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官吏楷模文言文翻译

高中文言文翻译。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从小就磨砺出高洁的节操,被州里人所饮佩,因品行孝顺、正直,有敦厚、质朴、逊让、节俭的美德而被提拔。太守宗资早已听说范滂之名,请他出任郡中功曹,并把政事都交给他处理。范滂在职期间,严加整顿不良风气。若有不孝顺父母、不友爱兄弟、不遵循仁义之道的,一律清除、驱逐出官府,不与其共事。大力推举那些品行卓异之人,选拔那些才高位卑的隐士。西平的李颂是范滂的外甥,官宦人家的后代,但他被乡里的人所唾弃,中常侍唐衡托宗资关照李颂,宗资便任用李颂为官吏。范滂认为做官不是李颂的本性,就搁置这件事,不召见李颂。宗资拿他也没办法,只好迁怒于他人,于是棒打书佐朱零。朱零抬头说:“范滂是主持公道的,他就好比用利刀去砍腐朽的东西一样。今天宁肯被棒打而死,也不能违背范滂。”宗资这才作罢。郡中才能中等以下的人,没有不怨恨范滂的,便共同指责范滂所用之人为“范党”。

后来因牢 诬告(李膺)结党对抗朝廷,范滂也受到牵连,被关押在黄门北寺牢狱内。狱中官吏对他说:“凡是犯法被关押在此的,都要先祭拜皋陶。”范滂说:“皋陶是贤者,古代的正直无私的大臣。倘若他知道我范滂无罪,将要到天帝那里去替我申诉;倘若我有罪,祭他又有什么好处!”因此,众人也一同停止祭拜了。狱吏要拷打囚犯,范滂以同狱囚犯大多身体患病为由,就请求率先受格刑,于是与同郡袁忠争着接受酷刑。桓帝派中常侍王甫按次序审问,范滂等人的手、足、颈都被锁上木制刑具,用囊蒙头,暴晒在阶下受刑。其他在前面的人,有的对,有的不对,范滂、袁忠超越众人来到前列。王甫责问道:“你作为国君臣子,不考虑尽忠报国,却共同结成朋党,互相褒扬提拔,评论朝廷,虚构一些没有的事情,你们所有的阴谋策划,都是想干什么呢?都要以实招认,不得隐藏掩饰。”范滂回答说:“我听孔子曾经说过,‘见到善事便争着去做,好像自己赶不上别人一样,见到恶事便马上躲避,好像手碰到了沸水一样。目的是褒扬善人以及其高尚品德,铲除恶人以及其污浊行为。’我认为这应是推行王政的人所愿听到的,并不知道什么是结成朋党。”王甫说:“你们互相提拔,互为唇齿,有志向不合的,就被你们排斥,你认为这样做对吗?”范滂情绪激昂,仰天叹息道:“古人做好事,能使自身多福;今人做好事,却身遭杀戮。我死之后,希望能埋在首阳山侧,对上,我没有辜负苍天,对下,我无愧伯夷、叔齐。”王甫心怀哀怜,脸色变了。就一起给他们解除了刑具。

后来,范滂之事得到化解,南行还乡。起初,范滂等人被关进监狱,尚书霍讠胥为他上书申诉。等到后来事情了结,范滂再到京城,前去拜访霍

但不因为解救自己而道谢。有人责备范滂,范滂回答:“古时叔向负罪入狱,祁奚救了他,没有听说叔向有谢恩的话,也没看到祁奚有自夸的神态。”最终他也没去道谢。

孔子说:“人性本来都相接近,习染不同才渐渐区别。”说的是人的好恶本来相同,只是变化的途径不同罢了。约束意念行为就不放纵,玩物成癖志向就会丧失。因此圣人引导人修养性情,控制约束人的放纵,谨慎选择他结交的人物,节制他的偏爱。虽然人情事物有种种区别,内容形成也不相同,但是说到陶冶性情匡正风俗,其中的道理是一样的。春秋末年世风轻浮多诈,仁义道德衰败,但还藉着仁德名义来扩充自己实力,靠着忠义的旗号来建立自己的功业。行为符合义理,强大的敌手也会心虚气短;一句话不合正义,卑贱的奴仆也能说出道理。大概是前辈圣贤遗留下风范,能够让人们效法追求吧。战国时期仁德忠义已经衰败,奸邪诈伪盛行成风。强大的凭着武力获胜而称雄,弱小的因为奸诈不够而被欺辱。以至有人谋划半个计策就获万金酬劳,提出一种主张就被赏给珠宝。有的徒步走来就当官掌了权,脱掉了草衣升任了卿相。士人花言巧语极力诡辩,因为根本的一点是能获得私利,所以大家没有约定却像影子紧随物体一样都跟着这麽做。从此人们的爱好崇尚相互取代,随着时代来回变化,那种风气不能保留,那种弊病不能恢复。

到汉高祖凭藉武力平定天下,勇武将士大量出现,国家法令宽松随便,礼制条文简单松弛,大家继承战国四君子的遗风,人人怀有僭越君主的心思,轻视生死看重义气,怨仇恩惠必定回报,法令在个人家中制定实施,权力落到卑贱平民手中,豪侠仗义的行为,形成当时的风气。从武帝以后,崇尚儒家学说,怀揣经书身携经典的人,到处都能大批碰见,以至出现石渠阁的纷争论辩,流派之间的袒护攻击,舞文弄墨的人,盛行一时。到王莽刻意伪装,最终篡夺了政权,忠正仁义的人,把被任命做官当成耻辱,於是就把流浪隐居深山看作荣华,把清贫穷困生活当成富贵。即使国运注定重新振兴,刘汉再次执掌政权,人们却还是保持洁身自好的行为,相互仰慕学习愈演愈烈,拒官不做的节操,被当时的人们看重。到桓帝、灵帝年间,君主放纵贪逸社会政治混乱,国家大事交给宦官阉人,正直人士把跟宦官一同任职看成耻辱,因而平民百姓愤怒违命,隐居人士批评朝政,於是这些人名声四处传扬,相互标榜评论,对公卿品头论足,对朝廷随意褒贬,刚愎自是的风气,从此流行开来。

在上位的人喜好的东西在下面就会过分地流行,矫正弯曲就一定要比直还更过一点,事情的道理是这样的。像范滂、张俭这些人,清心寡欲嫉恶如仇,最后还是被看作乱党,不正是这样吗?

