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敬亭传 阅读答案
(二)阅读黄宗羲的《柳敬亭传》(有删节),完成13—16题。(12分)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年十五,犷悍无赖①,犯法当死,变姓柳,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已能倾动②其市人。久之,过江,云间有儒生莫后光③见之,曰:“此子机变④,可使以其技鸣⑤。”于是谓之曰:“说书虽小技,然必句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敬亭退而凝神定气,简练揣摩,期月而诣莫生。生曰:“子之说,能使人欢咍嗢噱⑦矣。”又期月,生:“子之说,能使人慷慨涕泣矣。”又期月,生喟然曰:“子言未发而哀乐具和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盖进乎技矣。”由是之扬,之杭,之金陵,名达于缙绅⑧间。华堂旅会⑨,闲亭独坐,争延之使奏其技,无不当于心称善也。
【注】①无赖:刁钻,不讲道理。②倾动:使人倾倒动容。③莫后光:人名。下文的“优孟”也是人名。④机变:机敏灵活。⑤鸣:扬声名。⑥句:同“勾”,勾画。⑦欢咍(hāi):欢快。
嗢(wā)噱 (jué):大笑。⑧缙绅:指官绅阶层。⑨旅会:大聚会。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 )
(2)可使以其技鸣( )
(3)句性情,习方俗( )
(4)期月而诣莫生( )
14.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使 人 之 性 情 不 能 自 主
1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由是之扬,之杭,之金陵,名达于缙绅间。
译文:
(2) 争延之使奏其技,无不当于心称善也。
译文:
4.读完上面的选文后,说说柳敬亭最终技艺精熟、被人“称善”的原因。
答:
13.(4分)(1)给(2)凭借(3)熟悉(4)过了一个月(每处l分)
14.(2分)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每处l分)
15. (4分)(1)于是柳敬亭就到扬州、杭州、南京等大城市说书,声名显扬于达官贵人之中。 (2)人们争着邀请柳敬亭表演他的技艺,而且没有人不从内心感到满足,说他表演得好。(每句2分,意对即可)
16.(2分)勤学苦练,精益求精。(每点l分,意对即可)
不知道对不对:1、A(例句与BCD项中的“恶”均作“憎恶、讨厌、不喜欢” 讲,A项中的“恶”是“嫉妒”之意。 2、D(例句与ABC项中的“适”均作副词,作“恰好,正好” 讲,D项中的“适”是“适合,适宜”之意。) 3、C(例句与ABD项中的“易”均作“容易” 讲,C项中的“易”是“平坦”之意。) 4、B(例句与B句中的“属”均作“部属,下属”讲,A句中的“属”作“请,劝”讲,C句中的“属”作“隶属,归属”讲,D句中的“属”作“管辖”讲。) 5、A(例句与A句中的“假”均作“兼任,代理”讲,B句中的“假”作“,假,假的,与“真”相对”讲,C句中的“假”作“假装”讲,D句中的“假”作“休假,假期”讲。) 6、A、(选项中所有句子中的“或”与例句中的“或”均是代词,但A项与例句中的“或”当“有的人”讲,B项中的“或”当“有的事情”讲,C项中的“或”当“有的时候”讲,D项中的“或”当“任何人”讲。) 7、D(例句与ABC三项中的“善”均作“好,善良;好的,善良的”讲,D句中的善当“修治,收拾”讲,通“缮”。) 8、B(例句与B句中的“安”均作“怎么,哪里”讲,疑问代词,表反诘;A句中的“安”作“哪里,什么地方”讲,疑问代词,表处所;C句中的“安”作“安置,安放”讲,D句中的“安”作“安心,满足,习惯于”讲。) 9、B(例句与B句中的“率”均作“一律,一概”讲,A句中的“率”作“轻率”讲,C句中的“率”往往与“大”连用,“大率”,作“大概,大致”讲,D句中的“率”作“遵循,依顺”讲。) 10、A(例句与BCD项中的“故”均作“缘故,原因” 讲,A项中的“故”是“事故,变故”之意。) 11、D(例句与D句中的“即”均作“就在,当”讲A句中的“即”作“立即,马上”讲,B句中的“即”帮助判断,作“是,就是”讲;C句中的“即”作“就,便”讲。) 13、B(例句中的“除”与④⑦句中的“除”均作“拜官,任职”讲,其他句中的“除”的意义分别为①逝去,过去,②台阶,③清除,去掉,⑤除了,除非,⑥清理,修治,⑧扣除。) 14、B(例句中的“兵”与B项的“兵”均作“军队,士兵”讲,其他句中的“兵”的意义分别为:③⑥⑨句中的“兵”作“兵器,武器”讲,⑤⑧句中的“兵”作“战争,军事,军备”讲,②句中的“兵”作“用兵的战略、策略”讲。)
15、A(例句与BCD项中的“悉”均作“全,都” 讲,副词;A项中的“悉”是“详尽,周全”之意。) 16、C(例句与ABD项中的“举”均作“发(兵),发动(战争)” 讲,C项中的“举”是“动,行动,动作”之意。) 17、 B(例句与B句中的“度”均作“计算,估计”讲,A句中的“度”作“考虑”讲,CD句中的“度” 均作“量,计量”讲。) 18、B(例句与ACD项中的“却”均作“退,后退” 讲,B项中的“却”是“使……退,打退,击退”之意。另外,“恶”的意义还有①推辞,拒绝,如成语“盛情难却”。②回头,如《孔雀东南飞》“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③副词,再,如《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等。) 19、D(例句与ABC项中的“复”均作副词,作“再,又” 讲,D项中的“复”是“覆盖,盖住”之意,同“覆”。)
【文言文阅读系列训练(4)相关知识指导性链接】
