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心情说说 经典说说 个性说说 搞笑说说 励志说说 节日说说 唯美说说 图片说说

关于名人气节的名言

气节的名人名言有哪些

实实在在的真理,顶天立地的品格,才比什么爵位都高。

〔英〕彭斯:《不管那套》金刚石是决不至于腐烂的。

〔法〕雨果:《悲惨世界》丧失人格的诗人比没有诗才而硬要写诗的人更可鄙,更低劣,更有罪。

〔法〕雨果:《雨果传》跪在地上爬,老是要低头哈腰。

〔苏〕高尔基:《母亲》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中〕孟轲:《孟子?滕文公下》烈士之所以异于恒人,以其仗节以配谊也。

〔中〕刘禹锡:《上杜司徒书》有天下之大节者,然后可以任天下之大事也。

〔中〕吕陶:《净德集?东汉论》人有欲,则无刚。

刚刚不屈于欲。

〔中〕朱熹:《四书集注?论语?公冶长》事业文章随身消毁,而精神万古如新;功名富贵逐世转移,而气节千载一日。

〔中〕洪应明:《菜根谭》士无气节,则国势奄奄以就尽。

〔中〕薛瑄:《读书录》气节而不学问者有之,未有学问而不气节者有之,若学问而不气节,这一种人为世教之害不浅。

〔中〕黄宗羲:《明儒学案》一身轻似叶,所重全名节。

〔中〕李玉:《清忠谱?傲雪》事不论大小,只论是非。

学者须令事事合理,一事不可忽略。

故曰:浩然之气。

〔中〕汤斌:《常语笔存》驯良之类并不是恶德。

但发展下去,对一切事无不驯良,却决不是美德,也许简直倒是没出息。

〔中〕鲁迅:《且介亭杂文?从孩子的照相说起》委曲求全的苟活不是真正的生。

〔中〕郭沫若:《战声》一个读书人最珍贵的东西是他的一点气节。

〔中〕老舍:《老舍生活与创作自述?八方风雨》挺拔的青衫不应俯首于卑微的灌木,只应让低矮的灌木在青杉脚下凋枯。

〔英〕莎士比亚:《鲁克丽丝受辱记》我希望能够像伟大的人物那样去处事,决不降价以求。

使我的生活的金字塔尽可能高地耸入云霄。

〔德〕波得?伯尔内尔:《歌德》伟大诗人的态度就是要使奴隶高兴,使暴君害怕。

〔美〕惠特曼:《〈草叶集〉序言》你应满足一片面包,胜过让我在贵人面前折腰。

〔波斯〕萨迪:《蔷薇园》与其抱手而立伺候权贵,不如动手操劳搅拌泥灰。

〔波斯〕萨迪:《蔷薇园》狮子虽然饿死在洞里,也不吃野狗剩下的唾余。

〔波斯〕萨迪:《蔷薇园》富贵不傲物,贫穷不易行。

〔中〕《晏子春秋?内篇问下二十四》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中〕《孔子家语?在厄》君子可招而不可诱,可弃而不可慢。

〔中〕王逋:《文中子?礼乐》土能浊河,而不能浊海;风能拔木,而不能拔山。

〔中〕罗隐:《两同书?厚薄第五》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周敦颐:《爱莲说》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

〔中〕余靖:《武溪集?韶州月华禅师寿塔记》见势不趋,见威不惕。

〔中〕冯梦龙:《东周列国志》一个人不管男女,不管老幼,不管何种职业,堂堂血肉之躯,生长在天地间,应该有一股凛凛正气。

〔中〕朱伯儒:《心灵这样沟通?致莉莉》死多么美啊,当我们为了祖国,为了祖国的自由献出了自己

〔古巴〕何塞?马蒂:《伊斯玛艾丽约》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中〕《吕氏春秋?季冬纪?诚廉》不以穷变节,不以贱易志。

〔中〕桓宽:《盐铁论?地广》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

〔中〕陆机:《猛虎行》玄蝉之洁饥,不愿为蜣螂之秽饱。

〔中〕葛洪:《抱朴子?广譬》良将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毁节以求生。

〔中〕陈寿:《三国志?魏书》丹可磨而不可夺其色,兰可播而不可失其馨,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金可销而不可易其刚。