当初,桓帝做蠡吾侯的时候,跟随甘陵人周福学习,到他登上皇位,就提拔周福担任尚书。这时他的同郡人河南尹房植在当时朝廷很有声望,甘陵老乡就给他们编了歌谣说:“天下的楷模是房伯武,当老师而做官的是周仲进。”两家的宾客相互讥讽攻击,於是各自结成朋党,渐渐生出矛盾,从此甘陵出现南北两派,党人之说,从此发端。后来汝南太守宗资任用功曹范滂,南阳太守成瑨也把大权交给功曹岑晊,两郡的人又给他们编了歌谣说:“汝南的太守是范孟博,南阳人宗资只管画圈打钩。南阳太守是岑公孝,弘农人成瑨只坐在那裏叫。”因为这些歌谣传进太学,各位儒生三万多人,以郭林宗、贾伟节为首,一起跟李膺、陈蕃、王畅等人相互褒奖推崇。太学中称他们说:“天下楷模是李元礼,不畏强暴有陈仲举,天下的高才是王叔茂。”另外渤海人公族进阶、扶风人魏齐卿,都敢直言评论,不避豪强。从公卿以下,没有人不害怕他们的批评议论,都匆匆忙忙赶着跟他们结交。

当时河内人张成善於看风水算命,他推算预测会天下大赦,就让儿子去杀人。李膺担任河南尹,督促拘捕了他,不久遇上大赦被免罪,李膺更加愤怒痛恨,到底审判诛杀了他。当初,张成利用占卜预测的技能结交宦官,皇帝也常向他询问占卦。张成的学生牢修於是上书诬告李膺等人豢养太学儒生游子,结交各郡学生门徒,相互频繁往来,一起结成私党,诽谤攻击朝廷,扰乱败坏风俗。於是天子震怒,颁发诏令到各郡国,逮捕私党人士,通告天下,让大家一起痛斥声讨,於是逮捕李膺等人。他们供辞牵连到陈寔等二百多人,有的逃跑没被抓获,全都悬赏通缉。使者四处奔走,在路上相互都能碰见。第二年,尚书霍諝、城门校尉窦武一起上表替他们求情,皇帝怒气稍稍减退,才全部赦免他们回归乡里,终身禁锢不准做官。私党人士姓名,仍然记录在王府。

从此正直人士被贬斥流放,奸邪恶人势力兴旺,天下仰慕风气的人,於是相互标榜,提出天下知名人士,为他们取了特别称号。最上等的叫“三君”,次一等的叫“八俊”,再次一等的叫“八顾”,再次一等的叫“八及”,再次一等的叫“八厨”,就像古代的“八元”、“八凯”一样。窦武、刘淑、陈蕃是“三君”,所谓君,是说他们被一世的人尊崇。李膺、荀翌、杜密、王畅、刘佑、魏朗、赵典、朱㝢是“八俊”,所谓俊,是说他们是人类的精英。郭林宗、宗慈、巴肃、夏馥、范滂、尹勋、蔡衍、羊陟是“八顾”,所谓顾,是说他们能用道德行为引导人们。张俭、岑晊、刘表、陈翔、孔昱、苑康、檀敷、翟超是“八及”,所谓及,是说他们能够引导人们跟随尊崇的圣贤。度尚、张邈、王考、刘儒、胡母班、秦周、蕃向、王章是“八厨”,所谓厨,是说他们能用财产救人。

另有张俭的同乡人朱并,秉承中常侍侯览的旨意,上书告发张俭跟同乡二十四个人相互另起名号,一起结成私党,图谋危害国家。把张俭和檀彬、褚凤、张肃、薛兰、冯禧、魏玄、徐乾称为“八俊”,田林、张隐、刘表、薛郁、王访、刘祗、宣靖、公绪恭称为“八顾”,朱楷、田盘、疎耽、薛敦、宋布、唐龙、蠃咨、宣褒称为“八及”,刻石结盟,共同结成私党,张俭是头领。灵帝诏令删除上书人名后依名单逮捕张俭等人。大长秋曹节趁这个机会暗示主管官员奏请拘捕从前的私党人士前任司空虞放、太仆杜密、长乐宫少府李膺、司隶校尉朱㝢、颍川太守巴肃、沛国相荀翌、河内太守魏朗、山阳太守翟超、任城相刘儒、太尉掾范滂等一百多人,全都死在牢狱之中。其余的人有的早死没有赶上,有的逃亡得以免难。从此各个有私怨矛盾的人,趁机相互陷害,被人瞪了一眼的小怨恨,也全打入私党案中。另外州郡秉承上司旨意,有些根本没有关联的人,也遭到这场祸害。那些被处死流放罢官禁锢的人,有六七百人。

