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大理州祥云县东南的云南驿古镇,是最早叫云南的地方——西南边地上最神秘最耀眼的一颗明珠。
驿道中段北边有一个活化石般的建筑“岑公祠”——一座曾经显赫一时的建筑,记录着云南驿这个弹丸之地曾经在清朝时代承负的重要使命。清朝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清政府对西藏用兵,都督五哥率领杭满兵进藏,云南驿作为滇西边境的交通枢纽,又是进入藏区的必经之所,于是在此修建了朝廷军用驿站。驿站的功能从原来的行政管理变为军用性质,一直到清咸丰年间,因云贵总督岑毓英在滇西片区巡视和抗法期间,在云南驿站留宿,作为云南省最大的行政官员,他住过的驿站戒备森严,卫兵戍守严密,从“岑”军旗上当地人辨识出是岑总督在此,驿站里公务繁忙,人马飞驰,那是何等气势!
驿站上的“岑公祠”的全称其实是“岑杨二公祠”,纪念的是两位清朝末年的大员--岑毓英和杨玉科。岑毓英,清末大臣,生于1829年(道光十年),卒于1889年(光绪十五年),历经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皇帝,广西西林人,壮族,字颜卿,号匡国。1666年,清政府将上林长官司改土归流设西林县,岑毓英就是原上林长官司岑氏土司的后裔。岑毓英异母弟岑毓宝曾代理云贵总督,其子岑春煊担任过两广总督,岑氏“一门三总督”是近代中国最显赫的家庭之一。岑毓英秀才出身,幼时读书勤奋,屡拨头簪,成年后被任命为西乡团总,多次屡立战功,经广西巡抚劳崇光为其请功,岑公于是募勇入滇“激励众心,出奇制胜,克服省城,肃清大理等府,扫穴擒渠,全滇底定,厥功甚伟,迭赏给骑都尉,并升一等轻车都尉世职,朕御极后,擢任云南总督”。1873年秋,兼署云贵总督,成为全国封疆总督之一。1883年任云贵总督。次年参加中法战争,组织“宣光攻城战”,取得临洮胜利,是一位抗法民族英雄。1886年从越南撤军回国,曾会勘中越边界,让幕僚赵藩以工笔楷书刻写昆明大观楼孙髯翁的“大观楼长联”,成为古今第一长联,长联落款为“西林岑毓英重立”。光绪十五年四月(公元1889年)岑毓英病逝,谥号襄勤。
杨玉科(1838~1885年),清朝著名的爱国将领。字云阶,白族,兰坪营盘区沧东乡西营村人。历任先锋、守备、游击、参将、总兵等官职。同治元年(1862年),参加镇压杜文秀领导的云南农民起义,升至陆路提督,是清军岑毓英部的一员骁将。1877年,在家乡营盘镇创办“沧江书院”。在中法战争(公元1884—1885年)中,率广武军三营出镇南关(今友谊关)抗法。他镇守谅山府属的观音桥,设伏三道,痛击法军,连战皆捷,使法军闻风丧胆。后来,清军西线主将广西巡抚潘鼎新放弃谅山,逃回镇南关内。杨玉科在关外作战,失去后援,遭敌重围,英勇杀敌,最后中炮身亡。清廷追赠为“太子少保”,谥“武愍”。
清朝咸丰年间、同治年间,云贵总督岑毓英曾经多次在云南省各重要据点驻扎巡视,其中在云南驿就设有专供其居住的楼宇。康熙年间修建的驿站经过翻新,驿站依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迎来送往来自中原的各大官员。在《康熙·云南县志》中就记到:“驿传 云南驿 馆夫二名照旧,看役马头二十四户,站户一百七十二名,共二千一百八丁。”云贵总督岑毓英在云南驿驻扎,插着“岑”字旌旗,当地官员和老百姓习惯地称呼为“总督驿站”,后来为纪念岑总督和杨玉科,也为了称呼便于顺口,慢慢地就把这座清朝驿站称为“岑公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