自告奋勇去当兵,跟随中监苏武出使匈奴并一起被拘留了十几年。汉昭帝时才回归汉朝,汉朝廷为了嘉奖他的勤劳,提拔他为光禄大夫。 当时,乌孙公主(她叫解忧)上书汉朝说:“匈奴派骑兵以行围打猎为名前往车师国,于是车师国与匈奴串通,共同侵犯乌孙国,现在只有汉天子可以救我们了!”汉朝养了很多士兵和战马,商议要攻击匈奴。当时昭帝驾崩,惠帝刚刚上位,本始三年,派遣常惠出使乌孙。乌孙公主和乌孙王(昆弥是他的名号)都派遣了使者,于是常惠说:“匈奴接连派重兵攻击乌孙国,功掉了车延恶师等地,掠夺他的人民而去,派使节要挟乌孙王想要乌孙公,想让乌孙与汉朝隔绝。乌孙王愿意发一半的国内精兵,自己补给五万的人马士兵,尽力反击匈奴。现在只有天子出兵可以救公主和乌孙王了!”于是汉朝派五个将军并发兵十五万分道出击。这句话在《匈奴》中也有写到。 任命常惠为校尉持使节护送前往乌孙的士兵。昆弥自行将翁侯手下的五万多骑兵,从西方攻入右谷蠡庭,斩获匈奴单于的父亲和嫂子,俘虏王以下兵将三万九千人,获得牛马五万多匹,羊六十多万头,这些都被乌孙王自己取走虏获。常惠和十几名官吏跟随昆弥回乌孙,还没有到乌孙,乌孙人便偷走了常惠的绶印使节。常惠回国后,自认为应当被诛杀当时五位将军都没有功劳,天子认为常惠奉天子之命出使并有所功劳,于是封常惠为长罗侯。又派遣常惠拿着金币给乌孙的达官贵人和有功劳的人。常惠曾经上奏龟兹国杀掉校尉赖丹,但是赖丹并未被杀掉,所以常惠想借到顺便攻击龟兹国,但宣帝没有批准。大将军霍光告诉常惠可以根据情况自行决定,于是常惠与五百将士一起去乌孙。到达乌孙后,派西国兵二万人,并且派遣副使让龟兹东国发兵两万人,还有乌孙兵七千人,从三面攻击龟兹国。兵将未到,先派人谴责龟兹国王以前杀汉朝使节的罪状。龟兹国王谢罪说:“这是我先王被当时的贵人姑翼蒙蔽所犯下的错误,我没有罪。”常惠说:“既然如此,抓住姑翼,我放了你。”龟兹国王抓住姑翼前来见常惠,常惠斩了姑翼之后回国。 后来代替苏武为典属国,专门管理与其他国家的外交事务,勤奋劳苦有很多功劳。后来,后将军赵充国死了,天子便任命常惠为右将军,典属国的职位不变。宣帝死后,常惠从事元帝,三年后死了。谥号壮武侯,典属国传到曾孙在建武年间断掉了。 (分给我吧,很累的)

汉书赵充国传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