熹平五年,永昌太守曹鸾上书极力为党人辩护,言辞十分直率恳切。皇帝看了奏章大怒,立即诏令司隶、益州用囚车拘捕曹鸾,押送槐里牢狱拷打致死。於是又诏令州郡再检查党人的学生部下父子兄弟,凡在官位上的,都免职禁锢,范围包括到他们的五服亲属。

光和二年,上禄县长和海上书说:“礼制规定,从祖兄弟要分家单过,他们之间骨肉情分已轻,亲属关系已远。而现在对党人的禁锢包括到他们的五族,既违背了经典的条文,也违反普通的法令。”皇帝看了之后醒悟过来,对党人士的禁锢自从祖亲属以外的,全都得到撤销。

中平元年,黄巾贼人起兵造反,中常侍吕强报告皇帝说:“对党人的禁锢已经长久,人们心情多有怨恨。如果长久不赦免宽恕,他们容易跟张角合谋,动乱越来越大,后悔也没法救了。”皇帝担心他说的情况,於是大赦私党人士,被诛杀流放的人家全都回到家乡。后来黄巾军势力逐渐强盛,朝廷内外分崩离析,法律条文荡然无存。

党人事件从甘陵、汝南开始,到李膺、张俭两人身上形成,天下遭到祸害二十多年,牵连到的各位人士都是天下的优秀人才。“三君”、“八俊”等三十五人,其中姓名事迹都有的,一起记载在这裏。陈蕃、窦武、王畅、刘表、度尚、郭林宗另外有传。荀翌附在他祖父《荀淑传》中。张邈附在《吕布传》中。胡母班附在《袁绍传》中。王考,字文祖,东平国寿张人,是冀州刺史;秦周,字平王,陈留郡平丘人,是北海相;蕃向,字嘉景,鲁国人,是郎中;王璋,字伯仪,东莱郡曲城人,是少府卿,这些人地位事迹都不显著。翟超,是山阳太守,事迹记载在《陈蕃传》,他的字和籍贯都不清楚。朱㝢,沛国人,跟杜密等人一起死在牢狱中。只有赵典仅仅记载他的姓名而已。

翻译文言文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应该是苏轼游览赤壁的情景。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推开窗子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了一个长而窄的桃核雕刻成的。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小船从头到尾长约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

苏、黄共阅一手卷:苏东坡、黄庭坚共同看一幅横幅的书画卷子。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那个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原文】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

矣;友便辟②,友善柔(3),友便佞(4),损矣。”

【注释】

(1)谅:信。“谅”有时特指小信,如《卫灵公)篇说:"君子贞而不谅。"

“谅”与“贞”相对,指小信。但这里却泛指守信,无大信、小信的区别。

②便(pian)辟:诌媚逢迎,主要指举止行为方面。③善柔:假装和

善,当面一套,背后一套。(4)便佞:花言巧语,主要指言谈方面。

【译文】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与正直

的人交朋友,与守信的人交朋友,与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是有

益的。与谄媚逢迎的人交朋友,与两面三刀的人交朋友,与花言

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读解】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世界上恐怕找不出一个完全没有朋友的人吧?就连那飘流在

孤岛上的鲁滨逊,不也有一个土人“星期五”作朋友吗?

但是,朋友有好有坏,有真正知心,遇事愿为你两肋插刀的

朋友;也有虚情假意,遇事在你背后插刀子的朋友。

那么,到底哪些朋友好,哪些朋友坏呢?这是我们大家都时

常感到困惑,时常感到苦恼的一个问题。

那就仔细琢磨琢磨圣人的话吧,再回过头看看你身旁--

到底哪些是益友?哪些是损友?

“损友敬而远,益友亲而近。”

不用多说,你也知道该怎么办了罢。

第二句有错误.

【原文】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①,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注释】

①亡:无。

【译文】

子夏说:“每天都能懂得以前不懂的知识,每月都能不忘掉已

经学会的东西,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读解】

“日知其所亡”是知新;“月无忘其所能”是温故。两方面结

合起来,正好是孔子“温故而知新”(《为政》)的意思。

从心理状态上来说,“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又是孔子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泰伯》的写照。

子夏手中所棒的,原本是圣人的“衣钵”,儒学可真是劝学之

学。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无论是从方法还是心态上来说,我们今天所宣传而要求于学

生们的,也还是与儒学的精神相通的吧!

“我以前居住在一个巷子里,隔壁有一家的媳妇和婆婆吵架了,因为婆婆发现家里不见了一块肉,认为是媳妇偷吃了,于是要赶媳妇出门,这个媳妇临走的时候和邻居们告别,邻居们都知道她是好人,婆婆冤枉她了,其中有一个人想了个办法,就对这个媳妇说,你慢慢走,我有办法让你婆婆出来把你追回家。然后,这个邻居就拿了一个束麻的火把,到这个恶婆婆家敲门,对恶婆婆说‘昨天我们家的两只狗不知从哪里叼来一块肉,抢来抢去,都得了重伤死掉了,我想借个火来把它们烧了’。恶婆婆一听明白了,原来肉是被狗偷了啊,自己错怪好媳妇了,果然马上去把媳妇追了回来。”

蒯通当时讲这个故事,意思是说,我和那个束缊请火的邻居一样,现在去请了名士来为宰相出力,并不是根本的法子,国君要真正有诚意,有好的环境来给这些名士,他们自己会主动来为国家出力的。

《汉书·蒯通传》:“即束缊请火于亡肉家。”

用乱麻搓成引火物,持之向邻家讨火点燃。《汉书·蒯通传》:

