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造物弄人》观后感
一部伟人之作没有写他如何正面地战胜困难来完成他的巨作、没有用很多的官方数据去形容其著作的影响力,而是揭开了达尔文婚姻家庭生活中的一面,将他如何从痛彻心扉的经验中领悟到人类进化的过程娓娓道来,精确而不乏温柔地描述了达尔文感情最丰富细腻的时刻。
在这部让人惊艳的《造物弄人》的电影中,我感受到了达尔文对宝贝女儿的疼爱、对妻子的深爱,那是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具有与生俱来的爱与被爱的感情力量。在女儿安妮成长历程中,达尔文看到女儿的天资聪颖。他试图将自己发现的真实小故事跟她分享。虽然他身材高大,但是与之相反的是,他的眼神是柔弱孤独的。但是在安妮身上,他找到了在探索科学真理的那个心灵伴侣,他因此而变得不太孤独,那是一个四面树敌的科学家心灵上的慰藉。在达尔文与妻子的相处历程中,虽然从经历了由恩爱到冷淡不交谈,再到相知。这一夫妻的关系转折说明了当时信仰对当时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和夫妻间沟通对夫妻感情的必要性。
在电影中,深刻地描绘了达尔文对于科学的笃信与妻子信奉上帝之前的分歧和最终的融合。这体现了科学与文化的互动关系。一方面,科技革命与文化定势是有一定的矛盾关系的。文化定势是人头脑中的主观生成,是人类历史事件中长期沉淀下来并内化在人头脑中的系统化、定型化了的“积淀性反映”;反过来也可以改造客体的“实践意识”和行为规定,无论是积极作用还是阻碍作用。每当科技革命肆无忌惮之时,人们似乎都应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本国本地区的文化选择,那就是说所谓的文化定势作用对科技革命的来临和进行会造成阻碍。因此在电影中的牧师会对安妮的“恐龙是真实存在的”思想进行残忍的惩罚,而且达尔文的思想会导致四面树敌。当时的人们都是信仰上帝的存在,并通过祈祷上帝的方式来获得心灵的安慰。但是达尔文的学说恰恰就是否定了上帝的存在,因此保守的上帝主义者是绝对打压这种反上帝学说的。无疑这体现了文化的相对独立性,人类理解力是具有一定限度的。
另一方面,科技与文化的融合会使得人的思想跟着改变。当安妮从小接受达尔文的先进思想濡化,她保有表达自己见解的纯粹的勇气并持有那份对真理的那份执着。当达尔文妻子的看完了达尔文刚写完的《物种起源》时,她变成了达尔文主义者,变成了他的同谋者。这证明了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社会环境对人格思想塑造的影响,以及个体由刚开始的被动适应逐渐到主动适应社会环境。
在整部电影中,我最深刻地感受到的就是达尔文对生物和科学的狂热和追求。他几乎将自身所有的每分每秒都拿来思考科学问题。由于用脑过度,他患上疾病。由于对女人的愧疚和深爱,他出现了幻觉,常回忆他与女人所经历的一切一切。生理的折磨阻碍不了他研究物种起源的脚步,他企图通过水疗来治疗他的顽疾。他一边饱受撰写著作的个人研究之苦,一边忍受身体疾病的折磨,一边压抑着悼念死去的女儿的思念。这是电影中深刻描绘出的一个情感丰富、细腻的达尔文。
他从人的发展审视人与自然关系,用一种“天人合一”的人文价值观来知道他的科学研究。他依据着生物尸体解剖来获得真理,他根据海滩上的化石来证明恐龙的真实存在,他走进大自然中去观察狐狸与兔子这条食物链的相互厮杀从中达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来达到自然平衡的真理,他通过与猩猩珍妮的亲密交流获得了猩猩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并思考着人类是从很多年前进化过来并现今正在进化的真理。
如果他缺乏了对科学的真的追求,不会有《物种起源》的诞生。如果他缺乏了从自然中来,他不会如此成功地突破传统观念,完成如此创世纪的学说。其实在现世纪,科学仍该如此,科学是人的自然的展示,艺术则是自然的人的探索。离开了人和自然,既没有科学也没有艺术。真心希望我们国家能多一点这样的科学家真切实践到位作自己的科学研究,造福中华子孙、造福全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