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古诗文大全

中国古代三礼 儒家经典

中国古代三礼 儒家经典

a1

三礼者,《周礼》《仪礼》《礼记》是也。昔人谓《周礼》《仪礼》均系周公所作,《礼记》则系汉戴德(人称大戴)、戴圣(人称小戴)叔侄所删记也。按汉何休疑《周礼》作于六国之时,宋儒亦多疑之。惟刘歆、郑玄信为周公致太平之书,但亦有谓为刘歆伪造者。清方苞《周官义》已开其端,近人康有为为《新学伪经考》,则亦言为歆伪造无疑也。

周礼又名《周官》,是三礼之首,汉世初出,因与《尚书·周官篇》相混,改为《周官经》。西汉末列为经而属于礼,故有《周礼》之名。这部书搜集了周王朝及各诸侯国官制及制度,以儒家的政治理想加以增减取舍汇编而成。《周礼》共分六篇,包括“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其中,“冬官”一篇早已散佚,西汉时补以“考工记”,称为“冬官考工记”。全书共分四十二卷。

关于《周礼》的作者,众说纷纭。基本上可分两大类:第一类认为是周公旦所作,肯定此书的价值,称之为“周公致太平之迹”、“太平经国之书”。但也有人认为虽为周公所作,但未曾付诸实行或局部为后人添入。第二类认为非周公所作,认为是西汉晚期刘歆校书时,加以整理补充而伪造成书,或与王莽合作篡改,以致对此书的价值持否定态度。还有人认为既不是周公所作,又不是刘歆篡改,而是出于他人之手,作者可能是一人,也可能是许多人。时间为西周初,晚至西汉之末。近代学者根据考古出土文物的周秦铜器铭文所载官制,参考该书中的政治、经济制度和学术思想,基本上可以断定为战国时代的作品。

《周礼》是记载古代设官分职的政典,共记载了王室大小官377名,并详列各官的职权。书中保存了不少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史料,如井田制、分封制以及秦汉的五刑、田制、乐舞等。还记载了人民对国家的义务,包括纳税、负担力役、兵役,每家一兵,不仅战时要作战,而且每年要进行四次军事演习等。此外,还有农业、工艺、礼俗等方面的史料。有关《周礼》的著疏,主要有东汉郑玄的《周礼注》,唐贾公彦的《周礼正义》,清孙诒让的《周礼正义》等。

《仪礼》一书的内容主要是阐述春秋战国时期士大夫阶层的礼仪,提倡一种有等差的人伦礼仪,其中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体现“亲亲尊尊”原则的礼仪,以《仪礼·丧服》最为详细明确,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与血缘关系,而且对后世社会组织、文化观念有着重要影响。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他典籍。

《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意,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实际上,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三礼”记录、保存了许多周代的礼仪,其中,《周礼》贪偏重政治制度;《仪礼》偏重行为规范;而《礼记》则偏重对符合统治阶级需要的理论说明。由这“三礼”所涉及的各种礼制的总和,也就是礼“礼”的全部内容。“三礼”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三部儒家经典,是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蓝本和百科全书。

中国古代三礼 儒家经典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