“臣之里妇,与里之诸母相善也。里妇夜亡肉,姑以为盗,怒而逐之。妇晨去,过所善诸母,语以事而谢之。里母曰:‘女安行,我今令而家追女矣。’即束缊请火於亡肉家,曰:‘昨暮夜,犬得肉,争斗相杀,请火治之。’亡肉家遽追呼其妇。”《韩诗外传》卷七亦有此说,“缊”作“蕴”。后用为求助于人之典。唐李德裕《积薪赋》:“时束缊以请火,访蓬茨於善邻。”缊,一本作“蕴”。亦省作“束缊”、“束蕴”。唐骆宾王《上瑕丘韦明府君启》:“是以临邛遣妇,寄束缊於齐邻;邯郸下客,效处囊於赵相。”宋林逋《和酬周寺丞》:“门横野水席凝尘,束缊谁能问乞邻?”亦用为不出儿媳之典。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果核雕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泛舟于赤壁之下。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打开窗来看,(两边)雕刻的栏杆可以互相望得到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船从头到尾大约有八分多长,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

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轴字画手卷。

苏、黄共阅一手卷。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轴字画手卷。

这个人脸上很平静,好像在听茶水开的声音

文言文翻译翻译下面的句子

【原句】

1、至于宗庙之美,百官之富,鸳鸾接翼,杞梓成阴,如臣之比,赵咨所云:车载斗量,不可数尽。(《洛阳伽蓝记·追光寺》)

2、江东朝贵,侈于矜尚,见略入朝,莫不惮其进止。(《洛阳伽蓝记·追光寺》)

3、子如能自厉改,甚有声誉,发摘奸伪,僚吏畏伏之。(《北齐书·司马子如列传》)

4、(既为众所指目,徒以路远处幽,无所取资)而幸至者之希,则曷若一无闻焉者,为能常保其清淑之气,而无游者猝至之患哉!(清代方苞《再至浮山记》)

5、今少傅丞相福国陈公序其篇端,所以发挥引重,固已尽其美矣。(《丞相李公奏议后序》)

6、英,姓崔,(字俊臣。世居真州。以父荫补永嘉尉,)挈累赴官,(不自慎重,)为舟人所图,沉英水中。(家财妻妾,不复顾矣。)幸幼时习水,潜泅波间,度既远,遂登岸,(投民家,举体沾湿,身无一钱。赖主翁见怜,易衣赐食,复赠盘费而遣之。英遂问路出城,)陈告于平江路,(令听候,一年杳无消耗,惟卖字以度日。非敢谓善书也,不意恶札上彻钧览。)(冯梦龙《情史》卷二情缘类“崔英”)

7、一月中失膳饮节,违高堂定省者,旦旦然矣,而还暇课农巡乡如古循吏之云乎矣?(清代袁枚《答陶观察问乞病书》)

【原创参考译文】

1、(臣在本朝的那些日子里,不过充数当一个官。)说到宗庙制度的齐备,百官人材的充足,就好比鸳鸾羽翅相接、杞树梓树绿阴一片。像臣(侍中尚书令东平王元略自称)这样的人,用赵咨的话来说,是“车载斗量,不能尽数”啊。

注释:

宗庙之美,百官之富:社稷宗庙之辉煌,百官装束之富丽。指思想上的造诣,泛指高深的境界。语出《论语·子张》。

鸳鸯:比喻贤人。《洛阳伽蓝记·追光寺》:“至于宗庙之美,百官之富,鸳鸾接翼,杞梓成阴。”范祥雍校注:“鸳与鵷通。鸳、鸾皆凤族,以比喻贤人。”

2、梁朝的达官大臣们过于骄矜自尊,但看见元略入朝,无不对他的举止表示敬畏。

注释:

朝贵:朝廷中的权贵。

3、司马子如能够慰勉警戒自己勇于改错,非常有声誉。(他能)揭露隐蔽的坏人坏事,他的属官们都敬服他。

注释:

自厉:慰勉警戒自己。

发摘:揭发;纠举。

奸伪:指诡诈虚假的人或事。

僚吏:属吏;属官。

畏伏:敬服。伏,通“服”。

4、(这里是被众人纷纷推荐,只不过因为路途遥远、地处偏僻,途中有无所借助,)所以有辛到达的就少了。既然这样,哪如全然不被人所知,又能常常保有其清静优美,并且没有游人突然到来的祸患呢?

注释:

曷若:何如。

猝至:突然而至。

5、现在太子少傅丞相福国公陈先生在开篇为他的文集作序言,这是用来宣传弘扬他文章的精义,同时也是对他的称引推重,这本来就已经是尽善尽美的事情了。

注释:

所以:用来……的东西(办法)。

发挥:阐发,把意思或道理充分表达出来。

引重:标榜;推重。

6、我(崔英自称)姓崔,(字俊臣。世代居于真州。凭借父亲的荫功补任永嘉县尉,)携带家室(到永嘉县)赴任,(途中因为自己不够慎重,)被船夫盯上,将我沉入水中水中。(家财和妻妾,也不能再照看了。)幸而幼时熟习水性,在波浪之间潜游,游得度远了以后,才敢登岸,(然后投宿民户家,全身都沾湿了,而且身无分文。依靠主人家老人可怜我,给我换了衣服,赐予我食物吃,又赠与我盘缠然后打发我(上路)。于是我就问着路出城而去,)到平江路去告状,(官爷让我听候消息,过了一年还是杳无音讯,只得卖字来度日。完不敢说字写得好,也没想到我拙劣的书法得到长者阅目。)

注释:

挈累:携带家室。

舟人:船夫。

陈告:告状。

消耗:消息。

恶札:拙劣的书法或文笔。亦用为谦词。

钧览:对尊长阅览的敬称。

7、一月中失膳饮节,违高堂定省者,旦旦然矣,而还暇课农巡乡如古循吏之云乎矣?

