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古乐观后感
几年前曾随家人专程去云南丽江观赏“纳西古乐”,当时的门票大概几十元,加上来回的机票,费用就不低了,但觉得很值。上月有幸去云南旅游,路过丽江又聆听了“纳西古乐”,几年过去,感触颇深。
在丽江生活着大约20万人口的纳西族人,她们不但创造了自己的文字“东巴文字”,而且善于学习和保留了中华古代文化。其中最受世界瞩目的要数“纳西古乐”,其所以珍贵,是因为这种音乐中还保存着多首唐宋以来的辞曲音乐,如浪淘沙、一江风、山坡羊、水龙吟、步步娇和风流天子李隆基所御制的两首法曲之一《紫薇八卦舞曲》。凡此种种应归功与14世纪以来明王朝从中原大量移民边陲和纳西土司们的开明宏达,他们把中华汉文化几近全盘地吸收到纳西族中来。
云南丽江音乐民族学家宣科先生从1978年9月开始,利用业余时间组织丽江纳西古乐老艺人恢复重建“大研纳西古乐会”,并把纳西古乐推向世界,同时宣科老先生乐善好施,不忘回馈社会,迄今个人捐资已达1000多万元。我这次有幸拜见了老先生,并请宣科先生为我写下了“马会存,宣科”的题字留念。
纳西古乐的珍贵在于它是唐宋音乐的“活化石”,在这一点上我没资格展开讲诉,只有敬仰之情了。最近网络上关于大导演陈凯歌的实景剧《希夷之大理》的报道很多,反对声也不少,但是张艺谋导演的《印象丽江》就在“2006年4月云南著名文化人宣科呐喊:“吓人啦,珍贵的丽江3000多亩土地啊!全拿给张艺谋搞《印象丽江》。”
这次云南之行,我也观看了美轮美奂的“印象丽江”,但总觉的,实景剧像制作精美的玻璃球,纳西古乐像活化石,就看不同的欣赏角度了。