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谢琰晋书文言文翻译

翻译文言文《晋书》

陶潜,字元亮,年轻的时候志向高远,学识渊博又善于写作。天资聪明而不拘小节,以真性情而高兴。曾写作《五柳先生传》说:“看我所住的环境,不能挡风遮阳。穿着简陋,经常没有吃喝,又怎么样呢。”他自己这么说,当时的人也这样说。当有亲朋带着酒菜去找他,他也不推辞。每当喝醉的时候,就舒舒服服的睡觉 。从没有高兴或生气的样子,只是见酒就喝,如果没酒,也可以不停的吟诵。他不懂音乐,却有一张素琴,弦也不调音,每当朋友们来喝酒。就弹琴唱歌,说:“只要能领会琴中的乐趣,何必要有琴的声音呢?”

陶侃曾经到郊外去游览,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未熟的稻穗,陶侃问:“拿这些东西干什么?”那人说:“走在路上我看见它,随便拔一把罢了。”陶侃大怒说:“你既然不种田,竟然还糟蹋人家的稻子!”就把那人抓起来,抽了一顿鞭子。陶侃爱护庄稼而执法严,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

文言文晋书,陶回传的整篇翻译快快快!!!!!

陶回,是丹杨郡人。他的祖父陶基,是吴国的交州刺史。他的父亲陶抗,官至太子中庶子。陶回被征召为司空府中军、主簿,都未去就职。大将军王敦任命他为参军,转任州别驾。王敦死后,司徒王导提拔他为从事中郎,升任司马。苏峻之役发生后,陶回与孔坦对导进言,请求及早出兵据守江口,这些话都被记载在《孔坦传》里。苏峻快攻到的时候,陶回又对庾亮说:“苏峻知道石头城有重兵把守,不敢直接来,一定向小丹杨进发从南路步行来,应当(在那里)伏兵拦截他,(这就)可以一战生擒他。”庾亮没有听从他的建议。苏峻果然从小丹杨经过秣陵进军,(但是)迷了路,遇到郡里的人,抓住他让他做向导。当时苏峻在夜里行军,他所处的位置很不明了。庾亮听说了此事,很后悔没听从陶回等人的建议。不久朝廷部队打败,(不得不)回到本县,收拾集合义军,只剩下一千多人,全是步军。(后来,陶回)与陶侃、温峤等人合力攻打苏峻,又单军打败了韩晃,因功被封为康乐伯。

当时叛贼刚被平定平,国家纲纪弛废,司徒王导因为陶回有才干,提拔他补任北军中候,不久转任中护军。过了很久,升任征虏将军、吴兴太守。当时因收成不好粮食很贵,三吴尤其厉害。皇帝诏令想听任百姓互相买卖,来救一时之急。陶回上疏说:“当今天下不全国到处都歉收,唯有东部粮价偏贵,这样就(允许百姓)互相买卖,这种传闻必定传播得很广,北方贼人听说了,就会窥侍边疆。按愚臣的意见,不如打开粮仓来救济粮食歉收地区的百姓。”于是不等答复,(他)就打开粮仓,并且拨出府郡的军粮数万斛米来救济那些缺粮户,因此全境百姓获得保全。不久朝廷下诏,一起敕令会稽、吴郡按照陶回的办法赈济百姓,这两郡也赖此(得以度过饥荒)。(陶回)在职四年,被征召征授任领军将军,加散骑常侍,征虏将军仍然保留。

陶回本性端正,不怕强权。丹杨尹桓景谄事王导,很为王导所喜欢。陶回常常情绪激昂地说桓景不是好人,不宜亲近。适逢荧惑星(即火星)守着南斗(斗宿)很久,王导对陶回说:“南斗星,是扬州的分野,而荧惑星守着它,我应当让位来对应这一天谴之兆。”陶回回答说:“您凭借高尚的德行作宰相,辅弼圣主,应当亲近忠贞之士,远离奸佞小人,而您与桓景促膝过从,荧惑星怎么能退去呢!”王导觉得很是愧对他。咸和二年(327),因病辞职,皇帝没答应。转任护军将军,常侍和领军仍然保留,没有就任,去世,享年51岁。谥号是威。

他有四个儿子:长子陶汪、次子陶陋、三子陶隐、四子陶无忌。长子陶汪继承了他的爵位,位至辅国将军、宣城内史,次子陶陋官至冠军将军,三子陶隐官至少府,四子陶无忌官至光禄勋,兄弟四人都很有才干,很受重用。

晋书·卷七十八·列传第四十八·陶回传

【原文】

陶回,丹杨人也。祖基,吴交州刺史。父抗,太子中庶子。回辟司空府中军、主簿,并不就。大将军王敦命为参军,转州别驾。敦死,司徒王导引为从事中郎,迁司马。苏峻之役,回与孔坦言于导,请早出兵守江口,语在坦传。峻将至,回复谓亮曰:“峻知石头有重戍,不敢直下,必向小丹杨南道步来,宜伏兵要之,可一战而擒。”亮不从。峻果由小丹杨经秣陵,迷失道,逢郡人,执以为乡导。时峻夜行,甚无部分。亮闻之,深悔不从回等之言。寻王师败绩,回还本县,收合义军,得千馀人,并为步军。与陶侃、温峤等并力攻峻,又别破韩晃,以功封康乐伯。

时大贼新平,纲维弛废,司徒王导以回有器干,擢补北军中候,俄转中护军。久之,迁征虏将军、吴兴太守。时人饥谷贵,三吴尤甚。诏欲听相鬻卖,以拯一时之急。回上疏曰:“当今天下不普荒俭,唯独东土谷价偏贵,便相鬻卖,声必远流,北贼闻之,将窥疆场。如愚臣意,不如开仓廪以振之。”乃不待报,辄便开仓,及割府郡军资数万斛米以救乏绝,由是一境获全。既而下诏,并敕会稽、吴郡依回振恤,二郡赖之。在郡四年,征拜领军将军,加散骑常侍,征虏将军如故。

回性雅正,不惮强御。丹杨尹桓景佞事王导,甚为导所昵。回常慷慨谓景非正人,不宜亲狎。会荧惑守南斗经旬,导语回曰:“南斗,扬州分,而荧惑守之,吾当逊位以厌此谪。”回答曰:“公以明德作相,辅弼圣主,当亲忠贞,远邪佞,而与桓景造膝,荧惑何由退舍。”导深愧之咸和二年,以疾辞职,帝不许。徙护军将军,常侍、领军如故,未拜,卒,年五十一。谥曰威。

