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至忠文言文翻译

《至忠》文言文翻译全文。

译文

忠言逆耳,有悖于人心,如果不是圣明的君王不会听取它。因此,贤主喜欢的正是不好的主上所要惩罚的。君主都痛恨劫掠侵占的行为,但是自己的所作所为却导致了这种行为,痛恨它又有什么用呢?假如有棵树,希望它能茂盛生长,可是别人按时浇灌它时,自己却讨厌别人的浇灌行为,且每天砍伐树根,这样下去树肯定不会成活了。厌恶忠言,是最严重的自毁长城的行为。

楚庄王在云梦泽打猎,射中了随兕兽,申公子培抢在庄王之前把随兕夺走了。楚庄王说:“他怎么这样粗暴且犯上不敬!”于是命令手下杀掉子培。左右的大夫都劝谏说:“子培是贤德之人,又是您最有才能的臣子,这其中一定有原因,希望您能仔细调查此事。”不到三个月,子培生病死了。后来楚国起兵,与晋国军队在两棠交战,大胜晋军,回国后赏赐有功将士。申公子培的兄弟上前向主管官吏请赏说:“别人有行军打仗之功,我的兄长在大王的车下有功。”庄王说:“你是什么意思?”回答说:“我的兄长在大王您身边冒着乱暴犯上的恶名,触犯死罪,但他的本心是要效忠君王,让您享有长寿啊!我的兄长曾读过古书,古书记载说:‘杀死随兕的人不出三月必死。’我的兄长见到您射杀随兕,十分惊恐,所以才抢在您之前夺走它,后来蒙难。”庄王命人打开平府查阅古籍,在古书上果然有这样的记载,于是厚赏了子培的兄弟。申公子培的忠诚可以称得上是“穆行”了。“穆行”的含义是:不因为别人了解自己就受到鼓励,也不因为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感到沮丧,没有比这更高尚的德行了。

齐王身上长了恶疮,于是派人到宋国接文挚去治病。文挚到了后,察看了齐王的病,对太子说:“大王的病肯定可以治好。即使如此大王的病一旦治好,一定会杀死我。”太子问:“为什么呢?”文挚说:“如果不激怒大王,大王的病就治不好,但如果大王真的被激怒,我就必死无疑了。”太子叩头下跪,极力请求文挚说:“如果治好父王的病,而真的要杀您的话,我和我的母亲一定以死向父王为您辩解,父王一定宠幸我跟我的母亲,希望您不要过度担忧此事。”文挚说:“好吧,我愿意拼死为大王治病。”文挚跟太子做了约定,三次都不如期前来。齐王本来已经生气了。文挚来了之后,不脱鞋就登上了齐王的床,踩着齐王的衣服,询问齐王的病情,齐王恼怒地不跟他说话。文挚便出言不逊来激怒齐王,齐王大声呵斥着站了起来,病于是就好了。齐王大怒不悦,要把文挚生烹。太子和王后为文挚激烈地跟齐王争辩,但没能改变齐王的决定。齐王最后用鼎把文挚活煮了。文挚被煮了三天三夜,容貌不毁。文挚说:“真要杀我,为什么不盖上盖子,隔断阴阳之气?”齐王让人把鼎盖上,文挚才死去。由此可见,在太平盛世做到忠容易,在乱世做到忠很难。文挚不是不知道治愈齐王自己就得被杀,他是为了太子去做难事,以便成全太子的孝义啊。

原文

至忠之言逆于耳,倒于心,非贤主其孰能听之?故贤主之所说,不肖主之所诛也。人主无不恶暴劫者,而日致之,恶之何益?今有树于此,而欲其美 也,人时灌之,则恶之,而日伐其根,则必无活树矣。夫恶闻忠言,乃自伐之精者也。

楚庄王猎于云梦,射随兕,中之。申公子培劫王而夺之。王曰:“何其暴而不敬也?”命吏诛之。左右大夫皆进谏曰:“子培,贤者也,又为王百倍之臣,此必有故,愿察之也。”不出三月,子培疾而死。荆兴师,战于两棠,大胜晋,归而赏有功者。申公子培之弟进请赏于吏曰:“人之有功也于军旅,臣兄之有功也于车下。”王曰:“何谓也?”对曰:“臣之兄犯暴不敬之名、触死亡之罪于王之侧,其愚心将以忠于君王之身,而持千岁之寿也。臣之兄尝读故记曰:‘杀随兕者,不出三月。’是以臣之兄惊惧而争之,故伏其罪而死。”王令人发平府【注】而视之,于故记果有,乃厚赏之。申公子培,其忠也可谓穆行矣。穆行之意,不以人知之为劝,不以人不知为沮。行无高乎此矣。

齐王疾瘤,使人之宋迎文挚,文挚至,视王之疾,谓太子曰:“王之疾必 可已也。虽然,王之疾已,则必杀挚也。”太子曰:“何故?”文挚对曰:“非怒王则疾不可治,怒王则挚必死。”太子顿首强请曰:“苟已王之疾,臣与臣之母以死争之于王。王必幸臣与臣之母,愿先生之勿患也。”文挚曰:“诺。请以死为王。”与太子期而将往不到者三齐王固已怒矣文挚至不解屦登床履王衣。有顷,问王之疾,王怒而不与言。文挚因出辞以重怒王,王叱而起,疾乃遂已。王大怒不说,将生烹文挚。太子与王后急争 之,而不能得,果以鼎生烹文挚。爨之三日三夜,颜色不变。文挚曰:“诚欲杀我,则胡不覆之,以绝阴阳之气?”王使覆之,文挚乃死。夫忠于治世易,忠于浊世难。文挚非不知活王之疾而身获死也,为太子行难,以成其义也。【注】平府:书库名,是楚国收藏古籍文书的地方。

出处

出自《吕氏春秋•仲冬纪•至忠》。《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http://so.gushiwen.org/guwen/bookv_4076.aspx