〔中〕刘昼:《刘子?六质》大丈大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中〕元景皓:《北齐书?元景安传》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

〔中〕孟郊:《赠别崔纯亮》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

〔中〕韩愈:《张中丞传后叙》猛石可裂不可卷,义士可杀不可羞。

〔中〕李朝威:《柳毅传》男儿自有守,可杀不可苟。

〔中〕梅尧臣:《古意》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之如归。

〔中〕欧阳修:《纳国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中〕李清照:《乌江》铁可折,玉可碎,海可枯。

不论穷达生死,直节贯殊途。

〔中〕汪莘:《水调歌头》在命运的颠沛中,最可以看出人们的气节。

〔英〕莎士比亚:《特罗伊罗斯与克瑞西达》

有关气节的名言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孟子说的,出自滕文公下

有关名人刻苦学习的名言和故事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 周恩来同志是全国各族人民敬爱的总理。

他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在青少年时代,就富有革命理想,立志为兴我中华而读书。

1910年夏,12岁的周恩来,跟随伯父到东北奉天,先在铁岭银岗书院读了半年 书,后来,转入奉天关东模范学堂读书。

有一次,老师提出“为什么读书”的问题,要同学们回答。

有的说“为了明礼 而读书”,有的说“为了光宗耀祖而读书”,还有一个学生说“为了帮助父亲记账 而读书”,弄得哄堂大笑。

当老师问到周恩来时,他站起来响亮而严肃地回答说: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充分表达了少年周恩来要为祖国独立富强而发愤学习的宏 伟志向。

1912年10月,关东模范学堂隆重举行建校两周年纪念会。

当时,14岁的周恩来 感慨万分,挥笔写了一篇《关东模范学校第二周年纪念日感言》的作文。

他在文中 明确写道:“学生读书应以担负“国家将来艰巨之责任”为己任。

这篇优秀作文, 收录在《奉天教育品展览会国文成绩》一书中。

后来,周恩来转到天津南开中学读书。

他和同学们发起组织“敬业乐群会”。

在会刊《敬业》上,他发表了许多诗篇和文章。

其中有一首诗写道:“险夷不变应 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

”抒发了他忧国忧民和发愤图强的情怀,表达了他立志革 命到底的崇高理想。

1917年,19岁的周恩来,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远涉重洋到日本留学。

临 行时赠给同学一首诗写道:“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富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 难酬蹈海亦英雄。

”表示他决心钻研社会科学,挽救国家的危亡,以古人那种“面 壁十年”的刻苦精神,来改造当时的社会,即使壮志难酬,蹈海而死,也不愧为中 华儿女,充分表现了他年青时代的远大抱负。

关于逆境的名人名言

逆境 能使愚蠢的人学会一点东西的,并不是言辞,而是厄运。

——德谟克里特 在命运的颠沛中,最容易看出一个人的气节。

——莎士比亚 怜悯是一个人遭爱顾运而引起的,恐惧是这个遭受厄运的人与我们相似而引起的。

——亚里士多德 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

——贝多芬 每一种挫折或不利的突变,是带着同样或较大的有利的种子。

——爱默生 灾难是真理的第一程。

——拜 伦 奇迹多是在厄运中出现的。

——培 根 逆运不就是性格的试金石吗

——巴尔扎克 并不是每一种灾难都是祸,早临的逆境往往是福。

——夏 普 顺境使我们的精力闲散无用,使我们感觉不到自己的力量,但是障碍却唤醒这种力量而加以运用。

——休 谟 没有哪一个聪明人会否认痛苦与忧愁的锻炼的价值。

——赫胥黎

关于风骨节气的故事及名人名言大全

“风骨”一词大约出现在汉末,最初其用来品评人物,通常指人顽强的品格和刚正的气质。

魏晋时期,“风骨”开始用于文论和画论。

刘勰在其《文心雕龙》、南齐谢赫在其《古画品录》中都提到了“风骨”。

在他们看来,所谓“风骨”,就是指一种鲜明、生动、凝练、雄健有力的风格。

虽然“风骨”一词从品评人物转为了品评文章和绘画,但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其始终是评价人物的一个标准之一。