四子:汪、陋、隐、无忌。汪嗣爵,位至辅国将军、宣城内史,陋冠军将军,隐少府,无忌光禄勋,兄弟咸有干用。(《晋书·卷七十八·列传第四十八·陶回传》)

【译文】

陶回,是丹杨郡人。他的祖父陶基,是吴国的交州刺史。他的父亲陶抗,官至太子中庶子。陶回被征召为司空府中军、主簿,都未去就职。大将军王敦任命他为参军,转任州别驾。王敦死后,司徒王导提拔他为从事中郎,升任司马。苏峻之役发生后,陶回与孔坦对导进言,请求及早出兵据守江口,这些话都被记载在《孔坦传》里。苏峻快攻到的时候,陶回又对庾亮说:“苏峻知道石头城有重兵把守,不敢直接来,一定向小丹杨进发从南路步行来,应当(在那里)伏兵拦截他,(这就)可以一战生擒他。”庾亮没有听从他的建议。苏峻果然从小丹杨经过秣陵进军,(但是)迷了路,遇到郡里的人,抓住他让他做向导。当时苏峻在夜里行军,他所处的位置很不明了。庾亮听说了此事,很后悔没听从陶回等人的建议。不久朝廷部队打败,(不得不)回到本县,收拾集合义军,只剩下一千多人,全是步军。(后来,陶回)与陶侃、温峤等人合力攻打苏峻,又单军打败了韩晃,因功被封为康乐伯。

当时叛贼刚被平定平,国家纲纪弛废,司徒王导因为陶回有才干,提拔他补任北军中候,不久转任中护军。过了很久,升任征虏将军、吴兴太守。当时因收成不好粮食很贵,三吴尤其厉害。皇帝诏令想听任百姓互相买卖,来救一时之急。陶回上疏说:“当今天下不全国到处都歉收,唯有东部粮价偏贵,这样就(允许百姓)互相买卖,这种传闻必定传播得很广,北方贼人听说了,就会窥侍边疆。按愚臣的意见,不如打开粮仓来救济粮食歉收地区的百姓。”于是不等答复,(他)就打开粮仓,并且拨出府郡的军粮数万斛米来救济那些缺粮户,因此全境百姓获得保全。不久朝廷下诏,一起敕令会稽、吴郡按照陶回的办法赈济百姓,这两郡也赖此(得以度过饥荒)。(陶回)在职四年,被征召征授任领军将军,加散骑常侍,征虏将军仍然保留。

陶回本性端正,不怕强权。丹杨尹桓景谄事王导,很为王导所喜欢。陶回常常情绪激昂地说桓景不是好人,不宜亲近。适逢荧惑星(即火星)守着南斗(斗宿)很久,王导对陶回说:“南斗星,是扬州的分野,而荧惑星守着它,我应当让位来对应这一天谴之兆。”陶回回答说:“您凭借高尚的德行作宰相,辅弼圣主,应当亲近忠贞之士,远离奸佞小人,而您与桓景促膝过从,荧惑星怎么能退去呢!”王导觉得很是愧对他。咸和二年(327),因病辞职,皇帝没答应。转任护军将军,常侍和领军仍然保留,没有就任,去世,享年51岁。谥号是威。

他有四个儿子:长子陶汪、次子陶陋、三子陶隐、四子陶无忌。长子陶汪继承了他的爵位,位至辅国将军、宣城内史,次子陶陋官至冠军将军,三子陶隐官至少府,四子陶无忌官至光禄勋,兄弟四人都很有才干,很受重用。

原文:

陶潜,字元亮,

侃之

也。

,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

,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

,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知

偃兆以亲老家贫,起为州

,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

,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

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

译文:

陶潜(陶渊明),字元亮,是

。祖父陶茂,曾任武昌太守。他少年时心怀高尚,知识渊博善于做文章,洒脱大方不拘谨,自得于真性情,被乡里邻居所看重。曾经作《五柳先生传》来形容自己:“先生不知道是什么人,不知道姓名,房子旁边有五棵柳树,所以以此为号。清闲安静少说话,不爱慕虚荣实利。喜欢读书,却不去穷根究底的解释,一旦对书的内容有所感悟,就高兴得忘了吃饭。本性爱喝酒,可是家里穷不能一直得到。亲朋故旧知道这样,有时就置办酒招他过来,他去饮酒一定会喝完,目的是一定要醉。醉以后回去,一点也不收敛情绪。家里四壁空空,不能遮阳挡雨,旧衣衫十分破烂,盛饭的容器经常空着,也不在意。经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很能显示自己的志向,不计较得失,用这来结束自己一生。”他的自序是这样,当世人说是实录。(是不是缺了点?)

偃兆因为他亲人年迈家里贫穷,任用他为州

。他不等忍受官吏这个职务,没几天就自己回家了。州里聘用他为

,不去,自己种田来养活自己,于是得了瘦弱的病。

又做镇军、建威参军,对亲朋说:“想做个

,来挣些补贴家用的钱(意译)。”管这些事的人听说了,任用他 为彭泽令。在县里,公田全部命令种秫谷(可酿酒),说:“让我一直醉酒就够了。”妻子和孩子坚持请求种粳米。于是命令 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米。向来简朴自爱,不

