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古诗文大全

尉迟恭在镇原的传说

尉迟恭在镇原的传说

尉迟恭(585--658),唐初大将,字敬德,朔州善阳(今山西西朔县)人,曾任泾州道行军总官,兵驻镇原县。民间传说,他的青年时代是在镇原度过的。

开边和鞭山

镇原县有个开边公社。开边的东北面有座小山,叫做鞭山,说起“开边”和“鞭山”这两个地名来,还有一段传说故事哩。

相传在隋朝末期,开边的地名“古城”,古城镇有家铁匠铺,铁匠铺里有个从山西流落来的学艺徒弟,长得脸色黧黑,五大三粗,力大过人。他就是我国历史上辅佐唐朝李渊和李世民父子开创江山的大将尉迟恭,字敬德。

尉迟恭经常到茹河里去挑水。一天后晌,尉迟恭又去到茹河里去挑水。他刚到河边,猛然看见对面石古寺的一个水坷崂里两只山羊斗角。他好生奇怪,便放下扁担,蹚过河水,爬上了石古寺山,来到水坷崂,奇怪,连山羊的影儿也没有。一连三个傍晚,尉迟恭见到的都是如此情景。尉迟恭把这件事儿告诉了师父。老师傅听了说:“这里面必有来由,你要是再看见那两只山羊斗角,就顺着那儿往下挖,看个究竟。”

第四天傍晚,尉迟恭又看见两只山羊在水坷崂里斗角。他爬上了石古寺山,就地挖了下去。刨了有五、六尺深,发现地里面放着两只活灵活现的铁灰色铁羊。

尉迟恭在镇原的传说

尉迟恭提着两只铁羊回到古城镇。镇里的人听说尉迟恭得了宝贝,都来看热闹。众铁匠把两只铁羊烧的通红,争先恐后的用铁锤砸它,他们直累的汗水淋淋,气喘吁吁,连个痕痕也没砸下,尉迟恭走过来,抡起铁锤“咣咣”地砸了两锤,两只铁山羊便开了膛,只见里面放着两条银灰色的铁鞭,一条雌鞭,一条雄鞭。雌鞭上刻着八个大字“遇尉而得,鞭折人亡!”雄鞭上刻着十个大字“上打君不正,下打臣不忠!”众人见此情景,嘴吐舌,纷纷议论说尉迟恭来日是非凡之人。

第二天,尉迟恭得了宝鞭的消息传遍方圆几十里,人们都赶来看稀奇。尉迟恭登上古城镇东北面的小山,他要亲自试鞭给众人看。他在山头上“啪”地打了一鞭,“轰隆”一声。几个大山头塌陷了。变成了一道百十亩的小平原地。于是人们就把这块原地叫“鞭山”。

后来尉迟恭归顺了唐王朝,为开辟唐王朝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人们便叫雌雄宝鞭为“开唐鞭”。也叫“扶唐鞭”。从此,人们便把古城的地名改为“开鞭”。年久日长,沧桑变迁,人们就把“开鞭”喊成“开边”了。

上马台

尉迟恭在开边得了宝鞭后,有很多英雄豪杰慕名而来,投在他的门下。过了好久,他在镇原县城里操练起一支很大的队伍。他选择了一个黄道吉日,带着兵马要去投奔刘武周。他点齐兵将,刚骑上马背,只听见县城西门外“呜——呜——呜”地三声嘶叫,天震地动,他的坐骑菊花青浑身颤抖了一下,屁滚尿流,趴在地上站不起来了,尉迟恭又选择了一匹身架高大、滚瓜溜圆的枣红马,他刚一跨上马背,又听见县城西门外“呜——呜——呜”地三声嘶叫,枣红马浑身汗水淋淋,口腔喷血,倒在地上死了。尉迟恭一连选了五匹良马,都是如此死去。他只得偃旗息鼓,重新安下营寨。

尉迟恭在镇原的传说

尉迟恭安下营寨后,带着十几个武士来到西门外的平台上,仔细搜查了一番。什么也没找到。他们一直在平台上守了两天两夜,不见任何动静。到了第三天半夜时,风儿不吹,虫儿不鸣。四周没有一丁儿响声。忽然平台的北面,传出“呜——呜——呜”地三声嘶叫,紧接着,“哗啦”一声巨响,北山山门大开,奔出一匹奇大无比,浑身乌黑的骏马,“嗒嗒”地向莲花池跑去,尉迟恭忙命武士去追,他隐身藏在山门旁边。武士们赶到莲花池旁边,那马正在喝水,它一看见人,大叫了一声,一股风似地奔回了平台,来到山门跟前。说时迟那时快,尉迟恭纵身跳起,一把揪住那马的耳朵,它的鬃毛猛抖了一下,前蹄腾空站起来,“噔噔”地把尉迟恭扯出了十几步开外。

尉迟恭死揪住马耳朵不放,身子在空中打着秋千。任凭那马怎么抖甩,就是甩不掉尉迟恭。渐渐,它有些怯力了。尉迟恭瞅准机会,另一手抓住它的命鬃,朝它的肚子狠狠地踢了一脚,它变老实了,稳稳当当地站着不动了。尉迟恭又朝它肚子连踢了三脚,它的身架渐渐变小了。尉迟恭跳到它的背上,它俯首帖耳。尉迟恭抽打了一缰绳,它四蹄腾空,朝营盘里奔去。这马浑身乌亮,四蹄雪白,鼻梁好像一根玉锥,尉迟恭给它取名“乌锥马”。

尉迟恭降了乌锥马,第二天带领兵马出师,一帆风顺。于是,人们就把西门外的平台叫着“上马台”。

尉迟恭在镇原的传说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