一个月之中不得不失去饮食的规律,而且不能够对高堂父母行晨昏定省的孝礼,每天都是如此,还有时间像古代所说的守法循理的良吏那样督责务农、巡行乡县等等吗?

注释:

高堂:指父母。非专指母亲。

定省:指晨昏定省。《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昏定而晨省。”郑玄注:“定,安其床衽也;省,问其安否何如。”后因称子女早晚向亲长问安为“定省”。

课农:督责务农。

循吏:守法循理的官吏。

云乎矣:也说云乎哉。语助词。用于句末,表示疑问、感叹或反诘。

追光寺

【原文】

追光寺,侍中尚书令东平王略①之宅也。

略生而岐嶷,幼则老成。博洽群书,好道不倦。神龟中为黄门侍郎。元乂专政,虐加宰辅,略密与其兄相州刺史中山王熙欲起义兵,问罪君侧。雄规不就,衅起同谋。略兄弟四人并罹涂炭,唯略一身逃命江左。萧衍素闻略名,见其器度宽雅,文学优赡,甚敬重之。谓曰:“洛中如王者几人?”略对曰:“臣在本朝之日,承乏摄官,至于宗庙之美,百官之富,鸳鸾接翼,杞梓成阴,如臣之比,赵杏所云②:‘车载斗量,不可数尽。’”衍大笑。乃封略为中山王,食邑千户,仪比王子。又除宣城太守,给鼓吹一部,(左佥右刃)卒千人。略为政清肃,甚有治声。江东朝贵,侈于矜尚,见略入朝,莫不惮其进止。寻迁信武将军、衡州刺史。孝昌元年,明帝宥吴人江革,请略归国③。江革者,萧衍之大将也。萧衍谓曰:“胺宁失江革,不得无王。”略曰:“臣遭家祸难,白骨未收,乞还本朝,叙录存没。”因即悲泣,衍哀而遣之。乃赐钱五百万,金二百斤,银五百斤,锦绣宝玩之物,不可称数。亲帅百官送于江上,作五言诗赠者百余人。凡见礼敬如此比。

略始济淮。明帝拜署侍中义阳王,食邑千户。略至阙,诏曰:“昔刘苍好善,利建东平④;曹植能文,大启陈国⑤,是用声彪盘石,义郁维城⑥。侍中义阳王略,体自藩华,门勋夙着,内润外朋,兄弟伟如。既见义忘家,捐生殉国,永言忠烈,何日忘之!往虽弛担为梁,今便言旋阙下,有志有节,能始能终。方传美丹青,悬诸日月。略前未至之日,即心立称,故封义阳。然国既边地,寓食他邑,求之二三,未为尽善。宜比德均封,追芳曩烈。可改封东平王,户数如前。”寻进尚书令、仪同三司,领国子祭酒,侍中如故。略从容闲雅。本自天资,出南入北,转复高迈。言论动止,朝野师模。建义元年薨于河阴,赠太保,谥曰文贞。嗣王景式舍宅为此寺。

【注释】

①东平王略:《魏书》卷十九下有传。

②赵咨所云:赵咨为汉末人,仕吴,官至都尉。建安二十五年(220)奉命使魏。魏文帝问曰:“吴如大夫者几人?”咨答曰:“聪明特达者,八九十人;如臣之比,车载斗量,不可胜数。”(《三国志·吴志·吴主权传》注)

③明帝宥吴人江革,请畧归国:徐州刺史元法僧据城南叛乱之际,萧衍派遣豫章王萧综镇徐州。而萧综投降于此魏,其长史江革等将士五千人成为此魏俘虏。明帝下令遣返江革等,因以征召元略。(《魏书》卷十九下)

④刘苍好善,利建东平:刘苍为东汉光武帝第八子。封为东平王。苍好经术,曾与公卿共定南此郊冠冕车服制度。汉明帝问曰:“处家何者最乐?”苍答曰:“为善最乐。”(《后汉书》卷七十二)

⑤曹植能文,大启陈围:曹植为曹操幼子,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魏明帝太和六年(232)以陈四县封植,为陈王。(《魏志》卷十九)

⑥声彪盘石,义郁维城:盘石与维城,均指王族在各地封为藩王,使中央集权的体制得以稳固。

【译文】

追光寺,位于寿丘里,原是侍中尚书令东平王元略的宅邸。

元略生来就很出色,年幼时已显得老成持重。博通群书,好道不倦。神龟年间任黄门侍郎。当元乂垄断政权、对宰相下毒手之际,元略秘密地与他的哥哥中山王元熙一起,打算仗义起兵,向元乂这个在君王左右的恶人问罪。然而这番雄图没有成功,反而在同谋者内部发生了纷争,元略的四个兄弟全部遇难,唯有元略只身逃命到江左。萧衍对元略的名声素有所闻,看到他器度宽弘优雅,富于文才学识,对他非常敬重。萧衍问他:“洛中像您这样的人有几位?”元略回答说:“臣在本朝的那些日子里,不过充数当一个官。说到宗庙制度的齐备,百官人材的充足,就好比鸳鸾羽翅相接、杞树梓树绿阴一片。像臣这样的人,用赵咨的话来说,是‘车载斗量,不能尽数’啊。”萧衍听后大笑。于是封元略为中山王,给予食邑千户,待遇相当于王子。又任命他为宣城太守,给予乐队一部和仪仗兵千人。元略行政清正严明,很有政治声誉。梁朝的达官大臣们过于骄矜自尊,但看见元略入朝,无不对他的举止表示敬畏。不久,元略转任信武将军、衡州刺史。孝昌元年(525),明帝赦免吴人江革,以此作为交换,请求让元略回国。江革这个人是萧衍的大将。萧衍对元略说:“朕宁愿失去江革,却不能没有中山王。”元略回答说:“臣的家里遭遇灾难,亲人的白骨还没有埋葬。乞求让我回到本朝,料理生者与死者的事谊。”不禁悲泣泪下。萧衍哀怜地让他回国。于是赐给他五百万钱,二百斤金,五百斤银,锦绣珠宝等物品更是数不清。萧衍亲自带着百宫到长江边送行,有一百多人作五言诗临别相赠。元略所受到的礼遇大凡如此。