文言文翻译

三家注史记 卷五秦本纪第五

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正义】:黄帝之孙,号高阳氏。孙曰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索隐】:女修,颛顼之裔女,吞鳦子而生大业。其父不著。而秦、赵以母族而祖颛顼,非生人之义也。按:左传郯国,少昊之后,而嬴姓盖其族也,则秦、赵宜祖少昊氏。【正义】:列女传云:“陶子生五岁而佐禹。”曹大家注云:“陶子者,皋陶之子伯益也。”按此即知大业是皋陶。大业取少典之子,曰女华。女华生大费,【索隐】:扶味反,一音秘。寻费后以为氏,则扶味反为得。此则秦、赵之祖,嬴姓之先,一名伯翳,尚书谓之“伯益”,系本、汉书谓之“伯益”是也。寻检史记上下诸文,伯翳与伯益是一人不疑。而陈杞系家即叙伯翳与伯益为二,未知太史公疑而未决邪?抑亦谬误尔?与禹平水土。已成,帝锡玄圭。禹受曰:“非予能成,亦大费为辅。”帝舜曰:“咨尔费,赞禹功,其赐尔皂游。【索隐】:游音旒。谓赐以皂色旌旆之旒,色与玄玉色副,言其大功成也。然其事亦当有所出。尔后嗣将大出。”【索隐】:出犹生也。言尔后嗣繁昌,将大生出子孙也。故左传亦云“晋公子姬出也”。乃妻之姚姓之玉女。【集解】:徐广曰:“皇甫谧云赐之玄玉,妻以姚姓之女也。”大费拜受,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翳。舜赐姓嬴氏。

大费生子二人:一曰大廉,实鸟俗氏;二曰若木,实费氏。【索隐】:以仲衍鸟身人言,故为鸟俗氏。俗,一作“浴”。若木以王父字为费氏也。其玄孙曰费昌,子孙或在中国,或在夷狄。【索隐】:殷纣时费仲,即昌之后也。费昌当夏桀之时,去夏归商,为汤御,以败桀於鸣条。大廉玄孙曰孟戏、中衍,索隐旧解以孟戏仲衍是一人,今以孟仲分字,当是二人名也。鸟身人言。【正义】:身体是鸟而能人言。又云口及手足似鸟也。帝太戊闻而卜之使御,吉,遂致使御而妻之。自太戊以下,中衍之后,遂世有功,【正义】:谓费昌及仲衍。以佐殷国,故嬴姓多显,遂为诸侯。

其玄孙曰中潏,【集解】:徐广曰:“一作‘滑’。”【正义】:中音仲。潏音决。宋衷注世本云仲滑生飞廉。在西戎,保西垂。生蜚廉。蜚廉生恶来。恶来有力,【集解】:晏子春秋曰:“手裂虎兕。”蜚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周武王之伐纣,并杀恶来。是时蜚廉为纣石北方,【集解】:徐广曰:“皇甫谧云作石椁於北方。”【索隐】:“石”下无字,则不成文,意亦无所见,必是史记本脱。皇甫谧尚得其说。徐虽引之,而竟不云是脱何字,专质之甚也。【正义】:为,于伪反。刘伯庄云:“霍太山,纣都之北也。霍太山在晋州霍邑县。”按:在卫州朝歌之西方也。还,无所报,为坛霍太山【集解】:地理志霍太山在河东彘县。而报,得石棺,【正义】:纣既崩,无所归报,故为坛就霍太山而祭纣,报云作得石椁。铭曰“帝令处父【索隐】:蜚廉别号。不与殷乱,赐尔石棺以华氏”。死,遂葬於霍太山。【集解】:皇甫谧云:“去彘县十五里有冢,常祠之。”【索隐】:言处父至忠,国灭君死而不忘臣节,故天赐石棺,以光华其族。事盖非实,谯周深所不信。蜚廉复有子曰季胜。【正义】:音升。季胜生孟增。孟增幸於周成王,是为宅皋狼。【正义】:地理志云西河郡皋狼县也。按:孟增居皋狼而生衡父。皋狼生衡父,衡父生造父。造父以善御幸於周缪王,得骥、温骊、【集解】:徐广曰:“温,一作‘盗’。”骃案:郭璞云“为马细颈。骊,黑色”。【索隐】:温音盗。徐广亦作“盗”。邹诞生本作“駣”,音陶。刘氏音义云“盗骊,騧骊也。騧,浅黄色”。八骏既因色为名,騧骊为得之也。骅緌、【集解】:郭璞曰:“色如华而赤。今名马骠赤者为枣緌。緌,马赤也。”騄耳之驷,【集解】:郭璞曰:“纪年云‘北唐之君来见以一骊马,是生騄耳’。八骏皆因其毛色以为名号。”骃案:穆天子传穆王有八骏之乘,此纪不具者也。【索隐】:按:穆王传曰赤骥、盗骊、白义、渠黄、骅骝、芃蠙、騄耳、山子。【正义】:騄音录。西巡狩,乐而忘归。【集解】:郭璞曰:“纪年云穆王十七年,西征於昆仑丘,见西王母。”【正义】:括地志云:“昆仑山在肃州酒泉县南八十里。十六国春秋云前凉张骏酒泉守马岌上言,酒泉南山即昆仑之丘也,周穆王见西王母,乐而忘归,即谓此山。有石室王母堂,珠玑镂饰,焕若神宫。”按:肃州在京西北二千九百六十里,即小昆仑也,非河源出处者。徐偃王作乱,【集解】:地理志曰临淮有徐县,云故徐国。尸子曰:“徐偃王有筋而无骨。”骃谓号偃由此。【正义】:括地志云:“大徐城在泗州徐城县北三十里,古徐国也。博物志云徐君宫人有娠而生卵,以为不祥,弃於水滨洲。孤独母有犬鹄苍,衔所弃卵以归,覆暖之,乃成小儿。生时正偃,故以为名。宫人闻之,更取养之。及长,袭为徐君。后鹄苍临死,生角而九尾,化为黄龙也。鹄苍或名后苍。”括地志又云:“徐城在越州鄮县东南入海二百里。夏侯志云翁洲上有徐偃王城。传云昔周穆王巡狩,诸侯共尊偃王,穆王闻之,令造父御,乘騕褭之马,日行千里,自还讨之。或云命楚王帅师伐之,偃王乃於此处立城以终。”造父为缪王御,长驱归周,一日千里以救乱。【正义】:古史考云:“徐偃王与楚文王同时,去周穆王远矣。——————+——————————————————————

————————————————————————————————————————————————————————————————————————————————————————————————————

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①孙曰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②大业取少典之子,曰女华。女华生大费,③与禹平水土。已成,帝锡玄圭。禹受曰:“非予能成,亦大费为辅。”帝舜曰:“咨尔费,赞禹功,其赐尔皂游。④尔后嗣将大出。”⑤乃妻之姚姓之玉女。⑥大费拜受,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翳。舜赐姓嬴氏。

注①正义黄帝之孙,号高阳氏。

注②索隐女修,颛顼之裔女,吞鳦子而生大业。其父不着。而秦、赵以母族而祖颛顼,非生人之义也。按:左传郯国,少昊之后,而嬴姓盖其族也,则秦、赵宜祖少昊氏。正义列女传云:“陶子生五岁而佐禹。”曹大家注云:“陶子者,皋陶之子伯益也。”按此即知大业是皋陶。

注③索隐扶味反,一音秘。寻费后以为氏,则扶味反为得。此则秦、赵之祖,嬴姓之先,一名伯翳,尚书谓之“伯益”,系本、汉书谓之“伯益”是也。寻检史记上下诸文,伯翳与伯益是一人不疑。而陈□系家即□伯翳与伯益为二,未知太史公疑而未决邪?抑亦谬误尔?