1、 恶 “恶”的意义还有①罪恶,邪恶,与“善”相对,如《谏太宗十思疏》“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指南录后序》“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②丑,丑陋,与“美”相对,如《采草药》“花过而采,则根色黯恶”。③坏,不好,如《论积贮疏》“岁恶不入,请卖爵子”,《廉颇蔺相如列传》“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委匿之”,杜甫《兵车行》“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④污秽,如《五蠹》“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⑤险恶,,凶险,如《指南录后序》“而境界危恶,曾见错出,非人世所堪”。⑥耻辱,羞辱,如《毛遂自荐》“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⑦疑问代词,哪里,怎么,如《齐桓晋文之事》“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等。
2、 适 “适”的意义还有①到……去,如《硕鼠》“逝将去女,适彼乐土”,《石钟山记》“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②适应,顺从,如《孔雀东南飞》“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③享受,如《赤壁赋》“而吾与子之所共适”。④副词,才,刚才,如《孔雀东南飞》“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⑤谴责,惩罚,如《陈涉世家》“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等。
3、 易 “易”的意义还有①换,交换,如《齐桓晋文之事》“故以羊易之”,《唐雎不辱使命》“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论积贮疏》“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②改变,变更,如《察今》“时易时移,变法宜矣”,《五人墓碑记》“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③轻视,轻慢,如《五蠹》“是以古之易财,非仁也”,《书博鸡者事》“守自负年德,易之”。④特指《周易》,如《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本之《易》,以求其动”。等。
4、 属 “属”的意义还有①连接,如《信陵君窃符救赵》“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屈原列传》“然亡国破家相随属”,《三峡》“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②跟着,跟上,如《史记•垓下之战》“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③连缀文字,做文章,如《屈原列传》“屈平属草稿未定”,《张衡传》“衡少善属文”。托付,嘱咐,又写作“嘱”,如《冯谖客孟尝君》“使人属孟尝君”,《岳阳楼记》“属予作文以记之”。④族属,家属,如《狱中杂记》“富者就其戚属,贫者面语之”,《与妻书》“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⑤类,辈,如《曹刿论战》“忠之属也”,《鸿门宴》“吾属今为之虏矣”,《桃花源记》“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等。)
5、 假 “假”的意义还有①借,如《送东阳马生序》“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黄生借书说》“非夫人之力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②凭借,借助,如《劝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③用,须,如《与陈伯之书》“将军之所知,不假谱一二谈也”。④给予,如《谭嗣同》“汉人未可假大兵权”。⑤宽容,如《荆轲刺秦王》“愿大王稍假借之”。⑥连词,假使,假如,如《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等。
6、 或 “或”的意义还有①副词,也许,或许,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六国论》“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②连词,假如,如果,如《柳毅传》“或以尺书寄托侍者,未卜将以为可乎”,《送东阳马生序》“或遇其叱咄”。等。
7、 善 “善”的意义还有①长处,好的行为,如《论语》“愿无伐善,无施劳”,《答司马谏议书》“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痛欲自媚于众为善”。②赞许,赞叹之词,如《公输》“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庖丁解牛》“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③友好,亲善,如《鸿门宴》“素善留侯张良”,《隆中对》“惟博陵崔州平、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④善于,擅长,如《劝学》“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察今》“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⑤好好的,如《荆轲刺秦王》“秦王必喜而善见臣”,《鸿门宴》“不如因善遇之”。⑥多,常,如《卖柑者言》“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等。
