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唐太宗论举贤文言文翻译

唐太宗论举贤道理

君子用人跟用器物一样,每一种东西都要选用它的长处。

选拔、任用人才,要多看他人之长,发挥其优势。

唐太宗《论举贤》――出自《资治通鉴》。

原文: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译文:唐太宗让封德彝举荐有才能的人,他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

太宗说:“用人跟用器物一样,每一种东西都要选用它的长处。古来能使国家达到大治的帝王,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才来用的吗?我们只是担心自己不能识人,怎么可以冤枉当今一世的人呢?”

扩展资料

唐太宗政权下的“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在位期间出现的清明政治,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

唐太宗继承唐高祖制定的尊祖崇道国策,并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运用道家思想治国平天下。唐太宗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

并采取了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并大力平定外患,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最终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

因其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 ,故史称“贞观之治”。贞观之治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资治通鉴》

唐太宗论举贤道理

君子用人跟用器物一样,每一种东西都要选用它的长处。

选拔、任用人才,要多看他人之长,发挥其优势。

唐太宗论举贤

原文: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翻译:唐太宗让封德彝举荐有才能的人,他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太宗说:“用人跟用器物一样,每一种东西都要选用它的长处。古来能使国家达到大治的帝王,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才来用的吗?我们只是担心自己不能识人,怎么可以冤枉当今一世的人呢?”

唐太宗论举贤道理

君子用人跟用器物一样,每一种东西都要选用它的长处。

选拔、任用人才,要多看他人之长,发挥其优势。

唐太宗论举贤

原文: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翻译:唐太宗让封德彝举荐有才能的人,他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太宗说:“用人跟用器物一样,每一种东西都要选用它的长处。古来能使国家达到大治的帝王,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才来用的吗?我们只是担心自己不能识人,怎么可以冤枉当今一世的人呢?”

紧求“唐太宗论举贤”翻译

上(指唐太宗)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

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只)患己不能知,安可诬(冤枉、贬低)一世之人?”

举,可解释为1、作“起”讲,2、确立、建树,3、兴起、发动,4、提拔、推举,5、列举,6、检举,7、全。从上下文看,自然是唐太宗要封德彝推荐有才能的人,因此其他义项只能舍去。诘,可解释为1、询问、追问,2、责问,3、责罚。因为封德彝“久无所举”,所以唐太宗才有所言,问题是询问、责问还是责罚呢?再根据下文阐述的用人所长的观点看,应为“责问”。患,可解释为1、生病,2、祸害,3、担忧。唐太宗提出用人主张后,批评没有举贤是不了解人才,这正是我们国家所担忧的,该选择何项,不言而喻。知,1、知识,2、知道,3、认识,4、了解。至此,毫无疑问选择“了解(人)”。

所以翻译如下:唐太宗命令封德彝推举有才能的人(可是)很久也没有推举出人。唐太宗责问封德彝,(封德彝)回答说:“(我)不是不尽心竭力,只是到现在还没有发现奇特的人才罢了!”唐太宗说:“君子用人就好像使用器物一样,各取它的长处。古代治理国家达到大治的人,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吗?只担忧自己不能了解人,怎么可以冤枉委曲一代的人才?”

上(指唐太宗)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

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只)患己不能知,安可诬(冤枉、贬低)一世之人?”

举,可解释为1、作“起”讲,2、确立、建树,3、兴起、发动,4、提拔、推举,5、列举,6、检举,7、全。从上下文看,自然是唐太宗要封德彝推荐有才能的人,因此其他义项只能舍去。诘,可解释为1、询问、追问,2、责问,3、责罚。因为封德彝“久无所举”,所以唐太宗才有所言,问题是询问、责问还是责罚呢?再根据下文阐述的用人所长的观点看,应为“责问”。患,可解释为1、生病,2、祸害,3、担忧。唐太宗提出用人主张后,批评没有举贤是不了解人才,这正是我们国家所担忧的,该选择何项,不言而喻。知,1、知识,2、知道,3、认识,4、了解。至此,毫无疑问选择“了解(人)”。

所以翻译如下:唐太宗命令封德彝推举有才能的人(可是)很久也没有推举出人。唐太宗责问封德彝,(封德彝)回答说:“(我)不是不尽心竭力,只是到现在还没有发现奇特的人才罢了!”唐太宗说:“君子用人就好像使用器物一样,各取它的长处。古代治理国家达到大治的人,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吗?只担忧自己不能了解人,怎么可以冤枉委曲一代的人才?”

唐太宗论举贤翻译

上(指唐太宗)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

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只)患己不能知,安可诬(冤枉、贬低)一世之人?”

举,可解释为1、作“起”讲,2、确立、建树,3、兴起、发动,4、提拔、推举,5、列举,6、检举,7、全。从上下文看,自然是唐太宗要封德彝推荐有才能的人,因此其他义项只能舍去。诘,可解释为1、询问、追问,2、责问,3、责罚。因为封德彝“久无所举”,所以唐太宗才有所言,问题是询问、责问还是责罚呢?再根据下文阐述的用人所长的观点看,应为“责问”。患,可解释为1、生病,2、祸害,3、担忧。唐太宗提出用人主张后,批评没有举贤是不了解人才,这正是我们国家所担忧的,该选择何项,不言而喻。知,1、知识,2、知道,3、认识,4、了解。至此,毫无疑问选择“了解(人)”。

所以翻译如下:唐太宗命令封德彝推举有才能的人(可是)很久也没有推举出人。唐太宗责问封德彝,(封德彝)回答说:“(我)不是不尽心竭力,只是到现在还没有发现奇特的人才罢了!”唐太宗说:“君子用人就好像使用器物一样,各取它的长处。古代治理国家达到大治的人,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吗?只担忧自己不能了解人,怎么可以冤枉委曲一代的人才?”

唐太宗论举贤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