注④索隐游音旒。谓赐以皂色旌旆之旒,色与玄玉色副,言其大功成也。然其事亦当有所出。

注⑤索隐出犹生也。言尔后嗣繁昌,将大生出子孙也。故左传亦云“晋公子姬出也”。

注⑥集解徐广曰:“皇甫谧云赐之玄玉,妻以姚姓之女也。”

大费生子二人:一曰大廉,实鸟俗氏;二曰若木,实费氏。①其玄孙曰费昌,子孙或在中国,或在夷狄。②费昌当夏桀之时,去夏归商,为汤御,以败桀于鸣条。大廉玄孙曰孟戏、中衍,③鸟身人言。④帝太戊闻而卜之使御,吉,遂致使御而妻之。自太戊以下,中衍之后,遂世有功,⑤以佐殷国,故嬴姓多显,遂为诸侯。

注①索隐以仲衍鸟身人言,故为鸟俗氏。俗,一作“浴”。若木以王父字为费氏也。

注②索隐殷纣时费仲,即昌之后也。

注③索隐旧解以孟戏仲衍是一人,今以孟仲分字,当是二人名也。

注④正义身体是鸟而能人言。又云口及手足似鸟也。

注⑤正义谓费昌及仲衍。

其玄孙曰中潏,①在西戎,保西垂。生蜚廉。蜚廉生恶来。恶来有力,②蜚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周武王之伐纣,并杀恶来。是时蜚廉为纣石北方,③还,无所报,为坛霍太山④而报,得石棺,⑤铭曰“帝令处父⑥不与殷乱,赐尔石棺以华氏”。死,遂葬于霍太山。⑦蜚廉复有子曰季胜。⑧季胜生孟增。孟增幸于周成王,是为宅皋狼。⑨皋狼生衡父,衡父生造父。造父以善御幸于周缪王,得骥、温骊、⑩骅湼、⑾騄耳之驷,⑿西巡狩,乐而忘归。⒀徐偃王作乱,⒁造父为缪王御,长驱归周,一日千里以救乱。⒂缪王以赵城封造父,⒃造父族由此为赵氏。自蜚廉生季胜已下五世至造父,别居赵。赵衰其后也。恶来革者,蜚廉子也,蚤死。有子曰女防。女防生旁皋,旁皋生太几,太几生大骆,大骆生非子。以造父之宠,皆蒙赵城,姓赵氏。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作‘滑’。”正义中音仲。潏音决。宋衷注世本云仲滑生飞廉。

注②集解晏子春秋曰:“手裂虎兕。”

注③集解徐广曰:“皇甫谧云作石旘于北方。”索隐“石”下无字,则不成文,意亦无所见,必是史记本脱。皇甫谧尚得其说。徐虽引之,而竟不云是脱何字,专质之甚也。正义为,于伪反。刘伯庄云:“霍太山,纣都之北也。霍太山在晋州霍邑县。”按:在韂州朝歌之西方也。

注④集解地理志霍太山在河东彘县。

注⑤正义纣既崩,无所归报,故为坛就霍太山而祭纣,报云作得石椁。

注⑥索隐蜚廉别号。

注⑦集解皇甫谧云:“去彘县十五里有頉,常祠之。”索隐言处父至忠,国灭君死而不忘臣节,故天赐石棺,以光华其族。事盖非实,谯周深所不信。

注⑧正义音升。

注⑨正义地理志云西河郡皋狼县也。按:孟增居皋狼而生衡父。

注⑩集解徐广曰:“温,一作‘盗’。”骃案:郭璞云“为马细颈。骊,黑色”。索隐温音盗。徐广亦作“盗”。邹诞生本作“駣”,音陶。刘氏音义云“盗骊,騧骊也。騧,浅黄色”。八骏既因色为名,騧骊为得之也。

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①孙曰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②大业取少典之子,曰女华。女华生大费,③与禹平水土。已成,帝锡玄圭。禹受曰:“非予能成,亦大费为辅。”帝舜曰:“咨尔费,赞禹功,其赐尔皂游。④尔后嗣将大出。”⑤乃妻之姚姓之玉女。⑥大费拜受,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翳。舜赐姓嬴氏。

注①正义黄帝之孙,号高阳氏。

注②索隐女修,颛顼之裔女,吞鳦子而生大业。其父不着。而秦、赵以母族而祖颛顼,非生人之义也。按:左传郯国,少昊之后,而嬴姓盖其族也,则秦、赵宜祖少昊氏。正义列女传云:“陶子生五岁而佐禹。”曹大家注云:“陶子者,皋陶之子伯益也。”按此即知大业是皋陶。

注③索隐扶味反,一音秘。寻费后以为氏,则扶味反为得。此则秦、赵之祖,嬴姓之先,一名伯翳,尚书谓之“伯益”,系本、汉书谓之“伯益”是也。寻检史记上下诸文,伯翳与伯益是一人不疑。而陈□系家即□伯翳与伯益为二,未知太史公疑而未决邪?抑亦谬误尔?

注④索隐游音旒。谓赐以皂色旌旆之旒,色与玄玉色副,言其大功成也。然其事亦当有所出。

注⑤索隐出犹生也。言尔后嗣繁昌,将大生出子孙也。故左传亦云“晋公子姬出也”。

注⑥集解徐广曰:“皇甫谧云赐之玄玉,妻以姚姓之女也。”

大费生子二人:一曰大廉,实鸟俗氏;二曰若木,实费氏。①其玄孙曰费昌,子孙或在中国,或在夷狄。②费昌当夏桀之时,去夏归商,为汤御,以败桀于鸣条。大廉玄孙曰孟戏、中衍,③鸟身人言。④帝太戊闻而卜之使御,吉,遂致使御而妻之。自太戊以下,中衍之后,遂世有功,⑤以佐殷国,故嬴姓多显,遂为诸侯。

