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从船俗说起吧。船在水乡,犹如马在草原上一样,是不可须臾离开的。在洞庭湖水乡(含湘、资、沉、澧尾阎),人们劳作、出门、祭祀、娱乐以及人们的衣、食、住、行都与船关联。千百年来,水乡人们在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形成了许多的船俗。这里择其要者略述一些。
旧时在洞庭湖行船,人们不管是上山间还是下江湖,都有行船规矩——传承习俗:开船敬菩萨,上船绕船头,说话避禁忌,睡觉分高低。而且,从造船到开船,不管是平常日还是庙会日,人们都要敬神灵。这自然是把水上风险的避免寄托于冥冥之中的神灵。所以,敬神是船民习俗中的首要事情。
洞庭湖一带船家,大多在舵房立有神龛,小的一尺多高,大的则有两三尺高。内供三个木雕菩萨:鲁班先师、杨泅将军、赵公元帅(或关帝圣君或水母婆婆)。同时,船行江河,见庙必敬。洞庭湖一带庙宇甚多,“大庙不离洞庭(王爷),小庙不离杨泅(将军)。”洞庭王爷菩萨,乃是湖湘船家不能或缺的保护神,从很远的古代就一直是这样的了。这并不是原始的信仰崇拜——以大自然为神,而是缘于一个正义战胜邪恶的传说故事,使江河儿女肃然起敬而被神化了的非凡人物所致。传说,古代湖湘有位书生叫柳明英,怀才不遇,四处游历。一天,他来到丘山府地(即“八百里洞庭”,今岳阳一带),路过难走山(现称君山)。突然,听到荒野里传来一阵阵凄切的哀号,发现是一个头蓬衣旧的牧羊女,边哭边唱什二月牧羊》调子。经过询问,才知牧羊女原是东海龙王的三公主,因在天宫打破玉液壶,被罚下嫁到卿家为妻。
受尽卿家老少的虐待欺凌,“朝看绵羊三百只,晚绩长麻要半斤。一日三餐怄气饭,挨打受骂度时辰。”柳郎路见不平,鼎力相助,他接过三公主托付的玉簪,决心亲赴东海,面告龙王,搭救三公主。他历尽千辛万苦,到达东海,用玉簪划开五道水门,来到水晶宫。见了龙王,递上玉簪,告诉他三公主遭受的苦情。龙王闻讯大怒,旁边的四太子一声怒吼,现出原形,冲出龙宫,飞到丘山府。霹雳一声,卿家所在的丘山府塌陷八百里,只留下送饭给三公主的伯父母的难走山,其余顿成一片汪洋(据说,洞庭湖就是这样来的)。
龙王为了感谢柳郎,奏明玉皇大帝,封他为洞庭王爷,并送他一个黑色面罩。柳郎来到洞庭。只见湖上暴风恶浪不止,来往船只翻沉无数。他决心下到湖底,平息风浪,救出船民。但是,水中虾兵蟹将欺他白面书生,舞动爪牙挡住他。柳郎立即戴上黑色面罩,端坐洞庭王爷宝座,并且封相拜帅,水族众员各司其事。在他的治理下,整个洞庭万顷碧波,百帆竞发。船民们为了报答洞庭王爷的恩德,沿湖各地纷纷建立庙宇。在大庙里面,高达几尺的洞庭王爷神像一手搭凉棚,一手向前招手;面孔漆黑(戴上去的黑色面罩因一次酒醉,过了鸡叫三遍,再也取不下来了),双眼圆眸。洞庭王爷在忠实而又严格地履行自己的职守:保护船民,威镇邪恶。
再说杨泅将军。杨泅将军是水神,而且为湖南长沙一带的“土著神”——一长沙县出现的水神。据《长沙县志》载:“紫云台,杨泅将军得道处,跑马石遗迹犹存。”紫云台是金井河流经的地方,金井河的下游便是捞刀河(湘江支流之一)。也就是说,杨泅将军的发祥地在金井河畔。他是湘江水系的水神,为金井河—一捞刀河——一湘江的保护神。同其他的水神(如四川灌县一带的二郎神,江西南昌的许真君等)一样,杨泅将军的功绩也是在于“斩龙护国”(保护本境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