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随笔【第一篇】:观《开国大典》有感
今天,我们五年级师生一起来到阶梯教室观看了《开国大典》这部电影。看后,我思绪万千……
在中国与日本的战争结束后,国内又发生了内战。国民党的主席蒋介石一意孤行,唱独角戏,要搞一党的国家。毛泽东主席与张澜,周恩来,朱德等中共领导人一起与蒋介石等国民党顽强抗争。期间他们多次谈判,明争暗斗,多么不容易呀!有两个场面最令我难忘:闻一多因为为死去的一位爱国人士发表了一次“反蒋”演讲而死在敌人的枪口上,他不会白死,因为他用一股豪情,一片忠心发出了一声声震荡环宇的呐喊,书写了一首荡气回肠的壮歌;蒋介石的特务在上海连续杀害了13位民主人士,而且还让他们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将尸体全部投入江水中,这一切都是蒋介石暗中指使的,可见他是多么可恶!但当时,我党的胜利已是大势所趋,水到渠成,国民党的失败已经注定无法挽回。各种领导与孩子们、妇女们一起载歌载舞。有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坐在爸爸的脖子上,喊着:“毛主席万岁!”那稚嫩的童声表达了人们无限的喜悦,正因为中共顺应了民意,才有了今天的成就。电影的最后,终于迎来了全国人民期待已久的开国大典,但蒋介石的军队仍想在开国大典时搞破坏,后来,蒋介石认为毛泽东****天下已是事实,只得无可奈何的制止了他们的行为。伴随着礼乐阵阵,礼炮声声,伟大领袖毛主席在******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国成立了!那惊天动地的声音使******广场上欢呼声,掌声响成一片。毛主席在义勇军进行曲声中亲自按下电钮,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中国人站起来了!如太阳升起的东方那样,将以自己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曾经饱受压迫的劳苦大众翻身做了主人,久违的笑容洋溢在他们的脸上。其中的那些老人们,饱经风霜的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花白的胡子一抖一抖的,幸福极了。电影中有一句话“暂时的妥协和放弃,将会迎来更大的光明。”这一句话让我感触颇深: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有暂时的放弃是为了总结经验,养精蓄锐,为了更好的前进……
看了这部电影,我还深深的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正如一首歌中唱的“没有大的国,哪有小的家。”今天,人们安居乐业,我们可以坐在宽敞的教室里学习读书,课堂上有敬爱的老师为我们传授知识……我们所拥有的这一切,都是我们伟大的开国领袖毛泽东和无数英勇战斗的烈士所给予我们的。所以,我们现在一定要好好学习,不,是像周恩来那样,为中华之崛起而好好学习,让祖国变得日益强大!让中华民族永远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让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者看到: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他们的汗水没有白流!
开国大典随笔【第二篇】:开国大典中不为人知的秘密
1949年6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决定,1949年10月1日在北平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10月1日下午3时,大地欢声雷动。刚刚就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和朱德两位伟人一前一后,最先登上了天安门城楼。
当林伯渠宣布开始后,在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员就位。人民领袖毛主席庄严宣布:“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时光荏苒,现在我们来一起揭秘关于开国大典16个不为人知的疑问。
1、开国大典为什么选在下午3点举行?
开国大典选择在10月1日的下午3点举行,是聂荣臻最先向中央军委提出的建议。下午举行,为的就是要防备蒋介石孤注一掷:空袭开国大典。至于3点这个特定时间,则是缜密计算的结果。
2、谁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
国民党用于轰炸的飞机是美制B-24轰炸机。这种飞机的时速是488公里,最大航程为3380公里。轰炸机的起飞地点是浙江舟山群岛,和北京航距1230公里。
如果上午从这里起飞,B-24轰炸机可以在3个小时左右抵达北京,执行完轰炸任务之后,还可以安全返回。但如果下午起飞,轰炸任务虽还可以执行,但夜航能力相当差的B-24,可就别想飞回去了。
10月1日下午举行开国大典,这个消息之前一直是绝密。直到典礼开始前5小时,才由当时的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向全世界发出公告。
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多钟,毛主席在天安门上庄严地按动电钮,在《义勇军进行曲》的雄壮节奏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徐徐升上新中国的天空。他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当年毛主席升起的第一面国旗,至今完好地保存在中国革命博物馆里。
3、开国大典由谁现场广播?
在天安门城楼的西侧城台,北京新华广播电台的播音员丁一岚、齐越充满激情地进行现场广播。
4、开国大典上谁奏响国歌?