8、 安 “安”的意义还有①安定,安稳,如《季氏将伐颛臾》“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均”,《论积贮疏》“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风雨不动安如山”。②安适,安逸,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然后知生于忧患,死娱安乐也”,《琵琶行》“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六国论》“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的一夕安寝”。③养,奉养,如《曹刿论战》“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论语》“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④抚慰,安抚,如《孔雀东南飞》“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赤壁之战》“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等。
9、 率 “率”的意义还有①遵奉,服从,如《治平篇》“然一家之中有子弟十人,其不率教者常有一二”。②率领,带领,如《愚公移山》“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隆中对》“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等。
10、 故 “故”的意义还有①旧,旧的,原来的,如《论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察今》“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故事]旧事,前例,如《六国论》“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②旧时,从前,如《项脊轩志》“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柳敬亭传》“此故吾侪同说书者也,今富贵若此”。③老朋友,旧交情,如《鸿门宴》“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人]a、老朋友,老相识,如《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b、前妻或前夫,如《孔雀东南飞》“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④衰退,衰老,如《琵琶行》“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⑤副词,故意,特意,如《陈涉世家》“广故数言欲亡”,《鸿门宴》“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⑥副词,仍然,还是,如《孔雀东南飞》“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赤壁之战》“累官故不失州郡也”。⑦副词,本来,如《促织》“此物故非西产”。⑧连词,所以,因此,如《屈原列传》“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出师表》“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等。
11、 即 “即”的意义还有①走进,靠近,如《童区寄传》“以缚即炉火烧绝之”,[即位]就位,常专指登上帝王、诸侯之位,如《信陵君窃符救赵》“昭王薨,安厘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②取,根据,就……看,如《原毁》“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责其旧”,《报刘一丈书》“即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长者深也”。等。
12、 就 “就”的意义还有①登,上,如《荆轲刺秦王》“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信陵君窃符救赵》“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②就任,就职,如《张衡传》“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陈情表》“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③从事,参加,如《芋老人传》“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④受,接受,如《肴之战》“使归就戮于秦”,《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请就汤镬”。⑤效法,取,如《原毁》“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着”。⑥成功,完成,如《荆轲刺秦王》“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⑦成就,如《信陵君窃符救赵》“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⑧介词,到,向,如《狱中杂记》“余尝就老胥而求焉”。等。
13、 (略)
14、 (略)
15、 悉 “悉”的意义还有①详尽地表达,如《柳毅传》“飨德怀恩,词不悉心”。②了解,熟悉,如《治平篇》“悉府库以赈之”,《冯婉贞》“悉吾村之众,精技击者不过百人”。等。
