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观后感
可能是《搜索》的预告片做得太好了,又是颇具争议的导演陈凯歌的新作。我一直对这部电影心怀期待。看过之后,并没有太多惊喜,但也算不上失望,比起很多国语片,这部片子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
影片的取材源自网络人肉搜索。癌症患者叶蓝秋因为一次在公交车上拒绝给一位老人让座而遭到媒体的大肆曝光并放大其恶意,从而被社会集体讨伐道德沦丧。通过人肉搜索,叶蓝秋的许多隐私被曝光,还被诬蔑为小三。
作为记者的陈若兮一直强调社会新闻要真实。但从她的身上我看到了的更多的为了商业利益而进行新闻炒作。不让座本不能引起如此大的社会反响,但不让座者是美女小三,再加上调戏老人这样的爆点,就不能不成为一件人人乐而谈之的事。不让座是不是件不道德的事我想是不能概而论之的。向老弱病残孕让座是确实是件令人称赞的事,但不让座就可以人人得而诛之吗?人有不让座的自由,只要他有充分的理由。叶蓝秋得知自己得了癌症,心情变得非常失落,或许她根本就不知道旁边站了位老人。但车上的众人仿佛变成了道德的审判官,纷纷指责叶蓝秋并以近乎的威胁的态势要其给那位大爷让座。叶蓝秋随后的那句略显轻浮的话“要坐坐这”引起了轩然大波。叶蓝秋的神情恍惚而冷漠,整个事件发生时显得冷静而不屑一顾。事件一出,经媒体大肆炒作,叶蓝秋成为“作风不正、道德败坏”的小三。
做社会新闻,恐怕真实是远远不够的。叶蓝秋不让座,这是一个真实现象,但没有人深入地推究现象背后的真相。以陈若兮为代表的一些媒体记者,甚至都没有想到要采访当事人,不去进一步了解事情的真相,仅仅用叶蓝秋不让座这个现象大肆炒作以谋取台里的名利。就算叶蓝秋不是一个癌症患者,而是一个正常人,她不让座也不应该被媒体定罪。非法律范畴的道德行为应该是自愿才能显出其高尚。媒体不要当审判。
面对指责、诬蔑、隐私被挖,叶蓝秋没有撕心裂肺的挣扎和痛苦。哀莫大于心死,癌症这个事实已经彻底冻结了她的情感神经。电影里有一个情景,叶蓝秋在深夜抽着烟看着网上的被丑化的自己,痛苦、无奈、冷漠、不屑的神情下是一颗枯萎的心。一个即将死去的人,是没有力量去生气和愤怒的。
杨守成和叶蓝秋的爱情,让这个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蒙上一层偶像文艺片的色彩。在我看来,这个爱情很美,但似乎来得有点仓促而牵强。仅仅几天的相处,没有共度患难,没有相知相惜,只有偶像剧里面浪漫而梦幻的情节,他们的爱情最多也就是俊男美女之间的浪漫邂逅和一见钟情。叶蓝秋穿着白裙子在夕阳下的芦苇地里行走那一幕,苍凉而唯美,让我很心动。那一幕也让我较心安地接受他们之间的爱情,她的柔弱和美丽足以俘虏任何一个男人的心。我无法将一个如此美丽纯净的女子跟死亡联系在一起。最后,叶蓝秋选择了自杀,自杀前有一个情节,是她经过医院的一个过道,里面有许多被病痛折磨的人。叶蓝秋在遗书中有一句话说:与其在恐惧中等待死亡,不如直接面对。或许恐惧和折磨比死亡更恐怖,她选择死亡,便可以结束恐惧和折磨。
影片后面的基调变得苍凉而哀伤,导演用杨守成为叶蓝秋拍的一段视频结束影片,在那段视频里,叶蓝秋最后说了一句:我要过好每一小时,每分,每秒,每一天。我不知道是不是导演想传达给观众一点积极的暗示。最后,叶蓝秋还是死了,我无法理解叶蓝秋最后那句话的用意。
相比一些优秀的影片来说,本片在情节设计上不够严谨,显得有点支离破碎和逻辑不顺;主题深度也不够。但本片还是揭示了许多社会现实问题,尤其是网络暴力问题,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反思机会。影片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画面是叶蓝秋的微笑,在夕阳下的芦苇地,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