1949年8月,罗浪接到上级通知,组建一支200人的联合军乐团担负开国大典演奏任务。时任华北军区军乐队队长的罗浪,曾带军乐队参加过华北军区的几次阅兵式。
1949年10月1日,华北军区司令员兼京津卫戍司令员、阅兵总指挥聂荣臻向朱德总司令报告受阅部队准备就绪,朱德总司令检阅中国人民解放军受阅部队。
5、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编队为何有4架飞机挂着实弹?
1949年10月1日,新成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编队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当时共17架飞机参加开国大典:9架P-51战斗机,2架蚊式战斗机,3架C-46运输机,1架L-5型通讯联络机和2架PT-19初级教练机。
当受阅机群从天空飞过时,其中4架还挂着实弹,这是世界阅兵史上前所未有的事情,原因是受阅飞机还在担负战斗值班任务,挂实弹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开国大典于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约两小时结束;当晚7时,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饭店举行招待会。
6、第一幅毛主席画像由谁完成?
北平国立艺专实用美术系教师周令钊带领他的学生、助手陈若菊等绘制完成毛主席巨幅画像。毛主席头戴八角帽,脸部稍侧,目光仰视,微带笑容,显露出高瞻远瞩的伟人气质。
原照片是新闻摄影局的郑景康1945年6月在延安时拍摄的。照片上毛主席身穿的粗呢子制服还是在延安大生产后王震的359旅战士为毛主席制作的。这是当时在解放区最流行的一张领袖像,而且是经毛主席本人亲自选定同意。
7、第一面五星红旗的由来?
1949年7月,新政协筹备会向全国及海外发出了征求国旗等方案的启事。上海滩一位33岁的青年从报纸上得到消息后激动得彻夜难眠。他的名字叫曾联松,在上海一家经济通讯社当编辑。
开国大典随笔【第三篇】: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作为一名学生我也在场观看了那场激动人心的大典。那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天,能够看见的:除了是人,依然是人。人山人海的场面让我感到我们对中国这只大雄鸡的热爱,对主席这个伟大领袖的尊敬与爱戴。
当主席宣读完公告。阅兵式开始的那一刻,全场人民沸腾起来,雷鸣般的掌声,似乎可以把世界都轩起来。是啊!我们狠不得叫碎天,震裂地来表达我们此时此刻的激动。自豪,因为新中国总算苏醒了,打倒敌人了。
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步兵,他们齐步行进。下面是炮兵师,有野炮、山炮、榴弹炮、火箭炮,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了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接着是一个骑兵师,他们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这些部队,全部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人民空军的战斗机、蚊式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
当各路军官上场时,各个人民都欢跃。欢呼起来,因为那是中国的救星呀。没有他们的鲜血,没有他们同胞的牺牲,我们何来新中国,我们何来美满的生活呢?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他们坚持不懈,他们为了我们新中国而度过危险时期。多少惊心动魄?我只能用一个词表达:无数。我憎恨那些猪狗不如的汉奸,我憎恨汉奸的所作所为,幸亏的是他们的叛逆始终是遭受到上天的批判了,我为之而开心。现场,我尖叫,我狂跳,我一刻不息地自豪新中国的成立。即使我哑了,死了,但我有一颗爱国心,一颗永远毁不了的爱国心。国不离我心,我心不离国,我爱我的祖国,我爱我美丽的祖国妈妈。两个半钟头的撕叫结束了,但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但是,我们应该明白,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就是未来强大祖国的建设者,总有一天,前辈们会氢他们物中的接力棒满怀憧憬地交给我们,我们要有能力去接受这份艰巨而光荣的任务。
我希望:以后的人为中国自豪,为中国快乐。我要让全世界知道亚洲有一个东方红,亚洲有一个打不倒的中国红,它——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开国大典随笔【第四篇】:感受经典时刻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亿万人民、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样一个难忘的历史瞬间,油画家董希文据此创作的油画《开国大典》无疑是惟一的权威之作和经典之作。
《开国大典》巨幅油画创作于一九五二年,完成于一九五三年。画幅高二百三十三厘米、长四百厘米。《开国大典》所展现的场面十分壮观,画面的近景是天安门城楼的一角,五根红色大柱排列在左部,按实际情况,右边还有一根柱子,被画家大胆去掉,这就给画面中心留下了充足开阔的空间,使城楼上的领袖与广场上的群众遥相呼应,即庄重神圣又热烈绝庆取得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
