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韩思彦,以御史巡察于
出自唐朝刘肃的《大唐新语》 ,原文为:
韩思彦,以御史巡察于蜀。成都富商积财巨万,兄弟三人分资不平争诉。长吏受其财贿,不决与夺。思彦推案数日,令厨者奉乳自饮讫,以其余乳赐争财者,谓之曰:“汝兄弟久禁,当饥渴,可饮此乳。”才遍,兄弟窃相语,遂号哭攀援,相咬肩膊,良久不解,但言曰:“蛮夷不识孝义,恶妻儿离间,以至是。侍御岂不以兄弟同母乳耶!”复擗踊悲号不自胜,左右莫不流涕。请同居如初。思彦以状闻,敕付史官,时议美之。
译文:
韩思彦,以御史职务到蜀地巡察。成都富商积累财产极多,(死后)兄弟三人因分财产不平均到官府争讼。官员们收受了他们的贿赂,却不作出判决。韩思彦审问这个案件好几天,让厨师拿着奶送上来,自己喝完之后,把剩下的赐给争财产的三兄弟,对他们说:“你们兄弟被关押这么久了。应该又饿又渴了。可以喝这个奶。”才全喝完,兄弟三个人偷偷相互说话,于是相互抓着号哭,还相互咬肩膀胳膊,很久都不松开。只说:“我们是蛮夷,不知道孝义。坏人和妻儿离间我们,才到今天这个地步。御史大人难道不是以兄弟同和母乳这件事来教育我们吗。”又捶胸顿足悲伤号哭伤心不已,左右侍从看到的也没有不感动流泪的。于是兄弟三人请求像原来一样住在一起(不再分家)。韩思彦把这件事的情况报告,皇帝下旨史官把这件事记录下来。当时的舆论都认为他处理得好。
古文中的“至于”该怎么翻译?
古义:甚至。
源自《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古义:造成
源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隆中对》
孤不度得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古义: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下文的结果
源自 《六国论》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今义:
①副词。表示事情达到某种程度:试题很简单,你不至于不及格吧?
②连词。表示另提一事或另一情况:文章写得很通畅,至于生动,是进一步的要求。
③到达: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至于
zhìyú
[as for]∶表示程度、范围
至于他,是一定会来的
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至:动词,抵达。)——清·姚鼐《登泰山记》
至于劝善规过足矣。——清·刘开《问说》
[as to]∶表示另提一件事
至于我个人的意见,以后再提
[as for;go so far as to] 连词。表示提出另一话题,用在下文开头,为现代汉语所沿用
至于斟酌捐益。——诸葛亮《出师表》
至于负者歌于途。——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至于怨诽之多。——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至于农夫小民。——宋·苏轼《教战守》
文言文中 “拒于吾”的于怎么翻译
拒 (jù,)jù
①<动>抗拒;抵御。《阿房宫赋》:“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秦。”
②<动>拒绝。《答司马谏议书》:“辟邪说,难壬人,不为~谏。”
【拒后】阻击敌军,保障大军安全转移。
于 (yú,)yú
①<介>介绍动作行为发生时间、处所,可译为“在”、“到”、“从”等。《子鱼论战》:“宋公子及楚人战~泓。”《出师表》:“受任~败军之际。”
②<介>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由于”、“因为”。《进学解》:“业精~勤,荒~嬉。”
③<介>介绍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可译为“对”、“向”等。《师说》:“~其身也,则耻师焉。”《捕蛇者说》:“余将告~莅事者。”
④<介>介绍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伶官传序》:“而智勇多困~所溺。”《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王而负赵。”
⑤<介>介绍比较的对象,可译为“比”。《劝学》:“冰,水为之,而寒~水。”
⑥<词缀>用在动词前,无义。《诗经?葛覃》:“黄鸟~飞。”【注】“于”和“於”二字是同义词。《诗经》《尚书》《周易》多用“于”,其他书多作“於”;有些书(如《左传》)“于”“於”并用,“于”常用于地名前,其余写作“於”。但是,古书中用作人名和语气词的“於”不能写作“于”,参看“於(wū)”。用作人名和词缀的“于”不能写作“於”。此外,其他场合两者可互换,汉字简化后都写作“于”。
吾 (wú,)wú
①<代>我;我们。《廉颇蔺相如列传》:“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②<代>我的;我们的。《肴之战》:“秦不哀~丧而伐~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吾侪】同“吾曹”。我辈;我们这些人。
【吾属】我辈;我等。
【吾子】指自己的儿子。对平辈人的一种亲切的称呼,可译为“您”。
以御史巡察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