注①索隐以仲衍鸟身人言,故为鸟俗氏。俗,一作“浴”。若木以王父字为费氏也。

注②索隐殷纣时费仲,即昌之后也。

注③索隐旧解以孟戏仲衍是一人,今以孟仲分字,当是二人名也。

注④正义身体是鸟而能人言。又云口及手足似鸟也。

注⑤正义谓费昌及仲衍。

其玄孙曰中潏,①在西戎,保西垂。生蜚廉。蜚廉生恶来。恶来有力,②蜚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周武王之伐纣,并杀恶来。是时蜚廉为纣石北方,③还,无所报,为坛霍太山④而报,得石棺,⑤铭曰“帝令处父⑥不与殷乱,赐尔石棺以华氏”。死,遂葬于霍太山。⑦蜚廉复有子曰季胜。⑧季胜生孟增。孟增幸于周成王,是为宅皋狼。⑨皋狼生衡父,衡父生造父。造父以善御幸于周缪王,得骥、温骊、⑩骅湼、⑾騄耳之驷,⑿西巡狩,乐而忘归。⒀徐偃王作乱,⒁造父为缪王御,长驱归周,一日千里以救乱。⒂缪王以赵城封造父,⒃造父族由此为赵氏。自蜚廉生季胜已下五世至造父,别居赵。赵衰其后也。恶来革者,蜚廉子也,蚤死。有子曰女防。女防生旁皋,旁皋生太几,太几生大骆,大骆生非子。以造父之宠,皆蒙赵城,姓赵氏。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作‘滑’。”正义中音仲。潏音决。宋衷注世本云仲滑生飞廉。

注②集解晏子春秋曰:“手裂虎兕。”

注③集解徐广曰:“皇甫谧云作石旘于北方。”索隐“石”下无字,则不成文,意亦无所见,必是史记本脱。皇甫谧尚得其说。徐虽引之,而竟不云是脱何字,专质之甚也。正义为,于伪反。刘伯庄云:“霍太山,纣都之北也。霍太山在晋州霍邑县。”按:在韂州朝歌之西方也。

注④集解地理志霍太山在河东彘县。

注⑤正义纣既崩,无所归报,故为坛就霍太山而祭纣,报云作得石椁。

注⑥索隐蜚廉别号。

注⑦集解皇甫谧云:“去彘县十五里有頉,常祠之。”索隐言处父至忠,国灭君死而不忘臣节,故天赐石棺,以光华其族。事盖非实,谯周深所不信。

注⑧正义音升。

注⑨正义地理志云西河郡皋狼县也。按:孟增居皋狼而生衡父。

注⑩集解徐广曰:“温,一作‘盗’。”骃案:郭璞云“为马细颈。骊,黑色”。索隐温音盗。徐广亦作“盗”。邹诞生本作“駣”,音陶。刘氏音义云“盗骊,騧骊也。騧,浅黄色”。八骏既因色为名,騧骊为得之也。

三家注史记 卷五秦本纪第五

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正义】:黄帝之孙,号高阳氏。孙曰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索隐】:女修,颛顼之裔女,吞鳦子而生大业。其父不著。而秦、赵以母族而祖颛顼,非生人之义也。按:左传郯国,少昊之后,而嬴姓盖其族也,则秦、赵宜祖少昊氏。【正义】:列女传云:“陶子生五岁而佐禹。”曹大家注云:“陶子者,皋陶之子伯益也。”按此即知大业是皋陶。大业取少典之子,曰女华。女华生大费,【索隐】:扶味反,一音秘。寻费后以为氏,则扶味反为得。此则秦、赵之祖,嬴姓之先,一名伯翳,尚书谓之“伯益”,系本、汉书谓之“伯益”是也。寻检史记上下诸文,伯翳与伯益是一人不疑。而陈杞系家即叙伯翳与伯益为二,未知太史公疑而未决邪?抑亦谬误尔?与禹平水土。已成,帝锡玄圭。禹受曰:“非予能成,亦大费为辅。”帝舜曰:“咨尔费,赞禹功,其赐尔皂游。【索隐】:游音旒。谓赐以皂色旌旆之旒,色与玄玉色副,言其大功成也。然其事亦当有所出。尔后嗣将大出。”【索隐】:出犹生也。言尔后嗣繁昌,将大生出子孙也。故左传亦云“晋公子姬出也”。乃妻之姚姓之玉女。【集解】:徐广曰:“皇甫谧云赐之玄玉,妻以姚姓之女也。”大费拜受,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翳。舜赐姓嬴氏。

大费生子二人:一曰大廉,实鸟俗氏;二曰若木,实费氏。【索隐】:以仲衍鸟身人言,故为鸟俗氏。俗,一作“浴”。若木以王父字为费氏也。其玄孙曰费昌,子孙或在中国,或在夷狄。【索隐】:殷纣时费仲,即昌之后也。费昌当夏桀之时,去夏归商,为汤御,以败桀於鸣条。大廉玄孙曰孟戏、中衍,索隐旧解以孟戏仲衍是一人,今以孟仲分字,当是二人名也。鸟身人言。【正义】:身体是鸟而能人言。又云口及手足似鸟也。帝太戊闻而卜之使御,吉,遂致使御而妻之。自太戊以下,中衍之后,遂世有功,【正义】:谓费昌及仲衍。以佐殷国,故嬴姓多显,遂为诸侯。

