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古诗文大全

宝应曹甸庙会

宝应曹甸庙会

a1

清明庙会,是宝应曹甸由来已久的传统风俗,一般每年的四月一日起,曹甸人便进入了清明赶庙会的日程。曹甸的庙会自古以来就是香客们追捧的圣日,也是小商小贩赶集的黄道吉日,每年清明前后几天,都会吸引附近乡镇和县市的数万名香客、商贩、游客前来曹甸。近年来,随着曹甸社会经济的发展,清明庙会已不仅仅是曹甸的传统风俗,更是曹甸对外展示特色、实力、魅力、和谐的窗口!

油菜花开,春光明媚。踩高跷、打腰鼓、玩龙灯、吹唢呐、抖空竹、歌舞蹁跹;盛装出行、扶老携幼、比肩接踵、人如潮涌。一年一度的曹甸庙会,如约而至,定善禅寺到处呈现喜气洋洋的热闹场面。

从双宁亭向西,马路两旁的车辆满满当当,路中央的人群熙熙攘攘,泾安线一路望去,到处是人,越向西行商贩越多。

定善禅寺,位于曹甸镇古塔村,为东晋安帝隆安元年(397年)僧德聪所建,距今有1600多年历史,是苏中地区现存最早的佛教寺庙,与淮城湖心寺、龙兴寺、扬州高旻寺并称“淮扬四大古寺”。抗战和文革期间,千年塔寺,毁于一旦。1980年后,逐步复建前殿、大雄宝殿、观音堂和城隍殿等。2020年8月重建镇海塔,有大小两座。

2020年3月,在白果树北侧重建大雄宝殿。2020年10月建成,长26米,宽22米,高20.05米,巍峨有势,远胜往昔。千年古刹,饱经沧桑,如今又焕发青春。佛教活动主区为大雄宝殿、天王殿、山门、钟鼓楼、法堂、藏经楼;西区为城隍殿、经堂、焚化库;中部后区有禅堂、斋堂、僧舍、贵宾堂。寺内还有镇海塔、踏儿头塔、双塔院落的功德亭、桥梁、绿化等等。

定善禅寺终年香火不绝,保佑曹甸人民永世平安。清明庙会,香客十万,商贸极其繁荣,街头巷尾,人头攒动,自古为淮、宝第一庙会。现已成为信众拜佛、竭贤、休闲、旅游的景点。

特色小镇:曹甸

曹甸镇隶属于江苏省宝应县,位于宝应县中北部。东与西安丰、射阳湖镇毗邻,南与望直港镇相连,西与黄塍镇、泾河镇接壤,北与淮安市淮安区施河镇交界,全镇区域面积98.9平方公里。

地名来历

曹甸镇历史悠久,战国时期属楚地,名楚甸。据《曹甸镇忘》记载,三国时曹操与孙吴构兵,航海而南,屯兵楚甸,故更名为曹甸。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曹甸镇在宋理宗时属淮安郡,至清光绪年间,颇为繁荣。1932年建镇,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江苏省政府迁移至此。1940年11月,著名的“曹甸战役”即发生于此地。1958年4月,陈毅元帅为“曹甸烈士墓”亲笔题词,钟期光上将撰写祭文。1944年6月1日,新四军苏中军区苏中公学在曹甸金吾庄创建,粟裕任校长。1987年撤乡建镇,2020年4月行政区划调整,下舍乡并入曹甸镇。

曹甸在历史上也曾有过繁华富庶的记载,并有"曹甸小南京,不到不死心"的美传。 "曹甸三件宝,擦背豆腐小粉饺"就是从那时候慢慢流传下来的。

宝应曹甸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古繁华富庶,商贾云集。稻麦、杂粮、鱼虾蟹鳖、菜蔬瓜果,物产丰富,京苏大菜,淮扬名肴,扬州火烧文楼汤包,各式茶点竟相入市,饮食文化底蕴深厚。

曹甸“小粉饺”始创于清代末期。据传当地一张姓捏面人高手遇大雪封门,无法以业谋生糊口,踏雪至曹甸富豪郝云汉(字海门,人称“海大太爷”,曾任山阳知县)家,与郝氏家厨陆汉章计议合作制成小粉饺。海大太爷品尝观赏一番,赞不绝口,色、香、味形非同一般,就此流传于世。

当时曹甸为淮扬名镇,举人贡生数百,赋诗饮酒,小粉饺已成为餐桌上常备点心,内馅以猪油,菜泥增加了枣泥,更受人青睐,客商来宾赴曹公务常为佳品待之。

曹甸“小粉饺”是曹甸地区历史上饮食文化的代表作,其制作工艺、具有独特之处,“小粉饺”色、香、味、形俱佳,是淮扬餐饮文化的重要内容,它极具特色,工艺繁杂,颇有影响,是不可多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说到曹甸,不得不提“十番锣鼓”。

曹甸“十番锣鼓”源于宫庭昆曲音乐,融演奏、演唱、敲打为一体,经艺人改造流入民间。清末,在曹甸一带广为流传。后来由于战火和动乱,起起落落。1956年8月,曾代表宝应县参加扬州专区民间音乐舞蹈汇演,荣获优秀表演奖。2020年和2020年两度参加宝应县民间文艺汇演,获优秀演出奖。

曹甸十番锣鼓的演奏形式一般分为“坐式”、“行式”两种。“坐式”为坐着演奏,在扎有五彩绸绫、被各色琉璃灯具装饰的竹亭内,十多名乐师头裹彩巾,身着彩衣,腰束彩带,各执不同的打击乐器,司鼓是指挥,通过击打鼓心鼓边,引领乐曲时而快如疾风骤雨,时而慢似行云流水。“行式”为边走边演奏,由七位甚而三十六位壮汉抬着竹亭,乐师在亭内演奏,气势雄壮,引人注目。

曹甸十番锣鼓的音乐、旋律、鼓点源于宫廷,后流行民间,既典雅又通俗,曲中时而加入锣鼓曲牌,鼓点在乐曲中有独奏及领奏作用,鼓点的节奏变化较大,演奏方式独特,具有大众化的特质、浓郁的民间色彩和文化内涵、艺术欣赏价值。

演奏的乐曲源于昆曲,后又融进了里下河区域特有的民间乐曲,曲中时而加入锣鼓曲牌,结尾以锣鼓曲牌为主。词曲的演唱、演奏贴近时代和生活,也体现出里下河区域的风情。

曹甸十番锣鼓对乐器要求十分严格,对乐器的种类、调高都有具体要求,以达到色彩鲜明的音乐效果。

曹甸十番锣鼓是集演奏、演唱、敲打为一体的文艺形式,内容贴近生活,演奏方式独特,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独特的民俗色彩、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清朝末期,曹甸民间词曲家杨雨亭在以乐会友中学习十番锣鼓的曲牌音乐和演奏技巧后,回乡组成“同天乐”演奏班子。经传授,曹甸建起了4支十番锣鼓演奏队。每逢元宵灯会、农历三月十八的都天庙会、定善禅寺的清明庙会及盛大节日庆典时,曹甸4支十番锣鼓队伍都隆重登场,或坐台演出,或行走踩街,气势浩大,场面壮观。

宝应曹甸庙会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