元略才渡过淮河,明帝就任命他为侍中、义阳王,赐给食邑千户。元略来到朝廷,有诏书谓:“过去刘苍(东平王)好善,有利地建成东平封地;曹植(陈思王)能文,大大地发扬陈国的声望。所以,他们的名声道义是盘石之宗和维城之族的荣耀。侍中义阳王元略,其品德是诸侯的精萃,一门的功勋早已著称。他内润外朗,兄弟都很英俊。既然见义忘家,为国舍命,那种不朽的忠烈何日能忘!过去虽然一度在梁朝休闲,现在又返回朝廷,这堪称有志有节,善始善终。正应流芳史册,如同悬挂于曰月上那样不可磨灭。元略稍前尚未抵达的时候,真诚求归,树立名节,因此封为义阳王。可是封地不仅边远,而且俸禄需靠其它郡邑提供。考虑过另外雨、三处地方,都不如意。应该依照德行选相称的封地,对昔日的功勋追加荣誉。可改封东平王,赐给食邑的户数同前。”不久,晋升为尚书令、仪同三司,兼任国子祭酒,侍中的职位不变。元略从容闲雅,出自天性,离开南方回到北方后,气度更加高迈,他的言论和行为成为朝野的楷模。建义元年(528)在河阴逝世。追赠太保,谥文贞。继承王位的景式献出住宅作为此寺。

再至浮山记(1)

【原文】

昔吾友未生、北固在京师(2),数言白云、浮渡之胜(3),相期筑室课耕于此。康熙己丑(4),余至浮山,二君子犹未归,独与宗六上人游(5)。每天气澄清,步山下,岩影倒入方池;及月初出,坐华严寺门庑,望最高峰之出木末者(6),心融神释(7),莫可名状。将行,宗六谓余曰:“兹山之胜,吾身所历,殆未有也。然有患焉!方春时,士女杂至(8)。吾常闭特室(9),外键以避之(10)。夫山而名,尚为游者所败坏若此(11)!”辛卯冬,《南山集》祸作,余牵连被逮,窃自恨曰:“是宗六所谓也(12)。”

又十有二年,雍正甲辰(13),始荷圣恩,给假归葬(14)。八月上旬至枞阳,卜日奉大父柩改葬江宁(15),因展先墓在桐者(16)。时未生已死,其子移居东乡;将往哭,而取道白云以返于枞。至浮山,计日已迫,乃为一昔之期(17),招未生子秀起会于宗六之居而遂行。白云去浮山三十里,道曲艰,遇阴雨则不达,又无僧舍旅庐可托宿,故余再欲往观而未能。

既与宗六别,忽忆其前者之言为不必然。盖路远处幽,而游者无所取资,则其迹自希,不系乎山之名不名也。既而思楚、蜀、百粤间(18),与永、柳之山比胜而人莫知者众矣(19);惟子厚所经(20),则游者亦浮慕焉(21)。今白云之游者,特不若浮渡之杂然耳。既为众所指目,徒以路远处幽,无所取资而幸至者之希,则曷若一无闻焉者(22),为能常保其清淑之气,而无游者猝至之患哉(23)!然则宗六之言盖终无以易也(24)。

余之再至浮山,非游也,无可记者,而斯言之义则不可没,故总前后情事而并识之。

【注释】

(1)浮山:又名浮度山、浮渡山,在安徽省桐城县东九十里,有奇峰七十二,为桐城之胜。

(2)未生:左待,字未生,桐城人,方苞好友。北固:刘北固,字辉祖,安徽怀宁人,方苞好友。

(3)白云:白云岩山,在桐城县东一百二十里,为当地名胜之一。

(4)康熙己丑: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

(5)宗六上人:名叫宗六的和尚。上人:和尚的别称。

(6)木末:树梢。

(7)心融神释:心神完全融汇于优美的自然景象之中。

(8)士女:男女。

(9)特室:独室。《庄子·在宥》:“黄帝退,捐天下,筑特室,席白茅,闲居三月。”

(10)外键:锁上外门。

(11)败坏:山有名,则游人杂至,破坏了清净优美的自然环境。

(12)“是宗六”句:意为自己有文名,为《南山集》作序,结果被牵连下狱,这跟宗六和尚所说的山有名则易遭败坏的道理相当。

(13)雍正甲辰:雍正二年(1724)。

(14)“始荷圣恩”句:方苞在1713年(康熙五十二年)出狱后,家属族人被迫入旗籍,羁留北京,不得回乡。雍正皇帝即位后,特赦方苞族人归籍,1724年(雍正二年),又给假一年,准其回乡办理先人坟墓迁葬等事。

(15)卜日:选择吉日。

(16)展:察看。

(17)一昔:一夜。

(18)百粤:即百越,秦汉以前散居于长江中下游以南的部族繁多的越族。此处指古越族所在的地区。

(19)永:永州,治所在今湖南省零陵县。柳:柳州,治所在今广西省柳州市。比胜:并胜。指上述百粤、楚、蜀各地山水与永州、柳州的山水并胜。

(20)子厚: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河东解(今山西货运城县解州镇)人。柳宗元因遭宦官贵族集团打击排斥,曾被贬为永州司马,后又为柳州刺史。柳宗元曾以永州、柳州山水为内容写过不少著名的游记,这些山水因柳宗元的游记而闻名于世。