在这样热烈而又静谧的历史时刻,共和国的领袖在开阔的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一幕:毛泽东站在麦克风前,从容庄重,神采奕奕,在他的身后,朱德一脸喜气,刘少奇正视前方,周恩来潇洒豪迈,宋庆龄的慈爱,李济深的满足,郭沫若的忆惜抚今,张澜的落拓大方,高岗的拘谨严肃,各各不同的神态风度,让我们看到了各自的阅历,性格,真真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灵魂。画面上,蓝天白云,风和日丽,天安门广场红旗如海,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整幅作品构思宏伟,气派非凡,喜庆热烈,完美地表现了新中国的辉煌气势。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董希文也煞费了一番苦心,由于当时条件的限至,他只能根据现有的照片画些简写,并使得本来有较强明暗关系的照片变成处在平光中的美术造型形象,以此求得了所有人物在画面上的和谐统一。他借鉴了敦煌唐代壁画的容华贵,唐代人物画的造型气质,以及明代肖像画的处理,不但将领袖们的仪表动态刻划的惟妙惟肖,而且将人物内在的气质和精神充分的体现了出来。
《开国大典》在油画艺术上的主要成就是创造了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中国油画新风貌,成功地继承了盛唐时期装饰壁画的风采,体现了民族绘画特色,使油画朝着民族化的方向发展。画面的喜庆气氛是由地毯、红柱、灯笼和广场上的红旗的红色基调所形成的,同时红色也有一种庄严与隆重的感觉,有力地烘手托了开国大典的主题。这种近乎纯色的色调构成与西方传统绘画的灰色调大相径庭,地毯的图案及灯笼、柱子和护栏等都具有文化符号的隐喻性,两者结合起来形成典型的中国审美趣味的油画风格。
《开国大典》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是可观的,其重要的贡献也是不可替代和否认的。《开国大典》之所以广为流传、妇孺皆知,并且成为美术鉴赏的精典范例,除了它的艺术价值以外,不可忽视的是它的历史、政治意义,这幅油画是政治要求与象征性手法的结合,是画家的精神状态以及艺术上的追求相统一的,《开国大典》在革命历史画中是最有生命力的。
作为一幅经典名画,《开国大典》曾历以劫难:由于历史的原因,作者在生前对画面中的人物形象做过两次修改,第一次抹去高岗,第二次改掉刘少奇,第三次靳尚谊和越域按照指示在他们临摹复制的《开国大典》上删去了林伯渠。每一次改动都能听见艺术在政治的重压下沉重的喘息声,一幅画,总能折射出一个画家乃至一个时代的命运。因此《开国大典》不仅向我们展现了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巨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不仅是民族油画发展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而且它被几次改动的坎坷经历,画面上被作为见证的明显痕迹,则永远刻下了那段令人难忘的曲折历史。
在迎接祖国华诞六十周年之际,我们再一次欣赏这幅经典油画,还是依然被那宏大的场景所吸引,被那庄严的时刻所震撼,被领袖们的风采所倾倒!仿佛依然听得见新中国的历史车轮从《开国大典》那一刻起隆隆地走过了六十个年头,又继续向前迈进了!
开国大典随笔【第五篇】:读《开国大典》有感
前两天,我有幸跟随老师深入学习了《开国大典》一文,每当我读到这篇文章,我心中的澎湃之情,油然而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在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礼炮轰鸣、宣读公告、阅兵盛况、群众游行。
当我读到“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通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时,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再也不会受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压迫了;再也不会被人叫“东亚病夫”,公园门口再也不会立上“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了,再也不会让外国人叫我们“亡国奴”了。
每当我读到“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时。我思绪万千,眼前浮现出一个个悲壮、感人的画面,如:宁死不屈的王二小;不怕牺牲的郎牙山五壮士;用自己的胸腔挡住敌人枪口的黄继光;巾帼女英雄秋瑾……他们为了新中国的成立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自己年轻宝贵的生命。虽然你们英勇牺牲了,但是你们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你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奋勇向前。
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才有了我国今天的繁荣昌盛。如:2008年成功举办奥运会,我国夺得了金牌榜之首的好成绩,向世人展示了中华运动健儿的风采;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展示了我们的综合国力;神5神6的成功问天,展示了我们科技的飞速发展;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母亲怀抱,展现了我们的领土是不可侵犯……
这篇文章我百读不厌,每当我翻开课本读到这篇课文我就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无比激动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