长官。郡里派遣

到他的县,他的下属说应该束上带子(穿

)见

,陶潜叹息说:“我不能为五斗米(这些

)弯腰(丧失尊严),小心谨慎的为乡下的小人做事啊!”义熙二年,将印绶交还离开了

,于是作了《归去来》。

古文翻译 晋书,卷四十九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父阮璃,魏丞

相掾,知名于世。阮籍容貌优异,志气豪放,傲

然独得,放任不羁,但喜怒不从脸上流露出来。

有时闭门读书,连月不出;有时登临山水,一天

忘掉回去。博览群书,尤其喜好《庄子》 《老

子》。爱喝酒能长啸,善于弹琴。当他得意时,

就忘掉了自己的形体。当时人大多说他是个痴呆

人,只有族兄文业常叹服他,认为胜过自己,于

是大家都称他是怪才。

阮籍曾跟随叔父到东郡,兖州刺史王昶请求

和他相见,见面后阮籍一天没说一句话,王昶认

为此人不可度量。太尉蒋济听说他有俊才就征用

他,阮籍到都亭写信说:“我听到明公以一贯的

恩德,处上级的地位,英雄豪杰翘首盼望被引

用,俊秀贤才都投奔于足下。打开府门召集人才

的Et子,人人自以为会成为你的部下;征召的公

文一下,却以我这种人为首。当年子夏在西河之

上,文侯给他拿着扫帚扫路;邹子处在黍谷的阴

面,而昭王与他相陪坐车。穿一般百姓衣服的人

士,孤行独立,而王公大人之所以屈尊礼待他们

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有治国之道。现在阮籍没有

邹1-治国之道,而有他的无知,辱蒙你选择了

我,但并不合适。我正准备到束皋之南去耕作,

供输粮食赋税。身背柴禾而疲累疾病,脚力不

强,征召选补为官吏,不是我能胜任的。请收回

你的恩德,发扬你清明公正的选用。”当初,蒋

济担心阮籍不来,得到信后很高兴。派手下人迎

接他,但阮籍已离去,蒋济大为生气。于是乡人

亲戚都劝阮籍,他才到任。后来藉口有病辞归。

又任命为尚书郎,时间不长,又因病离职。到曹

爽辅政,召为参军。阮籍就藉口有病辞官,隐居

乡下。过了一年多而曹爽被杀,时人佩服他有远

识。宣帝任太傅时,任命阮籍为从事中郎。等到

皇帝去世,又任景帝大司马从事中郎。高贵乡公

即位,封他为关内侯,迁任散骑常侍。

阮籍原有济世之志,正当魏晋之际,天下

大乱,名士很少有保全的人,阮籍因此不问世

事,便酣饮以为常。文帝当初想替武帝向阮籍求

婚,阮籍大醉六十天,没有开VI而作罢。后钟会

多次向阮籍间时事,想以他回答的对错与否罗致

他的罪责,都因为酣醉而免祸。到文帝辅政,阮

签曾从容地对皇帝说: “我平生曾到柬平游览,

很喜欢那裹的风土。”皇帝大为高兴,即任为东

平相。阮籍骑驴到郡所,拆毁府舍墙壁,使内外

相互能看得见,法令清正简约,十天就回到京

城。被皇帝用为大将军从事中郎。有关部门报告

说有儿子杀了母亲,阮籍说: “啊!杀了父亲还

可以,竟然杀了母亲!”在座的人都责怪他失言。

塞童问他:“杀父,是天下十恶之首,而你认为

可以吗?”阮籍说: “禽兽仅知母亲而不知道父

亲,杀了父亲,就如禽兽。杀了母亲,那连禽兽

都不如。”大家心悦诚服。

医棰听说步兵伙房的人善于酿酒,有贮存的

酒三百斛,就请求做步兵校尉。遣忘世事,虽除

去佐职,仍常游府中,有酒宴必到。正值文帝辞

让九锡,公卿大臣将要劝进,让阮籍写劝辞。阮

签沉醉忘了写作,大臣们将要到府上去劝说,派

人取书,见区鳘正爬在桌子上沉醉睡觉。使者把

情况告诉他,阮籍就写在桌子上,使人胳抄,无

所改校。言辞很清正,被当时人所看重。

医签虽然不受礼教拘束,但说话深远,不评

论人物。性情极孝顺,母亲去世时,他正和人下

围棋,对方请求不下了,阮籍要留着和他决胜

负。接着喝酒二斗,高声长号,吐血好几升。等

他母亲将要安葬,吃了一条蒸腿,喝二斗酒.然

后去向遣体告别,想说的话说完了,高声一吼,

又吐血好几升。过分哀毁骨瘦如柴,几乎要死

去。蜚揩前往吊丧,医篮散发盘腿而坐,喝得大

醉直瞪着眼睛,裴楷吊唁完了就离去。有人问裴

楷:“吊丧的人,主人哭,客人随礼也哭。阮籍

既然不哭,你为什么要哭?”裴楷说:“阮籍已是

超凡脱俗之人,因此不尊崇礼制。我是俗人,因

此用遵守礼仪来要求自己。”时人感叹他们各得

其所。阮籍还能作青白眼,见了遵从礼教的人,

用白眼对待他。到嵇喜来吊唁,阮籍作白眼,嵇

喜不高兴地退出。嵇喜的弟弟嵇康听到后,就带

着酒挟着琴去,阮籍大为高兴,就用青眼看他。

因此崇礼守法的人痛恨他如仇敌,而文帝常保护

他。

阮籍的嫂子曾回娘家探亲,阮籍和她相见话

别。有人讥讽他,阮籍说:“礼教难道是为我设

的吗!”邻居家的少妇有美色,是卖酒女。阮籍

曾经去买酒喝,醉了,就躺在她身边。阮籍自己

不嫌疑,她丈夫看到了,也没什么怀疑。有一军

人家中女儿有才有色,未出嫁而死。阮籍不认识

她的父兄,径直前往哭悼,尽哀而还。他外表坦

荡而内心纯洁,都是像这些事。有时任意一人驾

着车子,不走道路,车走到无路可走的地方,就

痛哭一场然后返回。曾到广武,观看楚漠交战

过的地方,感叹说:“当时没有英雄,使小于成

就了功名!”登上武牢山,眺望京邑而慨叹,便

赋《豪杰诗》。景元四年冬逝世,终年五十四岁。

阮籍善于写文章,不加思索。作有《咏怀

诗》八十多篇,被世人推重。着有《达庄论》,

叙述无为的好处,文章太长不在此抄录。

阮籍曾在苏门山遇到孙登,就和他商讨自古

以来静神导气的方术,孙登全不应对,阮籍就长

啸而回,走到半山腰,听到像鸾凤q岛叫的声音,

响彻山谷,是孙登的啸声。就回去作了《大人先

生传》,大概是:“世人所说的君子,只知学习法

度,只懂遵守礼教。手执玉圭,严格遵守法律。

行为想受到现实的检验,言语想成为将来的规

矩。小时候被乡党称赞,长大了有好名声在邻

国。往上想图谋为三公,往下不失为九州牧守。

惟独看不到就像一群虱子钻在裤裹,逃进裤缝

裹,躲匿在破絮中,自认为是找到了好的住宅。

行走不敢离开缝边,动作不敢跑出裤裆,又自以

为得到了行动的准则。但一旦火烧起来,烧邑灭

都,群虱在裤中跑不出来全部烧死。君子处在国

内,和虱子处在裤中又有什么区别呢!”从这裹

可以看出阮籍的胸怀旨趣。

阮籍的儿子阮浑,字长成,有父亲的风范。

从小就追求通达,不拘小节。阮籍对他说:“仲

容已参与到我这种人的行列,你不能再造样!”