其玄孙曰中潏,【集解】:徐广曰:“一作‘滑’。”【正义】:中音仲。潏音决。宋衷注世本云仲滑生飞廉。在西戎,保西垂。生蜚廉。蜚廉生恶来。恶来有力,【集解】:晏子春秋曰:“手裂虎兕。”蜚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周武王之伐纣,并杀恶来。是时蜚廉为纣石北方,【集解】:徐广曰:“皇甫谧云作石椁於北方。”【索隐】:“石”下无字,则不成文,意亦无所见,必是史记本脱。皇甫谧尚得其说。徐虽引之,而竟不云是脱何字,专质之甚也。【正义】:为,于伪反。刘伯庄云:“霍太山,纣都之北也。霍太山在晋州霍邑县。”按:在卫州朝歌之西方也。还,无所报,为坛霍太山【集解】:地理志霍太山在河东彘县。而报,得石棺,【正义】:纣既崩,无所归报,故为坛就霍太山而祭纣,报云作得石椁。铭曰“帝令处父【索隐】:蜚廉别号。不与殷乱,赐尔石棺以华氏”。死,遂葬於霍太山。【集解】:皇甫谧云:“去彘县十五里有冢,常祠之。”【索隐】:言处父至忠,国灭君死而不忘臣节,故天赐石棺,以光华其族。事盖非实,谯周深所不信。蜚廉复有子曰季胜。【正义】:音升。季胜生孟增。孟增幸於周成王,是为宅皋狼。【正义】:地理志云西河郡皋狼县也。按:孟增居皋狼而生衡父。皋狼生衡父,衡父生造父。造父以善御幸於周缪王,得骥、温骊、【集解】:徐广曰:“温,一作‘盗’。”骃案:郭璞云“为马细颈。骊,黑色”。【索隐】:温音盗。徐广亦作“盗”。邹诞生本作“駣”,音陶。刘氏音义云“盗骊,騧骊也。騧,浅黄色”。八骏既因色为名,騧骊为得之也。骅緌、【集解】:郭璞曰:“色如华而赤。今名马骠赤者为枣緌。緌,马赤也。”騄耳之驷,【集解】:郭璞曰:“纪年云‘北唐之君来见以一骊马,是生騄耳’。八骏皆因其毛色以为名号。”骃案:穆天子传穆王有八骏之乘,此纪不具者也。【索隐】:按:穆王传曰赤骥、盗骊、白义、渠黄、骅骝、芃蠙、騄耳、山子。【正义】:騄音录。西巡狩,乐而忘归。【集解】:郭璞曰:“纪年云穆王十七年,西征於昆仑丘,见西王母。”【正义】:括地志云:“昆仑山在肃州酒泉县南八十里。十六国春秋云前凉张骏酒泉守马岌上言,酒泉南山即昆仑之丘也,周穆王见西王母,乐而忘归,即谓此山。有石室王母堂,珠玑镂饰,焕若神宫。”按:肃州在京西北二千九百六十里,即小昆仑也,非河源出处者。徐偃王作乱,【集解】:地理志曰临淮有徐县,云故徐国。尸子曰:“徐偃王有筋而无骨。”骃谓号偃由此。【正义】:括地志云:“大徐城在泗州徐城县北三十里,古徐国也。博物志云徐君宫人有娠而生卵,以为不祥,弃於水滨洲。孤独母有犬鹄苍,衔所弃卵以归,覆暖之,乃成小儿。生时正偃,故以为名。宫人闻之,更取养之。及长,袭为徐君。后鹄苍临死,生角而九尾,化为黄龙也。鹄苍或名后苍。”括地志又云:“徐城在越州鄮县东南入海二百里。夏侯志云翁洲上有徐偃王城。传云昔周穆王巡狩,诸侯共尊偃王,穆王闻之,令造父御,乘騕褭之马,日行千里,自还讨之。或云命楚王帅师伐之,偃王乃於此处立城以终。”造父为缪王御,长驱归周,一日千里以救乱。【正义】:古史考云:“徐偃王与楚文王同时,去周穆王远矣。

翻译文言文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应该是苏轼游览赤壁的情景。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推开窗子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了一个长而窄的桃核雕刻成的。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小船从头到尾长约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

苏、黄共阅一手卷:苏东坡、黄庭坚共同看一幅横幅的书画卷子。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那个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原文】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

矣;友便辟②,友善柔(3),友便佞(4),损矣。”

【注释】

(1)谅:信。“谅”有时特指小信,如《卫灵公)篇说:"君子贞而不谅。"

“谅”与“贞”相对,指小信。但这里却泛指守信,无大信、小信的区别。

②便(pian)辟:诌媚逢迎,主要指举止行为方面。③善柔:假装和

善,当面一套,背后一套。(4)便佞:花言巧语,主要指言谈方面。

【译文】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与正直

的人交朋友,与守信的人交朋友,与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是有

益的。与谄媚逢迎的人交朋友,与两面三刀的人交朋友,与花言

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读解】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世界上恐怕找不出一个完全没有朋友的人吧?就连那飘流在

孤岛上的鲁滨逊,不也有一个土人“星期五”作朋友吗?

但是,朋友有好有坏,有真正知心,遇事愿为你两肋插刀的

朋友;也有虚情假意,遇事在你背后插刀子的朋友。

那么,到底哪些朋友好,哪些朋友坏呢?这是我们大家都时

常感到困惑,时常感到苦恼的一个问题。

那就仔细琢磨琢磨圣人的话吧,再回过头看看你身旁--

到底哪些是益友?哪些是损友?

“损友敬而远,益友亲而近。”

不用多说,你也知道该怎么办了罢。

第二句有错误.

【原文】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①,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注释】

①亡:无。

【译文】

子夏说:“每天都能懂得以前不懂的知识,每月都能不忘掉已

经学会的东西,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读解】

“日知其所亡”是知新;“月无忘其所能”是温故。两方面结

合起来,正好是孔子“温故而知新”(《为政》)的意思。

从心理状态上来说,“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又是孔子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泰伯》的写照。

子夏手中所棒的,原本是圣人的“衣钵”,儒学可真是劝学之

学。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无论是从方法还是心态上来说,我们今天所宣传而要求于学

生们的,也还是与儒学的精神相通的吧!

“我以前居住在一个巷子里,隔壁有一家的媳妇和婆婆吵架了,因为婆婆发现家里不见了一块肉,认为是媳妇偷吃了,于是要赶媳妇出门,这个媳妇临走的时候和邻居们告别,邻居们都知道她是好人,婆婆冤枉她了,其中有一个人想了个办法,就对这个媳妇说,你慢慢走,我有办法让你婆婆出来把你追回家。然后,这个邻居就拿了一个束麻的火把,到这个恶婆婆家敲门,对恶婆婆说‘昨天我们家的两只狗不知从哪里叼来一块肉,抢来抢去,都得了重伤死掉了,我想借个火来把它们烧了’。恶婆婆一听明白了,原来肉是被狗偷了啊,自己错怪好媳妇了,果然马上去把媳妇追了回来。”

蒯通当时讲这个故事,意思是说,我和那个束缊请火的邻居一样,现在去请了名士来为宰相出力,并不是根本的法子,国君要真正有诚意,有好的环境来给这些名士,他们自己会主动来为国家出力的。

《汉书·蒯通传》:“即束缊请火于亡肉家。”

用乱麻搓成引火物,持之向邻家讨火点燃。《汉书·蒯通传》:

“臣之里妇,与里之诸母相善也。里妇夜亡肉,姑以为盗,怒而逐之。妇晨去,过所善诸母,语以事而谢之。里母曰:‘女安行,我今令而家追女矣。’即束缊请火於亡肉家,曰:‘昨暮夜,犬得肉,争斗相杀,请火治之。’亡肉家遽追呼其妇。”《韩诗外传》卷七亦有此说,“缊”作“蕴”。后用为求助于人之典。唐李德裕《积薪赋》:“时束缊以请火,访蓬茨於善邻。”缊,一本作“蕴”。亦省作“束缊”、“束蕴”。唐骆宾王《上瑕丘韦明府君启》:“是以临邛遣妇,寄束缊於齐邻;邯郸下客,效处囊於赵相。”宋林逋《和酬周寺丞》:“门横野水席凝尘,束缊谁能问乞邻?”亦用为不出儿媳之典。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果核雕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泛舟于赤壁之下。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打开窗来看,(两边)雕刻的栏杆可以互相望得到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船从头到尾大约有八分多长,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

