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仓央嘉措
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一六八三——一七四五)(?),是西藏历史上著名的人物。父名扎西丹增,信仰红教;母名次旺拉姆。出生在门隅拉沃宇松地方,从小资质灵敏,曾拜五世班禅为师,落发受戒,取法名为罗桑仁青仓央嘉措。后被迎至布达拉宫,在著名学者桑杰嘉措的直接培养下,学习天文历算、医学及文学等,对诗的造诣很深。二十五岁时,作为上层统治阶级争权夺利牺牲品的仓央嘉措,开始了自己的流浪生活。先后周游了青海、甘肃、蒙古、四川、西藏、印度、尼泊尔等地。曾当过乞丐,送过尸体,生活极为艰苦。由于接触过广大的人民群众,有丰富的生活实践,从而写出了优美动人的《仓央嘉措情歌》。一说仓央嘉措被解往北京途中遭害,所写作品为二十五岁以前的东西。
传略
六世达赖喇嘛,罗桑瑞晋仓央嘉措,西藏寞湖(今译门隅)人也。其父名吉祥持教,母号自在天女。
五世达赖阿旺罗桑薨,而仓央嘉措适生,岐嶷出众,见者目为圣童。
当五世达赖之薨也,大臣第巴桑吉专政,匿其丧不报,阴立仓央嘉措布达拉宫中为储君,其教令仍假五世达赖之名行之;如是者有年。
后,清康熙帝微有听闻,传诏责问;始以实对。
康熙三十五年,(仓央嘉措)乃从班禅额尔德尼受戒,奉敕坐床,即六世达赖;正位时,年十五,威仪焕发,色相庄严;四众瞻仰,以为如来三十二妙相、八十种随形,不是过也。
正位之后,法 轮常转,玉烛时调,三藏之民,罔不爱戴。黄教之制,达赖住持正法,不得亲近女人。
而仓央嘉措,情之所钟,雅好佳丽;粉白黛绿者,往往混迹后宫,侍其左右;意犹未足,自于后宫辟一篱门,夜中易服,挟一亲信侍者,从此门出,更名荡桑旺波,微行拉萨街衢;偶入一酒家,觌当垆女郎殊色也,悦之;女郎亦震其仪表而委心焉;自是昏而往,晓而归,俾夜作昼,周旋酒家者累月。
其事甚秘,外人无知之者。一夕值大雪,归时遗履迹雪上,为人发觉,事以败露。
有拉藏汗者,亦执政大臣,故与第巴桑吉争权;至是借为口实,言其所立,非真达赖;驰奏清廷,以皇帝诏废之。
仓央嘉措被废,反自以为得计,谓今后将无复以达赖绳我,可为所欲为也;与当垆女郎过从益密。
拉藏汗会三大寺大喇嘛杂治之,诸喇嘛唯言其迷失菩提本真而已,无议罪意。拉藏汗无可如何,乃槛而送之北京。道经哲蚌寺,众僧出其不意,夺而藏诸寺中。拉藏汗以兵攻破寺,复获之,命心腹将率兵监其行;至青海,以病死闻。或曰其将鸩杀之,寿止二十六岁;时则康熙四十六年也。
仓央嘉措既走死,藏之人皆怜其无辜,不直拉藏汗所为。拉藏汗别立伊喜嘉措为新达赖,而众不之服也。闻七世达赖诞生里塘,则大喜。
先是,仓央嘉措有诗云,“他年化鹤归何处,不在天涯在里塘”;故众谓七世达赖是其复出身,咸向往之。事闻于朝,于是,清帝又诏废新达赖,而立七世达赖以嗣仓央嘉措。
迎立之日,侍从甚盛,幡幢伞盖,不绝于途;拉萨欢声雷动,望尘遥拜者,不知其数也。
仓央嘉措积学能文工诗,所著有《无生缬利法》、《黄金穗故事》、《答南方人问马头观音法》等书。及《达赖情歌》,流水落花,美人香草,哀感顽艳,绝世销魂,为时人所称;然亦以此,见讥于礼法之士。
故仓央嘉措者,盖佛教之罪人,词坛之功臣;卫道者之所疾首,而言情者之所归命也。观其身遭挫辱,仍为众望所归,《甘棠》之思,再世弥笃,可谓贤矣。乃权臣窃柄,废立纷纭;遂令斯人,行非昌邑,而祸烈淮南;悲夫! [1]
两种生平
1682年,五世达赖喇嘛在布达拉宫病故,享年66岁。但从布达拉宫传出消息说,五世达赖喇嘛正在闭关修行,一段时间内不公开出来处理政务了。其实,这是格鲁派政权的第巴桑杰嘉措有意隐瞒了他去世的消息。直到1696年,康熙皇帝亲政噶尔丹,才从战俘的口中得知真相,龙颜大怒,狠狠地批评了桑杰嘉措,甚至说要动用武力惩罚。桑杰嘉措慌了,忙上奏说,实际上这是按照五世达赖喇嘛的遗嘱办的,而且,他的转世灵童已经找到,一直受到严密的保护和尽心的抚养,此时,请求中央政府予以认证。