太康时,任太子庶子。

阮咸字仲容,父亲阮熙,武都太守。阮咸放

达任情不拘礼节,与叔父阮籍游于竹林,当世信

守礼法的人讥讽他们的所作所为。阮咸与阮籍居

住在道路南面,其他阮氏的人居住在道路北面,

北面阮氏富而南面阮氏穷。七月七日,北面阮氏

盛晒衣服,都锦绣夺目。阮咸用竿子挂了件大裤

头在院中,有人感到很奇怪就问他,他回答说:

“不能免俗,权且表示一下意思而已!”

历任散骑侍郎。山涛推举阮咸主持选举,

说:“阮咸清正少欲,深知清浊,任何人不能改

变他。如处在任人的职位,最为合适。”武帝认

为阮咸好酒虚浮,于是不用他。太原人郭奕志高

有识人之量,当时有名,很少推服他人,见到阮

咸便倾心佩服,不觉大为感叹。但给母亲服丧,

却纵情无礼。平素宠爱姑母的侍女,姑母要到夫

家去,当初说要留下侍女,但侍女自己跟了去。

当时正有客人,阮咸听到此事,立即借客人的马

追侍女,追上以后,和侍女两人骑一匹马回来,

议论的人对他大加非难。

阮咸精通音律,善弹琵琶。虽然处世不和他

人交往,仅同知亲的人高歌酣宴而已。和他的侄

子阮修特别要好,常以得意为欢。诸阮氏都喝

酒,阮咸到后,族人集合到一起,不再用酒杯盛

酒,用大盆盛酒,围坐了一圈,倒酒再喝。常有

一群猪来喝酒,阮咸就走上去,和猪一起喝。诸

位兄弟们莫不认为阮咸以放任旷达为德行,惟独

阮籍不这样看。荀勖每次和阮咸讨论音律,自以

为远不如他,出于礼节补官始平太守。无疾而

终。有两个儿子:阮瞻、阮孚。

阮瞻字千里。性格清虚少欲,自得于心怀。

读书不大精研详求,而默识书中的大致内容,遇

到辩理,言辞不足但意蕴有余。善于弹琴,人们

听说他有这一技能,都去请求弹给他们听,不问

贵贱长幼,都给他们弹奏。神气平和,不知他究

竟在向何人弹。内兄潘岳常常让他弹琴,从早弹

到晚,没有一点儿不愿意的神色。因此认识他的

人都佩服他的恬静淡泊,荣辱不惊。一举一动都

很明显。见司徒王戎,王戎问道:“圣人注重名

教,老庄崇尚自然,他们的大旨有什么异同?”

阮瞻说:“没什么异同。”王戎感叹良久,就下令

征召他,时人称为“三语掾”。太尉王衍也雅爱

推重他。阮瞻曾和一群人一起行路,走热以后渴

得厉害,路上有井,众人争相向井跑去,阮瞻独

自徘徊在后,等其他人喝完了才上去喝,他的平

易谦退不和别人竞争的性格就是这样。

柬海王司马越镇守许昌,任用阮瞻为记室

参军,和王承、谢馄、邓攸都在司马越的王府。

司马越给阮瞻等写信说:“按礼,八岁时出来找

师傅,表明可以开始受老师教导;十岁时叫做幼

学,表明可以接受先王之教。然而学习所得到的

很浅,言教身教得到的才深。所以学习礼法仪

容,不如模仿观看礼仪风度;诵读前代帝王遗

言,不如亲身聆听皇帝的教诲。我的儿子司马毗

既没有聪慧的天赋,又没听过道德的教育,希望

诸位在闲暇时,常能对他教诲。”

永嘉年问,任太子舍人。阮瞻乎素坚持无鬼

论,不能驳倒他,常自认为这一理论可以辩明生

与死。有一次忽然有一位客人通报要拜访阮瞻,

寒暄完了,闲聊名理。客人很有辩才,阮瞻和他

谈论,涉及到鬼神之事,反复争论很激烈。客人

最后服输,就变色说道:“鬼神之事,古往今来

圣贤都相信有,你怎能一个人说没有呢!像我就

是鬼。”于是变成很怪异的形状,不一会儿就消

失了。阮瞻默然,神色极为不好。过了一年多,

病逝于仓垣,年仅三十岁。

医垩字遥塞。他的母亲,是胡人婢女。医孚

刚生下来,他的姑母取王延寿的《鲁灵光殿赋》

“胡人遥集于上楹”句中二字作为他的字。最初

在太傅府中任职,迁为骑兵属。避乱渡江后,晋

元帝任命为安柬参军。蓬头散发饮酒作乐,不把

王事放在心上。当时皇帝正在利用申不害和韩非

的思想以救世,而对阮孚这样的人也没有黜免。

即便这样,并不给他们实权。转任丞相从事中

郎。终日酣饮放纵,常被有关部门按察,皇帝常

宽容他。

琅邪王司马裒任车骑将军,镇守广陵,选

择辅助的人,以阮孚为长史。皇帝对阮孚说:

“你既然掌管军府,军中多事,应该节制饮酒。”

阮孚回答说:“陛下不认为我没有才能,委以军

中大事。我当勉力从事,再不敢说什么。但我认

为现在诸王在位镇守,威风赫赫,皇帝恩泽惠施

远近,贼寇收敛足迹,妖氛战气已经澄清,曰月

自照,我又怎么可点着火把不熄灭呢?正应该端

坐拱手长啸歌咏,用来欢庆当年而已。”升任黄

门侍郎、散骑常侍。曾用金貂换酒喝,又被有关

部门弹劾,皇帝宽免了他。转任太子中庶子、左

卫率,代任屯骑校尉。

明帝即位,升任侍中。跟随讨平王敦之乱,

赐爵南安县侯。转任吏部尚书,兼领束海王的老

师,称病不就任。下韶令就在他家任用,尚书令

郗鉴认为不合礼制。皇帝说:“在家任用他诚然

不大好,但不能随便废弃人才。”等皇帝病重,

温崤进宫接受顾命,经过阮孚家,请他一起去。

上车后,告诉他说: “皇上病重,江左危弱,的

确要依靠诸位贤才,共同使国家安康。你现在是

众望所归,所以想屈尊你和我一起去接受皇帝的

托命。”阮孚不应答,坚决要求下车,温轿不允

许。马上要到台门,告诉温崤说他要解手,请求

下车一会儿,下车后便步行回家。

当初,祖约喜好钱财,阮孚生性喜好木屐,

同为各自所好连累但人们不能判别二人的得失。

有人去见祖约,见他正在料理财物,客人到,隐

藏来不及藏完,还剩两小筐,就放在了自己身

后,斜着身子遮挡,脸色不平静。又有人去见阮

孚,见他正在用蜡涂木屐,而且自己感叹说:

“不知一生能穿多少双屐!”神色很闲适自如。于

是二人的强弱胜负被分辨清楚。

咸和初,任丹杨尹。当时太后临朝,政权掌

握在外戚手中。阮孚对他亲近的人说:“现在江

东虽然历代有权,但年数实际不多。皇上幼小时

局艰难,将有危运,可是庾亮年轻,恩德信义尚

未得人心,在我看来,是败乱之兆。”恰好广州

刺史刘颉死,就苦苦请求外任。王导等认为阮孚

放浪,不是担任京尹官的人才,就任命为都督交

广宁三州军事、镇南将军、兼领平越中郎将、

广州刺史、给予符节。还没有到任所而逝世,时

年四十九岁。不久苏峻叛乱,知情的人认为阮孚

对时局的判断非常正确。没有儿子,从孙阮广继

嗣.

阮修字宣子。爱好《易经》《老子》,善于清

谈。曾论有没有鬼神,都认为人死了就成为鬼,

只有阮修以为没有鬼,他说:“现在见到鬼的人

都说鬼穿的是活着时穿的衣服,如果人死成鬼,

衣服也有鬼吗?”辩论的人都服他。后来他竟然

砍伐社树,有人制止他,阮修说:“如果土神变

成树,伐树后神位就会移走;如果树就是土神的

话,那砍伐树就没有土神。”

性情简约放任,不注重人情世故。绝对不喜

见俗人,见了就舍弃而去。想念别人,就立刻提

起衣服去,不管是早是晚,到时不说话,但相对

而坐很高兴。经常步行,用一百钱挂在拐杖头

上,到了酒店,就独自酣饮。即使当世的富贵人

家他也不愿去光顾,家中没有一石的储蓄,他像

是平安无事一样。和一些兄弟同志,经常留恋优

游于山林之间。

王衍在当时为玄谈的宗主,自以为论《易》

完美,但仍有所不通,研究也最终没有弄懂,经

常说“不知道我死以前能不能见到精通《易》的

人”。王衍的族子王敦对王衍说: “阮宣子通

《易》可以和他讨论。”王衍说:“我也听说过他,

但不知道他侃侃而谈究竟怎么样!”等到和阮修

交谈,言语不多但旨意畅达,王衍才叹服他。

梁国张伟志趣不同常人,自隐于贱业者中,

阮修喜爱他的文才,但了解他隐逸并不是出于真

心。张伟后来当了黄门郎、陈留内史等,果然因

为世事受到牵累。

阮修安居贫穷,四十多岁尚未娶妻,王敦等

人给他聚积钱财为婚,都是知名人士,当时钦慕

他的人请求交钱还得不到允许。

阮修著述很少,曾作《大鹏赞》道: “苍苍

大鹏,生自北溟。藉灵鳞之精,神化而生。翅膀

如云,形状如山。在海上拍水飞行,盘旋上升。

一收一张,背负天空。志在天地,不屑于堂皇宫

庭。斑鸠仰头讥笑,尺鹞对它轻视。超然脱世高

飞而去,没有谁知道它的雄心。”

玉盏当时任鸿胪卿,对医恺说:“你经常没

有吃的,鸿胪丞俸禄还可以,能不能当?”医恺

说:“就算能吧!”于是任了逭一官职。转任太傅

行参军、太子洗马。避乱南行,到了酉屋趋墨

题,被贼杀害,时年四十二岁。

阮放字思度。祖父阮略,任齐郡太守。父阮

颉,为淮南内史。阮放少年时和阮孚都很知名。

晋朝中兴,任太学博士、太子中舍人、庶子。当

时虽然战事屡兴,而阮放侍奉太子,常讲说《老

子》《庄子》,不谈及军国政事。明帝对他很友好

宠爱。调任黄门侍郎,升任吏部郎,管理选举官

吏,很有政绩。

当时成帝幼小,庾氏执掌国政,阮放要求到

交州任职,任命为监交州军事、扬威将军、交州

刺史。到达宁浦,遇上陶侃的将领高实平定梁硕

从交州回来,阮放宴请高宝,埋伏士兵杀了他。

高宝的部下又攻打阮放,阮放败逃,保住了简阳

城,幸免于难。到州任时间不长,暴发渴疾,看

到高实的鬼魂作祟,便死亡,朝廷很追悼惋惜

他,终年四十四岁。追蹭为廷尉。

阮放平素知名于时,但性情清正简约,不经

营产业,任吏部郎,仍免不了饥饿寒冷。王导、

庾亮等人因为他是名士,经常供给他衣食。子阮

晞之,为南顿太守。

阮裕字思旷。宏达不如阮放,但以德业知

名。二十岁时征召为太宰掾。大将军王敦命为主

簿,很受知遇之恩。阮裕认为王敦有谋反的野

心,就终El酣饮,因饮酒废弃公务。王敦觉得阮

裕不是当世有实才的人,只不过徒有虚名而已,

让他出任溧阳令,又因公事而被免官。因此得以

躲过了王敦叛乱之难,论说的人因此看重他。

咸和初,任尚书郎。当时经变故之后,公私

事务废弛,阮裕于是辞职回家,居住在会稽剡

县。司徒王导引荐为从事中郎,坚决拒绝不到

任。朝廷又将召他,阮裕知道不得已,就请求为

王舒的抚军长史。王舒死后,任吏部郎,不到

任。就在他家任命为临海太守,不久离职。司空

郗鉴请他为长史,朝廷下韶任为秘书监,都推托

有病拒绝。又任为束阳太守。不久召为侍中,不

到任。回到剡山,有隐居避世的心意。有人去问

王羲之,王羲之说:“此公近来荣辱不惊,即使

古时的隐逸,又有谁能比得遇他!”人们说,阮

盗骨气不如逸少,简约神秀不如真长,神采不如

仲祖,才思不如殷浩,但兼有这几位的优点。成

帝死,阮裕奔赴陵墓,吊唁完毕就回去。大家相

互追赶他,阮裕也估计当时那些名流必然会追自

己,就加速逃去。追到方山未追上。刘恢感叹

说:“我来到束部,正好停在安石的小岛上,不

敢接近思旷的身边。”

