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四月初八是浴佛节。邵武和平镇在浴佛节却至今还传承着一种奇异的习俗——“传经”。和平浴佛节“传经”是全国独有的一项民俗活动。
在这项民俗活动中,供奉的是一尊裸体的神佛塑像——太子菩萨,而且只供奉这尊裸体太子菩萨,没有供奉其他神佛像,这就使得和平的浴佛节传经习俗披上了一层神奇色彩。浴佛节传经的起源无考,但至迟也在清代就有了,至于最早出现于何时则无法确定,有可能可以追溯到唐代。
传经活动的宗旨目的主要是祈生子和子孙满堂、人丁兴旺。传经开始前用糖水洗浴裸体的“太子菩萨”,尔后将太子菩萨置于糖水中,尚未生子的年青妇女祈盼生子,要以手触摸太子菩萨的生殖器,并舀这糖水喝,据说这样就能生子,很灵验。参加传经活动的其他信众则是祈求子孙满堂、人丁兴旺。
传经活动的经费来源,全靠参加者的捐助。捐助最多者坐“头经”,“二经”和“三经”也依捐助数额排定。“头经”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坐的,首先必须是夫妻健在、子孙满堂、有福气的富贵人家的妇女才有这资格,而且必须是坐过“尾经”(俗称“经尾”)的,没有坐过“尾经”的不能坐“头经”。
和平“传经”活动一般都是在大街上举行(天下大雨改在延喜庵内)。在北门(武阳楼)城门口摆上一张方桌,供奉“太子菩萨”,摆设香、烛、油灯、花瓶、茶叶、果(苹果、桂圆)、柏枝(代表百子千孙)、檀香、香炉、符、经书以及糖水、糖果等。供奉的这尊“太子菩萨”很小,只有十几公分高,原先是铜铸的,后来那尊铜菩萨丢失了,现在用的是木雕的。经书有华严经、涅盘经(贝叶经)、金刚经三种,每种120部。经书以红纸包裹,“符”也是以红纸或红布包裹,“传经”结束后散发给各信众。从供桌以下首先摆放三张交椅,椅上铺盖大红或红花毛毯,供“头经”、“二经”、“三经”坐。还有一把以大红绸缎制作的华盖(凉伞)和一面大红旗,只有“头经”可以享受张盖华盖和大红旗的殊荣。这三张座椅以下,沿街往南摆放两排长板凳,其他参加传经的妇女面对面分两排坐,称为“尾经”或“经尾”。人多时,长板凳可从北门一直排到南门,排满整条街,形成一条长龙。
“传经”活动开始,点燃香烛、香灯和檀香,乐队奏乐,由身穿法衣的道士或僧人念祷词,对香灯、经书等逐一画符、念咒语,尔后将点燃的两支香、一对红烛、香灯以及插了柏枝和花卉的花瓶、盛贮檀香、茶叶、果品的小碟和用红纸或红布包裹的“符”、经书等次第传递给“头经”,再由“头经”传给“二经”,“二经”传给“三经”,“三经”再传给坐在身边的普通传经者,逐一往下传,最后传回到城门口的供桌。“传经”结束后,将供桌上的糖水、果品等散发给在场的众人食用,经书、“符”也散发给参加传经的诸信众。所有参加者中午还都可以在庵内免费吃一餐斋饭。
和平浴佛节传经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是一种地方性的民俗活动,属于罕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项,充满了世俗生活的亲切气息,值得发掘和研究。2020年,和平浴佛节传经被列入邵武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