这个少年,就是仓央嘉措,此时他已经14岁了。此时的康熙皇帝,出于稳定西藏的角度考虑,认可了桑杰嘉措的话。
1697年,仓央嘉措被清政府确认为五世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并于当年师从五世班禅罗桑益西剃度、受戒、坐床,成为第六世达赖喇嘛。第二年,仓央嘉措来到哲蚌寺,开始师从班禅大师和萨迦、格鲁、宁玛等派上师学习大量佛教经典。
1702年,仓央嘉措20岁时,他应该受比丘戒了,依照以前的约定,他前往日喀则札什伦布寺与五世班禅相见。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此时他不仅拒受比丘戒,反而要求班禅大师收回此前所授的沙弥戒。
1705年,拉藏汗和桑杰嘉措两方发生战争,桑杰嘉措被处死,拉藏汗掌握大权。此后,他就对仓央嘉措多方责难,并向清政府奏称由桑杰嘉措所拥立的仓央嘉措,并不是五世达赖喇嘛真正的转世灵童,他“耽于酒色,不守清规”,“是假达赖”,“请予废立”。
康熙帝接到奏报后,命将仓央嘉措“执献京师”。路经青海的时候,1706年冬天,时年24岁的仓央嘉措突然“死亡”。
据说,在1706年的冬天,在凄冷荒凉的青海湖畔,仓央嘉措并没有死去,他逃了出来,此后隐姓埋名地活到了64岁。至于他是怎么逃出来的,逃出来之后又去过哪里,这就众说纷纭了,大多数人比较相信的是一种“阿拉善说”,目前似乎也有很多证据证明这是真实发生的。而且,就算还有别的一些说法,和“阿拉善说”也没有本质的冲突,到最后都可以归入到这一大类里。
“阿拉善说”的大概情节是,仓央嘉措逃了出来后,四处云游,先后周游了青海、甘肃、蒙古、四川、西藏、印度、尼泊尔等地,据说曾当过乞丐,送过尸体,生活极为艰苦。1716年前后,他来到现内蒙古阿拉善旗,从此在此地生活,先后担当了13座寺庙的住持,讲经说法,广结善缘,创下无穷的精妙业绩。1746年,64岁的仓央嘉措染病去世,但他的事迹为广大阿拉善人民传诵,当地人民为他修建了灵塔,供奉了他的遗物。
关于仓央嘉措未死于赴京途中的说法,以蒙古喇嘛阿旺多吉所著《仓央嘉措秘史》最为详尽。《秘史》中讲:仓央嘉措被钦使解至青海的堆如错纳时,皇帝圣旨到,斥钦使办事不周说:“尔等将大师迎至内地,安置何处?如何供养?”因之钦使惧罪,乃暗放仓央嘉措子身过去。之后,仓央嘉措经安多、康区,前往四川峨眉山,受到寺中僧众热情款待。然后返回藏区,经理塘、巴塘而到拉萨。又往山南朝拜桑耶、昌珠等寺庙。不料为拉藏汗所知,派人捉获,于解往拉萨途中脱逃,乃远游尼泊尔和印度,复经聂拉木、定日、门域、工布、塔布返回拉萨。被人认出,因此存身不住,乃远走高飞。先后巡游于青海、蒙古等地。1717年,游历北京,半年后返回蒙古阿拉善旗,以此为驻锡地而活动于蒙古、青海一带。1746年圆寂,终年六十四岁。 [2]
主要成就
首先,个人的成就非常突出,他在梵文、诗学、历算、医药、佛教哲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其文集达30函之多,是历代达赖喇嘛中著作最多的一位,同时,他的弟子众
仓央嘉措
多,经他授戒的门徒数以千计。其次,在宗教事务上,从他开始,历代达赖喇嘛成为哲蚌寺和色拉寺的当然寺主,确立了新的教派组织制度,另外,在他的主持下,前后藏新建了十三所格鲁派大寺,史称“格鲁派十三林”,布达拉宫的扩建工程也是在他的时代开始的。
简单地说,他几乎用一己之力,挽救了当时岌岌可危的格鲁派,将格鲁派由宗教组织发展为政教组织,并得到了清政府的册封,为以后西藏政治格局打下了基础。