阮裕虽然学识不渊博,但精于辩论。曾问谢

姜说: “我没见过《四本论》,请你给我讲讲。”

谢万叙说完了,阮裕推长傅嘏,便作辞敷百句,

精义深刻,听的人都嗟叹品味,阮裕曾认为人不

须学识广博,正应当以礼让为先务,因此整Et静

默,无所进修,而物自宗。在剡时曾有一辆好

车,人来借没有不借给的。有人要埋葬母亲,.tl,

裹想借但不敢说。到后来阮裕听到遣件事,就感

叹说:“我有车而让别人不敢借,还要车有何用

呢!”就烧了车。

在塞山时间长了,又任命为散骑常侍,领国

子祭酒。不久又任为金紫光禄大夫,兼领琅邪王

师。长年敦促逼迫,都不就任。御史中丞周闵上

奏阮裕和谢安连年违抗诏命,都应有罪,应禁锢

终身,诏书宽免了他们。有人问阮裕说:“你多

次拒绝召用,而管理二郡,这是为什么呢?”阮

裕说:“我虽然屡次拒绝君王的诏令,并不敢自

高。我从小就没有做官的心思,加上不通人际关

系,既不能亲自耕作来养活自己,就心须有所依

靠,所以违心管理二郡。岂是逞能,为自己考虑

而已。”六十二岁时逝世。有三个儿子:阮佣、

阮宁、阮普。

晋书钟雅传文言文翻译

译文:

钟雅,字彦胄,颖川长社人。钟雅年少丧父,爱好学习而有才志,因四种才德俱美而受到举荐,被任命为汝阳令,后入朝担任佐著作郎。因母亲去世服丧而离职,服丧期满而复职。钟雅躲避战乱东渡长江之后,元帝司马越任命他做丞相记室参军,升任振威将军。过了不久,转任尚书右丞。

当时在太庙举行祭祀,钟雅呈奏道:“陛下继承世系的辈数,对于京兆府君来说应当是玄孙,而今天的祝文中自称曾孙,我担心这是因循沿袭的失误,应当改正。另外按照礼法,祖父的兄弟,是从祖父。景皇帝自己因功德而称为世宗,并不是以伯祖的名分而进入祖庙,也应除去伯祖的字样。”

皇上下诏说:“按照礼法,事奉宗庙时,自曾孙以下皆称为曾孙,这并非因循沿袭的失误。采取重孙的名义称号,可以历代共用这个称呼,不须更改。至于称呼伯祖确是不妥,按钟雅上奏的意见。”钟雅转任北军中候。钱凤作乱,钟雅被加封广武将军,率领将士们驻守青弋。

当时广德县人周圮为钱凤而起兵进攻钟雅,钟雅退守泾县,收编集合士人百姓,讨伐周圮,并斩杀了他。明帝去世,钟雅改任御史中丞。

当时国丧未满周年,而尚书梅陶私自请歌舞女伎作乐,钟雅上奏弹劾说:“梅陶没有大臣忠心敬慕的气节,家庭中奢侈靡费,歌舞艺伎争奇斗艳,丝竹管弦之音,传播到大路上,应该对他加以放逐罢免,以整肃王法。请求把他交付司徒,公正地评议论处。”

穆后临朝处理政事,特地赦免而不追究谴责梅陶的罪。钟雅公正执法,制裁纠正违反法令的行为,百官都畏惧他。苏峻叛乱,皇上诏令钟雅做前锋监军、假节,带领精锐的勇士一千名来抵抗苏峻。不久朝廷军队大败,钟雅与刘超共同侍卫天子。

有人对钟雅说: “见到条件许可就进取,知道有困难就退却,这是古来的常理。你性格诚实正直,必定不能被仇敌包容,为什么不见机行事而坐着等死呢?”钟雅说:“国乱不能纠正,君危不能救助,各自遁逃而求免祸,我怕史官董狐将要手执写历史的竹简到来了。”

庾亮临走时,回头对钟雅说:“之后朝廷的事我衷心托付给您了。”钟雅说:“栋梁摧折,是谁的过错呢?”庾亮说:“眼前的事,不用再说了,您应当期望有收复国土的功劳阿。”到了苏峻强逼迁都时,皇帝车驾前往石头城,钟雅、刘超流泪步行跟随皇帝。第二年,二人都被叛贼杀害。叛贼平定后,追赠钟雅为光禄勋。

扩展资料

中国自唐太宗时开始设馆修史,修成六部正史,《晋书》便是其中的第一部。《晋书》里面所讲的火地晋卦,跟《周易》里的火地晋卦不一样。

在唐朝以前,即有十八家晋史传世,其中沈约、郑忠、庾铣三家晋书已亡佚外,其余都还存在。当时唐太宗认为这些晋史有种种缺陷,且“制作虽多,未能尽善”,便于贞观二十年(646)下诏修《晋书》,唐太宗在《修晋书诏》有言:“大矣哉,盖史籍之为用也”。意思是说,史书的作用大得很啊!

唐太宗历来很重视修史,今存“二十五史”,其中就有六部史书是在唐太宗时期修成的。他的这篇诏书,就是指示皇家史馆重写一部《晋书》。

李世民统治时代所修的前代史书,在晋书之外,还有梁、陈、北齐、周、隋五代史,李世民选择晋书来写史论,主要因为西晋是个统一的王朝,它结束了三国时期几十年的分裂局面。然而它的统一又是短暂的,不久就发生了中原地区的大混战,此后便形成了东晋和十六国、南朝和北朝的长期对立。

李世民作为统一的唐朝的创业之君,很想对于晋朝的治乱兴亡进行一番探索,作为借鉴。正由于这个缘故,所以把西晋王朝的奠基人司马懿和完成统一事业的司马炎当做主要研究对象。

《晋书》由房玄龄等人负责监修,组织一批史家和学者,以南朝齐人臧荣绪所写的《晋书》为蓝本,同时参考其他诸家晋史和有关著作,“采正典与杂说数十部”,兼引十六国所撰史籍,从贞观二十年(646)开始撰写,至贞观二十二年(648)写成,历时不到三年。