16、 举 “举”的意义还有①擎起,举起,如《孔雀东南飞》“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齐桓晋文之事》“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②拿,拿着,如《赤壁之战》“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③举出,如《屈原列传》“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意远”。④做,实行,如《察今》“故凡举事必循法以动”,《答司马谏议书》“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⑤举用,起用,如《屈原列传》“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⑥推举,推荐,如《出师表》“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张衡传》“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⑦攻下,占领,如《过秦论》“南取汉中,西举巴蜀”,《阿房宫赋》“戍卒叫,函谷举”。⑧副词,都,全,如《孟子》“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屈原列传》“举世混浊而我独清”。⑨副词,尽,如《鸿门宴》“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⑩科举考试中考中,如《柳毅传》“有儒生柳毅者,应举下弟”。等。
17、 度 “度”的意义还有①量词,次,回,如《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②制作词曲,如姜夔《扬州慢》“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③奔驰,驱驰,如白居易《买花》“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④过,越过,如《木兰诗》“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琵琶行》“秋月春风等闲度”。⑤度量,气度,胸襟,如《汉书•高帝纪》“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⑥气度,常态,如《荆轲刺秦王》“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⑦制度,法度,如《张衡传》“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答司马谏议书》“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朝廷”。⑧限度,如《论积贮疏》“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谏太宗十思疏》“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⑨计量长短的标准,尺度,如《郑人买履》“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等。
18、 却 “却”的意义还有①推辞,拒绝,如成语“盛情难却”。②回头,如《孔雀东南飞》“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③副词,再,如《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等。
19、 复 “复”的意义还有①返回,回还,如《信陵君窃符救赵》“是以知公子恨之复返也”。②回复,回答,如《齐桓晋文之事》“又复于王者曰”,《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送东阳马生序》“不敢出一言以复”。③恢复,还原,,如《出师表》“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捕蛇者说》“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④繁复,重复,如《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阿房宫赋》“复道行空,不霁何虹”。等。
文言文 木雕神技 柳敬亭说书 原文 翻译
柳 敬 亭 说 书 作者:张岱
文本
译 文
原 文
文 本
南京柳麻子,面色黄黑,满脸长着疮疤、小疙瘩,行动随随便便,身体象木偶一样呆板。他善于说书,一天说书一回,定价一两银子。请他的人在十天前送去请贴、定金,约好时间,他经常不得空。南京同时有两个走红的人,就是王月生、柳麻子。
南京柳麻子,黧黑,满面疤槃,悠悠忽忽,土木形骸,善说书。一日说书一回,定价一两。十日前先送书帕下定,常不得空。南京一时有两行情人:王月生、柳麻子是也。
我听他说景阳冈武松打虎,与《水浒》的描述大不相同。他描写刻画,细致入微,但又直截了当、干净利落,并不唠唠叨叨。他的吆喝声有如巨钟,说到关键地方,大呼叫喊,声音震得房屋象要崩塌一样。他说武松到酒店买酒,店内没有人,武松猛然一吼,店中空缸空坛都嗡嗡作响,在一般人不经意的情节细微的地方着力渲染,细致到这个地步。主人一定要不声不响地静静坐着,集中注意力听他说,他才开口;稍微看到奴仆附着耳朵小声讲话,听的人打哈欠伸懒腰、有疲倦的样子,他就不再说下去,所以要他说书不能勉强。每到半夜,抹干净桌子,剪好灯芯,静静地用白色杯子送茶给他,他就慢慢地说起来,声音或快或慢,或轻或重,或断或续,或高或低,说得入情入理,入筋入骨,把世上其他说书人的耳朵摘下来,使他们仔细听柳敬亭说书,恐怕都会惊叹得咬舌死去呢!
余听其说《景阳冈武松打虎》白文,与本传大异。其描写刻画,微入毫发,然又找截干净,并不唠叨。勃夬声如巨钟,说至筋节处,叱咤叫喊,汹汹崩屋。武松到店沽酒,店内无人,謈地一吼,店中空缸空甓皆瓮瓮有声。闲中着色,细微至此。主人必屏息静坐,倾耳听之,彼方掉舌。稍见下人呫哔耳语,听者欠伸有倦色,辄不言,故不得强。每至丙夜,拭桌剪灯,素瓷静递,款款言之,其疾徐轻重,吞吐抑扬,入情入理,入筋入骨,摘世上说书之耳而使之谛听,不怕其不齚舌死也。
柳麻子相貌十分丑陋,但是他口齿灵利,眼神流动,衣服雅静,简直与王月生一样地美好,所以他们的声价正好相等。
柳麻子貌奇丑,然其口角波俏,眼目流利,衣服恬静,直与王月生同其婉娈,故其行情正等。
《柳敬亭说书》 《柳敬亭说书》译文
古文翻译,柳静亭传
军中亦不敢以说书目静亭(军中官员也不敢以说书人的身份来看待柳敬亭 目:看待,对待)
亡何国变,宁南死 (不久,南明朝廷覆灭,左良玉也死了 亡:没过多长时间,不久的意思)
此故吾侪同说书者也,金富贵若此 (这人是过去和我们一起说书的,如今他竟这样飞黄腾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