有风骨者,不仅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而且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还是“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的大丈夫。

如此有“风骨”的大丈夫在走过悠悠岁月的中国历史中并不罕见。

春秋时,齐国的大夫崔杼挟私愤杀死了自己的国君,他要求太史公将其写成国君暴病身亡。

然而,太史公如实记载了事情的经过,崔杼恼怒之下将其杀死。

太史公的两个弟弟丝毫不畏惧,依旧秉笔直书,也被崔杼杀死。

等到太史公的第三个弟弟执笔时,还是不顾崔杼的以死相威胁,继续照实记载。

他告诉崔杼:“据事直书,是史官的职责,失职求生,不如去死。

你做的这件事,迟早会被大家知道的,我即使不写,也掩盖不了你的罪责,反而成为千古笑柄”。

无话可说的崔杼只得放了他。

当太史公的弟弟走出来时,正好遇到南史公执简而来。

原来,南史公以为他也被杀了,是来继续照实写这事的。

太史公一家的风骨,如何不能被传为千古绝唱

西汉名士朱云的风骨亦广为流传。

汉成帝时,朱云官拜槐里令。

当时的丞相安昌侯张禹晋不仅身为帝师,而且权倾朝野。

一天,朱云在面见成帝师请求诛杀张禹晋,因为他“上不能正主,下无以利民,站着高位不做事,光拿俸禄不谋其政”。

成帝非常生气,命人将朱云拿下问斩。

朱云却死死抓住御殿栏槛不放,致使栏槛折断。

他同时高喊:“臣死不足惜,但未知朝廷该怎么办

陛下将蒙受杀直谏大臣的恶名。

”在场的将军辛庆忌为其求情,愿以死相保,成帝遂免了朱云死罪。

被折断的栏槛原样修复,不让换新的,以表彰忠臣冒死直谏的精神。

“朱云折槛”的故事遂成为后世文人、画家的创作题材。

东汉光武帝刘秀时的洛阳县令董宣也是不畏权势,颇具风骨之人。

当时,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的奴仆仗势杀人,被湖阳公主包庇。

董宣遂拦住湖阳公主的车,命令奴仆下车而杀之。

公主将之诉于刘秀,刘秀令其向公主叩头谢罪,但董宣拒不低头。

刘秀于是令人强按他的头,却还是不能使其俯首。

深为其精神打动的刘秀遂赐他为“强项令”,并赐钱三十万。

京师豪族贵戚莫不畏之。

东晋文人陶渊明同样以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留名青史。

早年,他曾在彭泽当县令。

一日,上级官员派下属来视察,其人狐假虎威,要陶渊明去拜见他。

陶渊明虽然瞧不起这样的人,但也只得前往。

在出门前,他的手下告诉他应穿戴整齐,态度谦恭,否则会被其在上司面前说坏话。

陶渊明闻听,说道:“我宁肯饿死,也不能因为五斗米的官饷,向这样的小人折腰。

”遂辞去官职,退隐山林。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影响了后世许多有风骨的人。

唐代颇具风骨的名臣魏征能够犯颜直谏,即使唐太宗在大怒之际,他也敢面折廷争,从不退让,所以,唐太宗有时对他也会产生敬畏之心。

一次,唐太宗想要去秦岭山中打猎取乐,行装都已准备停当,但却迟迟未能成行。

后来,魏征问及此事,唐太宗笑着答道:“当初确有这个想法,但害怕你又要直言进谏,所以很快打消了这个念头。

” 还有一次唐太宗得到了一只上好的鹞鹰,把它放在自己的肩膀上,很是得意。

但当他看见魏征远远地向他走来时,便赶紧把它藏在怀中。

魏征故意奏事很久,致使鹞鹰闷死在怀中。

魏征去世后,唐太宗痛哭,认为自己失去了一面镜子。

还有唐朝“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李白、“以笏击朱泚”的段秀实,明代痛骂魏忠贤的周顺昌,清代怒烧高官和绅车驾的御史谢香泉、戊戌变法失败后慷慨赴死的谭嗣同等人的风骨,亦在历史长河中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无可否认,有风骨者,亦可以说有气节,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也。

老子曾曰:“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而人若想为“大”人也,风骨岂可无乎

关于名人气节的名言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