(21)浮慕:虚慕。意为一些人并非真的对永州、柳州的山水有切实的感受,只是因为它们曾为名人所游赏而慕名往游。

(22)曷若:何如。

(23)猝至:突然而至。

(24)无以至:无法更改。意为宗六和尚说的话,到底还是正确的。

【译文】

从前我的好友左未生、刘北固在京城,多次说白云、浮渡是当地名胜。曾相约一道在那里建个房子、种种地。康熙己丑年,我到了浮山,左、刘二位君子外出还未回来。我就独自与名叫宗六的和尚一道出游,每当天朗气清之时,我们就走到浮山下,浮山的峰影倒映入方形的池塘,等到月亮刚刚升起时。我们就坐在华严寺门楼或廊下,望着浮山的最高峰出现在大叔的树梢,感到心神完全融汇于优美的自然景象之中,那种美不可言喻。我要走了,宗六和尚对我说:“此山之优美,是我所从未亲身经历过的,但是也有不好的一面:恰逢春天之时,男男女女就纷至沓来。我就常自己躲在独室里,锁上外门来避开喧嚣。山有名,则游人杂至,就像这样破坏了此地的优美清静。”辛卯年冬天,《南山集》之祸爆发,我受牵连而被逮捕,私下里独自遗憾的说:“这跟宗六和尚所说的山有名泽易遭败坏的道理相当!”

又过了十二年,雍正甲辰年,我才承蒙圣恩请假回乡办理先人坟墓迁葬等事。八月上旬到了枞阳,我选择吉日把祖父的灵柩改葬在江宁,于是先察看在桐城的祖先墓地。当时左未生已经死了,他的儿子移居在东乡。我要前往哭奠,就取道白云山,然后返回枞阳。我先到浮山后,算着时间已经很紧张,就相约在某一夜相见,我就招来左未生的儿子秀起在宗六和尚的住处相会。然后就出发了。白云山距浮山三十里,道路曲折艰难,每逢阴雨天气就道路不通。途中又没有僧舍旅店可以托身住宿,所以我再想前往观赏浮山也是不能了。

与宗六和尚分别后,我忽然回忆起他前面所说的话,想想也不一定对。如果路途遥远地处幽僻并且游玩这有没有可以借助的东西,则它情况自然不为人知,与山有名无名也没有关联。接着又想到楚、蜀、百粤这些地方的山水。和永州、柳州之山水同位名胜但很多人却并不了解,只是因为柳子厚经过了那里,于是前去游玩这也就慕名往游了。现在白云山的游人,还不如浮渡山那样人多混杂。这里是被众人纷纷推荐,只不过因为路途遥远、地处偏僻,途中有无所借助,所以有辛到达的就少了。既然这样,哪如全然不被人所知,又能常常保有其清静优美,并且没有游人突然到来的祸患呢?这样看来,宗六和尚说的话无法更改,到底是正确的。

我再到浮山,不是为了游玩啊。也没什么可记的,但这其中的含义却不能埋没,所以就总结了这些前前后后的事情一并记下了它们。

1、至於宗庙之美,百官之富;鸳鸾接翼,杞梓成阴。如臣之比,赵咨所云:车载斗量,

不可数尽。

到相关宗庙形成的精丽,各种办公厅达到的宽裕,鸳鸾相联羽翼,杞梓形成荫凉,犹似臣所相当(能力、水平)的,赵谘所说的:车装上的用斗舀来计算,没法子轻点精确。

至,到达,终点。

於,《说文解字》象古文乌省。限定字后所指,犹如就、就这、单讲、表一表。

宗庙,宗法制传统,后人敬奉已故先人的建筑物。

百官,所有的职能部门的建筑物。官,指房屋,后加食旁作馆说,不足取,官可以不提供食物,比如朝廷,就是办公场所。

富,大,多,丰厚。

“宗庙之美,百官之富”,语出《论语·子张第十九》倒数第三章,子贡比喻孔子之贤德。

鸳鸾是比翼鸟,双宿双飞。

杞,茄科,落叶小灌木。浆果卵圆形,红色。果实、根皮(地骨皮)可入药 。《说文解字》杞,枸杞也。隐意指最有益于人的树木。

梓,一种原产中国的梓树属落叶乔木,高6—9米,叶对生,宽卵形,先端尖。大的圆锥花序,顶生,黄白色,略带紫色斑点,蒴果长丝状,种子扁平,木材可供建筑及制作木器用。《说文解字》梓,楸也。隐意指最宜于事的树木。树木又是多年生植物,长久。

比,两人相依偎,义为差不多的同侪。

2、江东朝贵,侈於矜尚,见略入朝,莫不惮其进止。

江东朝廷里的权贵,过于自高浮夸,看到略任职到朝廷,(权贵)没有不顾忌略举动

《说文解字》侈,掩胁也。侈,一曰奢也。段注:“掩者,掩盖其上;胁者,胁制其旁。凡自多以陵人曰侈。此侈之本义也。”又:奢,张也。徐灏曰:“奢者侈靡放纵之义。故曰‘张’,言其张大也。”