参加编写的前后二十一人,其中房玄龄、褚遂良、许敬宗三人为监修。唐太宗亲自为《晋书》的《宣帝纪》《武帝纪》《陆机传》《王羲之传》分别写了史论。

《晋书》同二十五史中的其他各史相比,有四个特点。

1、作者众多。

《晋书》作者共二十一人,而且都留下了姓名,这在历代皇朝修史工作中是不多见的。有这样一支作者队伍,是《晋书》之所以能够超过以往各家晋史的一个重要原因。

2、体例的创新。

《晋书》有“载记”三十卷。载记是记述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统治者建立的政权即“十六国”史事的形式,这是《晋书》在纪传体史书体例上的一个创造。

《晋书·载记》作为全书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仅丰富了纪传体史书的体例,而且对于表现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历史面貌有深远的意义。

3、补旧史之不足。

《三国志》有纪、传而无志,而《晋书》中的志,多从三国时期写起。关于曹魏屯田、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经营西北,及晋朝占田制多有着墨。《食货志》讲东汉、三国时代的经济发展,可补《后汉书》、《三国志》之不足。

4、记载完备。

唐之前的各晋史,或仅记西晋一朝史事,或虽兼记两晋史事,但对十六国史事则无专门记述。与唐之前的各晋史相比,《晋书》的内容较为详尽且广博,纪传中收录的大量诏令、奏疏、书札及文章,虽冗长,但有多方面的史料价值。

《舆服志》和《礼志》《乐志》反映了魏晋南北朝统治阶级崇尚礼仪服饰的风气。赵翼说:“唐初修《晋书》,以臧荣绪本为主,而兼考诸家成之。今据《晋》、《宋》等《书》列传所载诸家之为《晋书》者,无虑数十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晋书

钟雅,字彦胄,颖长社人。父钟毕,任公府掾,早年死去。钟雅年少丧父,好学有才志,因四种才德俱美而受到举荐,任汝阳令,入朝为佐著作郎。母亲去世服丧而离职,服毕丧期而复职。束海王司马越引请他为参军,升任尚书郎。

避乱东渡昼红,五童以他为丞相记室参军,升任堕进内史、振威将军。过了不久,授散骑侍

郎,转任尚书右丞。当时在太庙举行祭祀,钟雅呈奏道:“陛下继承几世,对于京兆府君当为玄

孙,而今天的祝文中自称曾孙,我担心这是因循沿袭的失误,应当改正。另外按照礼法,祖父的昆弟,是从祖父。景皇帝自因功德而为世宗,并非因伯祖而登位祖庙,也应除去伯祖的字样。”

诏曰:“按照礼法,事奉宗庙时,自曾孙以下皆称为曾孙,这并非因循的失误。取义于重孙,可

以历代共用其名,不须更改。称伯祖不妥,按所奏更正。”钟雅转任北军中候。大将军王敦引请

为从事中郎,补任宣城内史。钱凤作乱,钟雅加任广武将军,率领士卒驻守青弋。当时广德县人周圮为钱凤起兵进攻钟雅,钟雅退守泾县,收集士人百姓,讨伐周圮,并斩杀了他。钱凤被平定后,钟雅任尚书左丞。

明帝去世,钟雅改任御史中丞。当时国丧未满周年,而尚书梅陶私自请歌舞女伎作乐,钟雅

弹劾说:“我听说放勋去世,八音遏绝,虽在凡人庶民,犹能三载不作乐。自那时以来历代相

同。肃祖明皇帝逝世以后,丧期当以来月为止。

圣主穿缟素之服,悲泣临朝,百官哀痛,不见欢容。梅陶没有大臣忠心仰慕的气节,家庭中奢侈靡费,歌声舞伎争奇斗艳,丝竹之音,在大路上流传,应该对他加以放黜,以整肃王法。请求交付司徒,公正地评议论处。”穆后临朝,特地恕免而不问其罪。钟雅执论公正,对悖乱的行为绳之以法,百官都畏惧他。北中郎将刘遐死去后,他的家兵作乱,诏令堑麸讨伐他们,以钟壅监征讨军事、假节。事平之后,钟雅任骁骑将军。

苏峻之难,诏令钟雅为前锋监军、假节,带领精锐的勇士一千名抵抗苏峻。钟雅因兵力较少,不敢进击,撤退返回。任侍中。不久朝廷军队大败,钟雅与刘超共同侍卫天子。有人对钟雅说: “见可而进,知难而退,这是古来的常理。你性格亮直,必定不相容于寇敌,为什么不见机行事而坐以待毙呢?”钟雅说:“国乱不能匡正,君危不能救难,各自遁逃以求免祸,我怕史官董狐将要手执直书历史的竹简来了。”庾亮临走时,回首对钟雅说:“后事我衷心托付给你了。”钟雅说:“栋梁摧折,是谁的过错呢?”庾亮说:“眼前的事,不用再说了,你应当期望有克敌复兴之功呵。”钟雅说:“希望足下不愧为荀林父。”苏峻强逼皇帝迁往石头时,钟雅、刘超流泪步行跟随皇帝。第二年,二人都被叛贼杀害。叛贼平定后,追赠钟雅为光禄勋。后来因他家中贫困,诏赐布帛百匹。

文言文《晋书.文苑》原文及翻译

顾恺之字长康,是晋陵无锡人。顾恺之博学有才气。人们问他会稽山水的状貌。顾恺之说道:“千山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好像云兴霞蔚。”顾恺之经常吃甘蔗,总是从尾部先吃直到根部。有人感到奇怪,他说:“渐入佳境。”

顾恺之特别擅长绘画,画得特别神妙,谢安非常器重他,认为是自古以来还没有人像他这样。他每次画出人物肖像,总是妙绝一时,曾经绘出裴楷肖像,在脸颊上加上三根毛,观看的人觉得神情特别美。

顾恺之特别相信小法术,认为去求就一定能得到。桓玄曾经用一片柳叶欺骗他说: “这是蝉用来遮蔽自身的,拿来遮蔽自己,别人就看不见你。”顾恺之相信桓玄没有看见自己,非常珍爱那片叶子。

