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古诗文大全

贺州钟山大田古戏台

贺州钟山大田古戏台

a1

日月轮回,历史更替,多少前尘往事,已飘散在云烟中。那些矗立在风雨中的历史古迹,却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地处湘桂粤三省结合部、位于潇贺古道重要节点上的贺州钟山县,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淳朴的地方。自秦汉以来,钟山就有不少外来的移民迁入,商家云集,经济繁华,各种文化、习俗也不断融合并蓄,留下了许多历史古迹。经历了几百年风雨洗礼,在钟山不少乡镇村落中,依然屹立着一座座明清时期修建的古戏台。这些古戏台如一位位历经沧桑的老人一样,在他们皱纹密布的脸上,见证了岁月的变迁,历史的发展,也讲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民间文化习俗等。生旦净末丑,你方唱罢我登场。兴衰荣辱,忠良妄逆,都付笑谈中。

走进大田村,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青翠欲滴的绿,村道两旁是一望无际的碧绿稻田,几方荷塘掩映在稻田之中,荷叶田田,水珠晶莹,粉红的荷花半开未开,一阵清风吹拂,已是乱红飞渡,鼻息含香。大田村内,随处可见青砖黛瓦的古屋,大田古戏台就位于大田小学旁边,掩映在几株古老挺拔,枝干遒劲的大樟树下,显得异常古朴典雅。戏台对面有一座庙,叫水口庙,戏台是水口庙的附属建筑,“文革”期间,水口庙被焚毁,后来经过重建,保存至今。

大田古戏台建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戏台坐西朝东,作纵轴线布局。在中国,北是正位,南为下位,戏楼的建筑都是避开正位而建造,大多坐南朝北,或东西向,面对主体建筑,大田戏台也不例外。戏台属砖木石结构,重檐歇山顶,整体外观非常美观。戏台平面呈凸字形,通高10余米,由前台和后台两部分组成,前台面宽6米余,深5.5米,后台宽10米,深3.6米,基高1.8米。前台上方为八角形藻井,起到了扩音的作用,这一切,都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与精湛的建筑艺术。基础为青石作垫,主体为青砖青瓦,6根红柱穿斗承托双檐翘角屋顶。

每逢重大节日或者庆典活动,都会在戏台上集会或者演戏,戏台的大柱上就会贴上祝福五谷丰登,百姓和乐,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对联。对联通常是由村里有威望、有文化的人根据活动的主题来自己创作,自由发挥的,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风情。

大田古戏台的台基装饰也非常讲究,雕有二龙抢珠,两虎显威,双狮呈瑞等图案,台基最底部还雕刻有精致的“八仙贺寿”图。就连支撑红柱的柱础也雕刻了非常精美的浮雕,玲珑有致、工艺精湛。戏台的台基上还刻有古时修建戏台捐资的芳名榜。那些名字有的已经斑驳不清,但他们慷慨解囊的义举和造福乡间的功绩,却永远流芳百世,感召后人。

漫步在大田古戏台周围,触摸斑驳的石雕和木漆红柱,眼前仿佛展现了一幅当日唱戏时锣鼓喧天、热闹非凡的场面。只见那一身戏服的各色人马如行云流水,影影绰绰,折扇翩飞,水袖漫舞,朱唇轻启,余音绕梁。台上台下,戏里戏外,历史与现实纠缠,竟分不清今夕是何年了。

关于大田古戏台及水口庙,还有两个非常有趣的典故。每年农历六月十六是水口庙的庙会,按惯例要请外地大戏班子到大田古戏台来演出。按古时礼仪男女授受不亲,看戏时观众按照男左女右的原则分边而坐,中间划一条界线。有一年的六月十六,好戏就要开场了,族长看到右边的女观众席上还有几个男青年混杂期间,于是出来维持秩序。族长登上戏台,大声吆喝:“好戏开场,众人坐好,男为女,女为男。”他本来是要说“男为男,女为女”的,情急之下,导致口误。台下众人一片哄笑,有的趁机起哄:“族长说了,今日男为女,女为男,捞捞乱啦。”族长自知说错了,又不好驳了脸面马上改口,只好将错就错,自言自语:“算了算了,乱就乱过今天吧。”从此“大田寨,男为女,女为男,捞捞乱”的典故就在当地流传开来。时至今日,在钟山县境内很多地方,如果有人趁机拨乱时,或者形容秩序混乱,还会用“大田寨,捞捞乱”这个典故来调侃。

还有一个流传于钟山民间耳熟能详的典故就是“大田寨的庙祝,话不得(说不得)”。说的也是六月十六水口庙的庙会时,村民们沐浴更衣后,提着供品到水口庙上香,祭拜神灵,祈佑平安。一个守庙的庙祝赤裸上身出来上香,众人看了纷纷劝他:“赤膊祭拜,是对神的大不敬,赶紧进去穿了衣服再出来祭拜吧。”庙祝听后非常惶恐,忙返回屋里找衣服,但找来找去,发现除了挂在墙上的一件油光可鉴的破棉袄之外就没有别的衣服了,他只得穿了那件破棉袄出来上香。时值六月,天气炎热,再加上烟熏缭绕,致使他汗流满面。众人见状,都埋怨他:“叫你穿件衣服,也不至于六月天穿棉袄呀。这人真是,话不得呢。”

从那以后,人们就用“大田寨的庙祝,话不得”这个典故来讽刺那些听不得别人提半点意见的人,或者是别人说他一句就走向极端的人。

贺州钟山大田古戏台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