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轴字画手卷。

苏、黄共阅一手卷。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轴字画手卷。

这个人脸上很平静,好像在听茶水开的声音

《至忠》文言文翻译

至忠逆于耳,倒于心,非贤主其孰能听之?故贤主之所说,不肖主之所诛也。人主无不恶暴劫者,而日致之,恶之何益?今有树于此,而欲其美也,人时灌之,则恶之,而日伐其根,则必无活树矣。夫恶闻忠言,乃自伐之精(1)者也。荆庄哀王猎于云梦,射随兕(2),中之。申公子培劫王而夺之。王曰:“何其暴(3)而不敬也?”命吏诛之。左右大夫皆进谏曰:“子培,贤者也,又为王百倍之臣,此必有故,愿察之也。”不出三月,子培疾而死。荆兴师,战于两棠,大胜晋,归而赏有功者。申公子培之弟进请赏于吏曰:“人之有功也于军旅,臣兄之有功也于车下。”王曰:“何谓也?”对曰:“臣之兄犯暴不敬之名,触死亡之罪于王之侧,其愚心将以忠于君王之身,而持千岁之寿也。臣之兄尝读故记(4)曰:‘杀随兕者,不出三月。’是以臣之兄惊惧而争之,故伏其罪而死。”王令人发平府(5)而视之,于故记果有,乃厚赏之。申公子培,其忠也可谓“穆(6)行”矣。“穆行”之意:人知之不为劝,人不知不为沮,行无高乎此矣。齐王疾痏,使人之宋迎文挚,文挚至,视王之疾,谓太子曰:“王之疾必可已也。虽然,王之疾已,则必杀挚也。”太子曰:“何故?”文挚对曰:“非怒王则疾不可治,怒王则挚必死。”太子顿首强请曰:“苟已王之疾,臣与臣之母以死争之于王。王必幸臣与臣之母,愿先生之勿患也。”文挚曰:“诺。请以死为王。”与太子期,而将往不当者三(7),齐王固已怒矣。文挚至,不解屦登床,履王衣,问王之疾,王怒而不与言。文挚因出辞以重怒王,王叱而起,疾乃遂已。王大怒不说,将生烹文挚。太子与王后急争之,而不能得,果以鼎生烹文挚。爨(8)之三日三夜,颜色不变。文挚曰:“诚欲杀我,则胡不覆之,以绝阴阳之气?”王使覆之,文挚乃死。夫忠于治世易,忠于浊世难。文挚非不知活王之疾而身获死也,为太子行难,以成其义也。

注释

(1)精:这里是尤甚的意思。(2)随兕:恶兽名。(3)暴:臣下侵凌君主称为暴。(4)故记:古书。(5)发:打开。平府:府名,当是楚国收藏古籍文书的地方。(6)穆:美。(7)不当者三:三次不如期前往。(8)爨(cuàn):烧,煮。

原文翻译

忠言逆耳,逆人心,如果不是贤明的君王,谁能听取它?因此,贤明君主喜欢的正是不肖君主要惩罚的。君主没有一个不痛恨侵略暴劫的行为,但是自己的所作所为却天天招致这种行为,痛恨又有什么用呢?假如这里有棵树,希望它生长茂盛,可是别人按时浇灌它,自己却讨厌别人的行为,并且每天砍伐树根,照这样做,肯定不会有活树了。厌恶听取忠言,正是最严重的一种自我毁灭的行为。楚庄王在云梦泽打猎,射中了一只恶兽随兕,申公子培抢在庄王之前把随兕夺走了。楚庄王说:“怎么这样犯上不敬啊!”于是命令官吏杀掉子培。左右的大夫都劝谏说:“子培是贤德之人,又是您最有才能的臣子,这里面一定有缘故,希望您能仔细了解这件事情。”不到三个月,子培生病死了。后来楚国起兵,与晋国军队在两棠交战,大胜晋军,回国后赏赐有功将士。申公子培的兄弟上前向主管官吏请赏说:“别人在行军打仗中有功,我的兄长在大王的车下有功。”庄王说:“你说的是什么意思?”对方回答说:“我的兄长在大王您身边冒着犯上不敬的恶名,遭获死罪,但他的本心是要效忠君王,让您享有千岁之寿啊!我的兄长曾读过古书,古书记载说:‘杀死随兕的人不出三月必死。’我的兄长见到您射杀随兕,十分惊恐,所以才抢在您之前夺走它,后来遭遇祸殃而死啊。”庄王命人打开平府查阅古籍,在古书上果然有这样的记载,于是厚赏了子培的兄弟。申公子培的忠诚可以称得上是“穆行”了。“穆行”的含义是:不因为别人了解自己就受到鼓励,也不因为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感到沮丧,德行没有比这更高尚的了。齐王身上长了恶疮,于是派人到宋国接文挚去治病。文挚到了后,察看了齐王的病,对太子说:“大王的病肯定可以治好。虽然这样,大王的病一旦治好,一定会杀死我。”太子问:“为什么呢?”文挚说:“如果不激怒大王,大王的病就治不好,但如果大王真的被激怒,我就必死无疑了。”太子叩头下跪,极力请求说:“如果治好父王的病而父王真的要杀先生的话,我和我的母亲一定以死向父王为您争辩,父王一定哀怜我跟我的母亲,希望先生不要担忧。”文挚说:“好吧,我愿意拼死为大王治病。”文挚跟太子约定了看病的日期,三次都不如期前来。齐王本来已经生气了。文挚来了之后,不脱鞋就登上了齐王的床,踩着齐王的衣服,询问齐王的病情,齐王恼怒,不跟他说话。文挚便口出不逊来激怒齐王,齐王大声呵斥着站了起来,病于是就好了。齐王盛怒难消,要把文挚活活煮死。太子和王后为文挚激烈地跟齐王争辩,但没能改变齐王的决定。齐王最后用鼎把文挚活煮了。文挚被煮了三天三夜,容貌不毁。文挚说:“真要杀我,为什么不盖上盖子,隔断阴阳之气?”齐王让人把鼎盖上,文挚才死去。由此可见,在太平盛世做到忠容易,在乱世做到忠很难。文挚不是不知道治愈齐王那自己就得被杀,他是为了太子去做招致杀身的事,以便成全太子的孝义啊。

文言文翻译问题

柳涧暗示百姓拦住(他)索要军队食宿费和劳役的钱。

原文:

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父仲卿,为武昌令,有美政,既去,县人刻石颂德。终秘书郎。

愈生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会卒,嫂郑鞠之。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擢进士第。会董晋为宣武节度使,表署观察推官。晋卒,愈从丧出,不四日,汴军乱,乃去。

华阴令柳涧有罪,前刺史劾奏之,未报而刺史罢。涧讽百姓遮索军顿役直,后刺史恶之,按其狱,贬涧房州司马。愈过华,以为刺史阴相党,上疏治之。既御史覆问,得涧赃,再贬封溪尉。愈坐是复为博士。既才高数黜,官又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谕。

宪宗遣使者往凤翔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愈闻恶之,乃上表。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裴度、崔群曰:“愈言讦牾,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以来谏争。”帝曰:“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剌邪?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于是中外骇惧,虽戚里诸贵,亦为愈言,乃贬潮州刺史。

镇州乱,杀田弘正而立王廷凑,诏愈宣抚。既行,众皆危之。元稹言:“韩愈可惜。”穆宗亦悔,诏愈度事从宜,无必入。愈至,廷凑严兵迓之,甲士陈廷。既坐,廷凑曰:“所以纷纷者,乃此士卒也。”愈大声曰:“天子以公为有将帅材,故赐以节,岂意同贼反邪?”语未终,士前奋曰:“先太师为国击朱滔,血衣犹在,此军何负,乃以为贼乎?”愈曰:“以为尔不记先太师也,若犹记之,固善。

天宝以来,安禄山、史思明、李希烈等有子若孙在乎?亦有居官者乎?”众曰:“无。”愈曰:“田公以魏、博六州归朝廷,官中书令,父子受旗节;刘悟、李祐皆大镇。此尔军所共闻也。”众曰:“弘正刻,故此军不安。”愈曰:“然尔曹亦害田公,又残其家矣,复何道?”众欢曰:“善。”廷凑虑众变,疾麾使去。

因曰:“今欲廷凑何所为?”愈曰:“神策六军将如牛元翼者为不乏,但朝廷顾大体,不可弃之。公久围之,何也?”廷凑曰:“即出之。”愈曰:“若尔,则无事矣。”会元翼亦溃围出,延凑不追。愈归奏其语,帝大悦。

——《新唐书 韩愈传》

扩展资料:

译文:

韩愈,字退之,是邓州南阳人。他的父亲叫韩仲卿,做官武昌令,有很好的政绩,离开之后,县里的百姓刻石碑来歌颂他的功德。最终做官做到秘书郎。

韩愈三岁的时候就成为了孤儿,他跟随大哥韩会贬官到岭外居住。韩会去世之后,嫂子郑氏抚养他。韩愈从开始读书,每天都能记诵几千几百字,等到长大,能够完全贯通《六经》、诸子百家的学问。韩愈考中了进士。正赶上董晋做宣武节度使,上表章让韩愈做了观察推官。董晋去世之后,韩愈跟随灵柩离开京城,不到四天,汴梁的军队作乱,韩愈于是就离开了。

华阴令柳涧犯了罪,前刺史弹劾他,但还没有得到回复,刺史就被罢免了。柳涧暗示百姓拦住(他)索要军队食宿费和劳役的钱。后刺史很厌烦他这样做,追究他的案件,朝廷将柳涧贬为房州司马。韩愈经过华州的时候,以为刺史与人相互勾结,便上疏惩治他们。不久,御史再一次勘问,得到柳涧收受贿赂的证据,再一次贬官,做了封溪县尉。韩愈因此重新担任博士。韩愈才华横溢,却多次被贬,官职也下降了,于是,就写了《进学解》来表明心迹。

宪宗派使者前往凤翔迎请佛骨进入皇宫禁苑,三天后,才送到佛寺中供养。韩愈很厌恶这种行为,就上书朝廷(建议废止)。韩愈的奏章送上去,皇上看了大怒,拿着奏章给宰相看,要将韩愈处死。裴度、崔群进谏说:“韩愈言语冒犯,惩罚是应该的。但是,一个人如果不是怀有一颗忠心,怎么可能这样做?希望皇上稍微宽贷他,从而引导群臣进谏。”

皇上说:“韩愈说我奉侍佛教过分了,还可以宽容。至于说自东汉信奉佛教以来,天子都寿命短,这种话多么荒谬?韩愈,只是朝廷一个臣子,胆敢狂妄若是,坚决不可以赦免!“于是,全国上下都感到恐惧。即使是外戚替韩愈说情,还是被贬为潮州刺史。

镇州动乱,士兵杀了田弘正,立王廷凑做节度使,皇上下诏让韩愈前往招抚。韩愈出发后,大家都认为有危险。元稹说:“韩愈可惜了。”穆宗也后悔,让韩愈便宜行事,不要进入乱军中去。韩愈到了,王廷凑整顿军士迎接他,让兵士穿上铠甲站立堂上。大家坐下后,王廷凑说:“变乱发生,就是这些士卒闹的。”韩愈大声喝道:“天子认为你有将帅之才,所以赐予你节杖,哪里会料到你会与贼人一道造反呢?”

话还没说完,一个士兵上前激愤地说:“先太师为国家抗击朱滔,血衣还在,我们的军队哪里对不起朝廷了,却说我们是叛贼?”韩愈说:“我以为你们不记得先太师了,如果还记得,那很好。天宝以来,安禄山、史思明、李希列有孩子或者孙子在吗?还有在做官的吗?”众人说:“没有。”韩愈说:“田公率领魏博六州来归顺朝廷,做到中书令的职务,父子都做了节度使。刘悟、李祐统领的也都是大镇。这些也都是你们都知道的。”众人说:“田弘正很刻薄,所以,这里的兵士不能安身立命。”

韩愈说:“但是你们也害了田公,又残害了他的家人。还有什么好说的?”众兵士都说:“好吧。”王廷凑担心军心摇动,赶忙叫他们都出去。然后,对韩愈说:“您想让我干什么呢?”韩愈说:“神策六军的将领,像牛元翼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但朝廷顾全大局,不能把他丢弃不管。你长时间围困他们,为什么呢?”王廷凑说:“我马上就放他出城。”韩愈说:“如果是这样,那就没什么事了。”正逢牛元翼突围出来,王廷凑也就不再追赶。

韩愈回朝报告皇上,皇上很高兴。调韩愈担任吏部侍郎。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新唐书

原文:

(上文:华阴令柳涧有罪,前刺史劾奏之,未报而刺史罢。)涧讽百姓遮索军顿役直

翻译:

(上文:华阴县令柳涧有罪,前任刺史向皇帝检举他的罪行,尚未得到答复而刺史免官。)柳涧用含蓄的语言让百姓拦住(他)索要军队食宿费和劳役的钱。

《马说》教案

【教学目的】

1. 了解“说”这种文体的特点,分辨其中的议论和记叙;

2. 掌握文中的字词解释,通假字的用法;

3. 体会作者寄托在文中的思想感情,了解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可悲情况。

【教学过程】

一.回忆“唐宋八大家”,由此引入介绍韩愈。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又一引题:贾岛的推敲故事联系到韩愈,文名显著。

2.为什么韩愈会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教师介绍:韩愈历来被称为“文起八代之衰”,第一个冲在最前线的战士会受到最高的赞美。在历经了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内容脱离了实用的立场,而只是趋于声律和辞藻的华美。文学的真正改革不得不有待于唐代了,以韩愈、柳宗元为首的攻击六朝的文风在建设着实用的散文运动。而韩愈和柳宗元正是以文学创作作为自己改革的有利武器。

※“韩愈在当日对于根深蒂固的骈文阵线的宣战,新散文的建立,确有一种百折不回的奋斗精神。”(《中国文学发展史》)

※“韩愈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力反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的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旧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摘自《辞海》“韩愈”条)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郡望昌黎,自称昌黎韩愈,所以后人又称他为韩昌黎。贞元八年(792)中进士后,过了四年才被宣武节度使任命为观察推官,贞元十八年(802)授四门博士,历迁监察御史,因上书言关中灾情被贬为阳山(今属广东)县令,元和初任江陵府法曹参军,国子监博士,后随宰相裴度平淮西之乱,迁刑部侍郎,又因上表谏宪宗迎佛骨被贬潮州刺史,穆宗时,任国子监祭酒,兵部、吏部侍郎等。有《昌黎先生集》。

在中唐,韩愈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文学家。一方面他有大量杰出的诗文作品,另一方面,他作为文坛诗坛的领袖,广交文友,提携奖掖,不遗余力,在他周围聚集了不少志趣相投,风格相近的文人。他不仅大力称赞比他年长的孟郊,还奖拔比他年轻的贾岛,又鼓励李贺这位天才诗人,并为他因避父讳而不得参加科举而大声疾呼;此外,他还与皇甫湜、卢仝、樊宗师、刘叉、李翱等有密切交往。这样,他与他周围的这些文人便形成了一个文学集团,并以他本人为主将,掀起了一个很有影响的新诗潮。” 《中国文学史》(章培恒)

3.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韩愈的文章是如何体现他的“文道结合”的理论主张的。

4.出示课题。

二.解释全文的字词含义,掌握生字生词的拼音。

三.从字词过渡到内容含义:

四.介绍韩愈写作的背景:

这篇《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795枣800)间。其时,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提拔,未被采纳。他在京城应试觅官,奔走相告,一共呆了10年之久,最后无限怨郁,离开长安。坎坷遭遇正是他写这篇《马说》的思想基础。这篇文章的另一用意是曲陈心迹,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五.点出全文的寓意,明白文章的“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

1.如何“托物寓意”?千里马比喻“有才能的人”,伯乐比喻“圣明的君主”,司马者比喻“不认识人才或埋没人才的人”。

2.作者在文中反映了千里马被埋没的悲剧,为了要提出一个怎样的现实问题?

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借千里马为喻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行为。

3.这是一篇“说”,你读完后,认为它属于哪一种文体?(议论文)

4.为了达到议论论点的目的,作者用了一种什么论证方法?(比喻)

用了比喻论证的好处有:

【关于韩愈的资料】

□《新唐书·列传一百一》:

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七世祖茂,有功于后魏,封安定王。父仲卿,为武昌令,有美政,既去,县人刻石颂德。终秘书郎。愈生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会卒,嫂郑鞠之。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擢进士第。会董晋为宣武节度使,表署观察推官。晋卒,愈从丧出,不四日,汴军乱,乃去。依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建封辟府推官。操行坚正,鲠言无所忌。调四门博士,迁监察御史。上疏极论宫市,德宗怒,贬阳山令。有爱在民,民生子多以其姓字之。改江陵法曹参军。元和初,权知国子博士,分司东都,三岁为真。改都官员外郎,即拜河南令。迁职方员外郎。

华阴令柳涧有罪,前刺史劾奏之,未报而刺史罢。涧讽百姓遮索军顿役直,后刺史恶之,按其狱,贬涧房州司马。愈过华,以为刺史阴相党,上疏治之。既御史覆问,得涧赃,再贬封溪尉。愈坐是复为博士。既才高数黜,官又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谕曰:……

执政览之,奇其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转考功,知制诰,进中书舍人。 初,宪宗将平蔡,命御史中丞裴度使诸军按视。及还,且言贼可灭,与宰相议不合。愈亦奏言:…… 执政不喜。会有人诋愈在江陵时为裴均所厚,均子锷素无状,愈为文章,字命锷谤语嚣暴,由是改太子右庶子。及度以宰相节度彰义军,宣慰淮西,奏愈行军司马。愈请乘遽先入汴,说韩弘使叶力。元济平,迁刑部侍郎。

宪宗遣使者往凤翔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王公士人奔走膜呗,至为夷法,灼体肤,委珍贝,腾沓系路。愈闻恶之,乃上表曰:……

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裴度、崔群曰:“愈言讦牾,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以来谏争。”帝曰:“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感夭促,言何乖剌邪?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于是中外骇惧,虽戚里诸贵,亦为愈言,乃贬潮州刺史。

既至潮,以表哀谢曰:……

帝得表,颇感悔,欲复用之,持示宰相曰:“愈前所论是大爱朕,然不当言天子事佛乃年促耳。”皇甫镈素忌愈直,即奏言:“愈终狂疏,可且内移。”乃改袁州刺史。初,愈至潮州,问民疾苦,皆曰:“恶溪有鳄鱼,食民畜产且尽,民以是穷。”数日,愈自往视之,令其属秦济以一羊一豚投溪水而祝之曰:…… 祝之夕,暴风震电起溪中,数日水尽涸,西徙

忠谏死直文言文全部翻译,急用。

当时,矩鹿太守河内人司马直刚刚受任新职,由于他有清廉的名声, 便少让他交钱,减为三百万钱。司马直 接到 诏书,惆怅地说:“为民父母,反而要 剥削百姓,来满足时下的索求,我不忍 心。” 便托称有病,要求辞官,朝廷没有答 应。他行至孟津时,上书极力陈述当世 的失误 和古今祸乱亡国的教训,随即吞药自 杀。奏书呈送上去后,灵帝为此暂时不 收修宫 钱。

至忠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