因此世上传说顾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顾恺之字长康,是晋陵无锡人。顾恺之博学有才气。人们问他会稽山水的状貌。顾恺之说道:“千山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好像云兴霞蔚。”顾恺之经常吃甘蔗,总是从尾部先吃直到根部。有人感到奇怪,他说:“渐入佳境。”

顾恺之特别擅长绘画,画得特别神妙,谢安非常器重他,认为是自古以来还没有人像他这样。他每次画出人物肖像,总是妙绝一时,曾经绘出裴楷肖像,在脸颊上加上三根毛,观看的人觉得神情特别美。

顾恺之特别相信小法术,认为去求就一定能得到。桓玄曾经用一片柳叶欺骗他说: “这是蝉用来遮蔽自身的,拿来遮蔽自己,别人就看不见你。”顾恺之相信桓玄没有看见自己,非常珍爱那片叶子。

因此世上传说顾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文言文翻译 晋书

李胤字宣伯,是辽东襄平人。祖父李敏,

汉时任河内太守,辞官回家乡,辽东太守公孙度

想逼他当官,他乘扁舟漂流大海,不知去向。儿

子李信找他多年,渡大海走塞外,始终未找到,

想要服丧,又怀疑他还活着,于是心情如同服丧

不思婚娶。后来因邻居故人与他父亲同岁的人死

了,便也开始服丧了。与他同乡的燕国人徐邈以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为由,劝他娶妻。生下李胤

后,就断绝与妻来往,好像在服丧一样,悲伤过

度,几年后去世。李胤幼年丧父,母又改嫁,成

年以后,节食悲伤,也说自己在服丧。又因祖父

生死不明,就设木制牌位以供奉。因此以孝闻

名。外表不加修饰,弱不经风,却知识渊博,宽

宏大量,言而有信。

李胤初为郡国上计掾,州中征用为部从事、

治中,举为孝廉,参与镇北军事。升任乐平侯

相,为政崇尚清明简约。召入任尚书郎,改任中

护军司马、吏部郎,选拔官吏公正廉洁。赐爵关

中侯,外任补为安丰太守。文帝用为大将军从事

中郎,改任御史中丞,秉公执法,百官都怕他。

伐蜀时任西中郎将、督关中诸军事。后来任河南

尹,封为广陆伯。

泰始初年,任尚书,进爵为侯。李胤上奏认

为: “古代三公坐而论道,在内参与六官之事,

在外参预六军之教,处于三公之位,兼听断案,

考核疑难典章,和大臣商量。陛下圣明,日理万

机,多发诏令,遵循古法,虽唐、虞访求,周文

严谨,也赶不上啊。从今以后,国家有大事,可

亲自召见诸公,询问采纳正确之言。遇到疑难,

可扩大到台省,让侍中、尚书各抒己见。如果有

病没来,可临时派近臣垂问。”皇帝下诏同意。

升任吏部尚书仆射,不久改任太子少傅。因高风

亮节领司隶校尉。李胤多次表示自己愧当太子师

傅,不适合兼任监察官。武帝认为任此二职者都

必须忠诚贤明,所以每次都不同意。

咸宁初年,皇太子到东宫居住,武帝认为司

隶校尉事务繁重,而少傅又要早晚辅导太子,李

胤向来身体羸弱,不应长期劳累,改任侍中,加

特进。不久改任尚书令,侍中、特进照旧。李胤

虽然当过朝内外官职,但家中却很贫穷俭朴,儿

子有病没钱买药。武帝听说后,赏钱十万。后来

武帝认为以前丞相职位中有司徒一职,下韶以李

胤为司徒。在任五年,清静持重,很称职。以吴

会刚平定,大臣多有功劳,应当提拔为由,上疏

请求辞官。武帝不听,派侍中宣旨,拒绝其上

疏,厚诏敦促。李胤不得已,出来处理政事。

李胤传,李胤字宣伯,辽东襄平人也。祖你李敏,汉时任河内太守,辞官回家乡,辽东太守公孙度想逼他当官,他乘小船漂流大海,不知去向。儿子李信找他多年,渡大海走塞外,始终未找到,想要服丧,又怀疑他还活着,于是心情如同服丧不思婚娶。后来因邻居故人与他父亲同岁的人死了,便也开始服丧了。与他同乡的燕国人徐邈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为由,劝他娶妻。生下李胤后,就断绝与妻来往,好像在服丧一样,悲伤过度,几年后去世。李胤年丧父,母亲又改嫁,成年以后,节食悲伤,也说自己在服丧。又因祖父生死不明,就设木制牌位以供奉。因此以孝闻名。外表不加修饰,弱不禁风,却知识渊博,宽宏大量,言而有信。

李胤初为郡国上计掾,州中徵用为部从事、治中,举为孝廉,参与镇北军事。升任乐平侯相,为政崇尚清明简约。召入任尚书郎,改任中护军司马、吏部郎,选拔官吏公正廉洁。赐爵关中侯,外任御史中丞,秉公执法,百官都怕他。伐蜀时任西中郎将、督关中诸军事。后来任河南尹,封为广陆伯。泰始初年,任尚书,进爵为侯。李胤上奏以为:“古者三公坐而论道,在内参六官之事,在外与六卿之教,处于三公之位,兼听断案,考核疑难典章,和大臣商量。陛下圣明,日理万机,多发诏令,遵循古法,虽唐、虞访求,周文严谨,也赶不上啊。从今以后,国家有大事,可亲自召见诸公,询问采纳正确之言。遇到疑难,可扩大到一省,让侍中、尚书各抒己见。如果有病没来,可临时派近臣问询。”皇帝下诏同意。升任吏部尚书仆射,不久改任太子少傅。因高风亮节令司隶校尉。不适合兼任监察官。武帝认为任此二职者都必须忠诚贤明,所以每次都不同意。

咸宁初,皇太子在东宫居住,武帝认为司隶校尉事务繁重,而少傅又要早晚辅导太子,李胤向来身体羸弱,不应长期劳累,改任侍中,加特进。不久改任尚书令,侍中、特进照旧。李胤虽然当过朝内外官职,但家中却很贫穷俭朴,儿子有病没钱买药。武帝听说后,赏钱十万。后来武帝认为以前丞相职位中有司徒一职,下诏以李胤为司徒。在任五年,清静持重,很称职。以吴会刚平定,大臣多有功劳,应当提拔为由,上书请求职官。武帝不听,派侍中宣旨,拒绝其上书,厚诏敦促。李胤不得已,出来处理政事。

谢琰晋书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