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寺的历史
金刚寺是1929年(民国十八年)开工,1936年建成。由开山和尚定海法师自己设计,从北京、上海、扶余等地请来的驰名工艺师,模仿宋、明寺庙的风格,几经推敲琢磨,精益求精,才建成了这座具有古刹风格的金刚寺。定海和尚俗名宋玉珍,农安县高家店人,学识丰富,曾任农安师范学校校长。因缘所致,出家修道。后来又因感动县长而布施于自己的住宅,并将此作为弘法道场,随即就在此建成了金刚寺。
金刚寺的建筑格局
当时寺庙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20平方米。
山门名曰“极乐门”,正门楼上镶一宝珠,四面飞檐翘角,飞檐下按八卦方位雕刻十二条龙,正门楼上横额是三个涂金大字“金刚寺”,步入山门,两侧是钟楼和鼓楼,再向北是东西厢房,分别是五观堂和僧寮,中间为前、后殿,前殿是天王殿,后殿是大雄宝殿。近些年,金刚寺又陆续新建了观音亭、地藏殿、念佛堂、仿古楼、千佛塔等殿宇,扩建了文殊普贤殿、三圣殿,寺庙的规模不断扩大。如今金刚寺总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6540平方米,金刚寺现有比丘尼四十多人,是东北三省目前最大的尼众道场。“交化大革命”中,农安金刚寺毁损严重,落实宗教政策后,才慢慢恢复。下一步将继续建成观音亭、卧佛阁、讲堂、法物流通处。
天王殿
天王殿建筑面积是一百六十五平方米,高六米。“文革”后又扩建了九十平方米,青砖灰瓦,红柱彩檐。殿顶有一铁制八角三层塔亭,顶铸牡丹花。亭上塑有各种走兽和扬须张口的龙头,下雕大花篮。四面檐有十四根明柱,上端是精雕木制套环和云券连结。东西山墙镶嵌六角形花窗,边缘是五彩缤纷的浮雕花环,系古典单檐庑殿式建筑。本殿正中供奉弥勒菩萨铜像,东西两侧供奉四大天王像,后面供奉韦驮菩萨站像。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磨砖对缝,歇山屋顶,翘脊飞檐,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殿顶雕筑蓝地金花的宝瓶;宝瓶两侧有两条巨龙,身腾尾翘。四脊上雕筑望海猴、啸天犬等神兽,千姿百态,栩栩如生。脊的尽端分别从上翘飞檐中伸出六条金龙,龙首高昂,张囗向天,腭下镶铜制连环,环上挂铃,风吹铃动,叮叮作响。金龙下端塑象首,下层飞檐排列八十个猫头瓦,瓦上是各种人头像,楼上平台四根明柱伸出四个龙头,口含红灯。整个建筑精巧而壮观。大雄宝殿正中为释迦牟尼佛,左迦叶、右阿难,两侧是十八罗汉。
大雄宝殿二楼是三圣殿,中间阿弥陀佛,左侧观世音菩萨,右侧大势至菩萨。殿内东侧为藏经殿。
药师殿、地藏殿、伽蓝殿
大雄宝殿东侧是药师殿,供奉药师琉璃光如来和日光菩萨、月光菩萨。大雄宝殿西侧是地藏殿,三十平方米,供奉地藏王菩萨及其侍者。地藏殿南的西厢房是伽蓝殿,内设客堂。
文殊普贤殿
寺东侧为菜鲑,本寺尼僧种植蔬菜、玉米以自养。西侧为雄伟的文殊普贤殿,外观是二层,殿内实为一层,表示佛法的不二法门。文殊殿前设念佛堂,供四众弟子打佛七之用,右侧为本寺开山和尚定海法师灵塔。
普霖和尚塔
普霖和尚塔,也称定海法师灵塔,立于文殊殿左侧,安葬着普霖和尚的骨灰,灵塔四周刻有碑文,详细记载了普霖法师生平、业绩。叙述了普霖法师于1929年始建金刚寺前后的10多个春秋的和谋望和辛劳,终于使金刚寺在1936年建成。据定海法师灵塔旁的碑文介绍,法师是本地高家店乡宋家屯人,俗名宋永珍(女),生于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其未满周岁丧父,由母抚养长大,童年时在外祖父家中读书,入吉林师范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12年并曾任农安师范学校校长,因缘所致,32岁遁入空门,成为我国佛教禅宗临济宗第三十一世四川双桂堂破山海明禅师(公元1597年—1666年)一脉的佛门比丘尼直至创建金刚寺以弘扬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