矜,《说文解字》矜,矛柄也。长长地光杆,所以有孤独长久、独自自长、自高、自大之义。

尚,凸显的上。高处、早先。古人尚古,即推崇。矜尚,即推崇自我。相矜尚(亦常见),即推崇与自我推崇。

莫,莫须有,没必要有,口气极为强硬,武断。莫,日没入草莽。

进止,进,进言;止,制止。

3、子如能自厉改,甚有声誉,发摘奸伪,僚吏畏伏之。

子如他能够自我严肃更正,极有名声称赞,举揪辨别丑恶假冒,左右供事的官员害怕隐藏起来。

子如,人名,字,之类。

僚,辅佐;吏,处理具体事务。

伏,指人似狗状,匍匐在地。《说文解字》“伏,司也;从人,从犬。臣铉等曰:司,今人作伺”。《广雅》“伏,藏也”。类此处用如邪恶是思想行为隐伏下来,约束自我。

4、而幸至者之希,则曷若一 无闻,焉者为能常保其清淑之气,而无游者猝至之患哉。

而有幸到达的发生疏寡,那么怎么如同一概没人知道,如何方式处理才能够长期保持这种新鲜洁净形成的空气,从而避免观光客仓促到来生出灾难呀。

之,我以为从本义,即草萌生出土。语法家们以为是几十种义项,进而设计出几乎所有的词性;之,就成了万能词。

曷,《说文解字》“曷,何也”。

一无闻,同一无所闻,大概作者以“一无闻”强调是人家不知道;以区别似乎是自己不知道的“一无所闻”,其实“一无所闻”不加限定,完全可以从人我两面理解,根本不必增设区隔。

(估计你们的教材用焉者后断句,然后设计各种“语法”分析救补。)

焉,诘问,如怎么、怎样。

者,限定“为能常保其清淑之气而无游者促织之患”为“焉”所诘责的内容。

为,为人处事,无为而治之为。能,妥善控制并达成目标。

猝,狗从草丛中突然跑出追逐。此文本有突然成群结队到来,导致一片狼藉之意。

5、今少傅丞相福国陈公序其篇端,所以发挥引重,固已尽其美 矣

当时少傅丞相富国陈公做序言在开篇,据此用作宣传弘扬借用推崇,强化到极端地美轮美奂喽。

少傅,加衔,如部长级;丞相,实职;富国公,爵位,在中古以前多是实际封地在富国的公级可传后的。陈,姓氏;公,又为敬称,一字两用。

6、英姓崔,挈累赴官,为舟人所图,沉英水中,幸幼时习水,潜泅波间,度既远,遂登岸,陈告于平江路

英姓崔,随身携带宝贝去到任职岗位,被水手就地谋财害命,沉溺英进水里,不巧幼年时候谙熟水性,扎猛子游泳在波浪之中,盘算已经远离了,于是爬上陆地,逐条起诉给平江路衙门。

英,人名、字之类。

累,小人持重物,拖累也。家累,家人与重物;可以用累省称家累、室累。然仅有妻儿不足以为人害命,妻儿多有,则人多难隐,不足以妄动,必落了单,还细软金玉其身,才会被打劫。

舟人,陆路费财费力,坐船节省,抑或不得不摆渡长江大河。

幸,侥幸,万里有一,所以可以说不巧,贼人不得逞。

度,寻思、算计、猜度。

即,罗振玉,就食为即,食毕为既。已经、完成、过后。

陈,次序铺叙排列,指言语文辞就是一一道来。

陈告,汉语语序语,强调的、重要的、早发生的在前,陈告是目的性的,不需陈告,就不去远奔平江路,风尘仆仆了,所以:“陈告于平江路”。非语法家规定的倒桩,桩子倒了费工,还拴不住驴;装东西也没倒着装的可能,比如王杯中装水,先加上面,后加下面,那不得研发些高科技的古怪装置,想刘谦似的?

平江路,隋有监察数州或州另数县级别的临时行政派出机关,南宋中晚期趋向于制式化。明清演为行省。

7、一月中失膳饮节,违高堂定省者,旦旦然矣,而还暇课农巡乡,如古循吏之云乎?

每月里得不到吃喝的应有规律,悖离扶持问候老娘规矩的情况,天天如此呀,那还能得空指导农事检查乡里,如同古代循吏描述出的说法吗?

谁呀,这么悲惨。

高堂,可以指母亲,也可泛指双亲、长辈。

定省,按时伺奉问候。

旦,旦夕,天明为旦,黑为夕。

课农巡乡,知事的主要职责,否则失农时,没收成;失和谐,没人民(世仇械斗血偿);就收不上税赋,丁役。

循吏,《汉书》有《循吏传》,只专守法令律例的地方官,不额外替皇上谋财害民,是为循吏。指没有轰轰烈烈“事功”(往往是劳民伤财),没有高山仰止“清誉”(往往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不过踏踏实实和谐安康一方水土一方人民,是为君上宗庙社稷根本计。

昨天打字太累了,今天补充一下,修改一些输入错误。其实,还有许多该讲解的地方,期待你具体提出。否则,说了没人看,很是无用功。

1至于社稷宗庙之辉煌,百官装束之富丽,贤人亲近,优秀的人才成群,像我这样的,像赵咨所说的,用车子载,用斗量,也数不完啊。

2江东朝廷中的权贵,都放纵自大,看到王略来到朝中任职,没有一个不畏惧他的

3

4既然这样,哪如全然不被人所知,又能常常保有其清静优美,并且没有游人突然到来的祸患呢?这样看来,宗六和尚说的话无法更改,到底是正确的。

5

1.说到宗庙制度的齐备,百官人材的充足,就好比鸳鸾羽翅相接、把杞绿荫一片。像臣这样的2.人,用赵咨的话来形容,是车载斗量,不能尽数。

2.江东朝廷中的权贵,都放纵自大,看到王略来到朝中任职,没有一个不畏惧他的

官吏楷模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