他所写的诗歌驰名中外,不但在藏族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在藏族人民中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而且在世界诗坛上也是引人注目的一朵奇花异葩,引起了不少学者的研究兴趣。仓央嘉措诗歌运用一般口语,采取 “谐体”的民歌形式、除个别篇章以外,基本上是每首四句、每句六个音节,两个音节一停顿,分为三拍,即“四句六音节三顿”。节奏响亮,琅琅上口,还可以用民歌曲调演唱,极富于音乐感。
藏文原著有的以手抄本问世,有的以木刻版印出,有的以口头形式流传。足见藏族人民喜爱之深;汉文译本公开发表和出版者至少有十种,或用整齐的五言或七言,或用生动活泼的自由诗,受到国内各族人民的欢迎;英文译本于1980年出版,于道泉教授于藏文原诗下注以汉意,又译为汉文和英文。汉译文字斟句酌、精心推敲,忠实准确并保持原诗风姿,再加上赵元任博士的国际音标注音,树立了科学地记录整理和翻译藏族文学作品的典范。仓央嘉措在藏族诗歌上的贡献是巨大的,开创了新的诗风,永远值得纪念和尊敬。
他的诗歌自1930年被于道泉译成《仓央嘉措情歌》后一直沿用此名,按藏文原书名应译为《仓央嘉措诗歌》。有人把它解释成宗教诗,还有人解释为政治诗。
这些诗歌一般都认定是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所作。但是,也有人认为不是仓央嘉措所作,而是别有用心的人为陷害他而伪造的。还有人认为,情歌不一定全是仓央嘉措的作品,有些可能是仓央嘉措所写,有些则可能是采录的民歌。对此,目前尚无充分的材料可兹考证。这里我们按藏族的一般说法,认为它是仓央嘉措的作品。
据目前所知,集录成册的《情歌》,有拉萨梵式木刻本五十七首,于道泉教授藏、汉英对照本六十二首,西藏自治区文化局本六十六首,青海民族出版社本七十四首,还有一本四百四十多首的藏文手抄本。另有人说有一千多首,但没见到过。看来还是以七十首左右较为可信。
仓央嘉错情歌中最有名气的应该有两首,一首是它的第一首“从东边的山上,白亮的月儿出来了。少女的脸儿,在心中已渐渐的显现(于道泉译)”。这一首几经润色,成为了歌手谭晶的成名作,“在那东山顶上,升起白白的月亮。年轻姑娘的面容,出现在我的心上”。2006年9月13日,她将这首情歌唱响在维也纳的金色大厅。另一首则是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曾缄译)” 。南怀瑾的《习禅录影》,王芸孙《诗艺丛谈》都曾提及这一首,“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堪称警句,成为了一种终极遗憾的象征而广为流传。
年谱
⊙ 崇德7年 1642年,五世达赖罗桑嘉措成为全藏政教领袖,年25岁。
⊙ 顺治9年 1652年,五世达赖率3000人入北京会见顺治帝。
⊙ 1679年,第巴出世。
⊙ 康熙21年 1682年,五世达赖死,遗嘱消息秘守12年。
⊙ 康熙22年 1683年 1岁,仓央嘉措正月十六日生于山南错那门域,有七日同升,黄柱照耀异象,为莲花生转世,12世纪秘典《神鬼遗教》有所预言。原籍不丹,属门巴族,出世1年后始为人知,为家中长子,父母信仰红教,即莲花生大师所创宁玛派。
⊙ 1684年 2岁,被秘置当地,开始在巴桑寺学经。
⊙ 1689年 6岁,父亲去世,受舅父与姑母歧视,随母迁到达旺附近的乌坚凌。
⊙ 1696年 14岁,公开仓央嘉措活佛身份。康熙征葛尔丹。
⊙ 1697年 15岁,第巴奏清廷五世达赖已死。9月17日,迎至聂塘的浪卡子从五世班禅洛桑益西受戒,法号梵音海,10月25日入布达拉宫坐床,成为黄教(格鲁派)法王。坐床后刻苦学经三年。
⊙ 1701年 拉藏汗等蒙古部落首领不承认六世达赖。
⊙ 1702年 20岁,在日喀则游荡,在扎什伦布寺向五世班禅要求还沙弥戒返俗,之前已表示拒受比丘戒。事见第巴所著《仓央嘉措秘密本生传记》。
⊙ 1703年 康熙派钦差去拉萨查验六世法体。
⊙ 1705年 23岁,第巴被拉藏汗所杀,众僧辩护六世达赖是“迷失菩提” “游戏三味”。
⊙ 1706年 24岁,5月17日被押北上,经哲蚌寺被众僧救出,再次被执。在青海湖下落不明。传闻去五台山观音洞。
⊙ (以下事据弟子阿旺多尔济著《秘传》)
⊙ 1707年 拉藏汗的私生子益西嘉措被立为六世达赖。
⊙ 1708年 26岁。7月,理塘灵童格桑嘉措出世。仓央嘉措游康定,在峨眉山游十数日,康区瘟疫发作,染上天花。
⊙ 1709年 经理塘,巴塘秘密回拉萨,返山南地区。
⊙ 1711年 在达孜被囚,后逃脱。
⊙ 1712年 30岁,游尼泊尔加德满都,瞻仰自在天男根。10月,随国王去印度朝圣。
⊙ 1713年 游印度。4月,登灵鹫山。遇白象。
⊙ 1714年 32岁,在山南朗县的塔布寺,人称塔布大师。年初,格桑嘉措被转移到康北的德格,随后,据康熙帝之令送至西宁附近的塔尔寺。
⊙ 1715年 再次秘密返拉萨。格桑嘉措在理塘寺出家。阿旺多匀济出世。
⊙ 1716年 34岁,春,率拉萨木鹿寺16僧人至阿拉善旗,识阿旺多尔济一家
⊙ 1717年 35岁,拉藏汗被准噶尔军队所杀,伪六世达赖被囚药王山寺内,7年后死。春,六世达赖喇嘛同12名从侍人员前往定远营(现巴彦浩特)晋见阿拉善王阿宝老爷和道格甚公主,获准修建昭化寺。中秋,仓央嘉措随道格甚公主入京半年,驻锡什刹海阿拉善王府,游黄寺,皇宫,在雍和宫观益西嘉措所献的檀香木大佛。在德胜门见第巴子女被押送到京。
⊙ 1718年 春,回阿拉善。
⊙ 1719年 清朝平定准噶尔,正式承认格桑嘉措为六世达赖。
⊙ 1720年 9月15日,理塘灵童格桑嘉措坐床为达赖,拉萨十余万人膜拜。
⊙ 1721年 龙王潭公园立康熙帝《平定西藏碑》。
⊙ 1723年 青海丹增亲王叛乱,康熙帝派川陕总督年羹尧平叛,塔布寺遭焚。
⊙ 雍正5年 1727年 45岁,重建塔布寺(即石门寺)。
⊙ 1730年 在兰州,为岳钟祺征准葛尔大军祝祷,作法七日。
⊙ 1733年 夏季,破土动工修昭化寺。
⊙ 1735年 自筹一万两纹银,派阿旺多匀济去藏区随班禅学经。
⊙ 乾隆元年 1736年 自阿拉善迁青海湖摁尖勒,居9年。
⊙ 1737年 五世班禅洛桑益西圆寂。
⊙ 1738年 秋,阿旺多匀济精通经文所有论理,返回阿拉善。
⊙ 1739年 昭化寺举行了规模宏大的祝愿法会,迎请仓央嘉措就坐于八狮法座,主持法事五昼夜。
⊙ 1743年 61岁,塔布寺建成,历时16年。
⊙ 1745年 自青海湖摁尖勒回阿拉善,10月底,染病。
⊙ 1746年 5月8日,在阿拉善旗承庆寺坐化,年64岁。
⊙ 1747年 六世肉身被移到昭化寺高尔拉木湖水边立塔供奉。
⊙ 1751年 清朝下令由格桑嘉措掌管西藏地方政权。政教合一政权开始。
⊙ 1756年 开始建造广宗寺(南寺),并将昭化寺全盘搬至现广宗寺寺址。
⊙ 1757年 弟子阿旺多尔济写成《秘传》,七世达赖圆寂。贺兰山中广宗寺[南寺]建成,被尊为上师。寺里供六世达赖肉身塔,至1966年尚存。
⊙ 1760年 清廷为南寺赐名“广宗寺”。
⊙ 1779年 六世班禅自西藏去热河贺乾隆70大寿,11月病死于北京。
⊙ 1783年 乾隆帝封强白嘉措为八世达赖。
⊙ 1908年 十三世达赖喇嘛图旦嘉措入京,瞻仰五台山观音洞 。
⊙ 1930年 于道泉汉英译本出版。
⊙ 1938年 曾缄创作《布达拉宫辞》。
⊙ 1981年 南寺僧人在原寺址举行夏季祈愿法会,把精心收藏的六世达赖骨灰重新造塔供奉。 [3]
研究论著
《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
《仓央嘉措及其情歌研究》(资料汇编)
《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情歌及秘史》
《仓央嘉措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